河源市名师工作室成立要求

问答 0 61

河源市名师工作室成立要求,第1张

河源市名师工作室成立要求
导读:特别是具备对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考察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专业理念与能力,包括资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的组织力、号召力、影响力等。有专家学者将其具体化为以下基本条件:①具

特别是具备对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发展的热情和责任。

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考察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专业理念与能力,包括资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的组织力、号召力、影响力等。有专家学者将其具体化为以下基本条件:①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②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近年来,在地市级以上的教学技能、评优课、创新实践活动等重要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或任教科目的教学效果优异,学生素质显著提高,在同行中得到公认。③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近年内在CN刊物上发表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④在本地区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并在本地区外的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

教育主管部门对名师工作室建立的目的、定位、职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而不是赶时髦、赶潮流、攀比、盲目上马。教育主管有关部门具有组织、指导的能力,具备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保证的能力,特别是具备对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发展的热情和责任,能参照本地区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名师队伍建设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名师工作室的设立。

信阳市平桥区第二小学 杨磊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2018年6月11日,本是夏日里寻常的一天。黄昏时分,葱茏的草木被夕阳染上一抹金黄,花儿在一丝清凉的晚风中舒展了一下腰肢,抖落一缕芳香。我们都沉浸在了美丽的时光里,“有车,快走!”一声急促的呼喊惊醒了所有人的梦境!李芳,一个柔弱的女子,以血肉之躯拦截了扑向学生的死神,却香消玉殒,化成天空璀璨的星辰,穿透层层云雾,引领着我们继续前行!她以弱小成就了伟大,成为了信阳人民的骄傲,她在危急时刻舍生救死之壮举是偶然,亦是必然,她早已是行业的师德标杆,她以她的行为树立了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光辉形象!

李芳老师走了,生命逝去,精神犹存,逝者安息,生者铭记!多少“李芳式的好老师”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将有更多“李芳式的好老师”慢慢成长起来!从教三十余载的我,蓦然回首,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生涯,似乎契合着“李芳式的好老师”,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这大概就是中国教育者共同的生命呼吸!

坚定信仰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李芳老师扎根一线29年,不奢望进城,她说:“城里不缺好老师,这里缺。”坚定的信仰、博大的情怀让人动容。有了信仰,才会有克服万难的毅力和勇气,才可能把职业做成事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景,感受人生成长的乐趣。

回望当初物质贫乏的艰苦岁月,我还是小村庄里一个天真无知的小姑娘,饥肠辘辘的路上俏皮地向老伯寻得半个窝窝头,继续赶路。生活所迫,中途辍学,十三岁当了小保姆,主人家书房书架里摆满的书籍打开了广阔的视野,点亮了平淡琐碎的人生。返回学校,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终于实现了人生的转折,踏上了师范之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微薄的收入,艰苦的条件,并没有磨灭我的初心,因为有很多像从前的我那般的孩子,即使掉落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给他们一点雨、一点阳光,辛勤栽培,就会萌芽,就会郁郁葱葱,开出美丽芬芳的花朵!而我,就执意成为这个塑造幼小生命的园丁,看着他们健康地萌发,茁壮地生长!我还在心里暗自盘算,就算有的幼苗长不成挺拔的大树,开不出鲜艳的花朵,也但至少要让他们长成绿意盎然的小草,装点这个美丽的世界。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坚持信仰,不忘初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育事业,无悔的选择,是我幸福快乐的不竭之源。

以德为先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教育尤其如此。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无限可能性的幼小生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必需要融入血液化成自然而然的言行的。“一德立而百善从之”,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小则修身利己,教养学生,大则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影响到社会,形成和谐稳定的氛围,此为家国情怀之根基。

