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逗号,逗号的形式为“,”。 ①、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②、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③、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虚
1、逗号,逗号的形式为“,”。
①、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②、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③、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虚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④、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顿号,顿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3、分号,分号的形式为“;”。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道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扩展资料: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1、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参考资料:
顿号和逗号的口诀和使用方法如下:
口诀:
字数较多时,用逗号;字数较少时,用顿号;
表示强调时,用逗号;不表强调时,用顿号;
成分不整齐,用逗号;成分整齐时,用顿号;
成分是短语,用逗号;成分是词语,用顿号。
方法: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两个成语间用顿号
成语与成语之间是同类的并列的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逗号的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
扩展资料
逗号的汉语用法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5、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6、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顿号的使用
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5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补充
1、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用顿号,不用逗号。下例解释“对于”一词用法,“人”“事物”“行为”之间有顺序关系(即人和人、人和事物、人和行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行为、行为和行为六种对待关系),各项之间应用顿号。
(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误)
(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正)
2、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的简写形式时,用短横线连接号,不用顿号。
参开资料来源:-顿号
参开资料来源:-逗号
一、顿号
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注意:
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1) 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2)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3)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4)他曾经教过我高中二三年级的语文。(第二、第三年级)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 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九六年试题:……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1)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3)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补充:多层次的停顿,多半是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第三层用“和”类连词。
如:与会专家认为目前知识分子工资偏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工资收入和非工资收入倒挂等问题十分严重。
8 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点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顺序不能变。
如:A、B、C和D 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
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11、分句之间不用顿号。
如: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12、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
二、逗号
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1 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主语较长的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2)强调主语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怎么啦,你?
(5)谓语是主谓短语,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 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
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 用在句首状语后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4 用在独立语后
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注意: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5 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 用在后置定语前
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7.用介词“把”、“被”等 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如: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三、分号
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1)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2)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如: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
1 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 分号表示并列复句第一层的关系,如果不表示这样的关系就不要用分号;前后没有逗号,不要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不能再用分号。
1 例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我国养蚕、纺织、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2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4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三、……
例(3)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 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鲁迅《祝福》)
四、句号
1)句号的形式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如: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如:请您稍等一下。
2)句号的误用
(1)看来,观众喜欢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如《高山下的花环》、《人到中年》等。(单看前一个句子是完整的,可以用句号,但“如……等”显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是紧连着前边的。)
(2)尽管森林的破坏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但这在一切“文明”国家中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后果”后边的停顿是复句内分句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
(3)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该句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已作为文句的一部分,充当“这句话”的同位语,所以应将引号里的句号删去。)
五、感叹号
感叹号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陈述句、语气平缓的祈使句 要用句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反问句、感叹句要用感叹号,不是句末一般用叹号。
例如:1、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向全体党员,特别是向我们的老前辈、老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
2、让我们出去散散步吧!
3、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4、太精彩了!这场比赛!
5、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
六、 问号
问号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a、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b、到底怎么办?去还是不去?
c、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b、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特别提示: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要用问号
注:选择复句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相对独立的几个问句,每个问句末尾都用问号;主语后置的句子,问号用在主语后面;并不要求回答,只在于陈述一件事情,句末不用问号。
例如:1、只有一张票,是你去?还是我去?
2、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销路?
3、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4、她反复品味着,不知道他的话是赞美,是奉承,还是讽刺?
