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习俗编辑传统民俗端午习俗 [61]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此外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斗指正南,卦象为离,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乃阴邪之所惧。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62-66] 习俗活动端午节杂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为一体,因而后世有认为端午节是由来于古人为了“避邪防疫”而设的节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节日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节日重视祖先神灵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神灵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并非挑个日子避邪防疫就成为流传万古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由来于古人“避邪防疫”之说,是后世对古老节日文化内涵的误解。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传说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许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端午是个好日子,据《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 [63] [67-69] 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1] [70-73] 各种传统民俗活动:扒龙舟扒龙船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5]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74]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75-76] 挂艾草与菖蒲挂艾草与菖蒲(3张)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77]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76] [78] 端午食粽粽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79-81] 历史上跟粽子沾边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粽最初是用来拜祭祖先和神灵,具体起源年代无考。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为广东碱水粽。到了晋代,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据说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80] [82] 放纸鸢放纸鸢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83] 洗草药水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关于洗草药水习俗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带来好运。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84-86] 拴五色丝线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87-88] 在端午节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89] 打午时水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90-93] 铸阳燧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以镜辟邪的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遗传,常能见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带着银制的镜子等饰物,这类银饰小镜子等,就是用于孩子们辟邪。新建的寺庙道观,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装饰着铜镜。就是现代小区崭新建筑的门、窗上方,也往往能发现悬挂着的镜子,这些都是用于所谓的辟邪。由此可见镜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 [94-95] 浸龙舟水“龙舟水”成因示意图端午前后的强降水,人们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仲夏端午苍龙群星飞升于正南中天。在民间信俗中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飞天,行云布雨。自然现象上,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当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因为龙舟水寓意吉祥,龙舟水及龙舟滑过的水人们都认为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96-100] 佩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贴午时符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并扎上一束蒜头,涂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黄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 [101] 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102] 薰苍术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103] 躲端午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地方民俗,是旧时流传于我国北方的端午节习俗。