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幸福的古诗 1、《江村》——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2、《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近试上张籍水部》——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译文: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4、《长命女·春日宴》——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译文:风和日丽的春天,摆起丰盛的酒宴。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许三愿:一愿郎君你长寿千岁,二愿我身体永远康健,三愿我俩如同梁上燕呀,双双对对,幸福无边。 5、《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2关于幸福的诗句有哪些 陶渊明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2北桃园 岁月已寒, 故乡正农闲。 寒夜中, 这思念, 到林间, 到农田。 手持玉米秸, 捉迷藏, 戏童顽。 北风吹, 雪花飘, 乐悠然。 琅琊山下, 是我的故乡, 我的摇篮。 十里金沙滩, 十里桃花园。 风雨相伴, 多少年? 最难忘记, 暑假里: 树荫下, 捕鸣蝉。 池塘内: 互戏水, 摘蓬莲。 大海边: 迎惊涛骇浪, 扬风帆, 荡渔船。 渔歌中: 到夜晚, 不思还。 梦中多少企盼? 望故乡, 情意绵绵。 故乡风光好, 故乡水亦甜。 何日凯旋? 3故乡 小小山村, 鸡犬声相闻。 披衣起, 开柴门。 迎佳宾, 邀故人。 花香鸟语中, 沐春风, 度良辰。 吟古诗, 鸣古瑟, 奏弦琴。 窗前闲坐, 赏尽那一片, 蓝天白云。 山涧清流水, 坡上松树林。 远远近近, 有羊群。 虽战书中, 无战功。 蜀山下, 做平民。 一盘棋, 一杯茶, 论古今, 说帝秦。 有歌声相伴, 不忧道, 不忧贫。 多少情? 多少恨? 不记存。 世间五彩缤纷, 又何必, 苦苦追寻? 神州山水美, 何处不销魂? 此情最淳。 逸老亭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上相此忘荣,怡然物外情。 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鸟窥华衮,春壶劳耦耕。 枕前双雁没,雨外一川晴。 解组金龟重,调琴赤鲤惊。 虽怀安石趣,岂不为苍生。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3关于幸福的古诗词 1、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话译文: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2、魏·曹操《龟虽寿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释义: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静,方知不染心。 白话释义: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4、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 五代:李珣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译文:与繁花似锦的小岛为邻,和自由飞翔的鸥鸟做伴,多年不见那追逐利禄的豪商巨宦,早已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怎不暗自庆选择了这飘飘欲仙的隐居生活。 5、唐·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白话释义: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4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的诗句 载酒问字何取词, 情感内在心义中。 相逢日见情意浓, 幸福永远长思首。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5有关幸福的诗句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黎明》 跨越黑夜的人 最终走向黎明 手握着霜与荆棘 叩响你尚未醒来的门 一种幸福的声音 惊醒 你花园里最早的玫瑰 《中秋节前那个晚上》 瘦月逐渐丰满 最圆的那个晚上 我在他乡 不要端起一杯酒 喝下去结成厚厚的霜 覆盖我仰望的目光 思念抵处 比宋词更远 我轻轻地念乡下的童谣 却不敢对着月亮说 ——“千里共婵娟” 《秋天》 一些羽毛和一些枯叶 一起坠入你的怀里 像一群无法留下的记忆 坠入岁月里 发黄的咒语和月光 被飘动的树叶 牵来牵去 在秋浓的夜晚 摇动我孤灯一盏 而幸福往往象一场白雪 在不远处 早已等候 《谷穗》 那棵谷穗,不断地点头道谢 站在秋天的田野 听一群蟋蟀 吟唱赞美诗 诗句源于金黄一色 幸福生于沃土深处 把我的腰弯成弓 搭上幸福的诗句 一箭射向金黄的未来 希望有你喜欢的,其实幸福的真正含义每个人心里想的都不一样,只要是你想表达的那就是最好的 6描写幸福的诗句 1、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喜》 北宋 汪洙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唐代 