七、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冒号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A 用在称呼语的后边,提起下文。
B 用在“说、想、是、证明、认为、宣布、指出、告诉”等词语和“如下、例如”等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
C 用在总说性和解释性词语后面。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3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用冒号就肯定有停顿)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如: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1)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2)“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冒号还可表总结。
如: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7、 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的冒号应该改删去。)
8、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如: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9、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着”没有提示性,去冒号。也可以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例(8)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唐《琐忆》)
这个例子相当典型。特别是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八、省略号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例1、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例2、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3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他的脸色,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例4、(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4)表示静默或思考。
例5、何为:不行!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6、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6)表示语言的中断。
例7、“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7)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例8、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里去向您汇报呢?……
难点:
[1]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或说话断断续续、沉默不语。(与破折号的近似用法相区分。)
[2]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之类”,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之类”。反之亦然。
[3]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
如果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保留)。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他点号应与文字一起省略。(后引号、括号除外)
例4、大年二十九那天,妈妈上街买了鸡、鱼、糖果、蔬菜、水果……等年货。
例5、在妈妈的叮嘱下,书包里的考试用品都已准备好了:钢笔、铅笔、尺子、橡皮、绘图仪、准考证……之类。
例6: 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 …… 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
难点:(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引号中的引号用法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难点:(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2、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全引的正确标示:旁边是两行小字:“不忍生愁,忍能长乐。”
全引的错误标示:旁边是两行小字:“不忍生愁,忍能长乐”。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九、破折号
难点:
1、破折号——与括号( ) 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在阅读时必须读出,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
2、与“即”“就是”等词并用。(误用)
例1、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3、少用了破折号。(错误)
例2、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4、破折号表示停顿,它前面的句号、逗号可以不用。但它前面的问号、叹号不能略去,略去了会影响语气。
十、书名号
书名号标示的有书名、篇名、报刊名、图画名、文件名、歌曲名等,并且都是已经存在的
注意:报刊中的某个栏目,或将要写的文章题目,不能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
例如:a《中学生》b《语文报》c《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应注意:
①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② 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如:《苟子·劝学》。
1他的文章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
2他的书桌上时常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3你看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吗
来源网络,侵删
逗号和顿号的使用区别如下:
1、顿号:
(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道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内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2、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4)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容示语气的停顿。
二者区别
1并列词语之间,需要较大的停顿或并列词语都带有“啊”“啦”的语气词以及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是用逗号。
2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逗号(,)表示 句子内部 一般性的停顿,而顿号(、)表示 句子内部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两者都应用于句子内部,而不能用作句子末尾,而顿号相比于逗号有其特殊性,只能用在并列词语之间,也就是在结构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字词或短语,非并列关系不能用顿号。例如,“小说、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各个方面,都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便是用顿号表示其中“小说、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曲艺”之间的并列关系。
虽然逗号也可以表示句内的并列关系,但在使用逗号表示并列关系时,与顿号有所区别。逗号在表示并列关系时,其停顿长于顿号。
还有扦插的各种树苗,果树中的桃树、杏树、梨树、无花果,花木中的月季、桂花、松枝、小柏枝等。他的嫁接技术很好,靠接、枝接、劈接、芽接,没有他不会的,他只要接,准活。
(鲁钊《母亲的三句话》)
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
(茅盾《风景谈》)
在鲁钊的《母亲的三句话》中,“花木中的月季、桂花、松枝、小柏枝等”,这些并列词语在整个句子中较为紧密连贯,因而用顿号表示其并列关系。
而在茅盾的《风景谈》中,“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这些并列词语是句中表达的重点内容,需相较于顿号更长的停顿,因而用逗号表示停顿更为合适。
而在使用范围上, 逗号相较于顿号,不仅可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还可表示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
筱燕秋走进门的时候更加严峻地阴着一张脸,不吃,不喝,不洗,不说,一声不响地上床。
(毕飞宇《青衣》)
从语法结构上讲“不吃,不喝,不洗,不说,一声不响地上床”,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属于分句,因而中间的停顿只能用逗号表示,而不能用顿号。
若是将“十六七岁”写成“十六、七岁”,这就成了“十六”与“七岁”并列,语义不通顺。又如,“晚上六七点钟”、“读了五六年了”,这些说话上并无停顿,若加上顿号,则导致其语义不通顺。
而表达:规律,次序,编次,依次论述,排列次序,时序季节的序次语,常用顿号。例如“一、二、三、四、五”。
如果在这其中加了词头,就得改用逗号。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如果将给序次语加上括号,变成“(一)(二)(三)(四)(五)”,那顿号、逗号都不用加了。例如:
(一)若句调较舒缓些,宜用逗号;若句调急迫些或结构紧凑些时,宜用顿号。
(二)逗号相较于顿号,不仅可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还可表示分句间的停顿。
(三)相邻两个数字合起来表示一个约数时,语气上并无停顿,不能加顿号。
以上,若能从上述方面加入琢磨,可更为精准区分顿号与逗号的使用,欢迎简友们批评指正,查缺补漏。
参考资料:
王庆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用法[M] 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
兰宾汉 新国标标点符号使用手册[M] 上海:中华书局,2014
句子需要停顿的用逗号,句子中有并列词语的用顿号,二者不能通用。详细解释去下:
以下情况用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基本上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个人贡献出一生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座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景点,我到过的不过几处。
以下情况用顿号:
1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正三角形是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
扩展资料各种句型的基本定义: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参考资料:_标点符号用法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