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8月10日星期四, 男朋友说,他弟弟和妈妈买了星期五的车票到我们这。 8月12日星期六,早上五六点到。周五那天睡得晚,周六早晨意想之中起不来。神志模糊间听到他们进门和说话的声音,想着男朋友跟我说你不用起来,就继续睡了。其实外面有一个未知的人
8月10日星期四, 男朋友说,他弟弟和妈妈买了星期五的车票到我们这。
8月12日星期六,早上五六点到。
周五那天睡得晚,周六早晨意想之中起不来。神志模糊间听到他们进门和说话的声音,想着男朋友跟我说你不用起来,就继续睡了。
其实外面有一个未知的人物,反而更不会利落地起床了。醒了之后我犹豫了一会,做了几遍心理建设才出去。打开房门看见一个短发的女人正在阳台门口,跟儿子说着话。我喊了声:”阿姨“,她笑着点点头,随意淳朴的笑容。这就是第一次打照面。
听男朋友说,他爸和他妈结婚之前,没见过一面。那时是八十年代,自由恋爱在城市盛行,但在农村,有一对男女承着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了夫妻。
婚后养育了五个子女,这五个孩子,占据了他们妈妈半辈子的时光。爸爸常年在外,就连如今也不常在家。
大姐、二姐都已经结婚,三女儿早成了他们眼中的剩女,我男朋友排行第四,也已工作三四年。只有最小的老五,还是学生身份,明年毕业。
但从最小的孩子离家上大学开始,妈妈就没太多活要干了。养鸡、种青菜、跳广场舞,构成了一天的主要内容。最快乐的,可能就是见到三个外孙的时候。
但这八天,我们这没有小孩可逗、没有鸡可养、没有青菜可种,没有广场舞可跳,甚至连智能手机都坏了,只带了键盘机,用来打电话。
我感觉她都要闷坏了。
初来那天,无论对她自己还是在这边的亲戚,新鲜劲儿都挺大,前脚才挂了电话,一分钟后又有下一个电话进来。感觉像总统到来,边上的人都在邀约着见面。
第二天,一大家子来了,也算忙得红红火火。不过下午四点半之后,所有人都回家了。
第三天,我有面试,男朋友要上班,他弟弟带着妈妈去了一个老景点。下午一点去五点回。
第四天,他弟弟带着妈妈去了外公家。早上九点去,下午三四点就回到了。
第五天,我没有面试了,弟弟出去找同学玩。妈妈的右脚有点肿,所以本来想着就不带她出去了。但是她真的是好闷啊,起来煮了早餐吃完又睡觉,其实睡不着,出来走两步又继续躺着。我开了投影仪放电视,她也看不进去,在沙发上躺着。
后来我感觉这样不行,前两天虽然她也闷,但好歹是出去过,不至于一整天都闷着。
吃午饭前我说,下午我带你去博物馆吧?她应得很快,看来真的是憋坏了。
下午14:30 出门,坐车、步行、排队,到进入博物馆的时候已经是15:50了。我寻思着博物馆得逛到六点吧,不过事实是,这些东西对妈妈来说显然没什么吸引力。香港旗袍的变迁、几千年前的陶瓷、动物的标本都吸引不了她。
我没话找话,指着陶瓷碗对她说:这个是宋朝的耶,快一千年了!你看还保存得这么完好!