无疑,李芳同志是一个有道德情操、有家国情怀、有生命光泽的老师,让人仰之慕之,从之行之。从一位语文老师成长为城区小学的校长,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两百多名教师的成长,近六千名儿童的教育,一个也不能忽视。我时常扣问自己:你以身作则了吗?你对教育事业全力以赴了吗?你活出一束光了吗?若夫慈爱、恭敬, 夫孝,德之本也。美满融合的家庭氛围是一个人心灵张力的基础,小孝孝家,大孝孝国,孝乃万法之源。践行《孝经》和《弟子规》君子务本。“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我始终相信“敬天爱人”的神奇魅力。做好教育,一部《孝经》为我们提供了不言之教的良方妙药。“衣贵洁,不贵华”,那是节约之道;“出必告,反必面”,“款转弯,勿触棱”,那是安全常识的经典垂训;“借人物,及时还”,“勿自暴,勿自弃”,那是修养身性的殷殷教导。“教”字的本意是“上所施、下所效”。因此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知晓教育的真实逻辑。“一门两校”是对现在学校的定义,其中家长学校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家长、老师一道,实现共同的教育梦想,着力点要找准。我们学校建立的家校良性互动平台,让家长与老师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罗伯特·欧文说,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说,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坚守这一理念,我首先坚持“有德的人做教育才叫德育。”为此我选择同老师一道致力于以德为先,人人争做有德老师,以身示范引领有德学生、德行言语感召学生家长,这就是德育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

扎实求精

李芳老师虽然临终还是中小学一级教师,但是并不能否认她是一名业务精湛的好老师。她22项荣誉多是2000前得到,之后为了鼓励年轻教师,面对学校给的荣誉,她都婉言谢绝。都主动让给身边的年轻人。她用行动诠释了老子的“不争而善胜”。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作为对李芳老师的评价恰如其分。“无需提醒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是有文化人的标志性评价。李芳老师的学识不仅仅是书本,她具有超越书本之外的大文化视野,难怪她能够不为名利所动,关键时刻为保护学生置生死于不顾。

作为同行,敬佩之余,我反观自己,从一线教师到如今的管理者,一直在教育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求索、积淀。我深知,教师需要一专多能,知识需要相互联系与互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笃行才能致远,于是“做最好的自己,带动最好的他人”就成了我的座右铭。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稍不留神就将被淘汰,于是我告诫自己,坚持读书做到博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总结感悟注重生发。在此过程中,我很荣幸的成为省级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自从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以来,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名师的职责就是培养一批名师,自己默默坚守在背后。”我十分崇尚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学无止境,真正的扎实是能够提炼和分享,至此,我一直在路上。

仁爱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圣贤的思想扎根在李芳的心中,于是同学生病,她去照顾;同事烦恼,她去排忧;孝敬老人,她事必躬亲;学生的琐事,她体贴入微。李芳老师,血管里流淌着善良的血液,滋生出一颗仁爱之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更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受李芳的精神感染,我也在不断地梳理自己。从艰苦的岁月中走出来,对于家境贫寒、自卑胆小的孩子总是能够感同身受。曾经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生活困难,学习成绩大幅度滑坡,我主动做起了她的心理辅导老师,并支助她上到大学毕业。一次,我冒着雨,踏着泥泞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去说服刚上六年级就辍学的马文悦重返校园,因此还引来了网路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近几年在参与地方扶贫工作中,我又帮扶了一个叫张小雅的学生,定期回访,给与精神鼓励与生活帮助。我深知,学生还小,这些帮助都是暂时的,唯有关爱,让她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教给她自强的信念,指导她学习、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才是真正的帮扶。期间除了给衣物,给学费,我还会送一些励志书籍之类的学习用品,让她对生活有信心,对学习充满力量!

繁华一曲终会消散,唯有存于内心的丰厚和踏实才会在每一个平常的瞬间,感受到别样美好的味道。谢谢您,李芳老师!教育的百花园里再也见不到您辛勤的身影,却多了一尊灵魂丰碑,这丰碑带动着更多的“李芳式的好老师”,也将推动着我更加努力地耕耘坚守多年的教育领地开花结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坚守于教育领地,不负芳华不负初心。

12月22日,怀揣着如何确立和实施单元教学价值点的殷殷期待,成都高新区徐文娟-王亚兰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在银杏纷飞的大源学校顺利进行,语文老师们一同踏上研讨活动之旅,共同探讨语文教学,此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教学价值点的确立与实施——单元与单篇。此次的研讨活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徐文娟-王亚兰名师工作室成员以线上形式全员参加。

