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字数限制,我只给你看了第一册部分的,你可以自己去网站看看,我看了一下,有图画,有表格,受益匪浅,还得谢谢你!/210240552/~t311/moe/engb1/b1grammar/b1wherefromhtm文法要点单元 主格与所有格 What 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问年纪及答句 形容词用法 感叹句 冠词 含be动词的句子(一) 含be动词的句子(二) 祁使句 Who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用Where问住居地或籍贯 用Where问地方 现在进行式 可数名词复数的形成 助动词can的用法 There is/are and/but连接词 词类介绍 疑问句综合说明 综合练习区 综合练习一 阅读测验二 阅读测验三 阅读测验四 参考网站 国中英语第二册 国中英语第三册 国中英语第四册 国中英语第五册 国中英语第六册 文法诊断网 1200字汇网 国民中学学习资源网 国中英语自助餐 其它网路资源 招呼语:(第一册)标题句:Good morning, Andy结 构:招呼语及专有名词 「招呼语」当然是用於见面时所说的话,这些用语通常都不会很长,有时只有一个字,有时可能长一些,如:1 Hi2 Hello3 Good morning4 Nice to meet you依 Michael Swan 所著的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2005),「招呼语」依使用时机,整理一些如下:一、见面与道别时: A 见面时:正式的用法: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非正式的用法:Hello Hi(比 Hello 更不正式)B 分离道别时:正式的用法: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较不正式一点的用法:Goodbye非正式的用法:Bye Bye-bye See you See you later/tomorrow/next week(斜线代表「或」) Take care注:Good night 只用於「道别」时。二、介绍认识时: 介绍双方认识时,通常会说如下的句子:5 Tom, this is my friend Joan在介绍认识后,正式的用法,通常会互相说:6 How do you do但也有用较不正式的说法:7 Hello8 Hi而后双方会握个手。 三、问候身体状况: 在碰到我们熟识的人,我们通常会问候他们的身体状况,其问与答如下:问:(正式)How are you (不正式)How are things How's things How's it going How (are) you doing答:(正式)Very well, thank you And you Fine, thank you (不正式)Fine/Great, thanks Not too bad OK So-so All right (It) could be worse四、聊天的起语用语: 和我们无话找话聊时一样,也常用「今天天气不错!」等,做为聊天的起语用语,如:9 John: Nice day, isn't it Mike: Lovely五、特殊时机使用的祝福用语: 10 Happy birthday!11 Happy New Year12 Merry/Happy Christmas 文法要点单元 问侯语 What 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问年纪及答句 形容词用法 感叹句 冠词与指示词 含be动词的句子(一) 含be动词的句子(二) 祁使句 Who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用Where问住居地或籍贯 用Where问地方 现在进行式 可数名词复数的形成 助动词can的用法 There is/are and/but连接词 词类介绍 疑问句综合说明 综合练习区 综合练习一 阅读测验二 阅读测验三 阅读测验四 参考网站 国中英语第二册 国中英语第三册 国中英语第四册 国中英语第五册 国中英语第六册 文法诊断网 1200字汇网 国民中学学习资源网 国中英语自助餐 其它网路资源 英语的「格」:(第一册)标题句:He is my brother结 构:人称代名词主格和所有格在英语中的名词、人称代名词因用途不同有三种「格」,即「主格」、「所有格」、「受格」。这初学英语的国中生来说,要了解什麼叫做「格」,还真有点困难;简单地说,所谓「格」就是依不同的使用时机,所须呈现的「写法」。这就好像你在睡觉的时候,你会穿睡衣;外出逛街时有外出逛街的服装;打篮球时总也要换穿运动服,而不是穿西装或洋装一样的道理。英语中的名词,其「主格」和「受格」的写法是一样的(故在使用上,对於台湾学生来说,不会有任何困难);「所有格」若是单数名词的话,就直接在其后加上 's 即可;若是复数名词,则只在该名词字尾加 ' 。如下表例子:主 格 受 格 所 有 格 备 注 John John John's(John的) 人名 Mr Brown Mr Brown Mr Brown's(Mr Brown的) 人名 the student the student the student's(那个学生的) 单数名词 girls girls girls'(女孩们的) 复数名词 但若是「人称代名词」的这三种「格」,就会有不同的型式:主 格 受 格 所 有 格 I(我) me(我) my(我的) you(你) you(你) your(你的) he(他) him(他) his(他的) she(她) her(她) her(她的) it(它) it(它) its(它的) we(我们) us(我们) our(我们的) you(你们) you(你们) your(你们的) they(他们) them(他们) their(他们的) 这个表唯有死背一途,别无它法。想想看一:从上述人称代名词的表可看出,主格和受格的中文意思是相同还是不同?[ 核对答案 ]想想看二:请问「所有格」的对应中文字尾都有一个共同的中文字是什麼?[ 核对答案 ]这些「格」倒底有何用途呢?基本原则是:(1)主词用主格;(2)受词用受格;(3)要表示某人的所有权,则用所有格。「主格」最常见,因为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有主词;「所有格」的第一次应用,是在於「问姓名」单元中;至於「受词」,它可以说是这三种「格」里面最难懂的,而哪些词后面需要用到「受词」呢?