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庆相声台词

问答 0 29

北大校庆相声台词,第1张

北大校庆相声 台词
导读:我的大学生活,把学校名改了就好了!郭:回到北大我很高兴,我也北大的,我是北京大兴的 徐(唱):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郭:来捣乱的了 徐(唱):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 郭:小时候挺脆弱 徐(唱):老师们都已想不起,曾经最

我的大学生活,把学校名改了就好了!

郭:回到北大我很高兴,我也北大的,我是北京大兴的

徐(唱):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郭:来捣乱的了

徐(唱):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

郭:小时候挺脆弱

徐(唱):老师们都已想不起,曾经最爱哭的你

郭:是 爱哭 说了

徐(唱):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郭:一块坐着

徐(唱):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郭:一惊一乍的真受不了

徐(唱):谁看了你的日记

郭:偷看日记我告他去

徐(唱):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郭:这个眼神当不了歌星

徐(唱):谁给你做的嫁衣

郭:我自个儿买的

徐:大学生活,就这样,远去了

郭:谁都有毕业的一天

徐:你也远去了

郭:我离疯子远点

徐:我多怀念,你的秀发,拂过我胸口的感觉

郭:我扎死你

徐:我多怀念,在无人的校园里,你让我背你那种情义

郭:就你这小体格

徐:我多想对你说一声

郭:说

徐:我爱你

郭:断臂山?

徐:我多想最后一次,吻你

郭:拿个盆来我要吐

徐:你干吗呢?

郭:你太恶心了你

徐: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对一段时光的追溯

郭:啊

徐:做一份青春的祭奠

郭:祭奠,这词听着挺坦荡的。都祭奠什么呢?

徐:我的大学生活

郭:上过大学

徐:祭奠我青春无悔的爱情

郭:说话跟念诗似的

徐:我第一次行走在大学的校园里

郭:原来不让进

徐:那是我来报到

郭:哦头一天

徐:我第一次走在大学校园主路上,看着扑面而来的横幅,心情非常激动

郭:哦

徐:激动得有点颤抖

郭:写的是欢迎新生入学?

徐:开展灭鼠运动

郭:那颤抖就对了,这叫大义灭亲

徐:你才耗子呢

郭:这词听着不挨着

徐:就这样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郭:慢慢上吧

徐:在大一的时候,我只有一门心思

郭:干吗

徐:学习

郭:就是上课呗

徐:我这个学习是受我们宿舍老大影响的,

郭:哦,老大很喜欢上学?

徐:苦心学术

郭:好学生还是多的

徐:非常爱学习

郭:那有个好成绩

徐:以至于他的生活中完全都是学术用语

郭:那可了不得了

徐:有一次眼睛不好,上校医院看病:大夫啊,我这个眼睛啊,这个光线投射到物体上面,再反射到我的

瞳仁上面的时候,总是在这个物体的本体旁边产生一个对等的像

郭:挺复杂

徐:而且这个像和这个本体并不是分离的,

郭:好

徐:而是呈现一种交集的现象

郭:嗯嗯嗯

徐:大夫想了半天:你看东西重影是吗?对对对对

郭:我要是这个大夫非打起来不可

徐:大夫的概括能力很强嘛

郭:这叫概括能力,中国人都这么说

徐:我就是受我们宿舍老大的影响

郭:没听出你说话像他呀

徐:我好学习

郭:是是是

徐:我上午学下午学晚上学,吃饭学睡觉学做着梦都学呀

郭:嘿,瞧瞧人家,这成绩不错呀

徐:不怎么样。可惜的是,一到大二,我的兴趣转移了

郭:啊?到大二兴趣转移了,喜欢什么了呢?

徐:那大一就是高四呀,

郭:对对

徐:大二了谁还好好学呀

郭:哦,这你给我讲讲,我也没上过学不老清楚的

徐:我喜欢体育

郭:嘿,有一好身体

徐:这是受到我们宿舍老二的影响

郭:老大他兄弟

徐:嗯!

