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只有雪地上留下艰辛的足迹,才会懂得活的珍贵,活的炙热。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满幸福。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新年快乐,佳节如意! 元旦快乐!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叶轻舟,载你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新年快乐!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新年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来年万事圆圆,送一份漂亮的礼物祝你微笑甜甜。 玫瑰是我的热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灵魂,一并送给你--我的爱人,新年快乐! 我把新世纪的祝福和希望,悄悄地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 新年好!衷心祝福你:上帝保佑你!真主关心你!菩萨爱护你!要云得云,要雨得雨花天酒地,黄金遍地 满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所盼,带给你,欢欣快乐的新年 祝福是份真心意,不用千言,不用万语,默默地唱首心曲,愿你岁岁平安如意 相聚的日子都只为酿一杯浓酒,倒成流动的相思,在新年的鞭炮声中凝视你如此迷人的面庞,只想对你说:爱你一万 闭上眼睛,我小小的心愿会在新年晚钟里飞临在你的窗前,和你新世纪所希望的梦幻轻轻地重叠… 声声祝福,丝丝情谊,串串思念,化作一份礼物,留在你的心田,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感谢你的关怀,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对我所做的一切。请接受我新年的祝愿,祝你平安幸福 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工作顺利!万事大吉!合家欢乐!财源广进!恭喜发财 Best wishes for the year to come! 恭贺新禧! Good luck in the year ahead! 祝吉星高照! May you come into a good fortune! 恭喜发财! Live long and proper! 多福多寿! May many fortunes find their way to you! 祝财运亨通! I want to wish you longevity and health! 愿你健康长寿!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in the year ahead 请多保重! Wishing you many future successes 祝你今后获得更大成就。 On this special day I send you New Year's greetings and hope that some day soon we shall be together 在这特殊的日子,向你致以新年的祝福,希望不久我们能相聚在一起。 I would like to wish you a joyous new year and express my hope for your happiness and good future 祝新年快乐,并愿你幸福吉祥,前程似锦。 May the New Year bring many good things and rich blessings to you and all those you love! 愿新年带给你和你所爱的人许多美好的事物和无尽的祝福! Rich blessings for health and longevity is my special wish for you in the coming year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多福多寿。 Good luck, good health, hood cheer I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 祝好运、健康、佳肴伴你度过一个快乐新年。 With best wishes for a happy New Year! 祝新年快乐,并致以良好的祝福。 I hope you have a most happy and prosperous New Year 谨祝新年快乐幸福,大吉大利。 With the compliments of the season 祝贺佳节。 May the season's joy fill you all the year round 愿节日的愉快伴你一生。 Season's greetings and best wishes for the New Year 祝福您,新年快乐。 Please accept my season's greetings 请接受我节日的祝贺。 To wish you joy at this holy season Wishing every happiness will always be with you 恭祝新年吉祥,幸福和欢乐与你同在。 Good health, good luck and much happiness throughout the year 恭祝健康、幸运,新年快乐。 May the joy and happiness around you today and always 愿快乐幸福永伴你左右。 Please accept my sincere wishes for the New Yea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enjoy good health 请接受我诚挚的新年祝福,顺祝身体健康。 Allow me to congratulate you on the arrival of the New Year and to extend to you all my best wishes for your perfect health and lasting prosperity 恭贺新禧,祝身体健康、事业发达。 Best wishes for the holidays and happiness throughout the New Year 恭贺新禧,万事如意。 With very best wishes for your happiness in the New Year 致以最良好的祝福,原你新年快乐幸福。 Please accept our wishes for you and yours for a happy New Year 请接受我们对你及你全家的美好祝福,祝你们新年快乐。 May the coming New Year bring you joy, love and peace 愿新年为你带来快乐,友爱和宁静。 Wishing you happiness during the holidays and throughout the New Year 祝节日快乐,新年幸福。 A happy New Year to you 恭贺新年。 Season's greetings and sincere wishes for a bright and happy New Year! 献上节日的问候与祝福,愿你拥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欢乐的新年。 I give you endless brand-new good wishes Please accept them as a new remembrance of our lasting friendship 给你我无尽的新的祝福,让它们成为我们永恒友谊的新的纪念。 Good luck and great success in the coming New Year 祝来年好运,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On the occasion of the New Year, may my wife and I extend to you and yours our warmest greetings, wishing you a happy New Year, your career greater success and your family happiness 在此新年之际,我同夫人向你及你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祝你们新年快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May everything beautiful and best be condensed into this card I sincerely wish you happiness, cheerfulness and success 愿一切最美好的祝福都能用这张贺卡表达,真诚地祝你幸福、快乐、成功! 祝节日快乐,愿你一年365天,天天开心,时时快乐,分分精彩,秒秒幸福--新年快乐 祝福串成一首诗,一段旋律启开一片温馨的天地,新年到了,祝你新年心想事成,事事如意,一切顺意 春节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我用祝福捻成绒线,为您织一件红色毛衣:前身是平安,后身是幸福;吉祥是肩膀,如意在袖子里;领子蕴藏体贴,口袋盛满快乐!让我的心陪伴您度过新年! ·烟花的一瞬是快乐,流星的一瞬是祈愿,思念的一瞬是感动。而我只想让你看到短信的一瞬能明白:我是真心的祝你一生幸福!新年快乐! ·大年三十,欢声不断;电话打搅,多有不便;短信拜年,了我心愿;祝你全家,身体康健;生活幸福,来年多赚;提早拜年,免得占线! ·腊尽春暖,丁亥岁连,烛醴并华年;今夕宴,觥筹交盏,乐共融,情更浓,子心御寒冬;遥遥之愿,诚与君念,家兴百和,福临康安。 ·送你五枚铜钱:第一枚,代表父母康健;第二枚,代表家庭美满;第三枚,代表财运亨通;第四枚,代表广结善缘;第五枚,代表国泰民安。 ·初一到十五,大家齐欢舞,人人闹新春,万象来更新,招财又进宝,幸福把你包,祝君开怀笑,好运往上飘!祝新年快乐!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的晶莹琥珀。祝新年快乐! ·真挚的祝愿您: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愿新春佳节快乐! ·我点击春天,搜索祥和画面;我复制笑脸,粘贴新春网站;我打开邮箱,编辑最美语言,发送最好祝愿:希望你删除烦恼,存储快乐每一天,备份幸福每一年。 ·风柔雨润好月圆,良辰美景年年盼,幸福生活天天随!冬去春来似水如烟,流年不复返,人生需尽欢!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祝您新年快乐! 新年到送你一个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儿,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两口幸福,三口顺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汤,回味是温馨,余香是祝福!祝春节快乐! ·春节短信祝福语:新年到来,请遵守四项原则:将财神看守到底,将幸福紧握到底,将好运怀抱到底,将爱情进行到底!请严格遵守! ·祝你每天的心情充满新鲜,没有恩怨,流淌甘甜,滋长爱恋;祝你所有心愿都会顺利实现,快乐永驻你悠悠心间!新年快乐! ·人依旧,物依然,又是一年;想也好,忘也罢,本是平凡;今儿好,明更好,衷心祝愿;情也真,意也切,常驻心间。祝您春节愉快! ·新年来临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祝春节快乐! ·春节祝福语:棒棒的BODY,满满的MONEY,多多的HAPPY,心情天天很SUNNY,无忧无虑像个BABY,总之,新年你最快乐! ·山脉能阻隔天高地远,却阻隔不住深深思念;经纬可拉开距离,却挡不住真挚情感;岁月可流逝华年,朋友再远也会亲密无间。春节来临送去我的祝福片片! ·堆积365天的想念,凝聚千丝万缕的柔情,拼却春夏秋冬的痴恋,采撷夜空璀璨的星宿,淘尽碧海千年的珠玑,只为传送给你最精髓的祝愿,春节快乐! ·春节天气预报:初一开始猛刮金钱风,狠淋钞票雨,狂下金雹银雹,结钻石冰,长翡翠树,挂珍珠霜,生玛瑙果!春节快乐,小心挨砸! ·茶要浓的,细细品尝;酒要香的,痛快畅饮;爱要真的,轰烈无悔;朋友要知心的,互爱互助!嘿,拿手机的这个就很不错!新年快乐! ·相逢是首悠扬的歌,相识是杯醇香的酒,相处是那南飞的雁,相知是根古老的藤,心静时会默默地祝福您,愿幸福与平安伴随着您一生。新年好心情! 2009元旦新年新春贺卡祝福语 岁月被一页页撕去,只剩新年的脚步,挂在风中的树梢,微微颤抖。追随太阳的雪花,把日子融化;在新年的窗棂上,盛开喜庆的窗花。空中飞舞的贺卡,把新年的大门叩击。找寻她可爱的孩子,躲在眼泪里的祝语。一粒种子播下,在冰冻的大地上发了芽。唱歌的爆竹,催着他快快成长。 谁把寒冷的王子,赶下紫荆宫的宝座?却让新年的憧憬黄袍加身。谁为地上的快乐,与天空的祝语,在电视里举行婚礼?谁在冬天的门框,贴上了墨迹未干的春联?让新年的气息,偷窃到了他的家门。是除夕的钟声熏陶的么?还是时间老人的纵容呢?只有,安详自得躺在温床上的饺子与窗棂上跳舞的笑语,异口同声回答:那是新年祝语的命令! 