她用”小孩子真是大惊小怪“的语气说: 又没人理它,有什么不好的(意思是,又没有人故意去摔陶瓷碗,当然不会坏了)。好吧。。。
看荷兰艺术家的抽象派油画,我说这些画我都看不懂,她说,拿笔在纸上划两划
转了两层,她说过最多的话就是: 有什么好看的,看来看去都是这样的东西(衣服啊金雕啊青花瓷啊,看过去都差不多)。
中间我们在椅子上坐了好一会,我跟男朋友商量晚上带妈妈去哪里吃,她就是坐着。
最顶上一层是最多人的,除了动物标本,还有模拟森林、模拟海洋里的鲨鱼。妈妈对动物标本视而不见,到森林的时候停下来看了两眼小鹿,瞥了一眼鸭子,然后心无波澜地往前走,不回头。
到模拟海洋,大鲨鱼以傲视众生的姿态在头顶吊着,妈妈也视而不见。我拉住她,说快看这个鲨鱼,超大的。她说这不是真的鲨鱼吧?(当然不是了)。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恐龙,两三层楼那么高。眼看着都要走到出口了她还不看一眼,我再次尬拉尬聊:这恐龙是几万亿年前的东西了
妈妈;它又不坏噢,泡了药水的(恐龙看起来像是木头做的,她的意思是这些木头几万亿年了都没有松掉老掉,应该是放了药水泡。)
然后提了一下外孙,说外孙看过,还是外孙喜欢看,我忘记了。
好吧。。。
出了博物馆拍张照,无聊的博物馆之旅就结束了。
博物馆旁边就是江,江对面就是小蛮腰。先跟小蛮腰合张影,再跟花城广场的石头牌子合张影。那天天气比较阴凉,挺舒适的,就慢慢儿地往前走,在桥上看了一会儿江。
走到码头边,我看着珠江夜游售票处滚动的红字票价,想着这种阴天坐游船能不能看到啥东西。雨就下下来了。躲雨的旁边就是水巴,水巴过去就是小蛮腰。
这天气珠江夜游看来是没什么意义了,但广州塔底肯定是要走一走的,既然水巴就在旁边,那就去坐呗。妈妈是第一次坐船,嘴巴微张,好奇地东张西望。
下了船走去小蛮腰的路上拍了几张照,天色很好看。
到广州塔底就是感受一下仰尽脖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和歪脖子歪到地上拍照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边拍照边等弟弟过来。弟弟来了之后又是拍照,然后本来在等车去男朋友公司,但是可能不方便,而且六点了该去排队吃晚饭了。
又是一段坐apm和走路的路程,我有点担心妈妈的脚,毕竟一万多步了。她一直说无所谓,后来我说我都累了(所以你肯定也累啦),她说有什么累的,我都能走。哈哈好吧那我就放心了。
没有预想中要排队的状况,直接上桌、点菜。妈妈几十年没在外面吃过饭,什么都是新鲜的,所以除了锅底是让她选的,其它由我和弟弟来点。
吃的时候她说牛肉丸挺够味的,吃完之后:就是清汤涮肉,有什么好吃的。
这反应和难得在外吃饭的我妈一模一样,意料之中。
第六天,弟弟带着妈妈去了大姨家,我以为会吃了晚饭才回,但他们四点半就回到了。剩下的时间,除了做饭吃饭,又是一轮尴尬的无聊的空白。
第七天,七夕,中午我买了四张**票,妈妈又度过无聊的一天之后,我们在小区附近看了《新乌龙院》。
第八天,又到了周六,男朋友不用上班的日子。我们出去买了菜,吃完午饭洗完碗出发去宜家。
不出所料,除了刚开始那十分钟,调动大脑进行了对人群和宜家模式的适应,之后妈妈对宜家的反应是:有什么好看的。。。
第一个区域,沙发区还没看完,我们带她这儿坐坐那儿坐坐,但她就迫不及待要走了。
卧室区域,我俩到处试床,她说你又不买看它做什么,赶紧走。看到枕头,终于有了点兴趣,不过不是看也不是摸,而是用手肘去拼命压枕头,枕头上的每一小块都被暴力压制,然后换个枕头继续压。我好想说您这样压它干嘛,压第一下不就知道它软硬度了吗?为什么要压那么久,还要压好几个。不过不敢说,然后男朋友赶紧把她拉走了。
到了家居区,有很多香薰,她: 臭熏熏的,都说了没什么好看的。
我俩去看花瓶,她:这些拿来做什么?
最后略过很多区域,走捷径出去了。
差不多五点,还没到吃饭时间,所以到男朋友公司坐了坐。六点多出门吃酸菜鱼。
去到店门口说是装修,让服务员带我们到附近的店,说是4分钟路程,其实走了不止14分钟。
这回点的菜,不是清汤寡水了,酸菜鱼、肥肠和炒饭,妈妈都觉得很咸,后来加了白饭。
我们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她尝尝没吃过的东西。不敢在外面吃多,毕竟老一辈大多这样,很不喜欢在外面吃(吃完饭我给奶奶打了个电话,她听到我在外面吃,又骂我了)。
这次回去,她就可以给村里人讲讲牛肉火锅和酸菜鱼是什么滋味了,尽管我们早就猜到了她的台词:哎,不就那样吗,没什么好吃的。
包括去的地方,其实广州没什么好玩的,也能猜到她是什么反应,但这终归是回去的谈资。
第九天,今天,早上八点半吃完早餐,去另一个城市了。
说起是不是七月十四前,也就是周四回老家,她说:看看再说咯。弟弟在旁接了一句:玩得爽就不回了是吧?
