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姓渊源

问答 0 32

纪姓渊源,第1张

纪姓渊源
导读:纪的本义是为使丝缕互相区别不致混杂的界绳,引申为丝的头绪。纪人以治理野蚕丝而著名,以此为氏族名称,最终作为国名,出现纪姓。 纪姓源出姜姓。古纪人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起源于天水的成纪(今甘肃秦安北)。后纪人顺渭水东迁河南纪城(今偃师缑氏镇

纪的本义是为使丝缕互相区别不致混杂的界绳,引申为丝的头绪。纪人以治理野蚕丝而著名,以此为氏族名称,最终作为国名,出现纪姓。

纪姓源出姜姓。古纪人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起源于天水的成纪(今甘肃秦安北)。后纪人顺渭水东迁河南纪城(今偃师缑氏镇),再南迁纪氏城(今河南郏县东)。夏商时期,继续东迁至山东己氏邑(今山东曹县东南)。到春秋鲁庄公四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灭了纪国,子孙以国为氏。姜姓纪氏历史至少有2700年。

纪姓的组成比较单纯,除在唐朝时有一支舒姓改姓纪外,一直是一脉相传的。直到清初,由于民族融合,满族、蒙古族有改为汉姓纪者。

当今纪姓总人口约110万,排在全国第136位。纪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北京、安徽、江苏、山东,这4省市共占全国纪姓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广东、辽宁、河南、黑龙江、江西、河北、吉林和台湾,这8省纪姓又集中了纪姓人口的37%。

纪是多音字,jì为纪律,jǐ为姓氏。“纪”词组或姓名介绍如下:

1、纪律

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作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纪律既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纪律就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

2、纪实

纪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shí,是指对事情或事件所作的现场报道。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等均有相关记载。另有同名电视栏目《纪实》。

3、纪录

“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世界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钻石独播剧场收视纪录等纪录。

4、纪要

纪要,汉语词汇,读音为 jì yào,指的是记述要点的文字。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多人会议需要明确会议谈论的内容,并由与会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5、纪晓岚

