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校庆庆典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的时节,我校迎来了建校十周年盛大庆典。今日高朋满座、群贤毕至,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各位朋友的光临,并对各位一直以来对我校的建设
校庆庆典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的时节,我校迎来了建校十周年盛大庆典。今日高朋满座、群贤毕至,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各位朋友的光临,并对各位一直以来对我校的建设与发展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我校十周年校庆,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庆典活动规模大、档次高。各级各类祝贺单位已有200多家,参加人员超过3000人。莅临本次庆典活动的各级领导有:全国人大常委、国家总督学顾问,原国家教育部副部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浙江省教育学院常委书记吴聚芳、院长鲁林岳同志,省教育厅督导处处长顾玮、省教育厅成教处处长叶向群同志;金华市级领导有金华市人大副主任杨守春、严效同志,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潘根林同志;我市领导有陈秀仙、张荣山、骆亘、骆立胜、朱斌、陈有维同志,以及市府办、教育局、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国土局、建设局、民政局、发展计划局、市委党校、工商学院、中国人寿保险义乌分公司及有关街道办事处社区领导。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李行健同志,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王晨同志,以及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孙祖瑛、汤有祥同志,金华教育协会民办教育分会会长毕加荣同志。
十年砥砺,十年风雨。义乌市私立群星学校于1995年由赵国良先生创办。十年发展,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十年前,我们学校一无所有,没有一寸校园,没有一间校舍,租用别人的场地办学,现在,我们已拥有校园100多亩,校舍面积6万多平方米,而且各种设施齐全、标准化、现代化。办学第一年,我校只有3个班级,学生156人,现在已经拥有教学班54个,在校生2300多人,成为金华市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民办学校之一。
十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实践学校的办学宗旨“做人、求知、成才”,坚持把“做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我们积极探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风校纪建设,学生的思想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我校“做人”教育的思路和模式,得到了高层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为地方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了辐射源作用。
十年来,我们在坚持开展“做人”教育的同时,积极实践“以德启智”的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讨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我们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和成才积极创造条件;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放弃一个后进学生,并不断研究与探索转化后进学生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实践与研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稳定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以明显优势处于同类学校前茅,同时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年来,我们共培养了2900多名小学、初中、高中合格毕业生,先后有50多名高中毕业生被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录取,有400多人次的学生,在各类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全国冠军在内的国家级大奖就有60多人次。
十年来,我们既立足于学校的今天生存,扎扎实实抓常规教育教学;同时着眼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开展前瞻性的特色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我校的做人教育、语文课外阅读、写字教学、计算机教学以及分层教学等特色研究活动,有规划有措施,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十年来,我校办学不断取得的可喜成绩,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且给了我们很多荣誉,先后6次被评为不同层次的优秀民办学校,荣获各各荣誉称号19项,其中有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省优秀民办学校”和“省示范性城镇小学”称号。我校的办学成绩同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生源质量不断优化,办班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几乎都是本地生源,近几年招生甚至出现了一日暴满的可喜景象。
十年来, 我校办学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目前我校已形成校产6000多万元,累计支付教职工工资5000多万元,为政府减轻教育财政支出做了贡献。十年来,我校共招生5300多人,其中高中生2500多人,为缓解初中毕业生入学难和普及高中教育尽了努力。我们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我校家长绝大多数经商办厂的实际和他们的需求,改革管理模式,高速教育内容,积极为他们安心经商办厂排忧解难。我们充分利用民办学校办学体制上的优势,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开展新时期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为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公办学校内部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在办学方向上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在办学策略上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在师次队伍建设上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这些都为民办学校应答严峻挑战,走出困境,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各位记者朋友,民办学校发展历程充满挑战,也充满艰辛。群星十年,铸造了一段辉煌,也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民办学校发展的一段历史。希望各位朋友一如既往关心我校建设发展,有机会多深入了解我校的发展现状,多多挖掘我校宣传资源,帮助我校塑造新的形象;也希望大家为我校建设与发展多提宝贵建设意见,更希望大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多一些呼吁,为民办学校创造更为宽松、平等的发展环境。
谢谢大家!
云大百年校庆祝福词介绍如下:
1、饮水思源,我们深切感激母校的栽培,也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时刻希望能有机会为母校贡献绵薄之力。在曲沃中学百年华诞之际,预祝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2、忆往昔,博学石旁,母校的一草一木,老师的一颦一笑,仍记忆犹新。在那绿色的校园里,我们手握春光烂漫的年华,编织着人生的七彩之梦。
3、小时候,母校是我们眼中的一个纯情的乐园;长大后,母校是我们人生的一座青春的殿堂;老去时,母校或许是我们心中的一道永远的风景。
4、少时的天真,年轻时的浪漫,青春时的时光,我永远忘不了母校的这个特别的日子。祝母校生日快乐!
5、百年载风雨,造就精英无数,百年年沧桑,培育桃李满园,难忘你——云大,是你给了我知识的蓓蕾,是你赋予我前进的动力,是你孕育了代代莘莘学子,祝福你,云大,祝福永铸辉煌!