”就是咯“
”哎有什么玩,妈妈你快回家玩手机吧,你手机修好了。“(这里该配一个笑哭的表情)
”堂哥有车,但堂哥得闲带你去玩咩“
”系,他又敢不带我去玩"
这几天除了在外面和做饭的那几个小时,妈妈的时间是空白的,不玩手机不看电视不睡觉,就是干坐着。我不会聊天,也不知道聊啥,所以真是担心她会闷坏。
这次是妈妈跟她自己姐姐、姐夫一起,住外甥家,然后再去侄子家。有同辈人,应该会有聊一点,扯扯家长里短,肯定比跟我们这些不知道聊什么的年轻人呆在一起有意思。
我男朋友是个挺好玩的人,一个被金融耽误的段子手。我们平常相处的氛围,是我所有关系里最轻松的。
但是这回的母子相处还是刷新了我对家庭关系的认知。
穿汉服或旗袍去参加相亲活动是一个很有个性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个女生都会这样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文化认同:汉服和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一些女生可能会选择穿着这些传统的服装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这种装扮也可能帮助她们在相亲活动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2 个人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一些女生可能会认为穿着汉服或旗袍更符合自己的气质和风格,更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3 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对于一些女生来说,穿着汉服或旗袍去参加相亲活动可能是一种新鲜、有趣的尝试。这可能会让她们感到更加兴奋和刺激,同时也能让她们在活动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 对相亲活动的重视:一些女生可能会认为相亲活动非常重要,因此希望尽可能地做好准备,以便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穿着汉服或旗袍可能是一种展示自己诚意和认真态度的方式。
总之,选择穿汉服或旗袍去参加相亲活动的女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但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活动中更加自信、有魅力,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离开重庆的时候,我对蒋姐姐说:“这件红色的旗袍我真想结婚的时候穿,如果下次我们再来时它还在这里,我一定把它带走。”就这样,我对自己立了一个与山城的重逢之约,这个约定缘起旗袍,这是一段与穿旗袍的女人有关的故事。
早在三年前,重庆就在我的毕业旅行计划里,无奈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渐渐地,它就成为我心里的一个念想。三月初,我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厌倦了在大城市的物质消费和漂泊不定,开始寻找一种更自在的生活方式。
一想到要重新换城市、找工作,心里也难免急躁,但我知道有些事情急不来,所以这次索性给自己放个长假,或许很多平日里想不通的事情在旅途中就豁然开朗了,于是重庆终于再次成为我的目的地。这趟旅程,既是探索,也是了愿。
我出行一向以简便为主,但是这次,无论衣食住行,我都格外用心,或许是相信用心的付出会换来意外的收获。在网上连续看了很多间民宿,那些装饰清新的小房间都很漂亮,但我还是觉得少了些感觉,直到无意中发现了Airbnb上的“百年旗袍”,那个藏在里面的古床令我一见倾心,这就是我费尽心思想要寻找的感觉吧!
“百年旗袍”是间旗袍工作室,经主人翻修之后腾出了几间小屋,成为一间特色民宿,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我和男友在外旅行多住民宿,但是刚到“百年旗袍”的时候还是被特殊的回家仪式惊奇到了。大门口挂着铜质的铃铛,轻轻向下一拉,便发出清脆的铃声。不一会儿,一位年轻女子小张姑娘应声过来开门,引导我们上了半层楼,到了楼梯间的平台处便分别递给我和男友每人一只鼓槌,我们突然间不明所以,小张解释说这是回家的仪式,让我们一起敲锣击鼓。
锣鼓音未落,只见一身着旗袍的女子出现在另半层楼梯之上,体态优雅却不冷漠,随着我迎上的目光慢慢走下台阶,笑语迎接我们:“宝贝们,欢迎回家!”,她让我们叫她蒋姐姐,随即张开双臂,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迷的晕了头,恍惚间看到了每次在机场等我的母亲。
