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个小故事(四十七与历史人物蔡文姬)

男朋友 0 37

记个小故事(四十七与历史人物蔡文姬),第1张

记个小故事(四十七与历史人物蔡文姬
导读:抖音里的一段话: 一个女子被人表白了,那没啥了不起。但是被人爱而不得,却终身惦记,那才是高手。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东汉才女蔡文姬,就是这么一个奇女子。她被一位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乱世枭雄暗恋了一辈子。这个人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挟天

抖音里的一段话:

一个女子被人表白了,那没啥了不起。但是被人爱而不得,却终身惦记,那才是高手。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东汉才女蔡文姬,就是这么一个奇女子。她被一位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乱世枭雄暗恋了一辈子。这个人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孟德。

曹操这个人在感情方面,风评一直不太好。但是对蔡文姬的爱,可谓维护得小心翼翼,无论经历了多少女人,他心中的白月光,永远都属于蔡文姬。这蔡文姬到底有什么魔力?让阅女无数,霸气侧漏的曹操,爱的那么深沉而克制?

蔡文姬的父亲,是东汉末年名臣学坛领袖蔡邕,他无所不通,堪称一代宗师。

蔡文姬有这么个超级老爸,血脉中天生就流淌着艺术细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妥妥的小才女一枚。曹操呢,是个有志青年,正当他感到前途渺茫的时候,遇到了大文豪蔡邕,就拜了蔡邕为师。雄才大略的曹操经常去拜访恩师,两个人亦师亦友,结果就遇见了眼睛波凌波凌的小师妹——蔡文姬。

别看小蔡妹妹年纪小。但是气质如兰,才华馥比仙。曹操总是经常跟小师妹切磋琴艺,讨论诗文,每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曹操的心就开始狂跳狂跳,那心动的感觉啊!怎nai自己是宦官之家,出身卑微,根本就没有追求小师妹的资本和勇气。

人生最遗憾的事儿就是:在不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我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了你。却爱你在心口难开。他将这份爱默默地藏在心里,只能止于此,再爱就没礼貌了。小蔡妹妹也对这个有着凌云之志,侃侃而谈的兄长心生情愫。怎奈他比自己整整大了二十岁。她搞不懂这份感情是爱还是亦父亦兄的依恋。虽然心里都想着对方,但是谁都没有开口,从此两个人一生就此错过。

转眼小蔡姑娘十六岁了,到了出阁的年龄,她多希望曹大哥来跟她爹提亲啊!老爹蔡邕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的,曹操这个小伙子他也很喜欢,但东汉末年兵荒马乱的,曹操此刻正四处征战,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女儿太太平平的。跟着一个胸中藏着百万雄兵的男人,闺女这辈子的心,都得天天提到嗓子眼。于是蔡邕做主将女儿嫁给了大将军卫青的后人卫仲道。一个温良如玉的公子,也是响当当的名门之后。小蔡姑娘与卫公子刚刚结婚不到一年,卫公子就病逝了,不到十七岁的她就成了寡妇,又被老爹接回家。

这个时候正是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的时候,没多久,老爹蔡邕被杀,小蔡姑娘的世界轰然坍塌。紧接着匈奴入侵,这个失父丧夫的姑娘,跟着一大群妇女被掳到南匈奴地,其他人都成了奴隶,而她因为年轻貌美被献给左贤王。

一个满腹诗书,风尘绝代的女子,与塞外茹毛饮血的,杀与特造型的人一起生活,四周是大漠荒凉,黄沙滔滔,心中的凄凉,没有人可以诉说。

作为被掠夺的人口,她的身份永远是卑下的,哪怕她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孩子,依然不能获得尊贵的身份。为了孩子,她学习当地的语言,甚至学会了当地的乐器——胡笳(jia),她开始像个胡人一样生活,但在灵魂深处,故国那个阔别经年的男人,却时常会出现在她的午夜梦中,她这一去就是十二年,这十二年里,曹操做丞相,成了东汉政权的实际掌控者。一个功成名就的男人,他需要与心爱的女人来分享这份荣耀。

这些年来,曹操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蔡文姬,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寻找她。

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蔡文姬在胡地,曹操一秒钟也等不了了。我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也要接她回家。他对手下的董祀说:“带上足赤的黄金千两,价值连城的玉壁一对,去到胡地给我赎回来。只能成功,不许失败。”随后他大兵压境,严阵以待,挑明了的意思,我这是先礼后兵,不给就抢人了。要知道这在当时,杀人如草芥,命贱如蝼蚁的乱世,这么兴师动众地赎回一个女人,真没见过,尤其是放在人狠情乱的曹操身上,就更意外了。平常也没看他对谁这么上心过啊!这哥们是动了真情了。

