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的谐音好的成语

问答 0 23

橙的谐音好的成语,第1张

橙的谐音好的成语
导读:橙的谐音好的成语是大功告成、功成名就、成人之美等。1、大功告成[成语解释]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典故出处]章炳麟《驳革命驳议》:及大功告成,天下已定,而后实行其共和主义之政策,恢复我完全之金瓯。2、功成名就[成

橙的谐音好的成语是大功告成、功成名就、成人之美等。

1、大功告成

[成语解释]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典故出处]章炳麟《驳革命驳议》:及大功告成,天下已定,而后实行其共和主义之政策,恢复我完全之金瓯。

2、功成名就

[成语解释]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典故出处]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

3、成人之美

[成语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典故出处]鲁迅《华盖集牺牲谟》: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成人之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

橙的寓意

橙的寓意是心想事成。橙本义为果树名,果实叫橙子,也是红和黄合成的颜色。橙子的橙字与成的读音相似,而成则代表着成功、成真等意思。

所以橙子有着心想事成的寓意,一般表示一个人希望自己心中所渴望的事情或者希望自己的梦想最终可以实现的意思,可以将其送给朋友,有祝福的寓意。

橙子一般都是球形的,本就是容易滚动的形状,同时橙子的颜色是**,与黄金的颜色较为相似,所以橙子代表着财富,所以橙子有着财源滚滚的寓意,一般可以将其送给做生意的朋友。

1、苹果的果语是吉祥如意,平平(苹苹)安安。提示:平安夜送苹果很有意义哦

2、橙子的果语称心如意。如果是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则代表着成心诚意的爱你

3、荔枝的果语是承诺。 夏季盛产的荔枝,因为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谐音,所以代表承诺。

4、水梨的果语是牵挂。 清爽消暑的水梨,也跳脱传统代表"分离"的苦情,转变成"想你的心不曾远离"的甜蜜牵挂。

5、木瓜的果语是暗示。它代表"木头!你还不懂我的心吗"

6、甜瓜的果语是甜蜜。它代表"每次见你都甜入我心!"

7、草莓的果语是挑逗。它代表"吻我吧!"

8、芒果的果语是专一。它代表"你是我心中闪耀不灭的光芒"或"你是我的唯一"。当你吃芒果时,特别能体会到爱情的甜美悸动。

9、香蕉的果语是追求。它代表"退去你的矜持,感受我的温柔!"

10、葡萄的果语是思念。它代表"将每个思念你的日子串联在一起!"

11、菠萝的果语是好运 。它代表"好运旺旺来!"

12、柿子的果语是圆满。它代表"事事如意!"

13、芭乐的果语是健康。它代表"健康快乐!"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的芭乐,因为强劲的生命力,而赢得"健康"的果语。

1 橙的组词及成语

橙的组词:橙黄、橙红、橙子、橙圃、橙椒、橙膏、橙丝、橙皮、黄橙、金橙、橙色、橙丁、橙韲、梯橙、橙实、橙虀、香橙、橙蟹、给客橙、橙橘户、橙黄橘绿橙的成语:橙黄橘绿扩展资料1、橙黄橘绿[chénghuángjúlǜ]基本释义:指秋季景物。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赠刘景文》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3、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66366节。4、作品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5、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与橙有关的成语具体如下:

橙黄桔绿、南橘北枳、淮橘为枳、橘化为枳、逾淮之橘。

解析:

1、橙黄桔绿:

解释,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举例造句,到了橙黄桔绿的时候,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2、南橘北枳:

解释,枳是落叶灌木,果实味苦酸,球形。古人认为南方之橘移植到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用来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举例造句,名谓南橘北枳,便分两等,乃风俗之不等也。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五

3、淮橘为枳:

解释,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举例造句,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者,则又何也? ——严复,原强

4、橘化为枳:

解释,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5、逾淮之橘:

解释,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举例造句,无如工厂之制,昌于西土,殆如逾淮之橘,迁地弗良。 ——叶圣陶,穷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