英语中后面需要接「受词」的有两个,即「及物动词」和「介词」,关於这两种情形的使用,现举一些例句说明:(你可以回到词类简介中的受词复习一下。)1 Do you want to meet him(him 当作动词 meet 的受词)2 Can you introduce me to her sometime(me 当作动词 introduce 的受词,同时 her 当作介词 to 的受词)3 I really like her(her 当作动词 like 的受词)4 Can I join you(you 当作动词 join 的受词)5 They take pictures with it(it 当作介词 with 的受词)6 Mary goes to school with him every day(him 当作介词 with 的受词)7 Thirteen is unlucky for them(them 当作介词 for 的受词)这种「受格」的使用,依经验显示,对於台湾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 是经常发生错误的地方,请务必特别注意。 文法要点单元 问侯语 主格与所有格 问年纪及答句 形容词用法 感叹句 冠词与指示词 含be动词的句子(一) 含be动词的句子(二) 祁使句 Who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用Where问住居地或籍贯 用Where问地方 现在进行式 可数名词复数的形成 助动词can的用法 There is/are and/but连接词 词类介绍 疑问句综合说明 综合练习区 综合练习一 阅读测验二 阅读测验三 阅读测验四 参考网站 国中英语第二册 国中英语第三册 国中英语第四册 国中英语第五册 国中英语第六册 文法诊断网 1200字汇网 国民中学学习资源网 国中英语自助餐 其它网路资源 如何问姓名: (第一册)标题句: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ack结 构:What 引导的问句及答句,代名词所有格词概念复习:所有格的形成:所谓「所有格」简单地说,就是相当於中文的「我的」、「你的」、「他的」、「她的」、「王先生的」、「李小明的」等等,这些「所有格」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表明对某一事物的所有权。在英语中,所有格的形成又分为「人称代名词」与「一般名词」两种:人称代名词:即「你」、「我」、「他」、「她」、「它」、「你们」、「我们」、「他们」。「人称代名词」的「主格」和「所有格」对照表如下:主 格 所 有 格 I (我) my(我的) you(你) your(你的) he(他) his(他的) she(她) her(她的) it(它) its(它的) we(我们) our(我们的) you(你们) your(你们的) they(他们) their(他们)的 一般名词:若是为单数的名词,则通常是在该名词后面加上 's 即可,如:Miss Lin → Miss Lin's(林**的)John → John's(John的)Tony → Tony's(Tony的)--------------------------------------------------------------------------------概念插播:何谓「句型」?所谓「句型」简单讲,就是在表达某一意思时,字词的排列顺序。在讲解「句型」时,通常是用表格状的叙述方式,以方便学习者依序、依类别套用。所谓「句型表」,就是将一个句子,依其特性切割成某些部分,而后再把它做成「表格状」。--------------------------------------------------------------------------------双方见面,总难免会问对方的姓名;或是在对话中,问起某人的名字。在英语中,要问对方或某人的名字,其基本句型是:问句: What's your his her name 注:what's = what is答句: My His Her name is Tony Harry Amy 从第一个表中,你将会发现到,只有中间栏有 your/his/her 等三个字的变化,其他则都只有一个字,也就是说,当你要问某人的名字时,只要依需要,在中间栏内填入适当的字即可,其他的字不变。例如:1 你要问对方的名字,那你就说:What's your name2 你要问一个男孩子的名字,那你就说:What's his name3 你要问一个女孩子的名字,那你就说:What's her name想想看一:依此看来,在答句的句型表中,依我们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所要更换的是从左边算哪些栏呢?[ 核对答案 ]想想看二:当你和你的朋友正在街上压马路,走著走著,发现到前面来了个很帅的高中生,结果你身旁的同学却叫著,「嘿,堂哥!你也来了?」在他们啦ㄟ了几句后,你忍不住地要知道他的姓名,你要怎麼问呢?(很简单哦,答案就在上面而已!)[ 核对答案 ]想想看三:若你是英语老师,而你在试验看看你的学生是否懂得这课的句型,你用你自己当试验品,指著自己问自己的名字,这时你要如何说呢?[ 核对答案 ]想想看四:(接上题)你的学生在听了你的问句后,又要如何回答你呢?(假设你的名字叫 Eva) [ 核对答案 ]--------------------------------------------------------------------------------学会了上述「用What 问姓名」后,便可以进一步说明 What 的用法。其实若把每个人的 name 也看成是「事物」的一种,则底下所要介绍者,就容易得多了。先来复习上述的句型: What is your his her ‧ ‧ ‧ name ? 我们把左边算第三、四栏合并,而后换成另外一个字,就会得到底下的句型: What is this that it ? 这是用来问某一样事物倒底是什麼东西,其中第三栏的 this(这)是用於指说话者旁近的事物;that (那)是用於指离说话者远的事物;it 则无远近之别,适用范围较广。至於其答句呢?通常都是这样回答: It's ‧‧‧ 注:it's = it is▲该注意的是,回答句中不能使用 Yes 或 No。▲若你根本不知道该东西为何物时,则可回答 I don't know 。