杜甫 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醒世恒言·施泽润滩阙遇友》明 冯梦龙 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唐代 孟郊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宋代 朱熹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7、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钓鱼湾》储光羲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 7有关于幸福的诗句 桃花源诗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逸老亭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上相此忘荣,怡然物外情。 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鸟窥华衮,春壶劳耦耕。 枕前双雁没,雨外一川晴。 解组金龟重,调琴赤鲤惊。 虽怀安石趣,岂不为苍生。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8关于幸福的诗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怀岳片的词汇安庆方言 地区所辖各县,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方言分区上看,它既是在安徽、湖北、江西3省的交界地,又处于几个大方言区的边缘。西部的宿松、岳西、太湖3县跟湖北的黄梅、英山两县接壤,与湖北省最具特色的“楚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区南面的望江与宿松一部分,跟江西的彭泽县隔江相望,而江南东至县的大部分更处在江西省地域的环绕中,这一带“赣语”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北面、东面和东南面的岳西、潜山、桐城、檄阳、贵池和安庆市,或毗连霍山、舒城、庐江,或座落沿江两岸,这一大部分区域均处在江淮次方言的强大影响之下。因此,区内方言既含有“楚语”、“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现按语音、词汇、语法3个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记述如下。语 音一、声 母 1、共同点 一是古见系二等字的读法。古见系匣母的蟹摄开口二等字普通话读舌面音[tþ、tþh、þ]的,区内方言全读舌根音[K、K,、x1。如;þh tþ-K 家、夹、介、解、街、窖、角、间、讲。 tþh一Kh 敲、嵌、掐、确、鬃、铅。 þ-x 下、虾、瞎、鞋、蟹、辖、限、苋、苑、项、巷、咸。 口语中这一类字还多些,例如“江(一北)、虹、教(一书)、觉(困一)、孝(戴一)、嗅”等字都念[K、K’、x]声母。 二是零声母字的分化。古疑母、影母字,普通话读为零声母的区内方言一律分别读为鼻音声母[N]与[],普通话没有这两个声母。如: 古疑母的“我、饿、讹、牙、咬、岸、雁、昂、鄂、硬、碍”和古影母的“袄、欧、讴、暗、鸭、压、淹、安、案、轧、县、恩、肮、恶、厄、勘、哑、矮”等字,在普通话中都是零声母音节,地区各县都加了舌根浊鼻辅音[N]声母。 古疑母的另一部分字如“鱼、语、艺、仪、业、严、研、砚、仰、虐、尧、谚、颜、验、毅、宜、义、虞”等,普通话也是零声母字,地区各县都加了舌面前浊鼻辅音[]作声母。 另外,属于“疑、影”两母的其它字,如“吴、五、屋、外、畏、委、瓦、挖、玩、婉、央、婴、拥”等,本地方言与北京一致,仍分别读为合口呼、撮口呼、齐齿呼的零声母音节。个别字如“偶”,有的县读[N]声母,有的县读[]声母,少数字如“艺、仪、鱼”等,其它县读[]声母,安庆、桐城、檄阳、贵池等地已近似普通话,读零声母。 自成音节的鼻辅音:地区各县有两个鼻辅音自成音节,一个是舌尖浊鼻辅音[一n],即“你”音[一n],“你们”叫“[一n州],,;另一个是双唇浊鼻辅音[一m],贵池县城喊“妈”为“姆妈”,“姆”音[--m]。t 2、不同点 一是全浊声母念送气音是“赣语”的影响。古全浊声母即“并、定、从、澄、祟、群”的仄声字,普通话都念[p、t、k、tþ、t、ts]不送气音声母。区内的东至、宿松、岳西、怀宁、太湖、望江、潜山等县,多数念成送气音,这是“赣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赣语”语音对各县的影响。不过,“赣语”是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历,一律念送气音,上述各县已不是“一律”,如在“赣语”应念送气音的“罢、棒、毒、掉、跪、巨、杰、倦、篆、皂、赵、助、笨、鲍、肚”等字,很多县已念成不送气音声母,这说明“赣语”特征的不完整,或其特征的逐渐被消磨。 至于贵池、桐城、机阳以及安庆市,则完全不存在这一语音痕迹。 另外,东至、太湖、望江等县的局部地区有零星古来母字的声母由[1]转化为[t]的现象。如东至县的利安乡“良、凉、粮、梁、量、亮”等字,声母读为[t],太湖、望江把[1i]念成[ti],“隶”音“帝”,“里”音“的”,“这里、城里、家里、夜里”中的“里”都读成“的”,这也是赣语的特征。 二是[1] [n]不分是江淮方言的影响。[1]与[n]的分混是北方方言内部的一般现象。普通话[1、n]不混,江淮次方言[1、n1不分。贵池、桐城、dA阳、安庆市,基本是[1、n1不分,有[n1无[1],[1]念[n],“老”念“脑”,“兰”念“南”,“流’’念“牛’,,“了”念“乌”;怀宁、宿松、岳西、望江基本上[n、1]不混,表现为细音不分洪音分,即南7E兰,宁76陵。 