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导读:2021年1月14日早上9点32分到9点45分,我用13分钟时间经历了最短时间但最有效的成长。 陕西省第四批名师遴选工作受疫情影响推迟了。但我们都知道,推迟不代表就会准备得更充分,至少在我身上就是这样。每天恨不得把时间掰碎了用,也没有多腾出
2021年1月14日早上9点32分到9点45分,我用13分钟时间经历了最短时间但最有效的成长。
陕西省第四批名师遴选工作受疫情影响推迟了。但我们都知道,推迟不代表就会准备得更充分,至少在我身上就是这样。每天恨不得把时间掰碎了用,也没有多腾出时间来仔细打磨陈述稿,更没有做到一稿、二稿,听一位同仁说他的陈述稿磨了6稿。让我稍微有点安慰的,是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从没有停歇,也没有停止听课、上课的脚步。
厅里通知答辩陈述的时间是早上8:30,前一天夜里十点赶到酒店。修改课件到凌晨两点,六点爬起来发现课件损坏,我的天哪!拿出最早的一稿再来修改,权当复述了。好在答辩就在旁边楼上,8:20拿着优盘去考场。
测温、消毒、戴口罩、签到,碰到几个一批学带,虽说好久不见,却是亲切依旧。
来到候考室,间隔座位就坐。在这些地方,你会感到自卑,但也会获得无穷的动力。相互交流方知,你是学带,别人可能是特级;你是副高,别人还是正高;你发表论文了,别人出书了。也只有在这些人群中,大家可以这样裸聊,可以这样晒成果,这时候的羡慕、祝贺,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同频共振而不怕被耻笑。参评者有头发花白的,也有正值青春的;有人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写写写,有人一副淡定模样走来走去;有人素颜出镜朴素自然,有人精致妥贴令人生羡……
“B组的李晓萍,你可以去门口排队了!”来到答辩室门口等待。因为疫情,每个门口只能有一人等待,安排得特别有序。数学组教室有人出来了,是一批大美女学带黄,高中组有人出来了。正紧张,“咔”的一下,小学语文B组的门开了。五号亚宁满脸喜悦走了出来。
站定、鞠躬、问候、打开课件,开始陈述。磕绊、竟然有些紧张,不像我啊!大概,我是在国字号名师王林波老师等评委面前心太虚吧!因为锁定了两个关键点,时间把握比较好,七分钟提示铃响起,我刚好说到了工作室组建设想。
答辩完全出乎预料。我听到候考室里两个人都说问的是课件上的内容,我也就理了一下课件,自己设定了几个问题。
现在想来,组长提问我的问题完全是“照顾”了我的身份。“李老师,我看您的申报表上写的您是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您还有时间上课吗?”听到我坚持带课,追问“带语文课吗”,我据实回答“带童诗社团”,“那怎么把握语文教材?回忆自己上过的一节课,说说是怎么上的”。我说了《忆读书》,评委问“这一课的语文要素是什么”,我答出“整理信息”,再次追问“如何处理教材中的儿童诗”“你上过哪首诗”。
“《繁星》……”。本想说,前几天刚上了《春夜喜雨》,可一想这不是儿童诗,又想起上半年上的《繁星》就回答了。那节古诗课,还是我购买了王林波老师的30节课,看到了王老师上诗歌课方法灵活、交流自如,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受启发去准备的。
“嘀嘀嘀嘀……”时间到,王老师看向计时员,“时间到了?”我没敢看计时员,依旧等待王老师说话。“可以了!”得到命令,我点头退出了课件播放,鞠躬出门。
长吁一口气,一边走一边梳理。做管理的确没有充足时间上课、钻研业务,好在自己定位明确“做校长是阶段任务,做教师是一生追求”,一直没有扔下专业。有时忙得飞起来,一周两节课还是要想办法保证。
是不是经常上课,是不是真的上课,是不是了解教材,是不是明白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是不是能够做到课内外有效衔接。这是评委给我的导向。要想做业务,必须在教材里走个来回。
对我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统筹安排,确保有时间上课;抛却虚浮,扎根向深处探究;学思研教,凝练教学主张;立己达人,带动团队成长。不然,名师名在哪儿?作用为何?