天空飘着小雨丝 似在嘲笑我的痴 为何你那么自私 狠心让我空相思 绞尽脑汁写下诗 满腹心酸有谁知 只有猪头和白痴 盯着手机看此诗 每每风雨凄厉,是我为你嘘寒问暖,遭逢饥荒我都为你送饭,你憨厚神情令我兴奋盎然,其实养头猪蛮有成就感嘛! 在这温馨浪漫的日子里,一头小猪躲在屋里画蛋蛋,画的蛋蛋圆又圆。猪,圆蛋快乐! 清晨曙光初现,幸福在你身边;中午艳阳高照,微笑在你心间;傍晚日落西山,欢乐随你天。猪年吉祥,大吉大利! 愿你一年天天天开心,小时时时快乐,分分分精彩,秒秒秒幸福。 元旦新年来到,祝你在新年里:事业如日中天,心情阳光灿烂,工资地覆天翻,未来风光无限,爱情浪漫依然,快乐游戏人间。 新年伊始,万猪更新;拓展伟业,创造奇猪;神州大地、生猪勃勃;金猪报喜、蛋生无限商猪! 祝愿贵公司新年猪星高照,赢得无数猪狗;长足发展,人才猪猪! 新年到,鸿运照,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君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愿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让我这份美好的祝福,跨过北国冰雪,掠过首都小胡同,穿过青藏高原,窜过阳朔山水,闪过东澳渔船,钻进你耳朵里:新年快乐! 祝愿你和你身边的亲朋友好友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对现,诚挚地祝福你,福气多多,快乐连连,万事圆圆,微笑甜甜 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默默的祝福,当月光洒向地球的时候就有我默默的祈祷,当流星划过的刹那我许了个愿:祝你平安健康,元旦快乐新年贺卡祝福语祝福词大全 祝福加祝福是很多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平安幸福,元旦快乐! 元旦佳节到,我把福来祝,好运天天交,生活步步高,**期期中,打牌次次赢,口味顿顿好,若敢把我忘,小心挨棍棒。 痛苦最好是别人的,快乐才是自己的;麻烦将是暂时的,朋友总是永恒的;爱情是用心经营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元旦快乐!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元旦快乐! 元旦快乐!许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许个美妙的心愿祝你事业圆圆!许个美丽的心愿祝你爱情甜甜!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叶轻舟,载你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元旦快乐! 元旦快乐!祝你:致富踏上万宝路;事业登上红塔山;情人赛过阿诗玛;财源遍步大中华! 我要把一切喜庆变成奶油,所有祝福揉成巧克力,永远快乐做成蛋糕。。。砸向你!然后说声元旦快乐! 聚喜玛拉雅之阳光,拢天涯海角之清风,拮冈底斯山之祝福,吸比尔盖茨之财气,作为礼物送给你,祝你元旦快乐! 钟声是我的问候,歌声是我的祝福,雪花是我的贺卡,美酒是我的飞吻,清风是我的拥抱,快乐是我的礼物!统统都送给你,祝你元旦快乐! 2009年新年祝福语 新年伊始,喜气洋洋,祝快乐开心朝午暮夜!辞旧迎新,如烟往事随风逝,愿轻松幸福春夏秋冬! 新年快乐!许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许个美妙的心愿祝你事业圆圆!许个美丽的心愿祝你爱情甜甜! 新年快乐!祝事业像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魅力似毛泽东思想光芒四射,生活如邓小平理论演绎春天的故事,财富同三个代表与时俱进! 新年来了,请打开窗,让新春的风静静地吹进你屋子,让新春的雪柔柔地落入你手掌,让我新春最美好的祝愿,带着我的温暖飘进你的心房! 新年里来你要精神放松,快乐在胸,就象盆儿里一棵葱,一切忧虑不在你心中,来年运程一通百通! 新年又来了,向你问个好,办事处处顺,生活步步高,好运天天交,越长越俊俏,家里出黄金,墙上长钞票,还要天天笑。 新年祝愿天下朋友:工作舒心,薪水合心,被窝暖心,朋友知心,爱人同心,一切都顺心,永远都开心,事事都称心! 星空中点点闪烁的荧光,环绕着缤纷的绮丽梦想,祝福你今年许下的心愿,都能一一实现在你眼前,祝你佳节温馨喜悦! 星星的寂寞月知道,晚霞的羞涩云知道,花儿的芬芳蝶知道,青草的温柔风知道,梦里的缠绵心知道,心里的酸楚泪知道,我的思念您知道!我的祝福请记牢:祝春节快乐!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新年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来年万事圆圆,送一份漂亮的礼物祝你微笑甜甜。 阳光送去我美好的期待,春风送去我深深的祝愿,云天点缀你的生活,白鸽将祝福捎到你的身边。不能在你身边却总是把你思念。老婆新春快乐 新年祝福你,好事追着你,主管重视你,病魔躲着你,气车让着你,飞机避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 新年祝福永不老,祝你事事都美好,天天一饱两个倒,躺在床上数钞票,经常看见你傻笑,愿你青春又年少! 新年祝你乐开花:美丽胜鲜花,浪漫如樱花,吉祥似雪花,运气逢桃花,富贵赛牡丹花,芬芳攀过茉莉花! 新年祝你理想远大,满面红光大步跨,开宝马住广厦,成立公司当老大,翻云覆雨亚细亚! 新年你将时来运转,前途平坦,兜里有款,甜长苦短;薪水翻番,好吃好穿,常有新欢,追求的路程越走越宽! 新年盼你:心顺气顺事顺百业和顺无不一帆风顺;乐意快意满意万事如意尽揽四海生意。恭祝一切顺意! 一朵花采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想不起收;一条路走了很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头;一句话等了好久,今天我总算可以对你说:新年快乐。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你的祝愿。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祝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以鱼翅燕窝养养胃,用清新空气洗洗肺,让灿烂阳光搓搓背,找群朋友喝个小醉,像猫咪那样睡一睡,忘却辗转尘世的累!祝新年快乐! 2009新年元旦祝福语 新年好!祝你们永远相爱,携手共渡美丽人生。 漫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期盼,带给你,欢乐的一年。 09年春节祝福语·浪漫 ·人依旧,物依然,又是一年;想也好,忘也罢,本是平凡;今儿好,明更好,衷心祝愿;情也真,意也切,常驻心间。祝您春节愉快! ·我用祝福捻成绒线,为您织一件红色毛衣:前身是平安,后身是幸福;吉祥是肩膀,如意在袖子里;领子蕴藏体贴,口袋盛满快乐!让我的心陪伴您度过新年! ·祝你每天的心情充满新鲜,没有恩怨,流淌甘甜,滋长爱恋;祝你所有心愿都会顺利实现,快乐永驻你悠悠心间!新年快乐! ·烟花的一瞬是快乐,流星的一瞬是祈愿,思念的一瞬是感动。而我只想让你看到短信的一瞬能明白:我是真心的祝你一生幸福!新年快乐! ·我点击春天,搜索祥和画面;我复制笑脸,粘贴新春网站;我打开邮箱,编辑最美语言,发送最好祝愿:希望你删除烦恼,存储快乐每一天,备份幸福每一年。 ·春节你要精神放松,快乐在胸,就像盆儿里一棵葱,对忧烦无动于衷,苦闷不在你心中,来年运程一通百通! ·风柔雨润好月圆,良辰美景年年盼,幸福生活天天随!冬去春来似水如烟,流年不复返,人生需尽欢!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祝您新年快乐! ·山脉能阻隔天高地远,却阻隔不住深深思念;经纬可拉开距离,却挡不住真挚情感;岁月可流逝华年,朋友再远也会亲密无间。春节来临送去我的祝福片片! ·满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所盼,带给你,欢欣快乐的新年! ·装一袋阳光,两把海风,自制了几斤祝福,托人到美国买了些快乐,法国带了两瓶浪漫,从心里切下几许关怀,作为春节礼物送给你! ·思念是一季的花香,漫过山谷,笼罩你我,而祝福是无边的关注,溢出眼睛,直到心底。愿节日的愉快伴你一生! 09年春节祝福语·欢快 ·你要敢春节不快乐,我就把你脸打成彩屏的,脑袋打成震动的,耳朵打成和弦的,全身打成直板的,再郁闷打成折叠的,要还敢就打成二手的。 ·新年来临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祝春节快乐! ·棒棒的BODY,满满的MONEY,多多的HAPPY,心情天天很SUNNY,无忧无虑像个BABY,总之,新年你最快乐! ·这次发短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锻炼指法,二是联络感情,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新年已来到,一定要快乐!送句有技术含量的话:春节快乐! ·值此新年到来之即,我只有一句话要告诉你:今天早饭我没吃,中饭我也没吃,下班后我去找你!准备好银子!! ·春节到,乌纱帽往你头上掉,老婆看你笑,美眉要你抱,钞票朝你飘,乐得你直喊:要,要,要…… ·春节好!衷心祝福你,上帝保佑你,真主关心你,菩萨爱护你!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花天酒地,黄金遍地! ·在这快乐的新春之夜,让我们共同祈求三件事,一个好朋友,一个好胃口,一个好梦! ·虽然你满眼渴望的紧跟着我,虽然我也不想拒绝你,但,我还是不得不说:小牛牛,别跟着我了,我手里真的只是一个白萝卜,而不是加长版的肉包子! ·在这个月圆夜,嫦娥对我说:她准备要下去找你,给你做美容,让你恢复原来的美丽!你准备好了吗?牛,别看短信了,问你话呢! 2009年牛年元旦祝福语,贺词:恭贺新禧!新春愉快! ▲ 牛儿到,鸿运照,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君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新春快乐! ▲ 新年好,新年好!给您拜年了!过去的一年我们合作的都很愉快,谢谢您的关照,祝您春节快乐!牛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 祝你在牛年的日子里,“钱”程似锦,“富”如东海,“瘦”比南山,“性”福美满,“鑫”春快乐!! ▲ 祝牛年吉祥,前程似锦,吉星高照,财运亨通,合家欢乐,飞黄腾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幸福美满,官运亨通,美梦连连。 ▲ 新年好,新年好!给您拜年了!祝您牛年吉祥如意,如意吉祥!年拜完了,有没有红包啊 ▲ 祝牛年行大运!仕途步步高升、万事胜意!麻雀得心应手、财源广进!身体棒、吃饭香、睡觉安,合家幸福,恭喜发财! 这么多美好短信,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到手机里面多累啊,不如用中国移动的飞信吧,可以不用打字了,只需要复制—粘贴—发送,还是免费的呢,快来用飞信免费发短信吧,现在飞信来了,你能错过吗?快来 注册你的飞信号 吧,可别过了几年又后悔哦! ▲ 岁末甫至,福气东来,鸿运通天。否极泰来时重伸鲲鹏之志,惜时勤业中展君无限风采。祝牛年吉祥!!!yizi520com ▲ 新春的钟声不停地敲,我的祝福不停地送。千言祝福一句话:新春快乐,祥瑞金牛。 ▲ 送你一份春节美食,成分:真心、思念、快乐。营养:温馨、幸福。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祝你牛年万事如意! ▲ 新年大礼,怎能错过!编写短信“我要请你吃饭”发送到136,就有机会赢得大明星亲笔签名!还不快感觉行动! ▲ 又是一年春来到,祝福满天飘,飘到你也飘到我,恭贺新禧!新春愉快!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牛年大吉! ▲ 祝牛年吉祥,前程似锦,吉星高照,财运亨通,合家欢乐,飞黄腾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幸福美满,官运亨通,美梦连连。古人为何把结婚当天的男子称为“新郎官”? 婚礼,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丰富的礼节与仪式,它已经与各个朝代的文化紧密融合在了一起,明制婚礼流程的简约韵味,尤其是明朝婚服的华丽精致,更是让人向往,在过程中融合文化的格调,在格调中见证情感的升华稳定。 如果你热爱明朝那段历史,在史书中阅尽无数婚礼时的隆重与依恋,在影视作品中感受过婚礼仪式中那种浑然天成的情感表达,或许就会非常愿意将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礼仪式办成这样的形式。在现代的明制婚礼流程中尽管会融合很多现代化的元素,但只要各个环节主持得当,每个细节都能把握到位,其实婚礼中的每一处都会带领大家感受到博大的古代婚礼文化。对现代人来说,这或许已经不仅仅是一对新人的婚礼仪式,更是一种古代婚礼文化的传播。 第一,在结婚当日,新郎要与父亲做简单的祭祀活动,一般在家中正厅则可进行。执事者会引导两人进行祭祀流程。祭祀活动代表男方向家中祖宗先辈们告知了家中某子即将迎娶新亲的重要事宜。