古时北方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104] 避五毒五毒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77] 采药、制凉茶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在端午采药与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逐渐影响到东亚各国。西汉末《大戴礼记‧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中国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84-85] [87] [105]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雄黄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84] 端午雨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104] 跳钟馗跳钟馗跳钟馗: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据悉,跳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106] 斗草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於端午日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斗草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107] 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中国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很明显是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108-109] 特色饮食粽籺 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110] 雄黄酒 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五黄 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打糕 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111] 煎堆 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111] 各国端午节美食 韩国:艾草糕+樱桃茶+醍醐汤在韩国,端午节用于祭祀祖先、祈求丰年、保佑身体平安。端午节期间韩国人多喜食艾草饼与艾草糕、品樱桃茶、喝醍醐汤。 [112] 日本:粽子/槲叶糕+菖蒲酒粽子在日本古代称为“茅卷”,呈圆锥形。最初是将粳米蒸熟捣碎成年糕状后用茅叶包裹,再如水煮熟。后来改用菖蒲叶、竹叶、芦苇叶等包裹,制作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113] 新加坡:娘惹粽每年端午节,新加坡人也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其中娘惹粽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美食。独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酱油,精心腌制上等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条混炒,最后裹入透白晶莹的糯米之中。越南:黄姜糯米饭+方形粽子端午节时,越南人会准备黄姜糯米饭,来感谢祖先的恩惠给子孙后代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并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越南人认为黄姜饭里的黄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疮等功效。 [下元节发朋友圈的说说句子大全七月半包,也称为“中元节包”或“鬼节包”,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于祭祀祖先和亡灵的纸制包裹。七月半包的书写格式通常包括收件人、寄件人、日期和祝福语四个部分。首先,在包裹的正面,通常会写上“故祖考X公XX老大人收用”或“故祖妣X母XX老孺人收用”,这里的“X”代表祖先的姓氏和名字。这是为了明确这个包裹是送给哪一位祖先的。接下来是寄件人的落款,如“孝男XXX、孝女XXX”,表示这是谁送的包裹。在日期的部分,会写上“天运XX年XX月XX日”,这代表包裹送出的时间。最后,通常还会有一两句祝福语,如“福荫子孙”、“保佑平安”等,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在书写七月半包时,需要注意使用尊重和恭敬的语言,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同时,由于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因此书写的格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规范,不能随意更改。此外,七月半包的书写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家族观念。