人名,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

——纪

——纪晓岚

官埭至今创乡已经650多年历史,是龙湖区闻名的古村落之一。现如今仍保存有不少历史文物古迹,走进古官埭乡举目可见:参天的古榕树、古朴的老民居,昔日防御的古围寨,庄严肃穆的宫庙祠堂、象征荣耀的名门府第,崇文重教的学堂书斋,见证古官埭乡悠久历史底蕴和文明内涵。  据不完全统计,现古官埭乡现存成规模的古民居群有两处,分别是扶龙寨(官埭头官埭尾)、土城围(洋边)。祠堂14座、公厅30余座均为纪姓,庙宇13座较大规模3座,老书斋、学堂五座,古寨墙、寨门、更楼共7处,大夫第、儒林第10余座。百年以上树龄古树50多棵,其中以古榕树为主共三十八棵,还有苦楝、潺槁(青金)、柳树、木棉、桂竹丛等。  纪氏大宗祠  纪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占地约4000平方米,现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被收录入《广东省文物志》、《广东文化遗产》、《广东省文物地图集》等。祠堂座南朝北,三进二火巷一拜厅,四马拖车格局。大埕两侧树立两座旗杆石、门前二石鼓和门楼上“纪氏大宗祠”石牌匾,后刻有乾隆元年建祠碑文,大门两侧的石刻浮雕均为清乾隆年间原物,显示该祠堂古老建筑特色。大埕两侧种有四棵古榕树,其中两棵已有三百多年树龄,北侧至汕樟路有两大风水池(当地人俗称双胞池)。官埭纪氏大宗祠是潮汕四市纪姓大宗祠供奉着闽粤两省纪氏先祖纪恩字元宠,自古是潮汕纪氏寻根认祖圣地。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六日都会在官埭纪氏大宗祠举行祭祖典礼,来自潮汕四市纪氏和海外宗亲都会前来参加庆典。  民国13年12月12日,时任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粤军少将纪阿开邀请下,带领粤军系枪扛炮,军队从官埭码头陇(现嵩山路与汕漳路交界处)至大宗祠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前往纪氏大宗祠祭祖,阵势甚为壮观。  现今官埭除了纪氏大宗祠另外还有洋边纪氏家庙(向西祠)、官埭尾庚三纪氏宗祠、官埭头机学纪氏祖祠、官埭尾笃恭纪氏祖祠、官埭尾长房纪氏宗祠、官埭头二房纪氏宗祠、洋边三房纪氏祖祠、洋边尾房田祖纪公祠、洋边纪氏春叟公祠、官埭尾乐澹纪公祠、官埭尾纪氏恭祖祠、官埭尾进和纪氏祖祠、官埭头(南皋祖派下房祠)纪氏祖祠共13座房祠和30余座公厅。  国王古庙  官埭国王古庙系三山国王之大王爷,故当地人俗称大王爷庙。始建于元朝至正初年,至今有670多年历史(相传元朝至正末年纪姓创祖于官埭,官埭陈姓已建有此庙祭祀)。是汕头市区现存最古老的三山国王庙,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1600平方米,包括文化广场和演出戏台。主殿中央供奉大王爷及夫人塑像,左供奉广东巡抚王来任与两广总督周有德,右供奉护法师公与注生公妈,右边设有一伙巷与厢房,两侧各有近年重修庙宇大型石刻碑文。庙前正对面设有天恩公神坛,右侧立有旗杆墩与旗杆。门楼上刻有“国王庙”石牌匾,大门两侧有两幅石刻将军兵马图浮雕,左:孟章将军爷,右:监名将军爷。拜亭至后殿庙顶镶嵌瓷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与戏曲历史人物,广场对面绘有一幅麒麟照壁正对大门。整个庙宇庄严夺目,极具地方特色。  官埭国王古庙为官埭三十村(今龙祥、新津、珠池辖区)的地方保护神,历来香火旺盛,历史上曾多次重修,至今任保留有清代解签诗文谱。文革破四旧曾被改做生产队用地,广场被挪做肉菜市场,改革开放后由官埭三十村纪姓和各姓氏乡贤喜捐修复原貌,后又在官埭国王庙理事会倡导下于2005年、2013年举行两次大型修缮。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官埭国王庙都会举行大型的迎神祭拜活动,另外各村社也有自发组织“请神队伍”把三山国王和诸神香火请到本村祭拜,有能力村社会请上潮剧团还组织锣鼓队、标旗队等在本辖区举行游神,能力有限村社也会请木偶团或**来热闹热闹 。

玄天上帝庙  官埭玄天上帝庙,位于官埭头中心街扶龙寨门后。始建于明末清初,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左侧另建有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演出戏台。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曾多次重修庙宇,原庙前东北侧修筑有近十块石碑,文革时破四旧均被拆除修建生产队厝寮实为可惜,改革开放后有幸村民找回三块,最早的石刻留芳碑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庙前门楼上刻“上帝庙”石牌匾,拜亭两侧立有一对石鼓,东北侧立旗杆墩与旗杆,东南侧设天恩公神坛。拜亭与后殿庙顶镶嵌瓷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与戏曲历史人物。庙宇建筑面积虽不大,但石刻、木雕、嵌瓷等都极为精美。  玄天上帝庙原是官埭纪姓保护神,后信众遍布官埭境内三十多个村居姓氏,分庙遍布南碧埠、佳和、东合、辛厝寮等村。相传某年潮汕闹旱灾数月四处田地龟裂,当地族老便寻求玄天上帝同乩择地寻找泉眼,并在境内多处地方挖出水源。当时玄天上帝显圣告知纪姓,所找水源要与境内各姓氏共用一起同心抗旱。因其玄天上帝大慈悲心而感动境内村民,信众一时巨增到境内所有姓氏,清末民国时期香火一度十分鼎盛。相传九月初九为玄天上帝成道日,按旧俗玄天上帝每年九月初六日开始巡游官埭三十六村(今龙祥、新津、珠池辖区)接受各信众的朝拜,九月初九正日返回本村巡游并回庙。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改革开放由官埭三十村纪姓和各姓氏乡贤喜捐修复原貌,举行开光庆典。后在各村居姓氏乡贤商议决定,改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玄天上帝圣诞举行祭拜庆典。每一年由官一乡四村举行迎神、做大戏、进袍、做太平清醮祈福活动。每十二年官埭三十村前来共办庆典,除了以往活动外还要为玄天上帝进行修缮庙宇、妆金身等仪式。

