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jpg)
导读: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1 关于40岁不惑之年的诗句
2 关于不惑之年诗句
关于40岁不惑之年的诗句 1关于40岁的古诗
1、无题·韶华
唐代: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二十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三十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四十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译文:
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二十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三十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四十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2、千秋岁·数声鶗鴂
宋代: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凝残月 一作:孤灯灭)
译文:
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这梅子发青的暮春时节。看那永丰坊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撒飞絮如飘雪。
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我深深的哀怨细弦也难倾泻。天如有情不会老,真情永不会灭绝。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中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
3、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译文: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4、蒹葭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译文: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5、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宋代: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译文:
乌黑的长发像乌云堆砌在枕上,发间的翠翘也已经歪落。午睡间突然被惊醒,望着满眼却只是春色的温红软绿。轻柔优美的人儿,哪经得起又一春的岁月煎熬。
只怕,人老珠黄玉减香消。 柳树下的红门伴着小桥。多少次等到天黑点上蜡烛映红了窗子,多少次误以为是他打马经过。断肠呀,风花雪月可怜无尽长宵。忍着萎靡的样子,却又,十分无聊。
2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3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4古代人生四十岁的感悟诗句
1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饮酒·十六》魏晋·陶渊明
翻译: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魏晋·曹操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3岁月忽如流,行年向不惑。——《和陶渊明饮酒诗》宋·滕岑
翻译:岁月消逝,如流水一般,我的年纪也接近四十。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
翻译: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芳百世。
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
翻译: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5描写人年龄的诗句
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6四十岁过生日
明天是自己的四十岁生日,这个日子先祝自己生日快乐!不知不觉生命的年轮又转了一年。换句话说,是又向生命的终点迈进了一步。闭幕回想这生命的四十年,感觉时光飞逝,曾经的幸福和甜蜜现在是一如既往。不过流水的年华或许会带走时间的一切。开心的、难过的、痛苦的或幸福的。行走在生活中,感受着生活的一切。
四十 年过去了,光阴似箭,翻开昨日的画面和尘封的记忆,年少时的生日还是那么地清晰。父母给买上一件新衣服,吃上一顿油炸糕便欢喜的不得了。虽然当时父母的家境有点紧张,但还是一次次地这样给我们过生日。可是我到了成家立业也就不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好像就这样顺气自然地过了下来。不管怎么样我要对自己说一声生日快乐。回首往事,感情的沙滩上涌动的是温暖的气息。虽说往事如风,可是轻薄的风儿怎能知道往事的厚重。都说往事如烟,可轻浮的烟云散尽,却散不尽往事的悠长。正因为如此,我才明白明天是多么的重要,不仅仅因为是自己的生日,而是每一个明天都很重要。过去的无法改变,将来的也无法预料,我能做点什么呢?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关于不惑之年诗句 1感叹不惑之年诗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2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3描写人年龄的诗句
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5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
15~20岁——舞象;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5岁(男)——志学
16岁(女)——破瓜、碧玉,二八;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杖乡、还历;
70岁——古稀、杖国、致事、致政,从心、悬车;
80~90岁——耄耋;
90岁鲐背;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希望大家采纳!
舞象之年是指15-20岁。
舞象之年是对年龄的称谓,指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舞象之年是男子在成童之年当中。而男子二十岁,则为及冠之年,举行冠礼之后,则代表成年。舞象之年之“舞像”乃谓舞也,男子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宜习古代之六艺。
男子岁至舞象之年,大都心性成熟,沉稳理智,凡事应对自如,识大体,晓是非,胸中有谋略,奋发图强,从政者贵,以商平常。在古时,大都婚配,受父母媒妁之言,夫妻相敬如宾,家门兴旺,多子多孙。
在现代,男子舞象之年,正值青春年少,求学之时,身强体壮,精力旺盛,专注于学业,勤奋好学,多习得自然之科学,可为国家未来之栋梁也,前途一片光明,成功可期。
古代的年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分为襁褓、孩提、髫年、龆年、总角、垂髫、黄口、金钗之年、豆蔻年华、舞勺之年、束发、及笄之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舞象之年、桃李年华、弱冠、花信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强壮之年、年逾半百。
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耄耋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上寿、花甲重开、古稀双庆。
-舞象之年
“期颐”中的“期”到底读"jī"还是读"qī"
期颐:百岁老人 读音:qī yí 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希旦集解:“《论语》:期谓百年已周,颐谓当养而已。”指百岁老人应当有人照料护理。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耽自可数期颐。” “颐”即为颐养天年的意思。
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古人说的期颐之年
期颐,词意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古时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备樱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
年龄称谓 怎么读
不明白年龄称谓问的是什么意思,不过下面的可矗看看,希望有帮助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朝杖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期颐是什么意思????
期颐,汉语词语,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读音:qi(一声) yí 百岁老人
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一百岁。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租陆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 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华《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宋 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今弊滚顷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于愿足乎?”
