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佛堂。又称讲堂,这是佛教寺院中宣讲佛法皈依集会的地方,建筑面积600平方米,2000年2月19日,观音菩萨圣诞日奠基,一年后竣工交付使用。此建筑为四面起坡的歇山式楼房,九根红漆立柱,框架结构,屋檐四角翘起,硫琉瓦盖顶,瓷砖地面,上下两层,共18间。其中下层,一间为西方三圣殿,面积100平方米;一间为念佛堂,供名僧大德宣讲佛法。设置蒲台100余个,一次可容150人念佛打坐;一间为法物流通处50平方米。上层一间善财厅,一进三门,面积50平方米,住持的起居室暂置此殿;其余数为香客住宿处,造价16万余元。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高17米,宽20米,进深24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高大雄伟,气势非凡,金碧辉煌,站立殿前便可看到大殿正门檐间有“大雄宝殿”四个金色大字,为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于大殿落成时所书。大殿为仿宋重檐歇山式建筑,48根红漆水泥立柱,钢筋混凝土浇灌,金**琉璃瓦覆盖而成。殿上下八角飞檐翘起,八只悬挂着的黄铜风铃迎风摇摆,发出锵锵声响;殿外走廊环绕,重檐斗拱,气宇轩昂,藻井彩绘,图案精美,艺术高超;红墙上存放着多方石碑,上刻着九江县政府同意建寺批文,重建无量寿寺大雄宝殿序和功德主芳名,字体刚遒端秀,是书法艺术品。大雄宝殿主体造价35万余元。南寮房。这是僧侣学习和居住的场所。2003年8月15日奠基,2004年上半年竣工,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寮房坐南向北,中间隔一广场,与对面的念佛堂除建筑面积、房间使用不一样外,其余从建筑模式到建筑结构、材料、间数和立柱都与念佛堂一模一样,互相呼应,相得益彰。寮房的18间房间中,主要用于僧侣生活起居外,其中有一间200平方米用于做斋堂,备有固定的清洁卫生餐桌餐具,一次可以容纳150人用斋;有一间100平方米用于做客堂。九江县佛协已于2003年冬成立,此房是既做客堂,也暂作县佛协办公用房。此外,还有一间50平方米,已作了佛学讲堂的安排。 大殿佛像。大殿坐东朝西,殿内正中供奉着身高4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立有各身高3米的迦叶、阿难两位;大佛背后塑造一尊身高4米的千手观世音菩萨像,两侧站有身高各25米的善财、龙女二像;大殿后墙前供奉骑狮的文殊菩萨像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像;大殿两边供奉各身高16米的十八罗汉的造像,技巧更为精湛,他们有的身披袈裟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有的慈眉低首,有的怒目圆狰,有的作交脚屈膝状,有的拈珠托钵,有的降龙伏虎,还有的扶杖、捧卷、执笔、持尘板和如意钩。整堂佛像构思奇特,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熠熠生辉,堪称当代塑造精品。念佛堂佛像。念佛殿正中置一木雕莲花座,上站着姿态各异的三尊木雕西方三圣,身高各24米,全部装金,尊尊体态丰润,衣纹线条流畅,雕刻细致,表情肃穆庄严。善财厅玉佛像。厅内供奉着一尊身高1米的释迦玉佛像,为白玉精雕细琢而成,质感真切,比例均称,晶莹透剔,呈显出安详宁静,仁厚慈爱的神态,不愧为当代供奉的玉佛珍品,被大家称作“镇寺之宝”,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钟楼下地藏王菩萨和天王殿弥勒佛。玉佛像两尊身高各2米,全寺共有玉佛像三尊。这些玉佛均从遥遥万里的缅甸请过来,造价24万余元,分别为南昌市陈纪贞、李桂芳等居士于2000年冬所奉赠,殊为不易,功德无量。 修建水泥公路一条。2005年10月协助政府修建了从无量寿寺到陶渊明纪念馆路口的水泥公路一条,宽45米,全长15公里,共出资5万元。征用土地11亩。1999年8月份开始,先后征用山地7亩多,水田4亩多,并用推土机全部进行了推平平整,用去土地征用费和工资75万余元。平整广场。2004年5月对念佛堂与寮房前面的大广场和大雄宝殿前的平台进行了全部平整。广场宽30米,深40米,面积120平方米,全部铺设了水泥地面;地面上铺了一条花岗石通道,地下修建了二条长50米,宽05米,深1米排水暗沟;大殿前50平方米也进行了平整,铺了水泥地面。造价32万元。打水井2口。2000年以来,先后打水井2口,建水塔2个,大殿内外,楼层上下全部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僧侣用水困难。开支工价和材料费1万余元。建厨房1间。2004年新建厨房1间,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瓷砖地面,粉刷一新,厨房设备用品,添置齐全,放置有序,整洁卫生。 添置了大殿神台前的全部供桌。这些供桌均为樟木做成,每桌高15米,宽05米,长度不等,造型美观,精致细腻,技艺娴熟。供桌前都是浮雕镂刻,每桌雕有一堂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故事上的人物面部安详慈和,双颊丰润,眉清目秀,美妙动人;人物服饰,衣纹洗练简洁,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飘逸的动感。造价135万元。石狮。走完广场,来到大殿平台底下的十二级台阶旁,立有石狮一对,高约2米,足踏石座,左右对峙,其貌威武雄壮,人称为“镇殿石狮”。系星子县石器厂生产,造价五千元。摆放着一个铸铁宝鼎,宝鼎高约25米,重约15吨,鼎底三脚,鼎塔三层六角,层层开6门,其中南北开门,顶有天额,门两边有对联,上饰双龙戏珠,云彩飘逸的图案,造型古朴美观大方。落款为佛历二五四四年,公元2000年,无量寿寺住持释常福监制。 大钟。