通过祭祀祖先,人们不仅表达了对祖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强调了家族凝聚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七月半包作为一种传统的仪式和文化的象征,仍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总之,七月半包的书写是一种具有特定格式和内容的传统仪式,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家族观念,也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春节习俗都有什么1、 下元”之名,源于道教,传说这一天水官”大禹会降临人间,这一天,他会倾听人间疾苦,把那些伤心的、难过的、困苦的、悲哀的情绪,依次分类,汇报天庭。2、 下元节思念,远在他乡的人儿望着天上月”,寒窗锁泪,梦里还乡,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没能好好告别。3、 下元节来了,这一天月圆如昼,可人间只剩别离,因为人总是要分开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4、 下元节又到了,一年又快过去了,时光飞逝,我总要抓总也抓不住。5、 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告别。6、 明日下元节 你看天上的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但愿面对生命中每一个别离,我们都能学会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别离。7、 古人深信,人生就是一场路过,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带不来一丝尘土,也带不走半片云彩。8、 下元,民间祭祖之日,这一天月是故乡明,月在故乡圆,在家的人儿叠着金银包”,清冷的夜,热烈的焰,人们把祝福和夙愿写上,叩拜后焚化,以表对故人的眷念。9、 面对生命的历程和持久的苦厄,唯有好好体验,才能学会与它挥手告别。10、 下元节:真正的离开,是没有一句告别。11、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在做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相遇与离开,重逢与告别,终其一生伴随你我。12、 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告别。这一天月圆如昼,可人间只剩别离。发朋友圈下元节的说说下元节,祈愿神灵,享祭祖先,吃节令食等传统习俗,希望大家不要遗忘这个节日。整理了一些关于下元节的说说送给大家。1、接近下元节了啊朋友们,也是可以祭拜祖先的日子。 2、与正月十五一样,下元节也是要张灯的。 3、快到下元节了,有要参加法事的善信可以登记了。 4、我们马上要到下元节了。 5、不要忘记我们的下元节,就是十月十五。 6、马上要到下元节了,不要忘记祭奠祖先。 7、下元节了,广州三桂才刚满开。 8、就要到下元节了,这个基本被遗忘的节日。 9、下元节愿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消除、化解。 10、马上就下元节了,准备到古镇的小庙和城隍庙拜拜三官大帝。 11、下元节即将到来,希望所有的不顺利都远离我。 12、下元节,愿你无灾无难,幸福平安。 13、下元节的月是那样的圆,那样亮。 14、下元节了,到了水官解厄的日子啦!15、那么水官又哪位?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于太清境。 16、下元节,在以前孩子们最喜欢过得节日,因为有很多“福余”食物可以吃。 17、不要忘记下元节,要给祖先上稥哦。 18、很多人都忘记了下元节,但是我没忘记,没到下元节,都吃斋饭。 19、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的下元节,也叫水灯节。 20、水官解厄,放河灯蛮贴切的。 21、今天下元节了,一年又快过去了,时光飞逝,我总要抓总也抓不住。 22、下午5点半时分,就看见月亮从东边升起,亮黄清透,来要下元节了。 23、下元节了,不要忘记给祖先送冬衣哦。 24、多少个火光与灰烬,就是多少个孝心。 25、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26、今日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祭祖敬贤。 27、下元节,祈愿神灵,祈求来年丰收。28、下元节,好好祭拜神灵,希望来年不要有灾有难,平安顺遂。 29、今年下元节,记得要吃斋饭哦! 30、在下元节,祈求祖先庇佑后代。 13、马上要到下元节了,记得给祖先烧纸上稥,愿祖先保佑子孙后代远离灾祸。 32、下元节即将到来,不要忘记回乡祭祖哦! 33、中国传统节日---下元节,大家不要遗忘。 34、中元节赶上下大雪,好兆头,来年一定风调雨顺。 35、这一年过得真快,马上就到中元节了,再过两个半月就过年了!以上就是整理的35句下元节的说说,希望大家喜欢!下元节是什么节 下元节什么意思相信小伙伴们对上元佳节会很熟悉,届时会有美丽的花灯和好吃的元宵。可是你们听过下元节吗?可能由于时间处在寒冷的冬季,又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习俗,所以这个节日还不够普及,受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下面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一般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属于我国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中《中华风俗志》中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点明了该节日的时间,而且和道教有关,即当天是纪念水官的日子,他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人物夏禹,曾治水救百姓于灾害中,后来演变成水官帮助人们赶走危难,所以各地会举行祭祀仪式。 有什么含义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词汇比较陌生,这里要结合几个节日来了解一下。