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揭穿一:工作一年就买房,一个案子赚千万? 剧情还原:何以琛一个官司就能买房 何以琛住着江景房,开着宝马车,和赵默笙在一起时,卡、钱包、手机随便就丢给对方,土豪的不像话,而剧中那句“刷我的卡
揭穿一:工作一年就买房,一个案子赚千万?
剧情还原:何以琛一个官司就能买房
何以琛住着江景房,开着宝马车,和赵默笙在一起时,卡、钱包、手机随便就丢给对方,土豪的不像话,而剧中那句“刷我的卡”也迷倒万千少女。
而此时,距离他毕业仅有5年。作为著名律师的何以琛,生活奢华可以理解,毕竟律师是高收入行业,但他在大结局向赵默笙透露,自己毕业一年就付首付买了房子。打赢一个官司就能赚到八位数,让人忍不住惊叹律师简直是世上最好赚钱的职业,没有之一。
问题来了:工作一年就能买房变高富帅?
我们不妨来给他算笔账,何以琛毕业的一年后,也就是2008年。当时上海的房价刚刚经历了下跌,均价在14万左右,80平的两室一厅需要112万,以当年的两成计,首付需要225万左右。
作为一个刚工作的律师,费用大概在20%左右,如此计算,何以琛需要有一个100万以上的大单,才足以赚足支付首付的资金,然而,把一个100万的大单交给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新律师,这家事务所得多土豪才能办出这种事啊!
至于一单官司赚上千万,真是跪了,现实生活中,最精英的律师们,一年的收入也才仅仅能赶上何以琛一个官司的收入,何大律师,你到底是何方神圣,官司打得如此出神入化!
揭穿二:赵默笙浑身名牌,回国后住宿竟如此艰难?
剧情还原:从头到脚没几十万下不来
虽然乡土气息浓郁,但不得不说,赵默笙可是从头到脚都是名牌,而且还是世界顶级的奢侈品品牌。
剧中唐嫣身着的类似学生服带大领带的短袖连衣裙,其实是华伦天奴2014年新款,价值近两万元,刘嘉玲(微博)都穿过。还有她经常背的那款白色书包,看上去毫不起眼,其实是巴黎世家的呢,价格要一万多块钱。而她脖子上戴的那条——毫不起眼的——只有小小一颗几乎看不见钻石的项链,居然是卡地亚的,价格也过万,还有什么芬迪啊,香奈儿啊,真是不仔细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专业摄影师的赵默笙,器材也是杠杠的,据了解,她的那款相机是著名的哈苏H5D—60,光是机身价格就在18万左右,贵得吓人。
问题来了:如此富婆还要提着箱子找工作?
好了,赵默笙这完全是衣锦还乡的节奏。但,剧情开始就已经很清楚地介绍了,虽然爸爸给了她一大笔钱,但赵默笙一股脑全捐了,以至于后来走投无路,只好找应晖,想把之前借他的500美元拿回来。
即便和应晖结婚,其实两人也只是形式上的夫妻而已,以赵默笙的性格也绝对不会接受应晖的馈赠。所以,只有一个合理解释了,这一身几十万的行头,都是赵默笙在美国赚的,不得不让人感叹,美利坚合众国简直是遍地黄金啊,毕业三年就可以从一个餐厅打工妹变身全身名牌的富婆。
可剧中赵默笙回国后房子都没来得及找,就赶紧提着箱子找工作又是什么梗?不知你是对摄影爱到疯癫还是生活所迫,急于找工作。作为一个有钱人,如果暂时没找到住的地方,难道就不能先随便找个什么五星级酒店住下来慢慢找房子吗?
揭穿三:屌丝摄影师魅力无穷,引两位明星竞折腰?
剧情还原:屌丝男青年左拥右抱两大明星
宅男、屌丝的春天来了!《何以笙箫默》中,作为骑二轮机车的摄影师,路远风近乎同时与本市著名的电视台著名女主播何以玫及大模特萧筱产生恋情,这样一段地位悬殊的三角恋,让路远风成了屌丝中的战斗丝,万千单身狗的偶像。
而且,似乎只有他才能搞定大明星萧筱,别的摄影师在萧筱面前,无一幸存,全都拜下阵来。至于何以玫,路远风更是一句表白就将其拿下,那威风,真够劲儿。
不仅如此,萧筱和路远风是闪电结婚,家门口表白完就直接见父母了。结婚一年多就已经怀上了第二个孩子,这办事效率,刷刷的。
问题来了:这样的爱情没人care?
路远风的感情经历简直是单身狗界的经典案例,但脑补一下俩大明星都当过你女朋友的概率有多大?还是出门左转去买**吧。
一个普通男青年不受关注,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一个万人嫌的超级名模,没仨俩狗仔跟着,狠狠地曝一曝萧筱的丑闻,真的对不起她在圈内的坏名声啊,但为何就没有呢,怎么就没有呢?导演亲,你是不是忘了点东西?
