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正月十五的祝贺词 2024-09-24 03:34:17 问答 0 18 远古时期最开始的庙会始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规章制度。为了更好地求取先祖及神明的庇佑,华夏民族们挑选了在城堡或房屋里根据敬奉与祭祀的方法,与之开展会话。每到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大家还会继续表演一些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即社戏,也称庙会戏,庙会便从而产生。秦汉时期与其他民俗文化一样,庙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而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可以反映出时期的颜色。在秦代时期,庙会的内容依然单一而平稳,即祭祀先祖与神明。在汉朝时期,道家逐渐基本产生。庙会遭受了民族宗教的危害,内容逐渐发生了多样化的颜色,各种各样风俗习惯也逐渐基本产生。如《西京杂记》一书里,叙述了那时候的庙寺祭祀风俗习惯:“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京中洪水,祭群山以止雨,宰相御使二千石,祷祠如祈雨法”。书里京中就是指北京长安一地,从这当中能够管窥中原地区庙会文化艺术的基本上内容。汉朝时期佛家逐渐传到我国。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道家也慢慢产生。他们相互之间中间进行了猛烈的生存斗争,发生了名目繁多的宗教信仰主题活动。如圣诞节庆典活动、坛醮斋戎、水陆道场这些。佛道二教市场竞争的聚焦点,一是寺院、庙宇的建造。二是争得教徒,招揽人民群众。因此在其祖先崇拜上均提升了媚众的游戏娱乐内容,如民族舞蹈、戏剧表演、巡境这些。那样,不但善男信女们乐在其中的来庙会去玩,并且很多等闲之辈亦多想要随喜添趣。为了更好地争得人民群众,佛道二教经常用摆脱庙观的方法扩张危害。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年485年)迁都洛阳后,除开佛、道二教的“行像”,即把仙佛雕像装上花车。她们仍在寺、观中举行法事,按时开展一些佛事或佛事主题活动,等着教徒俗众前去斋戒认真听讲,毕恭毕敬。北魏时期两晋时期,社会动荡,政冶黑喑,促使本来比较强盛的儒教逐渐没落。历尽战争和欺负的老百姓,与政冶遭到压抑感的名流陆续皈依佛家或道家。而佛家又拥有水道传经,伴随着基础理论的有关推进,佛道二教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趋势并逐渐专业化。在汉朝时分别早已立于不败之地。六朝之后,佛寺,道家道观日渐增加,因此附于寺庙、庙宇的庙会也就慢慢强盛了起来。西汉时佛家风靡的“行像”主题活动便是这般。说白了“行像”,是把仙佛雕像装上花车,在城镇巡行的一种祖先崇拜。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年485年)迁都洛阳后,每一年释迦摩尼佛诞日都需要举办佛象交通出行交流会。佛象交通出行前夜,东都洛阳内各寺庙都将数千尊佛像送至景明寺。沿路宝盖幡幢,歌曲百戏,犹言戏法,十分繁华。两晋南北朝时期到南朝时期,两教均做到了鼎盛时期,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害。名目繁多的宗教信仰主题活动发生了,如圣诞节庆典活动、坛醮斋戒、水陆道场这些。之后在祖先崇拜上渐渐地加了游戏娱乐内容,如民族舞蹈、戏剧表演、巡境这些。那样,不但吸引住了善信,更让别的非教徒想要参观考察。佛教文化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危害,乃至变成剥削阶级文化艺术及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不论是南方地区或是北方地区,佛家庙寺众多,石窟群大兴区,佛事风靡,崇佛变成民间信仰的流行,佛事渗透到庙会,使庙会文化艺术展现出更高的宗教信仰特点。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高宽比发展趋势,中原地区处于全国各地的领先水平,维持着管理中心部位。道家文化历经君王们的提倡更快速地繁荣昌盛起来。尤其是宋朝时期,中原地区一度发生了经济发展大兴盛及文化大兴盛,以日本东京开封市为管理中心的城区经济发展快速发展趋势,庙会亦应用而兴。元朝时期清朝以喇嘛教为国教,别的宗教信仰均遭受打击,佛道中间激化矛盾并引起争辩,形象之风逐渐没落。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很多庙会早已逐渐向集市的特性上变化。大部分是去玩旅游观光或购买商品,真真正正开展祭祀或谒拜的人并不是很多。明朝庙会有—关键的特性,便是“公会”或是称之为“会所”、“公所”的很多盛行,使庙会更为纪律化。中原地区发生很多“山陕会馆”,她们敬祀关云长,立祠建庙,尤其是修建古戏楼等祭祀场地,使庙会的危害和功效进一步扩大。清朝时期到清朝,庙会早已分成说白了的“多含义型庙会”与“迎神赛会”。前面一种在宗教信仰、娱神的与此同时有游乐设备等主题活动,而后面一种则是把佛像抬着庙外巡行,是没有市集但有演出的庙会,如北京市妙峰山庙会。与此同时也是有一部分地区无庙有市而也称庙会,如北京市知名的厂甸庙会,这种也统称作庙会。中元节的传说 那些几乎被遗忘的古代汉族习俗 周代(郑国) 踏青 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 《诗经·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 ,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 汉 弄剑与踏杯舞 壮夫弄剑不弄丸,上下青光慑人寒。长袖应随笙鼓乐,跳踏圆杯舞君前。 四川出土汉画像砖中百戏部分有『跳丸』或称『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双手上举,空中有五个圆球,加其手中一球当为六球。 汉 猴戏 黄毛红臀小胡狲,翻斗爬竿踏车轮。顶盔挥旗羊做马,妆扮美女笑煞人 。 汉代画像石中百戏图里有猴戏形象,可知我国驯猴作戏的历史甚早。迄明清时,玩猴者多为谋生之计流浪江湖。玩猴艺人多为一副扁担,挑两个箱子;或牵羊,带助手扛一长十字竹竿。在选好场地后,敲锣引人驻足。一般令猴翻筋斗、担水、走索;或爬高竿;或开箱戴面具,穿戏衣走场。《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也。』 我小时候八十年代,还经常看到耍猴的。现在保护动物,耍猴的几乎没了。 溥仪在出席东京审判作证时,严词斥责伪满洲期间,他的傀儡状态时,怒称那些年,简直就是“猴戏”! 汉 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 六博在汉代流行。出土汉俑即有二人对坐六博者。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 晋 重阳 饮菊花酒 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 农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又称『重阳』。