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中原第一才女的词

问答 0 16

祝福中原第一才女的词,第1张

中国古代才女评选  TOP1的古代才女须具备此八个字:文名遐迩、卓有才情。并且只截止到清代,近代的才女暂不参评了!以我之见和现在ip热度来看  一、卓文君:西汉著名才女,其浪漫事迹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只提两点:擅琴,曾跟夫君司马相如合作过名曲〈凤求凰〉;能诗,相传中国最早的五言诗〈白头吟〉即出自其手。当然入选。  二、班昭:家学渊源,名门闺秀。曾助其兄大史学家班固续完〈汉书〉。《班淑传奇》改编自此,很有汉家女子之风  三、蔡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其传奇经历不再赘述,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足以把她送上中国古代第一才女之位。 四、上官婉儿:唐诗人上官仪之孙女,极富才情,限于更多算是个政治才女,有武则天的地方少不了它  五、李清照:著名女词人,有〈漱玉词〉一卷传世。此人名气太大,作为当今无数文学美眉的偶像级人物,入围三甲自不在话下。依个人意见,当据蔡琰之下为第二人也!  六、管道升: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妻,字仲姬,号栖贤山人,工书画,尤善梅竹,曾经给皇太后画过一幅墨竹,被封为魏国夫人,可见书画之精。文才亦高,箸有《画梅》,《渔父词》,《我侬词》。其中《我侬词》更是为传世之作: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入选当不为过,《亮剑》中也是有提到的,  七、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艳之首,曾与当时两大著名诗人陈子龙、钱谦益切磋过武功,虎视群雌,不让须眉。当然入选。  八、顾太清:清代满族著名女词人,与同时代大才子龚自珍有交,有〈东海渔歌〉词集传世。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里把她与纳兰性德相提并论,推许“男成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作为难得的少数民族女诗人,理应分占一席。    总结一下,  才女在各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本无首末之分,也看各人喜好有文化的女子怎么夸赞1、花皇武则天:千古一帝。 2、花王慈禧太后:晚清五十年,尽在此女手中,几令国将不国。 3、花仙陈圆圆:秦淮八艳之一,蕙心纨质、淡秀天然,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4、花神杨玉环:四大美人之羞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其天生丽质,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 5、花魁李清照:两宋第一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6、花姿西施:四大美人之沉鱼,华夏第一女间谍。 7、花妃貂禅:四大美人之闭月,又一著名的女间谍。 8、花恶吕雉:汉高祖后,残暴的国母。 9、花君赛金花:清末名妓,状元洪钧之妻,曾被德皇后誉为“东方第一美人”。八国联军入侵时,使北京免于屠城之劫。 10、花妖妲己:商纣王妃,千年狐媚。 11、花魂王昭君:四大美人之落雁。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以绝世之容貌,换中原之安宁。 12、花合文成公主:唐太宗之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妻,汉藏联姻,千古佳话。 13、花后孝庄皇后:辅佐三代清帝,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 14、花魔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西周由此而亡。 15、花精妹喜:夏帝姒履癸妃,颠覆了华夏第一个历史王朝的女人。 16、花媛李师师:北宋第一名妓。 17、花嫔赵飞燕:汉成帝后,“楚腰纤细掌中轻”。 18、花灵蔡文姬:三国时第一才女,著有《胡笳十八拍》。 19、花绝柳如是:秦淮八艳之一,美艳绝代、才气过人。 20、花狂冯太后:北魏文成帝后,著名的女政治改革家。 21、花帝萧燕燕:辽景宗之妻,圣宗之母,促进民族和解的著名女政治家、军事家。 22、花婆黄道婆:元代棉纺织革新家。 23、花祸客氏:明熹宗的乳母,魏忠贤的爪牙。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24、花贤班昭:东汉才女,班彪女,班固妹,增修《汉书》。 25、花幽薛涛:八岁即出口成章,为唐一朝第一才女,晚年创薛涛笺。 26、花慧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安侄女,出口成章。 27、花仪长孙皇后:唐太宗后,贤淑皇后的典型。 28、花烈秋瑾:清末巾帼英雄,同盟会、光复会成员,革命烈士。 29、花媚夏姬:郑穆公之女,媚艳万千的妖娆女人。 30、花形赵姬:秦始皇嬴政母,以吕易嬴。 31、花刁贾南风:西晋惠帝司马衷后,历史上著名的“黑皮悍后”。 32、花巧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天姿巧慧、容貌娟妍。 33、花姝赵合德:汉成帝妃,飞燕之妹,与乃姐齐名 34、花悍独孤后:隋文帝杨坚后,与夫并称“二圣”,“惧内”一词,由此而来。 35、花冤严蕊:南宋初年天台营妓,著名才女,色艺冠绝一时,写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 36、花悲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曲曲断人肠。 37、花魅万贞儿:明宪宗爱妃,大皇帝一十九岁,依然宠冠后宫。 38、花芳董鄂妃:清顺治帝妃,国色天香,顺治帝的红粉知己。 39、花怜苏小小:“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南齐著名诗妓。 40、花泪虞姬:项羽宠妃,号“虞美人”。 41、花飘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豪爽侠气、俏丽生辉。 42、花仁马皇后:明太祖后,宽容仁慈。 4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你认为她的人生过得幸福吗? 有文化的女子怎么夸赞 有文化的女子怎么夸赞,说话是一门艺术,说得好,说得风趣幽默,给人留下好的影响,会讲话的人出门在外为人、办事成功率都是很高的。以下了解有文化的女子怎么夸赞及相关内容。 有文化的女子怎么夸赞1 形容女人有文化的词语 知书达理、秀外慧中、才貌双全、满腹经纶、才女 一、知书达理 [ zhī shū dá lǐ ] 解释: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 出自: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译文:只是我这读书通晓礼应当谨慎,怎肯穿出去不露出丑遭谈 二、秀外慧中 [ xiù wài huì zhōng ] 解释:秀:秀丽;慧:聪明。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出自: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 译文:弯曲的眉毛丰满的脸颊,清丽的声音轻盈的体态,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三、才貌双全 [ cái mào shuāng quán ] 解释:才学相貌都好。 