虽然萧筱确实被狗仔队拍到过,但偷偷跟着她的路远风找到了狗仔队,作为同行的他,几句话就说服了对方,让对方把照片删掉。这又是哪一出?狗仔先生,你怎么能这么不敬业,给你发工资的是报社,不是路远风,简直是狗仔界的败类啊。
话说,萧筱明明出个街都会被狗仔偷拍,艳照门更是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但去医院验孕竟然没人在意,就连结婚都无人问津,更有甚者,怀上二胎后,就完全变身家庭主妇,连狗仔都对他没了兴趣。萧大美人,你这过气也有点太快了吧?
揭穿四:霸道总裁任性竟然没人管?
剧情还原:得不到你的心也要得到你的人
《何以笙箫默》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女主赵默笙是结过婚的,还离了婚,还涉嫌重婚。剧情绝对够刺激。
从剧情节点来看,何以琛与赵默笙第14集时在中国登记结婚,之后应晖才从美国找到中国,拿着无效的离婚协议书要找两人麻烦。原来,应晖不相信何以琛会等赵默笙7年,虽然他同意赵默笙带着“离婚协议书”回国,却没有将副本送至当地法院,因此,赵默笙手上的“离婚协议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而赵默笙回国后,应晖还逢人便讲她是自己的妻子,争取把影响扩大化,让赵默笙回到自己身边。
问题来了:这么任性打官司,股市没地震吗?
先说说,所有人都知道赵默笙是应晖的妻子,但对她丢下美国优渥的生活跑回国做个小摄影师的行为竟没有一点怀疑,俩人之间到底是不是出现了问题,竟也没有一个人过问,不是说上市公司高层的风吹草动,哪怕是传闻都会影响股票的升跌吗?
而且,应晖还要打重婚官司,董事会这关就过不了吧,难道INSO除了应晖以外,都是猪一样的队友吗?要知道,刘强东和奶茶妹妹闹个分手,都上了好几天头条呢。
揭穿五:过日子可以没有柴米油盐?
剧情还原:王子公主终于有了happy ending
看到何以琛第二天就拉着赵默笙去领证,简直羡煞一众旁人,这魄力,太有魅力了。两人婚后的生活更是充满了童话色彩。
男主外、女主内,赵默笙每天只要小鸟依人般地陪在何以琛身边,然后两人再生个大胖小子,不吵架,不闹别扭,每天都是看似平淡,实则幸福满溢,这样的日子才是人间天堂,完美到让人无法呼吸。
问题来了:真有这样的天堂吗?
真有这样的日子,憋死也值了。但事实上,赵默笙的户口本是怎么神奇地出现的?出国七年,户口本都陪在身边么?说结婚就结婚,任性到都不用办单身证明吗?还有,赵默笙的妈是后妈吗?再不亲,女儿婚礼也要出现一下吧,还是说是想等下次?
婚后生活没有任何柴米油盐,不考虑生活支出,难道“甜蜜”可以当饭吃,以为自己是杨过和小龙女啊。所以说,快醒醒吧,这样王子公主般的童话爱情,也只能出现在童话里,现实生活中即便再浪漫,头上也会沾满油烟的。
一加这个品牌,一开始就以优秀的性价比、机身材质上的用心、旗舰的配置加上极度贴近原生的氧 OS,让它迅速在国内外极客圈子里面开花。
当然,时过境迁,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加早就更改了自己的打法。不盲目追求性价比、只做精品、注重品质感,这些不将就的特性依旧刻在一加最深处的基因里。
而一加手机 9 系列,在继续堆料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方向 —— 与著名的影像企业哈苏相机合作,联合定制一加手机 9 系列上的 “一加 | 哈苏影像系统”。这是一加第一次与相机品牌合作,也是哈苏第一次这么深度地参与到手机影像系统中。其实这并不是哈苏第一次出现在手机品牌中,但之前那次合作还没有太过于深入。所以这一次当哈苏直接出来为一加站台的时候,大家还是对这次一加 9 系列的影像有更多的期待。
在开始聊一加 & 哈苏的摄影系统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大概看看一加 9 系列的整体设计。外盒包装延续了之前的风格,外层塑封还有易撕条,盒子的质感也很好。包装内内容物除了手机本体、说明书和卡针之外,65W 充电头和数据线一个不少,甚至还配有保护壳。一加 9 Pro 这次配送的保护壳不再是之前的清水套,而是稍带有磨砂质感的薄款全包套,手感都挺好。而一加 9 定位毕竟低一点点,配送的还是之前的清水套。
此次一加 9 和 9 Pro 都是采用了 120Hz 高刷屏幕,而且此次一加 9 改成了柔性 AMOELD 直屏设计,一加 9 Pro 也改变了前代的小瀑布屏,采用了微曲面设计。当然了,机皇地位的一加 9 Pro 除了是 120Hz 高刷 AMOLED 屏幕之外,也采用了 3216 X 1440 的高分辨率 (一加 9 还是 1080P),而且采用了 LTPO 材质支持 1 - 120Hz 智能刷新率和原生 10bit 显示。
