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于氏——中国好人榜2019年1月份于氏候选好人)

宝宝起名 0 79

(大美于氏——中国好人榜2019年1月份于氏候选好人),第1张

2019年1月,中国文明网开始对“中国好人榜”网进行评议,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余国伟入选助人为乐候选人;河南于、吉林于占宝被选为见义勇为候选人;辽宁省盘锦市于沙入选奉献候选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余爱梅和山东省聊城市的余入选孝亲敬老候选人。现在,他们的故事贴在中国文明网上,供大家学习。也希望大家通过中国文明网点击考生,下载“文明中国”手机客户端,浏览并评论其中的故事。也可以登录“文明中国”手机客户端,在“活动”板块参与点赞。


余国伟:忠诚是大爱锻造的



(大美于氏——中国好人榜2019年1月份于氏候选好人),第2张

余国伟,男,中宁县天元锰业工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公司兢兢业业,虽然不富裕,但从未放弃对残疾儿子的治疗和教育。并坚持为社会上一些重疾患者和弱视群体提供帮助和捐款数万元。


他是中宁人,出生在一个美丽的河边村庄。他父亲是老党员,老教师,母亲是没上过学的恶业土著。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心地善良,孝顺父母,不怕吃苦。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当时还在上初中的余国伟感觉天塌了。一个家庭并不富裕,靠几亩薄农田生活的家庭,将来会做什么?老母亲如何带着未成年的孩子生活?那时候每到假期,他就去工地挣钱贴补家用,交学费,从来没有乱花过一分钱。因为家庭原因,我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业。一个带着行李在外十几年的男人,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也渐渐老去。为了有稳定的生活,更好的照顾母亲和家人,我于2009年2月加入天元锰业。


进厂之初,天元锰业只有老厂这个小厂。他被分配到中心实验室工作。这个部门的工作相对轻松,但是工资低,他不甘心。他以为自己是来挣钱养家的,不是来过安稳日子的。他可以一个人受苦,他不能让母亲和家人再受苦。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好工作,主动来到最苦的机电车间,开始了漫长的安装工作。锰一厂二期建设之初,大家还不习惯安装。根据设计要求,需要从二级制浆车间铺设直径为400mm的PE管道,将液体输送到旧厂房和车间。没有专业人员,所以工作进度比较慢。于是他自告奋勇,不断咨询厂家,在下班时间查阅资料,反复琢磨。他连续两天一夜没合眼,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些管道直到今天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只有工作,你才能快乐。夏季,二期整个厂区电缆支架的制造又是一个难题,工作量大,天气热,设备陈旧,焊接人员缺乏。他不怕吃苦,接受了这个任务。我们通过流水线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安全和质量。每天下班的时候,看到每个工友的衣服都像刚从澡堂出来一样,大家就互相调侃说自己尿裤子了。即便如此,他还是带领大家奋力拼搏,不辞辛苦,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2012年,金属锰二厂开工建设,一片曾经的戈壁滩变成了施工的厂区。当你从老厂房骑到这里,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会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山上没有一处阴凉的地方。手机没信号,你就带领电工先锋进驻这里,前期安装这里的上万米接地。干燥的砂浆土、白土黄胶质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知道有多少手工锤从木头到铁再到PE,也不知道掉了多少层老茧。回到家,连吃饭抓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余国伟每天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工地,带头苦干。他每天对员工先评后选,承包工作保质保量,鼓励员工向先进学习。他按时出色地完成了厂区12万米环形接地,消耗钢材100多吨,一次性通过验收。他在电解车间110吨变压器的安装上大胆创新,打破旧观念,引进新设备,并


既然上天给了人才,就让它被利用吧!,努力做人。永远以工作为荣。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他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多次被评选为先进个人、先进班组、先进班长、先进导演、最美天元人。但是,他从未与员工拉开距离,而是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员工,对自己要求更高。现在他不仅是一名光荣合格的正式共产党员,还在业余时间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思想和心态决定善恶,善恶决定结果!以做好事为荣!如今,虽然他并不富裕,但他从未放弃对残疾儿子的治疗和教育。并坚持为社会上一些重疾患者和弱视群体提供帮助和捐款数万元。身处基层,深深感受到疾病和贫穷的恐怖和无助。只要是他看到和遇到的人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用不为人知的方式尽力帮助别人,劝说别人去表现自己的爱心。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世界。他期待着这一天,他也会用自己的行动告诫身边的人要善良,要对人民有益。


