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有为用“观音过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的诗句赞颂普陀山之胜景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编辑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编辑本段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 莲洋午、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 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编辑本段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 编辑本段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 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编辑本段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编辑本段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编辑本段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编辑本段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编辑本段古洞潮声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土灵现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编辑本段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编辑本段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泊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可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着足行正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咪,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米无限凉爽当你浮游在碧海的怀抱之中,身心也许会慢慢地与大海交融起来,这时也许你会觉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昔陀山观绝 编辑本段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编辑本段茶山夙雾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通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编辑本段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说的是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编辑本段白华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竹禅(1842—1901),清末著名画僧,与破山禅师齐名,一生嗜好书画俗姓王氏,号熹公工书、画,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光绪(一八七五―一九o八)间返蜀示寂《海上墨林》、《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通诗文,善书画,工篆刻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 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 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 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 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 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 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 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 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 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坐船到普陀山的轮船班次 吴淞客运中心公交线路表 1、上海火车站--吴淞客运中心 乘轻轨至江湾镇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2、人民广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3、十六铺--吴淞客运中心 乘576路至曲阳新村换乘116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4、上海体育馆--吴淞客运中心 乘旅游5号线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5、浦东第一八佰伴--吴淞客运中心 乘522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6、五角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0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7、江湾镇--吴淞客运中心 乘51路、116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8、虹桥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25路至人民广场换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至吴淞客运中心 9、浦东国际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机场四线至大柏树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宝杨码头专线:宝杨路汽车站--吴淞客运中心--上海火车站 旅游5号线:宝杨码头--吴淞客运中心--上海体育馆 轮船:洛伽山 锦屏轮 普陀山轮 法雨轮 上船地点:上海吴淞客运码头 [从上海市区到吴淞客运码头] 航行时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07:00左右抵达普陀山 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最佳旅游时间 一年四季皆可畅游普陀 普陀山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最冷为零下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69℃日照充分,可见海浪煮日,碧海青天,海上生明月,佛光照我心虽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但是,选择何时上岛,是要非常留心的 踏沙看海 享受海水和沙滩,当然是夏季7、8、9月最好 每至夏秋之季,海面上万顷波涛惊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众们则叫“神火” 品味紫涛盛宴 如果重点是吃最新鲜的海鲜,10月最好 舟山历来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三大渔港之一,舟山群岛的东海渔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千余种鱼、蟹、虾、贝、藻类使舟山享有“中国渔都”之美誉 经过舟山人民几十年来对海鲜美食文化的演绎,无论是夜幕下海边的海鲜夜排挡,还是地道渔家风味的渔家宴,都构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海鲜美食佳话 云游海天佛国 如果是香客和善男信女,会特意选择三个日子上岛:2月19日为观音菩萨生日,6月19日为菩萨得道日,9月19日为菩萨涅盘日,这三个日子都是农历 以二月大香会期为最盛,六月游山避暑者较多,九月则称小香会,香客略少这三个日子的前三天,大批香客上岛,候船时间可能长一点,房价也可能略高 一般游客,如果想观览佛事盛况,可专门选择这几个日子,如果怕人多拥挤,可以避开这几个时间上普陀山 景区门票: 2007年9月20日起普陀山门票每人160元元月一日二日、春节初一至初五、五月一日至五月五日、十月一日至十月五日进山门票为每人200元 每年12月,1月每人140元14米以下的儿童免进山门票普陀山南海观音像(佛教圣地中的灵感之源)一、普陀山观音求子的方式普陀山观音求子是指信徒们前往浙江普陀山观音寺,祈求增强生育能力,并希望怀孕和生育过程平安顺利的一种信仰活动。在观音信仰中,观音菩萨被视为能够保佑孕妇、提升生育能力的神祇。在普陀山观音寺内,供奉的是南海观音,她能带给人远离疾病、灾难和烦恼,实现平安的生活。二、普陀山观音求子的类型1 求子:观音菩萨被视为保佑妇女平安怀孕和生育的神灵,因此,许多希望拥有孩子的夫妇会前往普陀山观音寺,祈求能够顺利怀孕,并生下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他们会对观音菩萨进行虔诚的祈祷,并参与香火祭拜等仪式,希望观音菩萨能听到他们的祈愿。2 安胎:对于孕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胎儿发育不正常或孕期意外等,孕妇和家属可能会感到焦虑。为了确保胎儿和母体的健康,他们也会前往普陀山观音寺,祈求观音菩萨的保佑。三、普陀山观音求子的具体流程普陀山观音求子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因个人信仰和习惯而异。一般来说,前往普陀山观音寺的信徒会在寺庙门口购买香火,然后进入寺庙,在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内进行祈祷。这个过程非常虔诚和感人。四、普陀山观音求子的意义普陀山观音求子信仰历史悠久,为许多期待成为父母的夫妇提供了一个寻求慰藉和希望的地方。无论信仰的实际效果如何,它都能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安慰。悠然的大海,波涛汹涌,海风拂过脸庞,带来一丝丝清凉。站在普陀山南海观音像前,仿佛能感受到佛教的神圣力量。普陀山南海观音像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上的一座巨型佛像,也是佛教圣地中的灵感之源。它庄严肃穆地屹立在普陀山的山巅,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一、巨型佛像的背景介绍普陀山南海观音像位于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上的一座巨型佛像。该佛像高达338米,由花岗岩制成,气势恢宏。它是中国最大的室外铜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观音像之一。佛像的建造始于1993年,历经多年的努力,于2002年竣工。佛像面朝大海,背靠山峦,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慈悲。每年,无数信徒和游客慕名前来,感受佛教的力量和普陀山的美丽。二、前往普陀山的交通方式前往普陀山南海观音像,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乘坐船只。从上海、宁波等地,可以乘坐渡轮直接到达普陀山。船只通常在早晨出发,航程约为2-3小时。此外,还可以乘坐飞机到达舟山普陀机场,然后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普陀山。三、参观南海观音像的步骤1踏上普陀山:抵达普陀山后,首先需要购买门票。门票包括山上的交通费用和景区的参观费用。然后,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缆车前往南海观音像。2感受佛教文化:在前往南海观音像的路上,可以欣赏到普陀山的美景,感受佛教文化的熏陶。普陀山是佛教的圣地,这里有许多古刹和寺庙,可以参观和朝拜。3抵达南海观音像:当抵达南海观音像时,可以先在佛像前面的广场上休息片刻,欣赏佛像的壮丽景象。然后,可以慢慢靠近佛像,仔细观察佛像的细节和雕刻。4参拜南海观音像:在佛像前,可以合掌默念佛号,向佛像祈福。也可以购买香烛等供品,献上自己的虔诚之心。参拜完毕后,可以在佛像周围的园区内漫步,欣赏花草树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四、普陀山南海观音像的意义普陀山南海观音像是佛教圣地中的灵感之源,它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佛像的庄严和威严给人一种庄重和肃穆的感觉,让人心生敬畏之情。站在佛像前,人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也可以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和疲惫。而来到普陀山南海观音像,仿佛可以洗涤心灵,找到内心的平静。站在佛像前,人们可以放下烦恼和杂念,沉浸在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中。这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让人们重新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