屏幕大小上也稍微有些区别,一加 9 采用了 655 英寸屏幕,一加 9 Pro 则是 67 英寸屏幕。但因为一加 9 Pro 是微曲面设计,而且也更加窄长一些,所以实际观感上并不会比一加 9 的屏幕大多少。
如果你非直屏不买,那么一加 9 绝对是很适合一款产品,而且能够在这个大屏幕下控制到 183 克的手机净重量、81mm 的厚度,也很是难得。
看看背面,这次我们收到的是闪银配色的一加 9 Pro 和黑曜配色的一加 9。一加 9 Pro 的这个闪银非常有趣,官方的说法是由温暖的浴室里逐渐起雾的镜子而来,所以你可以看到它的上半部分是一种磨砂质感的银色,有点点沉闷;但是视角下移,它又似是一块能够清晰反射一切的镜子;中间的过渡,似有还无。一加把这两种暧昧的质感融合到一个后盖上,确实带来了点新鲜感。
而黑曜的一加 9,也是加入了行业独家的漫反射 AG 膜片工艺。可以让手机在保持了亮黑的外观质感下,也拥有不容易粘指纹的特性。这就为 “不带壳联盟” 用户带来了不少使用体验上的提升,手机的质感也不会因为满后盖的指纹而下降。
私心提一句,如果你有兴趣去线下摸摸真机,那么一定要看看黑洞配色的一加 9 Pro。黑洞版本采用了全新的丝绸玻璃设计,在呈现出一种低调沉稳的黑色同时,细小的六棱锥还让玻璃内增加了点点反光,也让这个配色的一加 9 Pro 有着超越 AG 玻璃之外的细腻触感。
(以下性能、影像、充电、续航等体验,主要围绕一加 9 Pro 作探讨)
此次一加 9 系列都与哈苏相机有深度定制合作,不过这两台旗舰手机的摄像头硬件本身也是有不少区别的。先说说定位更顶的一加 9 Pro,主摄采用了亿元定制的 IMX789 新型传感器,其感光面积为 1/135 英寸,4800 万像素,F/188 大光圈,带 OIS 防抖。这款独家定制的传感器拥有罕见的 16:11 的比例,2X2 OCL 全像素全向对焦、双原生 ISO 这些顶级 CMOS 功能,更厉害的是在专业模式下可以支持 12bit RAW 格式输出,能够捕捉高达 687 亿种颜色,让用户有更多的后期处理空间。另外的两颗则是 5000 万像素的 IMX766 超广角镜头 (带自由曲面镜片) 和 800 万像素的 33X 长焦镜头,在长焦旁边还有一颗小小的 200 万像素黑白摄像头,但这颗摄像头不参与直接成像,而是把黑白信息融合到其它摄像头上面。
一加 9 的主摄部分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 4800 万像素的 IMX689,超广角也是 IMX766,同样也具备自由曲面镜片,为超广角镜头带来更自然无畸变的样张。这一代也没有为其加入长焦,不过那颗 200 万像素黑白摄像头倒是加进去了。
这次跟哈苏合作的影像系统在 UI 界面上倒是比较直观地看到,包括哈苏特色的橙**快门按钮和特地模拟哈苏相机机械快门的相机音效和震动。比较深入的还有与哈苏合作的专业模式,与之前的一加手机有不少区别,此外还加入了峰值对焦,让用户有更好的手动对焦体验。不过目前来说这个峰值对焦还不够清晰,焦平面的表达不太明显,希望之后能有更多优化。
看得见的暂时就是这些,而看不见的就是一加与哈苏的联合调色优化,官方称之为 “哈苏自然色优化”,还有与哈苏大使对几百个主观场景进行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的调校,让它能够实现哈苏的标志性色彩表现。
当然这些都是官方自己的描述,实际上还是要用户体验买单才行。根据目前的 ColorOS 112 A02 (对,一加此次直接用上了大家都心心念念的 ColorOS,后面再讨论) 版本的体验来说,这个哈苏色彩优化在主摄上的表现比较明显。
你可以感受到轻快、明亮的调色取向(不过有时候白平衡会有点偏红),看起来还挺舒服的。而且值得一说的是,这一代相机的反应很快,基本上按下快门的瞬间,右上角预览成像就出来了,点进去就马上能看,再也没有一加 8 Pro 那种拍完还是等一等成像的延迟感。
猜测可能是 ColorOS 的功劳优化了多帧优选,不过目前这个版本虽然成像是很快,但有时候降噪表现又一般般,或许是工程机的问题,希望正式上市时能够更优秀的优化相机固件推送。
同时 IMX789 新传感器在样张宽容度、细节上都有所提升,成像质量还挺好。而且此次一加 9 Pro 也支持 4K 120 帧拍摄,对需要拍摄升格画面来说非常有用,而且这个 4K 拍摄的可用性也不错。
而在超广角和 33X 长焦上面,这个哈苏调色的感觉跟主摄还是弱了不少,起码在截稿前体验的这个版本表现一般般。
