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60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久治不愈,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 “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60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久治不愈,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 “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一气呵成了这幅 “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
康熙御笔的整个福字倾注了对祖母的挚爱,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可谓“福”字之奇,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天下第一福”。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还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乃佳作天成。
其一:因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御“福”加御玺镇福,奇珍无比。
其二: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其三: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在这福御宝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其四: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该“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呈现“多一点”的整体含意,其间包括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
其五: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后享高龄得以善终。可谓“福”字之灵,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而康熙为祖请福,自身亦送福得福。康熙一生政绩卓著:招降郑氏而收复台湾、平葛尔丹以定蒙古、重创俄罗斯而重夺雅克萨,完成了天下民族的大一统,康乾盛世至此发端。康熙执政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一生有子数十,子孙满堂,恰应“多子”之端;
康乾盛世,国富民强,为“多才(财)”;
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这些俱是开疆拓土,合了“多田”之兆;
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
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
这切都印证了此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说,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故而,这个“福”字又被认为是汲天地灵气的古今第一灵验之福。为了永久保存这福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亲命将其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
可谓:“请福聚福、送福得福!”“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康熙皇帝位了给其祖母孝庄太后祈福,写下了号称天下第一福的福字书法作品,那么到底这第一福的魅力在哪福气在哪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康熙福字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康熙福字书法欣赏
康熙福字书法1
康熙福字书法2
康熙福字书法3
康熙福字书法4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除了存于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此处的“无为”包含有两重重要含义: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无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干涉朝政,到此“无为”。尽管如此重要,这块匾额之上也并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康熙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而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太医们也束手无策。据说,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化孝心于笔锋,一气呵成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也许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自得到了这“福”字后,孝庄皇太后的身体竟奇迹般康复了。有感于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为了永久保存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皇太后命人将其刻石碑上,日夜抚摸,祈求多福。而她最终以75岁的高龄离世,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康熙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俗语说“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二字合为一字书写。而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被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由于其上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
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数个汉字(如下图)。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其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答:康熙帝御笔福字留于北京恭亲王府内的福字碑。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书法造诣很深,但却极少题字,也就有了后来康熙一字值千斤的说法。
