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杨贵妃最爱的“妃子笑”来自何处呢?

领导 0 41

唐朝时期杨贵妃最爱的“妃子笑”来自何处呢?,第1张

唐朝时期杨贵妃最爱的“妃子笑”来自何处呢?
导读: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大多数是来自四川涪陵,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荔枝叹,这首诗当中已经明确说出了荔枝的出处,第1句诗告诉我们的,就是在永元年间的时候,东汉皇帝曾经也吃过稀有的荔枝,这些荔枝就是来自交州,第2句诗就是告诉我们唐朝所吃的荔枝是来自

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大多数是来自四川涪陵,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荔枝叹,这首诗当中已经明确说出了荔枝的出处,第1句诗告诉我们的,就是在永元年间的时候,东汉皇帝曾经也吃过稀有的荔枝,这些荔枝就是来自交州,第2句诗就是告诉我们唐朝所吃的荔枝是来自四川的涪陵,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荔枝并不是唐朝所特有的,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在唐朝时一直还是非常的稀有,况且杨贵妃所吃的荔枝都是新鲜的荔枝。

荔枝本身就有一个生长周期,如果说想要吃到新鲜的荔枝,就需要在很久之前就做好准备,从生长的地方把荔枝运到唐朝京城,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交通并不是特别的发达,只能靠马车来运,所以必须算好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4月份开始出发,到7月份的时候就会到达京城,在运送的过程当中荔枝也已经成熟,运到之后杨贵妃就能够吃到非常新鲜的荔枝,所以说荔枝是非常稀有的。

根据很多资料记载来看,每年运送到京城的荔枝数量也是非常少的,运到之后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编号数好树上的荔枝,不管是皇上吃荔枝,还是妃子吃荔枝,或者是皇上赏,给底下的大臣们吃的荔枝都需要登记册子,甚至有的时候每个人只能分到一颗荔枝,但是就是仅仅的一颗荔枝,还要感恩戴德,毕竟荔枝在当时是非常稀有的一种东西,能够吃上一颗也是很不容易的。

杨贵妃能够每年都吃上非常新鲜的荔枝,可以看出当时杨贵妃是非常受宠的,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笑容,不远千里,运送新鲜的荔枝给杨贵妃吃,这样的待遇可能只有杨贵妃有了。

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白话译文

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出自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以上两首不同的是,这首诗另翻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和驿骑会汗淋漓,苦不堪言衔接成一幅画面。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选择“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烘托全诗的中心主题,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写法特别之处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说到杨贵妃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杨贵妃是当时唐朝最受欢迎的妃子,杨贵妃深得唐玄宗的喜爱,不管是做什么,只要杨贵妃能够开心,唐玄宗都愿意为杨贵妃去做,就像当时杨贵妃非常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也是不远千里,不辞劳苦的帮杨贵妃弄到荔枝,供杨贵妃享用,这种荔枝现在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妃子笑,那么,当时的荔枝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呢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入夏,新鲜荔枝就上市了,其中“妃子笑”是最受青睐的一个品种。“妃子笑”也叫落塘蒲、玉荷包,其得名源于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唐明皇李隆基派人到荔枝产地,采摘下新鲜荔枝后策马飞奔,传至长安。据说如今的“妃子笑”原产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等地均有种植,但唐代杨贵妃吃的荔枝源自哪里

唐代荔枝取自四川涪陵

从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可以推断出,“妃子笑”源自四川涪陵。《荔枝图序》作于唐元和十五年夏天,当时白居易任南宾太守。因为有很多人没有见过、更没有尝到过荔枝的味道,所以白居易让人画了一幅《荔枝图》,并且写了如下这段文字: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华如橘,实如丹,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云云。

宋朝的苏东坡写过一首《荔枝叹》的七言古诗,诗中有“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之句。前一句说,永元年间,东汉皇帝刘肇吃的荔枝来自交州;唐代天宝年间进贡的荔枝取自涪陵。从这两句诗中我们知道,远途运送荔枝并非是唐明皇的首创,汉朝已有先例。交州,地跨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方。可以想象,历史上从南方运取荔枝的,不会只有汉唐两朝。第二句,则确认了唐朝荔枝取自涪陵。

宋代汴梁种植过荔枝树

苏东坡所在的宋朝,可能没有给朝廷进贡荔枝的事。可是宋真宗时期,有地方大臣进贡福建龙茶,后又有进贡洛阳牡丹的事。苏东坡死后,宋徽宗“垂意花石”,蔡京、朱勔等人大肆搜刮各地奇花怪石,集于汴京艮岳。

搜刮运送到汴梁的奇石有灵璧、太湖、慈溪、武康,花木有福建荔枝、南海椰实。从记载看,这些树可都不是幼苗,而是成年大树。《宋史纪事本末》中说,这些树“越海渡江,毁桥梁、凿城郭而至,植之皆生”——还都种活了。在长江以北的河南开封种活椰子树和荔枝树,这在当时绝不是件容易事。

清代从福建进贡桶栽荔枝树

在获取新鲜荔枝的方法上,清代的皇帝比较聪明。从雍正年间开始,福建朝臣将种在木桶里的荔枝树载船北上,四月启程,七月抵达,荔枝刚好成熟。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四月,福建将军阿尔赛进贡荔枝树40桶,共有荔枝326颗,由千总徐伯善押解至京。

物以稀为贵。由于运至京城的荔枝数量有限,内务府遂派专人将树编号管理,逐日记载采摘情况,皇帝自食和赏赐朝臣贵族的荔枝颗数都要详尽记录在案。采摘完毕,王公大臣、皇子王妃,每人才得到一颗荔枝,还得感谢圣恩,可见当时的荔枝是多么的金贵。

道光年间,国力渐衰,皇帝下令,不再从福建进贡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