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生日祝福动作描写词

问答 0 15

领导生日祝福动作描写词,第1张

教材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为我的朋友约翰生日无人过问担忧,而“我”的妈妈出乎意料地买来蛋糕为约翰庆祝生日这件事,赞扬了“我”和妈妈真诚对待朋友,热诚关爱朋友的品质。  设计理念:   1、构建简明的教学主线。    课堂上的时间是一个此长彼短的定量。要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学的主线必须简明,教师须从一篇课文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串成一条简明的教学主线,本课的教学,我确定了我与约翰的熟识过程,由相见排斥——相知接纳——相好牵挂。了解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变化,从而体会人物内心和妈妈的美好品质,受到爱的教育和感染。   2、填补文中字里行间留下的空白。    辞藻的华丽,文笔的流畅是有限,想像则是无限的,因此作者在创作时为了文章的精炼,为了留给读者更多遐想,往往会在字里行间留下许多空白,或描述到某一境界就不再做细细铺展,或叙述到精彩之处,便戛然而止。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恰当地把空白填补,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加充实、深切的体验,领悟人物特点。   3、以读为本    抓住人物情感变化的句子,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地读。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的理解“窃窃私语、窘迫、寒酸、轻蔑”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对约翰的态度变化的原因。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品质方法,并从中体会出“我”和妈妈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受到爱的教育与感染。  教学难点:   1、“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教学策略:   1、以读为主,抓住情感变化,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2、抓住人物描写,探究变化原因,体会人物特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温馨的时刻“Happybirthdaytoyou……happybirthdaytoyou……”在轻轻生日歌的祝福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出现在一间教室的门口,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盛着许多杯形蛋糕,蛋糕上面还插着漂亮的小蜡烛。她的胳膊下面夹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上面打着红色的蝴蝶结。她来到一位头发蓬乱,身上穿着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衣服的黑人小男孩面前,对他说:“生日快乐,约翰”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说说你看到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强调“窃”“聊”写法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层次。板书:相见——相知——相好   4、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约翰第一次到我们班,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们有怎样的反应,“我”的态度又如何?   2、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句子,引导体会:    ①出示:“他头发蓬乱,身上穿着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衣服,脚上的鞋破旧不堪,已经张了口。”        “他们很穷,在穷人中也是最穷的,微薄的收入几乎不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引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通过“读——品——读”体会约翰“可怜”“窘迫寒酸。”    ②同学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出示“大家虽然还不太确定……有人窃窃私语,嘲笑他的窘迫寒酸了”     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并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会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的不懂事,缺乏同情心。     ——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一句。    ③同学们会怎样嘲笑他呢?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读出同学们不懂事,无同情心,幼稚的特点。语气中带有故意、嘲弄的语气。    ④“我”对约翰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我屏住呼吸……我特意避开了他的目光……”     ——抓住“屏住呼吸”“特意避开”体会我当时的紧张,对约翰的排斥、冷淡。相机板书“排斥”。   4、引导学生简洁概括同学们和“我”第一次见到约翰的态度以及为什么这样对待约翰的原因。   5、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面对寒酸的约翰,“我”和同学们对约翰冷淡与排斥,后来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至四部分,学习抓住人物描写的语句,了解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人物内心和妈妈的美好品质,受到爱的教育和感染。   2、学习人物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7—10自然段,思考:“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读后交流,了解“相知”过程    ①读7—8自然段,了解我对约翰的关注,对约翰态度悄然的变化。    ②品读第9自然段抓住“看看四周”“低声”体会“我”当时内心情感活动,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又是怎样想的?    ③自由读第10自然段,小组交流:“我”为什么决定跟约翰交朋友的语句,体会“我”对约翰的情感变化。      相机板书“接纳”  三、品读第三部分   1、师:不知不觉中,我对约翰的感情悄然发生了变化。约翰再也不会没有朋友了,我要做他的朋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5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我”已经把约翰当作好朋友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出示“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呢?”——体会“欺侮”,“我”对约翰同情,抱不平。指导学生读好    ②“妈妈,明天是约翰生日,我担心他什么也得不到……谁也不会关心他是不是过生日。”——体会到“我”对约翰真诚关心,希望约翰快乐。    ③“他的生日会无声无息地悄然溜过。”引导想象:如果你的生日悄然溜走,没人祝福,没人关心,你会怎样呢?——来体会“我”对约翰无法过生日的那种伤感,惋惜,痛苦,担忧,牵挂。      ——引导学生用师生对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品读这些句子,体会出我对约翰的真诚的关心,由衷的牵挂。相机板书“牵挂”   4、师小结     简单朴实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虽幼稚但充满同情,充满关心,充满真诚的爱心,读书的时候,要抓住这些语言、心理的描写,它会带我们走进人物的真实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真情实感。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带着“我”对约翰真切的关心,由衷的牵挂,再来读一读这部分吧!   5、当“我”担心无人给约翰过生日时,妈妈只是吻着我说:“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一切真的如妈妈说的那样会好起来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21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6、学生读后交流。     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多么感人的场面呀!妈妈到学校给约翰过生日来了。听,妈妈唱着生日祝福歌轻轻地走过来了,杯形蛋糕多诱人啊!漂亮的小蜡烛仿佛正摇曳着妈妈对约翰的祝福呢!同学们,你感受到什么了吗?   7、把最打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吧!   8、看到这一切,约翰有什么反应呢?     ——出示“在同学们的目光中,……惊慌不知所措。”    ①理解“不知所措”,体会约翰为什么会惊慌不知所措。    ②指导朗读约翰的惊讶、惊喜、激动。    ③此时此刻,意想不到地听到了生日祝福歌,看到了精美的生日蛋糕,约翰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④此时的“我”,也和约翰一样,是多么开心,多么高兴啊!妈妈对我“眨眨眼睛”在对我说什么呢?     ——回扣“别担心,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9、师:一位多么有爱心的妈妈呀!孩子的朋友就是妈妈的朋友,虽然,文中对妈妈的描写不多,但一字一句浸透着她对约翰来自内心的关爱,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她对约翰的真情。  四、讲读第四部分    师:每当我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就会想起妈妈那温柔的歌声,想起约翰眼里闪耀的光彩,想起生日蛋糕的味道,那是最美味可口的蛋糕。    1、默读第2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认为妈妈送给约翰的生日蛋糕是最美味可口的?      ——引导体会妈妈对约翰的关爱,才是最美的。    2、深情诵读排比句,“但每当……就会想起……想起……想起……想起。”  五、拓展延伸   1、回顾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课堂练习(选作一题)     1)从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与他谈谈你的感受:我想对你说“     2)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9、祝你生日快乐                 相见 → 相知 → 相好                ↓    ↓    ↓                 排斥   接纳   牵挂 祝寿(词语)详细资料大全动作描写走的动作1、一九四九年九月底的一个夜晚,英吉利海峡的朴次茅斯港口,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人,快步踏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渡海轮船。当他穿过英伦少峡的迷雾,迎着海风走上甲板的时候,可以看见他的脚步稳重、矫健;他每一步的跨度,总是零点八五米——这是他多年从事地质工作,长期在野外考察养成的习惯。他平时迈开的每一步,实际就成了测量大地、计算岩层距离的尺子。2、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3、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4、“铃铃”,下班了。我哥哥马上关上了机床,大步流星地奔到了水在头旁,霎时间,那双沾满油污的“黑手”变白了。他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车棚,推出了“飞鸽”,左脚刚一蹬自行车的踏脚板,右大腿就跨过了座垫儿,屁股还没坐稳当,就“呼”地蹬起了车,“飞鸽”冲出厂门扬长而去。跑的动作1、小伙子跑得不错,已经从起跑冲刺进入途中匀速跑。他像一匹马驹昂头急奔: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力,腰肢放松——整个动作显得优美而富有弹性。2、施轩的脚步很均匀,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越迈越快,身子向前倾斜着,像要倒下似的,奋力向前迅跑。跑到终点线处,她头一抬,胸一挺,终于取得了第一名。3、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4、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隈旋风冲过终点。手的动作1、我刚打开课本,忽然看见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图画。“鹿,我最喜欢的梅花鹿,画下来。”我心里想着,打开画氏,拿起画笔,三下五除二就勾出了一只小鹿。可是,由于我没有细致观察,把鹿头画成小山羊的头了。之多不好看哪!擦掉重画,可又画得偏右了。我只好在纸的左边另画了一只鸭子在河里游水,又把鹿头“扭”了过来,让它看着鸭子。画好了一看,还真不错。2、五年级时,我参加了书法兴趣小组,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我第一次拿起了蘸满黑汁的毛笔。按照辅导老师的指点:拿笔要把食指和中指贴在笔杆外边,无名提和小拇指贴在笔杆里头。我一笔一画认真地写了起来。一点,一横,一竖,一捺。可这哪里像字呀,分明是三岁的小孩胡乱画。一点,是一个浓浓的大墨团;一横,弯弯曲曲像一条小蛇;一竖,却像美术上的大象腿脚一样粗;一捺,更不像话,像一把早已被人丢弃的秃扫把。我看着自己的“杰作”,哭笑不得。这几个笔画写得高低不齐,笔画也不匀称,更谈不上什么间架结构。可是辅导老师却说:“写得不错嘛!看来你很有培养前途,好好练,将来准能成材。”3、只见一个男同学走上台来,不声不响地摊开一卷白纸,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略微沉思一下,龙飞凤舞地画起来。