郭:哥俩能跑到一块儿不易

徐:他是北京人,

郭:哦

徐:北京人,就住那个平安大道

郭:我知道

徐:北京四中知道吗?

郭:我知道

徐:北京四中操场对面

郭:我在那个门口买过冰棍儿吃

徐:就住那

郭:好

徐:每个周末他都回去看球去

郭:嗯

徐:他球迷,我们一屋子都是球迷,

郭:是啊

徐:可是我们宿舍里没有电视呀

郭:呵!这宿舍日子苦点

徐:他一回来跟我们讲球,馋得我们呀,难受啊

郭:就是

徐:那天我一回去,看他正坐在宿舍,大马金刀往那一坐

郭:怎么着

徐:正侃呢:哎哟那中卫太好了,左脚一扣右脚一带啪一转身,连过俩前锋啊!

郭:你瞧

徐:唰一脚传给中场

郭:嗯嗯嗯

徐:我一听,这是什么球?意甲?

郭:不会

徐:英超?

郭:未必

徐:昨儿没球啊

郭:就说啊

徐:赶紧听听吧。

郭:听人说呗

徐:还在那侃呢:嚯,中场这人也强啊,一个斜传直插,边前卫拍马杀到,啪一趟,越过了底线。

郭:嗯!

徐:直接发角球,这角球发得又高又飘,前锋赶到,当一脑袋

郭:球就进了吧

徐:没有

郭:怎么呢

徐:让守门员给封出去了

郭:你瞧瞧

徐:封出去了没关系呀,没封多远

郭:嗯嗯

徐:还落咱们前锋脚底下,人家左脚一扣右脚当就是一脚,世界波呀

郭:我的天,您等会儿您等会儿您等会儿,世界波?

徐:世界波呀

郭:哦,您给解释一下这个

徐:就是世界上的人都踢不了这么好看的弧线,呵!

郭:哎呀这么大的能耐

徐:世界波呀,当就是一脚,打门柱上了

郭:怎么弄啊这个?接着再来

徐:又到他脚下

郭:嗯有的是工夫

徐:左盘右带,盘过守门员啊

郭:嗯

徐:空门啊!

郭:嗯,您瞧瞧

徐:抬脚就进了

郭:使这么大的劲

徐:可惜他没射呀

郭:怎么呢

徐:唉,一打上课铃啊,他们就不玩了

郭:哎呀,初中生踢球啊

徐:反正我是很受他的影响

郭:您这一脑门子汗看着够卖力气的

徐:我是上午踢下午踢晚上还踢,

郭:那落一好身体呗

徐:没有,到大三我的兴趣又转移了

郭:嚯,又转了,这回喜欢什么了?

徐:大三啊,我的情窦初开

郭:我知道,开始喜欢男的了

徐:像话吗?啊?开始喜欢男的像话吗

郭:都大三了才情窦初开,你要说想换换口儿我倒相信

徐:那我以前,我也曾经喜欢过女的

郭:后来喜欢男的了

徐:不是,我原来喜欢女的

郭:现在喜欢男的

徐:你别绕得我行不行?我原来喜欢女的,但是没有追求过

郭:嗯嗯嗯

徐:到大三,我敢于追求女同学啦

郭:这是多大的事啊

徐:受我们宿舍老三的影响

郭:哦 老二他兄弟

徐:怎么全是兄弟?

郭:老大老二老三,哥儿仨一块儿考进来不易

徐:我们是一个宿舍

郭:哦,论着这么来的

徐:都是干兄弟

郭:嗬你瞧瞧,一点水都没有

徐:情圣啊

郭:情愿剩下的,不老露脸的

徐:谈恋爱,情圣,那年他二十一,他都让二十八个女的甩了

郭:这比我强,我那年搞了十个黄了二十多个

徐:他有很多经验啊

郭:向人家学学

徐:就是啊。我爱上了一个中文系的女生

郭:多大岁数

徐:非常美丽

郭:漂亮

徐:二十多岁

郭:你看看

徐:可是我就是啊,不敢跟她说话

郭:你得壮起胆来

徐:当时我们三哥教给我了

郭:怎么说的

徐:这个东西你没我有经验

郭:哎,跟人家学学

徐:跟女生你得搭讪,懂吗?搭讪!