在道家的传说中,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它属于最晚到来的,届时会有隆重的祭祖活动,还有焚烧金银包等等。由于是按照旧历来过,所以日期并不是固定的,例如今年就在公历的11月9日。 适合发朋友圈的说说 ①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告别。这一天月圆如昼,可人间只剩别离。②十月十五下元节,是祈福的好日子。每个人的一生,都像在做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相遇与离开,重逢与告别,终其一生伴随你我。③又是一年思念不在世间亲人的节日,人生的路途还很漫长,我们应该收起悲伤,坚强前行。④看那月儿明亮,又因祭祀的烟雾缭绕,十月的下元节,一切都变得不真切起来。⑤天气微凉,大家有行色匆匆的,也有斟满酒悠闲分享着美食,下元节快乐!2023元宵节发朋友圈的祝福语说说 正月十五暖心说说祝福语大全 1愿灯火阑珊,笑语渐浓,祝元宵快乐。 2元宵节不喜欢吃元宵,端午节不喜欢吃粽子,中秋节不喜欢吃月饼,但是始终喜欢和舒服的人在一起。3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祝元宵节快乐!4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5在漫天虔诚灯海下,我向神明许愿。元宵快乐。6亲手给你做的一碗汤圆,用“快乐”和面,“开心”做馅,在“健康”的水里煮熟,用“幸福”的小碗端到你面前。祝元宵节快乐,天天开心!7正月十五花灯观,热闹街市百灯攒。明灯高悬贺新年,更待节后尽开颜。举国同庆元宵节,阖家欢乐积美满!元宵节快乐!8正月十五到了,今天就是元宵佳节了,也是正月里最后一个节日了,是时候要奉上一组关于元宵节的祝福语了,希望你能喜欢。9元宵节来到了,这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挂灯笼猜灯谜,这是一个考验智慧的时刻,祝你元宵节欢聚一堂智慧超群。10辉煌月色璀璨星,红火灯节五彩缤。人头攒动歌声扬,四面高唱谜奖嬴。欢声扬空圆月笑,天上人间共此宵。只盼团圆甜蜜蜜,合家美满幸福溢。元宵节快乐!11品着元宵的甜蜜,打开心扉的惦记,问候的短信为你邮寄,祝愿你快乐又如意,让心怀飞翔着我的记忆,祝福给你最深切最真挚,祝愿你元宵快乐如意。12潮涨潮落,月盈月亏,鼠年即将迎来第一个月圆之夜,祝你:月月加薪,月月发财,月月健康,月月精彩,月月平安,月月吉祥,月月快乐,月月幸福!13喜迎元宵,带上新年祝福,送你一轮圆月。寄去祝愿,明月生辉度佳节。愿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愿梦圆。14元宵到,送你一盏彩灯,愿照亮你幸福的家庭,照亮你光辉的前程,照亮你甜蜜的爱情,照亮你红火的日子,照亮你健康的身体,照亮你平安的一生!15十五春暖闹元宵,千家万户欢声笑。大街小巷花灯展,秧歌狮子踩高跷。农家小院歌声飘,酒香情浓度元宵。欢聚一堂亲友情,高兴无眠全喝高。愿你元宵甜蜜蜜,酒醉心明笑嘻嘻!16十五月亮初月圆,阖家欢聚人更圆。元宵节日汤圆圆,灯节灯笼红满圆。祝你新年事业圆,工作如意家业圆。生活幸福美满圆,一年十二月月圆。愿你每天17进美圆,十五元宵万事圆!18元宵节,送你一碗汤圆,愿你吃后,爱情如汤圆,黏黏合合不分离事业如汤圆,火火热热赚大钱生活如汤圆,美美味味甜滋滋!19春分得意元宵闹,花灯迷联满街耀。千万人群欢声笑,舞着雄狮踩高跷。礼花璀璨辉光耀,欢声高呼庆元宵。品着汤圆传祝福,愿你宵夜享乐道!20元宵到了,吃汤圆了,愿汤圆圆你一个美好的事业,圆你一份甜蜜的爱情,圆你一个幸福的家庭,圆你一个健康的身体,圆你一个快乐的梦想。21点燃幸福焰火,喜猜欢乐灯谜,围赏吉祥圆月,吃着团圆汤圆,许下安康愿望,美度元宵佳节祝你元宵快乐,团聚幸福美意,温馨甜蜜如意!22兔年元宵,祝您安好!愿您骑梦想之马,奔向成功骑好运之马,奔向荣华骑平安之马,奔向健康骑快乐之马,奔向幸福骑生命之马,奔向灿烂明天!23汤圆端上来,好运滚滚来。灯笼挂起来,快乐喜连连。花灯转起来,事事顺着来。烟花升起来,鸿运当头来。祝福送上来,幸福喜颜开。预祝元宵快乐!24元宵佳节到,短信送惊喜汤圆有魔力,偷偷告诉你:皮儿含快乐,馅儿含好运,用真心来煮,吃完幸福久。元宵佳节,祝你万事如意幸福久久!25放游一盏盏五彩荷灯,曳动你心湖快乐的涟漪敲一声声佳节的晚钟,让我的爱在你的心里悸动!花好明月夜,元宵节快乐!26正月十五闹元宵,全国上下好热闹。送您一颗甜汤圆,祝您万事步步高!送您一个小短信,祝您如意常欢笑!27让快乐与你轻轻拥抱,让困难见你乖乖让道,让烦恼偷偷走掉,让吉祥对你格外关照,让幸福对你永远微笑!心情天天好!预祝元宵节快乐!28十五到,花灯俏,人间花月圆,而你的情缘不减当年,但是我对你的思念,黏黏呼呼扯不完,希望你的生活团团圆圆,你的时光喜喜欢欢,永远都精彩无限!29亲朋好友团团圆圆,友情爱情圆圆满满,金钱财富源源不断,工作事业如你如愿!好运一定追随你,幸福一定围绕你,财神一定陪着你,健康一定不负你!30元宵佳节,短信祝福你,愿你:抛开烦恼,忘记忧愁,丢弃忧伤,忘却烦躁,独留快乐,延续甜蜜,保存开心,拥抱幸福,携手满足。祝你元宵快乐!31元宵夜的灯光的确是温柔而浪漫,但没有你,一切都只是虚设元宵节的夜晚,虽然只有微弱的烛光,但因有了你,一切变得更浪漫。32元宵节祝福语:今天是元宵节,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哟,我要送你一个甜甜的、粘粘的、软软的汤圆,咬一口吧!呀!疼死我了!里面可是我的心呀!祝元宵节快乐哈!33短信轻吟舞蹁跹,无限问候暖心田,缕缕莲香沁心脾,温馨祝愿满心间,正月十五月正圆,廊桥美梦一线牵。在这个月圆之夜,送去我美好的心愿!祭奠祖先用什么供品春节(别称:新春、年节、天腊、岁首、新年、大年,英文名:Spring Festival)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常见的春节习俗都有:备年货、贴年红、祭灶、掸尘、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洗头沐浴、张灯结彩、倒贴福字、年夜饭、拜年、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龙、挂灯笼、拿压岁钱、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观社火、踩高跷、闹花灯、舞狮等习俗。在春节期间,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而且每个地域的习俗也有不一样的。我认为在春节的众多习俗中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