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时的正月相当于现在的十月,前259年正月初一相当于现在的前260年十月初一。而农历和公历每19年重合一次,前260年和2002年农历基本上吻合。在日历上查得2002年十月初一是11月5日。故秦始皇的公历生日是前260年11月5日左右,天蝎座。在寿星万年历中查得,那年的十月初一是公历11月9日。秦始皇是怎么死的“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三十六年荧惑守心”。那么这个“荧惑守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天文学在中国古代叫做星占学,古代的星占学家们把我们俗称的火星称作“荧惑”,二十八宿的“心宿”简称做:“心”。就是“天蝎座”。它主要由三颗星组成,而每当火星运行到这三颗星的附近时,就是古人说的“荧惑守心”的天体现象。而天蝎座的这三颗星体中,最亮的一颗通常被认作为是天子的化身,旁边两颗被认为是太子和庶子。而火星代表的火主灾难,“荧惑守心”表示着:轻者太子要失位,重则皇帝死亡。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秦始皇本纪》火星侵入心宿,这种天象象征着帝王有灾。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历史上所有实际发生过的"荧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据考证有17次是伪造的。其实荧惑守心只不过是自然现象而已,据推算,最近的一次荧惑守心发生在2016年,在4月18日时火星在心宿二附近留,此时赤经只比心宿二小1min,而后由顺行改为逆行,又远离心宿二,5月30日时火星冲日,视亮度为-160等,在6月30日左右又留,又改为顺行,8月24日左右火星赤经又与心宿二相等,从而形成荧惑守心的天象。而且,这时土火几乎相合,金木水几乎相合,两个聚合相聚仅越75度,还不足半个天空,我们在欣赏荧惑守心时又能欣赏到行星聚合的天象。秦始皇临死前有哪3大“异象”?希望你有耐心看完哦,有你想要的完整过程和答案,是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讲秦始皇系列的时候讲的。画外音:秦始皇通过焚诗书,坑术士清除了思想文化上对集权统治不利的因素,至此秦始皇已经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人到中年的秦始皇此时考虑的更多时如何与死神作斗争。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在四十九岁的时候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大巡游。这次巡游,秦始皇原本是想追求长生不老的。没想到自己却走向了不归路,并引发了一个千古谜案,秦始皇命丧沙丘。那么,秦始皇的这次巡游,究竟有怎样的背景呢?秦始皇为什么会蹊跷的死在巡游路上呢?让我们跟随王立群教授,沿着秦始皇人生的最后轨迹,透过重重迷雾一起来揭秘秦始皇之死。 秦始皇是个巡游皇帝,在他当皇帝的十几年中间,曾经五次大巡游,其中第五次,是在公元前210年。其实这次巡游对秦始皇来说,是一个挽救生命之旅,因为这次巡游是由三大原因促成的。第一就是荧惑守心,第二是陨石事件,第三是沉璧事件。这三个事件对秦始皇刺激都很大。我们先介绍第一件事,荧惑守心。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自然界的天象有两种星象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一个是五星连珠,一个是荧惑守心。什么叫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连成一条线。五星连珠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吉利的现象。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继位当年,曾经出现五星连珠,那就意味着汉高祖的继位是顺应了天命。他不知道两千年后,我们的天文学家很高明,用计算机模拟推演两千年前,结果是高祖二年的事儿,非要记在高祖元年,为了证明刘邦顺应天命。天文学家还发现,历史上还有两次五星连珠,史书没有记载,一次是在吕后称制的时候,还有一次是武则天称帝的时候。史学家干脆不记。如果记录先来,那等于证明了吕后称制和则天称帝时顺应了天命的,史学家不记了。所以我们就知道,历史文献也有真伪之分,五星连珠该出的时候不记,不该出的时候记录了,这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五星连珠是吉,荧惑守心,就是凶。《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那么荧惑守心是什么意思呢?荧惑在古人来说,就是火星,守心,这个心是一个星宿,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二十八宿之中,有一颗星叫心星,现代天文学的称呼就是天蝎座。