汉代已有重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风俗。饮菊花酒的时代,一般认为是从晋代陶渊明时代。 晋 斗鸡 斗鸡芥翼争英雄,双距利刃逞威风。羽毛飞扬分胜负,终在纨绔欢乐中。 斗鸡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免病居家……相随行斗鸡走狗。』 晋代 馈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又称春盘。 晋代 流觞赋诗 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 北朝 踏青 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 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唐 拜新月 妆楼鸾镜拜月明,再乞嫦娥驻美容。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叹无情。 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 唐 驱傩 驱傩吹笛又击鼓,瘦鬼涂面赤双足。桃弧射矢茅鞭打,鼠窜引得众欢呼。 『驱傩』是古代驱除疫鬼的仪式,多在腊月举行。唐王建《宫词》:『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裤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昼,沉香火底坐吹笙。』 古代踏青 唐 镜听 夫君远宦盼回程,跪拜灶前点香灯。怀中抱镜藏门候,闻人初言细品评。 《月令萃编》载:『元旦之夕,洒扫,置香灯于灶门,注水满铛,置勺于水,虔礼拜祝。拨勺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镜出门,密听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 唐 新妇不跪 并蒂莲花两相偎,红毡展地迎亲回。新妇不拜新郎拜,感谢天公为良媒。 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风俗。最明显的形象证明,即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二窟 (又有记为四七三窟者) 晚唐的《婚礼图》,『礼堂』用步幛遮之,新娘立右,新郎跪左;新郎旁一人司仪。 唐 双陆 桐阴对坐品香茗,一局双陆赤与青。掷骰滴答如铜漏,深宫又闻小尨声。 双陆是古代一种棋类游戏,有固定长方形盘,上画左右各有六路,双方分黑白各十五个马子,状如保龄球的小木棒。马子按规定在盘边摆放,双方轮流掷骰子,按点多少移动马子。 双陆,现在已经几乎没人会玩了,在唐代古墓中,偶有出土文物向我们展示着这项古老的智力游戏。 唐 西域歌舞 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吹奏何必琼林宴,市间到处闻管弦。 隋唐时期,西域文化包括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饰 (如胡服翻领窄袖)、饮食 (如胡饼、烧饼)、绘画、歌舞、音乐及乐器等一起传入长安。音乐主要有龟兹乐、天竺乐、疏勒乐等。 唐 刺青 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精刺五彩多奇妙,东传扶桑有遗风。 刺青是古代纹身风俗的遗迹,许多民族都曾有过。古书记载:周代的越人即披发文身。后来民间的刺青已没有上古图腾崇拜的内容。 后来北宋军队里流行刺青,再后来就是现在世界各地的体育人士玩这个。带动大量社会闲散刺青,这就是返祖现象吗 相扑 唐 骑马打球 大唐靡中国。民间亦好击鞠乐,无奈马少骑驴多。 在唐初传入长安后,即为皇帝和贵族们所喜好。盛行情况可见《封氏闻见记》。尤其到唐玄宗时,打马球风气大盛。故又称『朱球、画球、彩球、七宝球』等。球杖长数尺,击球一端呈弯月形。 唐 折柳 跋山涉水轻别离,天涯芳草亦萋迷。只因登程常折柳,桥畔岸边皆秃枝。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隋末无名氏《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为较早之思行人而折柳之诗。 唐 相扑 孟贲古冶两相搏,强者角抵在必得。今番对阵显身手,他日三军勇报国。 我国古代角觝最早进入宫廷,《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在秦汉时的角觝不作为体育项目,而归于百戏一类。 看起来,日本的相扑都是学的唐朝…… 唐 步障 国殷民富夸盛唐,豪门出行步障长。可怜明皇幸蜀路,难遮风雨任凄凉。 晋代即有步障,贵族富家出门要用步障遮住路的两侧,尤其内眷不欲路人看见。《晋书》:『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 ;石祟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唐代贵家妇女出门,仍用步障; 唐 登乐游原 乐游原上游人多,重九登高乐如何。留恋夕阳无限好;寸阴难买莫蹉跎。 据《续齐谐记》载,东汉桓景跟费长房学道术。一日,费告知桓:九月九日有大灾,可速回家,让全家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即能免灾。从此形成一种风俗。 唐代 饰梅花妆 传说 南朝刘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 ,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 唐代 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 唐代 送穷 年年晦日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沥酒再拜早离去;老穷方走新穷临。 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西汉扬雄有《逐贫赋》。据《金谷园记》云:『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著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 唐代 祭扫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 ;暮雨萧萧惆怅归。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按: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 唐代 蛛丝乞巧 七夕织女赐新妆,挑来蛛丝盒中藏。明朝结成玲珑网;试比阿谁称巧娘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 唐代 走马射箭 垂杨金堤翠幕连,健儿走马射堂前。国家尚武多才俊,方显干城诸英贤。 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唐代 内宴冷餐 御赐冷食满宫楼,鱼龙彩旗四面稠。千官尽醉犹教坐;归来月上金殿头。 