现场有幸邀请的专家有:成都教科院语文学科主任、国学研究室主任,成都文理学院特聘教授,成都七中原语文备课组长罗晓晖老师;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发展所教研员、成都市语文骨干教师冯胜兰老师;高新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区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四川省送教活动专家库成员、曾任树德实验中学教研组长、市青年教师赛课评委、省市级课题主研、教材编写主编徐文娟老师和高新区学科带头人、徐文娟-王亚兰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大源学校初中语文学科发展基地校主持人、大源学校校长助理王亚兰老师。

首先,王亚兰老师作了《从单元价值点走向单篇价值点——以<梦回繁华>为例》的分享交流讲座。她分别从理解两个关键概念、解读课标明确价值点定位、解读教材明确单元价值点、分享课例单篇落实单元价值点、整体设计关联单元与单篇这五个方面进行专业细致的指导。在确定教学价值点上,王老师给予了我们方法的指导:(1)解读教材导语,确定单元价值点;(2)解读教材文本,确立单篇价值点。课例分享部分,从以单元为基,确立单篇价值点;明确课型,分侧重点落实;设计主问题,落实单篇价值点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她在单篇落实单元价值点上的做法。由单元价值点到单篇价值点,由单篇教学到单元教学,用主问题串联起了整个教学过程,用文本分析课和评价鉴赏课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最后更是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树立单元整体设计理念、关注单元与单篇的关联性思维、落实单元与单篇对标,从单元走向单篇。

接着,徐文娟老师用《话说“单元”》来点评了王亚兰老师的课例分享,同时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很多新点子。在诠释单元整体教学方面,徐老师强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我们要深入钻研课标;深度解读教材;从学情出发,着手编写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案。在实施单元教学的具体形式上,分为单一式、比较式和整合式。根据单元内课文的特质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帮助我们完成单元、单篇教学。同时徐老师还提到单元内的课型梳理:单元导读(学)课,教读引路课,自读研习课,整合融通课,创意表达课,质疑研习课,小结评价课。课型多样,但我们以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出发点,以导读和预习作为试跑点,以精讲和整合为研究点,以总结和评价为升华点来完成单元、单篇教学。

随后,冯胜兰老师用“高”、“新”、“实”“整合”来点评这次活动,同时,还对徐文娟—王亚兰工作室选择的研究点“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的整合教学研究”给予赞赏,并且指出大源学校作为高新区初中语文基地校,踏踏实实地将价值点细化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也在不断地探索。在冯老师的点评过程中,信手拈来单篇、单元到散文,说明文,诗歌的生动例子,给予更多不同课型的示范和引领。

最后,罗晓晖老师分享了《文本分析课与评价鉴赏课教学价值点的确定》的专题讲座。罗老师讲到1确定教学价值点首先要思考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功能是什么,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母语,语文是学科。母语是思维的工具。作为思维工具的语文涉及两个方面:思维和思想。语文学科里我们对思维的强调到位了没有,我们的课堂是否具有思维的含量。我们是否让学生的思想有所提升?2学科意识,语文是一门学科,有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平常的教学要聚焦知识点和能力点。3单元教学,思考课文整合统筹的核心意义,单篇教学的实现,可适当借鉴一些群文阅读的整合方式。4用好教材,如何挖掘教材?首先考虑文体认知,文体能够提供什么?用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任务,文本分析课教学生读懂文章,评价鉴赏课评价思想和鉴赏艺术形式。其次考虑文本认知,学生学习这些文本能够收获什么?接着考虑编者意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罗老师是强调教师要下功夫来避免重复,让学生思维呈阶梯式螺旋式上升。

扎实前行,等待花开!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在徐文娟老师、王亚兰老师等名师的引领下,我们将会一直快乐而充实的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在困惑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大胆摸索。

文字:彭玉兰

编辑:焦虹、涂慧

审核:工作室宣传组

一个人走,会走得很快,

一群人走,会走得很远……

于是,就有这么一群幸福的人,

在名师的指引下,

以一种朝圣者的心态,

行走在数学教育的快乐之途…

                                                                                  ——题记   

当台历撕下最后一页,当岁月走过2018,一些画面仍让我们久久难忘,伴随着喜悦 满怀着憧憬,让我们一起先来回顾,让人忍不住想捡起的梦境碎片                                   

   

