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我已经报道工业经济十年了。最近特别想再看一次“杰克”。
我还记得一个初春,我第一次来到世界上最大的缝纫机公司台州的杰克。听创始人之一阮富德讲述三个在一起的兄弟企业家的故事,跟着他走进车间,看最新的缝纫设备。
再次拜访杰克,但这次没有遇到阮福。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阮总经理忙着走访国内大中型服装厂,调研最新的市场需求。
当时我对阮富德手机壳背面的“我缝我就赢”这几个字印象深刻,并在稿件中写道:“对缝纫机的热爱甚至体现在他酷炫的手机壳上,“我缝我就赢”这几个字清晰地体现了他的工业态度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想到这里,我顺口问道:“阮将军的手机壳换了吗?”
工作人员说:“应该换!”他补充说,去年年底,公司全称由“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变更为“杰克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中国人来说,命名和更名是一件大事,代表着长辈对后代的美好祝愿。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创始人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希望。
杰克改名背后有什么新逻辑?
01
这不是杰克第一次改名了。事实上,“杰克”这个词已经改名了。
成立之初,“杰克”并不叫“杰克”。
1995年夏天,阮氏三兄弟乘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共同创办了一家缝纫机公司,取名台州飞球缝纫机有限公司。
所谓“飞球”,即“飞向世界,享誉世界”,既是三人对公司未来的美好期待,也是公司从一开始就要走国际化道路的雄心。
飞丘创立四年后,也就是1999年,飞丘缝纫机通过展览公司赴美参展。展会上,有好心的商家告诉我们,“FEIQIU”的英文发音在国外很容易产生歧义。
当消息传回中国时,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仍然很受欢迎。几乎从不看电影的阮继祥,被老婆拉着去电影院看电影。
电影中的男主角“杰克”深深触动了阮继祥,他为给公司起个新名字而发愁。他灵机一动,不妨用“杰克”——简单、响亮、中英文谐音。从此,“飞球”正式改名为“杰克”。
更名后的杰克缝纫机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杰克于2009年成功收购德国马奔和拓卡公司,帮助杰克逆势突围,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018年夏天,在一家浙江企业的厂房里,我第一次看到了柬埔寨金边的杰克缝纫机。当时工厂负责人指着车间里一字排开的带“Jack”标识的缝纫机说,这些缝纫机也是浙江制造。
02
去年年底,杰克再次改名,把“缝纫机”换成了“技术”。
并不是杰克不再做缝纫机,而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杰克从缝纫设备的纯单机制造商进阶为智联的全套解决方案服务商。
这也是中国制造企业问鼎行业宝座后的必然选择。事实上,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浙江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制造业龙头。几经磨难,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全球行业舞台的中央。
比如全球缝纫机市场500-600亿元。去年,杰克已经实现了超过60亿元。2018年以来,锁定全球行业第一的位置。
成长的下一步是什么?“万亿规模的全球服装鞋包行业急需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全球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杰克的新机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7年物联网缝纫机研发完成后,杰克又相继研发出缝纫单元物联网和一整套智联集成解决方案。
目前,杰克已建成唯一一个通过工信部认证的智能缝制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集服装面辅料仓储、智能裁剪、挂缝、后整理、成品仓储、APS、MES、WMS等软硬件为一体的全套智联解决方案服务商。
杰克缝纫机畅销全球后,目前,杰克云工厂解决方案“优产云平台”已成功接入200多家服装工厂。
从“飞球”到“杰克”,从“杰克缝纫机”到“杰克科技”,更名的背后,勾勒出一个企业从浙江走向全球,从制造走向“智造+服务”的工笔画。
回过头来看,坚持主业,与时俱进,是杰克在世界之巅成功的关键。
在《杰克》中,阮继祥常说,“企业要明白,少即是多。”“战略聚焦后,做一个选择只需要1%的努力和时间,99%的时间去执行和重复一件事。”自近30年前成立以来,该公司几十年来一直专注于缝纫设备。
在杰克科技的缝纫机博物馆,我看到了一部浓缩的缝纫机发展史。1790年,英国木匠托马斯·圣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单线链式线迹手缝纫机,用于打孔,然后穿线,缝制皮鞋
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诞生,成为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一个缩影。
经过200多年的迭代发展,缝纫机的外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缝纫机行业的重心早已从欧洲转移到了中国。
未来在中企主导下,这个行业的想象空间空有多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