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鱼塘在夏季放鱼最好,较高的温度保证了鱼苗的活力,大大增加了成活率,而且也有利于快速生长,缩短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通常一亩鱼塘可以放养800尾鱼苗左右,根据套养的情况不同,鱼苗的分配也有区别,有的主养草鱼,有的主养鲤鱼,还有的主养鲫鱼
鱼塘在夏季放鱼最好,较高的温度保证了鱼苗的活力,大大增加了成活率,而且也有利于快速生长,缩短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通常一亩鱼塘可以放养800尾鱼苗左右,根据套养的情况不同,鱼苗的分配也有区别,有的主养草鱼,有的主养鲤鱼,还有的主养鲫鱼等。 一、鱼塘什么季节放鱼最好
鱼塘在夏季放鱼最好,较高的温度保证了鱼苗的活力,大大增加了成活率,而且也有利于快速生长,缩短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通常一亩鱼塘可以放养800尾鱼苗左右,根据套养的情况不同,鱼苗的分配也有区别,有的主养草鱼,有的主养鲤鱼,还有的主养鲫鱼等。
二、鱼苗怎么投放1、水温:放鱼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如果温度太低的话,鱼苗很容易死掉。通常要将水温控制在20-25℃左右,如果是运输来的鱼苗,直接放到池塘中可能会大批死掉,所以最好将装鱼的袋子先浸泡到池子里20-3分钟。
2、密度:投放鱼苗一定要控制好密度,养太多了养不活,养太少了赚不到钱。通常要根据鱼池的大小以及鱼苗的种类,要选择合适的投放密度,鱼苗质量好的话,投放量大一些也没关系,但要保证饵料的充足。
3、下塘:准备让鱼苗下塘前,一定要先喂饱才行,通常要用熟蛋黄作为饲料,让它吃饱后再放入塘中,这样能增强它的觅食能力,而且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空腹直接下塘的话,很有可能会死掉。
鱼塘放鱼苗的时间一般选在5月的下旬,一直到6月的中旬都很不错。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时间段也可以放鱼苗,一个是年后的1-2月份,还有就是7-8月份。放鱼苗前一定要清塘消毒,可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然后要施足基肥,等到浮游生物繁殖后,才能将鱼苗投放进去。
一、鱼塘什么时候放鱼苗好
鱼塘放鱼苗的时间一般选在5月的下旬,一直到6月的中旬都很不错。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时间段也可以放鱼苗,一个是年后的1-2月份,还有就是7-8月份。放鱼苗前一定要清塘消毒,可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然后要施足基肥,等到浮游生物繁殖后,才能将鱼苗投放进去。
二、哪些鱼苗可以套养
1、鲤鱼:鲤鱼属于底栖鱼类,因此非常适合套养,而且它的食性较杂,可以吃掉其它鱼没吃完的饵料,这样一来就会减少水质污染的情况。它的生长和温度有一定关系,温度高的时候生长速度也比较快一些。
2、草鱼:草鱼是一种草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它和其它的鱼不怎么争饵,生长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它的消化能力一般,排出的粪便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从而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一定的养分。
3、鲢鱼:鲢鱼在水体的中上层,和草鱼、鲤鱼分开,而且属于滤食性鱼类,所以它们之间不会相互打扰。这种鱼的体型较大,营养丰富,而且很容易养,所以非常适合进行套养。
总结,通过以上关于鱼塘什么时候放鱼苗好,哪些鱼苗可以套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鱼塘什么时候放鱼苗好,哪些鱼苗可以套养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一是放养前的准备:1鱼池消毒。 放鱼苗前,鱼池要经消毒,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池法,放干或抽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后金池均匀撒放生石灰,每平方米面积用量75g,第一天注入新水,放置 4-5天后再换新水,再放置2-3天后即可投放鱼苗;二是带水法,每立方米池水用220g生石灰,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待生石灰毒性消失后即开始培肥水质。检查生石灰毒性消失的方法有二:一是检验池水的ph值,若ph值降到7以下,说明生石灰的毒性已消失;二是观察池水中有无水蚤,若有水蚤,说明毒性已消失。2培肥水质。 在鱼池消毒完毕后,约在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注水深度以50~60厘米为宜, 然后每亩放入禽畜粪250~300公斤肥水,使鱼苗下塘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3拉空网检查。在鱼苗下塘前1天或临放前应用夏花鱼网拉1~2次空网,以检查和清除池塘中还可能存在的少数野杂鱼、蝌蚪、蛙卵及水生昆虫等敌害。 二是鱼苗的放养:1鱼苗的选择和消毒。放养的鱼苗应无伤、无病、体健活泼。鱼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要尽量一致,以免互相残杀。在日常管理工作上,病害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在鱼苗投放时,做好鱼体消毒。方法是将1公斤盐用30公斤水稀释,将鱼苗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后,才可放苗。2鱼苗的放养时间。鱼苗放养应选择在轮虫繁殖的高峰期,池塘施肥后5~7天是鱼苗放养的最佳时期。放养时间在晴天为宜,一般水温在20 ℃~25℃时。3鱼苗的放养密度。一般亩放养密度10~20万尾,鲢、鳙放养密度可大些,草鱼放养密度可小些,同一口池塘应1次性放足同一批繁殖的鱼苗。4鱼苗放养以单养为好,尽量避免混养。5放养时,应选择在池塘的通风处放苗,操作要细心,动作要轻快。 1清塘消毒。