唐张籍《寒食内宴》:『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 五代 荡秋千 阳春女儿笑语喧,绿杨影里荡秋千。身轻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又为打球、秋千之戏。』注:《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战,以习轻戏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 宋代 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代 教坊自乐 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 宋代教坊 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 宋代 宫中赐银幡 新春拜过至初三,大内银幡赐百官。朝回两袖天香满,帽饰招得笑语喧。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苏辙《除夜元日省宿致斋》诗云:『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风气渐东南。 宋代 斗草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春日杂兴』曾描述儿童斗草情形。见画中题诗。盖江南春早,立春草长,儿童互相用草角力,坚韧者胜,折断者败。 宋代 迎富 古人采莲携鼓游,今朝杂花插满头。相随郊外游一日,迎富即是忘忧愁。 二月二日迎富风俗由来甚古。《岁华纪丽》载:早在有巢氏时代,有人在这天要了一个小孩回家养活,从而家富。后人便在这天到野外采蓬叶以代子,向门前祭之。 宋代 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 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赌博形式吸引买主。 宋 抓周啐 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原是大人情愿事,今番却令婴儿求。 《东京梦华录》:『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 」。至来岁生日,谓之「周 」,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筹秤、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 抓周,现在还普遍的存在于国内各个地区。 宋 傀儡戏 村头齐观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载歌载舞赖提举;博得欢笑落夕晖。 《东京梦华录》中已载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梦粱录》:『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 宋 瓦子内说书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且小说名:「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发发踪参之事,有谭谈子……等; 宋 茶贩 银针碧螺漫自夸,玉壶沏煮胜紫砂。夏至日长行人少,担歇柳荫闲斗茶。 陆羽《茶经》引晋代《广陵耆老传》云:『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茗不减。』所谓茗,即茶水;这老妪是最早的茶水小贩形象。 宋 秋社 社鼓敲时聚庭槐,神盘分肉巧安排。今番喜庆丰年景,醉倒翁媪笑颜开。 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是为秋社。陆游有《秋社》诗云:『雨余残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赛庙回。又见神盘分肉至,不堪沙雁带寒来。书固忌作闲终日,酒为治聋醉一杯。 宋 捶丸 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朴通事谚解》中有关于『用有柄木勺接球,相连不绝,方言谓之球棒。球用木为之,或用玛瑙,大如鸡卵。或隔殿阁而作窝,或于阶上作窝,或于平地作窝。人打球儿,先掘一窝儿,后将球儿打入窝内,可能至元代有所改变。 宋 冬舂 一年辛苦到腊中,舂米碓杵运成风。筛簸分藏三日毕,除夕香满饭盎馨。 江南至腊八日,家家舂米。因腊月米较坚实,舂时可少损耗。南宋范成大有《冬舂行》诗云:『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计米。 宋 蹴鞠 我国古代称踢球为『蹴鞠』,《战国策·齐策》中说临淄富实,『民间无不吹竽鼓瑟、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汉书·霍去病传》注:『鞠,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而戏也,宋代更重无球门踢球,钱选绘《宋太祖蹴鞠图》,《水浒传》中描写宋徽宗赵佶好踢球。 宋 烧火盆 春前五日夜初更,排门燃火如昼晴。儿孙围坐鸡犬忙,迎得来岁好收成。 江南水乡在腊月二十五日夜初更,家家烧火盆。南宋范成大《烧火盆》诗云:『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大家薪乾胜豆秸,小家带叶烧生柴。青烟满城天半白,栖鸟惊啼飞磔格。 宋 馈岁 不计酒食与野鲜,每逢岁暮送年盘。 馈赠虽少风淳厚,友邻情谊溢山川。 北宋时,年底人们互赠礼物,称为『馈岁』。苏轼有《馈岁》诗。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一入腊月后,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称为『送年盘』。不计送多少,主要在表示祝贺。 宋 供摩侯罗 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 供养盼良嗣。 《东京梦华录》载:『摩侯罗惟苏州者极巧,木渎袁家所制益精。』宋代苏州虎丘有玩具市场,被称为『虎丘耍货』,包括泥娃娃、泥美人,彩画鲜妍,制作精良 宋 打灰堆 除夕黎明打粪堆,一任灰尘满院飞。但求万事如吾愿,定放汝向彭泽归。 《录异记》云:有商人区明(《搜神记》作欧阳明) 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湖君,要明过家,厚礼之。问何所须 有人教明:『但乞如愿 』及问,以此言答。 宋 儿童卖痴呆 除夕悦民夜禁开,儿童结队提灯来。沿街穿巷呼贱价,赚取翁媪买痴呆。 南宋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宋 照田 腊月廿五天正寒,长竿燃炬照南田。侬家今夜火最旺,定知来年多稻蚕。 南宋范成大《照田蚕行》云:『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然炬照南亩。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宋 钱塘弄潮 八月钱塘江口开,万人鼓噪岸边排。弄潮健儿显身手,风头浪尖逞矫材。 