郭:对,翻译成中国话这叫勾搭

徐:反正就这意思吧

郭:嗯

徐:你不认识你怎么问人家呀

郭:找话

徐:跟我学呀

郭:跟他学吧

徐:她走前面你走后面呀

郭:诶

徐:你看没人的时候

郭:嗯

徐:你找点东西,你就身上没东西,你随便从地上捡点东西,过去问她:同学这是你掉的吗?

郭:这是个办法啊

徐:不就认识了吗?

郭:好主意

徐:好主意呀

郭:嗯

徐:我在三教旁边遇见了她

郭:开始了

徐:她在前边走

郭:嗯

徐:我在后边跟着

郭:那是

徐:我对自己说:平静一下

郭:冷静

徐:勇气,拿出勇气来!

郭:多拿点出来

徐:要拿出勇气来呀!我一拍她肩膀:同学,这块砖头是你掉的吗?

郭:也别说,地上也没有别的可捡!

徐:她把砖头抢过去这顿拍我呀

郭:对,这学生后来出家叫鲁智深,她还打过一个叫镇关西的同学

徐:没听说过,现在这女生都这样,彪悍,野蛮女友嘛

郭:哦,挺好,这法儿挺灵啊

徐:是挺灵啊,虽然这次没成功,但是自那以后,满校园都是我和女生搭讪的身影

郭:您给介绍一下这勾搭的场景

徐:同学,这把铁锹是你掉的吗?

郭:这是铁锹系本科生,对,往死里拍他

徐:同学,这张桌子是你掉的吗?

郭:口袋太小装不下,对,呼死他

徐:同学,这个隔离墩是你掉的吗?

郭:你没膀子力气拿的起来吗?对,直接写上碑就行了

徐:我不气馁!

郭:对,你都死了!你上工地儿里搞对象去吧!隔离墩同学,这个楼是你掉的吗?嗯?

徐:我被她们很多人打过

郭:谁不打谁遗憾啊

徐:但是我不气馁

郭:这叫没羞没躁!

徐:上次,我在化学实验室又看上一个美女。

郭:他在化学实验室他也不闲着

徐:她在前边,我顺手拿起一个桌上的试管:同学!

郭:说话

徐:没事儿

郭:怎么呢?

徐:王水

郭:嚯!下次别在她后头,你上她前头去,搞对象不成只当溜狗了

徐:没有什么下次了,下次就是这样了

郭:哪样啊

徐:同学~~

郭:那是硫酸泼脸上啦~~

徐:这把纸钱儿是你掉的吗~~~

郭:我说闹鬼吧!!王水太厉害了,据说连黄金都能弄化了

徐:一直到大四

郭:大四了

徐:我还是唱着我的单身情歌,行走在没有爱情的校园里,并且固执得认为自己是一个宝贝

郭:怎么能是宝贝呢?

徐:大四还是处男呢不是宝贝?

郭:对对对,这比找一恐龙可难多了

徐:大四马上就要过去了

郭:快毕业了

徐:学分该修的也差不多了

郭:那是

徐:工作大家都没什么着落

郭:哟

徐:压力很大

郭:也着急

徐:还有一两科没过

郭:不算多

徐:大家也不去上课了,有很多自己的事情了。老师不干了

郭:怎么呢

徐:点名啊下次!