相传这个福字是康熙为其祖母孝庄皇后写的。当时孝庄皇后染疾,病情相当严重。康熙为了给祖母请福续寿,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举行隆重的拜天祭祖仪式,身穿素装徒步至天坛,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福字写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
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深刻含义,极富艺术性。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到北京恭王府参观游览,必须要摸一摸称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写的“福”字,沾沾福气。那么康熙为什么写“福”?给谁写的?怎么到了恭王府了?
话说:当年,康熙是由祖母孝庄皇太后抚养称帝,对奶奶的感情很深,孝庄在晚年时得重病,太医医治不见好,秘书长苏麻喇姑出主意说皇上御笔写福,祝福奶奶兴许能见好,依计写就并上盖皇帝印悬挂,不日孝庄病情好转并多活了十多年。从此,清朝皇帝写福赐福成风。
斗转星移,康熙“福”字传到乾隆后,乾隆作为嫁妆随其最喜欢的小女儿嫁到和珅府,和珅将福字刻碑在其园假山内,这座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而成,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假山下有一幽静的“洞天”,称秘云洞,洞的正中放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的“福”字碑,碑高1米左右,宽80厘米左右,贯穿整座假山。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园,因为康熙留存人世的题字极少,所以福字碑倍显珍贵。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直到建国初,周总理在一次接见外宾之后在花园无意中发现假山上面石头的形状像龙头,按说龙头下必有国宝,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郭沫若,打开被封的洞门,发现了福字碑,经过文物部门的考证,确认其为康熙当年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而在福字中央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他的书法极佳,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在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康熙对“福”字情有独钟,潜心长期钻研其写法,这或许是因为在古人看来,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一生都在追求“福”字的缘故。
恭王府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秘云洞中,谓之“洞天福地”,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偏旁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不堵,整体像个“寿”字,左偏旁似“子”和“才”字,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五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且意味深长,极富艺术性。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的“福”字:康熙帝除了公文,只留下三个字,故宫里的“无为”和这个“福”字。由于在上面加盖了玺印,这个“福”字便号称天下第一“福”。康熙帝的福字是献给他奶奶孝庄皇后的。孝庄病危,康熙到天坛祁福,得上天感应,于是写下“福”,并镇以玺印。而孝庄的病奇迹般好了,并延寿十五年。这只是传说了。但那个福字的确有许多解读。它的右边像行草的“多”,左边为“子”,去掉上面的点像“才(财)”,右下是“田”,另外这个福字是写在寿字里面的,加起来就是“多子多财多田多寿多福”,是为“五福”。其他寓意多从康熙、孝庄、雍正、乾隆、和绅的福祉中引申。
康熙御笔的天下第一福是为祖母孝庄太后所写。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京城有三气,故宫的王气,长城的霸气和恭亲王府的福气。这里所说的福气其实就是康熙亲笔所写的天下第一福所在的福字碑牌。
一、天下第一福的由来康熙帝酷爱书法,但是其传世的作品却非常之少。有记载的出自康熙亲笔的提字除了宫亲王府的福字碑牌以外,也就只有高悬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了。“无为”二字的含义一是告诉自己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的行为,二是告诫后宫不得干政。而天下第一福字的由来便是康熙为祖母祈福。康熙皇帝八岁登基,由孝庄皇太后亲自照顾,所以他们二人感情深厚。而且满朝文武当中只有这位祖母对八岁的小皇帝力挺。在孝庄皇太后的扶持下,康熙最终开创了一番有别于先王的成就。但是就在孙子意气风发之时奶奶却病魔缠身,就连太医也束手无策。康熙帝翻阅典籍得知真命天子可以诚心拜佛请寿,于是便怀虔诚之心书写出了有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并且加盖自己的御笔之宝。意在鸿运当头照天下妖邪。孝庄太后果然药到病除。于是便有了康熙请福续寿的传说。
二、天下第一福的珍贵天下第一福是世间唯一加盖了康熙亲笔之宝印章的福字,也是唯一一个不可以倒挂的福字。而且这个字可以拆分为田、子、多、才、寿五个字来看。巧妙的布局和构造,使其极富艺术性和深长的意味。也被民间誉为五福之本和福之本源。
现在的恭亲王府之前是和申居所,可有天下第一福的碑牌,也被和绅当作寿礼献给自己的母亲。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和意义非凡。
说到康熙其实故事很多,但是我们今天要说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话说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孝庄病了,这可把康熙给急得,最后康熙没有办法就十分用心的写了一个福字,最后孝庄的病竟然好了,这个就显得十分的有意思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呢?这个福字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话说孝庄这人辅佐了两代帝王,一个就是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另一个就是孙子康熙了。
咋说呢?顺治这人有点矫情,按说他这皇位是天上掉馅饼砸到了头上,捡到的。当时要不是大哥豪格和叔叔多尔衮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各退一步,才有了他的皇帝帽子,不然皇帝这帽子压根就没他啥事。
结果好不容易熬死了多尔衮,自己个却因为一个董鄂妃,要死要活的要出家当和尚,把个孝庄气的七窍生烟啊!