但不得不说,IMX766 + 自由曲面镜片还是给一加 9 系列带来了很好的超广角体验,特别是这种边缘无畸变的特性,使得一加 9 系列能够拍摄出更加大气的超广角样张,在拍摄建筑时甚是好用。
这里用一加 8 Pro 的超广角来做对比,一加 8 Pro 的超广角已经算是旗舰手机里面可用性非常好的镜头了,但是开启边缘校正算法之后会导致边缘被裁切。通过在同一个站点位置使用一加 8 Pro 和 9 Pro 拍摄的超广角比较,9 Pro 的自由曲面可以在保持最大拍摄范围时有无畸变的边缘成像能力。说人话就是一加 9 Pro 比 8 Pro 拍得更广还不用裁切像素矫正边缘。
至于这颗 33X 的长焦,对于我来说,这实在是熟悉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都使用一加 8 Pro 作为主力机,如果能找到我的相机使用统计数据的话,那就会发现主摄和 3X 长焦的使用频率应该是一半一半,甚至说长焦可能用得比主摄还多,但我几乎没用过超广角镜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使用情况,官方说长焦少人用,那就当真的是少人用吧。
就算这代还是没有 5X 潜望式长焦,但有 33X 光学长焦,总归是好的。实际上我也经常用来拍摄一些楼宇建筑,或者越过人山人海拍摄想要的画面。用处对于我来说,还挺大。毕竟是光学长焦,成像的细节当然是要比数码变焦好很多,而且还有 OIS,对长焦稳定成像也很有好处。而且一加对这个长焦的开启阀值比较高,就算是夜景下如果光线不是非常昏暗也能够正常开启长焦拍摄,而不是切换到主摄的 3X 数码变焦。但是,目前这个版本的降噪表现确实一般,还有优化的空间。
还有一颗 200 万像素黑白镜头,不影响使用我们就过了。
夜景方面,目前这个系统固件版本对降噪确实不太给力,所以噪点会比较明显,还不够纯净。不过在开启夜景模式之后降噪就好了很多,而且画面的宽容度也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夜间拍摄这个夜景模式还是可以多用用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普通模式拍摄的夜景就不好看,抛开降噪效果弱些不说,整体画面表现还是挺好的,IMX789 是颗好 CMOS。一加 9 系列的默认夜景成像风格,也不是那种死亮死亮的取向,而是在还原肉眼所见之上,再提亮一些些。整体来说是很自然的风格,但默认模式下对过曝灯光的压制还是比较弱些,可能是多帧合成还没调好。
关于影像,最后我们还是回到哈苏调色这个问题上。其实一加这种把调色融入到默认模式里面,没有专门增加一个 “哈苏调色” 的独立开关,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感知是很弱的。但一加还是这么做了,之前有个影像的沟通会,产品经理的意思是想让哈苏调色有着最自然的存在,我挺佩服一加的做法,只是感觉目前哈苏的存在感,确实是不够强。
如上面所说的,一加 9 系列就已经把系统 UI 换成 ColorOS 11。怎么讲呢,就正如氢 OS 有很多人喜欢也有很不多人不喜欢一样,用上 ColorOS 之后同样会有这个问题。有人遗憾,有人完满。一加虽然用着 ColorOS,但也巧妙地用了之前氢 OS 的配色风格,让一加用户多一点熟悉感。
换为 ColorOS 之后,其实对于国内用户,好处还是比较大的,起码很多针对国内情况做的系统优化 (例如隐私替身) 和一些小功能 (特别是实用的长按分词)对用户都是实打实的体验提升。而且,ColorOS 的抬手亮屏灵敏度和息屏显示等等众多的小细节体验,也确实做得比氢 OS 要好。
只是确实有部分情况下,你会觉得 ColorOS 是要比氢 OS 臃肿点,不够轻快。例如我就很喜欢氢 OS 在相册删除照片时,点击垃圾桶就是直接被移入回收站,但 ColorOS 点击之后还会弹窗问你是不是要删除,操作上就又要多了一步。我知道习惯可以慢慢改变,只是肌肉记忆让我在短期内在某些操作上,暂时还是用得不够顺手。
既然是骁龙 888,那么还是要跑跑分,测测 游戏 的。在 GeekBench 5 测试下,其 CPU 单核跑分为 1109 分,多核分数为 3354 分,骁龙 888 的正常表现了。
通过性能狗实行实时帧率监测,《原神》 游戏 过程中基本保持 45 - 55 帧左右,比较平稳,只是长时间游玩后 SoC 会相应降频。毕竟 《原神》 的优化还是一般般,特别是开启了最高画质和 60 帧模式之后,对 SoC 的运算负担还是挺大。