荧惑守心,就是火星在运行过程中间,靠近了天蝎座,停留在天蝎座旁边,待了一段时间,和心星靠的很近。天蝎座是由三颗星组成的,一颗最亮,两颗稍暗,古人认为,最亮的拿一个代表皇帝,另外两颗代表皇子。所以荧惑守心本来是一个自然现象,但是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它解释为火星是在侵犯帝星,带来的结果非常危险。要么是皇帝失位,要么是皇帝要死亡,所以秦始皇三十六年出现了一个非常凶的天象,就是荧惑守心,所以对秦始皇心理影响非常大。,这是第一件让秦始皇非常恶心的事儿。三十六年,又出现了第二件事,陨石事件。在秦国的东郡,秦始皇年幼的时候,吕不韦执政期间打下来的一个靠近齐国的郡。东郡这一年出现一个怪事,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陨石掉下来以后,有人在上面刻了几个字:“始皇死而地分”,这几个字非同小可,透漏了两个信息,第一,秦始皇将死,第二,秦始皇一死,秦国的土地就被别人分割占领,秦朝要灭亡。所以地方官不敢隐瞒,立即上报。秦始皇得到报告以后,大惊失色,立即派人去查,结果在陨石坠落的地方逐户排查,最后是一无所获。秦始皇下令,第一,把陨石周围所有老百姓全部杀光,他认为中间一定有隐匿的凶手;第二,把这块石头烧了。但是秦始皇心里那块阴影始终没有散去,这是第二件事。第三,沉璧事件,这一年秋天,秦始皇的一个使者从东边来,经过华阴,碰到一个人,这个人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把这块玉璧帮我献给滈池君,而且让他捎一个话:“今年祖龙死”。使者莫名其妙,拿着这块壁想问这个人,结果这个人突然之间在夜幕中消失了。使者回来以后,就把璧给了秦始皇,把事情告诉了秦始皇,把那句话也告诉了秦始皇。秦始皇听了以后,脸色大变,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说:山鬼,这些人是山鬼,只知道一年的事儿,不会知道更多。回到宫里,秦始皇就对身边的人解释,说祖龙指的不是我,实际上秦始皇知道,祖龙指的就是他自己。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一连串的三件事,让秦始皇心里非常闹得慌,而后来使者送来的玉璧,经过鉴定,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南巡的时候,为了祭江,沉到江里的一块璧,八年以后,竟然奇特的被人送回来了。一年连发三件怪事,所以秦始皇就去占卜,占卜的结果告诉他,有两种方法可以化解。第一,迁徙,要迁一部分老百姓到另一个地方;第二,出游,用出巡来避难。所以秦始皇首先迁徙了三万户人,然后第二年开始出巡。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他首先来到南方,到了会稽,祭奠了大禹,然后北上到了琅邪,就是山东的临沂。这里,他遇见了走了九年的徐福。两年前,在坑术士的事件中,秦始皇还骂过徐福,结果徐福回来了向他报告,仙药找到了,就是有大鲛鱼作怪。秦始皇很高兴,支持了他,给他童男童女,给他百工,给他百谷的种子,让徐福二次出海,寻找仙药,这都是第五次大巡游的事儿。之后不久,走到平原津这个地方,就是今天平原县的西南,《秦始皇本纪》记载“至平原津而病”,古代的病和今天的病不一样,我们现在说疾病,一个是疾,一个是病。古人把轻的病叫“疾”,比如说“寡人有疾”,就是病很轻,病情很重,才叫病。古代疾和病是两个不同的词,至平原津而病,说明到这时候,病重了,突然之间得了重病。在往下记载“上病益甚”,病越来越厉害,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下了病危通知书,已经无能为力了。秦始皇也感到不妙,“恶言死”,非常讨厌在他面前说死亡的问题,而且“群臣莫敢言死事”,没人敢说秦始皇死的事情,这意味着秦始皇病重之后,没有一个大臣敢和秦始皇商量身后的事情怎么办。《秦始皇本纪》记载,这时候,秦始皇写了一封信,加盖了玉玺,召皇长子扶苏,从蒙恬的北方赶回京城,主持他的丧葬。这个诏书已经写好,也盖了章,说明秦始皇预感到自己生命不远了。《李斯列传》记载稍有不同,说秦始皇病重的时候,把赵高叫过来,让他草拟一个诏书,有这样几个内容:第一,让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第二,让他迅速返回咸阳主持秦始皇的丧葬。信写好以后,来没有交给使者,秦始皇死了,然后这封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就留在了赵高的手里。而这件事只有丞相李斯,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也就是第十八子胡亥知道,还有他身边的几个小宦官知道。李斯是左丞相,随秦始皇出游。赵高是中车府令,这是一个官名。古代的官名,只要有一个中字,就说明可以出入皇宫。中车府令是专门给皇帝管车队的,是皇帝很信任的人。