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25日。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于2022年10月25日开始录制,于2023年1月25日制作完成正式开播。《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主原创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重温丰富灿烂的中国诗词文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报幕词披头士乐队(甲克虫乐队)The Beatles 是无疑世纪的最有影响的乐队。在8年的时间中,他们不但改变了摇滚乐和流行乐 ,而且,永远的改变了所有音乐的面貌。 风格: British Invasion(英国入侵) British Psychedelia(英国迷幻) Folk-Rock(民谣摇滚) Merseybeat(默西之声) Pop(流行) Pop/Rock(流行/摇滚) Psychedelic(迷幻音乐) Rock & Roll(摇滚) John Lennon (John Winston Lennon) 吉它手、歌手生于: 1940 年 10 月 9 日, 利物浦, 英格兰死于: 1980 年 12 月 8 日, 纽约, 美国 Paul McCartney (James Paul McCartney) 贝司手、歌手生于:1942 年 6 月 18 日, 利物浦, 英格兰George Harrison 吉它手、歌手生于:1943 年 2 月 25 日, 利物浦, 英格兰Ringo Starr (Richard Starkey) 鼓手生于:1940 年 7 月 7 日, 有树木的幽谷, 利物浦, 英格兰50年代末,在节奏与布鲁斯的影响下,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摇滚乐诞生了。1956年,罗尼·多内甘(Lonnie Donegan)和克理斯·巴博爵士乐队(the Chris Barber Jazz Band)以一首胡迪·莱德巴特的《Rock Island Line》打入了排行榜的前十名。(克理斯·巴博乐队1967年录制了一首名为《Catc--all》的歌,这是保罗·麦卡特尼在1957-1960年间写的) 罗尼·多内甘随后的一系列成功的歌曲(如《CumberlandGap》、《Gambling Man》)开始了席卷英伦三岛的“Skiffle”音乐狂潮。由于它简单的乐器(有时只是日常的家庭用具,象搓衣板),和一种“谁都可以做”的态度, 全国十几岁的孩子都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Skiffle"乐队。在这些突然出现的“Skiffle Bug”中有一个16岁的利物浦男孩,名叫John Lennon。虽然他是听了一首猫王1956年录制的《伤心旅舍》,才对流行音乐产生兴趣的,但“Skiffle”音乐的兴起促使他在1957年3月组建他的第一个乐队,这个乐队叫“Black Jacks”,John弹一把央求他姨妈花17镑买的吉它,而另一位成员Pete Shotton的乐器是搓衣板。这个组合很快(一周后)改名为“Quarry Men”,这是他们两个的学校校歌中的一句,QuarryMen的人员总是不断的变化经常会有他们的朋友加入进来。他们开始在一些聚会和利物浦附近举行的“Skiffle”竞赛上演出。他们曾经参加过演出由卡洛尔·勒维斯举办的天才竞赛,但连预赛也没有通过。那次比赛失败一个月以后,Pete Shotton安排“QuarryMen”在一次沃尔顿圣彼德帕里什教堂的夏季节演出。 举行的时间是1957年7月6日。1957年7月6日,在利物浦的另一个地方,“Quarry Men”的一位成员伊万·沃汉(Ivan Vaughan)正在劝说他的朋友Paul McCartney,和他一起去看“Quarry Men”的演出,并宣称那儿是遇到女孩的好地方。总的不管怎么说,Paul还是和Ivan一起去看了演出。Paul 对当时 John的评价:“我记得去了那个地方,看了所有的节目,也听了所有的音乐,那是John和他的乐队。我记得我很惊奇,因为我确实被那音乐吸引了。我记得John在唱一首叫《Come On With Me》的歌。他在收音机里听过那歌,不过他不知道歌词,只知道曲不知道的词他就自己编,他看起来不错,他唱得也很好,他对我应该是个很好的领唱。当然,他没戴眼镜,所以看起来确实很温和,我记得John确实不错,他是惟一一个出众的,其他人没有什么印象。” “Quarry Men”下午的演出结束后,Ivan把Paul介绍给了John。