1

初相遇

名师引领,砥砺前行

为积极响应教研室号召,本学期小学数学组成立了以“徐莉娜”命名的名师工作室,作为常规纳入到工作中。工作室自开展活动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由最初的三十多人,现已发展到五十多人的规模,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徐莉娜老师的带领下坚持“ 不忘初心砥砺行, 追梦路上永不停”的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工作室成员取得显著的成效。 

2

共成长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近半年来所开展的活动多达十次,涉及全区的每一所学校的老师,开展的课例研究包含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学广角。工作室以全区行动周活动+特色活动为载体,如送教活动、送研活动,引领老师们展开“讲道理的简约数学课”研究。

01计算课例专题研究

    本个学期的三次教学行动周都是以计算教学为主题,选择了老师们认为最“不好上”的课例研究,为老师们指明了计算教学的着力点。

铁路小学曹祺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

铁路小学周洁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

红旗二校彭芳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红旗二校朱丽韡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滨江二校朱建岚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1》

滨江二校刘婷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2》

    以计算教学作为问题研究,就其算法化思想来讲学生容易造成固定程序的"机械应用",所以,在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机械学习"成为计算教学的一大难题,根据小数教材的安排,各年级上册教材计算任务繁重,选取典型课例做研讨,找到教学的方法,定准学习的目标,成为这次活动的首要任务。在研究中我们总结得到计算教学既要直接给出相关算法方便记忆与模仿,同时更要在算法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好道理的重要性,形成"理"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02经典课例重构再思

在指导教师教学的有效形式上,工作室以经典课堂重构为主要内容,本学期重点进行了六年级课题《圆的认识》研讨,从最初厚德外国语学校车山根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送教水东小学,到红旗二小胡雅楠老师送教沙石小学,最后是文清实验学校杨圣军老师(荣获全市优质课一等奖)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参加全市优质课比赛,三位老师三个版本同上一课。

厚德外国语学校车山根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圆的认识》

红旗二小胡雅楠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圆的认识》

文清实验学校杨圣军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圆的认识》

(荣获全市优质课一等奖)

    同一内容,不同的结构,但反映的是同样的教学思想,促动的是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与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对话交流,分析思考,生动自然地完成了对圆的特征的认知,教学由表及里,关注学生看问题的本质,形成对事物正确的理解,关键是成就了一个有思想、有品格的人。

03问题解决研究

      以四年级上册的"沏茶问题"重点探究如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一节有质量的课必须要有高度、深度、广度。

厚德路小学曾琪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现实的生活情境为基本背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一一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完整的"数学化"历程。

04专业理念报告

    工作室领衔人徐莉娜老师引领老师们展开“讲道理的简约数学课”研究助推教师成长,以“看得见的教研”为主题, 在校本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磨完善课程。

      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意识,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思想,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培养了浓厚的教研兴趣 。

专题1:基于“乐学式”教学的思考

专题2:《寓算于理与算法化思想》

专题3:《把课程学习还给学生》

专题4:《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专题5:《图形会说话:数形结合,化无声为有声》

专题6:《立足核心素养,重“温”经典课堂》

专题7:《上一节简约的数学课》

专题8:《做一个有爱、有思想、有高度的教师》

专题9:《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

    每一次活动按照课标要求,高质量、高要求,重点围绕“数学课为什么要讲道理”、“ 如何讲道理”、"基于讲道理的课堂凸显教学的生机"、“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重构的意义"、"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课应如何上"、"数学教学的本质"、"画图策略的思考"。

      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老师们除了在业务知识上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使命感和紧迫感,老师们深刻地感受到教书即教人,教人即修养,真正体会教书育人的本质,从改变思想上入手,努力探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05培养科研意识

      作为工作室,我们积极鼓励老师们带着问题学习,培养老师学会做课题研究,针对青年教师课题研究的方面,我们重点进行了培训,由工作室成员徐洁做《课题那些事》,教会老师如何做课题,如何选题,如何呈现研究成果,徐洁老师结合自身做课题的经验,其方法、策略都讲述地非常详尽,老师们对研究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红旗二小徐洁老师:《课题那些事》

    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有:红旗二小胡雅楠老师主持市级课题《希沃电子白板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铁路小学曹秋明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新课标下如何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厚德外国语学校陈敏老师主持的区级课题《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实践与研究》。