此外赵高还有一个身份,叫行符玺事,符是兵符,玺是玉玺,赵高一方面管车队,另一方面管着这两样东西,说明赵高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但是车队在秦始皇去世以后并没有停,而是迅速的继续前进,结果走到沙丘,就是河北的广宗县,秦始皇病故,这一年,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这一年四十九周岁,古人计算年龄都是按虚岁,所以一般史书都说秦始皇五十岁病死在沙丘。 画外音:人终有一死,但秦始皇死的太蹊跷。首先史书没有记载秦始皇的死因,其次秦始皇死的地方充满神秘色彩。传说沙丘宫本是殷纣王圈养禽兽的地方,四面荒凉,宫室空旷深邃,发生不测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从古至今,围绕秦始皇的死因,人们众说纷纭。 目前我们知道的秦始皇的死因,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病死说和谋杀说。我们先说病死说,这个又有很多说法:第一,自幼有病,第二,因累致病;第三,遗传致病;第四,高温致病。我们先分析一下秦始皇是不是自幼有病,这个说法和秦始皇的长相有关,《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手下有一个军事家,叫尉缭,他第一次见秦始皇的时候,对秦始皇的外貌有一个描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蜂准,现在有两种解释,一个是高鼻梁,再一个就是说他的鼻子是马鞍形的,这个就不好看。长目,大眼睛;第三,说秦始皇的胸,是鸷鸟胸。鸷鸟是一种猛禽,鸷鸟胸也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是鸡胸,说明有病。再一个,说秦始皇的胸,是个老鹰的胸。第四,说秦始皇的声音,是豺声,有人就推测秦始皇有支气管炎。所以,根据外形描述,说秦始皇有病,从小就有病,这是历史文献中间关于秦始皇外貌的唯一记载。可信不可信?《秦始皇本纪》记载的,我们讲过,文献的记载是重要依据,但不能够全信?我估计,尉缭对秦始皇的印象并不好,说了这个以后,又说了秦始皇一堆坏话,尉缭就想走,秦始皇把他挽留下来,委任他做国尉,所以,尉缭的话不大可信。应该说,他要真是支气管炎,那荆轲一追他,气管炎就要发了,那还跑得动,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可靠。第二,因累致病,说秦始皇累死的,我大概说说他的累,第一,过劳,说秦始皇非常勤政,每天看很多公文,看完以后要在上面批,批多少字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清朝的皇帝,有时候批的字比原文还多。秦始皇大权独揽,事无巨细一切都管,所以他一生忙忙碌碌,很勤政。但是大家要注意,他的勤政是为了大权独揽,防止皇权旁落,这是目的。所以过劳了,累狠了就死了,这是一个原因。第二,巡游,秦始皇是个巡游皇帝,十二年间五次巡游,最后一次,从头一年的九月出发,到第二年七月,几乎在外面九个月时间。巡游累不累,取决于四个条件,路况,车况,季节,时间。秦始皇时期,由当时最先进的公路,叫驰道,但是我可以断定,绝对赶不上现在的高速公路,肯定颠簸。秦始皇坐的车再好,也赶不上今天的奔驰宝马,车不好,路不好,人在上面坐九个月肯定很辛苦。第三是时间,秦始皇每次巡游时间都很长,第四,季节,这个很重要,春天,秋天出去很美,夏天,冬天就麻烦了。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冬天赶上了,夏天也赶上了,所以巡游的劳累,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第三,遗传致病,秦始皇家庭遗传不太好,曾祖父昭襄王活到七十六岁,是最高寿的。祖父安国君就不行了,五十多岁死的。父亲异人,我估计死的年龄不到四十岁,这就是说家庭遗传。第四,高温致病。秦始皇从病发到死亡,都是在炎热的夏季,恐怕也是导致他死亡的重要原因,以上四点就是病死说。 接着说谋杀说,我国一位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一个历史小说,叫《秦始皇之死》,这是个历史小说。首先说明,郭沫若是懂医的,他是历史学家,又是文学家。他的小说中,说秦始皇在平津,就是山东平津渡黄河的时候得了癫痫病,因为是夏天,车上放着铜冰鉴,结果他摔倒了,后脑勺碰到冰鉴上手上了,加剧了他的癫痫病,导致了脑膜炎。秦始皇到了沙丘,住了一夜就死了。等到赵高和李斯发现的时候,发现秦始皇的左耳流黑血,仔细一看,有一个一寸多长的铁钉,说有人把秦始皇害死了。郭沫若先生很明确的写,是他第十八子胡亥害得他。秦始皇病了以后,他本来想传位给扶苏,所以胡亥就没戏了,所以害死秦始皇,这是一个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赵高,赵高接近秦始皇的机会多,他不愿意让扶苏继位,因为扶苏不会重用他,所以赵高谋害了秦始皇。第三种说法,是李斯,因为扶苏继位,要重用蒙氏兄弟,轮不到李斯了,所以李斯下手。这是关于谋杀说的三个主要人物。