“那时我是个胖胖的上中学的男孩,他(John)把一个胳膊搭在我肩膀上,我那时觉得他准是喝酒了”。Paul抓过一把吉它,开始向乐队展示他的天才。他唱了《Tw--enty FlightRock》和《Be-Bop-A-Lula》,两首歌都是John最喜欢的(后来Paul抄了歌词给他)。Paul能记住所有的歌词,使John非常惊讶,而这个15岁男孩在吉它上表现出的技巧是所有“Quarry men” 成员都还没有掌握的。1957年7月6日,是甲壳虫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两周以后, Pete Shotton骑自行车穿过沃尔顿代表John和乐队邀请Paul加入。在Paul McCartney加入“Qua--rry Men”,“Quarry Men”并没有立即接受George,嫌他年纪太小。而George却一心要加入乐队,于是很是崇拜John,亦步亦趋地模仿John, 他家也成了“Quarry Men”排练的好去处。后来当他终于加入乐队时,乐队已更名为“Jonny and the Moondogs”。在那年秋天(1958年),他们用“Jonny and the Moondogs”这个名字进行演出。是在利物浦演出,人们开始喜欢上这支乐队了 1959年,他们把乐队的名字改为“Silver Beatles”这时他们遇到了一大问题----乐队没有鼓手。乔治·哈里森说他认识一个从俱乐部出来的家伙。他就是Pete Best于是他也加入了乐队。到了1960年8月份,他们把乐队名字简化成了“甲壳虫”( The Beatles)。这时他们来到了德国的汉堡,因为在那里比较容易找到演出的机会。但是当他们第一次到的时候,却被告知他们乐队必须要有5个人。于是他们又返回利物浦,问一位朋友是否愿意加入乐队担任贝司手。这个人就是Stuart Sutcliffe,他说可以。那时已经是1961年了。他们就经常在汉堡演出。8月17日到10月3日,他们在Intra Club演出,每晚四个半小时,周末六个小时。这以后由于警方关闭了Intra Club,甲壳虫转到Kaiserkellar继续演出,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位来自当时利物浦最出名的乐队RoryStorm and the Hurricanes的鼓手Ringo Starr,Ringo很快和他们成了好朋友。10月15日,John、Paul、Geo--rge、Ringo和the Hurricanes的另一成员Lou Walters,一起在一间录音室录了George Gershwin的《Summ-- ertime》。 也是在Kaiserkellar,Stu遇到了Astrid,一个学摄影的女孩。两人很快坠入了情网,两个月后就订了婚。Beatles早期的马桶盖头发型,后来被一些歌星抄袭的造型,就是Stuart的女友Astrid设计的。在一次旅途中,他们遇到了歌手托尼·谢里丹。谢里丹想录制新专辑《我的邦妮》,但没有找到乐队。他们说可以为他伴奏,双方一拍即合。谢里丹的制作人给乐队起了个新名字“节奏兄弟”,但这个名字只是用于这次伴奏。11月,甲壳虫转到了The Top Ten Club。11月21日,倒霉的George因为被发现不满18岁而在俱乐部演出,而被德国警方驱逐出境;只过了几天,Paul和Pete又被指控在他们所住的**院后面的小屋里放火,也被警方驱逐出境;自然,John也只得收拾收拾,回国了。只有Stu留了下来,为了他所爱的女孩和绘画。分别回国以后,George、Paul、John并没有联系,直到第二年的2月,他们才重新聚在一起,这时George甚至不知道其他甲壳虫也回国了。Stu的离开使得甲壳虫不得不重新去找一个贝司手。起初,他们找到了Pete过去乐队Blackjacks的Chas Newby。但不久,Chas就因为要继续学业而离开了甲壳虫。 1961年,没有了贝司手的甲壳虫又一次踏上了去汉堡的旅程。在此期间,为了有一名长期的贝司手,甲壳虫们决定从内部解决这个问题。John、Paul、George三个人开始推来推去:John想要George去当,而其他人想要John去。最后的结果是Paul接过了这个任务。当时他恰好没有吉它(刚到汉堡就摔碎了),一直在弹钢琴, 只能偷着弹别人的吉它,而且因为他是左撇子,只能反着弹。另有传闻说,他当上贝司手后,他的第一把贝司是一把七弦贝司,上面的弦是从汉堡一家俱乐部的钢琴上“借”下来的。后来的某一天,Paul外出寻找他的第一把象样的贝司,他到了汉堡市中心的一家小商店,在橱窗里看见了一把小提琴形状的贝司,那是一把Hafner500/1,他花了大约$45买了下来。再后来,他有过许多不同型号的afner500/1。