郭:对

徐:那天早晨,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有人把我扒拉醒了:哎哎起来起来,哥们,今儿我得面试去,点名帮

我答应一声

郭:怎么还得面试去呀

徐:找工作呀

郭:哦

徐:压力很大

郭:就是

徐:哎哎哥们哥们,我那班儿我昨儿刚上的今儿我不能请假

郭:对

徐:你帮我答应一下

郭:这个你也得替他

徐:哎哥们哥们,我上班儿去啊不能请假,帮我答应一下啊

郭:对,这宿舍除了你都有事干

徐:德亮啊,其实在本体论形而上学上说

郭:这人我知道,刚说过一遍了

徐:我是想去上课的

郭:可以理解

徐:但是昨天,在十二个或者十三个小时之前

郭:多精确

徐:啊,就是我进食的时候

郭:吃饭的时候

徐:就是我用水和蛋白质补充养料的时候

郭:说得太细致了

徐:有一股气体顺着口腔一直到了腹腔

郭:别在外边吃饭

徐:以至于今天晚上,我我我我我,我的小腹偏下部,有着一阵一阵的,类似阵痛一样的感觉,今天早上起来,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越来…………拉去!

郭:太好了,你总结得相当准确。听他说话有点恶心

徐:我昨天晚上也很晚没睡

郭:你也拉去?

徐:写简历呢

郭:写简历?

徐:找工作啊

郭:压力很大

徐:对,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我说行行行,我帮你们答

郭:替他们去应名去

徐:来到教室里,往这一坐,上眼皮开始打下眼皮

郭:一宿没睡呀

徐:闭着眼睛,晕晕乎乎的就听老师点名:徐德亮!

郭:叫他

徐:到!

郭:得答应啊

徐:张三!到~李四!到~~

郭:呀

徐:王五!到~~~

郭:这宫里来人了这是。等会儿吧,怎么还声音忽高忽低呀

徐:怕老师听出来呀

郭:模仿别人的声音

徐:那当然了

郭:真是个天才呀

徐:老师说:徐德亮!

郭:诶

徐:到~你干吗呢?!没干吗呀。

郭:就是啊

徐:你睁眼看看!我一睁眼,哟,今儿班里就来俩人儿

郭:你要学出仨人的声音都算失败

徐:一转眼,七月了

郭:七月,快毕业了

徐:同学们就要各奔前程了

郭:哪来的回哪去

徐:兄弟们就要分开了。唉,(唱)朋友一生一起走

郭:又唱上了

徐(唱):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老大去了广州,老二去了美国,老三去了上海,老四去了浙江

郭:哪儿的都有

徐:老五去了黑龙江。我说同学们兄弟们,没关系!以后回学校的时候找我来!

郭:留校了?人家都走了,你没及格呀?没毕业

徐:什么叫没毕业?

郭:你留下来的呀

徐:他们愣说我那英语,没毕业,没过

郭:哦,英语,这个挺难为人

徐:一级没过

郭:嗯,这稍微难点

徐:我又不是钳工我考级干吗呀

郭:对,我同情你,我当初考曲艺团也因为英语没进去

徐:后来他们挺后悔的……

郭:说你的别废话!忘了?这是在北大不要瞎说,我都搂着何况你乎

郭:毕业了人都走了把你留下了

徐:幸好啊,还有考试,

郭:还有考试?

徐:还有补考!

郭:嗬你瞧瞧

徐:补考我也过不了啊

郭:不能!

徐:过不了啊

郭:为什么呀

徐:我找工作呀

郭:还得忙着上班去

徐:哪有心思学习呀

郭:就顾着说相声了

徐:没关系没关系!我有办法

郭:有什么办法?

徐:在考试这天,我早晨四点钟潜入教室!

郭:你打算偷什么去啊

徐:偷什么干吗?我按着我准考证,看好了那张桌子,密密麻麻在桌子上刻字儿啊

郭:得亏你有这手艺呀,毕不了业出去刻戳子也能赚钱

徐:蝇头小楷!

郭:你那眼神你看得见吗?