《梦粱录》:『观潮,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 现在每年还有钱塘观潮, 已经严谨的做好安全工作,但是还是经常有人溺水。 宋代 祭灶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我国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礼记·礼器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宋代 挂五彩线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宋代 穿针比巧 供果焚香祝新秋,庭中比巧月如钩。年年闺阁乞织女,男儿何曾求牵牛 周处《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即牵牛也)织女。』唐诗人祖咏《七夕乞巧》诗云:『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 宋代 染红指甲 端午阶前采凤仙,小钵加矾细细研。染红女儿纤纤指,粉白黛绿更增妍。 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如《燕京岁时记》:『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宋代 春社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割肉卜瓦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耳聋。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 金代 晒书翻经 三伏朝爽晒书篇,庵院翻经结善缘。近事信女乐相助,愿修来世福寿全。 《尔雅翼》卷二:『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卷轴久则有白鱼。』魏晋时代在七月七日晒书,后改为六月六日三伏时晒书。 金 酒楼唱曲 路歧天涯沦落人,酒楼赶座唱清音。不入勾栏打野呵,瞽女弹词说陶真。 耐得翁《都城纪胜》:『诸色路歧人在此作场。』路歧人指歌唱卖艺者。《武林旧事》云: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场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 金 货郎担 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 〈货郎担图〉在宋人绘画中有数幅。〈清明上河图〉中即有两架货郎担子;金代有〈乾坤一担图〉明代也有〈货郎担图〉。 元 驿站送信 天涯海角难相逢,尺素传 远征。驿站健卒鞭快马,山高水长亦贯通。 秦汉已有驿传制度。但至宋代才废除唐代以民为驿夫的制度,而代之以军卒传递。并实行急递铺。二十里有歇马亭,六十里有馆。 驿站现在肯定是不需要了,邮局都发展多种业务了,纯信息传输已经绝大部分变成电子化了,电邮已经是老古董,微信全世界都在用。 元 盂兰盆道场 道场超度安亡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庆赞中元贴门首,酒海肉山飨活人。 七月十五日,道家称『中元节』;佛家为『盂兰盆节』。《梦粱录》:『七月十五日,一应大小僧尼寺院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之日。其日,……宗亲贵家有力者,于家设醮饭僧荐悼。』 元代 结羊肠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 明代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 明代 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 《清嘉录》载:『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属迎春娄门外柳仙堂,鸣驺清路,盛设羽仪,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观者如市。』明周希曜《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 明代 走百病上城头 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 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描写当时成都妇女在元宵夜遍游城墙为乐事。 明代 斗百草 百花争艳满庭芳,莺歌燕 儿乡。不喜饮酒猜拳乐,闲将斗草过时光。 明翟佑《四时宜忌》:『《荆楚记》曰: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时有斗百草之戏,亦祖此耳。』高启《斗草》诗:『摘拾遍丛丛,铺茵曲槛东。众家谁得胜独有并红。』 明代 饮菖蒲酒 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角黍蔗浆祝尔寿,何妨纵饮入醉乡!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唐殷尧藩诗云:『少年佳话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可证唐代已饮菖蒲酒。 明 贴门神 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传到草民小茅舍,也请将军佑吉祥。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引《黄帝书》云:上古有神荼郁垒二兄弟,居度朔山。山有一桃树,树荫如盖。每天他们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有恶鬼为害人间,便缚之喂虎。 明 放湖灯 轻舟荡漾玉波澄,中元盂兰放湖灯,梵呗伴得笙管韵,古寺东山月又升。 中元节有放湖灯之习俗。此俗在宋已有之,但当时是『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扬州画舫录》:『放荷花灯,中夜开船,张灯如元夕,谓之盂兰盆会。 现在去北京的后海,晚上可以坐船,买几盏湖灯在后海上放出,体验一下古人的情趣。 明 磨镜 云想衣裳花想容,宝镜绰约映春风。难见庐山真面目,拨雾还赖老磨工。 古代用铜镜照面,用久则不明,需倩工磨之。如遇喜事,为使镜面光洁,也要磨之,如唐王建《镜听词》即有:『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明 妇女踢球 阳春三月小桃开,笑语飞过百花台。五彩毛团翻上下,原是双娇踢球来。 汉代即有女子踢球运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便有女子踢球形象。《文献通考》:『宋,女弟子队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 明 放纸鸢 巧糊彩画飞蹁跹,乘风起舞绿杨天。影驰碧空飘双带,又送红灯到上边。 《朝野佥载》:『鲁般者,尝作木鸢乘之而飞。』元代诗人谢宗可《纸鸢》:『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 清 高跷 丰年高跷扮秧歌,水浒英雄摹演多。