他总是说他以感恩为荣!今天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感谢天元锰业。没有这么好的国家、共产党和天元锰业,就没有今天。他感谢共产党给了他这么好的国家;天元,给他这么好的平台;感谢他的父母,他们给了他生命,培养了他,让他有了美好的思想和品格。这些年来,他忠诚天元几十年,希望这个家乡企业越来越好,中宁越来越好,我们国家越来越好。他愿意与天元共命运。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愿天元发展越来越强大!


余:好党员多次扶起倒地老人,被称为凯丰“大哥”[S2/]



(大美于氏——中国好人榜2019年1月份于氏候选好人),第2张

点击下面的链接了解王庆的事迹:


【大美】2018年10月“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候选人于。


余占宝:两次跳入冰冷的松花江,成功救下两个年轻人的命——记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保老师余占宝



(大美于氏——中国好人榜2019年1月份于氏候选好人),第2张

余占宝,男,汉族,197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教师。


2017年2月6日晚9时许,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教师余占宝两次跳入冰冷的松花江,成功救下两名年轻人的生命。目前,被救人员已脱离生命危险。事后余老师说:“当时冬天气温零下25度,水真的很冷,我都冻麻了。但是,我觉得如果看着自己的生命在眼前流逝,我会感到生活的不安。”


我走着走着,遇到有人喊“救命”


余占宝有晚上去松花江畔公园散步的习惯。2017年2月6日晚上8点40分左右,他正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过来,大喊:“快下河救人!”


余占宝赶紧跑到河边,和那人一起冲过去,手里拿着一根树枝想把他救出来。昏暗的光影下,似乎两个人躺在河里,旁边有很多碎冰,离岸边十几米,树枝够不着。其中一人仰面躺在水中,不省人事,另一个女孩还在喊“救命”。


沿江都是雪,冰和地面是连在一起的,很难区分冰和陆地。余占宝和另一个人没想到,脚下是薄冰。“呼啦”一声掉进水里,直奔腰部。所有的手机和车钥匙都起泡了。两人奋力挣脱上岸,余占宝问岸上其他人有没有拨打“110”“120”。他们说是的。当时余占宝就有一种预感,如果再等下去,这两个人的生命就会有危险,那个女孩就会一直顺着水流漂流下去。这时,余占宝毅然脱下呢子大衣和裤子,返身跳入水中。走不动了,就换了个游行的,靠近那两个人。


两个来回救了两个人


“当时落水的两个人距离有三四米远。可以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躺在冰水里。男孩昏迷不醒,女孩让我先救他。”余占宝介绍,当时他感觉男孩已经不省人事,情况非常危险,而且离岸边很近,就先跑到了男孩身边。他刚跳进水里,还能走路。两三米后,他只好改游。当我游到男孩身边的时候,我又喊了他一声。他完全失去了知觉。余占宝一点一点把男孩的衣服拖到岸边,余占宝觉得自己能站起来了,就赶紧站起来,拽着他的胳膊,把他拖到了岸边。(后来岸上的人叫余占宝把被救的人控制住,吐了五六口水后突然喘不过气来)转身又毫无顾忌的跑向那个女孩。此时女孩离岸边越来越远,有被水流冲到冰下的可能。面对漆黑夜晚冰冷的河水,虽然处境十分危险,但余占宝还是毫不犹豫地转身,再次走进冰冷的河水中,去救溺水的女孩。当展宝游到女孩身边时,女孩已经不省人事,半个身子已经进入冰下,只露出一件羽绒服和一顶小帽子。包一把抓住她的肩膀,迅速将她托出水面。他想把她的右臂拖过冰面来减速,但是冰面太脆了,他们俩一起淹死了。这时,鲍仍不死心,竭尽全力向上游去。当她从水中出现后,她被冰和宇瞻包包围了。我只好用右手拉着路上的冰,在脚下艰难地游着。这个时候我在水里泡的时间太长了,体力明显透支了。然而,我对詹保的信念驱使我安全上岸。余占宝继续游。当她能站起来的时候,余占宝把她拖到了岸边。女孩的体重,加上湿漉漉的衣服,显得格外沉重,但余占宝无法放弃。这时岸上的人用树枝拖着余占宝,树枝突然断了,但余占宝不死心,依然负重前行。这时岸上的人蹲在冰上,用拖把杆把余占宝拖到岸上。余占宝把女孩推到岸边,把余占宝拖出了水面。