蔡文姬听说有人要接她归汉,又悲又喜。她跪在左贤王面前,苦苦哀求,您看在我这么多年一心为您,孩子们这么小,还离不开娘的份上,让我把孩子们带回中原吧!哪怕带一个也行。左贤王冷冷的说:“为了孩子,那不走了。”但是蔡文姬知道,如果这次她不跟着回去,又是一场刀兵相见,会伤及很多的无辜生命。她跟着董祀一步三回头离开匈奴。在马车上,她哭着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诗《胡笳十八拍》。哀婉悲切,断人肝肠。

与曹操相见,两个都仿若隔世,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已经贵为丞相。而当年灵动的美少女已是满面风霜。但即便岁月这么磨砺,在蔡文姬身上依然能够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曹操满脸愧疚,惶惶乱世,我没能守护好你。不曾拥有,谈何亏欠。蔡文姬云淡风轻,你可否留在我身边,让我护你一世的周全。曹操从来没有这么低声下气、小心翼翼过。可见蔡文姬在他心中的分量。当初没有,现在更不必了,我只想过寻常百姓最平淡的生活。好,那我不勉强你,那我帮你找个靠谱的人。于是曹操命令接蔡文姬归汉的那小伙子董祀娶她为妻。董小伙一听老不愿意了。我这才二十啷当岁的黄花大小伙子,她都三十五六了,我冒死把她从匈奴接回来就得了呗,这咋还赖上我了呢!但君命不敢违,况且曹操还给他升了职加了薪。行了要吧!

但强扭的瓜,它不甜啊!

婚后的董小伙对蔡文姬横挑鼻子竖挑眼。但多年的隐忍让蔡文姬对这一切早就看破放下。她的清高不允许她去求曹操帮忙,实际上她知道,只要她开口,他就会全力以赴,但她只想过平静的生活。至于夫妻恩爱,她连想都不敢想。但董祀越来越过分,三天两头他还不回家了。嘿,你这小子,得了宝贝还不珍惜,行了你没资格了。没多久,董祀犯了,曹操一声令下“斩”。

蔡文姬一早,刚起来得到信儿了,这时候她不能再清高了。大雪天光着脚,她就冲进相府,此刻曹操正大宴宾客,下面报说蔡文姬求见。曹操心头一震,她终于来了。

他对客人们炫耀,等下所来之人是东汉大才女,风华绝代的蔡文姬,你们有幸可以一睹她的风彩了。没成想,踉踉跄跄跑进来的蔡文姬,衣冠不整,披头散发,大冬天的光着脚丫子,一进来就扑通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替董祀求情。曹操不知道咋的,平常叱诧风云,一见蔡文姬就怂。他轻声说。估计晚了,派出去的传令官已经走好半天了。你丞相府有那么多的精良宝马,你挑匹最好的,一定可以把传令官追回来的。那行吧,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军令如山啊,他还给自己找台阶下。

平时吐个唾沫就是钉的曹丞相,遇到蔡文姬,他这规矩说改就改了。说完曹操赶紧让人拿来衣服鞋袜,顾不上体面,亲自走下来帮她穿好。

董祀大难不死啊!感恩蔡文姬对自己的一片真心,开始从内心真正的接纳她爱她。

很多人都说,这其实就是曹操为蔡文姬唱的一出苦肉计。蔡文姬也感念曹操的一片苦心。她找到曹操,我能帮你做点什么?曹操虽然征战沙场,但他一直希望是文治天下,他知道蔡邕家,当年是有很多藏书的,只是战乱都已遗失。

当年你家有那么多藏书,你还能回忆起一二不。这些书对我太有用了。好,我试试。

几个月后,蔡文姬竟然凭着记忆,将四百余卷古书,全部默写完毕送与曹操。曹操打开一看,字字工整娟秀,且文无贻误。做完这些,蔡文姬与夫君隐匿了江湖。

有一种爱,藏于心隐于魄。曹操弥留之际,对蔡文姬依然念念不忘。

昭姬做事,大气完美。

昭姬做文,不让古人。

昭姬弹琴,天籁之音。

昭姬做人,合理明伦。

一代枭雄曹操,他放过天,放过地,唯独放不下,他一生唯一的红颜知己——蔡文姬。

很多人都不了解蔡文姬和曹操的不解之缘,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不少人说,曹操一生有两大谜:一是自己生前离龙位实则只有半步,却不坐上去;二是不娶蔡文姬却终生有交道。不议阿瞒为啥不想当皇帝的话题,笔者在此只聊聊蔡文姬以及她与他的不了情。