随着毛笔的不断泻染,画纸上出现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它昂首奋蹄,显示出一股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4、讨厌的“臭大姐”,竟这样旁若无人,莫非想破坏我的实验?我伸出手指重重地弹了它一下。谁知没有弹开,却惹怒了这位“臭大姐”,它立刻放出一股臭味,熏得我赶忙捂着鼻子跑回屋。5、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电视机在响着。爸爸忽然把紧抓着桌角的一挥。“叭”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碗、盘子、筷子都跳起了老高,桌角上那酒杯掉到了地上,摔破了。6、一手把着小小的榛子,一手拿着那笨重的钳子,眼睛直直地望着榛子。钳子缓缓地落下,却常常砸到一边,不一会儿工夫,手被砸了几次。她的脸上现出痛楚的神情。7、徐老师教我们语文。她每天都用那双灵巧的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认真地、一笔一画地写着,我们不由得在笔记本上模仿着她的字写起来。8、海涛找到了麻雀窝后,就把电筒往腰里一别,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吭哧吭哧地往上爬。爬到了麻雀窝前,他头一低,对我们说:“喂,看准了,准备接麻雀!”说完,就站在另一枝树杈上,直起身子。不料,头正好碰到麻雀窝,把麻雀们吓惊了。只听得窝里一阵蠕动声,接着,几只麻雀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海涛一急,伸手一抓,才抓得一只。他用手电筒往窝里一照,还剩下一只,大概因为挤不出来,叽叽喳喳地乱叫着。海涛伸手一捉,又得一只,他用塑料袋装好,朝下一扔,正好扔在小胖面前,小胖高兴地捡起来,把麻雀从袋里掏出来,看着麻雀扑腾着,扇着翅膀,他高兴地叫:“真好玩儿,真好玩儿……”9、我屏住呼吸,两手弯成弧形,慢慢地靠近它,然后猛扑向前,两手迅速地一扣。哈哈,看你往哪里跑!婷婷也蹲下来看。我慢慢松开手,哎,我手里攥着的只是那棵蚂蚱趴过的草。“怎么回事,我明明看见这趴在这里么。”表妹说:“蚂蚱蹦了出去,你没注意罢了,那不,它在那儿。”我顺着表妹手指的方向看去,蚂蚱果然在那儿。我又跑过去一扣,嘿,又跑了。我环视着草丛,啊,这竟然躲在我的脚底下。我盯着它,轻轻地蹲下来,两手在离蚂蚱大约10厘米高的位置,猛地一扣,“抓住了,抓住了!”我高兴极了,表妹也兴奋地围着我跳。10、明明哼着歌,走在田野上。忽然,传来一阵“咕咕”的叫声。明明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小杜鹃正在地毯似的草地上跳着。明明高兴极了,他屏住气,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向小杜鹃靠近。他把两只手拢成半圆形,一下扑过去!明明捉住了这只小杜鹃。啊!这只小杜鹃真好看,虽然羽毛还没长成,但珍珠般的眼睛却透着机灵。明明爱抚地摸着小杜鹃柔软的羽毛。11、我十分小心地把两只手弯成弧形,然后对准蝈蝈一扣。可蝈蝈非常灵敏,一下子就蹦到了地上,我又用手一扣,不但没扣着,反被蝈蝈狠狠地咬了一口。我“急中生智”把帽子从头上抓了下来,然后小心翼民办地对着地上的蝈蝈扣了下去……12、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13、我听了这话很不服气,也学他那样朝树上爬,没想到我们女孩子的体力不行,才爬了一尺多,手一松,脚一滑,“扑通”一声就溜下来。但是,我并没泄气,而是又想到了比爬树摘枇杷更巧妙的办法:我让林林丽丽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又让小红回家拿来木杈,我把木杈绑在竹竿上,用手举起只在枇杷的枝上一拧,只听到“”一声,一串枇杷就落下来了。我把枇杷分给几个小妹妹,她们边吃边笑,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14、三爷真不愧为种瓜能手。你看他不紧不慢地在瓜地里穿梭,挑着好瓜,瞧,他用手轻轻托起一个黄绿相间的大西瓜,用手拍了拍,又用指肚摸了摸,然后用食指和中指有节奏的敲着,瓜便发出“嘭嘭”的声音。他满意的点点头,用手一掐瓜柄,瓜便离蔓到手了。他把瓜放到了筐里。他脸上带着笑容,微微张开的口里露出不齐全的牙齿。接着,又挑起别的瓜来。15、每逢星期日上午,从我家的窗户里,总要传出阵阵优美的小提琴乐曲声。这旋律,时而铿锵高昂,时而优美抒情;时而像百鸟在合唱,时而像松涛在怒吼。云不飘了。小鸟不飞了。白猫不玩了,伙伴们不做游戏了,都在静静地听我拉琴。我一边拉,一边遐想着祖国更美好的未来……当我长大时,每逢从银燕驾驶舱归来,拉一段小提琴,真是莫大的乐趣啊!16、不错,槐花很香。花开得最旺时,也正是花最香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村的小伙伴差不多都去摘槐树花吃。男孩子像猴一样爬上树吃个痛快,而我们女孩子不会爬树,就只得摘一些矮小的槐树上的花。只听一声叫:“我找到小槐树了!”大家先围上去用鼻子闻闻树上的花,再用手摸摸,最后才小心翼翼地摘下两三朵放在嘴里嚼着。一股清香的甜意涌遍全身。有的女孩子还摘下一串戴在头上,核花的清香熏香了她们的发辫。