1960年,在德国的Top Ten俱乐部演出并帮助Tony Sheridan出了单曲My Bonnie。观众里包括North End音乐商店经理Brian Epstein,他开有一间录音室。“甲壳虫”的演出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他就告诉“甲壳虫”他想作乐队经纪人。对于这个主动找上门的提议,“甲壳虫”们怎么能不动心呢?经过毛遂自荐便成为了他们的经纪人,这时大约是61年的11月。随后,Epstein就开始和英国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联系。在他的安排下,甲壳虫在1962年新年的第一天来到Decca唱片公司试音。他们演唱的是经Epstein精心挑选的15首歌曲,其中包括三首他们自己写的歌:《Hello Little Girl》、《Like Dreamers Do》和《Love Of The Loved》。然而Decca公司并不认为他们的歌会走红,没有和他们签约。不久,Epstein会见了经营着一家属于EMI的小公司Parlaphone的George Martin。Epstein当时已经被多家公司拒绝,有些心灰意冷,和George Martin的会面实际上多半是开玩笑,因为George Martin的公司主要制作喜剧录音,Epstein给George Martin听了甲壳虫的试音带,试音带的效果并不好,但为了了解甲壳虫究竟如何, George Martin叫Epstein把他们带来,让 他亲自看看。几个月以后,1962年6月6日,甲壳虫们第一次来到Abbey Road录音室试音。George Martin花了两个晚上和一个下午来听甲壳虫的演唱,他很快被甲壳虫的非凡魅力所吸引。 甲壳虫们写的《LoveMe Do》是其中他最喜欢的一首,《PSI Love You》是另一首,只有一点,George Martin稍稍有些不满意, 他把这点告诉了Epstein, George Martin不知道这个问题也正是Epstein和其他甲壳虫在考虑的。生性文静的Pete Best一直与其他甲壳虫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击鼓也很难为甲壳虫这样一支摇滚乐队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甲壳虫们也的确知道有另一位更加出色的鼓手。8月16日,Ringo Starr正式代替Pete best成为甲壳虫的鼓手。这大大激怒了Pete Best歌迷,Mersey Beat很快收到一封有几百个签名的请愿书,还有很多歌迷聚集在The Cavern Club门前示威,喊着“Pete Best Forever,RingoNever!”甚至还发生了一些混战。在其中的一次里,Goeroge Harrison被揍了个“乌眼青”, 8月18日,Ringo仅仅排练了两个小时后,和其他甲壳虫一起开始了他们第一次在Parlaphone的正式录音。在9月4日的第二次录音中,制作人George Martin想让他们唱Mitch Murray的歌《How Do You Do It》,但甲壳虫们坚持要用他们自己的歌《Love Me Do》,争论的结果是甲壳虫们获胜了。录音前,George Martin的另一个建议被接受了,这就是加上John的口琴,但他们不得不改变原先由John主唱Love Me Do的计划,而改由Paul来主唱,这使天生有“舞台恐惧症”的Paul大为紧张。10月5日,甲壳虫的第一张英国单曲唱片《Love Me Do/PSI Love You》正式发行。据说Epstein为了确保这张唱片能打入排行榜的前二十名,Epstein本人掏钱买了一万张。 对于他们来说,这或多或少也算是一个成绩。从这以后,他们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他们的新歌《Please Please Me》登上了热门歌曲排行榜的首位。他们其它的一些早期登上排行榜首位的歌曲有《She Loves You》和《From Me To You》。这时真正的“甲壳虫”狂热开始了。同年,他们第一次到瑞典进行了演出,而此刻美国也急切地希望他们能去演出。布赖安·爱泼斯坦和他们的制作人乔治·马丁希望们能够去美国演出。但“甲壳虫”们却说:“只有我们的歌曲在美国拿到第一,我们才会去”。因此他们没有去美国,而是去了法国。在法国的一次演出之后,他们收到了一封发到旅馆的电报:“国会录音公司(Capitol Records)向你们表示祝贺!你们的歌曲获得了美国排行榜第一名”。于是结束了法国之行后,他们开始赴美国演出。在那里,他们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结束了在美国的伟大之旅后,他们回到了英国,开始拍摄他们的第一部**《A Hard Days Night》。