06教学沙龙研讨

        胡雅楠、刘影和林文净老师的《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研沙龙展示。三位老师从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和教师教学方法欠妥三方面,分享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措施。

07无生课堂亦生彩

    为促进老师们的专业化成长,挖掘教师的教学智慧,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教师多角度思考、积极创新;本学期的活动中特地增加了无生课堂环节,短短十分钟的模拟课堂,不仅仅体现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更体现了教师从任教以来教学经验的积累。

滨江二小张维宁老师的无生课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

厚德外国语学校刘素希老师的无生课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

滨江二小张维宁老师的无生课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08加强理论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要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必须随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新时代的老师。 为了促进我们数学老师提高自身素养,引领老师们主动去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助推创新课堂教学理念而设计了教师朗读这一环节。

朗读者风采

每一期的朗读者老师们选取的跟研讨主题一致的相关理论知识,如铁路小学贺娟莉和曹秋明两位老师的《关于计算教学的启示》,红旗二小徐洁和黄敏两位老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相关内容,滨江二小王崟和万星两位老师的《重视算法优化整合,加强算理算法教学》,让老师们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从而提高专业素养。

09评课辩课思课

      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每一次的活动中老师们都积极地参与每次活动的评课辩课,不管是在活动中还是在活动外,当天的时间不够老师们经常都是在工作室群里积极评课,做到高效反思和快速消化,互相交流和启迪。

3

走出去

外出培训、更新思想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开阔教师视野,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徐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于10月31日至11月3日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创新与超越: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和课堂开发”观摩研讨会。外出学习既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和思维、又丰富了新的教学理念,老师们习得了方法,收获了新知,提升了能力。

10月31日至11月3日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创新与超越: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和课堂开发”观摩研讨会

名师送教、共促成长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交流,发挥我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带头示范、专业引领及辐射作用,提升乡镇教师的教育资源的优化,更好地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赣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章贡区工会安排了徐莉娜工作室骨干成员共开展了6次送教活动。

红旗二小胡雅楠老师送教到定南县第三小学和信丰县大塘埠中心小学

滨江二小张维宁老师送教到寻乌城关小学和安远三百三小学

铁路小学曹祺老师送教到潭口中心小学南康浮石小学

      通过外出送教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名优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又锻炼了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并为城乡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4

同展望

谋划未来求发展

花开花落又一年,过去的一年是踏实的一年,过去的一年代表着希望,这里充满着辛劳,洒下的是汗水,结出的是甜蜜的果实,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必将迎来崭新的未来。对今后工作的思路:

1

以做团队发展为主体的方式,下学期重点打造基地校,加大对校本教研的探究,在校本教研中寻求发展,助力大教研。

2

以名师骨干为主要力量,促动团队发展,梯队激发活力,为团队注入更多鲜活的元素,提升对教师学术研究的品味。

回头俯瞰,抬头仰望,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徐老师的引领下,工作室成立以来一路耕耘,一路探索,洒下辛苦和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心灵的愉悦与感动。

            思想碰撞,经验分享,

            博采众长,守望相助。 

          新一年,我们将勤于实践,

        勇于探索,争取更大的成绩。 

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发言_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一、活动概况 为进一步推进我名师工作室研讨交流,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工作室年度计划安排,XX 年 10 月 21 日,xx 数学“名 师工作室”xx 中心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工作室成员 积极参与, 为 xx 中心校的数学老师们献上了 2 节各具特色、 精彩纷呈的空间与几何领域教学课以及课堂教学点评和教 学小专题讲座。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工作室成员 教师专业成长、对 xx 中心校数学教学教研活动起到了指导 和引领作用。

在送教期间,xx 中心校校长 xx、教务主任金新喜亲临 活动全程参与,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

二、成绩和特色 1、导向明确,精彩纷呈。工作室围绕今年开展的研修 小专题“空间与几何领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努力在空 间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所以本次送教下 乡进行献课的 2 位老师均选择了空间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

来自五小的殷建萍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 认识》 ,课堂上殷老师以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灵活处理教 材,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 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大大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示范引领作用。