蒋姐姐和助理小张一路带着我们进入内堂,来到预定的房间。房间无门,用屏风作为隔断;一进来我的目光便再也离不开眼前的古床。
古床由外向内共设有三层开阔的凭栏,使原本的古朴更显深邃,仿佛最里面的空间充满了神秘感,让人忍不住入内探索,带着惊奇又怀着敬畏。每一层凭栏上都装饰着精致的浮雕,图案到如今仍清晰可见,用手轻触,更是能真实的感受古老工艺的精湛。我除去鞋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古床,心想着很多年前,又是什么样的女孩谁在上面。随着脚步的更迭,木质的古床悠悠地发出一两声“吱吱”声,就好像它的生命正慢慢地被激活,它想与我诉说它的百年故事。
床上铺的是老式的棉被褥,白色的底边上逢着大红色的绸子,我轻轻地坐在床边,想起到多年前姥姥房间里的缝纫机。
待我回过神来,从无尽的惊喜和回忆中走下古床,才开始认真审视房间里的其他角落。古床左边是同样材质的老式梳妆台,正中央是一面已经有些模糊的镜子;台面上有一把手持式的古镜,花纹精美;还摆放了一个古人睡的瓷器枕头。房间进门的右手边是木质的古桌椅;屏风上则挂满了颜色、质地各不相同的旗袍。从里到外,每一件家具、每一样摆设都彰显了百年旗袍的古典韵味之美。
从房间出来,便是宽敞的大厅。正前方的桌上平铺着书法作品,上前细看还有佛经经文。蒋姐姐介绍说,这里有书法、绘画、古琴、插花、扎染,只要想学都可以体验。靠近楼梯的房间是旗袍的缝制室,三两女子正在里面做工,蒋姐姐说若是我感兴趣,也可学习自己缝制一件独一无二的旗袍。而旗袍作为这间工作室的灵魂,更是无处不在,墙面上、屏风上,凡所见处,皆有旗袍的身影。
即使退回几百年前,想在世间寻到一位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样样精通的女子,也属不易。但如今竟真让我结识到如此女子,真是又一次感受到世间之奇,旅行之妙!这如此女子,便是始终旗袍不离身的蒋姐姐。
入住的第一天晚上,我洗漱好在床边看书,男友风风火火地跑过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地对我说:“蒋姐姐的旗袍工艺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呢!”第二天一早,我起身细看工作室里的照片才发现,不仅如此,蒋姐姐本人也是了不得,琴棋书画各个领域都获过奖。
琴·棋
工作室里有两张古琴,从早到晚,琴音绕梁。蒋姐姐说之前也有上海来的客人,本来只想住三天,后来迷上了古琴,就索性住了一个月。
和蒋姐姐聊天时,说到古代才女讲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中棋便是指围棋。男朋友说他看到蒋姐姐围棋获奖的照片,蒋姐姐便问他是否有兴趣下上一局。我知道男朋友并不精通于此,便随口说:“他不行”,虽是无心,蒋姐姐立刻纠正我:“不能说男朋友不行,要说他还在学习”。蒋姐姐不仅是棋艺超高,更是深知说话的艺术。
书·画
如此文雅的旗袍工作室自然少不了书画作品,一开始我也并未留意,直到有天聊天,男朋友提到自己喜欢画手绘明信片,蒋姐姐便说她也偶尔写字画画,我们才知道许多旗袍上的花鸟竹石的图案都是蒋姐姐亲自设计,不免暗自称绝。
花·茶
我们房间的隔壁有个开阔式的内间,桌上茶具齐全,每当有客人造访,蒋姐姐便邀人在此饮茶。有日蒋姐姐正与人饮茶,我们刚好从房间出来,她便叫我们一同品茶。蒋姐姐娴熟地温杯、高冲、低泡、分茶,饮毕客人提到这里的花开得好,蒋姐姐说:“知道我这里的花为什么开得这么好?因为我都在以茶养花。”
蒋姐姐的百年旗袍在山城很有名气,我们住的几天里不停地有人拜访。有次正和蒋姐姐饮茶,就有两位老主顾前来试旗袍,蒋姐姐称其中一位是“将军夫人”,她说这是位为旗袍而执着的女人。
“将军夫人”看到一件金丝盘花旗袍,穿上身就不脱了。蒋姐姐说这件旗袍所有的花纹都是一针一线盘上去的,足足用了小半年的功夫,价值也不菲,足足万元以上,而且是为其他客人定做,劝“将军夫人”再看看其它,结果“将军夫人”并不理会,“不管什么价钱,不管是否有人预定,我穿旗袍只看是否合身,其它的我不管。”
我自知旗袍之美,但未遇见“百年旗袍”之前从未想过如今仍有女子为旗袍如此痴迷。“将军夫人”如是,蒋姐姐一家更是如此。
“百年旗袍的创始人是我的外婆”,蒋姐姐带着我和客人们看玻璃桌下封存的照片,边指着照片边向我们介绍说:“老人家很长寿,足有105岁。”“第二代传人是我妈妈王主任,第三代是我,现在第四代是小张。这里没有老板,只有师徒。”
客人好奇为什么叫王主任,蒋姐姐又一次解释道:“因为她喜欢当官,但是做董事长又坐不住,最后索性安上一个后勤部主任的官衔,她就负责和客人胡侃。”
自从知道王主任是个官迷之后,我就越发觉得这个满头白发、整日穿旗袍的“老太太”可爱。她走起路来有些蹒跚,但是步伐又很轻快的样子;她的普通话不是太好,耳朵也不很灵便,却极爱与人聊天,有时候她问我的话我听不很明白,有时候我答她的话她也听不很清楚,但就是这样一问一答,对话竟能持续下去。后来看蒋姐姐的朋友圈,在德国客人面前,王主任也是滔滔不绝,真是个厉害角色!
