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添丁祝福词怎么说

问答 0 14

正月里添丁祝福词怎么说,第1张

生男孩挂灯什么意思 生男孩挂灯什么意思?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全世界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很丰富,那么民间习俗中生男孩挂灯什么意思呢? 生男孩挂灯什么意思1 “挂灯”习俗就是其丰富多彩的民俗中的一种。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凡宗族中有“添丁”(即生有男孩)的,都必须在祖祠上厅、祖宗灵位牌前方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以此向祖宗传达添新丁之喜讯,又称“挂灯”、“吊灯”。 “挂灯”的由来 在客家,“灯”是方言“丁”的谐音,又是光明、希望、灯火燎原、生生不息的象征。 客家人从中原祖地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落户在现闽粤赣三地交汇地区,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客家人形成了族群团结,共同御敌的生存需要,由此产生的客家人尊祖念恩的传统,借“灯”庆祝“添丁”。不过,“挂灯”是与女孩子无关的! 挂灯的时候要把花灯挂上家族祖屋和自家房屋上堂的房梁上,以庆祝添丁,所以顾名思义曰“挂灯”,也可叫“升灯”。挂灯之后,新丁的名字就可以正式载入家族族谱了。 我想,挂灯习俗是对血缘意识的一种固化,一年一度的挂灯习俗,追求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它是对生命的颂歌,对生命延续的庆贺,也是对生命的感恩,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福。 怎样 “挂灯”? 一是前期准备工作:村里的议事小组商讨挂灯的议程、做好分工,选好主持司仪等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员,村里的锣鼓狮舞队要提前排练一番,各挂灯家庭提前准备好祭祖的三牲、酒水、鞭炮、香烛等,特别是要挑选好花灯。 二是祭祖升灯:当日一早全村上一年添了新丁的家庭全部在祖公屋集中,供奉三牲酒水礼品。由家族长者主持,一起烧香燃烛祭祖,将花灯升上祖公屋上堂的“丁子梁”上。新丁们则由长辈抱着向祖宗牌位鞠躬作揖敬香。 期间伴以锣鼓狮舞,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祖屋上灯完毕后,回到自家房屋也要祭祖宗升花灯,也有的地区只上一个花灯。升灯过程有时候持续到当天下午。 三是庆贺活动:当天晚上,各个挂灯人家摆下宴席,一家添丁,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前来贺喜,共济一堂,向添丁家庭表达美好的祝福。席间还会有猜拳、烟花、狮舞等节目。 制作“挂灯”有象征吉祥美好的寓意。“挂灯”做工精细,是博白民间一种雅俗共赏的实用工艺品,更是老百姓过年、办喜事必不可少的用品。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灯笼的传统制作技艺。 新时期的“挂灯”风俗也应与时俱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早就实现了男女平等。女子在国家、社会、家庭中发挥着完全不亚于甚至超越男子的`重要作用,因此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就丢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今时今日,男儿是丁,女儿也是丁;男女均为己出,理应一视同仁。因此上灯风俗也应相应调整,不应再落入男女性别窠臼。 男女平等上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真正的平等更应该从生育观念上就开始坚持男女平等,继而在培养、教育等方面都能平等对待。生育观念的平等也有助于改善或消除社会上片面追求生男丁所带来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 据悉现在部分客家地区已实现男女平等上灯,女儿名字也能记载入族谱,这应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好现象。 生男孩挂灯什么意思2 挂灯,是指年前(离春节前40天)生有男丁的人家,在正月里要宴请款待恭贺的亲朋好友,俗称“挂灯酒”。史料记载:“正月灯节,是添丁者挂灯于祠,以酒脯祀其先。曰:开灯、亦曰挂灯。” 