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地区的婚礼习俗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仪式过程。传统上,婚姻六礼是潮汕婚礼的基本框架,包括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新迎。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仪式。提亲通常由媒人主导,或通过亲朋介绍。合婚则是通过媒人交换双方生辰八字,由星家进行合婚吉凶预测。若预测结果吉利,双方家庭便可以进入下一步。开聘时,男方列出聘礼清单,女方则准备相应的妆奁。开聘的红贴需包括十二项内容,每一项都承载着吉祥的寓意。例如,男方会提供不同等级的“酒水”作为聘礼,而女方则根据“酒水”的等级准备相应的嫁妆。定亲是指男方在选定的吉日将聘金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后,婚姻关系便得到确认。这时,女方通常会回赠男方糖点和石榴花,表示婚姻的美好和长久。出嫁前,女方需进行“挽面”仪式,以美容的形式准备迎接新生活。此外,新娘出嫁前夜会睡草铺,这一传统源于一个后母娘的故事,后来演变为习俗。迎娶当天,男方会备花轿和鼓乐,伴随亲友前往女方家接新娘。到达后,新娘与父母告别,并由伴娘陪伴进轿。到达男方家后,新婚夫妇拜见祖先和父母,然后举行午餐,新郎新娘会喝交杯酒,并向亲朋敬茶,接受红包或首饰作为赏面钱。婚礼当晚,会有闹新房的习俗,亲友们会聚在新房中,为新婚夫妇送上祝福和幽默的四句诗。最后,由“青娘母”引导新婚夫妇就寝,标志着婚礼的完成。潮汕地区的婚姻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即“头返厝”,新娘出嫁后首次回娘家,这个习俗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和对新生活的祝福。以上是潮汕婚礼的简要概述,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愿望。虽然现代社会中一些习俗可能有所简化,但这些传统仍然在许多家庭中得到保留和尊重。潮汕新娘出嫁作四句怎么说潮汕结婚习俗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 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潮汕婚嫁习俗经历代演变而有精简和变异。当代大多已废弃旧俗,从简从新。旅行结婚、举行小型茶话舞会和参加集体婚礼成为时尚。部分恋旧者,则还保持旧婚俗。潮汕结婚习俗大致如下: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合八字(合婚)旧俗的合婚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好告吹。当代人崇尚自由恋爱,虽然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交换庚帖这一旧俗也已被废弃,但不少人还保留“合八字”这一环节。定亲合“八字”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也称“()定”。礼物通常是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等金银首饰,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订婚的信物。女方要有回礼。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潮汕话槟榔是指青橄榄)、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橄榄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当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备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衣服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事,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送给新娘礼物,这叫“送花粉”。择日行聘礼后,男方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潮州人所选择的时辰大多在深夜里,潮俗保持深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迎亲这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当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亲。在迎亲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举行一些习俗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洗花水临嫁前,新娘要用仙草、石榴花等十二种花草泡水沐浴,浴后穿上“五裾齐”的上衣,也称“上轿衫”,意取五福齐全。有些地方的新娘在沐浴后,要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运带走。分钱米迎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在饶平海山镇,分钱米习俗是由母亲在簸箕或竹筛中放上钱米,用力摇簸箕,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明年抱个男外孙。”