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注释

男朋友 0 41

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注释,第1张

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注释
导读: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如下: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董祀。哪儿知道时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蔡文姬急得不得了,连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朝廷

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如下: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董祀。哪儿知道时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蔡文姬急得不得了,连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从把蔡文姬求见的情况报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识,就对大家说:“蔡邕的女儿在外流落了多年,这次回来了。今天让她来跟大家见见面,怎么样?”

大伙儿当然都表示愿意相见。曹操就命令侍从把蔡文姬带进来。蔡文姬披散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嗓音清脆,话又说得十分伤心。座上有好些人原来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伤心劲儿,不禁想起蔡邕,感动得连鼻子也酸了。

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

曹操就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那时候,正是数九寒天。曹操见她穿得单薄,就送给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

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经过大乱,散失得一卷都没留下来。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听她还能背出那么多,就说:“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你看怎样?”

蔡文姬说:“用不着。只要大王赏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写下来。”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六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

蔡文姬塑像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才女,自然也是很多青年才俊的梦中情人。

与蔡文姬同时期的三国枭雄——曹操,也是才华横溢,文学造诣很深,更巧的是,两个人竟然是一对师兄妹。

史书记载,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两人彼此引为知己。比蔡邕小22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两人因此结为忘年之交,过从甚密。成为蔡家座上客的曹操,自然对蔡文姬渐渐熟悉了。

蔡邕

因为二人青梅竹马,作为学长的曹操,非常欣赏蔡文姬的为人,为她的深明大义感到动容。后来由于曹操四处征战,不得不离开蔡家。与此同时,蔡文姬接下来的坎坷遭遇,也让她在自己的三段婚姻上“颠沛流离”。

正史记载,曹操始终对这位师妹充满柔情和同情,在他有机会迎娶蔡文姬的时候,他始终没有这样做,是他变心了吗,还是另有隐情呢

这还得从蔡文姬的三段婚姻说起。

一、蔡文姬遭遇不幸婚姻

蔡文姬待字闺中时,早已名声在外,求亲者络绎不绝。然而,这位才女却与曹操无缘。在蔡文姬待嫁之时,曹操一直在外征战,生死悬于一线。蔡文姬16岁时,由父亲蔡邕做主,嫁给了大学子卫仲道。

出嫁后,夫妇二人彼此敬重,谈论诗词、时政,恩爱有加。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人又嫌蔡文姬克死了丈夫,逼得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了娘家。

回到娘家以后,本可以过着恬淡寡居生活的蔡文姬,再一次遭遇变故。董卓掌权后,听说蔡邕名气大,便极力笼络,非让他出来做官,甚至以灭族相威胁。无奈之下,蔡邕只好走入仕途。一日之内,竟连升三级,最后获封高阳侯。后来董卓被杀,蔡邕被殃及,蔡邕作为董卓一党,最终死在狱中。

时逢天下大乱,又何以为家关中地区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蔡文姬只能随着难民到处流亡。期间,不幸遇到了匈奴人,后蔡文姬被劫掠到了南匈奴。匈奴左贤王在难民堆中挑出了蔡文姬。蔡文姬于是变成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这一年蔡文姬23岁。此后,蔡文姬开始了长达12年的胡帮草原生活,期间,她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

12年里,蔡文姬学会了当地的语言,还学会了吹奏当地的乐器“胡笳”,但即便如此,她仍然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故土。她创作的《胡笳十八拍》,表达的就是对家乡浓浓的牵挂之情,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

此时的曹操正在逐鹿中原,基本扫平了北方群雄,不仅当上了宰相,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了许昌,后来又迁都洛阳。

天下初定的曹操,得以喘息的间歇,他突然想起了死去的忘年交蔡邕,想到了蔡家唯一的后代蔡文姬,她一个孤身女子,如今流落何方呢经多方打听,但无果而终。

公元208年初,曹操大军平定了乌桓。这次北伐的胜利,极大地震慑了周边少数民族的政权,包括南匈奴。他们派出代表团赶到中原,请求继续修好。就在接待南匈奴代表团的过程中,曹操得知,南匈奴左贤王的王妃是中原人,而且得知她就是蔡琰。

二、一段有缘无分的情义,曹操还是做了减法

经再三确认,匈奴左贤王王妃正是蔡文姬。曹操大为惊喜,立即派周近作为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前往南匈奴,要把蔡文姬赎回来。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放走蔡文姬,但却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此时,面对曹操的使者,让蔡文姬陷入了母子情与故土情。最后,蔡文姬选择了归汉。这就是“文姬归汉”的千古美谈。此时的蔡文姬已经35岁。