17、我来到一个大莲蓬前,停下来,抓住莲蓬就拔,谁知莲柄上长满了小刺儿,一用力,手生疼生疼,手心上立刻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红印。我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拔不出来。我急中生智,抓起蚌壳将锋利的边缘对准叶柄“咯吱咯吱”磨了起来。不一会儿,那莲蓬被我们钜了下来。我捧着这胜利的果实,心里乐开了花。18、我把爷爷头梳理了一遍,学着妈妈梳头的样子,用木梳在爷爷头上划来划去,挑出了一条弯弯的头路就给爷爷扎起辫子来。爷爷的头发已经花白了,我扎着头发觉得爷爷真可爱。我小心翼翼的扎呀扎,不知怎的拉痛了爷爷的头发,爷爷叫了起来,我哄着:“好爷爷忍一忍,就梳好了。”爷爷真的忍着由我摆布。爷爷的朝天辫终于扎好了,鲜红的头绳绕得紧紧的,发辫从头顶弯弯的翘着,真像戏台上的丑角儿,有趣极了。19、小英吃过早饭以后,拿着一个水杯,来到院子里的水池前。她拧开自来水龙头,接了一杯清水。然后,她含一口水,紧紧闭住嘴唇,扬起头,咕噜咕噜地漱着口。19、我坐了这么久,理发师怎么还不动手开始剪发呢?只见她一会儿拿剪刀,一会儿放瓶子和发梳,一会儿又从不同的角度了看我的发型,忙得很哪!他根本不像一位理发师,倒像一位的大艺术家正准备雕刻什么杰作。唉!闷得要命,我的视线已不在注意那位忙得起劲的理发师,而是移向那窗外的景物。20、这学期开学不久,妈妈对我说:“金石,你已经读二年级了,又长高了,我再给你织一件毛衣。”我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说:“妈妈,您真好。”我妈妈每天下班回来,做完其他的家务活后,就开始给我织毛衣。我看见她右手拿着针,不停地向前锥、向左拨,把左手针上的线全挑到右手的针上,动作快得无法形容。不一会儿,左手的针空了,妈妈又把空针换到右手上继续织,只见线团慢慢在变小,一个用完了又换一个。21、过了几天,我发现婆婆天天都在一针一线地缝着一双棉鞋。她戴着老花镜,右手捏着针,左手牵麻绳,遇劲地纳着厚厚的鞋底。虽然家里的门窗关得严严的,我还是觉得冷极了。手放在兜里,不愿拿出来。婆婆却仍然一针一一地仔细缝着,她缝几针搓搓手,把手放在嘴边哈口气,暖和暖和又缝。22、泡了一会儿,妈妈就开始给我搓。她先给我轻轻地搓脖子、胳膊,然后搓后背、前胸、腿……妈妈搓得很认真,一点儿泥也不放过。开始盆里水是清清的,一会儿渐渐地变浑了,最后连盆底也看不清了。全身上下都洗完了,妈妈又用半盆干净的水给我冲了一遍。身子动作1、“哄”地一声,3个车门一瞬间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吵吵嚷嚷,推推搡搡,乱成一片。我也被糊里湖涂地挤在当中,只觉得呼吸困难,身不由己,有个小伙子先行一步,身子已挤进去一半。2、妈妈说:“来,我背你。”不由分说就背起了我。我趴在她的背上觉得又温暖,又舒服。妈妈弯着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就开始喘粗气,头上热气腾腾的。3、文丽把脚使劲往雪地上一蹬,她那一头就翘在空中,我借助惯力,曲着双腿,往下一压,我这一头就伏下来。4、我下班回来经过三楼时,看到一个黑影闪过,楼道里没有灯,看不清楚。只见那黑影闪到王爷爷家门口,把一件东西放在门前,嗬,原来是个小孩!我真想一把抓住那个人,可他身子一闪,从我背后溜了。5、她一看到洗衣台,两三下就爬了上去,得意地对我说:“你来背我吧!”我刚走到她身边,她一下扑在我怀里,我被扑得退了几步,差一点摔在地上,可她还吊在我的脖子上笑。6、红灯拦路,车嘎地一个急停,车上的人们一齐倾向前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大旅行包,臂弯里还有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由于抽不出手来扶住,踉踉跄跄地跌向一个售票员身边。7、她的身子摇得很厉害,几乎无法站稳。忽然,她重重地栽了下去,倒在花草丛里,手被草刺划破了一条口子,鲜血流了下来。8、小辰穿着一双钉子鞋,在离沙坑十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注视着前面高高的横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迈出坚定有力的步子。9、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10、满喜哥甩掉凉鞋,手脚麻利地攀上一棵大杏树,他那动作活像个猴子,几下就爬上去了,坐在树杈上向我们招手,可那小胖子,不知是太胖还是咋的,就是爬不上去,几个人好不容易把他推上去,刚爬到半腰,他手一松,“叭”,像个肉球,着着实实地摔在地上。11、每天一有空闲,爸爸便让我教他转呼啦圈。我拿着圈给他反复做示范,身子前后摆动,一边扭,一边说:“喏,就像跳舞一样,腰要扭活,臀部摇摆均匀,尽量使身体转动的频率跟圈转动的频率一致,圈就不会掉下来。”爸爸学我的样子扭了起来,样子难看不说,还不得法。我越看越不对头,一着急便决定用笨办法教。我用手抱住他的腰,像推磨一样摇。摇着摇着,我也不由得扭了起来,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的合作,累得我们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浑身上下湿淋淋、汗渍渍的。你别说,这办法真有效,爸爸居然也能晃晃悠悠地转圈了。我在一边“训导”:“快找感觉,找到感觉就学会了。”