1962年的第三次汉堡之行却是痛苦而令他们永生难忘的。1962年4月10日,在甲壳虫到汉堡的前一天, Astrid接到她妈妈的电话说,Stu头疼得想从二楼窗户跳出去。 她赶回家, 想把Stu送到医院去,但是在去医院的路上,Stu死在了她的怀中。据说是死于脑出血。Astrid到机场去接John、Paul和Pete时,他们的眼睛都红红的。John Lennon在《In My Life》这首歌所写的"With lovers and friends I still can recall, Some are dead and Some are living ",指的就是他死去的好友Stuart Sutcliffe,一个早夭的天才。Beatles的成功引起Decca Records的无限悔恨,也间接促成Decca Records 与Rolling Stone签约,就从这儿开始, 同类型团体大量冒出,摇滚乐又随着Beatles改变了!1964年,Beatles到美国Grace Land拜访他们的少年偶像Elvis Presley,Elvis对于这四个小鬼能够独步武林,表示非常不屑,他一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不想跟这些毛头答腔,Beatles不以为意,只觉得这是一次奇怪的会面。1965年8月Beatles在Shea Stadium创下演出收入的纪录,又借机拜访了他们年少时的偶像Elvis Presley 。没想到Elvis当面斥责这四个小鬼,批评Beatles的音乐是制造社会问题的噪音。 1965年10月26日,英国国教决议颁给他们荣誉奖章,在白金汉宫,Elizabeth女王亲自颁授MBE(Memb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勋章给每一位团员。新专辑和第二部**的名字是《求救》(HELP!),卖出了上百万张。在1965年底,“甲壳虫”在纽约“希叶”体育馆进行了演出,观众达到了创纪录的55000人。以前从没有人能够拥有这么多的观众。这时他们的音乐变得更富有变化。乔治·哈里森还受到了印度音乐的启发,这可以从专辑《橡皮心》中听出来。不久他们又开始进行了亚洲巡演,其中演唱了新歌,包括《Paperback Writer》。他们还到了菲律宾,但在那里觉得不太舒服,因为那里的“甲壳虫” 迷实在是太过分了,到处都是疯狂的歌迷,使他们十分疲惫。到了1966年底,他们在美国旧金山的烛台公园进行了演出,这是他们最后的一次正式演出。之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录制歌曲了。1967年,beatles 推出《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概念专辑,正式让摇滚乐成为严肃的艺术,创作题材不再仅限于男欢女爱。1967年六月,Beatles在全球第一次的卫星转播节目中,应邀作现场表演,他们特地为此写了一首歌 《All you need is Love》,透过三颗卫星,24个国家可以同步看到Beatles的这场演出。1968年,他们录制了《The white album》。 1969年,他们制作了《Let It Be》这时他们非常疲惫,觉得这些专辑应该是他们最后的作品。不过他们觉得《Let It Be》有点过于悲伤,因此他们又制作了专辑《Abbey Road》。他们在他们开在伦敦的苹果公司的房顶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演出。1970年4月,“甲壳虫”宣布解散,不过其成员还在继续着各自的音乐事业,他们的专辑也仍然在出售,其中新的一张精选集卖得非常好。“甲壳虫”过去是,现在是,或许将来也会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和最成功的音乐组合。20年前的百名歌星演唱会让人至今难忘,20年后的今天,央视《艺术人生》打算将这百名歌星重新聚首在一起。不过,让栏目组头疼的是,当年128名演唱者聚在一起难度实在太大了,有名气的还好,尤其是那些至今已经看着陌生的歌手的名字更是难寻。 1986年,一首《让世界充满爱》聚集了全国各地128名歌手,崔健、韦唯、常宽、毛阿敏、田震、蔡国庆、李玲玉、孙国庆等纷纷登上舞台,他们手拉手、肩并肩演唱了这首爱意浓浓荡气回肠的歌曲。20年过去了,有的人凭借当年这首歌一夜成名,至今还一直活跃在乐坛,更有一些人选择了别样的人生。 