年轻教师闫丽娜在执教《周长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 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 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 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有四条边; 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因为有了找、摸 的体验,便能清晰地认识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 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2、参与积极,研讨认真。在本次送教活动中,刘丽华、 窦文新、崔玉霞等工作室成员以及 xx 中心校的高凤华等数 学老师们分别就当天的送教课堂教学进行了精要的点评,他 们的评课有理有据言简意赅,或赏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段, 或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既有理性的分析和热 情的赞扬,也有客观的指正和真诚的帮助,表扬而不虚美, 指瑕也不掩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闪光点,从学理的角度分 析改进点,为完美的目的提出生长点,让参加研讨活动的教 师深受启迪。

在送教活动中,工作室成员窦文新老师以空间与几何教 学的实践为主题,做了题为《关于空间与几何教学的一点思 考》 ,讲座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窦老师的实践思考,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参加观摩活动的教师以极大的启发。

3、辐射带动,意义深远。此次“送教下乡”活动,时 间短,任务重,效果好。首先,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次活动呈现的 2 节现场课是真实和朴实的,自然也是可以 学习和模仿的;课后的互动式的课堂点评让老师们不仅知其 然,更知其所以然。其次,这次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锻 炼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整个活动有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课 堂试教、课后研究、教学反思、改进提高等,工作室成员参 与其中,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学素养,同时也明确了 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再 次, “送教下乡”的成功开展,为我工作室搭建了城乡教育 有机联系的桥梁,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问题与思考 1、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次呈现出的 2 节课 都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比如,有些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处 理不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准备不足,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简洁,有的教师不能把课堂生成作为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师 的学科功底和教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2、由于受场地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在听课后的讨论 交流环节,主要是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点评和讲座,听课的 xx 教师没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互动不够。送教活动最为珍贵的 成果应该是听课教师的思考和体会,应该组织他们交流分享。3、 由于多方面原因, 本次送教活动参与的教师不够多, 辐射影响不够广,今后的活动中需要多多联合其他工作室及 临近学校共同参与, 共同研究探讨, 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发言_名师工作室 工作总结

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金秋九月,我们工作室踏着春的气息,开始新学期的工作,一学 期过去了, 我们工作室完成了工作室预期的目标以及自己制定的发展 规划。虽感到很忙碌、艰辛,但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 到了收获的快乐 2017 最新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现在对这 段时间的学习与工作进行一个小结。

1、建立博客群 本月我们名师工作室在教育局、进修校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下,按照《工作室的方案》及具体要求,做好了本学期博客建立的学 习培训工作。在培训中,通过我们工作室的博客的建立,带动学校其 它工作室的博客的建立,进而完成了名师工作室博客群的建立,博客 群的建立, 标志着我们赵葛寨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翻开的崭新 的一页,为我们学校所提倡的“整合资源谋共享,任务驱动促发展” 的理念奠定的基础。

2、加强学习 为了能在名师培训中尽快成长,我们工作室在平时注重学习先进 教育理念, 不断的充实自己, 积极参加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 珍惜每一次教师培训,在全市过关测的活动中,我们工作室的老师一 起参与活动,并深入课堂听课、学习。同时也把自己的感想体会撰写 成文章。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3、教学研究 我们工作室在本月做了名师示范课 1 节:杨利霞老师的《长方体 与正方体的认识》 , 研讨课一节: 胡巧支老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工作室成员集体备课、磨课 4 节 3、参与网络教研 在教务处的组织下,我们工作室成员在教研中,老师们认真听课, 积极在公屏发言。并在教研之后,及时上传了相关听评课资料。

今后我们工作室以博客、班网和网络教研为基础,将学校的教育 教学工作融为一体,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 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在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更 的的进步,无愧于名师工作室的称号。赵葛寨中心小学 20171226

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发言_2017名师工作室学期工作总结

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时光荏苒,岁月不居, 又到了工作室一年一度收获的季节。

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 2017 我们感慨万千。我们的名师工作 室学校的的具体统筹安排下,在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基 本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在学习、合作、反思、示范等方 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活动 每周三下午,工作室学员会准时来到语文名师工作室。

