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美国枪击事件频发,为什么美国小学生上学放学很少有家长接送呢?2、外籍孩子在中国如何上学3、外国人能在中国上小学吗?4、外国国籍孩子在北京如何上小学,中学?5、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对学生都有哪些要求?6、美籍小孩可以在国内高中上学吗?7、在
- 1、美国枪击事件频发,为什么美国小学生上学放学很少有家长接送呢?
- 2、外籍孩子在中国如何上学
- 3、外国人能在中国上小学吗?
- 4、外国国籍孩子在北京如何上小学,中学?
- 5、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对学生都有哪些要求?
- 6、美籍小孩可以在国内高中上学吗?
- 7、在美国,孩子上学的接送问题如何解决
我所知道的,美国小学生上学放学也有不少家长接送。只不过他们井然有序,不会像中国的家长围堵在校园门口。
大约有50%以上的中小学生,都会乘坐校车上下学。这些坚固的校车,通常是铁壳**,非常坚固。根据美国的法律,校车停下来时,无论是对面还是后面的车子都必须停下,直到校车离去,其他的车辆才能开走。这是保证学生上下车时的道路交通安全。
而且乘坐校车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学生可以乘坐校车,学生家长陌生人一旦上了校车,就会让学生紧急疏散,以避免发生不测。校车将学生送到家庭时必须有人来接应,如果学生家长不在家,校车会将学生直接送到学校。
大概有2000多万的中小学生,安心搭着校车上下学。但是其他的学生都会有家长来接送。只是他们在停车这个方面井然有序,不会拥堵交通。在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学生和家长三位对口,才能送孩子离开。这就保证了交接的安全。
通常美国的父母有着很繁忙的工作。而孩子的放学往往较家长的下班要早。通过校车,孩子们自行上下学,是最安全的方式。当然首要的前提也是要将孩子送到家长的手上。
美国的教育理念也和我们国家的不大一样。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不依靠父母而依靠所能获得的社会资源和力量。
美国的校车相对的安全。所以很多家长并不是十分的担心。
但是全球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外国小孩是可以在中国上学的,从境外到本市落户的,有本市户籍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的,需转到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本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本市内转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户籍迁移、实际居住地变更等相关材料,向原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到拟转入学校联系。
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区教委协调解决。区内转学的,由转入、转出学校和所在区教委核办。
跨区转学的,由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所在区教委核办,报市教委备案。对转入的学生,学校应当按其原就读年级安排插班。必要时可按其学业水平安排年级。
第二十四条学生户籍由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入本市的,从境外到本市落户的,有本市户籍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的,需转到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参照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转学手续。
关于学生学籍的其他规定。
《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三十条下列情形,不予转学:
(一)中小学起始年级的第一学期及毕业年级,不予办理转入手续。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转学。
(三)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不予办理转学手续。
(四)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四十八条学校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外籍儿童在中国上小学是可能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首先,外籍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需要在中国合法居住和工作,持有有效的居留许可或工作签证。其次,外籍儿童需要具备在中国接受教育的基本资格,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在申请入学时,外籍儿童的家庭需要向当地教育部门提交相关材料,如护照、居留许可、健康证明等。此外,还需要提供学校要求的入学申请表、照片等。教育部门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保外籍儿童符合入学条件。
在入学后,外籍儿童将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享受同等的教育待遇。学校会根据中国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同时也会关注外籍学生的文化背景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外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语言和文化的挑战,因此家长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
总之,外籍儿童在中国上小学是可行的,但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条件。只要满足这些要求,外籍儿童就可以在中国接受优质的教育,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条 为给外籍人员子女在中国境内接受教育提供方便,完善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可以依照本办法申请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下简称“学校”)。
第三条 学校以实施中等(含普通中学)及其以下学校教育为限。
第四条 申请开办学校,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 有相应规模的生源和办学需求;
(二) 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
(三) 有必要的场地、设施及其它办学条件;
(四)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 申请开办学校,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 开办学校的申请书(包括办学宗旨、招生计划、招生区域、办学规模等);
(二) 学校章程;
(三) 申请人证明文件;
(四) 学校校长、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其资格证明文件;
(五) 拟建学校的设施、资金、校舍、场地、经费来源及有关证明文件;
(六) 师资来源。
第六条 开办学校,由申请人向拟办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七条 经批准设立的学校,从批准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不得设立分校。
第八条 学校招生对象为在中国境内持有居留证件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不得招收境内中国公民的子女入学。