江淮方言的另一影响表现在舌尖后音[t、t‘、 ]与舌尖前音[ts、ts‘、s],以及舌面音[tþ、tþ‘、þ]的分混。这三组音的分混本是北方方言的内部特征,但在区内,这三组音的分化混合情况与北京音不一致,而且各县之间也互有差别,并分别影响到韵母,情况比较复杂。 二、韵 母 1、共同点 韵母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合口韵变化的一致性上,合口韵的变化及其多寡,这是北方方言的内部分歧,区内各县表现了相当的一致性。如: 丢失[u]介音,普通话中的[uo、uon、uan、uei ],多数在方言中丢失韵头[u]后变成[o、on、an、ei]。女口“多、罗、锅、火”念成“[to、1o、ko、xo]’’;“端、团、暖、官、宽、钻、算”等字,韵母由[uan]念为[on];“敦、吞、论、尊、村、孙”的韵母由[u«n]念为[«n];“堆、推、最、翠、碎”的韵母由[uei]变为[ei]。值得一提的是,[1、n]与[ei]相拼的音节,区内有些县又把[ei]念成[uei],加一个[u]韵头,如“内、类、雷”等字。 [u]韵母变[«u]韵母,古遇摄合口一等字普通话念[u]韵母的,区内多数县念[«u]。如:社=豆,图=头,炉=楼,祖=走,醋=凑,苏=搜。只有贵池、东至、望江例外。 2、不同点 一是[“] 及 [“] 一类韵的存在是湖北“楚语”的典型特征。韵母中有一系列[V]一类韵,这本是“楚语”的特点,“楚语”通行地域在湖北东部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共2o余县。这一地区的黄梅、英山与本地区的宿松、太湖、岳西连成一片,楚语的这一特征也由此渗透到安庆地区各县。表现在普通话以[y]开头的撮口呼韵母和以[u]开头的合口呼韵母都念[H]及[4]一类韵母。宿松、岳西、潜山、桐城,几乎有楚语 [“] 一类韵母的全部。如“女”念成 [“],“朱、除、书、儒、居、区、虚、鱼”的韵母也是 [“],“抓、刷”的韵母念[“a],“揣、帅”的韵母念[“ai],“决、缺、说”的韵母念 [“Q],“迫、吹、水”的韵母是[“ei],“专、川、拴、捐、圈、冤”的韵母为[“an],“庄、床、双”的韵母念 [“ag]。桐城、机阳无后鼻韵母,但有入声,“竹、出、木、域”的韵母为 [“«]。除以上各县外,与桐城交界的怀宁、机阳以及东至、贵池等县,也或多或少存在[“]一类韵母,或在口语中[y、u、“]相互替代。 二是从前后鼻音韵尾的分混可看出江淮次方言的影响。安庆地区古深摄、臻摄与古曾摄、梗摄字读音混同,即北京音念[«N、iN]的后鼻韵母字,地区各县一律念[«n、in]韵母,这是江淮方言语音特征的最突出集中的表现。如针=争,深=生,根=耕,陈=程,森=僧,韵都是[«n]金=京,亲=青 心=星,彬=兵,频=平,民=名,林=玲,韵母都是[in],即常说的[«N、eN]不分,[«n、in]不分。除此之外,安庆、桐城、贵池、枞阳等地,古山摄、宕摄的读音也不分,即北京音念[aN、uaN]韵母,这几个地方念[an、uan]韵母。例如:邦=班,庞=盘,当=丹、桑=三,张=詹,荒=欢,光=关。更例外的是桐城、枞阳两县,没有普通话的全部后鼻韵母,除没有上述后鼻韵母,还没有[uN、yN],如“崩、风、冬、通、农、工、空、轰、中、冲、松、窘、琼、凶、用”等字的韵母,都念成[on、un、yn]等前鼻韵母。前后鼻韵母不分,这是江淮次方言的典型语音特征。 三是有儿化韵的存在。安庆地区的贵池和安庆两地有一个体现北京语音特色的“儿化韵”。虽然作为后缀的儿尾卷舌程度与北京稍有不同,能“儿化”的韵母也比北京话略少一些,但儿化韵母的数字仍然是可观的。如: [a]--竹榻儿、大个马儿(大个子)、小刷把儿、大家马儿大家骑。 [o]——扑灯娥儿、山歌儿、大家伙儿。 [þ]--铁订壳儿(形容很硬的东西)、角儿、逗大脱儿。 [i]--地儿菜(芳菜)、花生米儿、饺子皮儿、小大姐儿。 [u]--壁虎儿、蹄箍儿(猪的肘关节部分)、顶针箍儿、拨浪鼓儿。 [y]--小雀鼠儿(贵池)、眼睛珠儿(贵池)、温吞驴儿。 [11--油糍儿、算盘子儿、挖子儿(一种游戏)。 [ai]--烟袋儿、瓶盖儿、小菜儿。 [ei]--风车儿、小妹儿。 [au]--山芋爪儿、丝线绦儿、坟包儿、茭(音高)儿菜。[ou]--促寿儿、能豆儿、急猴儿、土狗儿、挑头儿、鸡毛帚儿、四牌楼儿。[au]--场瓢儿、画眉乌儿、饺儿、挑儿(小勺)、针抄儿。[on]--粘米团儿、鸡蛋黄儿、当官儿。[uN]--活龙儿。 ’ 至于运用鼻音韵尾字取名字的那些字,都能变为“儿化韵”。如:兰儿、平儿、珍儿、强儿、红儿等等,这既是北方话和北京音的明显标志,又是安庆地区向共同语普通话靠拢而应加以保留并进一步规范的可贵的语音现象。 韵母部分的语音特征,有湖北“楚语”的特色,有江淮次方言的特色,但都是北方方言各次方言间的分歧。 三、声 调 1、去声分阴阳的六个调类 宿松、岳西两县去声分阴阳,有入声,共有阴乎、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6个调类: 阴平:丁、方、知、诗、梯、刚 阳平:朋、承、穷、移、时、仇 阴去:半、替、控、臭、舜、意 阳去:馒、洞、认、共、论、用 上声:猛、体、孔、整、五、忍 入声:木、督、谷、触、惕、失 2、去声分阴阳的五个调类:怀宁、望江、太湖、潜山4县去声分阴阳,共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5个调: 阴平:妈、方、天、高、诗、山 阳平:乎、同、虫、人、文、才 上声:古、口、手、比、老、有 阴去:抗、唱、怕、发、日、借 阳去:共、阵、备、杰、浊、白去声分阴阳,这在省内、区内都属于较为特殊的语音现象,这一特征又与“楚语”完全一致。3.去声不分阴阳的5个调:安庆市、东至、贵池的声调是5个,去声不分阴阳的,有入声:阴平:刚、知、专、尊、丁、边阳平:房、田、穷、平、才、寒上声:古、短、手、比、九、女去声:正、大、共、树、到、汗入声:八、尺、舌、局、即、竹 贵池城关,除入声外,其余4个调类的调值与北京音十分相近。