我们围坐在一起深入研究教材,一起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每 位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准自己的特色。活动前认真 做好每一次活动的准备。活动中,我们认真记录下同伴的每 一次精彩发言。活动后,我们认真总结,认真反思。我们带 着疑惑与期待到来,带着收获和满足离开。我们走进学员的 课堂,从 教学设计 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评课,我们细致地 去关注,认真地做好记录,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去指 正,去探讨。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是它却犹如那星星之 火,带给我们燎原之势。

二、强化学习意识,提升理论水平 工作室定位于学术组织,以学习研究为基本目标。名师 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成员们的学习意识,关注他们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果,使他们在理论层面有 更多的积淀。

聆听名师讲学。我们邀请到市级名师作专题讲座。在讲 座中,成员们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探讨,从交流与讨论中我们 发现这些内容不仅让成员们的心理得到解压,更让他们对积 极的职业意识、全新的教师角色观念、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全 新的认识。

倡导自主学习。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本身都是学校的骨干 老师,学习比较自觉。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 们讨论了专业学习的内容,主要以《人民教育》等核心刊物 为主;讨论了理论学习的方法,坚持每周自主阅读与及时记 录为主,并在第一次集中的时候就为每位成员准备了精致的 笔记本,便于摘录与分享。

三、强化反思意识,提升研究水平 反思是人特有的心理品质,而教师反思能力则是教师成 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工作室运作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成 员注重对自我及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 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不断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研 究能力,使他们能独立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 题,进而发挥手中的专业自主权,实现专业自主。

每个成员结合自己的研究项目,认真制定了计划。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名师工作室要针对各个层次学生,分层次、分学段 进行教学研究,加强各学段教学及教研的衔接,使教学教研 成果面向学生、惠及学生方面还欠缺。二是名师工作室要立 足本校教学实际,加大科研力度。三是各名师工作室之间, 名师工作室之间交流不够。

名师工作室网站需进一步完善。

六、今后的建议 一是在运作过程中始终要以实训为主,深入到课堂,尤 其要准确定位工作室主持人的教学特长和实践专长,要在实 践实训中培养学员;二是要让学员们在自身起点上“走路”, 对学员个体的诊断与发展方案的设计要成为开展工作的起 点,名师也要积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学员们提供 资源力量;三是工作室要形成团队资源条件,开发好利用好 团队资源使之成为培训培养的条件,要组织学员们在团队中 工作和活动,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团队的影响和团队资 源充分展示并取得最大的效益;四是在运作过程中要考虑个 体发展与学校发展、 问题解决、 课题攻坚等任务的紧密结合, 要直面新问题,新项目,新课题来运作和推进;五是要有好 的形式促进学员的反思和积累,督促学员养成反思积累的学 习习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以后的工作 中,还将继续努力,及时领悟工作室的精神,把在工作室的学习中吸取的经验与同时共享。明年我校各名师将加倍努 力,勤奋学习,认真完成工作室的各项学习,研究任务,互 相合作,共同提高。由于工作室成员作为各教研组的业务骨 干,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安排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让 每个成员们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这是 幼教名师工作室的初衷,也是今后不懈努力的目标。

      与智者结伴,与能者同行,与贤者为友,会有不同凡响的收获。

                                        一一一题记

        庚子深冬,晋城市城区教科局教研室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行71人,赴南通进行了研学之行,在新师者教育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接受了一次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针对性极强的高端培训。

        三天的时间,我们感受了南通教育界教育大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至真至爱的教育情怀,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冲动,个个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三天的学习,当我们在感慨南通教育人 学养之深厚、学识之渊博、眼光之高远、思想之深刻的 同时,我更关注的是 宋主任在科室群里的5点随感 ,以及在结业仪式上杨局长关于城区名师工作室的9点反思及5点期望。

        南通之行,我们又多了一个称谓,那就是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我想多的不仅是称谓,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就象马兰老师在总结时的感慨,“我能否胜任这一头衔”这是研修之行,我常反思的问题。

        “你要我考不好?我已做不到。” 这句话道出了郭志明主任对南通教育的信心,这份自信自豪从哪里来?我认为一是得益于南通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二是得益于南通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脚踏南通教育名城,我们不仅硕果累累,收获满囊,更多的则是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从教研室层面或学科名师工作室层面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健全工作室运行制度