(一)蔡文姬一生坎坷,历经三嫁

蔡文姬名琰,字明姬,后因避司马昭的名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将,被称为蔡中郎,声名播于朝野,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年青的曹操曾作过蔡邕的学生,与蔡文姬有一段青梅竹马般的交情。蔡学妹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博学多才,尤善诗赋,还在音乐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是不少男子的梦中情人哩。

十六岁时,蔡文姬嫁给了儒学才子卫仲道,卫家是当时河东的望族,其兄卫觊(ji)官至曹魏尚书,其侄卫瓘(guan)为西晋司空。婚后两人常畅谈时政、文学和诗歌,卫仲道被蔡文姬的才华所折服,两人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可惜天不遂人愿,没过多久卫仲道得了肺病,整日咳嗽吐血,婚后不足一年就撒手归西。卫仲道死后,蔡文姬受不了夫家的寒脸冷语,一气之下便回了娘家。

时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不久,蔡邕受牵连死于狱中,蔡文姬被李傕(jue)部队的胡兵掳走,流落于南匈奴(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被左贤王相中纳为王妃。

在南匈奴生活的十二年间,蔡文姬没有荒废自己的诗文创作。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她先后学会当地异族的语言和吹奏“胡笳”。

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念及师尊蔡邕没有儿子且自己和师妹当年的深情厚意,便于建安八年(203年)平定北方后,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曹学长为师尊和学妹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回归故里后,不知曹操如何想的,由其主婚将蔡文姬嫁给了陈留望族出身的屯田都尉董祀。哎!那时蔡文姬已年过三十且是三嫁,而董祀系风华正茂的一根葱小伙哩。估计是董小伙特看重“处女情结”不乐意这婚事,但又不敢得罪是超级强人的老大,郁闷地把婚事办后,心结一直解不开,当然夫妻关系就不融洽哟。

(二)蔡大夫人用她的大智大勇,解开了董小丈夫的心结,妥善处理了曹学长出的难题

两人婚后没多久,董祀不知是犯了啥事被定为死罪,很快就押到午门候斩。蔡文姬闻讯后赶紧去找曹操为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听下人禀告她来了。对满堂宾客说:你们知道啵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接着就宣蔡文姬进来。

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板,走到殿中先叩头请罪,然后诉说。说话条理清晰且酸楚哀痛,真格儿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

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接着曹操还叫下人拿来头巾鞋子袜子送给蔡文姬穿戴。

曹操是个大学问家,很爱读书,颇有心机地借此向她打听蔡邕先生遗著的事。蔡文姬如实回答:当初有四千余卷,因为战乱流离失所全部遗失了,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

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你写下来,可以吗蔡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不要派人来。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录写就是了。蔡文姬回到家里,将自己所记下的遗著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找人一查对,没有丁点儿错误。

这么一个大智大勇、有才有德的女人,在想要脱单的男人眼里,嫁过几回根本不是问题,年龄嘛也不会成为距离,从此以后,董小丈夫就把蔡大夫人爱得死去活来啦!

(三)曹操把蔡文姬一直挂记着的,董祀蔡文姬夫妇回归故里隐居后,他还去看望过

曹操在心里把蔡文姬一直是记挂着的。据野史载,蔡文姬那次求曹操赦免董祀死罪后,曹操邀请蔡文姬到自家府第去住了几天,那期间发生了些啥事,就只能见仁见智了。以后曹操不仅没为难董祀蔡文姬,两人回归故里隐居后,曹操还经常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否则两个没收入来源的男女如何过日子

有一次曹操外出,在蓝田一带看到了蔡邕的庄园,便带着百余骑侍卫去看望。当时只有蔡文姬一个人在家,在闲聊中,曹操看见壁间挂一碑文图轴,便问来历。

蔡文姬便讲了一段故事:在汉和帝朝代,有个叫曹盱(xu)的法师,在船上喝醉了酒跳舞掉到江里淹死了,他的14岁女儿曹娥在江边哭了七天后投江自尽。

过了五天,她居然背的亡父的尸体浮至江面。朝廷表彰曹娥为孝女,叫13岁的邯郸淳写碑文。蔡邕听闻此事曾去观赏碑文,天黑了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读。摸读完找了支笔在碑的后面写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蔡文姬和曹操皆不解其意。

