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爱情诗有哪些?

老婆 0 40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哪些?,第1张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哪些?
导读:无题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

��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1、李商隐《无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白居易《放言》: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节选)

4、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2、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3、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4、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6、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7、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1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赏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三句,单刀直入,概括性极强,感人至深。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和机会;而今,却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事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啊!可是为什么又要加上“不思量”呢?这并不矛盾,相反是加得好,因为真实!

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任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王弗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是挂记在心上呢?不经常悬念,并不是已经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想到爱侣的死,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沉痛。如果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所以觉得格外感动人。

更多解释见古诗文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是夏天最美的花,它不仅有周敦颐描述的那些品质,更重要的,夏日里的荷花总会给人一种清凉舒爽的感觉。

自古以来,写过荷花的诗人太多太多,且写荷花的佳句也是数不胜数。但有一个人写的荷花就与众不同,这个人便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李商隐以爱情诗著称,且他的诗句大多构思新奇,风格绚丽。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李商隐的两首荷花诗。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他没有专注写荷花外表有多么的美丽动人,而是专注于花和叶子的关系,写出荷花跟其他花不同的地方,一般的花和叶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当花进入金盆,而叶子只好凋落进尘土里,只有荷叶和荷花相应相随,红绿搭配,任其随意有卷有舒,有开有合。

也正是因为这样,荷叶掉落,荷花枯萎的时候,才更让人悲伤。李商隐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咏物诗的范文,只要细致观察,写别人没写过的,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就肯定能成功。花叶相随,要开一起开,要枯萎一起枯萎,这就是李商隐抓住荷与其他不同的特点。

虽然他表面上是写荷花,但其实是想写人。回想一下《咏柳》,也不只是单纯些柳树的颜色和形状,而是把每一条柳都赋予了生命。那么李商隐借荷花是在写什么呢?

这首诗是公元前838年所作,这一年,他跟王氏刚结婚,写了这首诗送给妻子,这首诗实际在写人。之前有人就写过"涉江采芙蓉""所思在远道",想渡江去采荷花,送给在远方思念的亲人,这是用给荷花赋予爱情和相思。

李商隐的这首诗,既有情又有理,是很有深意的一首诗,寄托着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荷叶和花相伴,寓意着夫妻令人同甘共苦。但这背后的深情,但愿你不懂。

暮秋独游江曲

纵观李商隐的这一生,仕途不如意,感情上也不长久。夫妻两人结婚以后,聚少离多,没到13年,妻子就生病去世了,他也写了很多悼念妻子的诗作,原本长相厮守的愿望成空,留给他的又是什么?

公元758年,他独自一人出游,写下了《暮秋独游江曲》: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相识的场景好像就在昨天,岁月流逝,到了秋天,但已物是人非。荷叶初长,春恨即生。等到荷叶枯萎的时候,秋恨又生成。遗憾和思念一直伴随着他。最后两句很是深情:最痛苦的是,我深深地知道,只要身在,情就在,现如今只能一个人站在江头,看着滚滚的江水入眼,入耳,入心。

结语

李商隐的两首荷花诗,两种相思情,一种是思念一种是悼念。荷最终会逝去,只有江水不断绵延,永不停歇。

两首荷花诗,两种相思情,一种是美好的期许,一种却是伤心的离别。对照起来让人不禁悲伤、难过,从相遇到离别。他所写的,使自己难以排遣的感情,也是这世间经历过的所有人的感情。只有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懂得这种感受,但愿你永远都不会懂。

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2、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3、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4、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5、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6、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7、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8、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9、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10、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11、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12、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13、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14、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15、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16、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17、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18、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19、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 李商隐的爱情诗2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5、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6、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暮秋独游曲江》 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 8、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二首 其一》 9、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 10、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 1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 12、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 13、心似双丝网,结结复依依。——《子夜歌》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1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 1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17、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柳枝五首》 18、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赠荷花》 19、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赠荷花》 2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