贵池城关音家有“小北京”之称,与调值跟北京音相近关系极大。 4、去声不分阴阳的六个声调桐城的声调为6个,与宿松、岳西不同的是去声不分阴阳,入声却分高低,也是6个调类: 阴平:诗、梯、衣、方 阳平:时、题、移、房 上声:使、体、以、反 去声:世、替、义、范 高入声:发、达、麦 低入声:轴、熟、续 桐城入声字中的一部分还带有一个特殊的边音韵尾[1]。 枞阳与桐城的声调,在调类与值方面大同小异,也是6个调类,部分乡也有高入声与低入声之分,入声也带[1]尾。 声调方面,安庆地区与其它方言相比较而言,去声分阴阳,这既是赣语的特点,也是楚语的特点;赣语有入声,怀宁、望江、太湖、潜山无入声;赣语入声收[一t]、[一k]尾,区内的入声都收[]尾,表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 安庆地区处于“赣语”、“楚语”和“江淮次方言”的围绕之中。建国40年,上述诸方言在交流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各县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由于语言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又由于“赣语”与“楚语”的特征本来就不突出,加上改革开放的影响,人员的流动性大,普通话势力的扩展,方言语音自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样,有的地区“赣语”色彩浓些,有的地方湖北“楚语”标志明显些,有的县市“江淮次方言”的特征更突出些,这些只是综合影响下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不可能在其中划出十分明确而又截然分清的分界线。但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教育的普及,共同语北京音通过宣传媒介的熏陶,隶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的特征逐步在区内扩大,呈现出大面积江淮方言语音的一致性。这种方音特点的消磨而向共同语发展,有力地证明了方言向北京音靠拢的趋势。词 汇 安庆方言词汇干差万别。有的与普通话不同,而在区内是一致的,如“太阳”都叫“日头”;有的与普通话不同,各县之间也不一样。如“小孩儿”一词,安庆人叫“小伢〔Na]子”,潜山、桐城、枞阳人叫“小伢儿”,望江、岳西、太湖、怀宁人叫“小伢”,宿松人叫“滴滴伢儿”,贵池人“小妹[mi]”、“小把戏”。有一些词只流行于一个镇甚至一个乡,在部分地区并不通用,但表现了方言词汇的多彩多姿和区域特征。归纳起来分析,主要是在词形和词义两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一、词形相同,词义有别 1、词义扩大 安庆方言中有一些词,从词形上看,与普通话完全一样,但从词义上看,它比普通话概括得更广些,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些。 窿 这个字在普通话里不能独立成词,它只能与“窟”组成单纯词“窟窿”,表示为“孔、洞”的意思。区内方言中,“窿”与其它词组成的词语,表示了比原来意义范围大得多的意思如: 鼻一、耳朵一(孔——小洞) 鞋一、刺案一(里面——洞状) 衫袖一(袖筒——衣服的筒状部分) 胁胳一(腋下——凹进去的地方) 被一(被窝——叠成长筒形的被) 锅一(锅膛——器物的中空部分)驮 普通话中只有“用背负载”一个意思,区内方言也扩大了,结果有: 挨:一打、一骂、一批 借:一债、一钱、一高利贷 承受:一霉、一名声巧 除有“灵巧”的含义外,区内方言还有“便宜、价钱不高”的意思。如:“~卖了“,“那里贵些,这里~一些”。老板 普通话有“(1)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2)掌柜”这两个意思,区内方言再加一个“丈夫”的意思。2、词义缩小 这一类词从字面上看也与普通话一样,但词的含义却比普通话的内容狭窄些、单一些、缩小些。如: 席子 普通话指“用苇蔑、草等编成平片的东西,用来铺炕、床、地或搭棚子等”。区内方言铺的草席才叫“席子”,苇蔑编的叫“芦席”,竹蔑编的叫“竹席”、“蔑席”或“罩子”。“席子”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比普通话小多了。 手爪 字面上应是“人手和鸟兽的脚”,普通话里没有这个词,方言中只保存了两个语素中的“人手”这个部分,“爪”的含义去掉了。例如“我要是偷你的就烂手爪儿。” 面 普通话指“面条和面粉”,区内方言则仅指面条。 煤 普通话本来是指“古代植物在不通空气时在地下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如烟煤、无烟煤等。区内山区有些把上述物体连同木炭,称之为“炭”,而把家庭中烧饭或取暖时用熄火方式取得的剩余燃料用作引火备用的物体叫“煤”。3、词义转移这类词的词形与普通话相同,但词义已另有所指,如下表。香 油过 夜皮 子无 聊奶 奶听 听明 堂草鞋底鞋底板朝 笏芝麻油皮革、皮毛因清闲而烦闷祖 母耳朵接受声音(1)打晒粮食的场地;(2)院子鞋 底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用的记事条形板菜籽油吃晚饭(宿松)去籽棉花1;流、卑鄙(1)妻子;(2)已婚妇女(3)泛指女性(贵池)鼻子接受气味(太湖)天井(望江)(1)一种小鱼(2)一种长形烧饼方形烤饼(桐城)二、词义相同、词形有别 这一类别,就词义看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词形却干差万别,有的是词形部分不同,有的是完全不同。 