我认为,谋杀说没有历史文献,没有文物作证,纯靠逻辑推理,而且是以秦始皇死后,胡亥,赵高,李斯的表现倒推得来,不大能站得住脚,所以我认为不大可靠,比较可靠的还是病死说,最大的可能,还是因病致死。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个追求长生的皇帝,最终病死在巡游的路上。秦始皇死前犯了很多错误,但在临死之前,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一没有立皇后,二没有立太子,三,有一个让长子扶苏回京主持丧事的诏书没来得及发出来。这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和太子,是一个历史迷案?这是我们必须要正面回答的,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秦始皇驾崩前一年连续发生了几件怪事?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任皇帝,他的功勋确实非常大,结束了五洲分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让百姓结束战乱,这是非常伟大的创举,在位期间做出了许多伟大的贡献。可是秦始皇在战争过后,没有安抚人心,没有广施仁政,使得他国百姓无法融合与适应新国家。在秦始皇临死前人间出现了三种异象,也许暗示着秦国要亡了。其实在秦始皇去世之前,当年就发生过三件怪事:其一,当年天现异象,出现了著名的“荧惑守心”天文奇观,历史上凡是它出现的年份,基本上都代表着灾难,会出现皇帝驾崩或者政权被颠覆的巨变。所谓的“荧惑守心”确实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俗称“三星连珠”,荧惑就是火星,另外两颗分别是土星和天蝎座主星“心宿二”。若是出现了这种现象,不是皇帝,就是太子或者是庶子有凶兆!其二,陨石坠落,《史记》中如此记载: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陨石坠落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是在古代,陨石坠落在人们看来,就是一种大凶!这块陨石上面还有字,而且写得非常严重,不仅说秦始皇命不久矣,还说秦始皇时候秦朝很快就要被分成几个国家,秦朝将会被覆灭。其三,沉璧事件,同年秋,又是一件怪事儿。一位赶着夜路的使者经过华阴时,突然被一个手持玉璧的人拦住了。并让使者替他将这块玉璧送给国君,并对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听了之后莫名其妙,连忙问他是什么意思。然而,留下玉璧的人并未多加解释,转身离开了。对于玉璧,当然也是查验了一番,鉴定出来的结果也是匪夷所思,居然是十年前祭祀水神,早已被投入江中的那块玉璧。在这件事发生后,秦始皇突然病危,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以寥寥两行文字简单迅速云云:七月丙,始皇崩于杀气平台。这三种现象是发生在秦始皇临死前,那到底是天意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还需要专家们的进一步考证!但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分析到,第一件怪事是自然现象,第二件事情和第三件事情有人为制造的可能性,很可能秦始皇当时也是被人们害死的,背后的真相我们无从知道。 封建王朝一直想灌输给黎民百姓的道理就是:皇帝不是人,是神,是上天派他来管理百姓的。所以皇帝来的时候不会轻轻来,都要有太阳入怀,龙腾九天等吉兆。 牛逼的皇帝走的时候,也不会悄悄走,也要有什么陨石落地,天崩地裂等凶兆。 秦始皇千古一帝,走的时候自然要有预兆,而且还不是一次。 早在秦始皇驾崩前一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大地上接二连三发生怪事,传得沸沸扬扬。 以至于这事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司马迁还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下来。 司马迁生活在汉朝,跟秦始皇不沾亲不带故,没有必要刻意大拍秦始皇马屁。 而且司马迁是个直男,因为不识时务,为好友李陵“投靠匈奴”跟皇上辩论,这才被处以宫刑。 由此可见,司马迁不会跪舔,去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那么,秦始皇驾崩前,都发生了什么怪事? 总的说来,发生了三件怪异的事,而且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文记载。 一、荧惑守心 封建 社会 的百姓大多数很好忽悠,只要说自己的受命于天,君权神授,一般人不敢乱来。 除了陈胜吴广少数愣头青无知无畏,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的豪言壮语,大多数人认可皇上是天子,愿意受其摆布。 