出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译文:七岁就可以说得很顺,十岁随口吟诗,有才有貌两全,京城人每次都说他是少年才俊。 四、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自:周 周文王《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译文:云里都是雷电,大丈夫要有才学。 五、才女 [ cái nǚ ] 解释:有才华的女子。 出自: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夫 小鸾 ,特才女耳。” 译文:我的夫人小鸾,是特别有才的女子。 有文化的女子怎么夸赞2 夸奖有文化的人怎么夸句子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一开始就令我刮目相看。 3、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4、我有房没汽车,厌烦堵车车没买。房不大也不小,三口还能住进来。 5、娇小玲珑似飞燕,敢与西施比性感。天生丽质胜玉环,花容月貌赛貂蝉! 6、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貌似潘安,人称一朵梨花压海棠。 7、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8、我有房无房贷,不做房奴怕累坏。 9、房子无梁不成屋,家中无女不成家。女人在世像颗宝,天下人人爱护她。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1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13、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14、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6、我不富也不贫,轻松生活还自在。 17、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18、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没法比喻啦。 1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0、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1、帅的掉渣,乾坤无敌,迷倒千万少女,当年抛弃林青霞,甩掉戴安娜,人称情场杀手鬼见愁的'就是你。 2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3、我不丑也不帅,曾经英俊还可爱。 24、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25、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26、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9、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1、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32、玉树临风胜潘安,一枝梨花压海棠。 33、我不高也不矮,一米七三下不来。 34、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35、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36、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3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文化的女子怎么夸赞3 形容文化人的句子 1、胸无: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文化。 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 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 有文化,讲道理。 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 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 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 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 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古代有哪些才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出嫁后和赵明诚夫唱妇随,共同整理书画金石,后因金兵入侵中原,加上丈夫的死去,她遭遇颠沛流离和再婚的不幸……或许那个时代给了她很多苦和愁,但是她却为我们展现了无尽的风华和才情。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的进士,李格非对诗词歌赋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对儒家经典同样有过研究,其文笔优美,被誉为司马迁在世,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李清照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赵明诚卒后,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道之温,又之越。”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入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鹧鸪天·桂花诗词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 蔡文姬 汉朝末年,各诸侯拥兵自重,最后被董卓控制了朝政。 后来,曹操假借汉献帝之口,伪造了密诏,杀了董卓,并将他的尸体扔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让过路的老百姓羞辱唾弃。 蔡邕是当时的名士,以前和曹操及董卓的关系很好。如今,他见董卓人已经死了,而且亲离朋散,想到旧日的交情,不免难过。他不顾曹操的禁令,一个人趴在董卓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这一举动吓得周围看热闹的人四散奔逃。 曹操得知以后,不由勃然大怒。心想,蔡邕呀蔡邕,你真是不长眼神,我刚刚夺过大权,还没稳定,你竟敢当众和我唱对台戏。于是,他下令赐蔡邕一死,并且命人到他家里把人都抓起来,发配到边远荒凉的地方。 蔡邕有个女儿,叫蔡文姬,名琰,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而且精通音乐。当时她的丈夫刚刚去世,而她又没为夫家生下一儿半子,正在娘家修养。她父亲出事的时候,蔡文姬正在家里弹琴。听到下人来通报,说父亲去哀悼董卓之后,她不由得仰天长叹了一声,心想,大难就要来临了。 果然,曹操的大兵飞奔而来,将蔡府团团围住。全府上下,不分男女,不论老幼,全被捆了起来,被推到了前院,稍有怠慢,就被乱棍打得皮开肉绽。 当时,汉朝北方边境极不太平,胡人经常兴兵前来侵犯。他们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将里面的老百姓残杀殆尽,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一队队胡兵的马背边上悬挂着一串串男人的脑袋,而马后面驮着他们抢来的女人。 