文武两班分丑俊,挥扇敲鼓打手锣。 清代高跷,俗称秧歌。较早组成的内容,系表现《水浒》男女英雄人物;分丑、俊两班;以执器来分,则左棒武松,右棒张清,渔翁阮小二,樵夫石秀,丑鼓时迁,俊鼓杨雄,丑锣顾大嫂。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中元节的传说 篇1 中元节的传说 1、中元节的第一种传说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2、中元节的第二种传说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中元节的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 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吃什么 1、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2、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3、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土家族赶仗佬 赶仗佬是恩施土家族民间工匠“九佬十八匠”中的“九佬”之一。赶仗在当地又称赶山,是土家人由来已久的集体围猎活动,曾经是土家人谋生的重要手段和生活技艺之一。参与赶仗的人被称作赶仗佬。在赶仗过程中,赶仗佬们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严密的分工,所获得的猎物根据“功劳大小”进行合理分配。 土家族人的赶仗,主要不是为了猎食野兽肉,而是为了驱逐害兽,保护庄稼。所猎野兽,原来是虎、狼,而近些年来赶仗,主要是赶野猪,因为野猪是糟蹋庄稼的大害兽,众人恨之入骨。 土家族人的聚众赶仗活动,一般选择在农闲时节。这个时候农民大都闲在家里,山中的野猪、獐、麂等野兽也已经膘肥肉满,十分诱人,喜欢赶仗的人们闻风而动,直到次年的春天。最佳赶仗时节是隆冬,大纷扬,冰封大地,自然界的“坚壁清野”,使野兽难以觅食,在饥饿难忍时就出来四处寻找食物,在皑皑白上留下串串脚印,这就给狩猎者提供了信息,为猎人们送来了希望。 土家人赶仗,往往以村落为单位,众多人聚在一起进行。三五人为一小组,组成若干小组,带着猎狗,备好鸟铳,分头到村寨周围的每个山头上。一般情况下,赶仗分成侦察组,土家人叫理脚迹,由有经验的猎手组成,负责寻找、跟踪猎物;堵卡组,由枪法准、刀法快、沉着勇敢的人组成;闹山组,由嗓音宏亮、眼快、脚快的人配猎狗组成;围场组,人数不等,男女老少都可参加。 一旦枪响猪倒地,枪手箭步上前,众人闻声尽快到场。并由老猎手查明打死猎物的枪手,若是数人打死的就分一、二、三枪手登记起来,然后,点到场人数,不论男女老少,见者有份。而后,众人将猎物四脚捆绑,用穿心杆抬回村。 狩猎队回到村寨,把猎物逐个修净皮毛,开肠破肚,按每只猎物捕获时当场实到人数平均砍成若干份。按照规矩:肠肝肚肺等集体会餐吃了,猪项颈从耳至肩这一节不论轻重多少,都分给杀死野猪的枪手,以作奖励,凡只是一人打死的就给一个人,数人打死的只按当时登记的枪手各分一份。其余全部猪肉均按“见者有份”的原则平均分配。分配中为了公平,防止舞弊,将每头猪砍成的每一份肉穿上提索(棕叶子),分别放在簸箕内,提索漏出簸箕外面,再用一只簸箕盖上,人们只见提索不见肉,不能拣三挑四。分肉开始,众人围站在簸箕周围,将两只合着的簸箕用手推磨似的旋转几圈后,每人拿一只穿肉的提索,拉出来,不管拿到好肉差肉都没有任何意见,高高兴兴地提回家。 每一个赶仗季结束后,村民们就全力投入农业生产。土家族的赶仗,是一年一度中最有乐趣的一种集体活动,其组织形式和分配方法有着原始公社的痕迹和特点,对研究土家族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元节的传说 篇2 中元节,即盂兰盆节通常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或者十五这一天,拿今年来说,公历的2022年8月12日即是中元节。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中元节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布田: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 水旱灯: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施歌儿: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与中元: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所以,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世界各地的华人界时都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中元节的传说 篇3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中元节的传说 篇4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按民间说法,传说七月十五日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民间有“七月半,鬼乱窜”的民谣。有祀者,回故里接受子孙的祭拜;无祀者,有公众请佛道做法事“普度”,不使孤魂野鬼流浪为害。 按道教说法,农历七月十五为地官寿诞,地官大帝会为鬼魂赦罪祈恩,释放狱中众鬼囚,让囚徒饿鬼解脱享食饱满免于众苦,从七月初一起重返人间享受一个月的香火、施食,以激起其向道之心。经由祭典与道士作法的过程,信徒协助地官,超度亡魂饿鬼,使他们得以早日解脱,避免在人间作祟,因此道士都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元者,即是一切事物之开始。道教认为天地水三元之气,为最初生成人类,长养万物之根本,又把三元配置于农历的三个日子,称为“三元日”;上元日正月十五,中元日七月十五,下元日则为十月十五;故此“中元”的意思,即是七月十五日。“三元日”,相传为道教“三官大帝”的生日;上元日为“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之生日;中元及下元日分别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及“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之生日。三官大帝的地位,仅次于玉皇上帝,统御万灵,故此三元日为道敦的重要节日,在此三日均举行斋醮法事。 道教传说 “中元节”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天官神主赐福,生于正月十五。 道家以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届时地官检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动物的表现,以便定罪免刑。