6、欣闻母校百年华诞,我们谨向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祝母校日新月异,兴旺发达,桃李芬芳!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因为多一天假,端午节大家都很快乐。快乐还不敢说,因为说“端午节快乐”会被无数好心人制止,他们会煞有介事地告诉你只能说“安康”。听了他们似是而非的解释,你也就从了。你从来没有追问过端午节真正的起源,也从来没有了解过节日的种种风俗跟这起源有什么关系,更没有质疑过周围的好心人凭什么断言安康比快乐更符合端午的氛围。总之,你从了,因为你活在你的圈子里面。事情的真相和真相的来龙去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圈子里的人的态度和他们口中的真相。这是圈子造就的困境。
端午节前,轰轰烈烈的浙江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盛典显然也陷入了这种圈子的困境。主会场的标语慷慨激昂,下面的英文翻译却贻笑大方。语言学者、大学英语教师 书先生 看到这个翻译欣喜若狂,因为这句短短二十几个单词的标语集成了九处错误,实在是千载难逢的绝佳反面教材。 书先生的妙文() 对这些错误条分缕析,在语言教学和翻译圈子里被疯狂转发,两三天内达到了10万+的阅读量,也算是浙大为英语教学做了点贡献。
作为一名在市场营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职业经理人,我对这样的翻译错误并不陌生。跟错误本身相比,我对这些错误发生的原因更感兴趣。可能的原因无非几个:主事者的水平、工作流程、翻译者的眼界和圈子。
水平肯定不是问题
要说是水平问题,大家都很难相信。书先生只是一位普通的大学教师,并不是翻译界的权威学者,指出来的也不是什么高深的错误。事实上,书先生的文章能得到如此大量的转发,“和不寡”本身就说明了“曲”不算太高。浙江大学比书先生水平高的人怕是俯拾皆是(得罪书先生,莫怪),为什么没有拿出高质量的翻译呢?以浙大的学术水平,如果我们推测这个蹩脚的翻译不是出自浙大外语老师之手,不算武断吧?
工作流程有问题吗?
那么这个翻译出自谁的手呢?
十来年前,加拿大的主流商业圈子猛然意识到这个国家几乎全部的人口增长都来自移民,抢夺新移民市场至关重要。一时间,几大银行纷纷推出多语种网页,不但介绍其理财产品,还为新移民提供加拿大生活方方面面的资讯。可是,全国最大的银行居然弄巧成拙,在自己的中文网页上把"Living in Canada"(生活在加拿大)译成了“活在加拿大”,仿佛移民们都在苟延残喘,一时间贻为笑谈。这么大一家银行,几万员工,难道没有精通中文的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我了解加拿大银行做事的流程,像这样一个翻译是不可能由内部员工完成的。原因很简单——规避风险。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大公司如果使用中文发布宣传材料,通常都会在末尾加上一行小字,声明所有内容以英语或法语版本为准,中文翻译仅供参考。即使加上这样的声明,他们还是觉得不放心,因为如果翻译出自内部员工之手,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公司很难把自己从中间摘出去,而交给第三方的翻译公司,出了问题就没有自己的责任。
虽然我不了解浙大这句标语出炉的过程,但从我举的这个例子,我们不妨猜测一下,浙大的工作人员很可能是出于类似的考虑把这个翻译的活外派给了第三方,免得自己承担责任。或许是囿于工作流程,或许是出于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其他原因,这个过程中,他们忽略了校内的专家,从来没有想过征求专家的意见。
眼界和圈子
交给翻译公司,按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他们是专业干这行的。事实上翻译公司翻出来的这个标语也不算错得离谱。 我用谷歌翻译、有道翻译和百度翻译分别试了一下,得到的结果都是错误百出,水平远低于浙大的这个版本。
问题不在水平,而在眼界和圈子。我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美资企业,工作语言是英语,所有的电子邮件都是用英文写的,我的电脑里面甚至都没有中文的输入法。当时我的圈子里面没有用中文进行商务写作的人,我在这方面的眼界非常局限。几年以后,当我到一家中资企业工作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不知道该怎么用中文写邮件。语气的拿捏、遣词造句的分寸、甚至对上下级的称谓,都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虽然中文是我的母语,而且我一直从事写作,但是在职场环境下用中文与人进行书面交流是一个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全新挑战,我必须摆脱原来的圈子对我的思维习惯造成的影响,融入到新的圈子里面去。
同理,翻译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职业圈子。抛开顶级的大牛不说,普通的英语翻译,如果没有在英语国家长期生活工作的经历,他们的眼界不够开阔。不难想象,一家国内的翻译公司,日常接触最多的汉译英的工作,不外乎公文、商业合同、产品说明之类。这类翻译对于准确性的要求比较高。而广告文案宣传标语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没有大量接触过英文世界当中地道的宣传标语,那么当接手这个翻译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想当然地从过去的工作经验出发,追求准确,而忽略了语言是否地道。这就是眼界造成的局限。
而圈子造成的局限危害更大。当你的朋友圈每个人都告诉你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让你随波逐流。如果让你翻译标语的客户、他们的领导、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客户,全都对英文一知半解,全都跟你生活在同样的语言圈子里,甚至眼界还不如你开阔,那么作为一个翻译,你甚至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眼界的局限。
怎么办?许多人通过看美剧英剧来学英语。这显然是一条终南捷径,最直接地通向最地道的英语。但这是生活场景下的会话。要想提高商务英语广告文案宣传标语的翻译水平,不妨多看看《华尔街时报》等商务报刊文章标题的写法,多看看英语广告,给自己一个新的“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