在两广地区历来有喝“挂灯酒”的习俗,而在老家,初十挂灯则是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到社头、祠堂、庙宇挂灯。灯原来是那种加煤油的火水灯,后来换成用彩纸扎的花灯,主要是挂在社头、祠堂。 不能熄灭,要一直挂到正月十六才烧掉,叫完灯。挂灯那天,主人会张灯结彩大摆酒席宴请亲戚朋友,所以叫吃挂灯酒。 每年春节,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即生男孩)的习俗。例如,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送“米方糖”,主人家挨家挨户吆喝:“家里去年添了男孙,给您送米方糖来啦!”客家地区是“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而广州黄埔,则在祠堂高挂花灯为家中新丁祈福。 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其中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丁”的美好祝福与期望。 生了男孩挂花灯 黄埔区古村里挂灯的日子,是在正月初八至十五日(一说为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去年添丁的家庭要到村内祠堂、灯棚、社稷坛挂灯,为新生的孩子祈福。因在粤语中“丁”与“灯”近音,所以用“挂灯”的谐音来表示添丁,凡去年家中生了男孩的家庭都会在这一天“挂灯”。 “生了男孩才能挂灯的”,老一辈的村民会这样叮嘱家族的后辈,这一传统民俗甚至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挂灯不仅是为寻求祖先、社稷神的庇护,被挂灯“公示”的新丁名字还将被族人写入族谱,开始享有族内财产分配的权利了。 添丁说给玉帝知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天官赐福的好日子,因此挂上去的花灯要到正月十六的凌晨,大家抢着结头盏灯,也就是用火把灯化掉,叫作“化灯”。 粤语中“化”与“话”谐音,“化灯”意思是告诉玉皇大帝自己家添丁了,这是一种向天官祈福的传统做法。“化灯 ”时,花灯要全部烧化,哪怕只剩下一点,愿望就可能没有传上天,传不到玉帝的耳中。 因此,黄埔制作花灯的材料需要十分讲究,只能用竹子和纸糊,花灯里不能用铁丝或者其他金属、塑料制作,务求在“化灯”时化尽。 生男孩挂灯什么意思3 花灯高挂幸福家 黄埔的花灯可分为八角方灯荷花灯,最古老的、最传统的是八角方灯,荷花灯则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改良花灯,因带有荷花花瓣而得名。父母将新生儿的名字写在花灯上祈福,挂在祠堂的灯棚上。 挂了几盏灯,就代表这个祠堂的宗族添加了几个男丁。挂上的花灯也被称为“人灯”,因为代表着新丁。与元宵节、中秋节的圆形灯笼不同,添丁挂的花灯一般由竹篾扎成并糊上五色彩纸,还要贴上红纸,写上爷、子、孙三辈人的名字。 黄埔挂灯代表添丁添福、大吉大利,正月十六时要用火将灯“化”掉,即禀告祖先神明,保佑儿孙平安长大、长命百岁。 花灯如此漂亮,是不是只能挂一年? 答案是:可以连续挂两年! 因此,谁家如果添了男丁,灯节上一定会在祠堂里挂灯以示宣传。有的村民担心“公示”时间不够,会在第二年再把此花灯挂到祠堂里,谓之“旧灯”,都是为了告诉大家,家中添了男丁啦! 有趣的是,倘若添了男丁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在孩子出生的头两年内都没有及时挂花灯,如果还想挂灯的话(也就是补挂),那就要等到该男丁结婚的前一年才可以挂上属于他的花灯。为什么生男孩要挂灯导读:农历正月十一到,“子婿日”也就到了,正月十一民间有子婿日的说法,按照传统习俗来说,这一天家中的长辈们都要邀请自己的女儿女婿一家来家里做客,并且好好招待他们,那么该做什么食物招待女婿呢?正月十一吃什么好呢?想知道2024正月十一是几月几日,2024正月十一是几号,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2024正月十一是几月几日2024正月十一是2024年2月20号,星期二。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正月十一又叫做子婿日,它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过去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没有吃完,因此会利用这些祭拜过神的美食来招待女儿和女婿,作为初二女儿回门时的一个答礼。