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1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1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1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2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2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2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2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 28.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奇的极光》) 29.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无题》) 30.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3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7.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8.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 疏》) 39.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4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4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4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4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49.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5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5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5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5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5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5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57.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58.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 59.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6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4.《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欧阳修《伶官传序》) 6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6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6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6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69.安能屈豪志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70.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7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7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7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8.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79.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80.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8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8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8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 84.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 8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8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8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8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8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9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9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9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9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9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9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97.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9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9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0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0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0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0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0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10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0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10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0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刘禹锡《锦瑟》) 10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刘禹锡《锦瑟》) 11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1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11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4.矮低斜行闲作草,睛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1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1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1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12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2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2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12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128.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2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30.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 13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132.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13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13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13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13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137.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3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139.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14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14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42.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14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沙行》) 14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沙行》) 145.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14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47.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14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14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150.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15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5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1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15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苏轼《满庭芳》) 15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56.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袁宏道《虎丘记》) 157.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蒲松龄《促织》) 158.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159.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16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1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16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6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6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16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66.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萧统《文选》) 16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6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69.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7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风对愁眠。苏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7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7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 17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17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17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17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77.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17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79.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18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8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18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18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18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18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8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 188.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司马迁《屈原列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四字词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1 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2 中国现代诗三首 再别康桥 死水 赞美 3 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 致橡树 面朝大海,春暖花 4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其他诗歌读背篇章 雨巷 预言 窗 孤独的收割人 豹——在巴黎动物园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第二单元 5 荷塘月色 6 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7 我与地坛(节选) 8 花未眠 散文的艺术魅力 第三单元 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0 我有一个梦想 11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2 我的呼吁 第四单元 13 《呐喊》自序 14 胡同文化 15 《宽容》序言 16 《名人传》序 综合性学习 民居文化 第五单元 17 烛之武退秦师 18 勾践灭吴(节选)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触龙说赵太后 第六单元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2 寡人之于国也 23 劝学 24 秋水(节选) 文言实词的特点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感受与思考 大胆开口——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一) 第二单元 想像与联想 文明得体——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二) 第三单元 再现与表现 第四单元 个性与创新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简化字总表 ●第二册第一单元 1 祝福 2 边城(节选) 3 荷花淀 4 装在套子里的人 现当代小说鉴赏 综合性学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理解 第二单元 5 拿来主义 6 我若为王 7 庄周买水 8 剃光头发微 第三单元 9 南州六月荔枝丹 10 《物种起源》导言 11 神奇的极光 12 这个世界的音乐 第四单元 13 咬文嚼字 14 读《伊索寓言》 15 说“木叶” 16 米洛斯的维纳斯 第五单元 17 过秦论 18 鸿门宴 19 兰亭集序 20 归去来兮辞 综合性学习:《兰亭序》与书法文化 第六单元 21 师说 22 阿房宫赋 23 谏太宗十思疏 24 种树郭橐驼传 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的个性 倾听 第二单元 写出事件的波澜 应答 第三单元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第四单元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标点符号用法 ●第三册第一单元 1 《诗经》三首 2 离骚(节选) 3 孔雀东南飞(并序) 4 汉魏晋诗三首 其他古诗读背篇章 第二单元 5 梦游天姥吟留别 6 琵琶行(并序) 7 近体诗六首 8 词七首 综合性学习 解意象,品诗歌 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 10 故都的秋 11 道士塔 12 泪珠和珍珠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13 灯下漫笔(节选) 14 漫话清高 15 巴尔扎克葬词 16 短文两篇 第五单元 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21 项脊轩志 22 五人墓碑记 23 登泰山记 24 病梅馆记 综合性学习 山水与文化 文言常用句式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议论要有理有据 劝说 第二单元 议论要有条有理 讨论 第三单元 诗歌 第四单元 散文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中国文学鉴赏 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 ●第四册第一单元 1 药 2 项链 3 陈奂生上城 4 守财奴 第二单元 5 林黛玉进府 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7 失街亭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古代小说鉴赏 综合性学习 感受小说的魅力 第三单元 9 雷雨(节选) 10 茶馆(节选) 11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12 三块钱国币 现当代戏剧鉴赏 第四单元 13 窦娥冤 14 长亭送别 15 闺塾 16 哀江南 古代戏曲鉴赏 综合性学习 编剧与演剧 第五单元 17 陈情表 18 祭十二郎文 19 愚溪诗序 20 赤壁赋 第六单元 21 逍遥游 22 滕王阁序 23 柳毅传(节选) 24 促织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作点辩证分析 辩论 第二单元 杞记·随笔 演讲 第三单元 小小说 第四单元 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五册第一单元 1 人生的境界 2 人是什么 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4 孔孟 第二单元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 6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7 谈中国诗① 8 重新创造艺术天地 第三单元 9 阿Q正传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第四单元 10 变形记 11 墙上的斑点 12 等待戈多(节选) 13 百年孤独(节选)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戏剧简介 第五单元 14 蜀道难 15 将进酒 16 兵车行 17 杜甫诗五首 唐诗简介 第六单元 18 齐桓晋文之事 19 庄暴见孟子 20 孟子见梁囊王 21 短文两篇 《孟子》简介 写作第一单元综述 写作第二单元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 写作第三单元自然科学小论文 社会生活评论 自由写作实践 外国文学简介 ●第六册第一单元 1 数学与文化 2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 3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4 宇宙的未来 第二单元 5 语言与文学 6 语言的演变 7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三单元 9 诉肺腑 10 宝玉挨打 11 香菱学诗 12 抄检大观园 红楼梦导读 第四单元 13 报任安书(节选)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15 屈原列传(节选) 16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司马迁与《史记》 写作 第一单元 立意与选材 第二单元 思路与结构 第三单元 文体与文风 第四单元 本色与文采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目录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大雁南飞、山河壮美、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闻名中外、金光闪闪、景色秀丽、奇形怪状、四海为家、丰富多彩、和蔼可亲、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川流不息、名胜古迹、风景优美、高楼大厦、不约而同、坐井观天、迫不及待、热情帮助、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叫苦连天、展翅欲飞、引人注目、百花盛开、秀丽神奇、兴致勃勃、议论纷纷、金光闪闪、又闷又热、无边无际、十全十美、精卫填海、干干净净等等。 目录是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那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具体目录你知道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目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三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2 祝福 (鲁迅) 3 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 (李白) 5 杜甫诗三首 (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登高 (杜甫) 6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7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 锦瑟 (李商隐) 马嵬(其二) (李商隐)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9 劝学 (《荀子》) 10 过秦论 (贾谊) 11 师说 (韩愈)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迷 (周立明) 13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 教育 历程 (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 的 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曹雪芹) 高老头 (巴尔扎克)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相关知识积累 带是略读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1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啼②,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8离亭宴煞 马致远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 重阳节 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9《滕王阁序》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秀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高中语文 学习 方法 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 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 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 成语 如山。 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 苦海无边,何处是岸勤奋是舟,规律做桨;老师导航,顺利抵港! 一、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二、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 作文 ”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三、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 日记 ,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 读书笔记 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四、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五、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六、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 清明 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 总结 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七、细思考:学而思,思而得。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 反思 ,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八、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 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 九、有个性:思结果,成一家。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当然,这里的“个性”,从狭义讲,是指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化、个人化,也即形成有每个学生自身特色的语文学习理论,即所谓自成一家。 这就必须:首先建立元认知策略,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的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的做法。其次是学会总结反思,通过计划总结的方式,课堂笔记的方式、作文后记的方式、试卷分析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 理性思维 的层次。其次是学会交流共享,通过课堂发言、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吸收对自己 学习 经验 的有益的指点;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经验的表述方式及实质内容。最后学会实践检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通过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更应该善待失败的苦涩,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经验,也是形成个性化语文学习经验的必然历程。 十、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从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