20年中他们的人生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艺术人生》栏目即将录制一期《让世界充满爱》特别节目,希望当年参加演唱会的歌手们能够在20年后再次聚首,重新唱响《让世界充满爱》。不过,正在筹划之中的工作人员拿着一长串的名单发愁了,除了崔健、毛阿敏、韦唯等一些至今依然活跃在歌坛的歌手之外,很多人的名字如今已经看着很陌生,能将128人聚在一起实在有些难度。 1986年的5月9日,为世界和平年举行的《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唱响。内地128名歌手集体亮相舞台,共同献唱。 尽管20年过去了,但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依然存贮着当年空前盛况的记忆。主题曲《让世界充满爱》更是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成为了一个的经典作品,它那传达和平的声音经常会在不同的场合频繁唱响。 在这首歌诞生20周年的日子里,《艺术人生》栏目组开始了一次聚会的筹备。我们希望能够齐集当年为这首歌奉献心血的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起揭开这个在流行音乐史上尘封了20年的音乐故事,共同唤醒那段青涩而美好的集体回忆,用我们独特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流行音乐这20年的发展历程。 于是,一场关于音乐、和平、流行、记忆、友情和爱的聚会就在这个秋天温暖举行。 寻找和等待 寻找当年的主创者、演出者和参与者是栏目组的首要任务,然而要找齐当年所有的参与者并非是我们一己之力所能办到的。为此,栏目组布下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连同全国多家媒体共同发出寻人启事,与嘉宾沟通的过程中寻找线索、抓住任何线索顺藤摸瓜、拜访音乐界策划老师……几乎所有的人员都加入寻人队伍中来了。 七月里的一个早晨,演唱者郭鸣岚从温哥华打来的电话成为我们的又一个惊喜。她的名字在后来发行的磁带上被错误的打成了“郭鸣风”,这个“身份确认”的电话也成就了我们一次愉快的交谈。 制片人在上飞机前意外地接到了当年领唱者王虹的朋友的电话。原来她在国外的朋友看见了新浪上的消息,转告了身在广州的她,她又通过相关的渠道找到了我们…… 等待中的寻找,寻找中的等待。 因为《让世界充满爱》而引发的“百家媒体寻找百名歌星”、“集体记忆——那个年代那首歌”、“歌曲背后的故事”等话题,引发社会的多方讨论;当我们走在王府井的街头,随机地从行人中寻找那些会唱这首歌的观众,五人、十人、二十人……随意聚集到一起合唱该曲目,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街头巷尾响起,动人的歌声,唤醒沉睡在角落的集体记忆。 20年后歌声再次响起 时间:2006年8月7日 地点:亚视600平米《艺术人生》演播室 人物:《让世界充满爱》部分演出者、创作者、参与者 20年过去了,这次寻找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多方努力下,韦唯、成方园、王洁实、谢莉斯、牟玄甫、郭蓉、常宽、蔡国庆、付笛声……等当时参与演唱的歌手,王笑然、程进、张勇、王路明等乐队成员以及其他此事的参与者共同聚会《艺术人生》。 节目录制前在候播间里,久别重逢的他们在20年前大幅喷绘合影照片里寻找自己当年的模样,然后互相评点,一时间感动和慨叹充满了整个候播间。他们再次为重唱《让世界充满爱》排练,看到当年的演出画面,唱起遥远却依然熟悉的旋律,想起当年演唱时的情景,20年的时光似乎在那一刻重叠、凝固。 “愿这温柔的深沉从你心中带给你不曾褪色的真情,带给你温暖,带给你无限的憧憬和欣慰,……”随着报幕员李小玢再次念起当年的开场词,他们在《艺术人生》的舞台上完成了时光故事里的一次独特重聚。 共同走过,最终有哪些当年的参与者来到节目现场分享记忆? 思绪飞扬,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现场娓娓讲述? 歌声响起,20年后的他们对于《让世界充满爱》又有着怎样全新的演绎? 那些人那些事 王昆:团长的决定 在当时流行音乐还被称为“靡靡之音”、难等大雅之堂的时代,作为当年东方歌舞团团长的王昆对《让世界充满爱》的出炉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之后王昆曾收到过一封观众来信,现在提起她依然记忆犹新 “我还记得很清楚,天津的一个女同志代表他们全家给我写了一封信,她说他们受了什么样的鼓舞,而且这个歌百听不厌,而且她的孩子也受到了鼓舞,这封信因为我后来不当团长了,又搬家整理东西,不知道哪里去了,我曾经想郭峰让他存起来,但是我今天问他说没有,那就是我忘记了。