钟楼上高悬着一口铁铸大钟,高约165米,重1吨多,上有铸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常转、佛日增辉”和《大悲咒》。同时铸有功德主芳名;余云胜、吴万许、谭国文等26人。佛历二五四五年,公元2001年,浙江瑞安县昌盛法器厂制造,无量寿寺住持释常福监制。钟型古朴,其声浑厚,轻轻一击,余音袅袅,经久方息。铁香炉。大殿前平台上,立着一个铁铸大香炉,炉底三虎脚,六柱一顶六角,炉肚大,炉身上饰有二龙戏珠,佛历二五四六年,公元2002年,浙江瑞安县昌盛法器厂制造,无量寿寺住持释常福监制。 恢复重建后的无量寿寺,占地面积达77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00平方米,耗资100余万元。经过六年的努力,一座沿山势自然上升,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历史悠久,建筑恢宏的寺院展现在人们面前。佛教界和广大信众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生动体现。县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先后4次下发文件,具体指导无量寿寺的恢复重建工作1999年11月8日,九江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同意释常福迁址兴建大雄宝殿的批复》,即县民宗办(1999)01号文件,同意无量寿寺申请迁址兴建大雄宝殿的报告。1999年12月2日,九江县建设局下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即九建(1999)字第001号文件,对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以及建设项目依据、规模、拟选位置都作了明确规定。1999年12月29日,九江县计划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兴建大雄宝殿、法堂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年度基建计划的通知》,即九计(1999)111号文件,对建筑总面积、各个项目的具体面积以及总投资额作了明确规定。1999年12月30日,江西省计划委员会颁发了《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许可证》,许可证编号为:九投字(1999)27号,对项目名称、建设地址、规模、性质、投资额,开工时间及项目负责人也作了具体明确规定。无量寿寺有常住僧人20名。在常福住持的主持下,制定了寺院丛林制度、常住财会制度,完善了执事、共住、念佛堂等规约,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弘法护法活动如火如荼,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下,无量寿寺释常福法师及全寺僧侣决心在寺前建好山门、天王殿和莲池,在中轴线东侧修建好闭关房,大殿后建好藏经楼,使寺院建筑更完美壮观,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大家对无量寿寺的关爱!寺庙里的大雄宝殿是什么意思?我在《印度简史》里看到大雄是耆那教的奠基人,耆那教和佛教是不同的呀在合肥大蜀山南麓,一座气势辉煌的连绵庙宇已经悄然掩映于青山峡谷之中,这就是华东最大单体寺院——开福寺。据明教寺监院、开福寺住持释园藏法师介绍,目前该寺各偏殿的佛像都已经开过光,大雄宝殿佛像将于12月2日隆重举行“开光大典”,这也意味着历经7年等待的开福寺终于即将正式对外开放。开福寺内究竟有哪些旅游亮点?为尽快将开福寺纳入合肥旅游线路,让合肥各旅游从业人员都能向游客讲解好开福寺,昨天,合肥市旅游协会向全市各大旅行社发出“招贴”,将利用10月20日和10月21日两天时间,对各旅行社总经理及导游代表进行集中培训。昨天上午,记者前往采访,从中不难看出,开福寺的确了不得。典故:唐代古刹毁于日寇轰炸据史料记载,开福寺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约1400年。当年有位来自四川地区的蜀僧叫作慧满禅师,他发现大蜀山孤独地隆起在合肥西郊,周围没有岗地土阜相连;而且大蜀山一年四季景致各有不同,于是,慧满禅师就在大蜀山南麓建起了一座寺院,取名开福禅寺,为合肥百姓开启幸福,大蜀山名字的来历与大蜀山上的“蜀井”都与这位慧满禅师有关。抗战中古开福寺被日寇飞机炸毁,安徽省佛协会长、明教寺方丈上妙下安大和尚立下宏愿,决心在自己有生之年亲率两序大众重建开福寺,要把开福寺建成江淮第一流的丛林寺院。开福寺工程2002年12月28日奠基,2004年正月十六正式开工建设,占地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面积远远超过湖南和福建的两个开福寺。开福寺的建筑群以明清古代皇家寺院风格为主,是一个园林式寺院,主体建筑有山门、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报恩塔、祖师殿、伽蓝殿等,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亮点:7公斤黄金护法千尊佛像该寺院的建设开创了安徽寺院建设的多项第一,被称为华东最大的单体寺院。亮点一:钟,高35米、直径达23米,重量更是达到10吨,是目前安徽寺院中最大的晨钟;亮点二:鼓,和钟楼呈南北对称的鼓楼中的鼓,直径达2米,它也是安徽目前寺院中最大的一个暮鼓;亮点三:佛像,天王殿弥勒佛的背后佛龛内供奉的韦陀菩萨塑像以香樟木雕刻而成,加以传统贴金,高约4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韦陀菩萨塑像;开福寺大小17个殿堂中最具规格的建筑是大雄宝殿,高达3192米的宏伟建筑内,三尊佛造像高高耸立,中间的佛祖造像高达15米,该尊佛造像也开创了安徽室内佛造像的最高纪录;亮点四:黄金,大雄宝殿的正中央,雕刻得惟妙惟肖的九龙戏珠全部采用沥金手法(即在上面包裹金箔),仅在这上面就包裹掉黄金3公斤多,花费达60多万元,寺院中大大小小的佛造像达1000多尊,所有黄金加起来近7公斤。