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导读: 1、又见敦煌(二)2、又见敦煌之《又见敦煌》3、又见敦煌值得一看吗在莫高窟见证和感受了千年匠心工艺,而对敦煌历史更深的理解与感知,来自晚上那一场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 剧场在敦煌市郊,设计寓意是“沙漠的一滴水”。我们去的时候已是
- 1、又见敦煌(二)
- 2、又见敦煌之《又见敦煌》
- 3、又见敦煌值得一看吗
在莫高窟见证和感受了千年匠心工艺,而对敦煌历史更深的理解与感知,来自晚上那一场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
剧场在敦煌市郊,设计寓意是“沙漠的一滴水”。我们去的时候已是晚上,蓝光莹莹的灯光设计,让它更具有魅力。
我们沿着平缓的坡道向前,通道的右边是一部打开的巨大的敦煌史书,从右至左一行行书写的。一路前行,我感觉自己正在走向历史的深处
我们跟随人群到了剧场,除了指示灯,就是黑漆漆一片。在期待中,开场时间到,黑暗中响起了旁白,接着是音乐,然后是台上的聚光灯。
一个个鲜活的敦煌历史人物向我们走来,张骞一出来,我就开始进入激动状态。解忧公主和相夫公主款款而来、索靖和王右丞气度翩翩、张议潮、悟真、行脚僧、无名画匠、王圆箓道士、常书鸿走过了从朝廷官员到异地商旅,再到当地村民,和敦煌有关的他们,都在这里!正鲜活地从我们面前穿梭而过。
虽然知道演员们会为我们现场演绎历史人物的故事,但我还是恍惚了。感觉是自己穿越到了千年以前,正行走在这些历史人物的身边。
亮相之后,这些历史人物全部站在了场地两旁的舞台上,目不暇接。黄沙倾泻而下,形成一道帘子,把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我们隔开了。我多想伸出双手,拨开那层黄沙!
随着流动的人群,我们转向下一个场景。
道士王圆箓,那场文物浩劫中的主角,在象征敦煌文明的母亲面前,一次次忏悔,他得到了宽恕。菩萨说:“我不会怪你,我不会离开,我永远都不会离开,我是你的山川,我是你的大海,我是你的太阳,我是你的麦田,你结婚的时候我在,你孩子降生的时候我在,你痛苦的时候我在,我都在,因为我是你的菩萨,我是你的娘。”
一场剧幕,一段历史,保护我们中华大地文物的警钟长鸣现场很多人都被感染,在黑暗中抹着热泪,那种感受,只有去到现场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第三个场景,是特别唯美和浪漫的,那面巨大的墙上,有若干个石窟,每个大大小小的石窟前,都有一位或者几位飞天在凌空舞动。灯光跟着音乐变化着,我们的情绪也跟着变化,那是石窟在一次次经历着历史变迁的洗礼。
第四个场景,那被描画于壁画中的女子,为我们带来内心独白“你们说,我美吗?”。从剪影到真人,都美得不可方物,我们已在心里作答。
按工作人员提示,我们退到四周,才看到脚下是巨大的玻璃。原来我们要透过玻璃看剧,就像透过脚下的黄沙,看一段历史。这些平民的故事,一样闪耀着光芒。是啊,在这片土地上,你俯下身去,拨开黄沙,就能见到敦煌的历史;当你捧起黄沙,那些故事就在手心里!
十支信使队伍、米薇的一封封信场景不断变幻着,我们也在不断行进,从一段故事穿越到另一段故事,陪伴这位历史人物走一程,继续陪伴另外一位。这样的沉浸式观影体验感,于2018年时候,又喜欢敦煌历史的我,是满分好评、又记忆深刻的。
最后的几幕,那些历史人物,连同场景一起,缓缓沉入地下。而上面的黄沙,越来越厚,他们就越来越深。又是一次心灵震撼!
掸去千年尘埃,展开霓裳羽衣,敦煌得以重现。我们完全融入了历史!
我已经和敦煌“重逢”!
