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中医药课本将进入小学课堂是怎么回事?2、自学中医推荐的入门书籍3、小郎中学医记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 pdf4、男医生自称会九阳真经,骗30岁女子与其发生关系可以治宫寒,有多无耻?5、准备自学中医了,请推荐几本教材?6、中医专业的各年级所
- 1、中医药课本将进入小学课堂是怎么回事?
- 2、自学中医推荐的入门书籍
- 3、小郎中学医记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 pdf
- 4、男医生自称会九阳真经,骗30岁女子与其发生关系可以治宫寒,有多无耻?
- 5、准备自学中医了,请推荐几本教材?
- 6、中医专业的各年级所用书(全部)?
- 7、初学中医应该看什么书?
新华社杭州4月10日电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10周年暨《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首发仪式日前在杭州举行,会上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将于2017年秋季学期出现在浙江全省小学的五年级课堂上。
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36课时,属于小学生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据悉,课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每课时一个故事,通过36个有趣的小故事,传递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展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同时,围绕每个小故事,配有详细的知识解读和相关的知识拓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小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践。
学生们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中医药常识,既可以培养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兴趣;也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明确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获得一生都有用的中医健康教育。
据介绍,教材发布后,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市、区)。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编写中医药知识的初中、高中教材。
中医是个热门的话题,现在很多人都想自己学习中医知识,为的是自己或者家人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被庸医所忽悠。可是对于既不是学医出身又没有师傅带的我们,要如何在这五花八门的中医书籍中去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料呢?
做为一个同样不是学医出身又没有师父的中医爱好者,现在就来分享一下我自己自学所选择的书籍吧。
做为一个毫无基础的人我建议大家先从最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开始,《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版本有很多,我接触过的就只有中医大学的教材第九版和第五版的,你们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之一来学习,我是两本书一起看的,两本书都有不足之处,不过用来做为入门级的书籍那是绰绰有余了。
接着就是《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两本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是杏林界的四大经典,还有四小经典,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所推荐的最基础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这两本入门级的书,其实要是真正的用心学习的话这两本书都够大家学好长时间了,等到大家学透了基础的,后面想要学什么知识,自己都能够知道了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
痴迷中医的“幸运少年” 一个人,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幸运的;而更幸运的是,这份职业又正是自己的天赋所在。连建伟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1996年,中学毕业的连建伟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没能继续读书。就在这个无事可做的时期,他的一位叔公建议他学习中医,并送给他《药性赋》和《药性歌括四百味》两本书。
没想到,正是这位叔公和这两本医书,引领连建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校期间培养出的扎实的语文功底,使陈建伟读起晦涩难懂的古医书时游刃有余,乐趣无穷。
看到连建伟对中医有如此天赋,这位叔公便将自己珍藏的所有中医书籍都送给了他,其中包括整套的中医院校教材,这使虽然没有进行过在校中医学习的连建伟具备了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少年时期的连建伟,沉浸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连建伟主动找到当地的名中医,站在他们旁边看如何给病人诊治。这种半天读书、半天看诊的日子,连建伟差不多过了三年。
有一次,连建伟的一个邻居因患肺结核吐血不止,早就被疾病折腾得贫困潦倒的邻居再也没钱去县结核医院治病了,于是便想到了学中医的连建伟。
没想到的是,连建伟根据医书上记载的古方,5服药下去就使邻居的病情明显好转,止住了吐血。这是连建伟人生中的第一个病人,而此时他才十六七岁!邻居的病情的好转不仅让连建伟学中医的信心倍增,也让周围的人知道了他“会看病”的消息。
机遇:十年磨一剑
1977年9月的一天,还在嘉兴县卫生院工作的连建伟,鼓起勇气给岳美中先生写了一封信,并附上3篇论文,希望能够得到岳老的指点。很快,连建伟收到了岳美中的亲笔回信。岳老在信中鼓励连建伟好好学习,不要怕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没有用武之地。
岳老希望连建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研究生班学习。这个消息让连建伟倍感振奋,似乎这十余年的中医经典的研读,冥冥之中就是再为这个机会而准备!