例:4 Teacher: What's this, Joe Joe: It's a book5 Mother: What's it Son: I don't know 6 Mark: What's that Steve: It's a bird想想看五:请依句末提示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喔!有些很小的细节是很常犯的错误。)[ 核对答案 ]1 What is that (notebook)2 What is this (eraser)3 What's it (CD player) 文法要点单元 问侯语 主格与所有格 What 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问年纪及答句 感叹句 冠词 含be动词的句子(一) 含be动词的句子(二) 祁使句 Who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用Where问住居地或籍贯 用Where问地方 现在进行式 可数名词复数的形成 助动词can的用法 There is/are and/but连接词 词类介绍 疑问句综合说明 综合练习区 综合练习一 阅读测验二 阅读测验三 阅读测验四 参考网站 国中英语第二册 国中英语第三册 国中英语第四册 国中英语第五册 国中英语第六册 文法诊断网 1200字汇网 国民中学学习资源网 国中英语自助餐 其它网路资源 形容词的用法:(第一册)标题句:Jill is short That is a new jacket结 构:形容词用法一盘菜煮好之后,若是直接这样子吃,总会觉得它少了点什麼?少了什麼呢?你难道不觉得要加点「盐巴」或「味精」什麼的?煮好红豆汤,最后也是需要加点「糖」吧!这就对了,在学了 This is a book (这是一本书。)之后,若是能加点东西,加以说明这本书如何如何,岂不是更像我们所需要的句子?例如:「这是一本新书」、「这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厚重的书」等等,把它们翻译成英文:1 This is a new book2 This is a good book3 This is a heavy book无论是在上述的中文或是英文的句子中,红色的字即是所谓的「形容词」,它是用来说明、修饰「名词」或「代名词」者。(参见「词类简介」)。在上述的中文句子,字的顺序也可以这个样子:4 这本书是新的。(或说:「这本书很新。」)5 这本书是好的。(或说:「这本书很好。」)6 这本书是厚的。(或说:「这本书很厚。」)英文的写法是:7 This book is new8 This book is good9 This book is heavy想想看一:在比较 了上述的句子之后,说出中、英文在这方面的表达上,有何相同或不同?[ 核对答案 ]想想看二:在课本中,也会常见像底下的英文句子,现在来做个简单的测验,若句子的表达方式属於 This is a new book 方式者,则在其前写1;若是属於 This book is new 方式者,则在其前写2。[ 核对答案 ] My jacket is small This line is very long She's a short girl She's a good basketball player The boy is tall Her eyes are big Is the box light Tom is very strong This is an old CD The computer isn't fast 其实形容词也可以很复杂,但同学也不需太紧张,一步一步来,就会有清楚的概念了。 文法要点单元 问侯语 主格与所有格 What 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问年纪及答句 形容词用法 感叹句 冠词与指示词 含be动词的句子(二) 祁使句 Who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用Where问住居地或籍贯 用Where问地方 现在进行式 可数名词复数的形成 助动词can的用法 There is/are and/but连接词 词类介绍 疑问句综合说明 综合练习区 综合练习一 阅读测验二 阅读测验三 阅读测验四 参考网站 国中英语第二册 国中英语第三册 国中英语第四册 国中英语第五册 国中英语第六册 文法诊断网 1200字汇网 国民中学学习资源网 国中英语自助餐 其它网路资源 含有 be 动词的句子 (一) :(第一册)标题句:Is this your book Yes, it is Are you a vet No, I'm not 结 构:Be 动词句型(肯定、否定、疑问)进入国中,因有三年后的基本学力测验,故在学习上,应和国小有很大的不同,绝对不能再以国小的方式与心态学习国中英语,否则很容易就会有「那ㄟ安ㄋㄟ」的挫败感;在国中要多读、多背的部分很多,上课不再只是「追、赶、跑、跳、碰」玩玩而已,就请各位多用心吧!在介绍本课文法重点之前,让我们先来建立几个基本概念:人称:人称分三种,先从自己算起,「我」和「我们」是「第一人称」;我们讲话的对方「你」或「你们」是第二人称;其它的通通是第三人称,所以第三人称有「他」、「她」、「它」,以及复数的「他们、她们、它们」。如此说来,「第三人称」是数量最多的一族罗!有了这个基本概念后,就让我来考考你一个简单的问题。想想看一:请问人名「小明」、「小英」,以及「王老师」、「校长」、「我的阿伯」、「诸葛亮」、「那只狗」、「一只老虎」等,是第几人称?[ 核对答案 ]「主词」和「动词」:在一个句子里面「句中执行动作的词」,就叫做「主词」,举个简单的例句,「林大方在看电视」,这个句子里面有个动作「看」,这个动作就叫做「动词」,而句中做「看」这个动作的是谁?显然是「林大方」罗,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林大方」是这个句子的「主词」(其它概念及更多练习,请参考「词类简介」)。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先用中文来看看几个句子:1 陈大夫每天都在做研究。2 刘文良又在看电视。3 你在做什麼?4 我们明天要去爬山。想想看二:请分别指出上述例句 1~4 的主词是哪些字呢?这些主词又分别是第几人称呢?[ 核对答案 ]何谓「be 动词」?在英语中,「be 动词」计有七个,本课中仅介绍 am, are, is 三个。