然后把钱和米分给新娘的兄弟和新娘各一份,新娘拿后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吃半碗饭新娘出门前的早上,娘家会煮一顿四道菜或九道菜式的早饭供新娘享用,其中必定有煮猪肠、猪肚、卤菜及好合菜等四款寻常菜式,而给新娘的饭要装得满满,但新娘子只可吃一边(即半碗),表示出嫁后,也要有余钱留给娘家。安床迎亲前,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要选择吉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安床完毕,要将一条“安床大吉”和“麒麟到此”的条联贴在床上,然后叫一个男孩到床上躺一会,意味着早生贵子。接新娘结婚当日,新郎到新娘家,用自行车、摩托车或汽车把新娘载回,伴娘、阿舅(新娘的兄弟)伴新娘而至。阿舅要备有礼品到男方家,这礼品除要有雌雄鸡一对外,特别要备上一瓶灯油,其意为男方“添丁”,现在,有的用化妆油代替灯油。小舅子到了亲家家里,会受到热烈款待。出嫁时,新娘要带上嫁妆。嫁妆中,必须有灯、木屐、针线、镜子、梳子、尺子、米筒、草头肚兜(肚兜中夹上两株连根的草头香,即莎草)等,要备上送给儿童的玩具、文具,送给亲朋好友的袜子。其中带木屐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带梳子象征着新娘做事有如梳头,有条不紊。现在有的用小孩用的小被子叠成肚兜状,在被中夹上草头,便成草头肚兜。吃“五碗头”、“合房圆”进洞房后,新娘要吃“五碗头”:龙箭鱼、猪肝煮葱、韭菜炒猪肉、肉丸、甜碗——糯米饭或芋泥。桌上四角放四个甜杯,杯里放红糖,每挟一菜都粘一点红糖,意取从头到尾件件甜。龙箭鱼象征能干,猪肝煮葱象征有官做、聪明、通情达理,韭菜象征长命和快发,肉丸象征团圆,甜碗取生活甜蜜,都属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新郎新娘要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即吃甜汤圆,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的交换着吃。敬甜茶结婚当日中午,男方宴请亲朋。午宴结束后,就由婆婆或新郎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甜茶,或者敬槟榔。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辈序,婆婆或新郎要在旁边挨个教给新娘: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长辈喝下一杯喜茶,就得回赐一个红包,俗谓之“赏面钱”,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结婚当日,左邻右舍,男男女女说说笑笑,过来食喜糖、看新娘。新娘要送玩具、文具给儿童,送袜子给亲朋好友。返厝结婚第三天,新娘新郎要举行“回门”礼,即回新娘娘家。“回门”礼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三返厝”。头两次回娘家,新娘新郎需在娘家吃午饭,但要在煮晚饭之前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过夜,有的地方是在结婚四个月之后才举行“回门”礼。潮汕结婚风俗有哪些?潮汕传统婚俗中,新娘出嫁时会进行一系列仪式,这些仪式富含象征意义,体现了潮汕人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1 愚人拾珠:潮汕地区有一种传统习俗,新婚夫妇会在婚礼前进行“愚人拾珠”仪式,寓意夫妻双方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2 婚前准备:新娘出嫁前,会进行沐浴更衣,拜别双亲和家中神位,这些仪式旨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对家庭传统的尊重。3 婚礼仪式:婚礼当天,新娘会乘坐花轿前往新郎家。花轿到达后,新郎会踢轿门,揭下轿门前贴的“红封”,寓意迎接新娘的到来。4 拜堂仪式:新娘进入新郎家后,会进行拜堂仪式,向长辈和神位行礼,表示对家庭传统的尊重。5 吃合房圆:新郎新娘会一起吃“合房圆”,寓意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相互扶持。6 闹洞房:婚礼结束后,会有闹洞房环节,亲朋好友会通过各种游戏和玩笑,为新婚夫妇带来欢乐和祝福。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潮汕人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也展示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潮汕地区,结婚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因此充满了各种独特的婚礼习俗。以下是几个有趣的结婚习俗:1 洞房花烛夜:潮汕的新人会在婚礼当天晚上入洞房。洞房内精心布置着花环和鲜花,烛光摇曳,营造出浪漫的氛围。新人在洞房度过第一夜,这象征着他们新婚生活的开始。2 切糕习俗:婚礼当天,新娘子的家人会准备一块糕点,上面刻有祝福的话语,如“早生贵子”、“百年好合”等。新娘要将糕点切成七块,代表七姐妹,寓意着祝福自己的姐妹们幸福美满。3 喜饼:潮汕的喜饼是一种特别的糕点,香甜可口,通常在结婚仪式上赠送给宾客。喜饼的形状有花、鸟、鱼、虫等吉祥图案,代表着吉祥如意和美好的祝福。4 破四烙:结婚仪式结束后,新娘子会接受一个特别的考验——破四烙。四烙是一种特殊的糕点,通常由糯米制成,上面烙有“金玉良缘”四个字,象征着新人的美好祝福。破四烙的意义在于,新娘子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两人相互扶持,共同度过,就能迎来幸福美满的生活。总的来说,潮汕的结婚习俗不仅包括吉祥的喜饼和糕点,还有独特的洞房花烛夜和破四烙等仪式,都寓意着对新人的祝福和美好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