只见爸爸一面转达着,一面半眯眼睛,嘴一咧一咧,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像真的在寻找感觉……12、门开了,爸爸趔趄着跨进来,扬着手中的瓶子说:“我——打了——一年煤油。”妈妈接过瓶子一看,瓶里只有一少半煤油了。爸爸头重脚轻,东摇西晃,酒气扑人。我和妈妈扶他,他推开我们,一步三晃,去给牲口添草。爸爸到了牲口圈,抱着驴脖子,哼哼呀地不知唱些什么。13、小小还不会说话,我们给他买了一串气球挂在屋里,气球不停地飘动,他就冲着气球“啊、啊”地叫,还不时蹬动着两条粗粗的小腿。过了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气球爆了。小小吓了一跳,身子往后一仰,一个跟头栽了个四脚朝天,还一个劲儿地乱叫,样子十分紧张,可见把他吓得够呛。毛毛姨赶快把他抱起来,他吓得把屎拉在了毛毛姨的裤子上。14、随着乐曲的明快节奏,红丝绒幕布升起来了。五光十色的灯光在舞台上左旋右转,忽明忽暗。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奶奶轻松自如地出现在舞台上。她身着印度绸褂,满面春风,只见老奶奶伸出左手向上举起又落下,又伸出右手做同样的动作,双脚不停地踏地。一会儿做个“对佛掌”的姿势,一会儿又做个“乌龟伸脖”的姿势,真够劲!她一个“请”的动作,竟请出来了4位老奶奶。她们一会儿变成一行,一会儿变成两行,优美的“八步舞”跳得好极了。15、爸爸帮助我穿上旱冰鞋,扶我站了起来。我勉虽站稳,刚要向前迈步,后边那条腿就像有人拽了一下似的,猛地一滑,来了个“大劈叉”。我赶紧双手扶地,才没摔倒,吓得我心里冬冬直跳。爸爸把我拉起来。这回我可紧张了,小心地向前移动,生怕再往后滑去,谁知双腿又一下子向前滑去,重重地摔了个“屁股蹲”。唉!学滑旱冰真不容易啊!听的动作1、她的琴声是那么悠扬,动听,琴一响,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乐声中了。我被这美妙、悦耳的音乐陶醉了。那乐曲,一会儿雄壮、有力,使我的心激荡跳跃;一会儿抒情、温柔,令人神往,我完全“醉”了。2、我光着脚丫,踩着海水,注视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听着哗哗的响声,那声音好像高超演奏家的激越的钢琴曲,又像歌唱家的雄浑的进行曲,那声音使胸膛激荡,热血奔涌,啊,我多么愿意聆听大海老人的谆谆教诲啊!3、“A、B、C……”老师用流利的英语念着,声音那么纯正,那么悦耳,大家洗耳恭听。老师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我仔细地听着老师念的每一个单词、每句英语,觉得那么顺耳,那么亲切、动听。4、小雨走在小路上,蹦着,跳着。忽然,从路旁草丛传来蝈蝈的鸣叫声,清脆、响亮。小雨觉得好玩,便停了下来,侧耳细听,那“蝈蝈”的声音好像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一时难辨清楚,小雨急得抓耳挠腮。5、录音机里传出杨钰莹柔美、甜润的歌声,娇娇坐在沙发上细心地听着,她一动不动,边听边想,听得心驰神往,简直入了迷。6、他瞪圆了眼睛,两只耳朵支楞起来了,细心地捕捉着每一个细小的声音。7、老师正专注地唱着,她的歌声真美,小朋友没有一个不认真听的。8、听着老师这亲切的话语,就像听了柔怀蜜意的歌唱,又像久旱的禾苗适了甘露,心里舒坦极了。9、那亲切、柔和的话语,听了那么舒坦,如同坐在剧场,听柔情蜜意的歌唱。10、那声音又细又尖,好像从远处传来,打着嘟噜,好像微弱的电铃声,时断时续的。11、晚上,听蛐蛐叫,那声音又清脆又有点刺耳,它藏在哪里叫呢?12、爸爸讲着小年周恩来写作文的故事,小强细心地听着,简直入迷了。13、弟弟最喜欢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每逢“星星火炬”节目播送孙爷爷讲故事时,他就把半导体收音机往自己跟前一抢,歪着头,耳朵贴着收音机喇叭边,津津有味地听起来,一会儿瞪大了眼睛,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张大的嘴,口水都流出来了,他却似乎不知道,简直是听入迷了,如果有可能,他真能钻到收音机里面去。看的动作1、半夜三更的,刘爷爷手忙脚乱地把他家的电视机调到了最大音量。顿时,全院响起了振奋人心的奥运会会歌。看到中国运动员入场时,刘爷爷兴奋得挥舞着烟袋,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屏幕上的中国健儿,高兴得眉飞色舞,随手把烟袋往床上一扔,两手一拍大腿,由衷地赞道:“棒!精神!还是中国运动员精神!”2、抬眼看那青年,他正向我走来……我怔怔地站在那里,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心潮骤起。3、那人走后,我注视着爸爸,搂住他的脖子说:“爸爸,你真好,乐意帮助别人,又不收人家的东西。”爸爸默默无言,只是望着我微笑着。我凝视着:厨房内昏黄的灯光下妈妈那劳累不休的身影,她正弯着腰,用她那长满老茧的手,蘸着冰冷的肥皂水,吃力地刷着炉台……我的眼睛潮湿了。4、我定睛一看,贺卡上一行工整而秀气的钢笔字展现在我的眼前。5、一只大鸟匆匆飞来了,我赶忙躲到树后,静静地窥视着。鸟妈妈用嘴梳理小鸟身上的羽毛,像我们的妈妈抚爱我们一样。6、每天夜晚,我都出神地凝望着镶嵌在夜幕上的星星。