那是一封很热情的信,如果今天那位在天津的同志如果能够再有机会,给郭峰、给我再把她当时的感觉写一写,会很有意义。” 1986年5月6日,在东方歌舞团的排练厅里曾经召开过一次关于《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的动员会。在这次动员会上,李玲玉作为歌手代表发言,王昆发表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讲话。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当时的录像资料。 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到当年的讲话时,王昆有着怎样的感慨?她如何看待自己当年的这个决定?是用什么怎样的方式帮她化解了推进过程中的诸多指责?在她眼中,成方圆、郭峰、孙国庆(blog)……今天的这些“大腕儿”们当年又是如何的模样? 郭峰:20年的转变 如今的郭峰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留着披肩长发,带着深咖啡色眼镜,在钢琴边深情演奏边演唱的歌者。时光倒流20年,他是《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的曲作者,演出当天作为钢琴演奏者整晚待在场地的右边。 当节目现场朱军将郭峰当年的照片呈现于大屏幕时,郭峰自我评价说“那个时候挺傻的”,朱军评价“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音乐编辑吴海岗却说郭峰当时“很帅,很多女孩极为喜欢”,而且由此引出了一段爱情故事,据说正是这个爱情故事萌生了如今我们所熟悉的《让世界充满爱》。 郭峰在《让世界充满爱》中名声大噪,可就在他可以收获成功的时候,他去了日本。有人说,他无法再超越《让世界充满爱》所以选择离开。 《让世界充满爱》是否真的成为郭峰的瓶颈,他是否真的因此远走他乡? “我觉得当时在80年代,我相信所有的做音乐的人都是属于在摸索,我们没有任何的资料,我们没有任何的参考,我们能听的就是港台的一些很基础的歌曲,比如邓丽君、刘文正这些基础的歌曲,真正的比这个高的一些学习的来源当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我觉得那个时候出去,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做流行音乐应该懂得流行音乐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说那个时候,从录音上我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录音、什么叫声音、什么叫编曲、什么叫合成都不懂,过去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包括今天我们来听《让世界充满爱》这个歌曲带给我们很多的回忆。但是作为它的制作和作为它的专业性来说其实是非常落后的,所以我当时出国的最想做的就是我要知道什么叫流行音乐,怎么样去做流行音乐。” 时隔20年之后,43岁的郭峰如何看待当初的选择? 韦唯:第一次以”披肩发”形象亮相 在这场演唱会中,韦唯是第一次以“披肩发”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而在那之前这是不被允许的,“无论是参加歌手大赛还是去演出都不允许披肩发,我就把头发都盘上去,自己设计一个比较Morden的发型。”但是这次演出是以“披肩发”的形象登上舞台,“后来有人对我说,那晚我在镜头上很漂亮。” 二十年后,再回首的时候,韦唯感慨:“当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活动的意义,但是完全没有想到二十年过去了,它仍然是这样的唯一,这样的令人难忘。” 成方圆:光阴里的故事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个乐章是整个作品当中最美的、最抒情的段落,此时成方圆的一回头,恰好与郭峰四目相对。此时的郭峰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如痴如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能很多历史事件回过头来才真的觉得它是一个历史事件,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刚刚开始,现在说起来很多事情觉得不可思议,比如说弹吉他大家觉得是一个不太正派的一种现象。 “当时我们东方歌舞团去演出,底下有一点鼓、电子琴,报幕的老师跟观众说这是一台电子琴,底下哗就鼓掌。一听到电子琴一响,底下又是一片掌声,还没开口唱呢就这样,人们的耳朵的饥渴、对文化的那种渴望体现在很多小的事上,因为没有听过这样的动静,我们从小到大我们没有听过这些声音,这个印象特别深……” 作为当时东方歌舞团已露尖尖角的“小荷”,成方圆回忆起郭峰当时的那次“放电”和当年演出时的趣事引得现场笑声不断…… 常宽:让人惊喜的演出 1986年,常宽刚从日本领回了一个国际金奖———第16届世界音乐节总指挥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奔向爱的怀抱》。虽让当时只有17岁,常宽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行为方式”,他说参与《让世界充满爱》的过程有三件事最令他难忘。第一件,王洁实、谢莉斯、成方圆等当时所有的大腕儿在后面合唱。他的理解是“是不是人家名气太大了,人不用走到话筒那儿唱”,而自己不是腕儿,所以就得一遍又一遍地跑到前面去唱。第二件,于他而言,这是与爱情有关的记忆。 “我那个时候有爱情,我爱上了其中唱歌的一个女孩子,咱们20年了不用说是谁了,享受我的那种回忆的快乐就行了。我每当看到这个录像的时候,我就能想到当时每每经过女演员的后台时,我都会偷偷看人两眼。比如说我唱完了我会回头,唱得怎么样,这种细节在今后就没有了。世界充满爱嘛,那个时候郭峰有爱情了,我也是有爱情的。” 那最令他难忘的第三件事又是什么?现场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意外?常宽和朱军带来了什么样让我们惊奇的演出? 谢莉斯&王洁实:终于找到了“大部队” 王洁实、谢莉斯作为当时的黄金搭档,虽然也才唱了几年歌,但已然是当时的“老人”了。他们的歌曲带点流行歌曲的味道,很多人听着觉得挺新鲜,但是那种唱法在当时也是受到争议的,但是在参与《让世界充满爱》的演唱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帮人,一帮热爱流行音乐的年轻人,这让他们感觉不再是孤军奋战,终于找到了“大部队”。 “斯儿姐”在节目现场说郭峰欠了她和王洁实一笔帐到现在都没还,“郭峰,他是我们老乡,那时候他特小,就觉得他特有才气,就觉得那个歌写得特好,特美,我还曾经跟郭峰说过要给我和王洁实没写,一直没写。”这一笔关于音乐的帐让她念念不忘了20年。 郭蓉:当年最小的演员 郭蓉1984年加入东方歌舞团,1986年在团里得知《让世界充满爱》这个活动,于是以当时14岁半、年龄最小的歌手身份加入了这次演出。她当时就被这首歌的词和简单的旋律所打动。在她的记忆里从录音到演出才花了几天的时间,记得当时那件白T-shirt特别地大,当时还是个胖胖的小女孩的郭蓉被安排在舞台最边上。演出结束时,观众久久都没有散去。 郭蓉在演唱会上除了参加合唱,还演唱了《我爱你,塞北的雪》。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崔健,第一次听到《一无所有》,当时就被那种呐喊般的歌声所震撼。 而在之后几年东方歌舞团的很多次的出国访问,《让世界充满爱》都是首选的开场曲。 郭蓉当时虽然没有自己的唱,但是觉得参加能跟着这么多明星参加这样一次活动,觉得非常自豪。在现场的讲述中,郭蓉忽然惊叫:“怎么会有这张照片?”那是什么样的照片让郭蓉觉得如此惊讶?20年后她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歌声? 赵莉:第一句的演唱者 当天在我们的录制现场出现了一位孕妇,她腹中的宝宝原本应该录像前一天出世,由于分娩时间的延迟,她得以来到我们的现场,她就是《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一句”想起来是那么遥远”的演唱者赵莉。时隔20年之后,赵莉从才音乐编辑吴海岗口中得知自己能够演唱第一句的原因。 “赵莉当时是一个很优秀的年轻演员,当时我们选择让她唱第一句的时候,就因为这个作品是第一次出现,这个出现一定要让它出现特别纯洁的声音,可爱和充满这几个字都能够联合在一起。赵莉当年17岁,的确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女孩。梳着一个娃娃头,特别可爱,唱的第一句清纯极了,我记得跟作曲郭峰、跟录音师很严格地选择对她的唱,就是要展示这首歌是一个新生儿,跟你今天的感觉相当地相似。” 