所以历代皇帝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是天的儿子。 既然是天子,就应该对老爸——上天非常孝顺,在乎天的意志,对天言听计从。 在官宣中,老天的脸色和想法,都要通过天象——自然现象表示出来。 怎样知道“天意”?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地重视,天象是老天对自己的评价。 老天脸色好坏,给自己好评差评,决定政权能否延续,江山会不会万年长。 为了准确得知天意,保留沟通渠道,必须准确及时掌握情报。掌握情报的方法是请那些有市场影响力的预测大师、卜卦大师当占星官、钦天监,对出现的天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接受吉兆、躲避凶兆。 在众多天象中,有两种天象非同寻常,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是“五星连珠”,一是“萤惑守心”。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古代把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叫五星连珠,就像一根线将其穿在一起一样。 准确地说,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位于太阳的同一侧,其张角小于60度,而且能被肉眼观察到。五星连珠张角越小越难得、越小越神奇。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很难遇到,所以古人认为它是大吉大祥之兆。 当这种自然现象出现的时候,象征着上天要派其儿子来统治黎民百姓了,大家要老老实实接受其统治。 历史 上的皇帝出世时,经常会有“五星连珠”现象出现,但是也有三次例外,一次是吕后称制,一次是武则天称帝,一次是慈禧老佛爷垂帘听政。也许她们是女性,也许他们改变了男人主政的潜规则,所以没有出现这样的天象。 世间事都是相对的,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有兴就有亡,有吉就有凶;与“五星连珠”相对应的是“荧惑守心”。 荧惑,光芒暗淡,不清晰,专指火星;因为火星显得很遥远,很模糊。 《吕氏春秋·制乐》最先出现这个词:“荧惑在心。” 高诱 注:“荧惑,五星之一,火之精也。” 所谓的心,就是二十八宿中“心宿”,简称为“心”。 “心宿”就是 星座 中的“天蝎座”,该 星座 有三颗星,古代专指皇帝,别人不能是天蝎座。 这三颗星,亮度最高的,自然是皇上,旁边还有两颗,一颗代表嫡长子,一颗代表嫡次子。 那么,“荧惑守心”什么意思?就是火星开始向天蝎座三颗星运动,到天蝎座附近抛锚了,不走了,“守”在那里。 《史记·天官书》中说:“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只要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就不是什么好兆头,皇帝就该倒霉了;轻者丢掉皇帝宝座,重者,帝王直接就挂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火星侵入心宿(天蝎座),而且还有一颗星坠落在东郡,落在地上。老百姓痛恨秦始皇这个暴君,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看是谁干的,没有破案,于是秦暴君就像萨达姆遇到暗杀一样,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人,干脆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并且焚毁了那块陨石,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汉成帝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一天象,他以为杀一个大臣就可以免掉自己的灾难,于是就将自己的一个好干部——一个丞相杀死。但是天意难违,一年之后,汉成帝还是见了上帝。 二、陨石坠落 凡是下了流星雨,就是陨石坠落,越是重要的人将死,坠落的陨石越大。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天晚上,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 东郡堪称是秦始皇的发祥地,秦始皇生父吕不韦在儿子出世不久拿下的,也算老爸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陨石落在大秦王朝的发祥地,怎么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三、沉壁显世 公元前211年秋天,大秦帝国使者经过华阴时,突然遇到一个“劫匪”,此劫路者没有持刀,也没有带矛,而是拿一块“豆腐”。 使者肚里正饿得咕咕叫,就抢过来去吃。当他去啃时才觉得不对劲,原来那不是豆腐,而是一块玉。 