在明制婚礼流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结束以后,新郎需与自己的随从和媒人在蜡烛引导下出门,并且需要乘坐黑色轿车去迎接自己的新娘。 第二,到了新娘家之后,新娘家父母也会告知家祠嫁女信息,并且在新郎进门后进行引导,会有专门的赞词和仪式,在仪式结束以后新郎可以将女方迎走,女方会带领自己的随从。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到明制婚礼流程男方与女方接触的文化。 第三,如今,在以上仪式结束以后,男方会将新娘带入酒店或者已经布置好的明制婚礼现场。一般会以大红色为主色调,辅以灯笼等为点缀。婚礼主持会引导新人进行特别的明制婚礼流程仪式。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新郎新娘需要各剪下自己的几缕青丝,用红色的丝线绑在一起,意为夫妻结发,共谱一生。这个环节是让很多人心动的地方,甚至是一些人坚持要举办明制婚礼的根本所在。它如同一段根植历史的爱意在两人之间流淌,美好坚定。求:关于古代宫廷的风俗,各种节日,庆典等有关的礼仪及要注意的一些 宫廷的各种制度等资料“新郎官”这个称呼最早来自于明朝的婚礼制度,之所以叫“新郎官”是因为在古代,再普通平凡的男子在结婚当天也可以穿上九品官员的官服,所以叫做“新郎官”。在中国汉族传统婚礼中,婚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习俗也是千姿百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传统婚礼制度,分别是周制婚礼、唐制婚礼、明制婚礼,“新郎官”一次就来自于明制婚礼中。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叫“摄盛”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用了超过自己身份的东西。“摄盛”这个词主要用在婚礼中,意思就是结婚的人在结婚当天可以用超过自己身份的衣服饰物等,所以在明朝的婚礼制度中,即使是非常平凡的男子,结婚当天也可以穿上九品官员的衣服,所以才叫做“新郎官”。明朝的婚礼除了流传下来一个“新郎官”的说法以外,还有很多婚礼上的习俗。在明朝婚礼制度中,主要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这跟我们了解的不太一样,不是说整个古代都是实行一夫多妻制,在明朝,妾是不能算作合法妻子的。明朝的制度中规定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就可以结婚,两人从立婚书到成婚的整个过程中,还必须要有媒人进行双方的沟通。除此以外就是“六礼”,整个过程完了两人才算有了夫妻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婚礼在古代是非常受到重视的,无论是繁琐的婚礼过程,还是对婚礼进行的一系列的制度约束,都可以看出结婚是人们一生中很重要的事。而一些古代婚礼上的习俗,在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后,仍然流传到了现在,这些不仅体现了婚礼上的美好,还体现了中华的历史文化。中式婚礼迎亲具体流程 登基大典 颁布遗诏 择日即皇帝位,定年号,清代的遗诏由皇帝密派大臣将即位诏书放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皇帝驾崩,取下遗诏,新皇帝即位,登基大典的时间历朝不等,明清两代往往是半个月左右,汉代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唐宋两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死于圆明园内,当日将灵柩运回紫禁城,安放乾清宫内。嗣皇帝弘历守灵。九月初三日,登极大典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礼部尚书奏请即位。乾清宫正门要垂帘,表示丧事暂停。弘历到保和殿降舆,先到中和殿升座,各级官员行礼。礼毕,官员各就位,礼部尚书再奏请即皇帝位。翊卫人等随弘历御太和殿。弘历升宝座即皇帝位,这时按一般典礼规定,由中和韶乐乐队演奏,但由于处在丧期,规定音乐设而不作,只午门上鸣钟鼓。 乾隆帝即位后,阶下三鸣鞭,在鸣赞官的口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礼。典礼中,百官行礼应奏丹陛大乐,此时设而不作,群臣庆贺的表文也进而不宣。 最后要颁布诏书,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仪式庄严而隆重。首先,大学士再将诏书捧出,交礼部尚书捧诏书至阶下,交礼部司官放在云盘(装饰有云纹的木托盘)内,由銮仪卫的人擎执黄盖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门,再鸣鞭,乾隆帝还宫。文武百官分别由太和门两旁的昭德门、贞度门随诏书出午门,将诏书放在龙亭内,抬至天安门城楼上颁布。乾隆帝返端凝殿,再换上孝服。大学士等将“皇帝之宝”交回,贮于大内。 封禅祭天祭祖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的圜丘祭天,是古代郊祀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礼仪极其隆重与繁复 迎帝神:皇帝从昭享门(南门)外东南侧具服台更换祭服后,便从左门进入圜丘坛,至中层平台拜位。此时燔柴炉,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层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 祭天程序复杂 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进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进俎,乐奏"咸平之章",回拜位。 行初献礼: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回拜位,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然后司祝跪读祝文,乐暂止。读毕乐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并到配位前献爵。 行亚献礼:皇帝为诸神位献爵,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回拜位。 行终献礼:皇帝为诸神位依次献爵,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光禄寺卿奉福胙,进至上帝位前拱举。皇帝至饮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礼。 撤馔:奏"熙平之章"。 送帝神: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皇帝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望燎:皇帝观看焚烧祭品,奏"佑平之章",起驾返宫,大典结束。 祭告宗庙 宗庙,有“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说。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就是太庙,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清朝的皇帝,敬天法祖的传统观念很深,皇帝祭祖须向祖宗三跪九拜,皇帝每到一个陵寝祭祀,都耗时两天,分别进行两次形式不一的祭礼:第一天是展谒礼,第二天则为大飨礼。 第一天进行的展谒礼,皇帝直接到宝顶前面的石祭台前,向山陵祭酒。根据史料记载,基本的过程是,皇帝乘步舆来到昭陵后,先到更衣亭换素服,也就是民间的孝服。皇帝在礼部官员的导引下,从隆恩殿前东侧绕到殿后祭台前。祭台铺好拜褥,旁边设一小木桌,上面摆放金爵和盛酒的金尊。在祭台前面皇帝面向西站立,祭祖仪式可以开始。皇帝在祭台前,先行三跪九叩大礼,每行一叩头礼,皇帝都得双手接过盛满祭酒的金爵,并向宝城遥举过头顶,表示敬祭。最后,皇帝及随驾王公大臣开始“举哀”,祭祖仪式正式进行高潮阶段,但也意味着即将结束。在举哀完毕后,第一天祭祀到此结束。 第二天跪听祭祀祝文,皇帝再次祭祖。这次,仪式叫“大飨礼”。以穿戴而言,举行大飨礼时,皇帝不穿素服,要穿朝服、戴朝冠。大飨礼的祭品主要是牛、羊,饼饵果品等。随着祭祀的正式开始,皇帝先到隆恩殿前向神位上香,行三跪九叩头礼。然后,有专门官员跪在皇帝右侧宣读祝文。仪式的最后为“望燎礼”,月台西南角设有“望燎位”,皇上站在望燎位上,面向焚帛亭。主祭官把祝版、制帛以及大量的彩纸、金锭、银锭等祭物,全部送入焚帛亭等处烧掉。皇帝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荫庇子孙后代,黎民百姓。至此,祭祖大礼才告完成。 皇帝大婚 吉服是帝后在喜庆日子时穿用的。清代皇帝与皇后举行大婚仪式时,皇帝穿明**龙袍,皇后穿龙凤同和袍,入坤宁宫洞房(顺治是在位育宫)。皇后用子孙饽饽后,换穿八团龙凤褂,帝后行合卺礼,进合卺宴。 正月二十七日,是慈禧懿旨规定皇帝大婚典礼的正日子。子初三刻十分皇后升凤舆由邸第正殿檐下启行,子正一刻至东长安街,丑初二刻十分至东长安牌楼,寅初二刻五分至乾清门,寅正三刻五分至乾清宫檐下,皇后降舆。福晋接苹果,递宝瓶,皇后接宝瓶,四福晋搀扶,内务府营造司预设火盆于乾清宫殿内,武备院预设马鞍于坤宁宫门槛上。 皇后在乾清宫须跨越火盆,出乾清宫后到达洞房坤宁宫时,还要从门槛上压有两个苹果的马鞍跨过,才可进入洞房。跨马鞍之俗,以其音与“安”相同,人们用它作为祈祷平安的代表物。进入洞房伊始,皇后要先与皇帝行“坐帐礼”,之后行合卺礼。 合卺礼是历代以来各民族通行的传统礼仪,该礼在洞房内举行,清代皇帝大婚在坤宁宫举行。此时皇后要重新梳洗打扮,换下在娘家奉迎时穿的龙凤同和袍,把长发姑娘打扮成“两把头”媳妇,再穿上朝袍朝褂。 清代帝后在合卺时,内务府女官恭进宴桌,铺设坐褥于龙凤喜床沿下,相向坐,恭进皇上、皇后交杯用合卺宴。皇后居左,皇帝居右,对饮对食。在帝后饮食之时,还要有结发的侍卫夫妇在坤宁宫外的屋檐下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当晚,帝后要吃长寿面,皇帝还要在太和殿举行大朝,接受宗室王公等祝贺,并发布诏书,举行盛大宴会。至此,整个婚庆大典才宣告结束。 一、大征礼 清代皇帝大婚纳采礼之后行大征礼,即古代的“纳征”礼。征即证、成之义,又称纳币,即“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礼记·杂记疏》区分了两种不同名称的含义,即:“纳币,以物言也;纳征,以义言也。” 按古礼,天子纳征,必增加谷圭,诸侯增加大璋,如《周礼·冬官》:“冬官玉人之事……榖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为什么必以圭璋为聘礼,《礼记·礼器》解释说:“有以少为贵者,圭、璋,特。”即与现代人的观念“以少为贵”无别。天子纳征以谷圭的礼制,几乎历代皇帝大婚遵循不变,明代亦如此。 但清代皇帝大婚大征礼物中并没有谷圭。其礼物按《大清会典》记载为: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二、银盆二、缎千匹、文马二十匹、闲马四十匹、驮甲二十副。另有赐后父后母黄金百两、金茶筒一具、银五千两、银茶筒一具、银盆一具、缎五百匹、布千匹、马六匹鞍辔具、甲胄一副、弓一张、矢一菔、朝服各二袭、衣各二称皆冬一夏一、貂裘各一领、上等玲珑带一束;赐后弟缎四十匹、布百匹、马二匹鞍辔二副;赐从人银四百两。把清代皇帝大婚的纳征礼称为纳币,似乎比其他朝代都更合适,不以少为贵,而以多为实。它把金银列在礼物之首,并且区分出礼物与赐物,即给皇后的为礼物,给皇后家人的为赐物。给皇后家人的赐物,真正成为皇后母家所纳之“币”,给皇后的礼物在大征礼之后仍要回到宫中,“内务府官将金两、银两、金银茶筒、银盆撤出,仍用龙亭舁请交进;缎匹交总管太监接收,暂存邸第俟进妆奁时分装箱内……马匹鞍辔驮甲交该衙门领回”。至此,皇帝大婚的婚前礼——表示敬慎之礼已完结,开始进入到婚成礼阶段。 至于纳吉、告期(请期)之礼,在清代皇帝大婚中未刻意地追尊古礼,而不像明代皇帝大婚礼中勉强开列在一起。皇帝大婚诸礼节,均经过钦天监这一国家天文历法机构卜测,皇后是在八旗众多秀女中经过二次复选而定,在朝廷看来是优中选优,自然吉不可疑;在大婚前,皇后的妆奁抬进皇宫的同时,也就等于告知了奉迎的时间,即在妆奁抬进的次日。 二 婚成礼 在经历了婚前诸礼之后,开始进入婚姻成立之实质性阶段,这是婚礼中的关键,只有经过这一礼仪,男女双方才可以确立夫妇之关系,所以也是婚礼的高潮。皇帝大婚的婚成礼包括册立奉迎礼、同牢合卺礼,清代皇帝大婚尚有坐帐礼,跨火盆与马鞍的习俗。 皇帝大婚与臣庶婚礼最大的不同,是臣庶在举行了婚前礼以后,须由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所以称此礼为“亲迎礼”;而皇帝则必须派遣使节先到后邸对皇后进行册立,然后再把皇后迎入宫中。贵为天子的皇帝,绝对不可能屈尊前去迎接,必须由使节奉命迎接,因而称“奉迎礼”。 册立奉迎礼。这是皇帝大婚礼中最为隆重的礼节,实际上是两个相连续的礼仪。册立礼就是向“准皇后”授予象征皇后地位的由黄金制作的金册与金宝,它们就如同皇后的“身份证”一样。清代金册镌刻以满汉文,金宝亦镌刻以满汉文,其形式与皇帝御宝形式相同,现今故宫博物院还典藏有清代册立皇后的满汉文“皇后之宝”,按光绪《大婚典礼红档》记载,制作金宝用金550两。