东汉《老子章句》引《道经》:“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又《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道教会举行“中元普渡”,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佛教传说 另一方面中元同时也是佛教的“盂兰盆会节”,首创者据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盂兰盆”一词来自佛教的说法,被称为“屋兰玛纳”(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悬”的意义,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为旨意,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替孤魂野鬼诵经布食。 在民间亦有很多形式别样的“荐新祭祖”的节庆活动,其意义与“中元节”的主旨是相同的,如“麻谷节”(河北)、“田了节”(广东)、“鲜果节”(布依族)、“抢猪节”(畲族)、“丰年祭”(高山族)、花衣节(广东)、施孤节(广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民间的这类节俗都是围绕着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庆丰收、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相同的目的展开的。自魏晋以来,佛道融合,将神佛混为一体,已是民间普遍信仰。又因为这些活动基本都定于七月十五这一日子,所以它们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而形成今日饶富慎终追远、博爱精神的'“中元普渡”习俗。 那么为什么道教、佛教、民间都会把这样的祭祀的活动设定在七月十五左右进行呢? 《礼记·月令篇》上有记载:“是女也(七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6这其中包涵了两层意思:首先,七月是收获的季节;其次,按中国择日规律,七月十五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望日,同时往往也是立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因此,在民间人们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进行祭祖,但由于第一个原因的影响,他们往往会选择在七月十五左右进行祭祖活动;而天子则一定会选择在这天象征性的以新谷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由于祖先崇拜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荐新”的习俗得以存活数千年,甚至在它已从国家祭典中消失以后,民间都还保持着“荐新”的习俗,并且集中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这就是现在“中元节”的最初起源。中元节的传说 篇5 中元节的传说 农历的七月十五,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还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儒、道、释”三家“各取所需”,实现了“三教一体”和“三流合一”。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传说。 俗传农历七月初十开“鬼门关”,各家之死鬼均放归回家,与家人团聚,俗称“冥府开禁,鬼魂过年”。谚云:“七有半,鬼乱窜。”节期从农历七月初十至十五,一般以12日为正期。至时,各家备酒食,焚化用白纸包封写有祖先名讳的纸钱、金银纸锭以祭祖先。富有之家还请僧尼、道士来家念经超度亡魂。七月十五,各地道观均有斋醮等会,佛寺则大办“盂兰盆会”,诵经超度亡魂。城隍庙还做道场,放河灯。最后便是城隍出驾,巡游街道收鬼“赏孤”,即为无后嗣的“孤魂野鬼”烧纸钱,送寒衣,泼水饭。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道教说,有个名叫陈子祷的人,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后,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等三大任务。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节”,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地官”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所以,民间在“中元节”这天,其进行的所有祭祀活动,目的就是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希望“地官”赦罪他们的所有罪行。 还有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鬼节禁忌知多少 传说由农历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开始被释放出来,他们可以在人间游离一段时间,接受人们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门关会再度关闭,鬼节的节期亦就此结束。以下是鬼节禁忌,你可要记住了: 1、忌披头散发睡觉。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2、生理期的禁忌。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3、忌说鬼字。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4、忌半夜庆生。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5、忌乱拍他人肩头。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6、忌捕捉蜻蜓及螽斯。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7、拜门口。七月初一,“鬼门”一开,所有获准可以返回阳间探亲的孤野鬼,将会自阴间一拥而出,四出抢食供品。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供祭祀,称之为“拜门口”。由於只是让途经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别入求它们屋侵扰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过丰盛的供品。 8、忌半夜晾衣服。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着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9、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10、忌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民间每年农历7月所谓的普渡中原节 有啥含义 已有多久的历史具体事项如下:1、忌洗衣。