徐:都是英文啊

郭:我的天哪

徐:密密麻麻所有需用的句型单词,密密麻麻一桌子,嗬!乍一看那桌子,铺一黑被单儿

郭:好么,墨水使得忒多

徐:往那一坐我一想这回我及格了

郭:了不得了

徐:我能毕业了

郭:就是啊

徐:八点钟忽拉忽拉忽拉同学们都进来了,我一瞧,怎么谁都不认识?

郭:你眼睛花了?

徐:正常,补考啊,哪个系的都有啊

郭:对,保不齐有别的

徐:嗯?老师也不认识。他们走过我桌子的时候,都用非常钦佩的眼神看着我

郭:这帮也没见过什么。瞧瞧你

徐:心说,嘿嘿,下手晚了吧

郭:别咧嘴

徐:你不及格活该!

郭:打死你都不多

徐:有这我及格了!

郭:倒霉模样

徐:老师发下卷子来我一看

郭:怎么样?

徐:考日语!我说老师不对,不对老师!你看我准考证呀,206,这是不206?

郭:206啊

徐:考英语您怎么发日语?您进错屋了吧,你们都进错屋了吧

郭:都错了

徐:你们都进错屋了吧!

郭:哎

徐:老师说你拿来我看看,同学,你的准考证是三教206,这是一教206。这可怎么办呀,现在去考试去,我准考不过呀。我现在不去考试去,我毕不了业呀。

郭:你出去刻戳子去呀

徐:要不我跟这考日语?

郭:你未必会!

徐:也没有用啊!

郭:可说是呢

徐:这可怎么办呀

郭:怎么办呢

徐:这样!

郭:嗯!

徐:明知山有虎

郭:好!

徐:偏向虎山行!

郭:不错!

徐:考试有险阻,心中有红日!

郭:这唐诗!

徐:脚下如东风!没关系不就是考英语吗,三教206,我来了!

郭:这就对了!

徐:我扛着桌子去的!

郭:缺心眼吧!

看上去不合时宜,也不该嘲笑她因为是她的时代塑造了她,正如我们的时代塑造了大家@@生乙:我们要做妈妈耐心的倾听者因为妈妈的唠叨,大多是出于她对我们的责任心和深深的爱@@生丙:我们要让自己走得更稳当妈妈常常是无私的,我们的快乐与成功,往往就是她的快乐与成功为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勤于锻炼身体,使自己扎实地成长起来,让母亲少为我们操劳,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在怎样回报亲亲母爱这个问题上,我们强调的不应是“新意”,而应是“心意”随着日历的翻动,母亲节就要到了,让我们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惊喜,给母亲送去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请同学们展示送给妈妈的礼物和祝

  1、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辉煌,永远充满生机!

  2、庆华理学府,精壮斯年。科研结硕果,桃李满芬芳。漫漫甲子路,勤奋求实铺就。殷殷学子情,灵魂园丁浇铸。祝华理:求发展勿踌躇,创佳绩,再攀高峰!

  3、六十年前的今天,在这片土地上,奏响了气势恢宏的序曲;六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在这里,赢得桃李满天下,勤奋求实,励志明德,为人师表的精髓一代又一代的传续。祝福您70华诞!

  4、发扬传统炫昌,尊师举旗教育长廊。新校青眼塘,群楼拔地,器宇轩昂,现代设备,科教兴邦,学术竞秀,高考兴学更名扬,创全国,示范性高中,指日新妆。

  5、十年的辛勤教诲,如春风化雨,浇灌出无数璀灿艳丽之花。铺就一条希望之路。人生有几多十年,让我们为了理想共同奋斗。愿燕园教育永远蒸蒸日上!

  6、百载风雨兼程,百年青春如歌。年华流转,不变的是学者心;岁月如流,永恒的是师者魂。用生命启迪智慧,用爱心滋养希望。百载,创造金色辉煌;百年,谱写绚丽华章!