而在测试 《使命召唤》 这类画面比较简单的手游时,开启最高画质和最高帧数也能够稳定在 60 帧左右。系统采用了 ColorOS 之后,感觉一加对于性能的调度也大幅向 OPPO 看齐,都是属于优先保证机身发热在一个合理的温度,高负荷运行很容易就降频降温。
此次一加 9 系列都配备上了 65W Warp Charge 闪充,一加 9 Pro 更是直接怼上到 50W 无线充电 (国行一加 9 不支持无线充电)。快充这回事嘛,用上了之后确实就很难回去,特别是充电功率超过 60W 之后,充电体验更是得到质的飞升。
以一加 9 Pro 为例,通过实际的测试,我们在剩下 1% 的时候开始接入官方充电器进行充电。5 分钟后充入 10% 电量,在 10 分钟后就马上飙升至 36%,25 分钟的时候充至 91% 电量,显示 100% 充满刚好为 29 分钟 50 秒左右,跟官方宣称的半小时充满表现一致。
从充电的数据也不难看出,一加的 Warp 闪充在少于 10% 电量下充电还是比较温和,不是一插上就直接暴力快充。中间段位保持了高功率快充,也在最后 10% 左右才把功率降下来。
而之前被吐槽一体设计的无线座充,新款的 50W 无线充底座终于线材分离了。但无线充电盒装里面是没有充电头的,需要配合官方的 65W 快充头才能实现,官方数据只需要 42 分钟即可完全充满一加 9 Pro。新版本的无线座充还是双线圈设计,满足竖向和横向摆放快充。
不过也因此无线充底座发热肯定也会比较厉害,可以看到这次底部还加入了更大尺寸的风扇和散热开孔。底座散热时噪音很弱,大家不用太担心。
续航方面,我们模拟了一个重度用户的测试考验,全场景均为固定 50% 亮度连着 WIFI 的环境下测试。《原神》最高画质最高帧数半小时后掉电 15%、《使命召唤手游》 最高画质最高帧数半小时后掉电 11%、还有 2 小视在线 1080P 视频同时开启弹幕掉电 32%,再刷半小时微博掉电 7%。经过非常高强度的耗电测试下还剩余 35% 的电量。这个成绩当然不是很好,只是在基于搭载骁龙 888 和 4500 毫安时电池里面,这个续航水平尚算不错。
与一加 9 系列一起发布的还有一加智能手表,虽然提早几天收到了。但很遗憾在截稿之前,官方的 健康 APP 还没有适配这个手表,所以这个手表这几天一直处于不可用状态。现在大概看看包装和佩戴时候的样子,之后再更新一篇简单的体验吧。
一加 9 Pro 能不能撑起机皇旗舰的定位?综合全部体验来说,它确实并没有多少短板,起码大家想要的,这次都有了。包括念了很久的 ColorOS、更高功率的无线充、继续升级的屏幕、更好的主摄,更别说这次还与哈苏合作推出 “一加 | 哈苏影像系统”。同时产品的手感、性能、做工等以往做得好的部分,体验也没有落下。
当然目前来说,这个影像系统还是有不少需要优化的地方,但这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相信一加与哈苏的合作最终可以推动一加旗舰手机的整体拍摄能力,用户对哈苏联名当然也是有所期待的,就看日后一加的后续改进了。
手机对于人们的生活已经属于不可离身之物。但同时它又是复杂度非常高的数码产品,硬件规格,参数信息一大堆,让人看了简直让人头皮发麻,压根不知道怎么选。你女朋友喜欢拍照刷剧,我良心推荐你买一款兼顾颜值和自拍的手机:vivo S12,我女朋友就是用同款手机,因为她也是喜欢拍拍照刷刷剧,给我最大的感受:机身颜值高、 一亿高像素和整体科技感十足,值得推荐。下面,随我一起来看看相关信息~
一、外观方面
vivo S12全系列采用铝合金主板上层,导热系数教上代的镁合金提升了226%,大面积VC均热板+石墨散热膜+均热绝缘膜设计,在多场景下能够更好的控制元器件和整机温度。机身有三种颜色:暖金、屿蓝、耀黑,我女朋友拿到的是暖金版本的vivo S12,手机后壳整体暖金色调十分温润。值得一提这只是相对角度下看到的颜色。手机后壳采用的是变色材料,在不同角度下能流转出不同的颜色,即便是在普通光线照射下,暖金色也能变化为蓝绿色,整体科技感十足。
我认为采用直角板框设计,再加上超窄边框,手机正面观感极佳。手机的实体按键主要集中在右侧边框。与常见手机不同的是,vivo S12的音量键在电源键的上方,使用时要稍微适应一下。顶部边框相对干净,只有1个降噪孔以及两条天线。底部边框开孔较多,从左到右分别是SIM卡卡槽、降噪孔、Type-C接口以及扬声器开孔。vivo S12使用的是常见的Nano卡卡槽,卡槽上有中文提示正反面,防水胶条自然也是有的。除了说明书、保修卡、充电套装,随机附赠的还有一个清水套。
二、屏幕方面
vivo S12使用了一块644英寸的AMOLED屏幕,屏幕分辨率为24001080,拥有60/90Hz两档刷新率,触控采样率为180Hz,屏幕峰值亮度600nit,由于采用窄边框设计,vivo S12的屏幕沉浸感十足,而在屏幕转角处,则是使用了相对激进的拐角方案,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屏占比更高一些,整体观感更好。