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觞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颐”即为颐养天年的意思。
“耄耋”怎么念,为什么80-90岁要叫耄耋之年,100岁为什么叫期颐,
耋(dié)――七十、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胜言。”耄(mào)――八十、九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期颐――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朱熹释:“周匝之义。”(转过一圈之感。)“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谓当养而已。”即寿高百岁。
用豆蔻年华和期颐之年造一句子,形容闺蜜的。
环顾摇椅上已过期颐之年的我们,眼眸睁闭间,总仿佛还在那豆蔻年华青春的岁月。
八十杖朝 九十鲐背 百岁期颐 是什么意思
古代年岁的别称。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
出处:《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是说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鲐背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合起来说,就是健康长寿的意思。
三十而立・・・・八十九十百岁怎么念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和百岁期颐之年。
岁至期颐是多少岁
不满周年----襁褓两三岁----孩提男孩八岁----龆年男孩七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十岁以下----黄口十三岁至十五岁----舞勺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舞象之年十二岁(女)----金钗之年十三岁(女)----豆蔻年华十五岁(女)----及笄之年十六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至二十岁----桃李年华二十四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三十岁----(女)半老徐娘二十岁(男)----弱冠三十岁(男)----而立之年四十岁(男)----不惑之年,强任之年五十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六十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七十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八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九十岁----鱼合背之年一百岁----期颐之年
1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跟不惑之年同类的词语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黄发垂髫 徐娘半老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黄发垂髫 徐娘半老
3形容中年人的词语形容中年人的词语有很多,比如不惑之年、风度翩翩、风华正茂、温文尔雅、温良恭俭、年富力强、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大腹便便、心宽体胖、膀大腰圆等。
一、不惑之年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示例: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近义词豆蔻年华、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黄金时代
二、风度翩翩
解释: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白话文:“平原君,翩翩浊世佳公子一样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男子
近义词风流蕴藉、玉树临风、风华正茂、风流倜傥、风姿潇洒
反义词尖嘴猴腮
三、大腹便便
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示例:室如悬磬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清·姚鼐《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官僚等
近义词满脑肥肠、心宽体胖、肠肥脑满、心广体胖、脑满肠肥、脑满肥肠
反义词骨瘦如柴、形销骨立、瘦骨嶙峋、骨瘦如豺、面黄肌瘦
四、风韵犹存
解释: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出自: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白话文:“母亲虽然已经中年了,丰韵还多,老蚌本来应该做明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常和“半老徐娘”连用
近义词半老徐娘、风姿绰约
反义词老态龙钟、人老珠黄
五、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自: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白话文:“孔子说皇后生年纪轻,精力旺盛,足以积累学问,等待有一天涨势。”
示例: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春秋鼎盛、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年轻力壮、身强力壮
反义词日暮残年、年老力衰、齿豁头童、风烛残年、头童齿豁
参考资料:
-不惑之年
-风度翩翩
-大腹便便
-风韵犹存
-年富力强
4带不惑的成语带“不惑”的成语只有一个——“不惑之年”,但出猜成语的人把“智者不惑”也当作成语。
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结构偏正式。
用法形容人到了四十岁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一般作主语、定语。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惑;不能写作“或”。
近义词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
例句(1)一转眼我已到了~了。(2)那时,家父已过~,精力已大不如前,加之整日伏案写稿;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英译forty years old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面对困窘的生活,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不惑之年以致现在,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5关于年龄从小到大的四字词语初出茅庐 乳臭未干 年少无知 稚气未脱。生不逢时,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30岁-而立之年,bdeagcf 是10 20 30 40 50 60 70岁。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年过花甲。花甲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之年,2-3岁-孩提之年,襁褓—— 不满周岁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13-15岁午匀之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日新月异,16-20岁-弱冠之年,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之年 15岁--及笈之年 16岁-碧玉之年 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
1 关于年龄的四字词语
初出茅庐 乳臭未干 年少无知 稚气未脱生不逢时,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30岁-而立之年,bdeagcf 是10 20 30 40 50 60 70岁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年过花甲花甲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之年,2-3岁-孩提之年,襁褓—— 不满周岁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13-15岁午匀之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日新月异,16-20岁-弱冠之年,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之年 15岁--及笈之年 16岁-碧玉之年 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2 说年龄的四字成语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摽梅之年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出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旦暮入地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
而立之年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福寿年高 年高:年龄大。有福有寿,长命百岁。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我福寿年高,着我似松柏齐肩老。”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及笄年华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旷夫怨女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马齿徒增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年逾古稀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犬马之年 对尊上卑称自己的年龄。
出处: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寿不压职 指只论职位,不论年龄。
忘年之好 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出处:南朝·宋·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
3 表示年龄的四字词语例如:年过花甲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20岁(男)——弱冠之年;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年过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年届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4 形容岁数年龄的词语 求速解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5 关于年龄从小到大的四字词语初出茅庐 乳臭未干 年少无知 稚气未脱。
生不逢时,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30岁-而立之年,bdeagcf 是10 20 30 40 50 60 70岁。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年过花甲。
花甲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之年,2-3岁-孩提之年,襁褓—— 不满周岁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13-15岁午匀之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日新月异,16-20岁-弱冠之年,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之年 15岁--及笈之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35336433年 16岁-碧玉之年 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
花甲是60岁的意思,重逢就是120岁。而立是30岁,加起来150岁。古稀,人生70古来稀。古稀是指70岁。双庆就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起来也是150岁。
这是一幅对联,传说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参加青州著名寿星乌老150岁生日,为了表示祝贺写的。对联工整,珠联璧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女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只有这样的年华,未施粉黛,年轻貌美,自有一份桃李之艳丽。
扩展资料:
古人年龄称谓:
婴儿: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