这时,“劫匪”对使者说“莫怕,我不是打劫的。请你将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使者临走时,“劫匪”有撂下一句话:“今年祖龙死。” 祖龙是谁?当然是秦始皇啊——"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 秦始皇听了使者的话感到非常好奇,就将使者拿回来的玉璧让人查验,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使者“捡到”的那块玉,竟然是九年前自己巡游渡江之时,祭祀水神而投到江中的那块玉璧。 秦始皇不敢大意,让自己的手下算了一卦,结果是迁徙百姓,就能逢凶化吉。 于是秦始皇下达一号文件,下令将首都三万户百姓拆迁到北河、渝中两地,并且给每个拆迁户赠了一级爵位。这爵位肯定是忽悠的,一个名誉爵位。不然哪有那么多爵位,还不如多给点拆迁补偿。 这说明秦始皇是吝啬鬼,没有一点诚意,想空手套白狼。结果也没有救下自己的命,第二年就玩完了。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功在千秋,但是他大兴土木修长城,兴建阿旁宫,打造兵马俑,建造秦始皇陵,任何一件事都惹得天怒人怨,怎么会不亡?再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即使你是万岁,也不能万寿无疆,不然后来的人怎么当皇帝? 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临终前发生了三件怪事。 1荧惑守心:荧惑代表一种星,现在我们叫做火星,守心是一种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叫做心星,现在世界的天文学家称它为天蝎座,荧惑守心就是火星在运行过程中,靠近了天蝎座,停留在了天蝎座的旁边,呆了一段时间,而天蝎座有三颗星,一颗最亮,旁边两颗星较暗,古人认为最亮的那颗星代表皇帝,另外两颗星代表皇子,古代的文学家认为,天蝎座代表帝王星位,当火星靠近它的时候,就是侵犯了它,后果非常严重,要么是皇帝失位,要么是皇帝死亡。 2陨石事件:秦国有一个郡,叫做东郡,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怪事,就是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陨石掉下来之后,有人在陨石上刻了几个字:“始皇死而地分”,意思是:第一秦始皇将死,第二秦始皇一死,秦国的土地就要被别人占领,秦朝就要灭亡了,地方官不敢隐瞒,立即上报,秦始皇得到这个报告后,大惊失色,立即派人去查,在陨石坠落的地方,逐户排查,结果一无所获,愤怒的秦始皇下令:把陨石周围的老百姓全部杀光,他认为这些老百姓之间一定隐藏着凶手,另外把这块陨石烧了,但秦始皇的心理阴影始终没有散去。 3沉璧事件:秦国一个使者经过华阴这个地方的时候,碰到一个人,这个人手里拿了块玉璧,他拦住使者,并让他把这块玉璧转交给秦始皇,告诉他:“今年祖龙死”,使者觉得莫名其妙,想要再问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突然消失了,使者回来后把这个壁交给了秦始皇,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秦始皇,秦始皇听后,脸色大变,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他说了句:这些人属于山鬼,山鬼只知道一年的事情,不会知道更多的事情,实际上这个祖龙就是指秦始皇。后来经过鉴定,这块玉璧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在南巡的时候为了祭江,沉到江里的一块壁,他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这块壁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4这三件事使秦始皇的心理非常恐慌,为了消除灾难,秦始皇一方面迁徙了三万人,另一方面开始了第五次巡游。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身有太多光环,也有太多的神秘。他一统天下后,开始过着奢侈享受的生活,开始迷恋方术,梦想长生不老,留下太多的传奇:比如说他派出的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到底去了哪儿,比如说他花重金铸造的十二金人为何离奇失踪…… 下面,就来看发看在他身上的四件奇闻怪事。 第一件事:“荧惑守心”。 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的重视,天象在他们的意识中象征着天意,决定着皇权的兴衰存亡。为了明视天意,维护皇权,历代帝王都要设立占星官,占卜各种天象,以求趋吉避凶。 在占星官认定的众多天象中,象征大灾的是“萤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什么叫“荧惑守心”呢?