上岸后,余占宝战战兢兢地跑到滨江公园的公厕取暖。此时他四肢麻木,突然腹部和心脏剧烈疼痛,呼吸困难。余占宝用昏迷的右臂不停地敲打着心脏,不停地喊叫。过了五六分钟,他的症状逐渐缓解,胳膊、脚、小腿都青肿了。岸上的人也把落水者抬进公厕取暖。展宝康复后,不顾个人安危,十分关心两位获救青年的情况。他还帮被救者活动大腿和手臂,让大家都不要管他,去救落水的两个年轻人。


2017年2月7日下午,余占宝在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被女孩的哥哥王冬冬、表妹王东方和男孩的母亲张夏看到。王冬冬一见面,就拥抱余占宝,连连道谢。王东方连连鞠躬,叹息道:“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我姐姐和她们两个都会死。”张夏悄悄地流下了眼泪,说她的儿子救了他的命。


王冬冬介绍,他和王东方都在吉林市工作。他19岁的姐姐王雨馨三个月前来看过他们,她的男朋友三天前来过。“他们说出去走走,20分钟左右回来。但是都快晚上9点了还没回来。我和弟弟穿上衣服,准备出去找。遇到一个好心人上门,说他们落水了,被救起来了。”


“余大哥是我们全家的救星,他们对我妹妹也是一样!”王冬冬说。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海峰介绍,两名溺水者体温较低,新陈代谢不足,吸入大量脏水,导致吸入性肺炎。那个男孩当时处于昏迷状态。经抢救,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但体温过高,需要继续治疗。两人四肢等部位有冻伤,所幸没有坏死。


得知余占宝老师这次的义举,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蔡丽第一时间提出要求,并安排工作人员看望余占宝。我的老师毕业后在学校工作了20多年,她通常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事情的发生纯属偶然,但事情发生后,余占宝的同事、同学、朋友们都表示,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余占宝不顾自身安危去救人是必然的,因为在平时他是一名爱恨分明、有强烈责任感和正义感、品行良好的共产党员。见义勇为事件发生后,余占宝积极加入见义勇为爱心团队,为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花钱购买棉被为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捐款。


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精神文明办高度重视展宝先生的见义勇为事迹,吉林日报、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文化报、吉林电视台新闻频道、江城直播、都市110、中国吉林网、吉林乌拉圈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经过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广泛宣传,于老师英勇救人的事迹在网易、腾讯、搜狐、、今日头条、新吉林、点点吉林等新媒体客户端广泛传播,在社会和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点赞,传播正能量。有同事说,改变了人生观,很有教育意义。


余占宝的先进事迹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先后被授予吉林市先进个人、吉林省道德模范、吉林省好人、江城好人、吉林市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


余占宝说,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是党和政府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应该借此机会珍惜荣誉,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会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不平凡的工作,他也会更加努力地做好事弘扬正气和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余鲨:视其为己出,护送“夕阳”可见其诚意



(大美于氏——中国好人榜2019年1月份于氏候选好人),第2张

于莎,女,1979年出生,199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盘锦市社会福利院护理部主任。她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17年,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朴实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和真情。她照顾过200多名护士,把对老人的感情全部融入到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中。连续三年被评为民政局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2012年获辽河油田电视台新闻监督春节特别节目“优秀个人”奖。2014年被评为盘锦市首届“孝子敬老十大明星”,2015年被评为“盘锦好人”。


放弃小家庭,照顾大家,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在医院老人眼里,余鲨鱼是一个尽心尽孝的好“女儿”。这种认可,是她在风雨中送水送药、送衣送饭积累下来的,也是在为老人剪指甲理发的互动中,老人们对这位体贴的主任表达的最真诚的赞美和感谢。