而正月十一这天,女儿女婿赶回娘家必须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子婿日"还叫炮龙节、紫谷日,在这一天,中国各地风俗也不太一样,比如,广西宾阳会在正月十一的晚上举办炮龙节,长长的炮龙被大伙热热闹闹的舞起,就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正月十一吃什么好一、吃春卷正月十一食春卷。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立春后气温略有回升,已经有了春天的味道。吃春卷寄予了老百姓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愿老年人健康长寿,祝青壮年身体健壮,祈福小孩儿茁壮成长,吃春卷有很好的寓意。春卷的馅料,一般是用肉丝,豆芽,粉条,各种蔬菜炒制的,然后用春卷皮卷好,炸熟,炸好的春卷外酥里嫩,香气扑鼻,特别好吃。俺们海边人,靠海吃海,吃春卷都吃得这么清新脱俗,大虾春卷绝对满足你对海鲜的渴望。当然,里面可能还有鱿鱼,鲜贝丁等其他海鲜。海鲜春卷一般是用清蒸或者油煎的方法,尽量避免油炸,以免失去海鲜原本的鲜美滋味。二、吃盒子正月十一吃烙盒子,盒的谐音是和,寓意和和美美,和气生财。旧时的盒子一般烙成圆形的,古人认为这样的盒子能转起来,转的谐音是赚,寓意赚大钱发大财,招财进宝。咱中国人最爱吃的盒子,是韭菜鸡蛋馅的,初春的韭菜十分鲜嫩,特别适合做盒子吃,过年吃腻了各种大菜,正月十一烙盒子,配上粥,鲜美又清爽。三、吃鱼正月十一老丈人招待女婿,必须得有鱼,而且还要是整条鱼。这样的讲究,寓意女儿女婿日子富足,连年有余,表达了老人对晚辈的祝福。四、吃方糖每年正月,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即生有男孩)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广州文化名村珠村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五、八宝粥民间有正月十一,正月十二煮八宝粥的习俗,据老辈人说,八宝粥是米和豆子煮的,喝了八宝粥,寓意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现在生活的角度来讲,应该是过年吃多了大鱼大肉,饮食过于油腻,正月十一和十二,煮些粥喝,可以清理肠胃,让身体更舒服。六、荷包蛋旧时女儿女婿回娘家,娘家都会煮荷包蛋给女婿吃。吃荷包蛋的寓意就是圆圆满满,互相包容。有的丈母娘还会做上一碗汤面,把荷包蛋卧在汤面里端上桌。面条表示长长远远,荷包蛋表示幸福圆满,荷包蛋饱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正月十一六大禁忌要注意1、忌打碎器物:正月十一这天忌讳打碎物品,包括碗碟杯盘等等,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等到年节结束之后再丢出去,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2、丧家忌拜年: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讳的就是到别家去拜年,别人也尽量在正月里不到丧家去,不得已要来往时,也要注意不能进到屋子里面去。3、忌吵架、骂人: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4、忌请医生:旧时,正月里忌请医生看病,认为此兆一年到头都要生病。5、忌迁居、忌糊窗槅:正月忌迁居、忌糊窗槅,否则以为不吉利。6、忌更换、洗涤衣被。旧说正月更换、洗涤衣被,不吉。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2024正月十一是几月几日,2024正月十一是几号”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生男孩第一年挂灯的风俗 为什么生男孩要挂灯 为什么生男孩要挂灯,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各地都会举办各种仪式来庆祝节日,这其中就有许多风俗值得大家去了解,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生男孩要挂灯。 为什么生男孩要挂灯1 挂灯,是北流一个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当正月初十来临,街上挂满花灯,任人采购。一般上灯人家要买回两到三盏灯,上灯的人家要买2到3盏灯,在初十日零时,将五彩纸扎的花灯一盏点在社主公处,一盏点在祠堂里,一盏点在家里的正屋厅堂。 按风俗,凡在上一年出生的新生儿如是男孩,男孩家中会在次年的农历正月初十日,悬灯庆祝,俗谓“挂灯”。 因此每到正月初十这天家人会为其大摆上灯宴,欢饮挂灯酒。如果是到正月初十这天还没满月的小男孩,就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十再挂灯,这叫挂老灯。