「主词」和「动词」的概念真的很重要,上课时经常用到,底下要介绍的「be 的用法」亦是如此,在不想增加初学者太多负担的前提下,仍建议将下表背起来:主 词 be 动词 I am we are you are they are he is she is 从上表中,我们就可以了解,「be 动词」的使用,是依「主词」的不同而改变的;也就是说,到底是应该用 am/are/is,是看到底「主词」是哪一个来决定的,如底下例句:(注:am/are/is 中的「/」,是表示「或」的意思。)5 I am a teacher(I am 常缩写成 I'm)6 You are a student7 We are reporters8 They are diplomats9 He is a baseball coach10 She is Linda11 This is my father12 That is Peter13 Susan is a housewife14 My mother is a police officer想想看三:请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 核对答案 ]1 陈**是我的同学。2 我的母亲是个老师。3 他是 John。4 我是个学生。5 你是一位老师。 文法要点单元 问侯语 主格与所有格 What 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问年纪及答句 形容词用法 感叹句 冠词与指示词 含be动词的句子(一) 祁使句 Who引导的问句及答句 用Where问住居地或籍贯 用Where问地方 现在进行式 可数名词复数的形成 助动词can的用法 There is/are and/but连接词 词类介绍 疑问句综合说明 综合练习区 综合练习一 阅读测验二 阅读测验三 阅读测验四 参考网站 国中英语第二册 国中英语第三册 国中英语第四册 国中英语第五册 国中英语第六册 文法诊断网 1200字汇网 国民中学学习资源网 国中英语自助餐 其它网路资源 含有 be 动词的句子(二):(第一册)标题句:Is this your book Yes, it is Are you a vet No, I'm not 结 构:Be 动词句型(肯定、否定、疑问)在 含有 be 动词的句子(一)中,我们已学到所谓 be 动词是包括 am, are, is 等, 总共有七个。而且也学到了像底下的句子写法:1 我是一个学生。 I am a student2 林先生是他的老师。 Mr Lin is his teacher3 这是一部电脑。 This is a computer4 它是一本书。 It is a book这些中、英文句子中的字的顺序,大致上看起来都很像,所以对台湾的学生来说,还不算是困难。我们把这些句子,依每个字的性质,归纳成底下的句型表:注:会看句型表很重要,请务必要学会。例句: IThisIt Mr Lin amisisis aaa his studentcomputerbook teacher 句型: 主词 be 动词 a所有格 ‧‧‧ 想想看一:请将底下的两个句子,依上述句型表,放进正确的格子内。[ 核对答案 ]1 That is a pencil2 My father is a driver(司机)句型: 主词 be 动词 a所有格 ‧‧‧ 12疑问句: 上述的 句子内容是为肯定、确定的陈述,我们称这些句子为为「肯定句」;但若句子里含有「吗」、「呢」的,我们称为「疑问句」,如例句 1~4,我们改为:(注:例句 1 的中文做了些微改变)1_1 你是个学生吗?2_1 林先生是他的老师吗?3_1 这是一部电脑吗?4_1 它是一本书吗?这些「疑问句」的英文分别如下:1_2 Are you a student2_2 Is Mr Lin his teacher3_2 Is this a computer4_2 Is it a book 想想看二:在比较例句 1~4 的英文句子和例句 1_2~4_2 后,请问含有 be 动词的英文句子从「肯定句」变成「疑问句」时,有哪些改变?[ 核对答案 ]否定句: 何谓否定句呢?在我们的语言里,有「不」、「没有」这样的句子,就是为否定,也就是说它把一件事给否定掉了。所以例句 1~4 的英文句子「否定句」的写法是:1_3 我不是一个学生。2_3 林先生不是他的老师。3_3 这不是一部电脑。4_3 它不是一本书。这些中文「否定句」的英文分别如下:1_4 I am not a student2_4 Mr Lin is not his teacher3_4 This is not a computer4_4 It is not a book想想看三:请问英文的否定句和肯定句的差别在哪儿?多加了什麼字?[ 核对答案 ]想想看四:有个特殊的字是加在哪儿呢?[ 核对答案 ](4) 回答句:既然有问句,也就是有人问你话时,你要怎麼回答?问:Are you a student 肯定简单回答:Yes, I am否定简单回答:No, I am not问:Is Mr Lin his teacher 肯定简单回答:Yes, he is否定简单回答:No, he is not 或 No, he isn't问:Is this a computer 肯定简单回答:Yes, it is否定简单回答:No, it is not 或 No, it isn't问:Is it a book 肯定简单回答:Yes, it is否定简单回答:No, it is not 或 No, it isn't注:are not = aren't is not = isn't 想想看五:在回答句中,Yes 和 No 后面的字词,习惯上有再出现「人名」、其他名词或像 this/that 等字词吗?[ 核对答案 ]想想看六:「人名」、其他名词或像 this/that 等字词都改成什麼去了?[ 核对答案 ]想想看七:请将下列各句改为「否定句」。[ 核对答案 ]1 John is his brother2 You are my English teacher3 That is Mr Johnson想想看八:请将下列各句改为「疑问句」。[ 核对答案 ]1 John is his brother2 You are my English teacher3 That is Mr Johnson想想看九:请依句末提示,改变下列各句。(段考常见考题)[ 核对答案 ]1 His sister is Mary's teacher(改为否定句)2 Are you Tom's mother(请用 No 简答)3 Jack's brother is her friend(改为疑问句)4 Bruce's bicycle isn't new(改为肯定句)5 Is that her watch(请用 Yes 简答)暖冬暖阳暖景暖岁月,下一句是什么あ是叹词,是吃惊或者有所感触时发出的声音,哎,啊的意思。