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成立于1992年10月,经民政部注册登记,受科技部领导。其宗旨是,依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国科技兴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助力中小城市以科技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致力于响应中央的“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自成立以来,在科技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会积极组织了各类活动。其中包括十多次研讨会,主题为交流科技兴市的新动态、新策略和新经验;还有高层论坛,以专家学者解读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战略发展为主题。研究会还派遣十余位专家深入中心城市的企业、科研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和咨询服务,为地方科学发展提供策略。研究会还定期评选科技兴市的优秀论文,并在《科技日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和《科技进步与对策》等媒体上进行宣传和报道,展示城市科技兴市的新政策、新理论和新成就,特别是在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的新发展、新气象和新经验。综上所述,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作为一个全国性一级社团,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提供咨询服务,评选优秀论文,以及媒体宣传等方式,致力于推动全国科技兴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为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研究会概况1、文学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重要作家: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艺术追求: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会址设在北京。2、创造社重要作家: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艺术追求: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创造社受当时国际国内左倾思潮影响,理论倡导和文学活动不免带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倾向,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对待鲁迅、茅盾等作家表现出了偏激的情绪。然而大部分成员在参加革命实践,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新兴无产阶级文艺方面,以及倡导革命文学和革命文学理论建设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的重要活动和成就有哪些?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是一个由山东省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法人社团,成立于2004年6月26日,经山东省民政厅批准。作为一级学会,其业务主管单位是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对发展我省心功能医学研究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该学会荣获山东省民政厅优秀社会团体的称号。研究会的业务涵盖多个领域:首先,他们组织医院和学校的研究,重点是无创心功能检测技术;其次,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探讨学术课题,加强与国际医学团体的联系,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此外,他们还编辑出版心功能研究相关期刊、图书和音像资料,提供继续医学教育,举办临床培训基地,以提升会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研究会还负责评选和奖励医学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表彰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以及在学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他们提供咨询服务,举办技术展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并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公众的医学卫生知识。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包括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目前,研究会设有五个专业委员会,关注老龄、肾脏、血压、睡眠和脑血管与心功能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主办的科技创新奖,是经省科技厅批准的医药卫生行业科技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旨在奖励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会社宗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走过了丰富而重要的十年历程。在国家民政部、建设部、国家民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会得以成立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1996年3月,筹备会议在建设部召开,商议领导班底并筹备成立大会。同年,与山东云峰古建筑学校合作,提升为民族建筑培训学院,为古建技术人员提供教育和培训。1996年7月的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召开,主题涉及保护城市风貌和民族古迹。1997年,与香港地区政府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得到广泛关注。同年,研究会在浙江普陀山召开了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讨会。1998年至2000年间,由于社团整顿,研究会工作暂时停顿,但刘毅秘书长逝世后,肖厚忠同志接手并整顿了组织。2001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研究会得以重新登记并调整领导班子。2001年9月,《民族建筑动态》月刊开始发行,成为会员和政府机构间的信息桥梁。2002年,研究会主办的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和国家民委干部培训班成功举办,弘扬了民族建筑文化。2002年12月,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多项重要决议,并对未来发展有了明确规划。同月,与法国HERITAGE VISION Company进行了交流,探讨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2003年,研究会设立专业委员会,考察团赴希腊、埃及和土耳其考察,同时对江西樟坪畲族乡进行民族文化村规划,以传承和发扬民族建筑文化。这些年间,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推动了民族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展现了其在建筑领域的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是1995年经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研究会宗旨 弘扬、继承、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族建筑文化是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神圣而艰巨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致力于提升中国民族建筑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致力于提升中国民族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水平,推崇各民族建筑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推崇各民族建筑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促进各民族建筑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民族建筑——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是什么机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使命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引领,严格遵循中央关于高科技产业化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其核心理念是"求实、创新",致力于紧跟时代步伐,集结科技、教育、经济、产业界以及管理领域的杰出人才,共同推进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促进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将其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贡献力量。成立之初,中高会就明确了其服务导向,即服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其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化,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它积极倡导创新精神,鼓励探索和实践新的科技模式,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总的来说,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以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以及对高科技产业化的坚定信念,致力于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扩展资料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简称“中高会”)由王大珩、王淦昌、马 宾等著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发起,于1993年10月成立。由科学界、企业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著名专家、教授、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科技与管理工作者组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在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科技型法人社团,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相继挂靠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具有广泛社会联系和影响的社团。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章程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一级行业协会。由科学界、企业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著名专家、教授、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科技与管理工作者组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在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科技型法人社团,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相继挂靠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具有广泛社会联系和影响的社团。由王大珩、王淦昌、马 宾等著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发起,于1993年10月成立。扩展资料主要职责: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中心任务是促进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着重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在经济与科技相结合上发挥政策咨询作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中介作用;在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在围绕促进高科技产业化方面发挥人才培养作用。工作渠道: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工作的主要渠道是积极开展三个层面的工作:加强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指导与支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双靠双促关系;加强与专家及研究院所的联系,建立固定而又灵活的关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历史沿革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章程概述: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简称CFSTI)是中国的一个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由科技院所和科技工作者自愿发起并依法成立,旨在在中共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务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其宗旨是通过政策研究、信息交流、横向协作、技术转让等活动,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的实践,维护会员权益,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该会的业务范围包括提供政策信息、反映问题、促进横向合作、组织交流活动、提供培训、研究讨论共性问题、开发人力资源、兴办科技实体以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会员分为团体会员,包括各类研究所、企业研究所等,并对加入条件、权利与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组织机构方面,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理事会负责执行代表大会决议,选举***并管理日常事务。财务管理则有严格的规定,确保资金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接受监督。章程的修改和终止程序也包括在内,确保了组织的规范运作和资产处理的合法性。扩展资料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是由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研究的机构(简称科技院所,含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于1987年自愿发起、依法成立的,为团结全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 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与信息交流、成果推广、科技咨询、技术转让、组织培训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等活动。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实行团体会员制。现有中央各部委和国防系统所属院所、地方研究所、校办研究所、企业研究所、民办研究所和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等会员单位近500家。浙江省浙商研究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经稳健地发展了八个春秋。这段期间,它经历了两届理事会的变迁,每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第一届理事会于2004年成立,当时的会长是浙江工商大学的原党委书记兼校长胡祖光,秘书长由徐王婴担任,他们的引领为学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光荏苒,2009年,第二届理事会接踵而至,胡祖光会长继续引领,秘书长徐王婴也继续履行职责。这届理事会期间,学会召开了两次重要的会员代表大会,为会员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时,理事会自身也进行了七次会议,对学会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规划。这八年,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在两位会长和秘书长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推动浙商研究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每一次会议的召开,每一次决策的制定,都见证了学会的成长历程。扩展资料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是经浙江省民政厅注册,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术性社会团体,以关注浙商、研究浙商、服务浙商、引导浙商健康发展为己任,团结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实证性研究,积极指导和扶持浙商发展。是全国第一个以区域商人及商帮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群众社团;也是浙江省第一个研究浙商的学会组织。会长为浙江工商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胡祖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