不禁感叹先人的智慧和汗水,升腾起作为一名华夏子孙的强烈民族自豪感!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国破山河依旧在,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永远也夺不走。对自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于我们、于后辈,任重而道远。
仿佛所有的一切就发生在刚才直到结尾的歌声响起,演员们都上台谢幕(致敬所有的演职人员),我们才回过神来。
《又见敦煌》里——
诗人问:“一年有多长?”
“365天?”
“不,不过一瞬间……”
诗人又问:“人的一辈子有多长?”
“一辈子”
“不过一瞬间。”
诗人再问:“一千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是的,一瞬间,原来只是一瞬间!一切不过一瞬间!所有的繁华和故事,都被黄沙湮没,随黄沙而去了。
附上这首激荡人心的歌曲《千年一瞬间》,是这首歌,带我们拨开黄沙,历史得以重现。又瞬间把观剧现场的我们带回了那一段历史之中。大家可以去听黄绮珊的版本。
一瞬间 就在一瞬间,
一场梦 梦了一千年,
一转眼 只是一转眼,
梦已醒 却过了一千年。
一瞬间 就在一瞬间,
一滴泪 流了一千年,
一转眼 只是一转眼,
一阵痛 却痛了一千年。
一瞬间,
风为你流泪,
天为你心碎,
雨为你哭干。
就在那一瞬间,
梦已经破碎,
泪也已消散,
岁月难离欢。
一瞬间 就在一瞬间,
一滴泪 流了一千年,
一转眼 只是一转眼,
一阵痛 却痛了一千年。
一瞬间,
风为你流泪,
天为你心碎,
雨为你哭干。
就在那一瞬间,
梦已经破碎,
人影已消散,
岁月难离欢。
下午七点,瀚海戈壁没有一丝风掠过,只有头顶的日光神采奕奕,晒得人眼神有些迷离。一座不规则的蓝色晶体建筑,在眼前突兀。沉潜在宏大壮阔的戈壁沙漠中,如同海市蜃楼般的奇观,令人瞩目万分。这个隐喻“沙漠中的一滴水”的建筑,便是《又见敦煌》大型实景室内演出的场地。
一步一步,顺着台阶拾级而下,下沉到瀚海沙漠的深处,穿越历史的烟尘,触摸被黄沙掩埋的光辉岁月。
步入大厅,由明至暗,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幽暗的候场区,几束追光打在几个或圆或方的高台上。外面的人源源不断涌进,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不绝于耳。随后,一个富有磁性的声音乍然响起,回荡在封闭的区域。这时,所有的喧闹戛然而止,观众屏息凝神。高台上,追光下,一名眼神坚毅、仪态儒雅的男子,手执书卷,饱含深情地讲述着一个载入敦煌史册的传奇人物的故事。一个个讲述人,勾勒一个个伟大的人物,讲述一段段波诡云谲的历史。 序幕徐徐拉开又轻轻合上。室内情境体验,穿越千年敦煌之旅正式开启。
浓得化不开的黑暗里,心怀忐忑,徒然一束光,如紫电青霜划破暗夜,所到之处,如蜡像般的人物清晰呈现,独白着他们的敦煌情思,令人叹惋。相继出现,相继消失,短暂交替着。几十米长的高台骤然亮起,宛如一条银色的绸缎。凸起的T型台纵贯中轴,观众自然分割两侧,倒像是一个盛大的秀场。
“请问,这是哪儿?这里是敦煌吗”?一番询问,他说他终于回来了。一位须眉浓黑的中年男子,头戴青绿色发巾,身着棕咖色长袍,手操节杖,风尘仆仆地走在T台上,脚下的白色沙石如波粼粼。他,便是张骞,深陷胡地矢志不渝的张骞,佐助帝王实现恢弘梦想的张骞。
玄奘、鸠摩什罗、唐玄宗、常书鸿、张议潮…蜡像人物悉数登场,他们远远走近,又远远消失。虚虚实实,影影绰绰。漫天的流沙倾泻而下,漫过他们的每一寸肌肤。
正目眩神迷,意犹未尽之时,移开步子,已是另一段历史。一个表情痛苦,身着白色布袍的道士,似乎被什么沉沉压着,佝偻着腰。一旁是穿着白衬衣手捧史书的现代人,“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像是指责,像是询问。道士轻描淡写地说,不停地摆手,唉声叹气。几个表情凝重的壮汉,趁着夜色搬运着一个个木箱,或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搬运的是什么。
一旁的布景亮了起来,那是一面墙,墙面被分割成大小均匀的小方块,那些小方格像极了一个个木箱。轻柔的梵音响起,变幻的灯光斑斓闪耀。身着霓裳,造型各异的舞者渐次从木格中探出,身姿绰约,大类仙人,的确是惊艳无疑了。她们,从莫高窟的壁画中走来;她们是洞窟中供养的菩萨。
道士踉踉跄跄地来到菩萨面前,这时,箱顶出现了神情慈悲的菩萨,她语带温柔宽慰着他,她谅解他。他,便是王圆禄。一个千百年来被钉在耻辱柱上,可恨又可怜的小人物。作为这段历史的旁观者,我们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臧否人物。假如,我们成为历史的亲历者,我们将做出怎样的抉择?