1、词义相同,词形部分不同。 一是词素相同,次序颠倒:公鸡——鸡公 司机——机司着急——急着 · 计算——算计不认识——认不识 不得了——得不了萤火虫——火萤虫 豆腐干一一干豆腐是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 下雨一 手帕一 猫头鹰 跳蚤一 , 瞻炼一落雨 盛饭——兜饭手捏子 手腕——手颈子一猫头鸟 黄鼠狼——黄雀钥屹蚤、乌蚤 桑茬——桑苞、桑枣儿痴豆鼓、痴大鼓、痴猴子、癫皮tk‘ama]、额面姑二、词义相同、词形有别 这一类别,就词义看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词形却干差万别,有的是词形部分不同,有的是完全不同。 1、词义相同,词形部分不同。 一是词素相同,次序颠倒:公鸡——鸡公 司机——机司着急——急着 · 计算——算计不认识——认不识 不得了——得不了萤火虫——火萤虫 豆腐干一一干豆腐二是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下雨一落雨 手帕一手捏子 猫头鹰一猫头鸟 跳蚤一屹蚤、乌蚤 盛饭——兜饭 手腕——手颈子 黄鼠狼——黄雀翎 桑葚——桑苞、桑枣儿蟾蜍——癞豆鼓、癞大鼓、癞猴子、癞皮[khama]、癞癞姑三是附加成分的使用。附加成分即词缀,主要指前缀和后缀。在使用词缀方面,有的普通话使用,区内方言不使用;区内方言使用的,又是普通话不使用的,各地用与不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普通话使用,方言不使用:领子 衣领袖子 衫袖鸭子 鸭裙子 裙剪子 剪刀蚊子 蚊虫普通话不使用,方言使用:妹妹 妹子弟弟 老弟眼镜 眼镜子墙壁 壁子东西 东西子戏迷 戏迷子哑巴 哑巴子螃蟹 蟹子知了 知了子2、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 一是来源于古汉语。在安庆地区方言里,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只见于典籍而不见于现代书面语或普通话词语,这些词语古人曾经使用,如今活跃在安庆方言区内人们的口语里。如:嬉 《广韵》“许其韵”。《博雅》“戏也”。《前汉文帝纪》“七八十岁翁嬉戏如小儿状”。“嬉”音“希”,义同“玩”。例如“我是来一的”,“上街一一”,“洋娃娃是买把小伢一的”。 昼 《说文》“日之出入与夜为界”。《集韵》“涉救切,音咒”,就是“白天”意思。区内方言“上午”叫“上一、上半一”,“下午”叫“下一、下半一”。 晏 《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刘敬叔《异苑》,(管宁)曰:“吾尝一朝科头,三晨晏起”。“县”,音“岸”,“晚、迟”的意思。例如“我有事,来一点”’“他比我一到五分钟”。 嘶 《中华大字典》“先齐切,音西,齐韵”,“声破也”。《汉书王莽传》“莽为人大声而嘶”。区内方言有“清一鬼叫”四字语,就是“大喊大叫”的意思。例如“他咽着,你莫一”,“疼得他直一”。 下 这个字常用的音是去声,上下的“下”义。古汉语中还有一个音,《中华大字典》注为“亥雅切,上声马韵”,应读“哈”(哈达的“哈”)。它的含义: 《说文解字》“底也”,位置在低处的意思。 《诗经》“后也”,时间、次第在后的意思。 《左襄二十二年传》“也”,等级、质量较低的意思。 《论语》“末也”,也是地位在后、在次的意思。 《左襄二十二年传》“也”,等级、质量较低的意思。 安庆地区方言“下”音“哈、上声”,就是常用来表示“差、吞、弱、次”的意思。例如“他是个一人,都欺他”,“冒牌子的都是一货”,“这个好些,那个一些”,“这场病把身体搞一着”,“他的评语比我还一些”。 杪 弥沼切,音藐。《通训定声》“高远之木枝曰杪”。古汉语中“杪”有“木细枝”和“末端”两个意思,前者如孙钡《西山超然亭》诗“孤亭坐林杪”,后者如孟浩然《夜登孔伯昭南楼》诗“再来植秋杪”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树梢”和“年月的末尾”这样的含义,但没有用“杪”组成的词,区内方言却广泛运用“杪”的“末端、尖端”的含义造词,如“刀一子”,“针一子”,“笔一子”,“剪刀一子,树一子,香椿一子”。贵池还有个儿歌式的绕口令: 木头木头墩子,和尚是我孙子, 木头木头杪子,我是和尚老子。 妪 音遇,老妇的通称。《史记·高帝纪》“有一老妪夜哭”。《聊斋。赵城虎》“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也没有用“妪”组成的词,但区内东至县的尧渡镇却称呼祖母为“妪”。称呼是生活用语,亲属称谓更是常用语,虽然这个称谓流行的地域不广,但却深刻反映了古汉语在方言中的残留。 <目+氏> 《广雅释访》“常支切,音匙”,“视也”、“看”的意思。“我一见他上街”,“天黑一不见”,“这个人你要一准着”,“有人打门,一一是哪个”。 坼 《淮南子》“天旱地坼”,《杜诗》“吴楚东南坼”。“裂开”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有“坼裂”一词,注明是“书面语”,普通话口语是没有的。安庆地区无论城乡,口头都用这个古语词。山区把岩石的裂缝叫“岩一”,冬天皮肤冻裂叫“裂一”,至于大干地早,田地“裂一”或“开一”的说法,更是常用口语。 残留在方言中的古语词大量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家庭灶台中烧热水的铁罐,区内方言叫“汤罐”或“鼎罐”,这“汤”和“鼎”就是古代汉语中“热水”和“锅”的意思。鸡窝叫“鸡埘”,绳子叫“索”(如麻一、草一、底一)。这“埘”与“索”也是古语词,甚至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发员、店员、医生,区内各县大都称其为“待诏”,“朝奉”,“郎中”。