册立礼在皇后府邸举行,经过这一礼节,待字闺阁的“准皇后”才真正确立为皇后的身份,然后才有皇帝遣使迎娶的程序。奉迎礼是迎娶皇后进入皇宫的礼仪。册立与奉迎礼一般在同一日连续举行,册立礼结束后随即行奉迎礼,清代只有同治帝把两项礼节分为两日举行。清代同治、光绪二帝奉迎皇后以“子”时,却又颇有复古的倾向。 古代称婚礼为“昏礼”,实际上是专指迎娶新娘的亲迎礼,所以称为“昏”与迎娶的时间有关,因为远古迎娶新娘多在黄昏时刻,所以把婚礼称“昏礼”,即《仪礼》所说:“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郑玄解释为“用昕,使也;用昏,婿也。”《白虎通义》则解释为:“婚姻者何?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所以昏时行礼何?示阳下阴也,婚亦阴阳交时也。”今天常人对古人在昏时迎娶新娘颇为不解,学者对此解释,为此乃原始社会抢夺婚的遗俗,即在黑夜中抢夺女子。但至晚到唐代,人们已感到迎娶新娘在昏时之不便而改在晨晓,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说:“古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明代皇帝大婚奉迎皇后时间,在《明史》中虽无直接记载,但从该书中对皇太子纳妃仪式中可以推知,皇帝纳后也应在“质明”,即早晨。《明史·礼志》:“皇太子纳妃仪,历代之制与纳后同。隋、唐以后始亲迎,天子临轩醮戒。宋始行盥馈礼,明因之。洪武元年定制,凡行礼,皆遣使节,如皇帝大婚仪。”亲迎,“至日质明,东宫官具朝服,陈卤簿鼓吹于东宫门外,皇太子冕服乘舆出,侍卫导从如仪”。清代官书在记载其制度因革时,常以“清承明制”来概括清代制度源流,但清代在许多制度上既有对明代的继承,又有变化。其变化一方面就表现在清代皇帝大婚迎娶皇后并未在质明,而是在子时。以光绪帝大婚为例,奉迎皇后的时间在档案中有详细记载:“ 正月二十七日皇后入宫……子初三刻十分由邸第正殿檐下启行,子正一刻至东长安街,丑初二刻十分至东长安牌楼,寅初二刻五分至乾清门,寅正三刻五分至乾清宫檐下”。所以在《大婚图》的第八册画面上,绘画了大量的灯笼,或由人随行执打,或在沿途悬挂,实际是为迎亲队伍照明所用。“子”时,按《易经》所说,正是阴阳交接之时,男为阳,女为阴,因而于此时成夫妇。 以现在的观点,一般以为,迎娶新娘用大红喜轿,皇帝大婚,皇后的喜轿只不过比常人的华奢,称为“凤舆”而已,也应该用红色增添喜气。故宫博物院典藏有一乘红缎绣龙凤双喜字轿,在《清代宫廷生活》一书中将其定为“双喜字凤舆”,并解说为“皇帝遣使册迎皇后时用凤舆,其轿内外装饰极为华丽,内部铺垫通红,充满喜气气氛”。同样的观点也被他书引用,如《后宫制度研究》一书,把这种喜轿称亦作“皇后凤舆”,作为插图列在该书之内。实际上,清代皇帝大婚所用凤舆,按其制度规定,外表并非红色,而是帝王专用的明**,并且上面没有“喜”字。按清朝典制规定,皇后入宫启用皇后在重大典礼时所乘的凤舆,而对于皇后,最重大的典礼莫过于亲蚕和大婚。皇后凤舆定制在乾隆年间,当时所著图文并茂的《皇朝礼器图式》图说载其形制与用途:“乾隆十四年,钦定皇后仪驾,凤舆木质髹以明黄……棂四启,青紃纲之……内髹浅红,中置朱座……椅髹明黄……亲蚕御之”[。此时皇帝乾隆早已成婚,所以制定皇后凤舆的用途在于皇后亲蚕,皇后亲蚕是由皇后主持的最高级别的典礼。因为当时未涉及到皇帝大婚,在确定皇朝礼器时也就未考虑大婚凤舆的形制。在此之后,除了皇后亲蚕而外,也只有在同治与光绪大婚时再次用到凤舆。所以在光绪帝大婚制作皇后凤舆时,承做人员已对其形制不甚清楚,于是特别参照了《皇朝礼器图式》,并对其色彩进行了解释:“光绪十四年四月初八日,本处(按:指大婚礼仪处)具奏工部片,查凤舆图内颜色作法各节,请旨遵行。经总管连英口传懿旨,交出《皇朝礼器图》一册,着工部堂官阅看,照图绘制。其青色即系蓝色,凤舆金顶金凤及仪驾内一切金什件等项,均着照道光二十八年奏明成案办理”。我们从《大婚图》中可以明确看到,奉迎皇后的凤舆与《皇朝礼器图》中的图像及图说完全一致。 皇后入宫的凤舆不与常人相同,而且在皇后乘坐凤舆入宫时,还要提前在其内部放置御笔“龙”字,光绪帝大婚时凤舆内的“龙”字为皇太后慈禧所写,至今还典藏在故宫博物院。此外还要有金质双喜“如意”一柄。皇后坐在凤舆内向宫中行进时,必须一手持金质双喜“如意”,一手持苹果。 至于皇后迎进宫内后,就不再乘凤舆,而换乘文献所载的“礼舆”,它与皇帝在大婚时诣慈宁宫向皇太后行礼所乘之“礼舆”相同,实际上是八人抬孔雀羽顶轿,皇后“由乾清宫至后隔扇,升八人孔雀顶轿”、酉时“请皇后乘八人孔雀顶轿至坤宁宫降舆,至东暖阁等候。”大婚次日,帝、后先后“乘八人孔雀顶轿,提炉前导,出顺贞门、神武门进北上门,由西山道至寿皇殿,列圣列后圣容前拈香”。这种“礼舆”,也是《大婚图》中所画的复选秀女后的“准皇后”出宫时所乘之轿。孔雀羽顶轿的形制并不为《大清会典》所记载,但故宫博物院现今尚有一乘遗存。 奉迎皇后,凤舆到了乾清门,才算到了皇帝之“家”,于是在乾清宫阶下轿。“皇后降舆。福晋接苹果,递宝瓶,皇后接宝瓶,四福晋搀扶,内务府营造司预设火盆于乾清宫殿内,武备院预设马鞍于坤宁宫门槛上。”按满族传统,新娘要跨越火盆才可迎娶进入夫家之中,所以皇后在乾清宫须跨越火盆。有的学者考证此俗是满族萨满信仰中对火崇拜的反映。其实,以火驱邪这种习俗不仅满族流行,而且“外人到东海窝集部的窝棚、帐篷时,要跳火,过火,这就意味着盛火去掉了邪气”。新娘从母家走进夫家,也是从外族他姓而来,为了不给夫家带来邪气妖魔,所以要从火上跨过。满族以火驱邪不仅表现在婚礼中,即使在丧事时也同样要跨火:“满洲人如本家遇有孝服者,必请出神位安于洁净之室。若族中孝服,则在大门外释去孝衣,始入院内。如无另室之家,则净面洗目,焚草越火而过之,始入”。皇后不仅在进入皇家——夫家之时跨火驱邪,而且对迎娶时所乘之轿以及盖头,提前也要用藏香熏一下以驱除邪气。 在新娘将将要出阁之时,以为有邪气妖魔须避的情况由来已久,如汉代即认为,迎娶新娘日有“三煞”在门,“三煞者,谓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也。凡三煞在门,新人不得入,犯之则损尊长及无子”。为避“三煞”,所以在“妇将至门,但以谷豆与草禳之,则三煞自避,新人可入也”。只是在不同的民族间,所采用的避邪方式不同而已。八旗民间在新娘喜轿到达夫家大门时,新郎还要对轿射箭三支,同样是为了避邪:“新妇舆至门,新郎抽矢三射,云以去煞神”。抽矢三射,或即为射“三煞”。 皇后跨过火盆,出乾清宫后到达洞房坤宁宫时,还要从门槛上的马鞍上跨过,才可进入洞房。其马鞍之下还要压有两个苹果。跨马鞍之俗,由来已久,以其音与“安”相同,于是人们用它作为祈祷平安的代表物。按《坚瓠广集》载:“唐突厥默啜请尚公主,诏送金缨马鞍。默啜以鞍乃涂金,非天子意,请罢和亲。鸿胪卿知逢尧曰:‘汉法重女婿而送鞍,欲安且久,不以金为贵。’默啜从之。今人家娶妇,皆用鞍与宝瓶,取平安之意,其来久矣。”[36]清代皇帝大婚,皇后所跨之马鞍下压有苹果,真是更加符合了“平安”之意。而皇后在乾清宫下轿的同时,就要由在宫中执事的福晋命妇接过皇后手中的“如意”与苹果,递上宝瓶,皇后要怀抱宝瓶前往坤宁宫。但宝瓶并非取其“平安”之意,其作用如同聚宝盆,它是财富的象征,其内盛装“珍珠二颗、宝石二块、金钱二个、银钱二个、金‘如意’二个、银‘如意’二个、金锞二个、银锞二个、金八宝二个、银八宝二个、金银米”。满族民间新娘也抱宝瓶,只是其内所盛装的东西不能像皇家那样昂贵,一般装有大米和小米,权称为金银米。在河北的一些地方,新娘下轿时,还有递给花瓶之俗,同时歌唱道:“花瓶本是圣人留,轩辕黄帝起根由。今日落在新人手,富贵荣华万万秋。”其意义与宝瓶相同,无非都寄予了对财富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洞房诸礼俗。皇后跨过马鞍,进入洞房伊始,最先是要与皇帝一同先行“坐帐礼”。档案记载:“皇上皇后同御龙凤喜床上,向正南方天喜方位,坐帐礼毕……”坐帐礼不见诸经典,只是在唐人笔记中约略记载为:“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之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实际上在当时,这不过是对从远路迎娶来的新娘,让其有一小段时间的歇息,然后再举行各种正式的礼仪。后来因袭之,并以“礼”名之。在满族民间,“新娘入帐篷登床,面吉方而坐,俗称‘坐福’,也称‘坐帐篷’。有的地区已没有帐篷,新郎新娘进洞房后,男左女右并肩坐在南炕上的帐帏内,称为‘坐帐’。这种俗称的“坐福”礼,在当代东北传统的婚礼中还在流行。 坐帐之后行合卺礼。婚礼诸礼中真正代表男女成为夫妇的是合卺礼,这是历代以来各民族通行的传统礼仪。《礼记·昏义》:“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统治者将其推演到君臣的高度。合卺礼为现代所说的喝交杯酒之源。合卺一词,今人多很生疏,“合卺,破匏为之,以线连柄端,其制一同匏爵”。张梦元的《原起汇抄》则进一步阐述婚礼用匏为爵之意义:“用卺有二义,匏苦不可食,用之以饮,喻夫妇当同辛苦也;匏,八音之一,笙竽用之,喻音韵调和,即如琴瑟之好合也。实际上也就是前面经典中所说的“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合卺礼在洞房内举行,清代皇帝大婚在坤宁宫举行。此时皇后要重新梳洗打扮,换下在母家奉迎时所穿的龙凤同和袍,把“没上头”的长发姑娘打扮成“两把头”媳妇,穿上朝袍朝褂。这身打扮,完成了从闺阁女子到已婚女子的蜕变,朝袍加身也已然表明从平民女子到皇后身份的蜕变,只有这种身份才配与皇帝合卺。清代帝后在合卺时,却模仿古人席地而坐之俗,“内务府女官恭进宴桌,铺设坐褥于龙凤喜床沿下,相向坐,恭进皇上、皇后交杯用合卺宴”。皇后居左,皇帝居右,对饮对食。在帝后饮食之时,还要有结发的侍卫夫妇在坤宁宫外的屋檐下用满语唱交祝歌,其歌词虽不见档案记载,但无非是祝愿的吉利词语。按古礼,在新娘新郎合卺之后,“媵馂主人之余,御馂妇余”。即由新娘的陪嫁女子“媵”吃新郎所剩之饭食,新郎的从人“御”吃新娘所剩之饭食,以此表明阴阳(男女)蕴藉交接。明代帝后大婚尚恪守古礼中的合卺之仪,如以四个金爵和两个卺行合卺礼,分三次酌酒,并且“皇帝从者馂皇后之馔,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而在清代皇帝大婚中,各种文献已不见爵与卺并存的记载,其合卺改以金质合卺杯。合卺后当晚,帝后还要吃长寿面,次日还要举行“团圆宴”,以表明帝后婚后生活的美满。在满族婚礼中,不论民间,亦或皇家均不见传统完全复古的合卺礼仪式。甚至在民间合卺时,还要由萨满太太向空中抛肉。这些正是满族不同于汉族传统婚礼之处。 清代皇帝大婚在行合卺礼之前,却还先有一项帝后同吃子孙饽饽之俗。子孙饽饽,即饺子。它不由皇家预备,而是由皇后母家预备。子孙饽饽必煮得半生不熟,以谐音“生子”,它寄予了皇家祈求子嗣繁兴的愿望。吃子孙饽饽不同于合卺席地而坐,而是在龙凤喜床上,皇帝居左,皇后居右。在满族民间,新郎新娘食子孙饽饽时,还有“一男童隔窗问道:‘生不生?’,照例由新郎或娶亲太太回答:‘生!’表示婚后要生儿育女,宗支繁衍,瓜瓞绵绵” 。在民间,食子孙饽饽往往还安排在合卺之后,而在清代宫廷,却在皇帝皇后还未行合卺礼,未成夫妇之前即先吃子孙饽饽,可见皇家对帝后婚姻之“下以继后世”的殷切希望。2022苏州七夕节活动汇总 相对于西式婚礼的简洁,中式婚礼较为复杂,步骤流程比较多。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式婚礼迎亲具体流程,欢迎阅读。 中式婚礼迎亲具体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式婚礼新人着装 新郎穿状元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状元袍是由红色的九品官服变化而来,帽子为乌纱帽,插宫花。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中式婚礼角色安排 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等。 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选址 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传统中式婚礼 上头 上头乃成人礼,传统要焚香秉烛、备三牲酒礼向天地祖先禀告。 上头用汤丸寓意甜蜜圆满。 传统上头会有红绿线和海棠粉。 新娘梳头前,全福人会替新娘涂上海棠粉为其「开面」。 现代中式婚礼 上头时用的镜与道教礼斗的镜意思相同。 坊间流行的上头套装。 有部份家庭上头用品已没有用针线。 仪式虽简化,龙凤烛和汤丸依然相承。 中国传统婚礼历史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唐制昏服、婚姻六礼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三书六礼 主条目:三书六礼 三书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于“纳吉”(过文定) 时男家交给女家。 礼书 礼书是“纳征”(过大礼) 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 顾名思义,迎亲书即迎娶新娘时的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 纳采 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定也。”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仅“用雁”。其原应执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为死雉,婚时不宜,且婚礼为人生大事,故特许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级穿戴与使用衣着行头。 