这个挂灯酒就等同于其他地方的满月酒,但它的特色在同一年里不管是哪月哪天出生的男孩儿都要等到正月初十这一天挂灯。 灯在岭南民间有“光明”和“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而“灯”与“丁”谐音相同或相近,代表生男孩。在我们北流下里,城乡习俗都把正月初十称为“头灯”日,正月十六日称“完灯”日。“初十日,凡生子家买纸挂灯祖祠神庙以为庆。古时有上元节盗富家灯盏,置床下令人有子。 而这个时候,全市的大小饭店,全都爆满。有的在一个月前就订了酒桌,少则十几桌,多则上百桌。有的酒店摆四轮,上午9点开桌,12点一轮,下午3点又开桌,6点又一轮。谁都有三姑六婆,七叔八舅,添丁了,挂灯了,可喜可贺,封红包,喝喜酒。城里人到各家饭店,农村人走村串户,热闹非凡,有人说这是北流下里人的“饮日”(喝酒日)。 北流上下里及中里的区分 上里:包括平政、六靖、白马、大伦、清湾、石窝、扶新和沙垌这八个镇; 下里:与上里相对,是北流北部10镇的狭义统称。包括北流市区,及其新荣、民安、民乐、山围、西埌、新圩、大里、北流、塘岸、清水口等; 中里:包括隆盛、大坡外、六麻、新丰这4个镇。 喝挂灯酒,除了承载传统,还能和久未重逢的亲友聊天,热热闹闹,甚至年轻一辈也能讨讨利是,也是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挂灯节,我们看到了欢乐,也看到了传统民俗的传承,但是,在这背后,还有这一帮人的辛勤付出,他们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地做花灯,如此忙碌,为的是不耽误了人家点灯的吉日。 这花灯看似简单,可制作过程却繁琐不已。花灯以竹子扎成骨架,外面裱上喜庆人物或吉祥如意的花纸、华盖。别小瞧了这样一盏花灯,从破竹篾、扎灯骨到贴花纸,全部手工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大大小小需要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砍竹、锯竹、破篾、去青、消毒、标刻度、晾竹、剪纸、雕花、填色…… 制过过程有诸多讲究:如选竹需找有头有尾、竹节长、硬度适中、无虫害的竹子;破竹篾要去竹青以防滑,消毒以防虫;扎灯骨前要先设计好灯的形状、大小;灯骨要扎紧、节奏要紧凑、尺寸准确;糊裱要时由内而外,由上而下,层层递进等。 很多人因为做手工太麻烦、辛苦或者其他原因,而选择退出这个行业,所以现在做花灯的越来越少了。因而,现在的每一个花灯,都是难得可贵的。 为什么生男孩要挂灯2 “挂灯”习俗就是其丰富多彩的民俗中的一种。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凡宗族中有“添丁”(即生有男孩)的,都必须在祖祠上厅、祖宗灵位牌前方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以此向祖宗传达添新丁之喜讯,又称“挂灯”、“吊灯”。 “挂灯”的由来 在客家,“灯”是方言“丁”的谐音,又是光明、希望、灯火燎原、生生不息的象征。客家人从中原祖地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落户在现闽粤赣三地交汇地区,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客家人形成了族群团结,共同御敌的生存需要,由此产生的客家人尊祖念恩的传统,借“灯”庆祝“添丁”。不过,“挂灯”是与女孩子无关的! 挂灯的时候要把花灯挂上家族祖屋和自家房屋上堂的房梁上,以庆祝添丁,所以顾名思义曰“挂灯”,也可叫“升灯”。挂灯之后,新丁的名字就可以正式载入家族族谱了。 我想,挂灯习俗是对血缘意识的一种固化,一年一度的挂灯习俗,追求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它是对生命的颂歌,对生命延续的庆贺,也是对生命的感恩,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福。 怎样 “挂灯”? 一是前期准备工作:村里的议事小组商讨挂灯的议程、做好分工,选好主持司仪等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员,村里的锣鼓狮舞队要提前排练一番,各挂灯家庭提前准备好祭祖的三牲、酒水、鞭炮、香烛等,特别是要挑选好花灯。 二是祭祖升灯:当日一早全村上一年添了新丁的家庭全部在祖公屋集中,供奉三牲酒水礼品。由家族长者主持,一起烧香燃烛祭祖,将花灯升上祖公屋上堂的“丁子梁”上。新丁们则由长辈抱着向祖宗牌位鞠躬作揖敬香。 期间伴以锣鼓狮舞,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祖屋上灯完毕后,回到自家房屋也要祭祖宗升花灯,也有的地区只上一个花灯。