一心善堂  官埭一心善堂,始建于清朝中期,原址位于洋边村码头陇集市。是一座两进一天井格局,其善堂左右各设1条火巷,外观采用硬山顶金式结构,整体是潮汕“四点金”传统建筑形制。庙门两侧立有一对石鼓,天井两侧各用嵌瓷镶有两座龙、虎井,主殿中央供奉宋大峰祖师塑像,正对面设神坛供奉天恩公。1937年日寇侵华及1943年潮汕大饥荒期间,官埭也是被日军侵略地方之一,汕头沦陷后日军霸路拆桥,物价上涨米价更是一天可以连翻两、三倍。一心善堂为此尽可能施舍米粥和番薯,可惜僧多粥少都很难满足灾民,每天善堂就在附近收到十几具因生病或饿死尸体。一心善堂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惨事,定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举行施孤仪式,纪念这些死于沦陷、饥荒的冤魂。后鸥汀、浮陇、东墩、岐山等地也认可这一日祭孤,也纷纷效仿。也使得成为汕头市区祭孤最广一日。  文革时期破四旧,官埭一心善堂原址遭到严重破坏,后善堂被改建为公社(镇)经联社布匹供应点。幸存的三个大石香炉被村民偷藏埋于今洋滨居委会东南侧古榕树下,直至改革开放后村民挖出被埋的三座石香炉,并在古榕下修建起一座小型“宋大峰祖师庙”。2012年当地乡贤重新成立起了一心善堂慈善会,并在善堂原址附近原官埭人民公社重建官埭一心善堂,以更好地来弘扬宋大峰祖师济世利人、行善至乐的精神,现善堂任在筹建中。

百年古榕“革命树”  榕树属常绿乔木,开淡红色花,树枝长有气根,是潮汕村寨常见必有树种俗称“神树”,无论村庄大小,创乡必种榕树,原因之一是榕树生命力特强,树龄可达几百年。根系发达,树冠面积可达上百平方米。树干虽弯曲而高耸,虽粗糙而挺拔,四季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夏季的树荫是人们消暑的好去处。满树的气根随风飘荡,有如老者的胡须。也象征族人乡亲繁衍不息,健康长寿。官埭乡百年以上树龄古树50多棵,其中以古榕树为主共有三十八棵,其中官埭头边池古榕丛、洋边土城顶古榕、官埭尾“革命树”古榕更是官埭古树中的代表作。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潮汕平原革命根据地——官埭尾村曾经出现过一段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涌现了向敌人展开英勇不屈斗争纪喜龙、纪经其等革命先烈,在潮汕地下党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年革命地下党人曾经常活动、秘密开会的大榕树据点,被称为“革命树”。如今,这棵逾百年的大树,枝叶茂盛,耸立在官埭尾村的西南端、机场路与嵩山路的交界处,汕头市龙湖区把它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

依纪姓宗亲公布数据台湾姓纪约三万五仟人

但这只是部份宗亲自己统计,实际远不及於此~除非问台湾户口单位,否则谁也答不出正确数目

因为此姓与部份姓氏(如高,金等等)都是台湾早期推行汉化後,很多原住民(高山族)不得不改为汉姓~

很多就是取纪,高,金,罗,张等姓,(和民初满人为融入社会改汉姓是差不多意思)

这些并非始祖源传承自古代,但也是姓纪啊~最出名的莫过纪政~

(虽外界对此争议,但曾自承为原住普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