它们像无数闪亮的眼睛,带着深深的祝福温和地注视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眨动,都犹如赐与我的一份祝福的厚礼。每天夜晚,它们都是这样,陪伴我走进梦乡。7、小朋友长时间仰望着天空,和平鸽迎着阳光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五颜六色的气球系着红色飘带,冉冉升腾,将蓝天打扮得绚丽多彩。气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像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大家依然仰望着,真想一眼望穿那无边的天空……8、那天晚上,月儿多么圆多么亮啊!像个银盘子悬挂在蓝蓝的天空。清幽幽的月光给人间大地镀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我们是在做梦吗?还是进入了美丽的月宫?我听说,月宫有桂花酒,我们的圆桌上就摆着一大瓶;但月宫里是没有妈妈的,而我们的月宫是有的。看看我们这圆桌上,摆着香喷喷的麻油鸡、圆鼓鼓的面筋嵌肉、红油油的葱烤鲫鱼、青鲜鲜的油菜炒腐竹,一大碗鸡杂冬瓜汤煮蛋饺……还有好多好多菜,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就连爸爸从前每顿饭心备的一小盘花生米,也依然如旧。 祝寿是一种活动,一般指晚辈对长辈或亲友之间的敬重之举,在古代指在老人过生日时为他祝贺,现代已发展成庆祝生日的代名词。或设寿庆宴席、或敬献书画艺术品等等,祝愿人长寿。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祝寿 别称 :祝寿礼 发音 :zhu shou 释义 :晚辈对长辈或亲友之间的敬重之举 词语介绍,基本解释,祝寿准备,祝寿对联,祝寿仪式,文学描写, 词语介绍 也称: 祝寿礼 祝贺贺寿做寿 来源: 于古代,盛于唐代以后。《诗经●豳风●七月》:“跻(ji一声)彼公堂,称彼兕(si四声)觥,万寿无疆。“《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奉旨酒为寿。“等均有记载 简称: 祝寿礼十万倍为庆祝长辈生日而举行的礼仪,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等逢十之年举行。少数地方在逢九之年也行祝寿礼,有的逢一之年举行,各有不同,其中七十七岁为 喜寿,八十八为米寿,是比较隆重的两次 寿礼。行祝寿礼要有”寿筵“,要吃寿面,俗称”长寿面“;亲朋好友通常会送寿桃、寿联;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礼。 说明: 一般寿筵活动由子孙发起,寿礼活动根据家庭情况及社会地位而定,一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贺道。 基本解释 祝寿 祝寿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动作行为,一般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之举,在古代指在老人过生日时为他祝贺,现代已发展成庆祝生日的代名词。 浅浮雕《祝寿》 据考古发现,早在夏代之前人们就开始对长者或尊敬的人有了敬寿风俗,到了周朝见有生日敬献礼品记载,唐代以后人们在祝寿时也常奉献含长寿之意的书画、雕刻品等。 祝寿用的常用词句 例如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日庆古稀,他年再双庆;年年都有今日,岁岁都有今朝,长寿百岁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松龄长岁月,鹤语寄春秋,蟠桃捧日三千岁,古柏参天四十围 ,愿献南山寿 年齐大衍经纶富, 先开北海樽 学到知非德器纯 ,绿琪千岁树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莲 钓渭丝纶日月长, 寿考征宏福 闲雅鹿裘人生三乐, 文明享大年 逍遥鸠杖天保九如, 燕桂谢兰年经半甲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瑶池春不老 设悦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寿域日开祥 称觞有菜子九畴福寿已双全, 王树盈阶秀玉树阶前荣衣兢舞金萱映日荣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范陈九五福 晚年自有祥光照,鹤舞夕阳分外红。 朱宣咸中国画《祝寿图—人长寿》 代表寿的图案:桃子,松树,鹿,鹤,寿星公,柏树,山,夕阳,面条等。 美术作品有:朱宣咸表现祝寿的中国画《人长寿》之寿桃系列作品。 至今,这种活动仍为流行,也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孝心。 右上图为雕刻品《祝寿》(来源:初山创作室-初山微画雕图录) 祝 祝的基本意思是表示对人或对事美好的愿望;也在古代指男巫,或者指在庙里管香火的人。常用词语有祝福、祝贺、祝愿、祝酒等。祝姓历史名人有西汉齐王刘襄的郎中令祝午、清代诗人祝嘉、唐代大臣祝钦明、宋代名士祝可久、明代学者祝世禄、清代御史祝德麟、书法大家祝枝山等 寿指什么 寿:年龄久长之称。