唐杜佑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的礼品: 元纁、 羊 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 雁 雁则随阳 清酒 清酒降福 白酒 白酒欢之由 粳米 粳米养食 稷米 稷米粢盛 蒲 蒲众多,性柔 苇 苇柔之久 卷柏 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 嘉禾须禄 缕缝衣 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 漆 漆内外光好 五色丝 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玲 合欢玲音声和谐 九子墨 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 金钱和明不止 禄得、香草 禄得香草为吉祥 凤凰 凤凰雌雄伉合 舍利兽 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 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 受福兽 受福兽体恭而心慈 鱼 鱼处渊无射 鹿 鹿者禄也 乌 鸟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妇 九子妇有四得 阳燧 阳燧成名安身 又丹 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问名 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纳吉 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过大礼时,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 (须是全福之人) 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请期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 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逐。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然后送入洞房。 换庚谱 换庚谱,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过文定 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着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 过大礼 “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后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以下就是男女家只方的礼品: 男家礼品 以下的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依照各地风俗不同,礼品的种类会有差异。 聘金:这表示著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聘饼:一担 (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男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每款通常分两包。其中发菜是必须的,以取其发财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 (如父母不全, 这则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 (喜只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鱼:大鱼或鲮鱼;意即腥(声)气;也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椰子:两对 (父母不全可用一对),即有爷 (椰) 有子的意思。 酒:四支,表示爱情浓郁。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茶叶、芝麻:因为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以茶叶作礼品,暗喻女子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后悔,亦即“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榔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头绳、利市、聘金、饰金、龙凤烛和一幅对联 香炮镯金:香 (无骨透脚青),炮 (大鞭炮和大火炮),镯 (龙凤成对喜镯)。 斗二米:男方准备十二斤糯米、三斤二两砂糖,这是给女家做汤圆的,以取其圆满,甜蜜美满之意。 女家礼品 视地域各有不同,列举一二: 1、河南开封地区 组合柜等家具 电视机 自行车或摩托车 洗衣机 被子6个或8、10、12、等双数 生面、生面条、烧饼若干 2。南方地区 男家礼物的一半或若干 茶叶 生果 莲藕、芋头、石榴 (各一对) 贺维巾 长裤:意即长命富贵 鞋 (一对):意即同偕 (鞋) 到老 扁柏、姜、茶煎堆、松糕 回聘金 槟榔 (受一个,余数则全回给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安床 在选定吉日后,于婚前几天由“一世好运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适当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双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决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与桌柜、方橱的尖角相对。 然后,再由一位“儿孙满堂的女士”负责铺床,并摆上各式喜果、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 安床后,安床之后,禁让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卧,寡妇、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让婴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发财。 嫁妆 嫁妆最迟需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妆的多少象征女家的身份与财富。除了珠宝手饰外,嫁妆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东西: 蝴蝶双飞: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开富贵:花瓶 丰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 哭嫁 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哭嫁在今天可能会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事;但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 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上头 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四岁成年行“及笄礼”。标示已到婚嫁年龄。因此成年礼与婚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许嫁之后,女子需要改梳发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 “开脸”是指用细绒绞去新娘脸上的汗毛,使面部更为光洁。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及“好命婆”),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此外,娘家还会设宴请客,“上头”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见一斑。 “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头,一面梳,一面说: 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盖头 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 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迎亲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最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究竟为何会这样呢,遇到出殡的队伍会是财宝吗?其实这是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拜堂 “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 “拜堂”这一婚俗于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 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时候。 出门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由大妗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 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着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是故人们相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 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 (陪伴新娘过门至男家,而且必须是是未婚的) 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过门 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 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相传在先秦时已有这样的习俗。 归宁,就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离娘家后远的话,所谓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 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 现代婚礼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 烧猪一只 (以示新娘的贞洁) 西饼两盒 酒一对 竹蔗两支 (步步高升) 鸡一对 生菜 (风生水起) 生果两篮 荵 (松松动动) 伊面两盒 鸡仔灯笼金 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中国婚礼的两种典型风貌 虽然婚礼仪程的结构保持稳定,但就婚礼的风貌演变来看,变化还是相当明显的,故此,本文将按照两种风格将它们分类区别: ‘蓝本型’的周礼婚制——庄重典雅 周制昏礼 周制婚礼,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时候,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为华夏婚礼之蓝本,最终蔚成灿烂的云霞。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时候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像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著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发展型’的后世婚礼——喜庆热闹 此类是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中国婚礼。