1978年10月,连建伟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医研究生班。后在岳美中教授的指点下,连建伟选择了方剂学,成为该院首届方剂学专业研究生,并师从我国中医名家、十九代祖传中医王绵之教授。
“君子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提起已逝世多点的岳美中教授,连建伟深情地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虽然岳美中教授没有亲自带教过我,但我一直都把岳老当成恩师。在北京读书期间,岳老中风住院时,我经常去看望他、照顾他。
岳老在清醒的时候,就给我讲做人的道理、临床经验,我回去之后就把他讲过的话记下来。连建伟教授说,岳老曾经在病床上为他取了一个“字”——“乾乾”。因为《易经》中的第一卦就是乾卦,里面说“君子终日乾乾”。“乾乾”的意思就是不泄气,不断学习,自强不息。
这是岳老的连建伟的期望。岳美中教授带给连建伟最深刻的教诲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他一直都记得岳老的那副对联:“治心何日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意思是说,做人要治理好自己的心,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把心放在病人身上;要时刻警醒自己,操持医术随时可以误人性命。
在跟随王绵之教授学习方剂学的日子里,连建伟学到了许多临床诊疗知识。王教授的的严格要求使连建伟在以前自学的基础上,中医知识不断系统化、规范化。
名师的指点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为连建伟铺设了成才之路。
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 连建伟教授以纯粹的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辩证论治,用药精妙,疗效确切,价格低廉,许多疑难疾病仅服用数服中药便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对于自己高超的医术,他谦虚地归功于古代的名医:“我用的好多方子就是一两千年前的记载的,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连建伟教授称得上是传统中医的虔诚“教徒”,他坚持认为中医应该按照其自身规律和特色发展,不能被“西医”左右,更不能以西医的标准来要求中医。他说:“西医注重诊断,对急诊的治疗效果明显;而中医多从治本入手,治疗较彻底,对疑难杂症较为拿手。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我们学中医的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引入合适的现代技术,让中医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铺轨’到国际上去。”
从事方剂学研究的连建伟教授认为,对古人的方子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必须通过临证去体会,把握其应用。在用古方时不是用“死方”去治“活病”,而是可以数方加减,灵活应用,这样还可以创制出新方。
中医方剂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疗效,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理解方剂及其疗效,疗效是检验方剂价值的唯一标准。他说:“汉代《伤寒论》中有113个处方、《金匮要略》中有262个处方。
迄今保存的自古以来有方名记载的方剂就达6万余首,虽有药物组成又无方名的也有6万余首,这多达12万余首的方剂若能得到继承加以创新,必将大大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医疗要坚持公益性,崇尚医德 医生一定要注意道德修养,学习古人“但愿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精神境界。
如果世界上有个对无耻的等级评分表,那么这次的事件应该是最高级别,怎么会有人这么无耻的利用职业对女性做出这样的事儿呢?撒谎都开始利用上金庸先生的作品了,也不怕金庸先生夜里找他喝茶下棋后带走。
一、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事儿是咋发生的。2019年11月份邬某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遭遇,在9月中旬左右她因为颈椎不舒服就在广州一家医院进行检查,检查后她认识了医生郑某,在检查后郑某说出她身体有很多的问题,包括宫寒等疾病,这时郑某说医院马上下班让邬某去他的宿舍取药。
邬某按照郑某说的来到宿舍,郑某提出要帮助邬某中医减肥的要求,还说会让郑某更加漂亮,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中医检查后,郑某就说这个治疗得针灸,就让邬某将衣服脱掉,邬某按照郑某要求进行脱衣服然后平躺在床上,这时郑某不断的抚摸邬某还说这是在按摩要她忍一会。
没过一会儿,郑某就提出要给邬某另一种治疗方法祛除宫寒,还声称练过《九阳真经》只要跟他一起做就能够驱走宫寒,这时邬某才反应过来治疗不对劲儿,赶紧穿起衣服走人这才没有让郑某得逞,事情发生后邬某没有报警,只是选择将此事告知记者希望其他人不会因此上当。
二、这女的也是蠢的可以,人家说啥他都信。说实话看完这个新闻我就觉得,这事儿就算是她不告诉记者,记者没有报道出来估计也不会有人上当的,去医院检查过得人都清楚,医院就没有下班这一说儿!就算这个人走了,也会有其他的人来值班,医院内任何岗位都是24小时在岗,何来下班不能取药一说儿?
再说了,检查在办公室检查不就行了,何必去什么宿舍?医生的门诊室内就有临时的床用于检查,躺一个人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何必去宿舍呢?而且郑某一开始要求她脱衣服的时候她竟然同意了,难道她不清楚,西医和中医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职业吗?人家说啥她都信,也是蠢的可以了。
三、对这事儿我想说的话。我实在无法想象都出了这事儿了邬某还选择第二次回到医院进行取证,取证完了还不报警就是告诉了记者了事,这是玩儿啥呢?虽说没有受到危害也没吃啥亏,但这事儿不会给自己造成心理阴影吗?第一次觉得离谱穿上衣服跑了,竟然还有胆子回来做第二次的检查进行拍照和取证,这是心有多大啊!