能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十分高兴,在泪别两个孩子之后,她终于踏上了回陈留郡的路。可是,经过多年的战乱,故乡早已面目全非,哪里还有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第三次出嫁了。

有人不禁要疑问,曹操很难得再次见到蔡文姬,而且他对蔡文姬始终充满柔情、念念不忘,为何此时非要将师妹另嫁他人呢因为此时的曹操,已绝非当年的曹阿瞒了。

三、曹操为何“斩断”这段“貌合神离”的念想

曹操和蔡文姬,一个是当时男人中的豪杰,一个是女人中的翘楚,都是人中龙凤。

蔡文姬难得再次归来,曹操为何要拒人千里之外,这与他一贯的作风格格不入,这背后隐藏了什么

曹操一生有两大“谜团”。一是他不称帝,二是他没有娶蔡文姬。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人妻控”。但曹操也不是任何人的妻子都想霸占。曹操看重的人妻首先要有才华,其次必须要有相貌。蔡文姬的才华自不必说,最大的可能就是蔡文姬的相貌。没错,蔡文姬可能不是一个美女。

史书《后汉书·蔡邕传》中曾记录,蔡邕受到董卓重用,可蔡邕仍然不愿意久侍董卓,多次考虑东奔兖州。由于蔡邕长相特殊,容易被辨认,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蔡文姬长相也应该很一般,而且此时的蔡文姬已经是饱经风霜、三十多岁的女人了。所以这可能是遭曹操“排斥”的主要原因,还有,曹操和蔡邕本来就是知己,他没有必要打老朋友女儿主意的。

四、三嫁他人,一代才女的凄惶命运,却诠释了什么叫“逆袭”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琰再次嫁人。这是蔡文姬的第三次婚姻。

蔡文姬的新任丈夫是田校尉董祀。董祀刚刚20出头,正当青春年少,面对三十多岁的蔡文姬,董祀一开始自然有些不满,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勉为其难地接纳了这个妻子。

就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法当诛。蔡文姬再一次面临失去丈夫、流离失所的可怕命运。但是谁能救她的丈夫呢而且,此时要命的是丈夫的判决文书已经下发。蔡文姬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了,他只能去求曹操。

正值数九寒天,当蔡文姬走进丞相府时,曹操正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很多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这里。当时,大家都惊呆了。

“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

蔡文姬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丈夫请罪。她的声音清脆,言辞悲伤。宾客中有一些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这个样子,心里都十分酸楚。原本是家学渊博的千金大**,饱读诗书,礼仪周到,但是现在却这幅凄惨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蔡文姬何等聪明,她既维护了曹操的法纪,也博得了曹操的怜悯,因为他知道曹操对自己的旧情。

果不其然,看到昔日的心上人如此堪怜,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倘若处死董祀,蔡文姬势难自存。曹操犹豫了一下,还是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在一次闲谈中,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有吗”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几经战乱,已经全部遗失。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大喜,忙说:“我想派十个官吏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来,你看怎样”

蔡文姬婉言谢绝,曹操于是让人给她送去纸笔,以便默写文章。蔡文姬只凭记忆,默写出四百多篇文章,文无遗误。曹操看了,十分惊叹。而这400余篇文章,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董祀获救后,感念妻子的恩德,带着妻子隐居山林,并生下了一子一女,其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若干年后,曹操狩猎经过那里,还曾前去探望。晚年,曹操一直资助他们,并让他们衣食无忧。

爱情有排它性,专一性和自私性,尤其是恋人的眼里容不下半粒沙

一个男人只要有了自己的恋人,那就不能再和别的异保持暧昧关系。吃着碗里,扒着锅里,这纸是包不住火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话一点不假。表述中这个男人明显就没有把你当那么一回事,因为他还在游戏里享受和别人的女人的那种愉快感

这意思如此明显,你就醒醒吧,不要再去贴这种没有一点责任感的男人了。不然他始乱终弃,你才后悔就晚了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才女。不幸的是,她的生活很糟糕。她早年家境不错,在父亲的保护下生活。历史上有六个人影响了蔡文姬:

首先,这个人给了蔡文姬生命和文学成就。

毫无疑问,这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勇,而蔡勇是一位伟大的作家、音乐家,也是蔡文姬的父亲。董卓当政,想扶持蔡邕出场,蔡邕不去。董卓说你不来我就杀了你全家。蔡勇没办法,只好来了。没想到董卓一天多次升到官位。最后,他屈从于左中郎将,搬到了狄咸的首都长安,并在莱文做了一名乡官。蔡邕文采高,自然对女儿要求很严。这为蔡文姬走向文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第二,第一个接近蔡文姬生活的人。