其中混杂了许多其它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 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自从昏礼有了贺客和婚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像征。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房也成了保留节目。也许,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纵观以上两种中国传统婚礼的模式,不难看出:历史的悠久,国土的辽阔,文化基因变异的程度自然不会小,毕竟,没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礼的发展上,华夏民族的婚制婚仪,吸纳了许多外来民族的习俗。历经多次主动的、被动的民族间交流,经历多次国运纵横起伏,华夏婚礼在漫长的时光中慢慢流变。 耐人寻味的是,从历代礼书的修订,可以看出古人对这种现像的态度:对周礼婚制的偏好,对世俗婚制的宽容。于是,理想与世俗便两不相悖,各有市场。这也许就是华夏文化的特点之一,古人已经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方式,不必苛求统一。宋代皇帝怎么迎娶皇后七夕将至,而在苏州七夕活动有苏州华谊兄弟七夕夜场特惠、苏州耦园七夕活动、MaoLiveHouse七夕情歌演唱会、夜猫俱乐部七夕相亲派对等,关于具体的活动内容详情下面一起来看看吧。苏州华谊兄弟七夕夜场特惠七夕夜场特惠:89元-148元(原价198元)购买时间:2022728-202287使用时间:8月3日-8月4日 苏州耦园七夕活动时间:8月4日地点:耦园·楼厅耦园婚姻登记点七夕首开,佳耦传统婚书礼仪首发8月4日起,姑苏区婚姻登记处,耦园登记点,正式开始结婚登记服务工作。特色介绍姑苏区婚姻登记处耦园登记点,以沈秉成夫妇“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处处藏着惊喜和浪漫。不论是日月花窗,还是筠廊樨廊,厅堂内、长廊里的诗词歌赋都让新人们眼前一亮,实现了婚姻登记环境从“办公程序化”到“江南美学化”的蝶变。预约耦园婚姻登记点领证江苏婚姻登记预约平台/wwwjshydjxxwgovcn/,可从网页进入访问,或从微信公众号“江苏民政”→“微服务”→“婚姻预约”进入。操作步骤:预约婚姻登记→选择业务类型→阅读相关说明→选择登记机关→耦园婚姻登记处(新人免费入园~)。领证纪实摄影来登记点办理手续,可以预约耦园定制版“佳耦婚书礼仪”,不赶时间的新人也可以选择在园内让我们为您记录这段人生的重要时刻。园内长廊相对、假山成双,见证着新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的真挚爱情。(咨询耦园提前预约)时间:8月5日地点:耦园·楼厅 《佳偶天成》江南人文婚礼摄影展婚礼摄影是一种流逝的艺术,一张照片,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捕捉新人的幸福瞬间,整理成册,以“佳偶天成”江南婚礼摄影展的形式,线上线下,多渠道将美好的生活传递给市民。园林婚礼司仪台词创作展秀传统婚礼司仪,除了具备主持素养,还需要礼仪文化、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学识。优秀的婚礼主持人,可以让宾客更容易投入气氛,也可以令婚礼流程更加顺利圆满。时间:8月6日园林婚礼灵感设计展如果你向往“凤冠霞帔”的园林婚礼,耦园可以满足你对仪式感的全部幻想。在山水间、在城曲草堂、在无俗韵轩、在织帘老屋,在这座处处是浪漫的园林,我们诚邀婚礼策划师,活用中式与时尚元素,呈现格调感、美观度、实用性、创意性兼具的婚礼效果,展现独特东方之美与文明底蕴。《浅谈曲礼》礼仪大讲堂邀请大明宫开园之大唐公主婚礼复原、西汉十一帝陵巡祭、广州周制婚礼复原、明制婚礼复原总策划子曦先生。前来耦园打造定制版园林婚书仪式,并宣讲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如何打造苏式婚礼》论坛邀请江南人文婚礼人齐聚耦园,集合婚礼相关的各路风采各类信息,聆听精英观点,碰撞大咖思想,共同探讨、思考苏州婚礼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探索实践思路与机遇。园林一站式婚礼服务发布会自举办园林婚礼以来,耦园已成功举办235场婚礼,有着丰富的传统婚礼、园林婚礼策划执行经验。值此七夕佳节,耦园推出婚礼服务项目,从出阁、正婚到婚宴,邀请优秀婚礼人共同参与,遴选优秀品牌单位,化零散为整体,集各家之所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婚礼需求,打响苏式人文婚礼品牌。时间:8月7日地点:耦园·西花园《宴遇苏州》展秀结合当下宋学热、宋礼潮,举办宋风婚礼秀。围绕爱情主题,邀请婚礼周边来园展示演绎,打造沉浸式园林婚礼雅集。时间:8月4日地点:耦园·楼厅耦园婚姻登记点七夕首开,佳耦传统婚书礼仪首发8月4日起,姑苏区婚姻登记处,耦园登记点,正式开始结婚登记服务工作。苏州古里七夕节红豆嘉年华活动时间:即日起至8月31日活动亮点沉浸式音乐烟花表演,多元化夜间缤纷市集打造集“夜游、夜娱、夜食”为一体的全方位,夜间文旅产品供给给你一整个夏天不间断的快乐。电音节,激情的电音,是一杯杯耳朵爱喝的咖啡因,也是夏日火热的声音佐料,在音乐的节奏中摇摆,丢掉包袱,甩掉烦恼,在超燃超嗨的热闹氛围中畅快“857”!水乐园,充满挑战性的水上冲关,五彩梦幻的彩虹滑道,乐趣无穷的水上足球项目,还有龙鲨乐园等各种游乐设备,体验水与肌肤碰撞的清爽和刺激感!文创美食市集,品美食、享露营,与三两好友坐在天幕下,喝着小酒吃着烧烤,畅谈人生理想,享受露天微醺的自由,好不快活。烟花秀,造型各异的烟花,在夜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漫天火花像流星坠地,一瞬间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与山、与夏夜的风交相辉映。烟花秀将一直持续到8月31日,每周仅周五、六、日晚上。 知旅文化街区活动时间:即日起至8月14日活动亮点华灯初上,铁琴铜剑楼。在灯光的勾勒下,风雅秀丽,知行新古里,奇妙仲夏夜主题系列活动已经开启。这个夏天来古里知旅文化街区,度过不一样的美妙时光。乐队演出,大屏上滚动着歌词,是文艺青年的浪漫,是摇滚青年的热情,沐浴在音乐中,和手里的棒冰一起融化在歌声里。后备箱市集,每一个五彩缤纷的后备箱里,氤氲着人间温情的“烟火气”,方寸之间的一家家“移动小店”,承载着一个个梦想和希望。文创、非遗、美食,深受年轻人青睐。户外野生诗歌展,无需对仗,不管平仄,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铁琴铜剑楼文化街区活动时间:7月22日至8月14日活动汇总街区陆续举办乐队演出、国风运动会、人文艺术分享会、汉服巡游等活动,融入文博、文学、非遗等要素,开创文化消费新模式,点亮城市体验新生活。古代太子的婚礼是怎样举行的册立皇后仪 册命皇太子仪 册皇太子 妃仪 公主受封仪 册命亲王大臣 仪 册立皇后。建隆元年,立琅邪郡夫人王氏为皇后,命所司择日备礼册命。自后, 凡制书云册命者,多不行册礼。后妃皆写册命告身,以金花龙凤罗纸、金涂褾袋, 有司进入,学士院草制,宣于正殿。近臣、牧守、宗室皆修贡礼,群臣拜表称贺, 又诣内东门奉笺贺皇后。 真宗册德妃刘氏为皇后,不欲令藩臣贡贺,不降制于外廷,止命学士草词付中 书。 仁宗册皇后曹氏,其册制如皇太子,玉用珉玉五十简,匣依册之长短;宝用金, 方一寸五分,高一寸,其文曰“皇后之宝”,盘螭纽,绶并缘册宝法物约旧制为之, 匣、盝并朱漆金涂银装。其礼与《通礼》异,不立仗,不设县。 前一日,守宫设次于朝堂,设册宝使、副次于东门外,命妇次于受册宝殿门外, 设皇后受册宝位于殿庭阶下北向。奉礼设册宝使位于内东门外,副使、内侍位于其 南,差退,东向北上,册宝案位于使前南向,又设内给事位于北厢南向。 其日,百官常服早入次,礼直官、通事舍人先引中书令、侍中、门下侍郎、中 书侍郎及奉册宝官,执事人绛衣介帻,诣垂拱殿门就次,以俟册降。礼直官、通事 舍人分引宰臣、枢密、册宝使副、百官诣文德殿立班,东西相向。内侍二员自内承 旨降皇后册宝出垂拱殿,奉册宝官俱搢笏率执事人,礼直官导中书侍郎押册,中书 令后从,门下侍郎押宝,侍中后从,由东上阁门出,至文德殿庭权置。 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使、副就位,次引侍中于使前,西向称“有制”,典仪曰 “再拜”,赞者承传,使、副、在位官皆再拜,宣曰:“赠尚书令、冀王曹彬孙女 册为皇后,命公等持节展礼。”使、副再拜,侍中还位,门下侍郎帅主节者诣使东 北,主节以节授门下侍郎,门下侍郎执节授册使,册使跪受,兴,付主节,幡随节 立于使左。次引中书令、侍中诣册宝东北,西向立,中书侍郎引册案立于中书令右, 中书令取册授册宝使,使跪受,兴,置于案,中书令、中书侍郎退复班。门下侍郎 引宝案于侍中之右,取宝授册宝使如上仪,退复位,典仪赞拜讫,礼直官、通事舍 人引使、副押册宝,持节者前导,奉册宝官奉舁,援卫如式,以次出朝堂门,诣内 东门附内臣入进。 内臣引内外命妇入就位,内侍诣阁请皇后服祎衣。册宝至,使、副俱东向内给 事前,北内跪称:“册宝使李迪、副使王随奉制授皇后册宝。”俯伏,兴,退复位。 内给事入诣受册宝殿门皇后前跪奏讫,内侍进诣使前,西面跪受册宝,以授内谒者 监,使退复位。内谒者监、主当内臣持册宝入内东门,内侍从之,以次入诣殿庭。 内侍赞引皇后降立庭中北向位,内侍跪取册,次内侍跪取宝,兴,立皇后右少前, 西向,内侍二员进立皇后左少前东向,内侍称“有制”,内侍赞皇后再拜,内侍奉 册进授皇后,皇后受以授内侍,次内侍奉宝亦然。复赞再拜讫,导皇后升坐,内臣 引内外命妇称贺如常仪。礼毕,内侍导皇后降坐还阁,内外命妇班退。皇后易常服, 谢皇帝、皇太后,用常礼。百官诣东上阁门表贺。 元祐五年八月,太皇太后诏:以皇帝纳后,令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两省与太 常礼官检详古今六礼沿革,参考《通礼》典故,具为成式。群臣又议勘昏,御史中 丞郑雍等请不用阴阳之说,吕大防亦言不可,太后纳之。 六年八月,三省、枢密院言:“六礼,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成、告期, 差执政官摄太尉充使,侍从官或判宗正官摄宗正卿充副使。以旧尚书省权为皇后行 第。纳采、问名同日,次日纳吉、纳成、告期,。纳成用谷圭为贽,不用雁。‘请 期’依《开宝礼》改为‘告期’,‘亲迎’为‘命使奉迎’。纳采前,择日告天地、 宗庙。皇帝临轩发册,同日,先遣册礼使、副,次遣奉迎使,令文武百官诣行第班 迎。”又言:“据《开元礼》,纳采、问名合用一使,纳吉、纳成各别日遣使。今 未委三礼共遣一使,或各遣使。又合依发册例立仗。”诏:“各遣使,文德殿发制 依发册立仗。” 七年正月,诏尚书左丞苏颂撰册文并书。学士院上六礼辞语,其纳采制文略曰: “太皇太后曰:“咨某官封姓名,浑元资始,肇经人伦,爰及夫妇,以奉天地、宗 庙、社稷。谋于公卿,咸以为宜。率由旧典,今遣使持节太尉某、宗正卿某以礼纳 采。”其答文曰:“太皇太后嘉命,访婚陋族,备数采择,臣之女未闲教训,衣履 若而人。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某官封粪土臣姓某稽首再拜承制诏。”问名制曰: “两仪合德,万物之统,以听内治,必咨令族。重宣旧典,今遣使持节某官以礼问 名。”答曰:“使者重宣中制,问臣名族。臣女,夫妇所生,先臣故某官之遗微孙, 先臣故某官之遗曾孙,先臣故某官之遗孙,先臣故某官之外孙女,年若干。钦承旧 章,肃奉典制。”纳吉制曰:“人谋龟筮,同符元吉,恭顺典礼,今使某官以礼纳 吉。”答曰:“使者重宣中制,臣陋族卑鄙,忧惧不堪。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纳成制曰:“咨某官某之女,孝友恭俭,实维母仪,宜奉宗庙,永承天祚。以黝纁、 谷圭、六马以章典礼,今使某官以礼纳成。”答曰:“使者重宣中制,降婚卑陋, 崇以上公,宠以丰礼,备物典策。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告期制曰:“谋于公卿, 大筮元龟,罔有不臧,吉日惟某月、某甲子可迎。率遵典礼,今遣某官以礼告期。” 答曰:“使者重宣中制,以某月、某甲子吉日告期。臣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奉 迎制曰:“礼之大体,钦顺重正,其期维吉,典图是若,今遣某官以礼奉迎。”答 曰:“使者重宣中制,今日吉辰,备礼以迎。蝼蚁之族,猥承大礼,忧惧战悸。钦 率旧章,肃奉典制。”余如式。 三月,礼部、太常寺上纳后仪注: 发六礼制书。太皇太后御崇庆殿,内外命妇立班行礼毕,内给事出殿门,置六 礼制书案上,出内东门。礼直官、通事舍人引由宣祐门至文德殿后门入,权置案于 东上阁门。 命使纳采、问名。文德殿,宰臣、亲王、执政官、宗室、百僚、大小使臣易朝 服,乐备而不作。班定,内给事奉制书案置横街北稍东,西向北上,礼直官、通事 舍人引门下、中书侍郎,次引使、副就横街南承制位,北向东上,内给事诣使者东, 北面称“太皇太后有制”,典仪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宣制曰:“皇帝纳后, 命公等持节行礼。”典仪曰“再拜”,使、副皆再拜。授制书讫,典仪曰“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礼直官、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使、副从制案出,载于油络网犊车, 出宣德门,鼓吹备而不作。至皇后行第大门外,令史二人对奉制案立,主人立大门 内,傧者立主人之左,北面,进受命,出曰:“敢请事。”使者曰:“某奉制纳采。” 