中国古代把“火星”称作“荧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主要由三颗星组成。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三颗星的附近,并在那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就出现了中国古人常说的“荧惑守心”的天象。 “荧惑守心”地出现在古人看来就意味着,轻者天子要失位,严重者就是皇帝死亡。 第二件事:“十星连珠”。 据史书记载,十星连珠发生在秦始皇32年,当时岭南出现了十星连珠的天象。所谓“十星连珠”,其实是指位于狮子座的金星、位于天秤座的月亮和火星、处于巨蟹座的水星、处于白羊座的木星和土星、位于摩羯座的天王星与海王星和位于天蝎座的冥王星,形成不大严格的十字形状,称为“十星连珠”。 专家说九星连珠要6000年出一次,十星连珠估计要10000年才能出一次。在古代的传说中,“十星连珠”是灾难即将到来时的象征。这当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第三件事:“陨石降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东郡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令人称奇的是,这块坠落的陨石上竟然刻着 “始皇帝死而地分” 七个字。它代表了上天的旨意,预示着秦始皇将死,同时也预告了大秦帝国将亡。 秦始皇听说后,怒不可遏,派人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秦始皇于是残忍的他把在石头附近的人株连九族,并且烧毁了这块刻字陨石。 人死了,石焚了,但是,秦始皇心中的阴影并没有随之而去,从此秦始皇闷闷不乐,而在荧惑守心出现之后第二年秦始皇就驾崩了,这是不是上天给秦始皇的警示? 第四件事:“沉璧事件”。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位怪人,他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帮我赠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正要问他怎么回事,却发现怪人已经消失了。 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立即向秦始皇做了汇报。秦始皇接过玉璧细看,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位怪人说的“祖龙”就是指的自己。秦始皇命人把玉璧拿到御府去鉴定,鉴定出来的结果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居然是十年前祭祀水神时,被投入江中的那块玉璧。 这竟然是自己9年前渡江时候遗失的玉璧,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么又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给送回来了呢?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生了这样四件怪事,就连两千后的今天专家也无法解释,他们只能模棱两可地表示:真假参半。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奇异怪事不断发生,但秦始皇依然我行我素,公元前210年,他死于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巡游途中! 在野史中,据说总共发生了四件事情: 第一件:荧惑守心(天象) 在封建的古代,皇帝特别相信天象,甚至专门设置了相应的官职,负责一年四季的春耕秋收,祭祀等事物,据传每一位皇帝的去世都会出现帝星衰落。 第二件:天降陨石(天降旨意) 秦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落到了东郡之地,上面刻有七个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天降陨石上有刻字,这是天的旨意。秦皇听到此事之后大怒,开始全国排查,结果并没有查到刻字之人。始皇一怒毁去陨石,杀光陨石降落附近居民。 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没了,可这事却深深地印在了秦皇的心里,像一根刺扎进了心里,拔不了也忘不了。 第三件:沉璧事件(水神还玉) 秦皇二十八年巡游渡江时曾祭祀过水神,并且投入一块玉璧。十年之后,一名使者从东向西而行途经华阴,一名黑衣人手持玉璧将其拦住。他对使者说:“请把这块玉璧还给浩池君,今年祖龙死。” 第四件:铜镜无相 看过寻秦记的人都清楚,在项少龙即将离开秦国之时,他和秦始皇的相貌在铜镜中看不到了。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