粗略算来,余鲨鱼一年给福利院的老人和年轻人剪头发近1000次。老人和孩子亲切地称她为福利院的“理发师”。医院里有五个老人都有灰指甲。她们大多避免接手剪指甲的工作,但她总是愿意主动。如果手套不方便操作,就徒手修剪。每次修剪指甲需要3个小时左右,而下来的时候,弯下腰很久的余鲨鱼要缓一会才能站起来,所以腰酸背痛。老人们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念叨着“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这么孝顺!小于真是个好孩子”。


太多的精力花在了福利院的老人身上,对家中老小的照顾不得不被忽视。正因如此,余鲨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自从在福利院工作以来,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孩子不到一岁,她又去上班了,放弃了每周休息,把年幼的儿子残忍的给老公断奶或者干脆送去全日制幼儿园。虽然她对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充满愧疚,但这些愧疚并没有让她退缩,反而变成了她在福利院护送“夕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的动力。这种奉献精神在于,鲨鱼似乎并没有成为一种牺牲,反而成了习惯,福利院成了鲨鱼的第二个家。


付出你的心,感动你的情,坚守你的“孝”


“敬老,无亲人,天下父母心”是她的工作信条。面对病重的老人,她会义无反顾地在床前伺候,亲自喂汤喂药,守在床前,彻夜不眠,直到老人出院或病情稳定。她在医院为近30位老人送死,自己打扫卫生,自己刮胡子,自己穿衣,都是自己一个人。福利院有个阿姨叫蒋寒家的。她很古怪,经常打骂护士,就连于莎也不例外。但是,她从来不在乎。她反而更关心老人。她经常给老人穿衣、穿衣、喂饭。是她执着的真情感动了这位大妈。弥留之际,韩阿姨依然牵着她的手,就像牵着自己的女儿一样,眼里噙着泪水,充满了关爱。她像女儿一样,认真完成老人的工作。而余鲨在父亲生病的时候没能留下来照顾父亲,也没能在母亲去世前见上最后一眼,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但她至今无怨无悔,坚守着心中更宏大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孝道。


务实创新,科学制定人性化服务模式


余鲨鱼不仅致力于福利院的护理工作,还用她的智慧为护理工作增添了色彩。于沙很会总结护理经验。在她的带动下,全院的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高效化。在工作中,她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做到“六心”“四成”,即“热情、耐心、关心、真诚、爱心、关心”和“心、眼、口、手”。13年来,这成了她工作中的座右铭。在她眼里,每个老人都比亲人好。作为护理部主任,她知道只有自己带头,才能带动别人的积极性,才能有说服力。所以在工作中,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起着带头作用。面对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她总是冲在护理第一线,为他们量身定制护理方案,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杜绝了褥疮的发生;面对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直至病情缓解。在工作中,她总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所以她也参加了省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她总能克服实际问题,尽快将护理知识运用到护理工作中,使全院护理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比如老年人容易打瞌睡,经常坐在轮椅上不知不觉睡着。通过业务学习,余鲨鱼知道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购买安全带来解决,但为了省钱,她亲自用旧衣服上剪下的布条为所有坐轮椅的老人缝制“安全带”。为了让老人们尽快用上“安全带”,她夜以继日地工作。现在盘锦市社会福利院的轮椅老人都用上了她自制的“爱心安全带”,有效解决了老人独自坐轮椅容易摔倒的问题。


除了照顾好老人的生活,余鲨还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工作之余,她尽力组织策划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成立了由30位老人组成的庭院秧歌队,每天早上一小时的活动帮助老人们养成了健身、自娱自乐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日里,她经常和老人打牌下棋,还组织他们集体看电视节目。为了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她做出了无数无私的贡献,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笔墨怎能形容”。


爱得深沉,尊重得真切,老人甜美的“好女儿”


护理部的日常工作虽然繁忙琐碎,但余鲨鱼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她能把每个老人的生日和喜好都背下来。在盘锦市社会福利院,有一位76岁的刘大爷,无儿无女,在福利院住了十几年。对这位老人来说,子女分享天伦之乐是一种幻想。但是,于沙却对刘叔叔送上了珍贵的亲情。每年刘大爷生日,她总会准备蛋糕和丰富的菜肴,为老人祝寿。刘大爷总说:“我有个女儿,一个女儿,女儿给我过生日!”