屏幕下巴的控制相对优秀,虽然比屏幕脑门稍微宽一些,但依然处在优秀的范围内。
三、性能方面
vivo S12使用的处理器是天玑1100,四颗26GHz的A78大核心和四颗20GHz的A55核心组成完整CPU,GPU则是ARM G77 MC9,搭配UFS31闪存和最高12+256GB的组合,在硬件性能上已经达到次旗舰配置,我们来看下vivo S12的详细表现。
1、Geekbench
在Geekbench跑分中,为了排除单次单侧的不确定性,我们连续测试了三次,可以看到天玑1100的单核成绩稳定在780分左右,多核成绩稳定在3200分左右,这个成绩与高通骁龙865不相上下,基本就是次旗舰手机的档次。
2、鲁大师
在鲁大师测试中,vivo S12的总得分为785628分,性能超越99%的用户,其中CPU得分为25570分,GPU得分为266507分,RAM得分为95593分,储存性能得分为167958分。
得到的评价是CPU常用项目性能表现非常优秀、3D性能超凡入圣、内存性能冠绝当下,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倒是蛮符合vivo S12的配置。
四、拍照方面
vivo S12使用了后置三摄拍摄组合,其中主摄像素为108亿,f/188光圈、1/152”传感器尺寸、07um传感器单位像素尺寸,广角镜头为800万像素f/22光圈、1/4”传感器尺寸,112um传感器单位像素尺寸,微距镜头为200万像素,f/24光圈,1/5”传感器尺寸,175um传感器单位像素尺寸。
从硬件配置上来看,vivo S12的成像组合比较符合中端手机该有的配置,不过vivo对成像的调教想来是拿手好戏,出色的算法配合较强的硬件,往往能教出相当出彩的成像效果,我们来看下样张。
拉近镜头,vivo S12的表现同样出彩,叶脉的走向以及叶子整体的颜色过渡都显得非常自然,同样没有出现颜色失真问题,噪点的控制也属于应有的水平。
面对颜色统一的景物,我认为vivo S12的成像效果并没有偷懒去模糊画面边缘,而是老老实实将真实色彩展现出来。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增大成像难度,但成像效果会更好一些,vivo S12这么做倒还是蛮讨喜的。
夜拍方面,vivo S12依然保留着较高的色彩解析度,虽然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股雾气,但这种感觉对vivo S12的影响并不大,我认为反而是多出了一种朦胧的感觉。相比于部分手机把夜景排成白天的成像效果,vivo S12还是保留了夜晚亮暗分明的感觉,但在细节上却有所保留,并没有因为怼灯直拍的缘故导致噪点暴增。
面对暖色灯光,vivo S12对噪点的抑制依然出色。面对复杂的光线环境,vivo S12的表现依然优秀,不过不难看出强光投影到雾气上形成的光影轮廓,考虑到vivo S12的定位,我认为倒也可以接受,1亿像素镜头颜色还原精准。
六、续航及充电
vivo S12的电池容量为4200mAh,并且支持44W充电,考虑到机身755mm的厚度,能塞进去这样大小的电池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来看下手机的续航测试。
测试使用的是快科技出品的电池狗狗APP,这是一款可以模拟手机日常浏览网页、刷视频、高负荷玩游戏的专业测试续航APP,而且是连续使用。
我对vivo S12进行了三次测试,第一次测试用时5小时12分钟51秒,耗电量61%,第二次测试用时5小时23分钟53秒,耗电量65%,第三次测试用时5小时7分钟18秒,耗电量58%。简单换算一下,我认为做到9个小时连续刷剧使用并不是问题。
从充电速度来看,vivo S12采用了常见的涓流充电保护技术,在前10分钟充电速度飞快,轻易就达到了30%电量,之后基本保持着1分钟2~3%电量的提升速度,但到了90%之后充电速度骤降,1分钟甚至是2分钟只能为电池充电1%,在55分钟时电量充满。
总结:
vivo S12的屏幕也是比较大胆一点,在其他手机纷纷采用挖孔屏的当下,大胆地使用了刘海屏,而且还在刘海屏内放置了两颗镜头,甚至还包括一颗广角镜头。这样新颖的设计足够大胆,而且由于刘海宽度极窄,对手机的整体颜值反而是一种提升。
拍照向来是vivo的拿手好戏,vivo S12也不例外,出色的色彩还原以及夜间成像能力,让我们在vivo S12看到旗舰手机才有的表现,平时喜欢拍拍照刷刷剧的女生们,值得推荐购买!