曹操辞别蔡府在返程的路上,一直思索着先师题写的八字之意,随行学识渊博又好卖弄的杨修作出了解释:黄绢是有色的丝织品,色丝合起来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少女合起来是“妙”字;外孙是自己的女儿所生,女儿就是女子,女子合起来就是“好”字;齑臼是用来捣辛辣菜的,是受辛之器,受辛合起来是“受辛”(古体的辞字)字。合起来的隐语之意就是“绝妙好辞”。

(四)笔者点评

蔡文姬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 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皆深受了蔡文姬的影响。

她作的《胡笳十八拍》,属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1297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评价: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蔡文姬生逢乱世,遭遇坎坷,却能为建安文学增添光辉灿烂的一页,并跻身于中国古代杰出女诗人之列,至少说明了两点:

一、她本人十分聪慧好学,潜心学问,意志坚强。此外,不过问世事,不妄议曹学长,就事论事处理突发问题,是她过人之处。

二、曹操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只要不危及他的大业,算个讲感情的人,也有不小的肚量,如对蔡文姬就是典型的例子。反之就会痛下杀手,如对豪族名士孔融、杨修等人。一言敝之,蔡文姬所取得的成就与曹操的鼎力相助分不开。

 跟着奇妙奇闻我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蔡文姬。

 一提起蔡文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

 其实,对其影响最深的,当属其父亲,文学家:蔡邕。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在书法、音律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在董卓掌权之后,强召他来做“祭酒”(首席,主管之意)。而他被迫前去就职之后,居然在三日内连续升职,官至左中郎。

 三国时,丁廙在《蔡伯喈女赋》中描述道:“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而在《后汉书·烈女·蔡琰传》中,则称蔡文姬,“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可见,蔡文姬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才女。

 然而,蔡文姬在文学、书法、音乐上的才学,都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当然,日后在她生命中,陆续出现的五位男子,对其命运走向也都有不同的影响。

 先来说说她的三位丈夫,卫仲道,是河东世家卫家老二,卫氏家族兴于卫子夫、卫青时期。这桩婚姻本是不错,只是卫仲道因病而故,二者又没有子嗣,所以,成为寡妇的蔡文姬,便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第二位就是有争议的匈奴左贤王,根据《后汉书·董祀妻传》所述,她是“没于”南匈奴左贤王。按照这种说法,这一位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丈夫”。可是,后来曹操却“支付”了非常高昂的“赎金”,才将蔡文姬赎回。可见,当时的蔡文姬在匈奴的地位并不低。

 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12年之久,育有两个儿子。即使生活不复动荡,但是,内心却一直牵挂故土。而临别回汉时,唯一让她不忍离去的还是自己儿子。

 也由此,她作《胡笳十八拍》来抒发内心的离别感伤:

 第一段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污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第二段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逺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猛暴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十八段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兮皆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尾声

 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董祀,是蔡文姬的最后一任丈夫,二者的年龄相差15岁之多。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法,被曹操判了死罪。当时的天气相当寒冷,蔡文姬赤着脚、披散着头发,去为丈夫求情。曹操见后,让人取来头巾和鞋袜,赶紧给其穿戴上。

 蔡邕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于是,曹操就问起此事,她很是感慨。当初,父亲虽有将这4000卷藏书留给她,但是,由于战乱不断,身边已所剩无几。而万幸的是,她还能背出400多卷。曹操听闻后大喜,立刻想派人去她家,记下她所背出的内容。

 但是,却被蔡文姬婉拒了,说:“男女有别,按照礼制男女之间不能亲口传授。”于是,曹操送给她纸笔,让她将所能记住的文章全数写下来交给自己,而这些文章,丝毫没有差错。后来,曹操同意为董祀赦免,夫妻二人溯洛水而上,归隐山林。

 这期间,她创作了两首《悲愤诗》:

 其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其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全诗一百零八句,计五百四十字。第一首是五言体,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被后人高度评价;另一首是骚体,以对自然风景的描述,来表达自己远离故土的悲痛。历史上记载蔡文姬的事迹并不多,但是,“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然而,再来看看另外两位男士,一位可以说是造成蔡文姬动荡生活的起因,另一位则是结束了蔡文姬在外的“漂泊”生涯。