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讳在这两天洗衣服。2、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做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同时也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这样会导致长年卧床!5、忌吃药。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请医生。否则,象征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正月的别称: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中元节”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天官神主赐福,生于正月十五;地官生于七月十五。道家以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届时地官检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动物的表现,以便定罪免刑。东汉《老子章句》引《道经》:“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又《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道教会举行“中元普渡”,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另一方面中元同时也是佛教的“盂兰盆会节”,首创者据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盂兰盆”一词来自佛教的说法,被称为“屋兰玛纳”(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悬”的意义,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为旨意,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替孤魂野鬼诵经布食。 中元节 中元 道教 普渡 祭祀 # 上一篇:带新媳妇回家说什么祝福语# 下一篇:大叔带老丈人结婚祝福语 给您推荐相同类型的内容: 小学生美术培训 发奖状 奖励词怎么写 1、XX同学:在本次美术培训中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特发此奖状以资鼓励。2、某某同学,平日学习勤奋扎实,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美术的造诣上很有天赋,真希望可以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不要骄傲呀,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才是真正优秀的同学啊 生日快乐短句8个字 简短经典生日句子 导读:一岁年龄一岁人,一岁年龄一岁心,眼看时间不断在流逝,大家每年生日之际,难免都会有很多想对自己所说的话,而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些生日快乐短句6个字,一起来看看这些描写简短经典生日句子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吧。1、年年今 46岁生日明星送祝福词 1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愿你生日快乐,每天都充满快乐和幸福,愿你的人生充满温馨和甜蜜。2 一句深情的问候,一声衷心的祝福,愿你的一切愿望都能实现,一生都享有幸福和平安。祝你生日快乐!3 在你生日这天,我默默为你祈祷,为你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愿你 出国留学八个字祝福语有哪些? 出国留学祝福语如下:1、航标灯又是我的眼睛,一闪一闪,至诚地祝愿远游的赤子,早早回到祖国的大地。2、万水相隔离,千山望无际,我只能寄语白云:祝你找到幸福,盼你早日学成而归!3、我知道,你远方的心,甜蜜而又难受。愿你早日实现心中的愿望:勤奋采 小学艺术节开幕式主持词 小学校园举办艺术节,准备主持词,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艺术节开幕式主持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艺术节开幕式主持词(一) 1、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各位老师,亲爱的少先队员朋友们, 合:大家好。 甲:送走 14岁生日祝福语男孩子 14岁男孩生日祝福语1、在学习上爱动脑筋,这使你更加聪明。保持你的好奇心,这将是你创造的源泉。你若能把自己的的聪颖与睿智用于创造,那么你的前程将是一片光明!2、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 幼儿园老师教师节祝福词 幼儿园老师教师节祝福词:1、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向你们表达我最深的敬意和感谢。你们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批最重要的老师。你们的付出和献身,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在孩子们的每一天里,你们不仅教 七一说什么祝福词最好看 献礼七一祝福语:1、有一种追求,叫精忠报国;有一种日子,叫与星相守;有一种情愫,叫思家念亲;有一个佳节,叫“八一”建军。祝福战友!2、党旗迎空飘,党徽胸中耀,党的生日已来到!党的生日全国闹,富强快乐伴人民,愿中国***万岁,愿中国公民快乐安 描写小鸡的好词佳句有哪些? 好词:毛绒绒[máo róng róng]:细毛丛生的样子圆溜溜[yuán liū liū]:形容很圆。叽叽喳喳[jī jī zhā zhā]:象声词,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又作唧唧喳喳,比喻人多嘈杂使人厌恶的现象,给人一种厌烦的感觉。活蹦乱 3个月宝宝朋友圈祝福语 1、亲爱的小姑娘小王子,现在你XX岁了,愿你健康 平安 在漫长的岁月里做个勇敢的人,谢谢你选择了我们,爱你 生日快乐。2、时间过得好快,从一个不会翻身只会哇哇大哭的小婴儿长到一个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明了的小人精,希望宝宝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 为公司保驾护航祝福词 1 春节未到,祝福先到;家人未到,问候先到;红包未到,福气先到;鞭炮未到,心意先到。