第九条 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计划,由学校自行确定。
第十条 办学经费由申请人自筹解决。
学校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工商活动及其它营利活动。
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学校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以增进和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第十二条 学校聘用外籍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外国人在华工作有关规定办理。
学校聘用驻华使领馆人员及其配偶,需经外交部批准。
学校聘用中国公民,须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聘用。
第十三条 学校进口教学设备和办公用品,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和学生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尊重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不得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建设用地依照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办理。学校校舍、场地不得用于进行与其职能不相符合的活动。
第十六条 学校每年应将教职人员及学生名册、教材等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接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和检查。
学校校长、董事会成员如有变更,应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可责令学校和开办人限期整顿或者停办:
(一)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学校的;
(二) 招收境内中国公民子女的;
(三) 办学资源(包括资金、生源和师资)严重不足,无法正常运行的;
(四) 从事工商业活动及其它营利活动的;
(五) 从事违反中国法律、法规活动的。
第十八条 驻中国外交机构开办的外交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规定。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此以前已经设立的学校,按本办法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学校有:
北京市
1、北京韩国幼儿园 (1996/12/19,1998年8月1日更名为北京韩国国际学校,2000年12月19日批准增设高中部)
2、北京大韩学校 (1998/05/28)
3、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幼儿园 (1996/06/11)
4、北京京西学校 (1996/06/11)
5、北京BISS国际学校 (1996/06/11)
6、北京协力国际学校 (1996/05/07)
7、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1997/12/29)
8、北京耀中国际学校 (1996/06/11)
9、北京龙学国际学校 (2000/02/24)
10、北京乔治布朗国际幼儿园 (2002/01/21,2002年7月18日更名为北京巧智博仁国际幼儿园)
11、北京中关村国际学校 (2003/05/30)
12、北京英国学校 (2003/07/28)
13、北京依顿国际幼儿园 (2003/07/17)
14、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 (2004/01/16)
15、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 (2004/06/03)
16、北京哈罗英国学校 (2005/06/07)
17、北京瑞金英国学校 (2005/06/12)
18、北京三弈国际幼儿园 (2005/10/03)
19、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 (2006/07/28)
20、北京法国国际学校 (2007/01/23)
目前上海大部分外籍子女国际学校都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的规定,只招收持有外国护照,通过合法渠道来沪工作并取得上海市《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的外籍人员随行子女。但是以下两种情况的中国公民也可以入读:
1 中国公民在境外出生的子女,持有海外合法出生证的子女。
2 在国外求学两年以上,全家已获得就读国家的永居身份,可以向上海市教委申请外籍子女学校的入学资格。
因为美籍孩子没有中国学籍,
所以美籍孩子不能进入国内普通高中上学。
而且,不能参加高考。
如果孩子持正式签证回国,
那么可以去国际学校就读的选择范围比较大。
如果孩子持旅游签证回国,
那么只能是借读。但是能接受借读国际高中生的范围比较小。
供参考,请笑纳。
现在在国内,不少妈妈都很苦恼孩子上学的接送问题。那么在美国,孩子的接送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一起来看看美国的经验吧!
美国虽然全职妈妈很多,但是双职工的家庭也很多,小孩上学以后,孩子的接送问题就摆在了家长面前,因为小学生待在学校的时间都不长,我们州公立小学,一般是9点开始,到下午3点半就结束了,特别是设在小学的K班一天只有2个半小时,K班相当于学前班,包括在义务教育里。在这种情况下,双职工家庭又是怎么解决呢
美国是个很重视亲情的社会,虽然祖父母不替儿女养孩子,但在儿女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义不容辞的伸出援手。我常看到很多时候去接孩子上下学的都是祖父母, 真是应了那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美国好多企业配合员工需求,调整工作时间与上班模式,早上班的员工就可提早下班,对于需要接送小孩子的员工来说,真是一大福音,兼顾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就我所知,好多有一胎或二胎的双职工家庭,在没有外人帮助的情况下,夫妇俩把彼此上班的时间错开,我单位里就有个同事,调整了工作时间,早上六点上班,下午三点就走,至少保证家里有一个人去送, 而另一个人去接,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另外很多职场打拼的女性,想既做到兼顾家庭和工作,会暂时做出一些牺牲,以半职的形式在职场,等孩子稍大,不需要接送了,再转回全职。
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报上看到,同上一所学校,同一个街区上的几个孩子,类似的家庭结成互助小组,拟好接送的时间表,轮流接送,很有点象国内的拼养。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则孩子不用起大早,再则孩子也不会感到孤单,放学回来还有伴,一起玩和学习,是个不错的方案。我认识的女童军里的几个妈妈,就是找街区里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家庭来完成接送任务。
基于公立小学的上下学时间,美国小学里一般设有托管中心Before and After School Program,由所在的学区负责,这样的program很多,不仅小学里有,而且周围社区如儿童照顾中心等都提供类似的有偿服务,负责每日孩子的接送。我觉得最理想是学校有托管班,优势就在于,至少孩子上下学就近有人照看,即便是路上塞车, 家长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只要晚上6点之前赶到把孩子接走就可以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