我们跟随着蒋姐姐的步伐,听她继续说:“从我的外婆,到王主任,再到我,我们是一年365天,日日不离旗袍。”没错,无论是王主任,还是蒋姐姐,甚至是旗袍工作室里的其他姑娘,我住的几日里,从未见她们穿过旗袍以外的衣服。旗袍是她们的事业,是她们的生活,也是她们生命中的核心。
蒋姐姐说旗袍也分不同的款式,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风格。有的旗袍身紧、开叉大,本是想要凸显身材,却反将身上的缺点暴露无遗。真正的旗袍一定能体现出女人的古典美,一个女人穿着旗袍静静地坐在那儿,你就能看出她读过的书、走过的地方,她的文化修养、志趣品格,她们做的是这样的旗袍。从布料的选择到裁剪的手艺,从盘扣的艺术到刺绣的点睛,每个步骤都精益求精,浓缩着她们骨子里对旗袍的热爱和这份手艺的传承。
饮茶时,我和蒋姐姐聊到旅行,自然地就说到民宿。我抱怨说,现在的许多民宿,都变成高档小区里的密码锁公寓,一个房东经营着十几间,房间有专门的清洁阿姨负责打扫,入住全凭密码,从头到尾都见不到房东本人,更不必说有什么旅行故事的交流。
蒋姐姐也感叹确实如此,很多事情经过商业化的发展就变了味儿了。她说她这里的旗袍从便宜到贵,甚至上至几十万都有,开这间民宿并不为赚钱。
说罢,蒋姐姐带我们来到一面墙边,她说上面都是客人留的言,有意大利客人的“Grazie”,有法国的客人的“Merci”,有日本客人的“ありがとう”。这里已经接待过超过130个国家的客人,每有人来,她便向客人介绍旗袍,介绍中国的琴棋书画,她说她们有义务弘扬民族的文化,原来这才是比赚钱更重要的“正经事”。
我和男友听着蒋姐姐诉说着她这一家几代人对旗袍的追求,有些如痴如醉。正说着话,助理小张拿来了几个绳结和布包,蒋姐姐一边说着,边拿起针线缝了起来。我们也缓过神来,向蒋姐姐建议道:“我们在上海见到许多房东组织线下的体验活动,包括定期的房东聚会,您也可以参考这种形式,让更多人可以有机会了解这里。”蒋姐姐还真的很感兴趣,立刻找出纸笔,将我们零碎的建议一一记下。她说其实不光是她再向客人宣扬中国的传统,她也在每个客人身上学到很多,在不断接触新的思维方式。
很多民宿都会打着“回家的感觉”的旗号,可是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回家呢?