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2 您今年运势:依我看来绝顶亨通,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领钱领到手抽筋~~爽吧!祝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理疗中心开业祝贺词怎么说 1、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 在国家需 老人过大寿祝贺词长命百岁 一拜,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一拜,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二拜,祝老寿星万事如意、晚年幸福; 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后福无疆。 一拜,祝老寿星吉祥如意、 怎样用红包写元旦节祝福语 1 你永远保持开心,是什么值得你如此玩味白芙蓉似的笑容,痴爱一生的等。请看每句第一个字,别生气,再看看每句倒数第二个字。哈哈!元旦快乐!2今年过节不送礼,短信一条祝福你,祝你来年生意火,财神追你没处躲;祝你来年身体健,到老都不去医院;祝你来 亲戚考研成功祝福语四字 提前祝考研究生成功的祝福语如下:1、恭祝金榜题名,研究生生涯启航!愿你的学术之旅硕果累累,成就非凡。2、祝你能够在考研的挑战中取得佳绩,迈向更高更远的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3、祝你考研旗开得胜,取得优异成绩,进入理想的学府深造,前程似锦!4 大叔带老丈人结婚祝福语 考研英语作文范文:为什么女孩喜欢大叔When we go down the street, if we take a notice on the couples, we may find that besides those young g 生日最新版的视频祝福语 祝父母生日快乐专用视频祝福语篇一 1您是大树,为我披风挡雨;您是太阳,为我照亮前程;您是船帆,为我指引方向。敬爱的父亲,祝您生日快乐!幸福永远! 2祝世界上最好的父母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3看着爸爸沧桑的面孔,看着爸爸 父亲过70岁生日,祝福语有那些? 1、祝老寿星身复体健康、长命百岁、制万事如意、生日快乐。2、祝老寿星吉祥如意、富贵安康、事事顺心、幸福长伴。3、祝福老人生日快乐,晚年幸福、健康长寿。4、斟满酒,举起杯,祝老人生日快乐,长命百岁!也祝在座的所有父母晚年幸福,健康长寿!5、祝 华人春节祝福词怎么说 导读:2024年春节将至,千家万户喜气洋洋,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亲朋好友互致祝福,表达美好的心愿。让我们一起走进2024年春节拜年祝福语的海洋,感受浓浓的年味,将美好的祝福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春节的气氛更加温馨、热闹。2024年春节拜年祝 国庆出游对祖国的祝福词 国庆对祖国的祝福语内容如下:1、国庆节是一年一度慈祥的祖国妈妈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对祖国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祝你节日快乐!祖国妈妈就像是同学们的呵护,家人的爱护,老师的关心。祖国妈妈你真伟大!2、又是个金秋的十月,又是个装满收获 送给军人弟弟的祝福语四字 弟弟当兵祝福语前程句子如下:1、又是一年入伍时,踏上军旅生涯,穿上绿色军装,为生命塑造辉煌,迎着风的力量去拼搏。祝愿你今后的人生更加灿烂精彩!2、军人是威严,视命令如生命。军人是伟大的,把个人幸福寄托于保卫祖国。祝愿军人同志幸福快乐!3、参 blackpink五周年祝贺词 身为一名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儿女成才的画面,即使儿女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巨星,也依旧会以自己的儿女自豪。Lisa是 Black pink里面的一位成员,即使solo发展也是获得很多人的关注,在全球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因为妈妈在lis 计算机特色的高考祝福语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今朝一搏,前途光芒道路,需用高考测量,轻松进入考场,努力发挥才智,愿你梦想成真,祝你金榜提名。★听说你要高考了,祝你考数学华罗庚附身,考语文鲁迅附身,考英语老外附身,考物理爱因斯坦附身,实在不行我让出卷者附你身,哈哈轻松 鼠年过年微信朋友圈祝福词 鼠年过年微信朋友圈祝福词篇一 1鼠年好,鼠年妙,鼠年的歌声满天飘;鼠年美,鼠年暖,鼠年的幸福享不完;鼠年旺,鼠年香,鼠年的祝福分外长。愿你鼠年心飞扬,万事皆顺畅!春节快乐! 2短信和你不期而遇,心中能否荡起一点涟漪。生活 收工资应该说什么祝福语 祝福发财的句子:1、用我诚挚的祝福给你前进的力量,用你乐观的笑脸给我贴心的慰藉,用我真心的鼓励为你摇旗呐喊,用你努力的付出多多赚些钱好请我吃饭!恭喜发财!2、送你一个花篮,祝你拦住烦恼,让顾客快乐而来,满意而归;送你一个金元宝,祝你开店生意 哥们结婚回不去祝福词 我不能当场参加婚礼,祝你们新婚快乐。你不能当场参加婚礼,祝你新婚快乐。当你的亲朋好友结婚的时候,你当然想亲自参加,但是有时候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参加,但是祝福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有一条信息,当场祝你新婚快乐。我不能在现场参加婚礼,祝你们婚礼快乐。 培训优秀学员祝贺词怎么写 主持词可以采用和历史文化有关的表述方法去写作以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在如今这个中国,各种场合可能都需要主持人,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主持词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开班典礼开幕词怎么写范文,供大家参考。开班典礼开幕词怎么写范文1尊敬的给位领导、各位 跨年词怎么写 1、跨年快到了,祝福老套了,没啥爆料了,只好趁早了,愿你吃好了,愿你睡好了,如有雷同了,纯属巧合了,如有先到了,一定是抄我的了。跨年快乐! 2、今年的跨年是“新龙”,今年的`春运叫“龙运”,今年的空气冒“龙气”,今年的小孩叫“龙宝”,今年 给同学的英语生日祝福短信 篇一1、It is not everyday you have a birthday, so hope you have a wonderful one May it be followed by days and weeks and mo 嫂子考试祝福语怎么说 1、愿嫂子生日快乐,青春常驻,与哥哥的爱情甜蜜如初,幸福美满。2、感谢嫂子的辛劳与付出,您六十岁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愿您的善心与仁爱得到厚报,家庭幸福,福寿安康。3、愿嫂子每日都充满欢乐,岁岁平安,青春常在,生日快乐!4、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