反思自己这次答辩,文件规定陈述“育人主张”,我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来回答,同仁指出“太大、太空”,如何落地?“依托教学主张支撑、丰富”。虽不是醍醐灌顶,至少我知道自己的教学还是太肤浅,缺乏理性梳理,当然更缺乏高位谋划。
未来的路,很长又很短。对一眼看到退休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很长,长得难捱;对有事做的人来说,每一天太短,还没干什么一天就过去了。
我的一生,注定与勤勉敬业相连,因为,我爱教育,爱得深沉。无论身在何处,我的心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
模拟试题
局里组织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座谈会,作为单位的工作人员,请围绕“大局意识、系统思维、抓铁有痕、全面发展”四个核心词并结合实际工作做一个三分钟的发言。请现场模拟发言。(可调整词语顺序)
参考答案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非常感谢领导给予我这次发言机会,听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讲话与发言,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个人思想是否解放,不仅要看他的工作态度,更要看他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是我们思想大解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次讨论活动和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争取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大局意识,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认识到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主要目的和重大意义。解放思想不是漫无边际的遐想,而是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要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是希望通过我们充分的讨论、深入的思考,清楚我们自身的优势、存在的短板,破除我们工作中固化的思想观念,最终通过思想上的洗礼、转变、统一、振奋,为单位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及自己的工作方向、努力方式提供具体的方法、路径。
第二,做到全面发展,求变创新。社会在飞速发展,出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仅仅凭借着以往的单一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全面发展。一是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着向前冲的劲头,不为难不退缩。二是俯下身子,扎根基层,深入基层群众中,接触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工作,发现他们的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善于学习钻研和总结,成为解决问题的“多面手”,满足工作的需要。
第三,培养自己的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从整体上能够把握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单位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要先清楚单位的工作年度规划、工作部署,围绕单位年度工作重点开展自己的工作,在干事的过程中,不要盲目,要先系统思考,再抓重点。比如,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我们要搭建系统框架,换位思考群众的心境诉求,思考我单位当前的现有资源、规范制度以及我们可以提供的服务范围。我相信这样思考,实际是给自己画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并且可以服务好群众,还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四,做事情要抓铁有痕,绝不蜻蜓点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工作扎实、不达目标不罢休、坚持到底,要贯彻抓铁有痕的精神,这是对基层工作人员刚性执行力的要求。我们应当在落实政策前详细阅读、学习相关内容,做到充分了解与掌握;落实中严格执行,积极宣传,为群众答疑解惑;落实后及时反馈汇报,让领导了解落实的进度和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完善工作提供依据。
“遴选”的意思是: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一介之任。
遴选
拼音:lín xuǎn
注音:ㄌ一ㄣˊ ㄒㄨㄢˇ
繁体:遴选
词性:动词
近义词:选择 挑选 选取 抉择 拣选 采选
词语解释: 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
例一介之任,必欲因能;讲艺之臣,犬为遴选。——王安石《辞男雱说书札子》
遴选总统候选人的艰巨任务。
引证解释:挑选;选拔。
引《世说新语·言语》“陶公 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王隐 《晋书》载 侃 临终表曰:‘……伏愿遴选代人,使必得良才,足以奉宣王猷,遵成志业。’”
《新唐书·贾曾传》:“玄宗 为太子,遴选宫僚,以 曾 为舍人。”
雷绍性 《名说》:“其遴选代表,为国民任事,较今统领之任期为尤短。”
遴选 [lín xuǎn] [遴选]基本解释
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
[遴选]详细解释挑选;选拔。
《世说新语·言语》“ 陶公 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王隐 《晋书》载 侃 临终表曰:‘……伏愿遴选代人,使必得良才,足以奉宣王猷,遵成志业。’”《新唐书·贾曾传》:“ 玄宗 为太子,遴选宫僚,以 曾 为舍人。” 雷绍性 《名说》:“其遴选代表,为国民任事,较今统领之任期为尤短。”
[遴选]百科解释1、慎重选择、严格选拔、优中选优之意(出处:一介之任,必欲因能;讲艺之臣,犬为遴选。——王安石《辞男雱说书札子》)。2、古代官场上层择优选拔下层官吏、贤才。3、指当今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遴选是公务员队伍内部竞争性的转任和选拔方式,是在公务员队伍中“二次择优”的一项制度创新。遴选通过建立起纵向跨机关层级、横向跨部门(系统)的纵横交错式选人用人渠道,对实现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中的领导来自基层、干部出于基层,最佳化公务员队伍的结构有重要作用,是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民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 更多→ 遴选
[遴选]英文翻译choose for a post; select prudently
[遴选]近义词 抉择 拣选 挑选 选取 选择 采选 候选 公选 典选 募选 堂选 延选 彩选 德选 捐选 文选 更选 甄选 补选 贵选 遴拔 遴拣 遴择 遴考 里选 驳选 [遴选]相关词语 选取 采选 申论 挑选 拣选 抉择 选择 甄选
遴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的含义是慎重地选拔或审慎选择。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应用和含义。
在公务员系统中,遴选通常指公务员公开遴选,是指国家机关在公务员队伍内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根据工作需要,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这种选拔通常是跨越政府层级、跨工作部门(系统)、跨地区的竞争性选拔。通过遴选,可以在公务员队伍中选拔出更加适合特定职位的人才,实现公务员队伍的优化配置。
在更广泛的社会语境中,遴选可以指任何一种慎重选择的过程,比如企业招聘中的选拔、学校招生中的选拔等。遴选的目的在于从众多的候选人中选出最合适、最有能力担任某项工作或职责的人选。
综上所述,遴选是一个涵盖广泛、用于不同场合的词语,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审慎的程序选拔出最合适的人才。
遴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ín xuǎn,一指选拔(人才),二泛指挑选。
遴选是一种可以跨政府层级、跨工作部门(系统)、跨地区的竞争性选拔。全国各省(区、市)、市(地)、县(市、区)、乡镇(街道)各级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报考中央机关。
对他们报考的岗位也没做严格限制,可以跨越自己的工作部门(系统)报考。这样面向五湖四海选拔人才,符合“结构优先、兼顾素质”的要求,但也给选人带来了一定难度。
为提高遴选对象与遴选职位的匹配度,缩短岗位适应期,遴选过程非常注重岗位的针对性。比如,笔试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即根据报考职位和各职务层级的需求,分别设置笔试科目,命制不同的试卷。
处级、副处级和主任科员的考察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正处级领导职位和副处级领导职位分别考不同类型的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主任科员职位考案例分析。
面试则实行“一职一卷”,就算是同一层级,不同岗位考的内容也不一样,有的还要做跟岗位要求相关的心理测评。这样,真正做到了“干什么考什么”“用什么测什么”。
这种考试侧重于测试报考者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其甄别人才适任的意义大于甄别人才优劣的目的。
事实上,对于那些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公务员来说,一般的考题很难考出他们的真实水平,也很难选出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报考者,个性化、针对性的考试方式是公开遴选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难免有一个不断认识、发展、完善过程,但由于在制度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考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实践表明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将近97%的考生认为,这种考试能够有效测查他们实际的工作能力,95%以上的用人单位对选出来的人员非常满意。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