年轻人喜欢热闹,在青年旅舍遇见志趣相投的朋友,围成一桌,喝酒谈天或是结伴而行,这样的旅途随性,但不是“回家”的感觉;在明亮宽敞的房间里,享受着一应俱全的家电设施,拉开窗帘,面朝大海,这样的旅途自在,但不是“回家”的感觉。
回家是什么样的生活?回家是未进门前,父母早已站在门口盼你归来;回家是每天早上妈妈叫你起床;回家是有时候帮你煮好饭,盛到碗里、端到桌上,后来生怕凉了,便备好材料,嘱咐你起身以后自己煮热乎的;回家是每当有亲戚造访,便叫你到身边,跟长辈打招呼介绍自己。
在“百年旗袍”,有敲锣打鼓的回家仪式;有蒋姐姐每天叫我们起床;有蒋姐姐下好的面,也有天早上专门准备了重庆的特色早餐——火锅,让我们自己煮;不论是店里入住的其他客人,还是专门拜访的客人,每有人来,只要我们在,蒋姐姐便叫我们出来,一起打招呼,介绍自己,好像从未把我们当成宾客,而是作为这个家的一份子。
这,才是回家。
后来有一天,另外的客人过来入住,楼下又响起了锣鼓声,我便问蒋姐姐,怎么会想到这样一个特殊的回家仪式?蒋姐姐说:“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啊!”我才意识到,现在的年轻人,忙着学习西式文化,知道感恩节要吃火鸡、圣诞节要互送礼物,我们不断地让自己融入到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中,却对很多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视而不见,这些可贵的东西正在慢慢流失。我庆幸来到“百年旗袍”,不仅是体验到回家的温馨,也是一次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回归。
和蒋姐姐一家人的缘分始于旗袍,临走前,蒋姐姐便邀我试两套旗袍,拍几张照留念。
我身材瘦小,平时已经很难买到合身的衣服,但蒋姐姐说能找到和我身材的旗袍,我耐不过她的热情和坚持,终于答应试试,她就真的找到了一件。这是一件真丝旗袍,质地轻盈,拿在手里甚至感受不到它的份量,穿上身更是毫无负担。蒋姐姐拉着我到大厅中间的老藤椅前,又专门帮我找了一双合脚的小码高跟鞋,向我示范要如何坐才优雅。
坐之前要先站直,手从背部慢慢滑向臀部,抚平身后的衣襟,这样坐下来旗袍不会起褶皱;左手要轻轻地搭在椅子的扶手,右手再缓缓地盖在左手上;我坐在椅子上有些不知所措,蒋姐姐便蹲下来,让我的眼睛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自然地向下看。经过蒋姐姐的训练,我开始慢慢找到那种自然的仪态之美。
我受了鼓励,似乎对旗袍着了迷,蒋姐姐便又开始帮我寻其它合身的旗袍,终于目光锁定在一件大红色的盘扣旗袍上。这件旗袍穿着较为复杂,内里是底衬,外面的镂空旗袍要将盘扣从领口一路系到底才算穿好。穿旗袍本身就是在锻炼女人的耐心,不急不躁便是一种风度。
我的面相并不柔美,平日甚少穿裙装,但是着上这件红色旗袍,不自觉地走路也放慢脚步,说话也变得轻声细语。从屏风里出来,蒋姐姐大呼一个美字,我听了心里飘飘然,爱美之心作祟,再加上男朋友怂恿,借着工作室里的油纸伞、留声机和古床、古琴又拍了许多照片。
穿上旗袍,女人就变得有女人味了。
蒋姐姐说,其实不只是人挑旗袍,旗袍也在挑人。这件旗袍,非你莫属。但我似乎并不想就这样把故事结束,我对蒋姐姐说:“这件红色的旗袍我真想结婚的时候穿,如果下次我们再来时它还在这里,我一定把它带走。”
最后的最后,再引用嫣然**在介绍百年旗袍的时候的一段话:
有人说:
人活着就是一块布
它最终被做成了什么样子
靠的是剪裁手艺
其实人也一样
你想活成什么样子
全凭自己的用心剪裁
在“百年旗袍”,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也希望正在路上的你,可以用心剪裁,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旗袍》改编自中共地下党员的真实故事,通过中共地下组织在逆境中的奋战过程、情报战中的斗智斗勇,讲述了由马苏饰演的红色女谍关萍露的传奇人生。
这是一段民国年间美丽女子的美丽人生,因为她的传奇与壮美,更显瑰丽。从一名年轻的女艺术家,成长为屡建奇功的女谍报人员。她短暂人生中,凭着机智与沉着,上演了抗战时期谍报战中令世人惊叹动容的华丽之舞。她是女版的余则成,上演女版的《潜伏》,代号“旗袍”。
在上海沦陷的岁月里,孤身奋战在汪伪特务机关和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为新四军筹措药品,刺探军情,并且深得两个特务机关首领的信任。她必须面对特务们一次次试探、考验,必须面对溃败的爱情,必须随时作好牺牲准备,必须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与理想。
剧情介绍
她的美貌令人垂涎,才艺俱佳让她成为沪上明星,成为《良友》画报的封面女郎,成为狂蜂浪蝶的追逐对象。但是深藏心底的民族大义、家国梦想,又让她成为战时红颜,凭着宁为玉碎之心,秘密成为地下党员,游走于两个魔窟中,经受着生死煎熬。
她走近了汪伪特务头子,却被对方爱上。她先行刺杀,继而策反,一切都要做到不露声色。她走近了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却被机关长包装为亲日汉奸,被国人唾弃。她的初恋男友对她的汉奸行为深恶痛疾,差点除掉了她。而男友叛变革命后,却被她亲手除掉了。
1建议送一些情侣类产品,比如:送情侣表、情侣手链、情侣吊坠等等。其实在送礼中还有很多特别的寓意(像:女送男“打火机”是非你不嫁的意思,男送女“手表”是非你不娶的意思,所以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送礼,是最好的!)当然,这个需要你们确定关系以后可以赠送的,作为表情达意的礼品,我觉得也非常不错!