节目录制5天后,赵莉腹中的宝宝——一个可爱的男孩出生。 王虹:迟到的领唱者 “啊,一年又一年……”王虹是这句高难度词的演唱者,当年从外地来京的她迷了路,险些没能找到录音棚,在西郊机场大哭。 “我当时是最后一个到场的,因为接我的司机去了首都机场,而我的那班飞机停在西郊机场。那边黑蒙蒙的,灯也没有,后来我就在那儿哭。后来打电话才知道接错了地方,再到那个地方去接我,我一进了录音室就哭,后来说吃饭了吗?没吃,吃了碗方便面后,有人就给了我一个谱子,说你试试看这一句,因为那天也是最后一天录音了。我想肯定是人家都不要唱的给我唱,我当时也没什么感觉,那就进去唱了。唱完了第二天人家才说,王虹你知不知道那一句好多人都唱了唱不上来。 然而在《让世界充满爱》中颇为抢眼的她之后却从慢慢从歌坛消失了,这二十年她去了哪里,如今的她又在做什么? 祈竺蕾:街上流行红裙子 1998年,祈竺蕾作为战友文工团的优秀歌唱演员,和同在战友文工团的王路明一起,被选派参加“让世界充满爱 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手演唱会”活动。当时演唱会上,祈竺蕾与众不同地穿了一条红色的裙子,在人群中十分显眼。录像带上,这位十八岁少女青春靓丽的形象,成为了永久的记录。对于祈竺蕾来说,那次活动也是她歌唱生涯中非常值得回忆的亮点,当时与她一同参与演出的王路明,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 “老男孩”乐队:王笑然,张勇,程进,王路明 80年代中期,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欢,首先是流行音乐的电声配器,相比以往民歌的比较单调的伴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张勇、王笑然等组成的电声乐队,是80年代中后期,中国为数不多的电声乐队中数一数二的。东方歌舞团录音公司,有当时最好的录音设备,所以崔健、郭峰等经常来录歌,大家关系不错。他们来录音的时候,都是拿着一张小纸片,上面是他们写的简谱,挺随意的。 那时这个电声乐队最多的时候一天会录60多首歌。“棚虫”的传说由此开始。“我们好几天在棚里面没出来,后来等早晨五六点钟出来的时候,有另外一拨现在国脚的人说你看这几个人,挣钱挣得连花钱的工夫都没有,当时我听了等于是一种讽刺,这个是最精确的一种,完全在棚里头,所以就给我们起个名字叫棚虫。” 那时的他们,冬天在火炉边喝着开水,吃着烤馒头片,说着对音乐的梦想,梦想有一天可以以此为生,可以以此为事业,梦想有一天可以做好的流行音乐。20年后的今天,他们大多已经转入幕后,张勇成为罗兰中国的技术总监,王笑然则担任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的社长……朱军现场布置“作业”:再次合作演奏一首曲子。已经有了啤酒肚,年近50岁的他们会交给我们一份怎样的答卷?他们能否再现乐队当年的风采? 幕后花絮 双色夹克的缘由 1986年《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现场,所有的歌手穿统一的T恤,相同款式但颜色不同的夹克。男生穿**的,女生穿粉色的。这也是集体活动统一着装的开始。可事实上两色夹克却是无奈之举。“那个夹克衫,那个时候想买成一个颜色的都没可能,你现在别说一百件,一千件一个晚上就能给你赶出来。那个时候得没有啊,哪个店也没有能够一个颜色买一百件,只好说有黄的、有粉的。” “假唱”?! 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了争取这首歌能够上台与大家见面,“真唱”还是“放录音”这个问题一直商量了很久。最后为了保证演出的效果,为了这首歌能够顺利地演出,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录音对口型”,这可谓是如今“假唱”的鼻祖所在。尽管如此,在演出的时候,每一个演员依然是声嘶力竭地全情投入。 …… 20年前,一群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集体亮相舞台,共同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20年后,他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各自不同的变化,再次聚首,谈论起关于歌声的记忆,依然是如此的清晰,仿佛昨天的经历。 什么是他们对于80年代最深刻的集体记忆?20年来他们对音乐和人生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