  7、十载风雨,造就精英无数,十年沧桑,培育桃李满园,难忘你XX教育,是你给了我知识的蓓蕾,是你赋予我前进的动力,是你孕育了代代莘莘学子,祝福你,XX教育,祝福永铸辉煌!

 北京大学校庆 文章 1

一百一十年的梦想与光荣,一百一十年的探索求真和锐意进取,北京大学给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创造了深厚的历史 文化 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北大精神”。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科学思想,这一切又与耿直不阿的人格操守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已成为这块圣地不朽的灵魂,成为北大师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在北大即将迎来建校一百一十年周年之际,北大新闻中心策划推出110周年校庆“图书推介”专题栏目,作为校庆的“精神献礼”。让我们伴随着北大奋进的脚步,以校庆系列图书为切入点,展现北京大学的良好师德风范,反映北大师生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形象,诉说北大精神的永恒魅力。

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和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推出“北大影响力”书系,《北大之精神》即为其中之一。书中收录的文章,主要是集中讨论北大的精神传统,或者是从某个角度充分体现了北大的精神传统,文章的作者多为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的师生。

具体来说,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对北京大学的办学意义、办学宗旨、办学方针的论述。如张百熙等在《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出,设立大学堂是为了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造就通才;严复则在《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中提出,大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保存一切高尚之学术,以崇国家之文化”;蔡元培又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出,大学是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应遵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和兼容并包之主义,等等。

二是对北京大学的精神传统的直接阐述。如马寅初、蒋梦麟的文章都是直接以《北大之精神》为题,马寅初认为:“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蒋梦麟认为,北京大学具有大度包容和思想自由两大精神。而更多的作者则是结合北大校庆等重要事件,有感而发地谈论北大之精神。如鲁迅在《我观北大》中指出:“惟据近七八年的事实看来,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三是对北大校风、师风、学风以及求学和从教生活的追忆。如冯至在回忆自己在北大受到的 教育 时写道:“但开风气不为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当时北大的校风。”雷洁琼在《发展学术,以昌国运》中写道:“从我接受北京大学的影响道加入北京大学成为为其使命奋斗之一员的实践中,我认为它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发展学术而孜孜以求的精神是值得发扬的。”任继愈在《北大的“老”与“大”》中写道:“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这一无形养成的学风,使北大的后来人能容纳不同的学术观点。”

四是有关北大的历史地位和应承担的文化使命的探讨。关于北大的历史地位,季羡林、萧超然认为,北京大学的历史,可以看作是太学传统的延续,这种历史地位使爱国主义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气节”成为北京大学的重要传统。关于北京大学应承担的文化使命,也有一些作者在文章中专门进行了探讨。如李大钊认为:“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费孝通认为,我们中国人有责任用现代科学 方法 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北京大学要培养能兼容并包、进行综合发挥、还能接上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有开阔胸怀的大学者。

总的来看,作者们对北大精神的具体内涵的认识各有侧重,有的倾向爱国和气节,有的倾向奉献和责任,有的倾向自由和包容,有的倾向改革和创新,有的倾向民主和科学,这些文章基本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一百一十年来,不同时期的北大师生对北大精神传统的理解和阐述,对了解、研究、宣传北大的校情校史有着较为独特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为方便编辑,所有文章均按作者的出生年月先后排序。此外,本书封面的题字是集蔡元培先生的真迹而成。

 北京大学校庆文章2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1919年,北京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4个系、2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

1919年中国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决定以5月4日为校庆纪念日。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曾先后南迁长沙和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北平。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文、理、法、医、工、农六个学院和一个文科研究所,学生总数为3,000人。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从沙滩迁到燕园,逐渐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科学教学和研究的文理科综合大学。到1962年,在校本科生已达到10,671人。研究生280人。

1966年开始的““””给北京大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7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北京大学校庆文章3