傧者入告,主人曰:“臣某之女若而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入 引主人出大门外,再拜。使者先入,使者曰:“太皇太后制。”主人再拜。宣制书 毕,主人再拜受讫,主人进表讫,再拜,使者出。问名同上仪。使者曰:“将加卜 筮,奉制问名。”主人曰:“臣某之女若而人,既蒙制命,臣某不敢辞。” 命使纳吉、纳成、告期并同命使纳采、问名仪。纳吉,使者曰:“加请卜筮, 占曰从制,使某纳吉。”主人曰:“臣某之女若而人,龟筮云吉,臣预有焉。臣某 谨奉典制。”告期,使者曰:“某奉制告期。”主人曰:“臣某谨奉典制。”以上 纳吉、纳成、告期。请见、授制、接表并如纳采仪。 临轩命使册后及奉迎于文德殿。百官朝服,皇帝常服乘辇至殿后阁,侍中奏中 严外办,乃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辇出自西房,降辇即御坐。两省官及待制、权侍 郎、观察使以上,分东西入殿门,各就位,东西相向立。奉宝置御坐前,奉宣后册 由东上阁门出,至文德殿庭横行,典仪曰“拜”,在位官皆再拜。使、副受册,宣 制曰:“册某氏为皇后,命公等持节展礼。”典仪曰“拜”,使、副再拜受册宝讫, 典仪赞百官再拜。宣制曰:“太皇太后制:命公等持节奉迎皇后。”典仪赞使、副 再拜受节,又赞百官再拜。侍中奏礼毕解严,百官再拜出,皇帝常服还内。册宝至 皇后行第,如纳采仪。使者曰:“某奉制授皇后备物典册。”皇后受册宝,内外命 妇序立如仪,主人以书奉使者。 奉迎。百官常服班宣德门外行第,傧者请,使者曰:“某奉制以礼奉迎。”傧 者入告,主人曰:“臣某谨奉典制。”傧者出告,入引主人出大门外再拜。使者先 入,曰“有制”,主人再拜,使者宣制毕,主人再拜受制,答表又再拜。姆导皇后, 尚宅前引,升堂出立房外,典仪赞使、副再拜。使者曰:“今月吉日,某等承制以 礼奉迎。”内侍受以入,使、副退,主人以书授使者,奉于司言,受以奏闻。皇后 降立堂下再拜讫,升堂,主人升自东阶,西向曰:“戒之戒之,夙夜无违命!”主 人退,母进西阶上东向,施衿、结帨曰:“勉之戒之,夙夜无违命!”皇后升舆至 中门,升车出大门,使、副及群臣前引。将至宣德门,百官、宗室班迎,再拜讫, 分班。皇后入门,鸣钟鼓,班迎官退,乃降车入,次升舆入端礼门、文德殿、东上 阁门,出文德殿后门,入至内东门内降舆,司舆前导,诣福宁殿门大次以俟。晡后, 皇后车入宣德门,侍中版奏请中严,内侍转奏,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福宁殿, 尚宫引皇后出次,诣殿庭之东,西向立。尚仪跪奏外办,请皇帝降坐礼迎,尚宫前 引,诣庭中之西,东面揖皇后以入,导升西阶入室,各就榻前立。尚食跪奏具,皇 帝揖皇后皆坐,尚食进馔,食三饭,尚食进酒,受爵饮,尚食以馔从;再饮如初, 三饮用卺如再饮。尚仪跪奏礼毕,俱兴,尚宫请皇帝御常服,尚寝请皇后释礼服入 幄。次日,以礼朝见太皇太后、皇太后,参皇太妃,如宫中之仪。 诏从之。 四月,太皇太后手书曰:“皇帝年长,中宫未建,历选诸臣之家,以故侍卫亲 军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孙女为皇后。”制诏:“六礼,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吕大防摄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枢密院事韩忠彦摄司徒副之;尚书左丞苏颂摄太尉, 充发册使,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摄司徒副之;尚书左丞苏辙摄太尉,充告期使,皇 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摄大宗正卿副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高密郡王宗晟摄 太尉,充纳成使,翰林学士范百禄摄宗正卿副之;吏部尚书王存摄太尉,充纳吉使, 权户部尚书刘奉世摄宗正卿副之;翰林学士梁焘摄太尉,充纳采、问名使,御史中 丞郑雍摄宗正卿副之。” 五月甲午,行纳采、问名礼。丁酉,行纳吉、纳成、告期礼。戊戌,帝御文德 殿发册及命使奉迎皇后。己亥,百官表贺于东上阁门,次诣内东门贺太皇太后,又 上笺贺皇后,上笺贺皇太妃。皇后择日诣景灵宫行庙见礼。 大观四年,册贵妃郑氏为皇后,议礼局重定仪注:临轩册使,皇帝御文德殿, 服通天冠、绛纱袍,百官朝服,陈黄麾细仗,依古用宫架。册使出殿门,依近仪不 乘辂。权以穆清殿为受册殿。其日,皇后服祎衣,其奉册宝授皇后,皆用内侍。受 册讫,皇后上表谢皇帝,内外命妇立班称贺,群臣入殿贺皇帝,于内东门上笺贺皇 后。其上礼仪注,乞依进马条令施行;其会群臣,及皇后会外命妇仪注,并依《开 元》、《开宝礼》。受册之殿陈宫架,用女工,升降行止并以乐节,而别定乐名、 乐章。 皇后上表乞免受册排黄麾仗及乘重翟车、陈小驾卤簿等,而于延福宫受册。其 朝谒景灵宫,亦止依近例云。 绍兴十三年闰四月十七日,册贵妃吴氏为皇后。前期,于文德殿内设东西房、 东西阁,凡香案、宫架、册宝幄次、举麾位、押案位、权置册宝褥位、受制承制宣 制位、奉节位、赞者位、奉册宝位、举册举宝官位及文武百僚、应行事官、执事官 位,皆仪鸾司、太常典仪分设之,以俟临轩发册。 其日质明,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出西阁,协律郎举麾奏《乾安》之乐,皇帝 降辇即御坐,乐止,册使、副以下应在位官皆再拜。侍中宣制曰:“册贵妃吴氏为 皇后,命公等持节展礼。”册使、副再拜,参知政事以节授册使,册使跪受,以授 掌节者。中书令以册授册使,侍中以宝授副使,并权置于案,册使、副以下应在位 官皆再拜。册使押册,副使押宝,持节者前导,《正安》之乐作,出文德殿门,乐 止,至穆清殿门外幄次,权置以俟。 皇后首饰、祎衣出阁,协律郎举麾,《坤安》之乐作,皇后至殿上中间南向立 定,乐止。册使、副就内给事前东向跪称:“册使副姓某奉制授皇后备礼典册。” 内给事入诣皇后前,北向奏讫,册使举册授内侍,内侍转授内谒者监;副使举宝授 内侍,内侍转授内谒者监;掌节者以节授掌节内侍,内侍持节前导,册宝并案进行 入诣殿庭。册宝初入门,《宜安》之乐作,至位,乐止。皇后降自东阶,至庭中北 向位,初行,《承安》之乐作,至位,乐止。皇后再拜,举册官搢笏跪举册,读册 官搢笏跪宣册,内谒者监奉册进授皇后,皇后受以授司言,又奉宝进授皇后,皇后 受以授司宝。司言、司宝置册宝于案,举册宝官并举案官俱搢笏举册宝并案兴,诣 东阶之东,西向位置定。皇后初受册宝,《成安》之乐作,受讫,乐止。皇后再拜, 礼毕。 册皇太子。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皇太子,命有司草其册礼,以翰林学士宋 白为册皇太子礼仪使。有司言:“前代太子无执圭之文,请如王公之制执桓圭,余 如旧制。” 九月丁卯,太宗御朝元殿,陈列如元会仪,帝衮冕,设黄麾仗及宫县之乐于庭, 百官就位。太子常服乘马,就朝元门外幄次,易远游冠、朱明衣,所司赞引三师、 三少导从至殿庭位,再拜起居毕,分班立。 太常博士引摄中书令就西阶解剑、履,升殿诣御坐前,俯伏,兴,奏宣制,降 就剑、履位,由东阶至太子位东,南向称“有制”,太子再拜。中书侍郎引册案就 太子东,中书令北面跪读册毕,太子再拜受册,以授右庶子;门下侍郎进宝授中书 令,中书令授太子,太子以授左庶子,各置于案。由黄道出,太子随案南行,乐奏 《正安》之曲,至殿门,乐止,太尉升殿称贺,侍中宣制,答如仪。 皇太子易服乘马还宫,百官赐食于朝堂。中书、门下、枢密院、师、保而下诣 太子参贺,皆序立于宫门之外。庶子版奏外备,内臣褰帘,太子常服出次坐,中书、 门下、文武百官、枢密、师、保、宾客而下再拜,并答拜;四品以下官参贺,升坐 受之。越三日,具卤簿,谒太庙,常服乘马,出东华门升辂,仪仗内行事官乘车者, 并服礼衣,余皆袴褶乘马导从。 有司言:“唐礼,宫臣参贺皆舞蹈,开元始罢之。故事,百官及东宫接见只呼 皇太子,上笺启称皇太子殿下,百官称名,宫官称臣;常行用左春坊印,宫中行令。 又按唐制,凡东宫处分论事之书,太子并画令,左、右庶子以下署名姓,宣奉行书 按画日;其与亲友、师傅,不用此制。今请如开元之制,宫臣止称臣,不行舞蹈之 礼。今皇太子兼判开封府,其所上表状即署太子之位,其当申中书、枢密院状,祗 判官等署,余断案及处分公事并画诺。”诏惟改‘诺’为‘准’,余并从之。其朝 皇后仪,止用宫中常礼。时真宗以寿王为皇太子,兼判开封,请见僚属,称名而免 称臣。 神宗未及受册礼而即位,乃以册宝送天章阁,遂为故事。 绍兴三十二年五月,诏曰:“朕以不德,躬履艰难三十有六年,忧劳万机,宵 旰靡怠。属时多故,未能雍容释负,退养寿康,今边鄙粗宁,可遂如志。皇子毓德 允成,神器有讬,朕心庶几可立为皇太子,仍改名,所司择日备礼册命。”未及行 礼,六月十一日内禅。 乾道元年八月十日,制立皇子邓王愭为皇太子。十月,诏以知枢密院洪适为礼 仪使,撰册文,签书枢密院事叶颙书册,工部侍郎王弗篆宝。 十六日,皇帝御大庆殿行册礼,皇太子服远游冠、朱明衣,执桓圭。前期,习 仪礼官及有司并先一日入宿卫,展宫架乐,设太子次、册宝幄次、百官次,又设皇 太子受册位、典宝褥位,应行礼等皆有位,列黄麾半仗于殿门内外。质明,百官就 次,皇太子常服诣幕次,符宝郎陈八宝于御位之左右,有司奉册宝至幄次,百官朝 服入班殿庭。 有司自幄次奉册宝至褥位,参知政事、中书令导从,退各就位,侍中升殿俟宣 制,皇太子易服执圭俟于殿门外。乐正撞黄钟之钟,《乾安》之乐作,皇帝即御坐, 殿上侍臣起居,乐止。行礼官赞引皇太子入就殿庭,东宫官从,初入殿门,《明安》 之乐作,乐止,皇太子起居,次百官起居,各拜舞如仪。 皇太子诣受册位,侍中前承旨,降阶宣制曰:“册邓王愭为皇太子。”皇太子 拜舞如仪,侍中升殿复位。中书令诣读册位,捧册官奉册至,中书令跪读毕,兴, 皇太子再拜,有司奉册至皇太子位,中书令跪以册授皇太子,皇太子跪受,以授右 庶子,置于案;次侍中以宝授皇太子,皇太子跪受,以授左庶子,如上仪。皇太子 再拜。中书舍人押册、中允押宝以出,次皇太子出,如来仪。初行乐作,出殿门乐 止。次百官称贺,乐正撞蕤宾之钟,《乾安》之乐作,皇帝降坐,乐止,放仗,在 位官再拜以出。 礼毕,百官易常服,赴内东门司拜笺贺皇后,次赴德寿宫拜表笺贺,诸路监司、 守臣等并奉表称贺。明日,车驾诣德寿宫谢。又明日,上御紫宸殿,引皇太子称谢, 还东宫,百官赴东宫参贺。 皇太子择日先朝谒景灵宫,次日朝谒太庙、别庙,又择日诣德寿宫称谢。先是, 礼官言:“皇太子朝谒景灵宫无所服典故,乞止用常服。次朝谒太庙、别庙,当衮 冕,乘金辂,设仗。”从之。皇太子言:“乘辂、设仗,虽有至道、天禧故事,非 臣子所安。”诏免。 册皇太子妃。政和五年三月,诏选皇太子妃。六年六月,诏选少傅、恩平郡王 朱伯材女为皇太子妃,令所司备礼册命。庚辰,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文德殿发 册。先是,议礼局上《五礼新仪》:“皇太子纳妃,乘金辂亲迎。”皇太子三奏辞 乘辂及临轩册命,诏免乘辂,而发册如礼焉。 公主受封,降制有册命之文,多不行礼,惟以纶告进内。至嘉祐二年,封福康 公主为兖国公主,始备礼册命。 前一日,百官班文德殿,内降册印,宣制,册案、援卫一如册皇后仪。有司先 设册使等幕次于内东门外,命妇次于公主本位门之外,公主受册印位于本位庭阶下 北向,册使位于内东门、副使及内给事于其南差退并东向,设册印案位于册使前南 向,内给事位于册使北南向。 自文德殿奉册印将至内东门,内给事诣本位,请公主服首饰、褕翟。册印至内 东门外褥位置讫,内臣引内命妇入就位,礼直官引册使、副等俱就东向位,内给事 就南向位。 通事舍人、博士引册使就内给事前东向,躬称“册使某、副使某奉制授公主册 印”,退复位,内给事入诣所设受册印位公主前,言讫退。内给事进诣册使前西向, 册使跪以册印授内给事,内给事跪授内谒者,内谒者及主当内臣等持入内东门,内 给事从入诣本位,赞公主降诣庭中北向立,跪取册,兴,立公主右少前西向。又内 给事立公主左少前东向,称“有制”,赞者曰“拜”,公主再拜,右给事奉册跪授 之,公主受以授左给事,右给事又奉印授公主,如上仪。赞者曰“拜”,公主再拜 毕,引公主升位。次内臣行内命妇贺毕,遂引公主谢皇帝、皇后,一如内中之仪。 群臣进名贺。其册印如贵妃,有匣,文曰“兖国公主之印”。遂为定制。 神宗进封邠国大长公主、鲁国公主皆请免册礼,止进告入内云。 册命亲王大臣之制,具《开宝通礼》,虽制书有备礼册命之文,多上表辞免, 而未尝行。每命亲王、宰臣、使相、枢密使、西京留守、节度使,并翰林草制,夜 中进入,翼日自内置于箱,黄门二人舁之,立御坐东。内朝退,乃奉箱出殿门外, 宣付阁门,降置于案,俟文德殿立班,阁门使引制案置于庭,宣付中书、门下,宰 相跪受,复位,以授通事舍人,赴宣制位唱名讫,奉诣宰相,宰相受之,付所司。 若立后妃,封亲王、公主,即先称有制,百官再拜,宣制讫,复再拜舞蹈称贺。 若宰相加恩制书,即宣付通事舍人,引宰相于宣制石东,北向再拜立,听讫,拜舞 复位。若百官受制,即自班中引出听麻,文班于宣制石东,武班于西,并如宰相仪, 听讫,出赴朝堂。其罢相者,即引出赴朝堂金吾仗舍。 诸王、宰相朝谢,前一日,内降官告,从内出东上阁门外宣词以赐,授节者, 仍交旌节。授者俯伏,执旌节交于颈上者三。参知政事、宣徽使、枢密使、大两省、 两制、秘书监、上将军、观祭使以上授官告敕牒者,皆拜敕舞蹈,若止授敕或宣头 者止再拜,余官悉不拜敕、不舞蹈,惟御史大夫、中丞拜授东上阁门使,又引至殿 门外中笼门再拜。 亲王、节度、使相官告,并载以彩舆迎归第。亲王舆中,设银师子香合,辇官 十二人,并幞头、绯绣宽衣;旌节各二,马四,犦槊官十六人,执旌节拢马对引, 由乾元门西偏门出至门外;马技骑士五十人,枪牌步兵六十人,教坊乐工六十五人, 及百戏、蹴鞠、斗鸡、角抵次第迎引,左右军巡使具军容前导至本宫。使相舆中用 银香炉,辇官十二人,金鹅帽、锦络缝紫絁宽衣;旌节各一,马二,犦槊官八人, 马技骑士二十人,枪牌步兵二十四人,军巡使不前导,余如亲王制。有故则罢。 凡谏、舍、刺史以上在外任加恩者,悉令其亲属乘传赍诏,就以告牒赐之。 政和礼局上册命亲王、大臣仪,迄不果行。 写小说用的吧。给你复制个全的。宋史原文。自己慢慢研究吧。