升灯过程有时候持续到当天下午。 三是庆贺活动:当天晚上,各个挂灯人家摆下宴席,一家添丁,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前来贺喜,共济一堂,向添丁家庭表达美好的祝福。席间还会有猜拳、烟花、狮舞等节目。 制作“挂灯”有象征吉祥美好的寓意。“挂灯”做工精细,是博白民间一种雅俗共赏的实用工艺品,更是老百姓过年、办喜事必不可少的用品。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灯笼的传统制作技艺。 新时期的'“挂灯”风俗也应与时俱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早就实现了男女平等。女子在国家、社会、家庭中发挥着完全不亚于甚至超越男子的重要作用,因此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就丢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今时今日,男儿是丁,女儿也是丁;男女均为己出,理应一视同仁。因此上灯风俗也应相应调整,不应再落入男女性别窠臼。男女平等上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真正的平等更应该从生育观念上就开始坚持男女平等,继而在培养、教育等方面都能平等对待。生育观念的平等也有助于改善或消除社会上片面追求生男丁所带来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 据悉现在部分客家地区已实现男女平等上灯,女儿名字也能记载入族谱,这应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好现象。 为什么生男孩要挂灯3 “饮灯酒”,庆添丁 “饮灯酒”是为庆添丁(生男孩)所摆设的喜宴,起源于明末清初,如今在顺德保留得最为完整。 “灯”与“丁”谐音,开灯、挂灯有传宗接代之意。过去一年中添丁的顺德家庭,都会举行“添灯”仪式。 宝宝的爸爸会买一盏八角纸灯,悬挂在村里祠堂或庙堂正中央,为祈求小朋友快高长大,请祖先神明保护。 灯在农历正月初六开始挂出,在家中挂一盏,“社公”(土地庙)挂一盏,总祠堂、二祠(分祠堂)、三祠(支祠堂)……各挂一盏。灯一挂出,意味着新丁入族。 灯笼纸上描花画红,贴上有吉祥图案的彩色剪纸,里面吊装一个盛满花生油的小碟,整天点燃,象征灯仔生命力旺盛。 把酒言欢 以前都是正月十一摆灯酒,添丁人家拿出姜、蛋拜“太公”,而“太公”则出钱请子孙后代中的所有男丁宴饮,分猪肉,分姜蛋,并赠一封大“利市”(红包)给新丁,以示祝贺。 在顺德,每条村的时间不同,一般都在大年初六到元宵节这段时间“饮灯酒”。在前数日,村里面都会先发布告示,号召村民购票订座,参加灯会。 每一席酒大概四百多块钱 在灯会当晚,顺德的很多村口、祠堂都会聚满了人,熙熙攘攘,有的村多达几千人。现在,“饮灯酒”已经成为顺德一些村最大的集体活动。 容桂马中始平社的灯会曾试过摆了五百三十多台,四五千人参加 晚上七点,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几十个帮厨阿姨将庆灯酒会第一道菜端到每张台上,“饮灯酒”活动便正式开始了。 酒席上的亲朋好友们济济一堂,其乐融融。 酒席虽然没有什么名贵珍馐,但菜肴式样和命名都突出了添丁喜庆的主题。“富贵罗汉斋”、“发财花鼓大好市”、“富贵果仁”······道道菜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容桂马中始平社灯会的菜单 以两千多人的酒宴为例,十三道菜的食材,需要花费两天的时间做准备,置办了400斤的烧猪肉、203条桂花鱼、210只鸡、220斤排骨、300斤大米、2000多个叉烧包和数百斤的蔬菜等。 所以这种场合便是顺德大厨们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为了让大家吃的开心,酒席也往往是请来了顺德名厨掌勺。 “竞投灯”,求意头 作为重头戏,“饮灯酒”的席间还设有“投灯”活动,即以制作好的花灯,冠以好意头名称,例如“生意兴隆”、“添丁发财”、“一帆风顺”、“风生水起”等,然后由乡亲竞投。 每投一个灯,都以鞭炮声开始,鞭炮声结束。主持人们拿着麦克风行走在酒席中间,呼吁大家竞价投灯。 一般上灯的起投价是3888元起,而投灯者则以吉利的数字投此灯比如6888元,8888元12888或13888这些数。 首个开投的灯往往是竞争最激烈的,人人都希望争夺“独占鳌头”的机会。而且像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添丁发财等好意头也是人们追逐的对象,往往能投出最高价。 