特色:建立合肥首家佛学院大雄宝殿西侧的藏经楼附近是佛学院,目前全国的佛学院总共有30多家,安徽除了九华山佛教协会创办的一家佛学院外,其他地方还没有。今年上半年,开福寺已经成功举办三期信徒培训。云台寺古寺重修在佛教的建筑方面,供佛的大殿,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里面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一如。这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没有两样的)。佛教正规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奉四大天王——护法神——当中供著弥勒菩萨。这样的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不能学佛,一定要欢欢喜喜。再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也代表(教给我们)平等心、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何人计较。有这些条件才可以入佛门学佛。所以弥勒菩萨面对著大门,告诉来者:要有我这个条件,才够资格入佛门。 旁边的护法,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一个公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要怎样去做呢?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就一定和谐,国家就一定富强。持国天王教给我们这个事理。 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佛教强调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提升。佛门不落伍啊!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是跟著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怎样把持国、增长,做得很圆满呢?后面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 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参学,就是今天所谓的观光、旅游、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著道具,这道具也是表法的。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著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著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他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龙表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能够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1998年,市主管机构批准了云台寺的重修计划。浙江天目山的齐素萍居士与云台寺结下缘分,委托郭秀萍主任全权负责修复工作。在宁晋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宗教局、佛协及众多善信的共同努力下,云台寺的建设稳步进行。首先,2005年大雄宝殿和天王殿相继落成并对外开放,为信徒们提供了新的修行场所。紧随其后,2007年11月8日,尼泊尔风格的白塔奠基仪式在河北省宁晋县云台寺举行。邢台市佛教协会会长果慧法师和云台寺住持教圆法师主持了这一重要活动,吸引了数百名邢台地区的居士和信众参与,法会气氛庄重而吉祥,圆满完成了仪式。参加奠基法会的佛教界嘉宾阵容强大,包括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寺庙办公室主任清远法师、副秘书长肖占军以及河北省佛教协会秘书长等。邢台市佛教协会会长果慧法师也出席了。尼泊尔驻华大使坦卡·普拉萨德·卡尔基,以及中国驻尼泊尔前大使李德彪等国际友人也到场祝贺,象征着中尼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国际旅游业管理协会主席赵现樟的出席,无疑为这一佛教盛事增添了国际色彩。扩展资料云台寺又名云台庵,坐落于宁晋县城南柏房村南,是汉光武帝刘秀奠基的,到现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建元开皇年间(公元518-600年)云台上建立寺庙,唐朝开元年间宁晋县志对云台庵已有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云台庵成了周围几百里进香拜佛的活动基地。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云台庵拜佛、避难。唐玄奘曾到云台庵访禅、修炼。云台寺香火鼎盛、远近闻名。到了清朝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云台寺香火时断时续,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最后一位僧人才离开云台寺。抗日战争期间,冀南部队的将领宋任穷、陈再道曾来云台寺过夜,指挥抗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