所以后来的康熙,孝庄那是小心再小心的传授帝王之道,生怕有个啥闪失。
结果就是没了母亲的康熙,打三岁开始就被孝庄收拢到了眼跟前养活着。
而且康熙又是个孝顺的人,所以对这孝庄很是敬重。
康熙写福字故事
1673年这一年恰好就是孝庄的六十岁大寿,搁过去人活六十古来稀啊,那会能活六十那都是长寿的人了,这时间点上的老人身体机能下降的忒厉害了。
这不眼瞅着孝庄的大寿就到眼跟前了,呱唧一下子孝庄可就病了,这一病可就起不来了。
这一家伙可把康熙给急坏了,太医院养活的那些个太医,除了跪地下磕头啥也不会。
养你们这些个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够的东西有何用处!气的康熙把这帮人全轰了出去。
康熙自己个翻书查,这就查到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的说法,所以他就决定自己个给孝庄请福。
按照上古的说法,他这就沐浴斋戒了三天。特意去了乾清宫,这地可是康熙处理政务的地,就为这事,还举办了隆重的写字大典。
那炮仗响的噼里啪啦,把耳朵都能整懵圈了,那响鞭甩的啪啪,都能汇成一曲子听了。
接着就精心挑选了一支笔,这笔上头嵌着四个烫金大字赐福苍生,用的纸还不一般啊,是丝绢整成的纸,闭目养神,接着就憋着一口气,咔咔咔就整了一个福字。
搁过去皇帝写个福字,那叫御笔,写完就得了,谁拿着谁有福气。
可康熙还觉得不够,直接捞起搁一边的玉玺,端端正正的在福字的顶上头加了一大印。
就这大印可了不得啊,第一,一般的皇帝写福字,加盖玉玺压根就没有过,这是唯一的一个。
第二,一般加玉玺的时候,都是字的左下方,他到好直接加盖到了正上方。这寓意就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第三,玉玺是啥玩意,那只有圣旨和重要的文件才盖的,这是蝎子粑粑独一份的买卖啊!
您还别说,这孝庄得了这福字,回头那太医都拿不下的病就这么好了,齐齐整整的又活了十五年,这就活了七十五岁。
就这福字,咱说一般的福字咱倒挂,寓意福到了,而这福字,您可不能倒挂,毕竟玉玺在正上方,人家本来是鸿运当头,您这么一倒,啥意思,自己个琢磨去吧!
话说这玉玺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
康熙真正写的福字
第一,说咱老百姓的福字,一般是圆润饱满的,四四方方很方正。但康熙写的这福字,叫形窄而狭长,凸显了一个瘦字。
这瘦与寿同音,所有暗含长寿之意,所以有长寿之福的说法。
第二,老话说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一般情况下想要把福字和寿字合成一个字写,这没那个书法家能办到。
哎!康熙的这个字就办到了,人家这福字的右半边用了王羲之那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
所以这个福字,那是福中有寿,福寿双全啊!独此一家。
第三,这字和咱老百姓写的福字他压根就不一样,隐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左边那偏旁,您瞅瞅像个才字,这还不算当中间还含了个子字,右半边咱刚刚说了像个寿字。而这右上角那一块特别像个多字,右下边这嘎达瞅着又像个田字,外加左上角的一点,这叫嘛?这叫多一点。
好吧,把这些个东西连在一起,这就是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这叫五福合一啊!古往今来第一字。
憋死俺了,写到这里俺都冒汗了。
最后,那田字还没封口,嘛意思呢?这叫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瞅见没,人家一个福字,就这么多解读,您不得不佩服啊!天下第一福,这没跑啊!
其实要俺说,这还有一点,就是康熙不像乾隆那么嘚瑟,很少有墨宝流传。
最后的故事
后来孝庄好了以后,就把这福字给刻在了一块石碑上,这是要流传后世的。
结果到了乾隆手上的时候,这石碑就从宫里边溜达出去了,去了和珅的府上。
这事有两种书法,一种是和珅偷去的,另一种是乾隆送给和珅的。
要俺看和珅偷去的说法不靠谱,乾隆这人小气的紧,这么个重要的东西,他能让他随随便便的丢了?要知道乾隆最喜欢的就是康熙,啥事都要和他比,而且这是很少流传的康熙御笔啊。
况且这么大个石碑,您说拿走就拿走,宫女太监护卫都是瞎子吗?乾隆一问这就露底啊!和珅能干这事吗?不能啊!
所以这石碑应该是送给了和珅,这家伙把个和珅给乐坏了,从太湖里边整了老鼻子多的太湖石,就搁萃锦园整了一条巨龙,那福字他就搁在了龙穴里边供奉起来。
还起了个名叫洞天福地,这嘚瑟劲,您就别提了。
后来嘉庆把他那窝给抄了之后,原本是想把这福字给弄回来的,结果一查,发现这福字正好在龙脉上,担心动了以后有啥不好的影响,这才作罢!
当然这事,没啥史料可以解读的,但事实就是这福字石碑就没动过窝,就一直在哪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