思绪纷飞,从小门鱼贯而入,进入狭窄逼仄的隔间。隔间的底部和顶部用坚硬通透的玻璃制的。方寸之间,上演的是不同的故事。俯首,华美精致的小屋,灯火摇曳,寂寞的女子嗔怪远方的丈夫,孤独地看着那轮冷寂的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鸿雁长飞光不度,她终究还是没有等到他的音信,她亦是不再期望。倒是被斯坦因拾起,被我们得知。后来的我们,徒留怅惘。藏经洞遗失的书页,是一个个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
穿过甬道,俨然别有洞天。这是一个类似影院的地方,有偌大的舞台,有成排的阶梯座位。观众落座,灯光点亮。十个使团奔赴长安,归途黄沙翻涌,风刀霜剑,躯体深深掩埋于黄沙之中。元宵佳节,长安城街灯如昼,大明宫前伫立着孤独的僧人,月色如霜,几多寒凉。两年的跋涉,惊魂未定的他终于抵达,他,唯一存活的信使。
随着数个升降式舞台起起伏伏,那些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王朝隐隐灭灭。多想徒手挽留,哪怕只再多一瞬间。
谢幕,人们陆续离开剧场,昏暗的灯光中,记住了屏幕上这样的文字。《又见敦煌》第1870场演出。
一年有多长,一瞬间;一生有多长,一瞬间;一千年有多长,一瞬间;春一去,冬又来,一千年就过去了。这是诗人和今人的隔空对话。
一天,一瞬间;一年,一瞬间;一千年,一瞬间。这是我和敦煌的对话。
又见敦煌演出是一种全新的观演形式,观众们是通过步行的方式,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四周为你打开一个幻境。其中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当年藏经洞被**的故事,去敦煌不得不看。
演出第二幕讲述了当年藏经洞文物被**的故事
演出:
《又见敦煌》,全景浸入式情景,看完令你内心翻滚。
演出时间:
20:00—21:30;22:00—23:30
入园方式:
提前购买好纸质版演出票。当日在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西侧又见敦煌剧场检票入园
这个演出并不是平常大家见到在剧场安排的舞台形式演出,而它是独立的下沉式剧场,剧场外观是“沙漠中的一滴水”。
从市区出发到莫高窟行车中能看到,淡蓝色的一座建筑物。
入园地点:
敦煌市区向东约9公里处(314省道南侧)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西侧又见敦煌剧场
演出初衷:
“我们甘肃需要一台作品,我们的敦煌更需要一台作品,这个作品并不完全是说给游客或是给来敦煌旅游的人看的,我想给我们的子孙万代看。”
演出形式及内容:
这是一种颠覆性的“穿越式观演”模式,让观者进行一次“古今穿越”。
演出内容将会是通过六个线索人物为故事脉络,借五个典型的场景将横跨千年的历史故事重现。
最为震荡的两个表演部分:
王道士送走藏金洞里面的经卷时的内心独白和忏悔(但我还是不能原谅他)
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打通丝路后向长安派出的十队使者。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呢?.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