“待诏”,“朝奉”,“郎中”都是古代的官名,宋代开始,民间则用来称呼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这些称呼一直保留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成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二是语体风格的差异。由于文化素质的不同,学科专业的不同,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形成了普通话与区内方言的差异。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术语,一般有文化水平的人,也能运用这些词语。但缺乏知识又不能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时,现象的外部特征就成了表达和命名的依据,这就出现了语言的文野之分,即书面语与口语的语体差异,后者就反映在方言词汇中。如区内不少人把“自行车”叫“钢丝车”,把“木偶戏”叫“扁担戏”,两者的差别就是语体风格不同。例如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词汇: 陨石——落火球 月蚀——天狗吃月 龙卷风一一龙吊水 山洪、泥石流——起蛟、脱蛟再看一些关于疾病的说法: 食道癌——隔食病 阑尾炎——绞肠痧 脂肪瘤——豆渣包 腮腺炎——蛤蟆气 蛔虫斑——冷饭迹 咽喉病——公鸭痨 雀斑——乌蚤尿 狐 臭——臭虫骚、夹骚气 甲状腺肿——泡颈、包颈、气鼓颈 梅尼尔氏症——黑头晕 三是事物本身对词形的影响。有些方言词,常常反映了人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感受,他们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作命名的依据。这些特征,有的是形状,有的是声音与色彩,有的是物品的原料与制作方法,或特色、用途等等。在命名后经过约定俗成,为区内交流思想服务。如: 形状与比喻丝瓜一扁豆一荸荠一松鼠一蟑螂一流星一弯月一织女星-地耳一网瓜、塔瓜月亮莱土栗子貂老鼠、貂狸油虫、灶蚂蚁贼星蛾眉月梭子星鼻涕菇子竹篮——腰篮(形状像腰子)两齿钯——老虎爪子色彩与声音假面具——花脸壳子金针菜——黄花菜银杏——白果粘土——马肝土(颜色保马肝)阴丹士林——海衫蓝橘子——橘红杜鹃花——服脂红、映山红、新娘花蝉——炸了子蟋蟀——曲曲儿、嘁嘁子乌鸦——老哇布谷鸟——发棵鸟、割麦插禾鸟 布谷鸟的叫声是由呼唤“发棵发棵,割麦插禾”的拟声而命名的,还有一些用叫声命名的鸟,如“苦哇鸟”,“桂桂兰”,“四姑姑”,“赤脚滑”等。还有少数地方,把小牛叫作“小牟”,把凡是用金属制成的响器都叫“铃铃”,就完全是声音代替名称了。 四是因婉曲表达的需要。方言词语常常和当地的风俗民情密切相联系。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说法也不一样,婉曲表达的词语,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民间普遍关注的“吉凶祸福”,特别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办大事时,都祈求“大吉大利”,很忌讳说“破嘴话”,一些很平常的事物,都换上吉祥的说法,例如下列词语: 猪头——元宝、宝肥、福祀 猪耳——顺风 猪舌——口心、卷条 猪血——衁子、旺子 猪肝——页子 结婚——办喜事 盖房——造龙窝怀孕——有喜、带喜怀孕反映——害喜藕——通泰(通菜)马齿觅——平安菜 反之,一些看来不吉利,不如意的事。也不直说,而用含蓄、暗示的方式加以掩饰。例如下列说法:生病-不好过、不调和、不自在中药-香茶流血-产妇流血叫“见红”鼻子流血叫“淌红红” 死亡一年纪大的人死亡叫“老了”、“过世了”;小孩死亡叫“丢掉了”,“不在了”,“糟掉了” 在一个环境里,人对人有爱憎之分,人们又以自己的传统观念作为评价好恶的标准来对别人加以褒贬,表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例如以下贬义词: 搅屎棍——胡搅蛮缠、挑拨是非、弄得大家不得安宁的人。 拖索猪一一不爱整洁、穿着马虎的人。 拖油瓶——再嫁女人带的前夫子女 二婚头、过夫娘、过夫嫂——再嫁女子 无常鬼—一瘦高个子 钉锤棒——瘦矮个子 嚼 蛆一一骂人胡说八道 这些贬义词多数是偏见和愚昧的产物。带着这种见识,有时在一个人身上、一件事上,也都带有这种感情作用。同一个人死了,爱他的人说他“登仙了”,恨他的说他“翘辫子了”。“睡觉”这个普通的事,用吉利的说法是“挖窖”(“窖”与“觉”同音,寓意是发财)、“没有升帐”(表示恭维)或叫“补罩子”;用咒骂人的说法就是“摊尸”、“挺尸”。自己的孩子,爱他的时候喊他“心肝”、“肉”,恨他的时候骂他是“小匣子”(小棺材)、“讨债鬼”、“促寿儿”等等,感情色彩是十分明显的。 区内多高山峻岭,人民生活与山区资源息息相关,因此,为具有山区特色的事物命名的词语也应运而生。如人民生活必需品,夏天乘凉要用“竹榻儿”、“竹椅”,冬天取暖要有盐城过年祝福语方言本方言词汇千差万别。有的与普通话不同,而在本区内是一致的,如“太阳”都叫“日头”;有的与普通话不同,各县之间也不一样。如“小孩儿”一词,安庆人叫“小伢[ŋa]”,潜山、桐城、枞阳人叫“小伢儿”,望江、岳西、太湖、怀宁人叫“小伢”,宿松人叫“滴滴伢儿”,贵池人“小妹[mi]”、“小把戏”。有一些词只流行于一个镇甚至一个乡,在部分地区并不通用,但表现了方言词汇的多彩多姿和区域特征。归纳起来分析,主要是在词形和词义两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一、词形相同,词义有别1、词义扩大 本方言中有一些词,从词形上看,与普通话完全一样,但从词义上看,它比普通话概括得更广些,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些。