 董卓,强令蔡邕就职之时,它在吴地“远离江湖”12年,遭到“灭族”的威胁后,才不得不“投靠”了董卓。之后,被王允所害,便是因此人而起。而董卓被吕布刺杀之后,蔡文姬的生活就此“天翻地覆”。她被俘时,在关东原籍,其父亲则在长安。在其《悲愤诗》中,便写了“卓众来东下”、“来兵皆胡羌”等诗句。

 董卓部下大多是羌人和胡人,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而她何尝不是在感慨:若是没有此人介入他们家的生活,她也许就不会遭遇此劫难。也正是这两句,让后来的学者质疑,该作品非本人所创。若是仔细考据当时的情形,她被俘那段时期的流离颠沛应是吻合实情,而不应从诗中简单的文字表述就被抹去。

 再来说一下曹操,这是一位充满各种争议的历史人物。但是,从重金赎回蔡文姬一事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位极其看重情谊之人。曹丕在《蔡伯喈女赋》中,就说到:自己的父亲和蔡邕是“管鲍之好”。当曹操后来听闻菜文姬的遭遇时,便立刻派出了使者前去与匈奴“交涉”。

 不过,有人却说:曹操此举的目的无非是“好色”。

 而这,纯属是“无稽之谈”。虽然,曹操的“风流”是有目共睹,但是,他绝不是做事没有分寸之人。他帮助蔡文姬,那是因为蔡文姬的父亲是他挚友,同时,他也非常敬重蔡文姬的才华。

 蔡文姬的遭遇确实让人唏嘘,但是,她的才学更是让人仰慕。水星环形山登有中国15位中国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蔡文姬就位列其中,这便是最好的证明。生活的苦难,虽给她带来了诸多创伤,但是,却没有掩盖住她的才华。当她告知曹操,她可以写出所记住的文章之时,还说:真书或者草书,她均能写。

 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于她而言,则是幸事。若非这样,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怕是要少了一些色彩。可以说,生活给了蔡文姬一记“重击”的同时,又给了她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能够流传下来的女诗人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她们均是文二代或文三代,比如唐朝女才子上官婉儿的爷爷就是宰相文豪上官仪;宋朝最牛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有名的词作家;而东汉的蔡文姬也不例外,她的父亲是名扬千古的大文学家蔡邕。在封建时代,女性要想在文学上有所造诣,除了具备良好的家庭环境之外,遗传基因也占很大一部分。那么,今天要讲的文二代蔡文姬,她到底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与其他女才子相比,她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呢?父亲是鼎鼎有名的文豪蔡琰,字文姬,到底生于哪一年,史料也没有明确记载,有的说是174年,有的说是177年,但大都是猜测,没有严谨的历史依据。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蔡文姬是东汉陈留圉人,是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这个陈留圉在哪里呢,就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的杞县圉镇。蔡邕呢,字伯喈,在东汉时期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33年,死于192年,活了59岁。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大概就是三品级别,正部级官员。由于在当时很有文名,蔡邕参与续写了东观汉记,参与刻印了熹平石经。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并封高阳乡侯。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创作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世人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他还自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当时,蔡邕与曹操、王粲等人都比较友好,经常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流文学,名声肯定是很大的,受到时人的推崇和赞美。

蔡文姬有这么一个文豪老爸,除了继承了优秀的遗传基因外,还得到了不少精髓的指点,再加上她本身聪慧,又十分刻苦,其文学和音乐方面的造诣更是惊人。有史料记载,蔡文姬6岁时有一次听父亲蔡邕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她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此事在当时广为流传,蔡文姬精通音乐的名声自小也就远播四方,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才女。

当才女遇到世纪战乱如果没有战争,蔡文姬或许会成为一位只写风月的旷世奇女,她的生活也会悠闲而快乐。但是,蔡文姬遇到了三国战乱,她的命运也不得不因此而改变。

长大后的蔡文姬经媒妁之言,嫁给了河东卫家,丈夫卫仲道是大学出色的士子。这个卫仲道是汉代将军卫青的后人,他家在河东属于名门望族。蔡文姬本以为能和丈夫享受幸福人生,哪里知道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两人还没来得及生子女,卫仲道便撒手人寰。守寡的蔡文姬遭到卫家人嫌弃,认为这个年轻女人命太硬,居然克死丈夫。正年少气盛、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白眼和冤枉。卫仲道自己有病不幸去世,卫家却把矛头对准她一个弱女子。再说,卫仲道是自己的丈夫,哪个女人不爱自己的丈夫,希望丈夫暴病身亡呢。怀着沉痛的心情,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愤然回到了娘家。