近年来,顺德市民生活蒸蒸日上,“饮灯酒”这项民俗活动也越来越红火,参加花灯竞投的人也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竞投者不单单是为了讨个好意头,更多的是借这个机会感谢乡亲,回报社会生男孩第一年挂灯的风俗1 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各种独特的风俗习惯层出不穷。其中,生男孩第一年挂灯的风俗尤为特别。这项风俗主要流行于北流地区,每年的正月初十,街上彩灯高挂,人们争相购买。上灯的人家通常会购买两到三盏灯,这些灯在正月初十的零时点亮,一盏置于社主公处,一盏在祠堂,另一盏则放在家中的正厅。 按照这一习俗,如果家中在上一年迎来了新生的男婴,那么在来年的农历正月初十,家人会举行庆祝活动,悬挂彩灯,这被称为“挂灯”。 正月初十这天,家人会大摆宴席,欢庆挂灯酒。如果是尚未满月的小男孩,则要等到明年才能挂灯,这被称为挂老灯。挂灯酒类似于其他地方的满月酒,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不管男孩在哪个月出生,都要在正月初十这一天庆祝。 在岭南地区,灯有着“光明”和“添丁”的象征意义。点亮灯火寓意照亮前程,而“灯”与“丁”谐音,代表着生男孩。 在北流地区,正月初十被称作“头灯”日,正月十六则是“完灯”日。按照传统,生了男孩的家庭会在正月初十购买纸制挂灯,庆祝这一节日。古时候,人们还有在元宵节偷富家灯盏,放在床下以求子的习俗。 生男孩第一年挂灯的风俗2 正月初十还有其他寓意。数字从一到十,九为阳数的极限,十为阴数的尽头。正月初九为“天日”,而正月初十则是“地日”,也是土地和石头的生日。古人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有木、火、土、金、水,其中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代表四季的特征。 土位于四季之中,方位之中,与天之黄龙相对,因此土生万物,也是万物的仓库。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都属土,即“辰戌丑未”四个月。土可以产出金属,流水,长出树木,木腐朽后变成土,金锈尽后也是土,火燃尽后仍是土,水与土相遇则流入土中。五行都在土中循环。因为人也是由五行构成,所以要入土才能安宁,才能循环。 因此,“土”是万物的诞生之地,“地日”也就是“土日”,“石头日”。地日认石头成为一种习俗,认石父即让孩子认石头为父,因为石头坚硬无比,可以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寓意孩子像石头一样结实而长久。 “上灯”是指正月初十的节日,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始于汉朝。上灯节为五天,分为上灯、暖灯和落灯三个步骤。上灯是为了祈求孩子的平安。 在《岑溪县志》中记载,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户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上灯就是悬挂灯的意思,而灯与丁谐音,所以家中生了男孩就被称为添丁,与添灯谐音。 上灯时,一般是孩子的父亲带着鞭炮,从自己家门开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后将花灯悬挂在灯棚中,花灯上写有男孩的名字。之后,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男孩的名字写进族谱。 生男孩第一年挂灯的风俗3 正月十一有观灯的风俗,来源于添丁灯。每年正月,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广州文化名村珠村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其中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生儿的祝福与期望。 大年十一的传说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紫姑是传说中的女神名,我国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谓其能先知,多迎祀于家,测算诸事。 正月十一的说法 农历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这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名为上采日。上采日有悠久的历史,寓意迎春纳福。按照福州传统风俗,福州人有在元宵节之前送灯的习惯,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送灯时间一般是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