2如果想送一些比较实用:钱包、腰带、打火机、鲜花、钱包或者是一些专属的礼品(比如:刻字母的项链、手表)等等,慢慢进入深秋,需要的话也可以送下围巾帽子什么的,其实只要你有心,什么都可以做为礼品的!
3如果想过的浪漫一些,那我推荐可以提前些专门为他制作个性定制的礼品:像竹简情书用来表情达意会非常好噢,另外一些有特别寓意而且是个人专属礼品(茶杯、鼠标垫很多的),我想你们一定幸福万年长的!其实,最主要的是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方的需求以及一些相关的价格曲线来决定的,如果对方是性格比较独特的,我建议可以送些个性定制的礼品;如果对方比较守旧,我建议可以送些实用并且大方得体的礼品!最好的礼物,是你的心,你对他的用心程度!好啦,我简单推荐到这里,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1、剧情简介
这是一段民国年间美丽女子的美丽人生,因为她的传奇与壮美,更显瑰丽。
从一名年轻的女艺术家,成长为屡建奇功的女谍报人员。她短暂人生中,凭着机智与沉着,上演了抗战时期谍报战中令世人惊叹动容的华丽之舞。
她是女版的余则成,上演女版的《潜伏》,代号“旗袍”,在上海沦陷的岁月里,孤身奋战在汪伪特务机关和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为新四军筹措药品,刺探军情,并且深得两个特务机关首领的信任。
她必须面对特务们一次次试探、考验,必须面对溃败的爱情,必须随时作好牺牲准备,必须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与理想。
她的美貌令人垂涎,才艺俱佳让她成为沪上明星,成为《良友》画报的封面女郎,成为狂蜂浪蝶的追逐对象。
但是深藏心底的民族大义、家国梦想,又让她成为战时红颜,凭着宁为玉碎之心,秘密成为地下党员,游走于两个魔窟中,经受着生死煎熬。
她走近了汪伪特务头子,却被对方爱上。她先行刺杀,继而策反,一切都要做到不露声色。她走近了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却被机关长包装为亲日汉奸,被国人唾弃。她的初恋男友对她的汉奸行为深恶痛疾,差点除掉了她。而男友叛变革命后,却被她亲手除掉了。她和介绍她入党,并且打入敌人内部的单线联系人上演了生死绝恋,最后却相继牺牲,留下的仅是衣柜中一袭袭华丽的旗袍。
她的一生,从未索取,却毫无保留地用生命和青春,祭奠了自己的理想:为新中国、为民族大业奉献一切
这是一段《花样年华》,也是一段《色戒》
这是一段抗战时期的凄艳恋歌,感人肺腑,震聋发馈;也是一段惊险迭起的《谍中谍》,引人入胜,令人拍案。
那个年代的光荣与梦想;一个女人的孤独之美、知性之美、奋战之美;旧上海名媛的传奇人生;错综复杂的谍战疑云;黄浦江畔的爱恨情仇及百乐门舞厅的惊天刺杀,无不成为当年见诸报章抓人眼球的新闻。精彩剧情,重现当年上海滩风云际会,爱恨情仇,呈献旧日奇女子。
2、《旗袍》是长城影视出品,由李舒执导,李幼斌、王志文、马苏、刘佩琦等人主演的谍战剧。该剧改编自中共地下党员的真实故事,通过中共地下组织在逆境中的奋战过程、情报战中的斗智斗勇,讲述了由马苏饰演的红色女谍关萍露的传奇人生。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详细资料大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