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族结婚的礼仪包含了许多传统习俗:媒人和舅舅的角色至关重要:在回族的婚俗中,媒人和舅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回族有句俗语:“媳妇美不美,全凭媒婆一张嘴”。这表明了媒人在婚姻匹配中的重要性。当双方通过媒人的多次说合,彼此有了了解后,媒人和男方的主婚人会带着礼物到女方家进行相亲。相亲过程中,不仅女方父母要考察未来女婿,双方也会安排一个机会让男女双方见面。如果女方接受了男方的礼物,这表示双方已经“相中”彼此。随后,双方会商定订婚的日子。选择主麻日作为婚期:回族将订婚称为“道喜”,并认为在“主麻日”这个吉日定婚最为合适。在这一天早上,双方家庭会进行乜贴(一种宗教仪式),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定婚前,男方会赠予女方一定的礼物。随后,男方舅舅或媒人会与女方商议婚期,通常也会选择一个“主麻日”,并考虑公历和农历的双日。确定婚期后,女方家长会对未来女婿回赠衣物等礼品,然后等待婚期的到来。结婚前的新人习俗:订婚后,男女双方在结婚前的一个月不能见面。结婚前一天或当天早上,新郎会前往女方家举行“尼卡罕”仪式。这个仪式完成后,男方就可以迎娶新娘了。回族中,新娘被称为“新姐姐”。新娘打扮好后,临行前会哭泣,表示离别之情,即使没有眼泪也会挤出几滴,以免被人嘲笑。在迎娶的路上,如果遇到水井,会用红布或红纸覆盖,寓意新人未来不会遭遇困难。在娶亲途中,还要避免与其他娶亲队伍相遇,以防“冲喜”。如果不期而遇,新娘之间会交换裤带,以求相互祝福。婚礼上的庆祝活动:在婚礼仪式上,宾客们会向新人索要“喜物”。新郎会端起一盘早已准备好的核桃、红枣等食物抛洒出去,引起人们的争抢,增添了喜庆的气氛。随后,主人会邀请宾客入席,共同庆祝新婚。回族人的结婚典礼,一般要分两步走。先由主家请来的阿訇,把新郎、新娘及家里的长辈集中在一起,用回族人的风俗习惯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这个仪式主要由阿訇主持,阿訇用回语对新郎新娘进行提问,让新郎新娘用心虔诚的回答,我觉得有点类似基督教堂婚礼,等这个仪式进行完毕后,正式结婚大典才能开始。从婚礼用词上,司仪在典礼中,不能出现“酒”字和酒字的谐音字。因为回族的婚宴上一般是不摆酒的,宴席上只出现各种饮料和瓜子、糖块。汉民新婚典礼中的交杯酒这一项,在回民的结婚典礼中是不用的。主持婚礼的司仪如果不懂此项禁忌,典礼中出现酒字和酒的谐音字,就是对回民的不尊重。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天长地久的“久”字,就要避开,或用其它词代替。还有拜天地的“拜”字。回族是信奉真主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我们不拜天,不拜地,不拜人,只拜真主。这个拜字只能用在拜真主时才行。为此,汉民婚礼上用的最多的“拜”字,就不能出现在回族人的典礼场。另外,回族人结婚不放炮。我们经常讲到的,鸣炮奏乐,也不要讲顺嘴了脱口而出。同时,在回族人的结婚典礼议程中,部分地区还有的加入了一项谢大厨,这和汉民婚礼议程截然不同。汉民婚礼中的谢大厨,是在典礼以后的敬酒,新郎新娘端着酒杯,向大厨致谢,而回族人则是必需作为典礼中的一项,在典礼台上隆重的向大厨行礼致谢。所以司仪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做到整场典礼按主家的要求来做,在不出现以上禁忌词语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主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