        任何组织都象家庭一样,需要经营。 工作室的经营之道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 郭志明 给了很多启发,特别是象“十个一”行动,间周活动,轮流坐庄等。工作室正常运行需要正确轨道,扎实推进,才能富有成效。

        应在宋主任提出的 “一月一汇报分享” 的基础上具体的细化、量化活动的内容和频次。这里首当其冲的要增加 导师责任制, 无论领衔人还是学科导师,要有准确定位,既然是工作室的一员,应和大家一样需要不断学习、成长、进步,制度一视同仁,该写的笔记、心得必须带头完成,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还应主动承担起分管学员各方面的指导工作,要引领、福射、带动身边的学员一起成长,先变成优秀的自己。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每个人的工作需要激励,建立完善评价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每项工作完成后工作室领衔人都要根据任务完成时间、完成质量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积分形式记录汇总,做为最后评优推优和终级考核的依据,以此增强学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加快学员成长的脚步。

        三 、明确团队发展的目标

        九个工作室的组建,是经过了个人申请、学校推荐、教研室综合考核后确定的人选,每位都是各校的骨干精英,有着无限的潜力潜能。教科局成立名师工作室的目标就是 “让城区青年教师更加优秀,让城区优秀教师走向卓越。”

        数学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就本着“构建智慧课堂,打造智慧团队”的宗旨,从 “精心备、精彩讲、精准研、精致管" 四方面入手,试图通过组织系列活动 构建数学“智慧课堂”,打造数学“智慧教师”, 从而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既然扣响了成为名师的大门,打通了成为名师的通道,就应怀惴梦想、满怀激情、砥砺奋进。

        四、更进工作室的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工作室组建之初就已经制定了工作室及个人两年发展规划,应根据工作室的活动推进情况,及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同时还应加入学期规划、个人成长学期总结和心得分享等,并要求定时定量提交,同时可在学科或名师工作室大群提供分享交流互动平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共同成长。每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个人的内驱力,也需要借助他人外力,如监督、评价、激励等。

        五、确实项目研究的方向

        工作室要根据学科特点、成员发展现状,近期研讨明确工作室的走向, 提炼教学思想,形成教学主张,确定项目研究方向。

        工作室的内部需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确定每个成员的研究(或成长)方向,比如善长几何、代数或讲评课、试题命制、课题研究等;根据个性品质,进行具体合理的分工,比如图形制作、宣传报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最后让每位成员在各方面都有所建树,成为行内精英。

        我们在敬佩敬重,更敬畏南通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情怀的同时,更应该对比反思,固化学习成果,让这段学习经历发挥长期效应。

        从“学”的层面讲,学习时刻要有“归零”思想,不仅是学到知识本身,而是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习不只是学到实操的方法和技术,更是让研究的路径得到改变、改进和改善,让我真正意识到改变自己势在必行。

        感受之一:明确了我们今后要做什么:为了真教学,要做真教研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人办学行为是自上而下的,从决策人到实施者,从局长到校长,都是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精神的内行人,是勇于探究和创新的践行者。从郭局长的讲座中能感受到他们的很多做法是实实在在的,是为了真教学,在做真教研。 

        感受之二:我们拿什么来做真教研:为了真教研,要做真探索                          

        听了6位专家的讲座,观摩了3所名校的典型经验,参加欣赏了各组学员的分享,真的有几分惶恐,听着专家们信手拈来的讲座,新颖独到的思想,实践创新的作法,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今后要学习他们脚踏实地的探索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要做好规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制定规划,具体到每年每月。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拖拉的习惯,把学习作为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实时反思自己的实施情况。

        第二要学思并重, 像杨局长所言这次学习感受了名师的风采、激发了工作的激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前进的标杆、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学习南通的真经,不能丢了自我,而要超越自我。

        感受之三:加强交流、合作共赢

        必须要感谢,这次南通之行,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大家一起订票、订房、订车、订饭,我都记得真真切切,感谢每位姐妹、感动每个瞬间、感恩这个团队。

        以后多向大家请教学习,取长补短。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无论从做事到做人,这次南通之行都是一次深至心灵的洗涤,让我们做一名真正的文化人,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让我们怀揣教研梦想,向名师进发!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