古时候,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20岁称上寿,100岁称中寿,8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只有年达50或60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为“庆寿”,但为寿翁寿婆者,总会自谦称:“小生日,何必太隆重。”所以“寿”与“生日”,又被当作“尊敬语”与“自谦语”套用。 祝寿准备 寿庆柬帖庆祝生日所套用的柬帖。寿庆柬帖与其他喜庆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的,不能自己具名。具体说明如下: 寿堂布置 (一)子孙具名例一:为子孙具名的寿庆请帖。父寿用“家严”或“家父”字样,母寿用“家慈”或“家母”字样,双寿则用“家严”和“家慈”字样并列。兄弟众多的,可由长子或推兄弟中对外最有声誉的代表具名,数代同堂者也可用“率子孙鞠躬”字样,不必全体连署。 (二)亲友具名例二:为亲友具名的寿庆请帖,多半适用于在政治上或社会上较有声望的人士,下面应列出亲友代表的姓名。 (三)祝寿请帖 (四)双寿请帖 寿堂的布置 古时候布置寿堂,一般正厅墙壁中间,男寿悬挂南极仙翁,女寿悬挂瑶池王母;或悬挂八仙庆寿图、三星图等象征高寿之画轴;或以金纸剪贴大“寿”字挂于礼堂正中,正中设礼桌,礼桌上陈设寿桃、寿糕、寿面、香花、水果等。地上置红色拜垫,以备后辈行礼。 总而言之,祝寿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了每一个人的祝福之心,和过寿人对祝寿之人的感激之情。 祝寿对联 2012年祝寿对联(女寿联) 菊水不皆寿—— 桃源境是仙 鹤算千年寿—— 松龄万古春 寿考征宏福—— 和平享大年 露滋三秀草—— 云护九如松 南山欣作颂—— 北海喜开樽 上苑梅花早—— 仙阶柏叶荣 筹添沧海日—— 嵩祝老人星 筵前倾菊酿—— 堂上祝椿龄 椿树千寻碧—— 蟠桃几度红 岁寒松晚翠—— 春暖蕙先芳 慈竹荫东阁—— 灵萱茂北堂 瑶池春不老—— 寿域日一祥 萱草凌霜翠—— 灵芝浥露香 天朗气清延晷景—— 辰良日吉祝慈龄 蔷薇香送清和月—— 芍药祥天吉庆花 梅子绽时酣夏雨—— 萱花称满霭慈云 丹桂飘香开月阙—— 金萱称庆咏霓裳 宝婺辉联南极晓—— 斑衣彩舞北堂春 春风绛帐谈家国—— 绕膝扶床戏子孙 黄花拟节凌秋晚—— 谏果回甘索味长 2012年祝寿对联(男寿联) 南山欣作颂—— 北海喜开樽 上苑梅花早—— 仙阶柏叶荣 筹添沧海日—— 嵩祝老人星 筵前倾菊酿—— 堂上祝椿龄 椿树千寻碧—— 蟠桃几度红 菊水不皆寿—— 桃源境是仙 鹤算千年寿—— 松龄万古春 寿考征宏福—— 和平享大年 露滋三秀草—— 云护九如松 岭上梅花报春早—— 庭前椿树护芳龄 红梅绿竹称佳友—— 翠柏苍松耐岁寒 德如膏雨都润泽—— 寿比松柏是长春 寿考维祺征大德—— 文明有道享高年 琥珀盏斟千岁酒—— 琉璃瓶插四时花 天上星辰应作伴—— 人间松柏不知年 坐看溪云忘岁月—— 笑扶鸠杖话桑麻 人如天上珠星聚—— 春到筵前柏酒香 杏花雨润韶华丽—— 椿树云深淑景长 室有芝兰春自韵—— 人如松柏岁常新 海屋仙筹添鹤算—— 华堂春酒宴蟠桃 祝寿仪式 祝寿无一定的仪式,古时通常晚辈宾客,仅向寿堂行三鞠躬礼,寿星可定时出堂受贺;其余时间则由子侄辈在礼堂答礼。新式寿诞,常在宴会之前,由寿星分切蛋糕饷客。寿庆的招待:庆祝寿诞,一般都是经济较富余者方能进行,所以在招待上比较讲究。 古时在寿诞前夕,就开始宴请至亲好友,称为“暖寿”;中午为面席,取其“长寿”口彩;晚间为大宴。次日,尚有宴席,以谢执事。 寿庆宴席,有两项内容似乎是必不可免的:一是要由寿翁(寿婆)吹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然后分吃蛋糕;二是要吃面条,以讨长寿的口彩。 现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伦文化的浓重,人们过生日不象过去那样,小孩过生日吃几块蛋糕,老人过生日打几壶酒,弄点好吃的就算过生日了。而今形式多样,文明崇尚,亲情浓重,生日人开心。特别是古稀、八十、九十和百岁老人过生日,更是讲究了。祝寿的风俗更浓了。 祝寿场景 文学描写 祝愿人长寿;祝贺生辰。 《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鞞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唐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觞。” 宋米芾《浪淘沙·祝寿庆生申》:“祝寿庆生申。德日维新。期颐眉寿寿长春。五福三灵禄永永,长寿仙人。”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父子图禹钧像,日夕供养,晨兴祝寿。” 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李少师贤妻》:“每夫生日,必先畜女童晓音律者,盛饰珠翠绮绣,因捧觞祝寿。”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诸位祝寿,三公子断不敢当,又谢了诸位。”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 祝寿可以体现孝心,及对老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