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6大奢饰首饰,你很可能一个都没玩过

男朋友 0 27

古人的6大奢饰首饰,你很可能一个都没玩过,第1张

古人的6大奢饰首饰,你很可能一个都没玩过
导读:近年来,越来越流行清宫剧,比如演员剧情无可挑剔的《甄嬛传》,完美演绎女子恩怨情仇的《金枝欲孽》,服化道相当考究的《延禧攻略》。每次在看剧的时候,我们能发现,清朝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朝代,不同的官员穿戴礼仪都颇有讲究。官员身上的配饰也大有文章

近年来,越来越流行清宫剧,比如演员剧情无可挑剔的《甄嬛传》,完美演绎女子恩怨情仇的《金枝欲孽》,服化道相当考究的《延禧攻略》。每次在看剧的时候,我们能发现,清朝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朝代,不同的官员穿戴礼仪都颇有讲究。官员身上的配饰也大有文章,有的配饰还属必不可少之物,并且有的配饰对当今社会也有着深远影响。

一、朝珠

在一些清代的帝王或官员的画像中,常能见到他们佩戴朝珠。朝珠不单是简单的装饰品,它还分一定的等级。

它贯穿着108颗珠子,材质也是现代很受欢迎的青金石、珊瑚、绿松石等。一般官员也不可随意佩戴,根据《会典》规定: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可配挂朝珠,不同的品级,佩戴不同材质的朝珠。另外,朝珠的长短不一,也是区分等级的明显特征,官员们在给皇帝磕头的时候,朝珠敲击地板的响声,官大的朝珠长,不用费力就能做到,官小的朝珠短,磕头时就要极力弯腰才能敲响地砖。

如今因为时代的演变,朝珠淡化于人们的视线中,多用于收藏,一些有年代感的朝珠价值颇高,常常在拍卖会拍得高价,而朝珠由佛教念珠衍化而来,当代人佩戴的更多是佛珠。佛珠也有108颗,但并不局限,还有18、36、54等等,它的材质同样丰富,比如蜜蜡、青金石、南红、绿松、和田玉佛珠。长期佩戴辟邪消灾,好运常伴,还有助于祛除烦恼,做到心地清净,所以佛珠也被称为清心珠。如今佩戴佛珠已成为一种潮流文化。

很多大V、老板、有身份的人,也会随身携带,出现在各种场合,它是身份品味、气质的体现。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感悟佛珠,这样佛珠也就成为我们的珍贵伴侣了!

二、带钩

在我国出土和传世的玉器中,带钩是常见的器类。古时候,人们的衣服宽松,就用腰带勒紧下身,起初使用打结的方式来束腰带,后来出现了带钩。在明代时期带钩最为鼎盛,到了清朝,实用价值不再具备,此时属于一种赏玩的玉器。

乾隆时期,带钩受到文人雅士的欢迎,成为服饰中常用配件。清朝的官员佩戴,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带钩材质也非常丰富,其中玉带钩是最为珍贵的一种。主要以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王公贵族一般会用金镶玉的,美轮美奂,颇显身份气质。造型、图案设计上,有花草、动物的浮雕和立雕,钩首多为龙头形,以龙螭纹相组合的龙带钩最为精美。在中国众多的玉器中,带钩虽小,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也依然存在,它反映着佩戴者的身份地位,也代表那个时代的时尚,历史价值不容小觑。

三、翎管

曾经有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看过这部剧的人,对和珅的印象极为深刻。他,清朝有名的大贪官,家中藏的宝物不计其数,据《清史演义》第四十三记载,在查抄赃物时,他家里竟找到846个领管。

翎管,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清代官员如有功勋,皇帝都赐以花翎以示荣誉,所以它备受官员们的重视。花翎上的领管,多用翡翠和白玉的较多。根据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

虽然翎管是历史的产物,但在当代玉雕中,一些圆形的挂饰,多少借鉴了翎管的灵感。佩戴美观大方,同时,也有收藏作用。曾有一根清代的翎管被拍出了近百万元的价格,那是多年前的行情,可见其价值之高。

四、扳指

扳指,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最早用于骑射,防止弓弦划伤手指。而在清朝时期,没打仗时,日子太平,扳指从实用玉器成为文玩。受到八旗子弟的推崇喜爱,几乎人手一枚。后来还渐渐成为男子追捧的装饰品,造型也随之改变。乾隆皇帝也对扳指格外感兴趣。当时人们为了迎合乾隆的喜爱,整个朝廷内外都对扳指推崇有加。发展至今,玉雕题材中还存在着扳指。和当今文化的碰撞,现代扳指更加时尚,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但又不失原有的内涵格调。

它的存在对于男人而言,就像玉镯对于女人一样重要。一件玉镯可以让女人大放异彩,而男人拥有此物,若和服装搭配得体,瞬间释放男性的魅力,颇显王者风范,又酷又帅,出席一些场所和宴会,十分吸引眼球,令人赞赏。除此以外,扳指属于文化底蕴深厚玉器,玉制的扳指,其收藏价值也是非同一般的。