蔡文姬在被发配到北方的路上,遇到了胡兵,被抓住成了俘虏。在和其她被俘的女人一起被押向北方的时候,一路上,她们看到到处都是尸横遍野,恶臭熏天。 到了匈奴以后,因为蔡文姬能文善琴,被南匈奴王看中,当了他老婆,在那里一住就是十二年,生下了两个男孩。蔡文姬人在匈奴的时候,日夜思念着远在中原的亲人,整天以泪洗面,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凄惨哀绝的《胡笳十八拍》。该曲广为流传,最后流入了中原,其忧怨哀伤的曲调让曹操听了以后也深受感动。曹操回想起自己当年对蔡家的绝情,不由得羞愧难当。他派人来到了匈奴,想用金璧把蔡文姬赎回来。 南匈奴王一方面希望与曹操保持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贪恋那些金璧,考虑再三,最后答应将蔡文姬送回中原。 蔡文姬在临走的时候,她的两个儿子跪倒在地上,抱住文姬的双腿,放声大哭:“娘,您要去哪里啊?大家都说您要回中原,您还回来吗?您平常是那样仁慈,今天为什么就这么狠心?我们还没有长大成人,您怎么就撒手不管我们了呢?” 听了这些话,蔡文姬只觉得肝肠寸断,神情恍惚,她抚摸着两个儿子的脑袋,痛苦流涕,“为娘又能如何呢?当初你父亲强行把我抢来,今天又是他强行将我送回去,为娘又如何能作得了主呢?” 这时,那些和蔡文姬一起被从中原抓来的姐妹们来给她送行,她们跪在地上,哀嚎着哭道,“为什么只有文姬你一个人可以回到中原,而我们却要老死在这荒凉的异乡,永远没有机会再见亲人一面了。”此情此景,连马都悲伤得忘记了走路,车夫赶车都忘记了转弯。围观的人更是互相抱着痛哭起来。 回到中原以后,曹操将蔡文姬好好安慰了一番。看到她孤身一人,曹操下令要将文姬嫁给一个叫董祀的读书人,并征求她的意见。 文姬冷冷地说道:“当初你和我父亲是至交,为了悼念董卓一事,你杀了我父亲,发配了我家人,至今我还不知道他们究竟还在不在人间。十二年后,我已为人母,你又用金璧强行将我们母子拆散,把我接回了中原。我已经不是我了,还有什么事情能由我自己决定呢?既然你意以决,又何必来征求我的意见呢?一席话说得曹操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后来蔡文姬一直老死在了中原,她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只能以书信往来,一生再为谋面。 卓文君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 辰之女,也工文章。李照清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气浓厚的家庭里。 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 著有《金石录》,李清照写了《金石录序》,详细的记载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他前期的 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 渡。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 映战乱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运用朴实的白 描手法,善于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词》。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 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 十分美满。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汉书,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 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 分纪、传、表、志几类。还在班昭的父亲班彪的时候,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她 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班固,字孟坚,九岁能作文,稍大一点, 博览众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 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 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前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前汉书中最棘手的 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 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 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班昭还有一个兄弟是班超,我们现在常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 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语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过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 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三十年之久。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儿子班勇随安恩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带回他给 皇帝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西献物入塞,及 臣生在,令其目见故土。”表达出一种浓郁的叶落归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后, 三年后朝廷仍不加理会。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对年已七十,客居异乡的哥哥班超, 产生一股强烈的的依恋、怜悯心情,于是不顾一切地给皇帝上书: 妄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赏,爵列通候,任二千石,天恩 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 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固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 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询生离,不复相识; 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 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其全力,以报答天恩,迫子岁暮,犬马齿索,为之奈 何? 蛮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好究之原,生逆乱之心。而 卿大夫感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 下弃忠臣竭身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 省禄。