春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热闹喜庆的日子。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们都在想尽办法回家,目的是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院里的孤寡老人也有同样的奢望。考虑到老人们的意愿,余鲨鱼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工作以来,他几乎每年春节都会留下来和院里的老人们一起过团圆节。她总是说:“医院里的护理人员都是无助的老人。他们大半辈子都是孤独寂寞的。现在他们来到了福利院。作为他们的‘女儿’,我当然希望他们在家里感到幸福。”


不怕脏不怕累,坚守工作第一线


众所周知,给卧床老人洗澡排便是护理工作中最难的工作,也是作为护理人员不可回避的考验。很多护士对此总是有心理障碍。但面对这样的问题,余鲨从不退缩,从不回避,始终坦然面对。面对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余鲨从未表现出轻视和漠视。他总是四处巡视,看看是否有老年人有大小便失禁的问题。一旦发现她会及时处理,因为老人不配合,在她身上大小便是常事。她还陪着笑脸,哄着老人们开心,给老人们披上干净的衣服和床单,不让他们受委屈。瘦了又瘦,她总是累得出汗,但她不抱怨。此外,许多老年人患有各种类型的老年皮肤病。所以在很多护理人员看来,给老人洗澡也是很多护理老人的艰难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鱼鲨也是从来不怕脏不怕累,不分性别主动给老人洗澡。她从来不戴手套,怕不戴手套给老人洗澡。洗澡后要给老人涂上治疗皮肤病的药,换上干净的衣服。


福利院护理人员的事迹琐碎多于英雄,但在这样的岗位上又有几个人能大放异彩?鱼鲨用她火热的心服务着那么多的“父母”。她默默无闻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无怨无悔。让身边做护理人员的人被她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体会到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她无时无刻不闪耀着人性最灿烂的光辉。


余爱梅:八乡好媳妇



(大美于氏——中国好人榜2019年1月份于氏候选好人),第2张

余爱梅,女,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石闻镇联合村村民,不知疲倦地照顾生病的公公,照顾丧偶的邻居,幸福地在一起。她是美德楷模,她用自己的美德成为了孩子的榜样。


2010年,余爱梅的丈夫蒋武良退休后,夫妻俩放不下一个人住在灌阳的叔叔蒋感德。他们想回老家养老,和妻子商量。余爱梅非常同意,于是夫妻俩回到石闻镇联合村大竹山村居住。2016年,余爱梅的岳父,88岁的姜武德得了老年痴呆症,吵着要回灌阳老家。他同龄的妻子无力照顾他,两位老人给资源的家庭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爱美主动要求丈夫带公公去灌阳和家人一起生活。经过一年多的日常洗澡、擦拭、排便,原本痴呆邋遢的姜武德恢复了整洁干净的风度。在公公爱美面前,她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乖。爱美也愿意帮助村里有困难的老人。85岁的邻居邓已经卧床多年。余爱梅在她有空的时候去看望她,求助,送好吃的。


姜武德的哥哥姜德,今年78岁。因为家庭背景和眼疾,他一生未婚,独居,过着孤独的生活。2010年蒋武良退休时,夫妻俩放不下一个人住在灌阳的叔叔蒋感德。他们想回老家去赡养他们的叔叔和舅舅。和妻子商量后,于爱梅非常同意,于是夫妻俩回到石闻镇大竹山村长期居住。


不幸的是,2016年,88岁的姜武德得了老年痴呆症,吵着要回灌阳老家。他同龄的妻子无力照顾他,两位老人给资源的家庭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爱美主动要求丈夫带公公去灌阳和家人一起生活。


把公公接回来很容易,但是照顾他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公公被接回来的第二天,余爱梅夫妇闻到公公身上有刺鼻的味道,就想让他洗个热水澡。没想到,无论他们怎么劝,我公公都不同意,谁让他脱衣服他就打谁。姜武德身高1米75,而他的儿子姜武亮只有1米60。他拉着父亲给他脱衣服,父亲使劲打了他一拳。爱美看不下去了,只好帮老公。像个孩子一样,她终于给公公洗了回家后的第一次澡。过了这段时间,于爱梅给公公洗澡、擦拭、解手也越来越自然了。经过一年多的服役,原本又笨又邋遢的姜武德恢复了往日干净整洁的风度。在公公爱美面前,她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乖。