真心劝一劝那些想贪便宜的人,不管谁在什么场合说了什么,都别太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人不全都是坏人,但坏人的脸上也没写着坏人这两个字,万一碰上了还无法全身而退那岂不是亏大了?所以凡事儿还是得小心谨慎才是。
最后:这世上为何会有如此蠢笨之人?
呵呵,你好,朋友,先称赞你的精神和素质。我仔细为你说下吧,这个想法是一定要大鼓励的,因为于人于自己都大有好处的,学成了也别忘了永远无偿给人看病,帮人的忙。
你上面说的三本书先不要看,因为入不了门的。你可以先看下面三本,逐渐从外围深入:
1,秦伯未:中医入门
2,刘力红:思考中医
3,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这些书适合没任何基础的人看,是深入浅出的,很深又很浅,其他各种好的书籍,你来我们古中医扶阳正脉的帖吧看吧,好的书我不断在介绍。同时里面有个帖子是专门介绍入门要看的精深的书的,你可以做参考,地址是:http://tiebabaiducom/fkw=%B9%C5%D6%D0%D2%BD%B7%F6%D1%F4%D5%FD%C2%F6%CD%C5%B6%D3%CB%F9%D3%D0%D7%CA%C1%CF%B5%C4%C9%CF%B4%AB%BC%B0%CC%D6%C2%DB%B4%A6
再会,好运。
一般本科教材:大一:中医基础理论、医学史,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古文,大学英语,中西医比较史。
大二: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药理学、
大三:中药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学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医学伦理学、生物工程、诊断学基础、方剂学、伤寒论选读、金贵要略
大四: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等。仅供参考!
对于中医初学者,自学中医的话我大致次序是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现在的教材虽然质量不高,经常被人诟病,但至少观点比较综合,不偏激(中医流派很多,各执其说,各有所偏。如果单从某一派开始学,比如起手就学现在流行的火神派,容易走偏)。但教材本身不必读得太钻进去,不必在这阶段花太长时间。有些东西暂时看不懂没关系,不必深究,后面进入从伤寒开始的下一阶段学习后,很多东西自然而然会开始懂。
我回答中的这些中医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都有,基本上包括了中医各大类的书籍大概有五六万册且都是电子版的
有些书太浅,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而且这些书我也翻过,很多观点有些偏颇,不是很推荐。
有些书又太深,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四圣心源》之类,全是文言,很多内容还很难从字面意思理解,
个人推荐的书目如下:先看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是很多中医大家对于他们学习历程的总结,每个人的建议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经历又有着许多共同点,
接下来看看印会河教授主编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算是能对中医有个整体的框架。之后看一看《临证脉学十六讲》,《频湖脉学》,《中医诊断学》以及舌诊类图谱,对中医诊断方法有个系统了解。
再接下来就可以大致涉猎一下经典了,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之类,但是,直接看还是会很难,同时,这个阶段应该开始同时学习中药学和方剂学了,不一定要用大学教材,人卫的名师名家讲稿系列丛书,或是一些中医古籍,比如《长沙药解》之类的,也可以用。 需要特别特别强调的是,这个阶段尤其不能犯懒!!! 该背的必须背!! 没有捷径可走!! 没有折扣可打!! 中药功效记不住,方剂组成记不牢,伤寒条文不会背,这医还是趁早别学了!!!
最后就是临床学科了,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等等等。同样,不一定要用教材,很多古籍同样很好。这个阶段可以看的书太多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医宗金鉴》《脾胃论》,同时还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验方荟萃之类的著作,比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赵绍琴临证400法》之类的,这要是想写全了,写几百本出来都易如反掌。但要是想全看一遍,就显然比较困难了。所以这个阶段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的涉猎吧。
推荐的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一下图上中医书籍的右下角,此所有中医书籍在其内都有电子版
后期可以看看这些中医书籍,在你时间充足或者有深厚兴趣的情况下可以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些中医书籍
中医书籍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全2辑)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共七册)
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全3卷)
圣济总录(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版)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伤寒类书籍
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
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
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
内经类书籍
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医学入门(上、下)
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
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
医家金鉴
医方类聚(全十一册)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全26册)
中医大辞典(全七卷)(扫描版)
中医学解难
中医学资料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
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
吕志杰著作(河北中医学院)
吴中医集(全4集)
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医经六书(全3册)
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
历代本草精华丛书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
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医名方录(全4册)
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
姜附剂临证经验谈(全2集)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
巧记、熟练、妙用中医丛书(全4册)(高清版)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常见疑难病中医经验丛书
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共25册)
平衡针灸(王文远)
张山雷医集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共十册)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
当代名医典型医案集(全八册)
当代妙方(人民军医出版社)
当代药用植物典
当归草堂医学丛书(全10卷 善本扫描版)
御纂医宗金鉴
御纂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版))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