在娘家也没过上几天平静的日子,不久之后,一代大奸臣董卓就被贪恋女色的吕布给砍掉了脑袋,他的部将李_等人在贾诩的建议下绝地反击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自此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了南匈奴,这一年蔡文姬23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可是,哪里知道,她这一去,就是整整12年。在胡地,蔡文姬日夜思念故土,后来回到汉地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还专门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

待在南匈奴的12年里,中原也发生了剧变。汉献帝被曹操迎到许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扫平了北方群雄,当上丞相。当他得知自己的好友、大文豪蔡邕的女儿被掠到了南匈奴时,心情十分沉重,决心帮一帮自己老友的女儿,便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将蔡文姬赎了回来。

不计前嫌进宫救夫君蔡文姬在使者周近的卫护下回到了故乡陈留郡,但是因为常年战争,家乡早已是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无奈之下,只有接受曹操的安排,蔡文姬嫁给了屯田校尉董祀,这一年她35岁。

嫁给董祀不久,赤壁之战爆发,曹操在战争中惨败。蔡文姬触景生情,感伤乱世,写下了著名的悲愤诗,该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夺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其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奠定了蔡文姬崇高的文坛地位。

内容如下:其一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其二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战乱的影响让蔡文姬心情悲愤,又加上再婚后她和董祀的感情并不和谐,也导致蔡文姬神思恍惚,有苦难言。其实,董祀并不喜欢蔡文姬,毕竟当时他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又通书史,谙音律,在军中也是高级将领,自视甚高,对于已满35岁的蔡文姬也没有多少好感了。要不是考虑到是丞相曹操强行安排的这场政治婚姻,他董祀是不会愿意娶蔡文姬的。

但是,不久之后,因为一场变故,董祀彻底改变了自己当初的看法。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言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董祀犯了大罪,依法该当处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去了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的悲惨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在蔡文姬求情过程中,还有一段默写古籍的典故。据史料记载,蔡文姬为丈夫董祀求情时,曹操问蔡文姬: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

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

于是蔡文姬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自此,蔡文姬的名声也更为响亮了。

救下丈夫董祀后,蔡文姬与夫君回到了家里。对于妻子蔡文姬的救命恩德,董祀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对她的感情也发生了细微变化。接着,他们夫妻俩看透了世事,便溯洛水而上,隐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并生下了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后来,曹操狩猎经过此处,还曾经前去探视过他们,给他们送了许多礼品。

一代才女名扬千古对于蔡文姬,历代文人对其均有较高评价。明朝学者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清代诗论家张玉谷也曾作诗称赞蔡文姬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瓣香可也及钗裙。

大意是说蔡文姬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也是受到了蔡文姬的影响。现当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还专门写了浪漫主义历史剧蔡文姬,对蔡文姬进行了大力表扬,并自我标杆:我就是蔡文姬也!另外,各位朋友倘若还想去参观蔡文姬的遗物,可以去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的蔡文姬墓,该冢高约8米,林木葱郁,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蓝田县又在此建文姬展览馆一座,将文姬逸事及境内出土的文物陈列展出,用四体书法镌刻胡笳十八拍于18块青色大理石上。1957年8月该展览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文姬纪念馆收藏了有关蔡文姬的文物130多件,其中拥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0件。

不仅如此,蔡文姬的故事还传到了国外。197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颁布了310座水星环形山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命名借用了世界历代著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中国有15位杰出文学艺术家的名字登上了水星环形山,蔡琰环形山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荣誉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迟来的馈赠呢!

蔡文姬是汉末著名音乐家,留下了一首前无古人的音乐名作——《胡笳十八拍》。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明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

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东汉末年,政府腐败,地方起义四起,这促使以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迅速扩大。董卓进军洛阳,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后来董卓被杀,蔡邕也免不了一死。

羌胡番兵趁汉朝局面一片混乱,伺机掠掳中原一带,在“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妇女被掳,并被一齐带到南匈奴。这年她23岁,这一去就是12年。

到达胡地,匈奴左贤王看上了蔡文姬,并封她为王妃。蔡文姬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蔡文姬的一生是坎坷的,还曾被掳掠。有人便说蔡文姬活得很悲惨,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即使在胡地,她过的也是贵族生活。

在这12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到胡地去赎她回来,这年她35岁。

一旦要结束这种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还与她的两个亲生儿子生生离散,蔡文姬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12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本是美好的事情,而她却不能两全。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又嫁给了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又因为思念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人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地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中肯地回答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定居于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六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说她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