手机跨界相机品牌,这种跨界算是收益最高的了吧。既有营销效果,对产品也有实实在在的提升。
手机就这么大,所以拍照的硬件层面一定是有天花板的,后续主要还是要看算法、调教。而相机品牌的加入如果能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他们近百年的丰富行业经验会对手机拍照有质的改变。
如果没记错的话,华为x徕卡组合称霸DxO是合作后的第二年还是第三年开始。
其实,此次一加和哈苏合作,更多的意义在于表明一加手机把影像放到了未来几年做产品的第一重要位置。想想,一加手机产品已经有性能体验上的优势,在高帧屏体验方面又领先行业,如果再加个影像优势的话,这款手机就真找不到短板了,其对市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所以,刘作虎说的“力争做到影像功能第一”,应该是一加的影像表现相比以往会有“质”的提升,至于能否霸榜DxO,其实意义不大,大家也没必要太揪着不放。
单就今天看到的那两张一加9样张,哈苏味真的浓烈啊。以那个小孩子的照片来说,色彩表现真的很有哈苏味了,哈苏的标志性颜色可以说得到了非常好的还原。而那个老奶奶照片,更多的是细节和质感的体现,明暗细节感觉不像是手机所拍,如果不说还真以为是哪个单反或是直接用哈苏相机拍摄的呢~~
至于能不能打榜DxO,我觉得很有可能啊。华为现在高端产品出货量有限,再打拍照也没太多意义,很可能以后会退出。Vivo虽说志在拍照,但从不送测DxO啊,所以真实表现如何只是市场口碑,没有DxO打榜排名。所以,如果一加9手机送测,还真有可能有惊喜呢!
IT168感谢你的阅读~
一加+哈苏组合出道,侧面肯定了华为和vivo在影像领域的合作。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联合将提升一加手机的影像设置
一加将携手哈苏打造“一加丨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建立哈苏自然色彩优化方案。通过舒适自然的色彩表现,全面提升一加手机的影像品质。同时,一加还将推出“哈苏专业模式”,配合传感器级别的色彩校准,为专业用户提供充分的后期处理空间。一加通过反复的调校还原了哈苏镜间快门独有的机械声,并设计出风格独特的一加哈苏拍照水印。未来,一加和哈苏在影像领域的合作还将延伸到更多维度,双方将会共同定义影像体验的技术标准,联合研发创新影像技术,持续完善一加丨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
其实霸榜、全球第一这东西营销意义更大,而且“拍照第一”这个事算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直是动态平衡的。刘作虎这么说更多是表决心,大家听听就好,主要还是看一加产品怎么样到时候。
就像一加8 Pro手机的拍照,在DxO上排名并不高吧,但在 科技 美学组织的用户盲测中,相比华为P40 Pro+、三星S20 Ultra和小米10 Pro,那可是获得了最多数量的单项第一啊,这才是真牛逼!
此次一加和哈苏合作后,哈苏在色彩方面,特别是人像方面的调教经验就能无私共享给一加,相信一加9系列手机的拍照效果会大大提升。能不能排名DxO榜单第一我不关注,我只看中哈苏的标志性颜色和质感在一加手机上的呈现。
对于专业摄影来说,微距镜头是近距摄影时最理想的器材。由于微距镜头是专为近距摄影设计,因此这类镜头均针对放大倍率而进行最大限度的光学像差校正,在畸变和像差方面比普通镜头控制更好,容易配合机身实现各种自动曝光功能。提到哈苏微距镜头,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大名鼎鼎的Zeiss Makro-Planar CF f4/120mm微距镜头,其实哈苏的第一款微距镜头是Zeiss S-Planar C f56/120mm,跟很多哈苏C镜一样具有黑白两款,与后期生产的CF镜的最大区别是像物比达到了1:2,滤镜采用哈苏Φ50mm卡口。
从CF开始,Zeiss先后为哈苏生产了CF、CFi和CFE三款f4/120mm微距镜头。由于这支镜头的像物比只有1:45,按照公认1:10到1:1为近距离特写标准,只能算作近摄调焦镜头。该款镜头之所以被冠以微距(Makro)之名,是因为它适合近距离拍摄,用作人像和风光也很出色,较大的光圈设计可避免因镜头伸长而失光影响对焦,影像经适度校正,中心至边角的素质达到最高,尤其是拍摄平面图像,可提供较高的反差度和锐利度。镜头为4组6片,镜间快门两边成对称安排,近距离拍摄时最能表现该头超卓之处。这段时间拍摄距离08米,放大比率为1:45,接上哈苏增距环32E后可增至1:2,是一支极佳的微距摄影镜头。三款微距镜头中,CFi和CFE在结构、体积和重量上与CF完全一致。CFi在CF的基础上改进了快门和镜片材料,镜筒内部采用植绒进行消光处理,镜口采用工程塑料防止磨损露白。镜头调焦环从08米至无限远需转动3/4圈,其中08至3米转动1/2圈。CFE在CFi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触点。CF和CFi镜头已经先后停产,当前只有CFE镜头仍在生产销售。