1950年9月,我跨进北大沙滩的校门,进入政治系。1998年5月3日再次跨进西郊北大的校门时,差不多48个年头了。入学时我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48年后的我已退休,是带着儿子一起来的,他是刚参加的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两次跨入校门,引起我无限的回忆与追忆。

我是1952年暑假后离开母校的,那时院系调整。北大、清华、燕京和辅仁大学的政治、法律、社会等系的师生调整到新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院址仍在沙滩北大原址,一年后迁至西郊学院路,现在称中国政法大学。我们这一批由北大调整过来的师生,与北大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情结。随着母校百年华诞的临近,不断收到系里和校友会的 邀请函 ,报刊杂志上也经常发表校庆的回忆文章,使我想象中的追忆似乎都历历在目了。

1950年9月,从上海随考上北大等高校北上的专车,三天两夜到北京的艰辛而欢乐的历程;进入民主广场旁食堂吃小米粥的那一永久难忘的时刻;宿舍在北大三院那座历史性的礼堂里,台下每人一张双层床,上床放杂物,下床睡人,床前一张小课桌。台上放着儿张小方桌,上方吊着电灯,有如提灯会,是自习的地方,这里住着好几个系的一年级学生。

我就读政治系的国际组,还要参加西语系英语专业所有课程的学习,教我们一年级的著名教授有:钱端升、楼邦彦、郑天挺、朱光潜、潘家洵、燕卜荪夫人。还有一位教 英语 作文 的毕克顿先生,他较为年青,每次上课给我们讲一个精美生动的 故事 ,使我们都听得入神、有味。你可以写成纪录稿;听后感。无论你怎样发挥都可以,这就是你的作文、多么富有 想象力 ,多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这两年中,我们听到了多少名人来校演讲,郭沫若、丁玲、周立波……等,真是数也数不清。胡绳教授在北大不知给什么系开了“马列主义思想方法论”这门课,我闻名去听。马列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多么吸引人,我每堂不缺。大教室里挤满了人,但极其安静,许多不是弟子的弟子都来了。

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民主广场的墙报、诗篇,我们到郊区农村宣传,演出活报剧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孑民堂大厅里慷慨激昂地 辩论 着抗美援朝出不出志愿兵的事。我们班里刘家俊、刘琪华、卫之华、蔡稼淞、吴逐水、欧阳恒等同学参了军,民主广场上,热火朝天的参军参干誓师大会都历历在目。

马寅初校长的就职典礼是1951年6月1日晨8时,在北大沙滩民主广场上举行的。在汤用彤教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马先生后,教育部马叙伦部长宣布了马寅初先生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并表示了祝贺。马校长在讲话中号召先生向同学学习,同学向先生学习,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并说他现在开始学俄文,还可用三十年(马校长当时已年逾七十),他真是用了三十年。他要求同学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人材。

四大学法学院师生参加广西的土地改革。北大和辅仁大学组成了土改工作团,由王铁崖和杨承祚两位教授带领,和阳翰笙、冯德培、曹盂君带领的全国政协土改工作团一起,在广西柳州地区参加了土地改革(清华、燕京的土改工作团去了南宁)。辅仁大学的两位同学在大埔被反革命枪杀而牺牲了,我们经受了阶级斗争的洗礼。

新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钱端升教授任院长。一直到“”结束前,他都在北京政法学院。有两件事使我深受教益。

他在1957年整风反右时,受到不公正对待,十年动乱中又受到严重冲击。但他热爱党的初衷不减,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在81岁高龄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我是他的学生,在他身边工作过,当时他曾说,他相信党总会弄清并理解他的。他从不计较别人对他如何,从不道人之短,真是高风亮节。

“”之后,我在主编《经济法学》统编教材时,曾就我撰写的部分征求过他的意见,那时他已经任外交部顾问,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教授。他认为研究经济法,一定要先将民法等其他有关的中外法律进行研究。对我主编经济法学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思想、做人、到法学研究,他都是我永恒的老师。