乾隆的一套盒装7枚御用玉扳指,还被拍下了4736万港元的高价。它在收藏界占有重要地位。相信未来,随着文玩的兴起、汉文化的复兴,它的价值增长未来可期。

五、鼻烟壶

鼻烟壶,装鼻烟的容器,小巧轻便,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当时备受清朝皇室的喜爱。在皇室成员的推崇影响下,当时不论是朝廷官员还是黎民百姓,都会吸鼻烟玩鼻烟壶,即使不爱古玩的人,也会顺应社会潮流,收藏几个鼻烟壶。

一时间,小小鼻烟壶风靡于整个清朝。它有彰显主人富贵、等级的作用,所以大多还以高级馈赠礼品的面貌出现。

清代皇室制作的带有西方风情的鼻烟壶,还得到了西方藏家的高度认可,它成为与瓷器、青铜器并列的外洋中国文物珍藏三大类型之一。因而它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好的收藏价值。虽然现在人们用鼻烟的习惯几乎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经久不衰,魅力无穷。

六、别子

别子,古代文人用来字画收卷别住开口的器物,或者当作线装书的套子。用玉制作的别子很少很珍贵。在当时,是非常能够显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的器物。

根据《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记载,对于这种形制特别的造型玉器,热衷于字画又痴迷于玉器的乾隆,也特别喜爱,对于最喜爱或者最重要的书法绘画,乾隆才会用玉别子。并在其上刻上诗词。如今别子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的出现,代表了乾隆玉器精巧不能企及的工艺特征,是值得人们倍加珍惜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很多清朝的玉器配饰,随着时代文化的改变,虽然渐渐在消失,但经典的配饰永远是经典。像是扳指一类的配饰,至今活跃于当代,更是引领当代男人配饰的时尚。它们都属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寄托,更是男人身份地位品味的极致体现!

带钩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其小巧价廉的特性是导致其收藏热不断升温的重要原因,但在此类表象问题之下,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古代带钩的自身用途属性决定了保存完好的存世带钩越来越少,这也是其在市场上紧俏的一个核心因素。

尽管品相完好的带钩数量有限,精品更是难得,但是长期以来,收藏带钩的人为数不多,对带钩研究不够,国内也鲜见有关带钩的专著,因而市场价位总体并不高,与其实际艺术收藏价值尚有一定的落差,从而为带钩的升值提供了很大的上涨空间。

仍以玉带钩为例。玉带钩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战国和汉代;第二个时期是宋代到明中期;第三时期是明中期到清代。市场上以元明清三代玉带钩为多见,并屡屡拍出高价。2001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组五件清代白玉龙首带钩拍出6万6千元,时隔三年,到了2003年,仍然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件估价7千元的明代玉羊首带钩以62万元成交,高出估价数倍。在国外,一件战国白玉带钩曾拍出120万元高价。金属带钩也分为三个阶段,战国—秦;秦—汉;汉—南北朝。当前战国铜带钩,素面、品相一般、体小者,一般1000元~3000元,有工、有花纹,5000元~10000元一件,有花纹、镶松石,3万元~5万元一件,品相好的精品十万一件。在中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都有不少带钩属一、二级文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 流行于各地。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

在战国中晚期的使用相当普遍,出土及传世皆很多,很多带钩制作考究,镶金嵌玉,雕刻铭文,美不胜收。带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为男性使用。人们使用带钩,不仅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带钩是身份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曾多次出土玉带钩,大多出于人架下肢部位。商周时期的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宽带,《诗·曹风·鸬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女子的长腰带名绸缪,打成环状结易于解开的叫纽,打紧死结不好解开的叫缔。因在绅带上不好勾挂佩饰,所以又束革带。开初革带两头是用短丝绳和环系结,并不美观,只有贫贱的人才把革带束在外面,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把革带束在里面,再在外面束绅带。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华夏民族采用铜带钩固定在革带的一端上,只要把带钩勾住革带另一端的环或孔眼,就能把革带勾住。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美观,所以就把革带直接束在外面来了。古文献记载春秋时齐国管仲追赶齐桓公,拔箭向齐桓公射去,正好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成为齐国的国君,他知道管仲有才能,不记前仇,重用管仲,终于完成霸业的故事。《淮南子·说林训》所记,“满堂之坐,视钩各异”,都说明革带已经露在外面。在这种情况下,革带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华丽,后来不但把带鞓(tīng音汀)漆上颜色,还镶嵌金玉装饰。从考古发现的材料证明,早在西周晚至春秋早期山东蓬莱村里集墓就有方形素面铜带钩出土秋中期的铜带钩在河南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淅川下寺、湖南湘乡韶山灌区、陕西宝鸡茹家庄、北京怀柔等地墓葬均有出土。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春秋墓和陕西凤翔高庄10号春秋墓曾出土金带钩、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大墓有玉带钩、铜环与玉瑗、玉璜和回形玉饰组成的佩饰同出。到战国时期,也有带钩与环同出的情形,如河南汲县5号战国墓铁带钩与骨环同出,6号战国墓青铜嵌绿松石的带钩与羊脂玉环同出,安阳大司空村131号战国墓人架腹部有铜带钩与玉髓环套合在一起。因此腰带带钩的功用就有数种,一种是横装于带端用来搭接革带两端的,一种是与环相配直挂在革带上勾挂佩饰的。另有一种较长的衣钩可装于衣服肩部勾挂衣领或装于衣领勾挂衣服肩部,这种衣钩至今仍在和尚的袈裟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