哈苏f4/120mm镜头专为微距摄影而作,方便快捷,在全开光圈下仍可确保影像素质高超、曝光均匀,又可作其它用途。主要不足是最大像物比只有1:45,普通单朵花卉不能充满画面,相对于135相机的微距镜头应用范围不够,最大相对孔径较小,体积和重量较大。
新款哈苏近摄皮腔和配套CF f56/135mm近摄镜头 镜头连动伸缩腔是连接机身与镜头之间的专用附件,一端接机身的镜头卡口,另一端连接摄影镜头,其作用是延伸机身与镜头之间的像距,以获得更高连续可调的微距放大倍率。镜头连动伸缩腔曝光补偿量的计算方法可参考后面近摄接圈部分的相关内容。
哈苏生产的伸缩皮腔比较早,早期皮腔用钢及铝合金制成,褶腔部分采用柔软皮革,伸缩范围535—202毫米,配有双重快门开关线,可以同时释放机身和镜头快门,皮腔与镜头结合处设有镜头快门板手,机身上弦后需要单独为镜头上快门,使用不太方便。这个时期为近摄伸缩皮腔配套的专用镜头是Zeiss S-Planar f56/135mm,与后期生产的镜头一样,该头只能在伸缩皮腔上使用,对焦范围从535毫米至无限远,滤镜采用哈苏Φ50mm卡口。
新款镜头连动伸缩腔采用单轨结构,相对老款进行了多项改进,特别是通过导轨上的传动机构,皮腔能够实现与镜头联动,可以同时给机身和镜头上弦,省去了双头快门线,所有操作与镜头直接安装在机身上完全一样,导轨下部设有快速耦合接座板,方便与三脚架快速耦合接座S的连接,并可在导轨上前后移动,便于机身整体进行精确调整。
新款Zeiss Makro-Planar CF f56/135mm微距镜头与前一代产品一样,不能直接安装于任何哈苏机身,本身没有对焦环,需要配合连动伸缩腔使用。皮腔在最长伸展距离202毫米时,可以拍摄实物原大1:1的比率,在最短伸展距离635毫米时,可以拍摄无限远的影象。适用于所有种类的近摄以及纪实、自然和科学摄影。当503CW+伸缩皮腔+CF f56/135mm在皮腔最短635毫米拍摄时,画幅大小与CFE f28/80mm+32E接近;在120毫米拍摄时像物比接近1:2,取景屏开始变暗,上部出现遮挡现象。 近摄增距接环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与近摄皮腔基本一致,其原理也是接在镜头与机身之间,延伸它们之间的距离,由于像距增加,最终可以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主要区别是近摄皮腔的放大倍率连续可调,近摄接环的放大倍率是固定或整级调节的。其放大倍率根据所用镜头焦距以及接环延伸长度的不同而不同,镜头焦距越短,接环延伸长度越长,组合后的放大倍率就越高。哈苏厂家不建议增距接环用在60mm以下镜头。
哈苏先后生产过两代近摄接环,在C镜时期生产了40363 Extension tube 10、40541 Extension tube 16、40010 Extension tube 21、40568 Extension tube 32和40029 Extension tube 55等5只近摄接环,二手有时可以见到。这些接环由铝合金制成,表面经过阳极氧化为黑色,采用Φ50mm哈苏标准插刀式接口,传动装置能够配合机身完成镜头快门上弦和释放。老款近摄接圈连接80mm标头的对焦范围和物象比率如下:80mm镜头+近摄增距环10的对焦范围为812—52厘米,像物比率为1:8;80mm镜头+近摄增距环21的对焦范围为40—485厘米,像物比率为1:38;80mm镜头+近摄增距环55的对焦范围为319—328厘米,像物比率为1:145
苏后期生产了近摄增距环8、近摄增距环16E、近摄增距环32E和近摄增距环56E等4支近摄增距环,采用新的哈苏Φ60mm标准插刀式接口。因体积问题,近摄接圈8不能直接安装在200或2000系列机身上,并且由于没有数码资料接点,安装在FE/CFE镜头或E型增距镜之间时,数码资料显示将中断。其它16E、32E和56E设有数码资料接点,可以用在所有哈苏机身上,内置数码资料接点可以传送镜头资料给202FA、203FE和205FCC机身使用。新款近摄接圈连接80mm标头拍摄物体边长和像物比率如下:
80mm镜头+1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170毫米,像物比率为1:5
80mm镜头+32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102毫米,像物比率为1:25
80mm镜头+5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62毫米,像物比率为1:142
80mm镜头+16E+32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74毫米,像物比率为1:166
80mm镜头+16E+5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51毫米,像物比率为1:111
80mm镜头+32E+5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43毫米,像物比率为091:1
80mm镜头+16E+32E+5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37毫米,像物比率为077:1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