他叫魏忠道,是魏家的老二。魏是河东世家,在那里名声很高。生于汉初的卫青被立为卫子夫皇后。从那一刻起,魏家升到了顶峰。原来是大哥韦杰,字伯儒,后为丞相曹魏。刚开始小两口感情很好,后来魏忠道生病去世了。从那以后,蔡文姬成了寡妇,又回到了他父亲身边。

第三,把蔡文姬带进魔窟的人。

这个人就是董卓,曾经让蔡文姬家道中落,让蔡文姬家道中落。董卓专权,吕布在王允的劝说下暗杀了董卓。董卓被杀后,蔡邕被监禁,蔡文姬的家庭被兵变摧毁。还有人说董卓是个好色之徒,曾经对蔡文姬动了心,甚至强奸了蔡文姬。历史上没有证据。

第四,他给了蔡文姬一个来自外国的人。

这个人是少数党领袖。当时中原大乱,如、郭汜等,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俘虏。蔡琰在北方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在匈奴左,蔡文姬的生活有了一点安定,但由于语言不通和风俗习惯不同,对来说,他的梦想仍然是自己的祖国。

第五,让蔡文姬赢得尊严的人。

蔡文姬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和诗人,一切都得益于曹操。当年,曹操四处打听蔡文姬的下落,因为曹操早年与蔡邕有交情。曹操得知南匈奴左的公主来自中原,姓蔡!曹操大惊,立即派金舟为使者,携带一副黄金二百面白墙,前往南匈奴赎回蔡文姬。蔡文姬非常高兴能够回到他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但要离开她两个无辜的儿子,她不仅感到难过,还流下了眼泪。在汉朝使者的催促下,她恍惚中登车离去。当车轮嘎嘎作响时,她听到了儿子们的哭声,身后留下了动人心弦的著名诗篇《胡笳十八拍》。后来为了报答曹操的恩情,他整理了大量父亲的诗词。

第六,最后一个老公,完整的家庭。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第三次结婚了。她的新婚丈夫董思是田的一名上尉,刚刚20出头,和她一样年轻。她人长得好看,书史全面,擅长旋律,是个自视甚高的人。这个时候,蔡文姬三十五岁,正遭受着混乱和悲伤,已经是一朵残花了。然而,他救了她丈夫的命。婚后第二年,董思犯法,被曹操判了死刑。蔡文姬披头散发,赤着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为她的丈夫请罪。曹操被她感动了。看到蔡文姬穿着单薄的衣服,她非常苦恼。她命人拿来一条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上。让她在东四回来之前住在自己家里。一次聊天中,曹操问她:“听说我老婆家里有很多书和手稿。你还有它们吗?”蔡文姬感慨地说:“父亲生前给了我4000多卷书,但几经战乱,都已丢失。不过,我能背400多。”曹操喜出望外,说:“我要派十个官员到我老婆家,请他们把你背诵的文章写下来。你怎么看?”蔡文姬婉言谢绝了,于是曹操让人给她送来纸和笔,让她默默地写文章。在那些日子里,送纸笔是不寻常的。那时候,造纸术刚刚普及。告别笨重的竹简,用纸和笔写作,对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后来,蔡文姬默默地凭记忆写了400多篇文章,没有一点错误。曹操看到了,非常满意。获救后,董思感受到妻子的恩情,带她回到洛水河畔,隐居山林。几年后,曹操到这里打猎,曾经拜访过他。