当然后面要加个促音っ,就是あっ,单个没意思。当然还有ぁぃ就是爱的意思。日语的叹词十分丰富,根据使用场合大致可分为三类:1、诸如ああ、おや、まあ 等仅仅表达发话者的感叹的词。2、诸如もしもし、おい、こら 等用于呼唤的词。3、诸如はい、いいえ、ええ之类用于应答的词。叹词的构成叹词的构成较为简慢,大部分是固有的词汇,如 あっ、ああ、ええ、おい、さあ、ははあ、へえ、よう 等。也有一部分叹词是由其他词类直接转化而来的,具体包括以下四种:1、由名词转化而来的叹词。词类叹词包括由普通名词转化而来的叹词与由代词转化而来的叹词。由普通名词转化而来的叹词十分少见,如 粪(くそ)、畜(ちく)、生(しょ)等,抢两个都是十分粗鲁的用语。而由代词转化而来的叹词有 これ、それ、あれ、どれ、なに等。2、由形容词转化而来的叹词。常见的词类叹词有よし等。よし用语下决心、应诺,以及安慰朋友或晚辈、下属时。3、由副词转化而来的叹词。常见的词类叹词有いや、いやいや、そう、どうも等。其中叹词どうも由副词どうも演变而来,其后省略了すみませ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等表达形式。叹词 どうも 广泛用语日语寒暄语中,用于感谢,祝福,道歉等场合。4、由助词转化而来的叹词。常见的词类叹词有 ね、ねえ、な、なあ等。虎年七字对联暖冬暖阳暖景暖岁月,下一句是热茶热饭热言热心肠。————————————对联,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一、字句对等。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二、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三、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四、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五、/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六、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关于对联的知识1门庭虎踞平安岁 柳浪莺歌锦绣春 2门浴春风梅吐艳 户生虎气鸟争鸣 3年逢寅虎群情奋 岁别丑牛大地春 4牛肥马壮丰收岁 虎跃龙腾大有年 5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跃龙腾处处春 6牛奋千程荣盛世 虎驮五福贺新春 7牛奋四蹄开锦绣 虎添双翼会风云 8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 9牛耕沃野扬长去 虎啸群山大步来 10千载难逢新世纪 万民谱写虎春秋 11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丙回寅万户春 12人逢盛世精神壮 虎跃奇峰气势雄 13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 14人民气魄如龙虎祖国江山似画图 15人入虎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 16人添志气虎添翼 雪舞丰年燕舞春 17人效黄牛心自贵 岁朝寅虎劲更高 18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 19生气联吟欣虎虎 留春伴读奋年年 20四海龙腾抒壮志 千山虎啸振雄风 21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 22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 23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俊杰敢擒龙 24啸一声惊天动地 睁双眼照耀乾坤 25新年捷报虎添翼 大路朝阳马奋蹄 26兴伟业仍须牛劲 展宏图更壮虎威 27一代英豪生虎气 三春杨柳动莺歌 28英雄气概如龙虎祖国江山似画图 29英雄时代英雄业 龙虎精神龙虎年 30莺歌燕舞新春日 虎跃龙腾大治年 31迎春节莺歌遍地 兴中华虎劲冲天 32云喷笔花腾虎豹 雨翻墨浪走蛟龙 33宅后青山金虎踞 门前绿水玉龙盘 34致富脱贫添虎翼 开山治水展鹏程 35丙穴鱼生人间改岁 寅方斗指天下皆春 36春风浩荡花香鸟语 岁月峥嵘虎跃龙腾 37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8牛奔福地普天献瑞 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39势如破竹人欢马叫 安若泰山虎踞龙盘 40紫气东来江山如画 红旗招展龙虎扬威 41祖国富强神龙活虎 人民幸福舞燕飞莺 42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43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44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 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45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 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46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 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47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 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48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 人民思治龙虎振精神 49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 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50祖国腾飞大鹏振羽翼 