窿:这个字在普通话里不能独立成词,它只能与“窟”组成单纯词“窟窿”,表示为“孔、洞”的意思。本方言中,“窿”与其它词组成的词语,表示了比原来意义范围大得多的意思如:鼻~(鼻孔) 衫袖~(袖筒) 被窝~(被条的长筒形里面) 锅~(锅膛)驮:普通话中只有“用背负载”一个意思,本方言也扩大了,结果有: 挨(~打、~骂、~批) 借(~债、~钱、~高利贷) 承受(~霉、~名声)巧:除有“灵巧”的含义外,还有“便宜、价钱不高”的意思。如:“~卖了”,“那里贵些,这里~一些”。团:本方言兼带“圆”字义:圆圈叫做“团轱辘子”,表示某东西圆圆的叫做“团摸摸的”。2、词义缩小 这一类词从字面上看也与普通话一样,但词的含义却比普通话的内容狭窄些、单一些、缩小些。如:席子:普通话指“用苇蔑、草等编成平片的东西,用来铺炕、床、地或搭棚子等”。本区内称铺的草席才叫“席子”,苇蔑编的叫“芦席”,竹蔑编的叫“竹席”、“蔑席”或“罩子”。“席子”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比普通话小多了。手爪:字面上应是“人手和鸟兽的脚”,普通话里没有这个词,方言中只保存了两个语素中的“人手”这个部分,“爪”的含义去掉了。例如“我要是偷你的就烂手爪子。”面:普通话指“面条和面粉”,区内方言则仅指面条。煤:普通话本来是指“古代植物在不通空气时在地下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如烟煤、无烟煤等。区内山区有些把上述物体连同木炭,称之为“炭”,而把家庭中烧饭或取暖时用熄火方式取得的剩余燃料用作引火备用的物体叫“煤”。3、词义转移 这类词的词形与普通话相同,但词义已另有所指。如下表:香油: 普通话芝麻油, 本方言菜籽油;皮子: 普通话皮革、皮毛, 本方言去籽棉花无聊: 普通话因清闲而烦闷, 本方言下流、卑鄙;电灯: 普通话白炽电灯, 本方言手电筒;电火: 普通话里没有这个词, 本方言白炽电灯;老爹: 普通话父亲, 本方言(1)丈夫,(2)已婚男人;奶奶: 普通话祖母, 本方言(1)妻子,(2)已婚妇女;爹爹: 普通话父亲, 本方言祖父;爷爷: 普通话祖父, 本方言叔父;媳妇: 普通话老婆, 本方言儿媳。二、词义相同、词形有别这一类别,就词义看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词形却千差万别,有的是词形部分不同,有的是完全不同。1、词义相同,词形部分不同一是词素相同,次序颠倒公鸡——鸡公; 司机——机司; 不得了——了不得;二是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手帕——手捏子; 麻利——利索; 机灵——刁灵;手腕——手颈子; 跳蚤——屹蚤、乌蚤; 松鼠——貂狸鼠。三是附加成分的使用 附加成分即词缀,主要指前缀和后缀。在使用词缀方面,有的普通话使用,区内方言不使用;区内方言使用的,又是普通话不使用的,各地用与不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普通话使用,方言不使用:领子=衣领; 袖子=衫袖; 鸭子=鸭;裙子=裙; 剪子=剪刀; 蚊子=蚊虫;普通话不使用,方言使用:妹妹=妹子; 弟弟=老弟; 眼镜=眼镜子;墙壁=壁子; 东西=东西子; 戏迷=戏迷子;哑巴=哑巴子; 螃蟹=蟹子; 知了=知了子。2、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一是来源于古汉语。在本方言里,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只见于典籍而不见于现代书面语或普通话词语,这些词语古人曾经使用,如今活跃在本方言人们的口语里。如:嬉[xi入声]:音“希”, 戏,义同“玩”。昼[zhou入声]:音“咒”,就是“白天”意思。“上午”叫“上~”,“下午”叫“下~”。晏[ŋan去声]:音“岸”,“晚、迟”的意思。嘶[xi阴平]:音“西”,“大喊大叫”的意思。下[ha上声]:“哈”上声,本方言兼用来表示“差、弱、次”的意思。例如“他是个~人,都欺负他”,“冒牌子的都是~货”,“这个好些,那个~些”,“这场病把身体搞~着”,“他的评语比我还~些”。杪[miao上声]:音“藐”,有“木细枝”和“末端”两个意思,本方言却广泛运用“杪”的“末端、尖端”的含义造词,如“刀~子”,“针~子”,“笔~子”。“目氏 ”[ci阴平]:音“疵”,“看”的意思。坼[ce去声] :音“策”,“裂开缝隙”的意思。埘[sai入声]:音“赛”,关养家禽的圈子。囥[kang去声]:音“亢”,隐藏。牸[zi阴平]:音“资”,雌性牲畜。衁[wang轻声]:音“旺”,牲畜的血。还有一些有音无形字普遍使用在本方言区的口语中,现列举如下[gie阴平]:拿; [lao去声]:动; [nong去声]:软; [kie阴平]:轻碰了一下;[dou入声]:哄骗(小孩); 拉[dai阴平]:自夸; 指[kan阳平]:指甲。还有一些词语在本方言区的独特表示方法,如:作声——说话; 停当——贤惠; 筋——血管;歇伙——工作间的稍息,有时也指工作的停止。二是语体风格的差异。由于文化素质的不同,学科专业的不同,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形成了普通话与区内方言的差异。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术语,一般有文化水平的人,也能运用这些词语。但缺乏知识又不能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时,现象的外部特征就成了表达和命名的依据,这就出现了语言的文野之分,即书面语与口语的语体差异,后者就反映在方言词汇中。如区内不少人把“自行车”叫“钢丝车”,把“木偶戏”叫“扁担戏”,两者的差别就是语体风格不同。