还有一位院系调整后到北京政法学院任教的吴恩裕教授。他的专长是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新中国建立后,翻译、注释了马恩列的一些著作。使我特别敬佩的是,他还是一位对曹雪芹研究有特出贡献的红学家。“”结束不久,在沙滩西斋附近遇见了他,我说:“你是一位了不起的红学家。”他一再地说,“这是业余的。”他告诉我,他已调到社科院国际政治研究所任研究员,这是他的专业。当我赞扬他的气色很佳时,他却郑重地告诉我,他有心脏疾病,随身带着药。我向他再三道珍重而别。1979年12月12日下午,他在准备赴美国参加红学讨论会时心脏病发作,连从上衣口袋取药的时间都没有给他,与世长辞了。

在入学后欢迎新生的师生联欢会上,由张国华老师操琴,他京剧清唱《文昭关》的余音和在沙滩的话音就在耳边回响。驰的红学著作,特别是对曹雪芹的研究,以及他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

当年北大的老师和同学的种种情景随着时间的流逝,更随着北大百年校庆的到来,更加鲜明和定格在记忆之中。

1998年5月3日上午,儿子去参加市初二数学竞赛的复赛。赛后我和他一起骑车直奔燕园北京大学正门前照了纪念相,又长驱直入,在未名湖畔留影,围着未名湖转了一圈,买了一些纪念品,从南门出来。儿子对北大之大之美赞叹不已。那天校园内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彩旗招展,热闹非且。校友们彷佛回到了年青的瞬间。

5月4日去人民大会堂参加百年校庆的盛典。通知不要带包,我连照相机也没带,进门口看见闪光灯不停地闪,带相机的人颇多,后悔不及。

入场坐下就更后悔了,不少校友以人民大会堂庄严隆重的北大百年校庆的主席台为背景在留影,谁不愿意留下这百年一遇的灿烂瞬间呢

会议准时开始,从陈佳洱校长到北大学生代表叶建第的发言,使人们进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波涛之中,北大的历史和祖国的历史融为一体,北大的兴衰与祖国的兴衰融为一体。最后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了历史性的 总结 ,对北大青年学子提出了希望,号召当代中国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北大学子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5月5日下午,我与儿子去参观红楼孑民堂。红楼迎门的正上方挂着欢迎北大校友回红楼参观的横幅,门内放有签名簿和留言簿。现在这里是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的办公楼,一进门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我们一直往红楼东头走去,记得我1950年入学时,那里房间门口有郭沫若题写的“李大钊先生纪念室”和“毛主席在校工作室”两块竖牌。现只有李大钊先生的办公室。毛主席的工作室在红楼西面,那是当年陈列和阅览报刊的地方。参观的校友络绎不绝,都认为现在恢复历史原貌的陈列是实事求是的。

我在红楼中政治系的系家前面驻足沉思,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难忘的学生时代。在参观过程中,还见到史探径学长。史带了夫人来探寻红楼往日的情愫。

在这里看到参观红楼的校友中,最年长的校友是1929年史学系 毕业 的傅振伦先生,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现已93岁高龄了。

不少校友还题诗。1947年法律系毕业的校友赵振东写道:劳燕分飞四十秋,问谁能不忆红楼。沙滩黾勉同窗事,一朵浮云天外游。它代表了北大学子对红楼的情怀。

从红楼出来,再去参观孑民堂,遗憾的是要出大门绕到原沙滩北大西门。因此错过了参观时间,但见大门紧闭,只能远远地望一眼,不知里面蔡孑民先生的半身像还在否怅然而返。

也许是一种历史的情结吧!我认为北大沙滩这一部分最好能作为历史文物整体地保存下来。当我们在现代化的巴黎看到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的革命家生活过的地方,不觉肃然起敬。我想在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类似北大沙滩等历史文物很有必要作一个整体研究,并将它妥善地保存下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