宏图再展乳虎显神通 51虎踞龙盘今胜昔 花得鸟语旧更新 52人民气魄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53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俊杰敢擒龙 54英雄气概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55丙部琳琅春馥郁 寅宾璀灿日光华 56赤县奔腾如虎跃 神州崛起似龙飞 57丑旧寅新宏图展 牛归虎跃春意浓 58丑去寅来千里锦 牛奔虎啸九州春 59春风浩荡神州绿 虎气升腾岳麓雄 60春风着意随人愿 虎气生威壮国魂 61春光春色源春意 虎将虎年扬虎威 62春节乍闻春有喜 虎年乐见虎生风 63春晓寅回人起舞 岁祯虎啸物昭苏 64憨厚忠诚牛品德 高昂奋勇虎精神 65虎步奔腾开胜景 春风浩荡展鸿图 66虎年赢得春风意 喜讯唤来燕子情 67虎气顿生年属虎 春风常驻户迎春 68虎气频催翻旧景 春风浩荡著新篇 69虎添双翼前程远 国展宏图事业新 70虎啸大山山献宝 龙腾祖国国扬威 71虎啸青山千里锦 风拂绿柳万家春 72虎啸一声山海动 龙腾三界吉祥来 73虎跃龙腾生紫气 风调雨顺兆丰年 74虎跃龙腾兴骏业 莺歌燕舞羡鹏程 75虎跃神州千业旺 春临盛世万民欢 76花事才逢花好日 虎年更有虎威风 77黄牛虽去精神在 猛虎初来气象新 78江山秀丽春增色 事业辉煌虎更威 79江山一统腾龙日 岁月三春入虎年 80金牛昂首高歌去 玉虎迎春敛福来 81金牛辞岁寒风尽 白虎迎春喜气来 82金牛辞岁千仓满 玉虎迎春百业兴 83金牛奋蹄奔大道 乳虎添翼舞新春 84金牛奋蹄开锦绣 乳虎添翼会风云 85金牛送旧千家乐 玉虎迎新万户欢 86门庭虎踞平安岁 柳浪莺歌锦绣春 87门浴春风梅吐艳 户生虎气鸟争鸣 88年逢寅虎群情奋 岁别丑牛大地春 89牛肥马壮丰收岁 虎跃龙腾大有年 90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跃龙腾处处春 91牛奋千程荣盛世 虎驮五福贺新春 92牛奋四蹄开锦绣 虎添双翼会风云 93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 94牛耕沃野扬长去 虎啸群山大步来 95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丙回寅万户春 96人逢盛世精神壮 虎跃奇峰气势雄 97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 98人入虎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 99人添志气虎添翼 雪舞丰年燕舞春 100人效黄牛心自贵 岁朝寅虎劲更高 101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 102四海龙腾抒壮志 千山虎啸振雄风 103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 104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 105新年捷报虎添翼 大路朝阳马奋蹄 106兴伟业仍须牛劲 展宏图更壮虎威 107一代英豪生虎气 三春杨柳动莺歌 108英雄时代英雄业 龙虎精神龙虎年 给你108句祝福!希望采纳!!!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按用途分类: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3、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4、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5、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扩展资料:形式要求: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参考资料:--对联 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一《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三《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 故事 ,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2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 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 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杜甫的律诗沉郁顿挫,音律优美,构思奇妙,《蜀道难》和《秋兴》《咏怀古迹》《登高》分别代表了他们诗歌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的《琵琶行》叙事与抒情结合,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的情感。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一生在政治夹缝中求生存,内心的抑郁不得志,使他更多在诗歌中抒发个人情感,《锦瑟》《马嵬》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诗歌长于抒情,它凝练的词句、富于想像的跳跃式结构、富有音乐美的韵律和节奏,使它更便于或含蓄或直接地抒发情感。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但要注意读诗要有读诗的方式,快慢徐急、抑扬顿挫要和诗歌的情感格调以及形式适配,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读《琵琶行》要雅正悲慨,具体到每一句,也有不同的读法,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已有提示,此处不再赘述。