爱美不仅无微不至地为公公和叔叔服务,还帮助村里有困难的老人。85岁的邻居邓已经卧床多年。余爱梅在她有空的时候去看望她,求助,送好吃的。老人的儿子姜说起这件事,心里充满了感激。


现在蒋武良的二女儿和女婿看父母伺候两个爷爷很辛苦,也把家搬到这里一起住。如今组成了一个九口人的大家庭,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村民们都很羡慕。


余:孝子悉心照顾智障母亲14年



(大美于氏——中国好人榜2019年1月份于氏候选好人),第2张

十四年过去了,他和他的母亲在一起。他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对未来抱太大期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母亲能平安度过余生。


余现在是四川成都一家淘宝公司的美术设计师。他今年26岁,月薪3700多元。他总是在下班后第一时间来到妈妈身边。天气好的时候,他尽可能地推着妈妈转。每年春节前后,余总是带着母亲到乡下老家。农忙季节,他总是会回来帮父亲干点农活,因为他的脚有残疾,行动不便。


于吉悉心照顾智障的母亲,每天早上给她穿衣服,扶她坐轮椅,一日三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了防止妈妈久坐或长时间躺着滋生褥疮,我在《管教》这本书里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帮她动一动。繁重的家务,7亩田繁重的农活,都是我自己因为书本纪律承担的,经常扛着星星干活,扛着星星下地。有人劝道,“姬叔,你最好赚钱!不要带着你妈妈,是负担!”余坚定地回答,“没有!我想留在她身边,我的儿子是她生命中的另一半”。


从春天到冬天,从寒冷到夏天,余始终坚定地照顾着智障母亲的生活。怕妈妈冬天冻着,他从市场上买了一个取暖袋,套在妈妈胸前。一有空,他就带她到户外,让她享受阳光。夏天的时候,他特意在她的床边装了一个小电风扇。这些年来,为了让妈妈和爸爸过得更好,他从来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大部分衣服都是别人送的新衣服。为了养活这个贫困的家庭,照顾好他深爱的母亲,余放弃了在南方一家电子厂工作的优厚待遇。除了每天给妈妈吃点补品,他从来不愿意吃鸡蛋。面条,米饭,煎饼,饺子,蔬菜,肉,水果,他尽力给妈妈做好吃的,尽量做到饮食营养均衡。季经常用白菜做炒肉丝,还特意切了块。妈妈牙齿不好,他就把各种吃的又软又烂。饭吃完了,我一勺一勺的喂给妈妈吃。做饭,洗衣服,梳头,照顾妈妈生活的小细节。


为了治疗和缓解母亲的病情,他带着母亲到处求医。虽然经济条件差,但他从不留情。为了摆脱封闭的环境,与人交流,他主动与母亲交谈,经常带她到街上与人聊天。为防止母亲感冒,每年冬春,他都带母亲去打流感疫苗,定期体检。


为了照顾母亲,余把自己的床安在了离母亲床几步远的地方。每天傍晚,余都早早上床睡觉。他总是穿着衣服睡觉。他说,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冬夜听到妈妈的哭声就立刻起床,不然穿好衣服再起来就浪费时间了。冬天有时候特别冷,我就在书期给妈妈盖两床被子。他说晚上用电热毯皮肤会干,晚上宁愿给妈妈掖被子,给热水袋换几次水。每天,都会把在外面听到的新鲜事告诉母亲。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妈妈总是干干净净,不仅从来没有生过褥疮,房间里也闻不到任何异味。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年轻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好好照顾自己的母亲。“我妈也是辛辛苦苦把我养大的,不求回报。现在是我孝顺她的时候了,”余说。


几十年来,他很多次打工都带着母亲。他真的不知疲倦吗?余说他是个大忙人,已经习惯了忙碌的生活。十四年,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十四年,太多的辛酸。但生活和苦难总能教会我们更多书本纪律。只要母亲在,就像一个家。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多苦多累,于都无所谓。这就是余,26岁的他,十四年来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家庭幸福和谐的蓝天。


(图片来自中国文明网)[/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