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自己的终身大事有生身父母祝福是最惬意和幸福的事情。老汉经历很多离异子女结婚生父母都在婚礼现场的事例,当然你也不能例外。 老汉以为,你事先可以找叔叔、大爷,姨、舅舅双方的亲属求助,让他们想办法说服父母,这么多人出面,父母为了照顾大局,为了自己的儿子幸福,为了自己的脸面一定会答应出席你订婚仪式和结婚婚礼的。结婚给亲戚行礼先后顺序是怎样的我亲身经历过最奇葩的随礼是,红包里塞了一张纸,纸上歪歪扭扭写着“1000,我结婚的时候你不用随了。” 随礼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馈赠风俗。送礼时,集体合伙,分摊钱财。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代女家的亲友也从此俗。农村随份子习俗,最后在保留着最多传统结婚礼俗的农村地区,这里的送礼风就更有一番特色。村里的小伙娶亲了,可能邀请全村的每户都派一个代表来吃流水席,全村人借此机会热闹一下,按照城里的话来说,有点像个农村版的”Party”,所以很多人就谈不上给红包了,就算给,给20、50的不嫌少,给100也不算多,不过淳朴的乡亲们大多会送来一些自制的礼品,比如腊肉、自家酿的酒等,大家借新人的好事。同乐一番。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有钱或有权办不了的事情,只要有人情在就可以办成。这种比较特殊的社会结构,让很多老外都特别费解,这个人情社会中如果你没有人情关系,那么就一定寸步难行。比如,喜宴、寿宴、升学宴、百日宴等等,都是体现人情往来的重要场合,平日里有交情的人,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都会主动送上礼金或礼物。随礼一方面体现出了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其实随礼也是有门道的,人到中年,这“4种礼”就不必随了,纯属无意义社交。 一、遇事就办宴席的,不必随礼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比较多见,娶媳妇、生孩子、盖房子、老人过寿,以及小孩过满月、百天等等都要举办宴会。按照习俗只要是办宴席就要请客,被邀请的人无论是否情愿都得随礼,虽然很多人对此都深恶痛绝,但住在一个村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又不好意思不去随礼。其实,这种动不动就办宴席的行为,就是赤裸裸地以收礼的名目敛财。很多人都抱着不愿意得罪人的心态,不得不为此勒紧裤腰带。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希望一定要学会拒绝,因为这些经常以办宴席为理由请客的人,往往都是贪得无厌的人,只有及时拒绝才能及时止损。二、生活中再无交集的,不必“随礼”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就是有交集,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等,几乎每天都要见面,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时间在一起工作或相处的人,不仅会培养出稳定的人际关系,而且在关键的时候还能相互帮助。其实,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种交际关系,比如有一种就叫“点头之交”。这类人可能是邻居,或者是在某种场合结识的”朋友“,由于这种关系非常浅,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如果是这类人找你随礼,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考虑一下,毕竟根本没有那个必要。三、多年不联系的,不必随礼现在很多人都在感慨,无论多好的关系如果平时不联系,久而久之都会平淡如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一旦脱离了最初的交往初衷,就会变成熟悉的陌生人。尤其是朋友去了外地发展,你们又多少年都不联系了,所以这种关系根本没有必要去随礼。就算你念及旧情,也要考虑一下你们是否还有感情。多年都不联系的朋友,随礼的时候想到了你,难道不是为了让你掏腰包吗?这个时候不要估计所谓的面子,别人都没拿你当回事,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四、来而不往的,不必随礼《礼记》中写道:“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什么叫“来而不往”呢?简而言之就是你们虽然认识,但却从来都没有礼尚往来。这样的人只能算是相识一场,彼此之间根本不会有真感情,所以和“来而不往“的人,没有必要发生金钱关系,就算你给他们随礼,等你有事时,人家却未必这么做。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就算你有钱也不能这么花,毕竟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正所谓“好铁不捻钉”,你的钱花出去了不能无声无息,否则被人就会认为你人傻钱多。 根据我国各地的结婚随礼数据调查显示,不同的地方对于结婚随礼的数额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结婚红包都在500元以上;但是在其他省市红包可能就不需要给那么多了。随礼最后,想说,所以随礼这件小事,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关系网和实际情况出发,切勿因小失大,打肿脸充胖子。最先奉的是父母,然后是祖父母,之后就是与祖父母同辈的亲戚及其配偶(例如舅公、叔公,姑婆、姨婆之类),接下来就是与你父母同辈的直系亲戚及其配偶(例如伯父叔叔,姑妈姑姑,姨妈小姨,舅舅之类),跟着就是与你父母同辈的旁系亲戚及其配偶(例如表伯表叔、表姑表姨、表舅之类),最后就是其他没什么血缘关系的长辈(例如师傅老师、干妈干爹之类)。因为父母是生育你的主婚人,所以他们是最早被奉茶的,但如果你们家必须以长辈为先,那先奉完祖父母及其同辈的亲戚再奉给父母也可以。不过最好还是先奉给父母比较适当。另外,在与你父母同辈的亲属奉茶的过程当中如果有舅舅这位亲属在的话,就必须先给舅舅奉茶,就算舅舅上面还有姐姐(就是姨妈)亦然。因为这也是一种风俗,当然你们不按风俗走也成,大可以按他们的辈分顺着来奉。长辈的话奉茶的时候最好下跪,但不用一个来了就下跪一次,可以找个舒服点的抱枕垫着,然后一直跪到全部人都奉完为止。以上是对于长辈们的奉茶先后安排。在对长辈们奉茶的仪式结束后,你们就得给同辈的亲友奉茶(例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之类),但这些就不用下跪了。因为他们是你的同辈,直接站着奉茶给他们喝就成。这只是一个顺序,并不是要求你一定得把这些人都奉完才可以,只要是当天来到你家参加送迎亲的亲属,都可以奉而已,没在场的就不用了,或者到了婚礼现场再被奉给对方也成。一般来说,已婚的人就算在奉茶后不送上首饰作礼也会至少奉上红包一封以作祝福的。但未婚的人则不用给红包。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邀请一名媒人主持奉茶的过程,他们多半会很熟悉奉茶的顺序的。有着她的指导就不用担心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