这是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寄生虫的有效方法和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工作一般选择在鱼苗下塘前7~10天的晴天中午进行。 2检测药物残留毒性。鱼苗下塘前要检查药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将几十条鱼苗放入池塘中的网箱中试养,若鱼苗能正常生活半天到一天,说明药物毒性已消失;2用生石灰清塘的池水,若PH值降到9以下,则说明生石灰毒性已消失;3观察池中有无水蚤,若有水蚤则表示药物毒性已消失。 3适时下塘。鱼苗孵出后4~5天能正常水平游泳时应及时过数下塘。下塘过早,鱼苗游泳能力差,入塘易下沉死亡;下塘过晚,鱼苗体质差成活率低。 4单养为宜。同一个发花塘放养一个品种较为适宜,而且必须是同批孵化的鱼苗,不能多品种混养,更不能大小套养。 5晴天放苗。晴天池塘水温较高,溶氧也较高,鱼苗生长力强,此时较易适应环境;阴雨天放苗,池塘水温低,溶氧也低,鱼苗会集中浅水处消耗体力,影响摄食,导致鱼苗死亡。 6肥水下塘。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鱼苗下塘时池水中轮虫密度应达5000~10000个/升,使鱼苗下塘后有足够适口的天然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5天应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粪肥200~500公斤,新池每亩还应适当增施化肥5~10公斤。 7检查饵料生物。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较多的水体多呈乳白色,适合鱼苗下塘;若出现较多的桡足类、枝角类、红虫等大型浮游动物,应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水溶液。也可每亩投放体长13CM左右的花鲢200~300尾吃掉大型浮游动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花鲢必须健康无病;二是鱼苗下塘前必须将花鲢全部捕出。 8拉网除害。鱼苗放养前要用密眼网拉空网1~2次,以清除野杂鱼、蛙卵、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 9注意温差。鱼苗下塘时水温差不能超过3℃,否则,应逐步调节水温使其趋于一致后再将鱼苗下塘。 10精心放养。下塘时将盛鱼苗的容器放在避风处倾斜于水中,让鱼苗徐徐游出(不能倾倒)。有风时应在上风处放鱼苗,否则,鱼苗易被风吹到下风处的池边。
一亩鱼塘可以放养400-840尾鱼苗。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追求的亩产量不同,放养的方式也不同。如果以亩产量为700斤的话,需要放400尾鱼苗,亩产量1000斤的话,则要放养560尾,亩产量为1500斤的话,需要放养840尾。需要注意的是,放养鱼苗一定要注意搭配。
一、一亩鱼塘放多少鱼苗合适一亩鱼塘可以放养400-840尾鱼苗。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追求的亩产量不同,放养的方式也不同。如果以亩产量为700斤的话,需要放400尾鱼苗,亩产量1000斤的话,则要放养560尾,亩产量为1500斤的话,需要放养840尾。需要注意的是,放养鱼苗一定要注意搭配。
二、如何放养鱼苗1、控制水温:放养鱼苗首先要控制好水温,鱼苗和成鱼不同,自身不耐低温,所以通常要将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由于它是运输而来的,为了避免入塘后死亡,需要先将装鱼的袋子放到池塘水中浸泡20-30分钟。
2、注意密度:鱼苗虽然小,但养多了也会降低成活,养少了经济收益会比较低,所以需要注意饲养密度。这一般要根据鱼池的大小和鱼苗的种类选择,如果鱼苗质量好,鱼塘饵料充足,饲养密度可以大一些。
3、饱食下塘:准备将鱼苗放入鱼塘前,应当给它投喂蛋黄,吃饱后下塘可以提高觅食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适应环境,空腹下塘的话很容易死掉。
鱼苗放养注意事项
清塘消毒:在鱼苗下塘前10天至15天,每亩用生石灰60公斤至100公斤或漂白粉13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对清好的池水进行一次毒性试验,方法:鱼苗放养前一天,取几尾鱼放在鱼池网箱中,观察6小时至8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苗。
施足基肥:在鱼苗下塘前一周左右注水50厘米至60厘米,在池中施肥培养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一般每亩施腐熟的人粪尿或猪牛粪300公斤至400公斤,池水透明度30厘米至40厘米,水色呈茶褐色、油绿色或淡**为鱼苗下塘的最适时候。施肥后若大量出现桡足类、枝角类及红虫等,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0.4ppM杀灭。当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绿藻过多时,鱼苗易患气泡病,池塘要加注新水后鱼苗再下塘。
鱼苗放养:应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健康无病的鱼苗。鱼苗放养前,先将其放入塑料盆中。将鸡蛋黄揉碎用水稀释,经40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均匀洒入盆中。每万尾鱼苗投喂2个至3个蛋黄。待鱼苗吃饱后投放鱼池。同一池塘要放同批鱼苗,尤其草鱼、鲤鱼,绝不能大、小套养。应选择晴好天气放苗,放养鱼苗时,要站在上风头慢慢放养,让鱼苗游飘入水中,否则,会降低鱼苗成活率。
适时注水:鱼苗下塘时水深50厘米至60厘米,以后每隔3天至5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厘米至15厘米,培育期间共加水3次至4次,最后水深1米至13米。每次注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鱼苗长时间顶水,影响体质。注水时应注意在注水口用密眼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和敌害生物随水进入塘中。同时不让水流冲起池底淤泥,搅浑池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