例如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词汇:落火球(陨石); 天狗吃月(月蚀); 扯豁(闪电);龙吊水(龙卷风); 起蛟(山洪、泥石流)。再看一些关于疾病的说法:隔食病(食道癌); 绞肠痧(阑尾炎);豆渣包(脂肪瘤); 蛤蟆气(腮腺炎);冷饭迹(蛔虫斑); 公鸭痨(咽喉病);乌蚤尿(雀斑); 臭虫臊、射狐臊(狐臭);泡颈(甲状腺肿); 黑头晕(梅尼尔氏症);打脾寒(疟疾); 风明疸(荨麻疹);[tang阴平]粪精(感染上了粪毒、细菌、虫卵)。三是事物本身对词形的影响。有些方言词,常常反映了人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感受,他们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作命名的依据。这些特征,有的是形状,有的是声音与色彩,有的是物品的原料与制作方法,或特色、用途等等。在命名后经过约定俗成,为区内交流思想服务。如:形状与比喻丝瓜——网瓜、蟒瓜; 扁豆——月亮莱; 荸荠——土栗子;蟾蜍——癞蛤蟆、癞大鼓; 蟑螂——油虫、灶蚂子;蝴蝶——扬叶; 蝙蝠——檐老鼠;蛇头子——四脚蛇; 蛤蟆头——蝌蚪。色彩与声音假面具——花脸壳子; 金针菜——黄花菜; 银杏——白果;粘土——马肝土(颜色保马肝); 黄鼠狼——黄雀翎;杜鹃花——胭脂红、映山红; 蝉——知了; 蟋蟀——曲曲儿、嘁嘁子;乌鸦——老鸹; 布谷鸟——发棵鸟、割麦插禾鸟。四是因婉曲表达的需要。方言词语常常和当地的风俗民情密切相联系。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说法也不一样,婉曲表达的词语,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民间普遍关注的“吉凶祸福”,特别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办大事时,都祈求“大吉大利”,很忌讳说“破嘴话”,一些很平常的事物,都换上吉祥的说法,例如下列词语:睡觉——升帐、纳福; 结婚——过喜事;怀孕——有喜、带喜; 怀孕反映——害喜;猪头——元宝; 猪耳——顺风;猪舌——口心、卷条; 猪肝——页子;藕——通泰(通菜); 马齿觅——平安菜。反之,一些看来不吉利,不如意的事。也不直说,而用含蓄、暗示的方式加以掩饰。例如下列说法:生病——不好过、不调和、不自在; 中药——香茶;流血——产妇流血叫“见红”,鼻子流血叫“淌红”;死亡——年纪大的人死亡叫“过世了”;小孩死亡叫“不在了”。在一个环境里,人对人有爱憎之分,人们又以自己的传统观念作为评价好恶的标准来对别人加以褒贬,表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例如以下贬义词:搅屎棍——胡搅蛮缠、挑拨是非、弄得大家不得安宁的人;拖索猪——做事不利索、穿着马虎、不爱整洁的人;过夫娘——再嫁女子。呆[ŋai阳平]石磨——很呆板的人。嚼 蛆——骂人胡说八道。这些贬义词多数是偏见和愚昧的产物。带着这种见识,有时在一个人身上、一件事上,也都带有这种感情作用。同一个人死了,爱他的人说他“登仙了”,恨他的说他“翘辫子了”。“睡觉”这个普通的事,用吉利的说法是“没有升帐”(表示恭维),用咒骂人的说法就是“摊尸”、“挺尸”。自己的孩子,爱他的时候喊他“心肝”、“肉”,恨他的时候骂他是“讨债鬼”等等,感情色彩是十分明显的。1、全部 也不是都要找媒人,不过可定有访亲,就是刨根挖底,不过现在好象不那么重视了然后就是订亲,这年头定亲都要求神问卜一下男方择吉日到女方家送聘礼(钱:看人家,有的不要,有的可能要三四万和首饰),订亲后,未婚女婿逢年过节要到女方家中送“上门礼”叔叔伯伯爷爷奶奶都要,一般是几样礼品。2、串串珠阅读:8505。环形世界阅读:6915。3、不晓得现在如何啦,以前是有什么小礼,大礼,给女方家彩礼,据说现在很惊人的数字。成了陋习了。希望盱眙在这方面能改善改善。省的女娃嫁不出去啊。还有就是不论大事小事收礼的问题,真是太丢人了。有喜事人家真心祝贺是好事,你要是想套钱,就实在丢人现眼……。4、首先,祝你生日快乐!庆祝生日,先来说说通常的做法:请亲戚在家里或饭店吃饭;和同学一起庆祝,类似吃饭唱歌之类;如果有男女朋友的,一起庆祝看吃饭看**之类这些等等之类都排除。然后说说我的想法,以前我在大二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写生,背上行李(换洗的服装),带上电话,当然必要的车旅费还是要。5、20集以后。夏天、的味道阅读:2048。6、hanli920阅读:1351。7、发条樱桃阅读:2298。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祝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姐姐幸福的入住新房!8、Summer Hoo阅读:1422。9、更多追问追答。貌似乡下比城里的多,乡下5万到十万,看各家,城里三万到五万这个样子,但是也有多的!、送礼:按一般习俗,参加婚宴都要准备一份小小的贺礼,用红纸或专门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适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10、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意怎么过!” 以前的我,在每个人过生日的时候,在呈上一句祝福的话后,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句话。我以为,这句话是对生日最好的礼物,是对生日最恰当的解释!殊不知,在这段时间里,我开始想着生日的意义,还有活着的意义,以及对这句话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