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 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候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 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猝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 哀老之急。 班昭代兄上书,说得合情合理,丝丝人扣,汉和帝览奏,也为之戚然动容。特别是 文中的最后两句,引用周文王徐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师田子方, 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收而养之。两则故事明讽暗示, 汉和帝认为不再有所决定,实在愧对老臣,于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 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达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毕,任尚对班超说:“任重虑浅,宜有以海之。” 希望班超对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语重心长地说:“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 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 严苛,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亲信说:“我以 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经验,竟以严急苛虐而失边和, 这是后话。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他离开西域疏勒时本已有 病,来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劳顿,回家一个月就病逝了,班昭无言以对。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汉书打动汉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归 洛阳。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 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漳,生女曰弄瓦。” 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 易。”才能克尽本份。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 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 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在“妇行”篇中,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妇德; 不瞎说霸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专心 纺织,不苟言笑,烹调美食,款待嘉宾,是为妇工。”妇女备此德、言、容、工四行, 方不致失礼。 在“专心”篇中,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却绝对不可以再嫁, 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简直是不可恩议的悖理行为,事夫要“专心正色,耳无*声, 目不斜视。” 在“曲从”篇中,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来顺受,一切以谦顺为主,凡事 应多加忍耐,以至于曲意顺从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说明与丈夫兄弟姐妹相处之道,端在事事识人体、明大义,即是 受气蒙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间的和睦气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班超死后不久就驾崩了,皇子刘隆生下来才 一百天,就嗣位为孝帝,邓太后临朝听政,不到半年,帝又死,于是以清河王刘祜 嗣位为孝安帝,孝安帝才十三岁,邓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东汉皇帝短命,只有开国的光武帝刘秀活过“花甲”,六十二岁时死,其次就是明 帝,四十八岁,再次是章帝三十一岁,其他多在二十岁以下,包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 成外戚专权局面。 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邓坞以大将 军辅理军国,是太后的兄长,颇受倚重,后来母亲过世,上书乞归守制,太后犹豫不决, 问策于班昭,班昭认为:“大将军功成身退,此正其时;不然边祸再起,若稍有差迟, 累世英名,岂不尽付流水?”邓太后认为言之有理,批准了邓坞的请求。 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 还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个儿子,几个女儿,儿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鹧鸪天·桂花诗词1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   古诗简介  《鹧鸪天·桂花》是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也是李清照的一首咏桂花的词。李清照喜欢桂花酒,也喜欢桂花的风神气质。这首咏桂花自然是以桂花自比,孤芳自赏地写自己的高洁。   赏析/鉴赏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桂花诗词2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 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⑶“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译 文  淡**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赏 析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诗词歌赋于中国人而言,怕已刻在骨髓里,无论时隔多久,总是心里一份抹不去的情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诗可“言志”,词可“抒情”,二者既可抵消生活的粗粝,又可磨洗庸常的琐屑,知耻、知礼、知不可为,让人形端表正。  东厅街道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一日一诗词,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再使风俗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