蔡琰(约174-239)字文姬,别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南匈奴入侵时,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隋书·经籍志》着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基本介绍 本名 :蔡琰 字号 :字文姬,又字昭姬 所处时代 :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  出生时间 :约174年 去世时间 :约239年 主要作品 :《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主要成就 :首次创造五言体长篇自传叙事诗 人物生平,人物评价,人物成就,文学,音乐,书法,轶事典故,默写古籍,文姬归汉,环形山,辨琴,丈夫争议,作品争议,生年争议,后世纪念,纪念墓冢,纪念馆,艺术形象,戏曲形象,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清代画家李坚绘《文姬思汉图》 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188年嫁给河东卫仲道,次年卫仲道病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琰披散著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蔡琰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此后再无蔡琰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人物评价 范晔: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华三川绘百美图·蔡文姬 陈陶: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郝经:①文姬之才辩,不幸而失身绝域。然能传父之业,免夫之死,有足称者,君子责备以为失节过矣。②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罗见麟:寥落中郎后,残生窜殛余。惊看南过雁,羞逐北旋车。莫按胡奴伯,犹传魏主书。身名终莫赎,千载恨单于。 陆时雍: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屈大均:缇萦能代父,蔡琰不宜家。玉石同焚后,芳声振海涯。 人物成就 文学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清代华岩绘《文姬归汉图》 骚体《悲愤诗》由于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在这些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极言它们与她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形容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音乐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 清代画家周慎堂绘《文姬踏歌图》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书法 蔡琰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型。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蔡琰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说自己不管是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轶事典故 默写古籍 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著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文姬归汉 文姬归汉是以曹操赎回蔡琰为故事背景改编的艺术故事,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有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文姬归汉图立轴 环形山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79年正式颁布了这310座水星环形山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命名借用了世界历代著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中国有15位杰出文学艺术家名字登上了水星环形山,蔡琰环形山就是其中之一。 辨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 丈夫争议 关于蔡琰在北方是否嫁于左贤王历来有不一样的看法:据《后汉书》记载,蔡琰是“没于”左贤王,而不是“嫁于”左贤王,而且一般匈奴王的妻子都被称为“阏氏”,但是蔡琰在北方二十年,没有这个称号,所以认为蔡琰与左贤王并不是夫妻关系;但另一种说法认为,曹操赎回蔡琰花费了非常大的价钱,远远超过了普通奴隶的价格,可以看出蔡琰在匈奴那边的地位也不低。一些文艺作品像京剧等就将蔡文姬写成左贤王的王妃。两种说法孰是孰非,仍存争议。 作品争议 郭沫若在为曹操翻案的同时发表论文质疑蔡琰的作品是不是出自蔡琰之手。郭沫若等人认为《后汉书》所着录的《悲愤诗》不是出自蔡琰之手,主要理由有三点:1.据《后汉书·董祀妻传》,文姬是“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的,诗中不应说是为董卓部众所驱虏。2.文姬之父蔡邕受董卓重视,在董卓控制的中央政权里爵位很高,董卓死后他才被王允所杀,文姬的流落必定在蔡邕死后,而诗中说为董卓所驱虏入胡。3.骚体一章中有“历险阻兮之羌蛮”一句,与文姬为南匈奴所掠获事实不合。又有“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二句,与当时南匈奴所处地域河东平阳一带地理环境不合。 但谭其骧认为这三项中,没有一项是站得住的。因为:1.董卓的部众中正多的是羌人和胡人,《悲愤》中说“卓众来东下”,“来兵皆胡羌”,这些胡兵不正是“胡骑”?2.南匈奴自中平五年(188年)以来已分裂为二部分,一部分内徙河东,另一部分仍在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如果“南匈奴”是指留居在那里的一部分,地理环境与所描叙的就正相符合。3.董卓的部众纪律很差,当时蔡文姬在关东原籍被掳,蔡邕远在长安,而她被掳后三个月蔡邕即被杀,无从获得讯息,更谈不上营救。董卓部队中的羌胡都是关中人,蔡文姬被掳后被西驱入关,入关后到过羌蛮之地,也就毫不足怪。所以可以肯定《悲愤》二章确是蔡文姬的作品。 生年争议 蔡琰的生年一说是174年,一说是177年,但都是猜测,没有史料依据。 后世纪念 纪念墓冢 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有一处名叫蔡文姬墓的墓冢,墓冢高约8米,林木葱郁,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蓝田县又在此建文姬展览馆一座,将文姬轶事及境内出土文物陈列展出,用四体书法镌刻《胡笳十八拍》于18块青色大理石上,墓前有蔡文姬雕像。不过在史书中,未曾发现关于蔡琰归宿的记载。 蔡文姬墓碑 纪念馆 蔡文姬纪念馆,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1957年8月被省 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详细介绍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有《蓝田文物精品展》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书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蓝田蔡文姬纪念馆 蔡文姬纪念馆收藏了有关蔡文姬文物130多件,其中拥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0件。 艺术形象 戏曲形象 描写蔡文姬的戏曲剧目有许多,如郭沫若的话剧以及据此改编的昆曲《蔡文姬》,程砚秋的京剧《文姬归汉》以及李世济的改编本,同时,各地方戏也都有相同内容的戏曲。 李海燕饰演的蔡文姬戏曲形象 京剧剧目里蔡文姬属于正旦角,先后有京剧演员李海燕、李佩红饰演过的蔡文姬形象,另有越剧演员戚雅仙饰演过越剧里的蔡文姬。 影视形象 1999年电视剧《曹操》:汪静饰演蔡文姬。 剧雪饰演的蔡文姬形象 2002年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剧雪饰演蔡文姬。 2013年电视剧《曹操》:张玉洁饰演蔡文姬。 2014年**《胡笳声声》:芦雪婷饰演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