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理解。古人云:诗无达诂。诗人的情感往往隐藏在写实或想像的画面背后,有很多“月朦胧,鸟朦胧”,难以捉摸。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可能具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验,这是正常的。像本单元所选的《锦瑟》,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身就有丰富的多解性,各种说法恐怕都有合理的成分,我们且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教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否定可能很有道理的个性化体验。其他诗歌如《蜀道难》《咏怀古迹》等虽然诗意较为明朗,但理解上也不是没有分歧。 背诵篇目: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隐:《锦瑟》《马嵬》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3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学习古代议论 散文 : 中国古代散文在先秦有两个流派: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以叙事为主,后者多是议论性的 文章 。本单元所选的《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就属于诸子散文一派,前者属于对话体的论辩文,语言犀利,步步紧逼,气势逼人,后者为长篇论文的节选,句式整齐,善用多样化的比喻。西汉时期,贾谊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优良传统, 总结 秦代灭亡的教训,写了著名的《过秦论》。这篇文章通篇一气贯之,气势充沛,雄辩有力。到了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主张写文章要“惟陈言之务去”,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师说》一文体现了作者的这一艺术追求。 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和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句式和常见的 文化 常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其次要注意学习文章立论、论证的 方法 ,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寡人之于国也》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1生字 曳:yè 数罟:cùgǔ 洿池:wū 鸡豚狗彘:túnzhì 庠序:xiáng莩:piǎo 好战:hào 不王者:wàng 2指出下面 句子 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翻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涂有饿莩:涂,同“途”,道路。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 说说 下面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残暴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义:开仓救济;今义:发现、出发 王无罪岁:古义:年成;今义:指年龄 4几个重点词语的解释 填然鼓之:象声词,指击鼓声 养生丧死:供养活人为死人安葬 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负戴:负担。负,背负;戴,把东西顶头上。 5指出下面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寡人之于国:对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 王: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 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 以:请以战喻:用 可以无饥矣:凭借 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第一个食,吃,动词;第二个,食物,名词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不译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亩之宅:“的”,助词 6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 树之以桑:名作动, 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上 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名作动,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7指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并口译 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以桑树之” 《劝学》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一字词解释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 (2)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③名词用作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吃 二特殊句式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过秦论》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喝”)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赢粮而景从 担负 胜或获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爱惜、爱护、喜欢 宽厚而爱人 爱惜人民 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分裂山河 划分 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3、词类活用现象 A、名词的活用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动用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动用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 4、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逃亡。的人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 因遗策。遗留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5、请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被动句 ③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 6、 成语 同年而语 度长絜大 《师说》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1、读准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dòu—读书dú 或不焉fǒu—不能bù 经传zhuàn—传道chuán 聃dān——冉rǎn 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 句读 百工 六艺 3、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 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如:句读之不知。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 儿童 、少年实施初等 教育 的学校。 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所以 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不必 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5、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学习)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6、重要句式: 1)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 短语 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6)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7、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③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道路) 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贤:①其贤不及孔子(才能)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高明)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吾从而师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惑: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②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知: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识别,动词)②可知矣(知道,了解) 文言虚词 之 ①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 如“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如“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相当于“的”。 如“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作动词,“到”、“往”。如“吾欲之南海” 其 ① 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如“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 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背诵篇目: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 荀子:《劝学》(背诵全文) 贾谊:《过秦论》(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韩愈:《师说》(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