呵呵周礼规定,士人婚礼有六项内容: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六礼数千年来一直相袭沿用,清代婚礼亦贯彻其立意,分为议婚、定婚、结婚三个阶段。议婚就是选择对象,相当于纳彩、问名;定婚就是确立男女双方的婚约,分为小定和大定,小定相当于纳吉,大定相当于纳征;结婚就是举行婚礼,相当于亲迎。 先简单介绍下清代民间婚礼的过程。重点说一下京师旗人的风俗。 1议婚:周礼中议婚重视的是女子的名字,用女子之名占卜婚姻是否吉祥,故有问名之礼。清代重视的是生辰八字,在家世嫡庶相貌等基本条件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双方过门帖、庚帖,门帖书祖宗三代的籍贯、职位、功名等,庚帖书自家儿女的生辰八字。八字经核算互不冲犯,议婚即告成功。 2定婚:议婚成功后进入定婚阶段,首先是小定,由婆家出一名全福太太,即丈夫子女公婆俱全的中老年妇女,将小定礼送往女家。小定礼汉人重视戒指,旗人重视如意。放定之日,姑娘盘腿端坐在炕上,由全福太太将戒指或如意亲手交给姑娘,这门婚事就算是正式定下来了。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六法全书》仍然规定,只要经过小定,婚约即告成立。之后就是大定了,时间通常在拟定的迎娶之日的一百天以内,主要内容是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并商定迎娶日期,告知亲朋好友等事。大定礼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只鹅,代雁也。 3结婚:迎娶之日前一天或者当天,女方要将姑娘的嫁妆送往男家。嫁妆以抬论,民间富贵人家,总要送上一份“全堂”嫁妆,即六十四抬;至少也要“半堂”,即三十二抬。嫁妆种类从田亩产业到痰盂夜壶以至于破鞋烂袄子种类俱全。至于亲迎,旗人重古礼,“以婚为期”,迎娶新娘必定在晚上,而且一定要赶在子时之前将新娘迎进家中。如果过了子时,新郎新娘行过合卺后就必须退出,等到第二天晚上才可以同房。因为古人认为子时之后阳气渐生,不利于阴阳平衡。若如此,新娘就必须在炕上呆上一整天,因为习惯要求新娘在同房之前不得下地。所以旗人姑娘在上轿之前,基本不吃东西不喝水,顶多吃几个鸡蛋充饥,就是为了一旦误了吉期不致引起个人问题的难堪。迎娶是坐轿,旗人通常是红呢大轿一顶迎新娘,新郎和四名或八名送亲老爷则骑马前往。花轿可以用八抬,不受官员平时用轿子只能四抬的限制。婆家的全福太太要先乘车前往女家,和女方的送亲太太一起为新娘上头。新娘上轿前要穿婆家送来的破旧棉袄,越破越好,如果婆家没有就会去找至亲世交借。当然棉袄穿在里面,外面还是会罩上鲜艳的新褂子。脚上穿蓝布鞋,盖清人以蓝黑为正色也。迎娶时以贴囍字牛角灯前引,乐队仪仗设而不作,和乡间的吹吹打打决然不同。新娘进门之后,并没有拜见来宾的习俗,更不会点烟敬酒地应酬,宾客祝贺的对象,是新郎的父亲而不是他本人。至于拜天地、坐帐、喝合卺酒、吃子孙勃勃等,都在喜房中由送亲太太和迎亲太太操持,新娘拜见公婆则在第二天,古板点的人家甚至坚持古礼“娶妇三日,始见舅姑”。 皇子婚礼 1指婚:皇室婚礼没有议婚的过程,而由皇帝指婚代替。皇子长到15岁一般就要成婚。婚姻由皇帝在入选的秀女中指定,内务府行文钦天监选取指婚吉日,并开列帮办婚礼的官员与命妇名单。届时,赞礼大臣陪同选中的女子的父亲穿蟒袍补褂到乾清门东阶下,女子的父亲面北而跪,赞礼大臣面西站立宣读圣旨:“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亲承旨,行三跪九叩礼后退出。择日皇子穿戴蟒袍前往福晋家见其父母,内大臣、散佚大臣、侍卫、护军等随行。到达大门,福晋父亲着蟒服迎于门外。皇子升堂拜,福晋父亲答三拜。以同样的礼节再见福晋母亲。辞行时,福晋父亲送出大门外。 2初定:即民间的放定礼。由钦天监选取吉日举行,内容是皇帝赐给福晋家礼物、在福晋家举行定婚宴。礼物分为两种,一种称仪币,赐予福晋本人,将在奉迎时抬回皇子府邸;一种是赐币,是赐给福晋父母家人的,是真正的彩礼。仪币包括首饰、衣料、日用银器等,计有镶嵌东珠珊瑚金项圈一个、衔珍珠的大小金簪各三支、嵌东珠二颗的金耳坠三对、金镯二对、金银纽扣各百颗、衔东珠的金领约和做各式袄褂被褥的貂皮、獭皮、狐皮数十张,绸缎一百匹,棉花三百斤,饭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银盘银碗银壶银碟等若干。赐币中,赐给福晋父亲黄金十两,白银七百两,狐皮朝服一件,薰貂帽一顶,金带环、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饰一份,备鞍马一匹。赐予福晋母亲衔珍珠的金耳饰三对,狐皮袍一件,獭皮六张,雕玲珑鞍马一匹。分装于彩亭之类,由内务府大臣率领执事人等前去。福晋父亲穿朝服迎于大门外,仪币陈设于正堂,赐币陈设于阶上,赐马陈设于阶前中道。受礼后,福晋父亲率领子弟在中阶下以东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福晋母亲率女眷在中阶下以西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内务府照例备酒宴五十桌,羊三十六只,饽饽桌五十桌,黄酒五十瓶到福晋家设宴庆祝,并设乐队。所有不当班的公侯世爵、内大臣、侍卫和二品以上的官员及命妇,当日齐集福晋家出席宴会,鸿胪寺派官员引礼,钦天监派官员报时。福晋父亲率有顶戴的男性亲属宴于外堂,中午十分升堂就坐,福晋亲族折中有职官员与本旗的官员坐东面西,其余来宾坐西面东。宴会由奉茶、奉果、奉酒、奉馔酌酒等程序组成,中间伶工乐队奏乐助兴。宴会结束,全体官员在阶下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福晋母亲与命妇宴于内堂,程序也是如此。此为定婚宴。 3成婚。成婚礼前一天,福晋家将妆奁送到皇子宫中,其中当然包括先期皇帝所赐的仪币,送妆奁的福晋族人由内务府设宴款待。成婚当日,皇子蟒袍补服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三跪九叩礼,如果生母是妃嫔,还要到生母面前行二跪六叩礼。銮仪卫预备红缎围的八抬彩轿,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内务府总管一人率领属官二十人、护军参领一人率领护军四十人,负责迎娶新人。先期选取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妻一人率内管领妻等八名担任随侍女官,分别到福晋家与皇子宫敬侯,步军统领负责清理自宫门到福晋家的道路。 吉时降临,内监将彩轿陈于中堂。福晋礼服出阁,随侍女官伏侍上轿下帘。八名内监抬起,灯笼十六、火炬二十前导,女官随从,出大门骑马。前列仪仗,内务府总管、护军参领分别率属官与护军前后导护。到皇子宫外,仪仗停止、撤去,众人下马步入。女官随轿到皇子住处伺候福晋下轿,引福晋入宫。随后举行合卺仪式,由等候在此的命妇负责。 当日,在皇子住处张幕结彩,设宴六十席,羊四十五只,款待福晋父母亲族人员。出席人员与礼仪程序与在福晋家举行的定婚宴一样。 成婚的第二天早晨,皇子夫妇穿戴朝服,依次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礼,皇子三跪九叩、福晋六肃三跪三拜,妃嫔所出的,还要到生母面前行礼,皇子二跪六叩、福晋四肃二跪二拜。 成婚后第九天,皇子偕福晋回门,福晋家设宴招待。在福晋家停留不会超过中午。希望对你有帮助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4 14:57 中国的传统礼仪丧礼有关历代帝王的丧礼,历代文献有极丰富的记载,从秦朝至清朝,皇帝及皇室成员的丧葬情况,越来越复杂和排场,礼典备载,汗牛充栋。限于篇幅,只选择封建社会晚期的两个王朝——明、清时期的帝王丧葬之礼,作一典型进行说明和归纳,用以代表整个封建时期的帝王丧礼情况。 <P>明代皇帝丧礼,又称为大丧礼。整个治丧过程,可分为遗诏、部议和仪注三大部分。清朝的皇帝丧仪,基本上沿袭了明制,但又结合了满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和古代典礼中的制度。皇帝驾崩的当天,将卤簿、大驾全部设齐。大殓后,将大行皇帝的梓宫放在乾清官王、贝勒、贝子、公、公主、福晋等高级贵族人员各自回家进行斋戒,政府各部院大臣和官员要到本衙门宿舍中集体住宿斋戒,不许回家。至于散闲官员,则齐集于午门斋戒住宿。 斋戒期满以后,王以下文武官员不准作乐,禁止丧服嫁娶活动。在京的军民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作乐(即任何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指文艺表演),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服未除前,文件票拟用蓝笔,文件一律用蓝色油墨印刷。京城自大丧之日始,各寺、观鸣钟三万次。 第二天,要在天安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葬礼远古时代,殡葬极为简易,陵无坟丘建制。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先祖的葬地也就在人们的头脑中泯灭了。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贡献的许多英雄人物,则根据传说附会建筑许多纪念性的陵墓和陵庙,如河南推田的大吴(伏羲)陵、陕西黄陵的黄帝陵、湖南{需阝}县的炎帝陵、山东曲阜的少昊陵、河北高阳的颛顼陵、山西临汾的尧陵湖南宁远的舜陵、浙江绍兴的禹陵等等,帝王陵墓的出现,大约在战国中期。但由于当时诸侯割据争雄,人力物力分散,陵墓都较狭小,未见有陵园建筑。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陵在今陕西临潼,原名“丽山”或“骊山”,前后修建了四十年,这种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为帝王修筑宏伟陵墓,以体现封建皇权威严的做法,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只有元代皇帝死后深埋,然后纵使万马奔腾,消灭地面上的一切痕迹,使确切葬处成为永久的秘密,这是遵照蒙古习俗,当系例外。此外,唐代埋葬帝王多因山为陵,不另起大型坟堆,高大的封土堆原本是山的象征,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还可考见或保存的帝王后妃陵墓尚多,比较著名的有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文帝霸陵、汉武帝茂陵、汉光武帝原陵、蜀先主刘备惠陵、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文景帝修安陵、梁武帝修陵、陈宣帝显宁陵、隋炀帝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唐玄宗泰陵、杨贵妃墓、前蜀高祖永陵、南唐二陵、北宋八陵、南宋六陵、辽太祖祖陵、西夏王陵、金太祖陵、成吉思汗陵、明中都皇陵、明太祖孝陵、明成祖长陵、明神宗定陵明思宗思陵、清初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容妃墓、光绪珍妃墓等。觐见礼1.诸侯朝觐仪。两汉时,同姓诸侯王来朝,天子往往以家人之礼相待,甚至宴饮言谈时都不太讲究君臣礼数。以后晋武帝泰始年间始规定,诸侯王每三岁一朝,朝礼皆执璧。2.百官朝见仪。其一,臣下见君长之礼,为稽首,顿首五拜。意思是先拜手稽首,再四拜一叩头成礼。百官见东宫太子或亲王时,行稽首四拜礼。其二,在京的文武百官如遇告假或出使,都要来皇宫辞行。其三,国家重臣,特别是那些方面大员来京朝见,鸿胪寺应优先立即带其进见皇帝。其四,文官四品以上以及翰林院学士、尚宝司、六科部给事中、武官公侯伯都督以及附马、仪宾、锦衣卫指挥等官,患病超过三日者,都要身着公服到午门外行朝见礼。若大臣中有蒙皇上遣医调治、并赐物慰问以及大臣考满有赐者均在行礼后还得面谢皇帝。其五,文武百官出入朝门时,各照品秩高低表示逊敬。凡一品以下的官员遇着公、侯、驸马等人,应加以敬礼,立要旁立,行则后从;凡三四品官见到一品官的时候,应行逊礼,走和站立都必须在一品官的身后;五品以下的官员仿此类推。除有宣召,一律不许出现僭越失礼的现象。其六,百官入朝门时,必须拱手端行,威仪整肃,不许私下与人客套寒暄与行礼,不准喧哗、吐痰以及一切不敬行为。入朝后,皇帝升座以后,任何人不得出声、谈笑、指指点点、东张西望。其七,百官入朝行礼和退朝下班时,一律按文官在东、武官在西的原则,不许径直穿越御道东西行走。如在奉天门或午门行朝礼,有正当理由必须东西横向行走者,也务必要退到金水桥以南,才能通过。其八,大臣入朝,不管是立还是坐,不许面朝南方。违者以僭逆论罪。其九,臣下百官,任何人不淮在皇宫中道和五道上行走。其十,所有正殿正门的中三道台阶,除皇帝一人外,任何人不得行走践踏。其十一,百官朝参时,遇有皇帝圣谕教训时,必须专心致志,拱听分明。其十二,与皇帝会面,有时也蒙赐坐。其十三,被赐坐的官员们,如遇有另外的官员向皇帝奏事时,必须起立,等奏事完毕才能重新落座,不许倨坐失仪。还有太子见皇帝,有皇帝见太上皇和太后,有皇后、妃嫔见皇帝,有宫中侍从婢朴见主子等各种见面礼仪不胜枚举。婚礼《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P>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P>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颁诏仪与上表仪1)颁诏仪。颁布诏令,包括皇帝或太后等发布法令和文浩时的仪式。帝王诏令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传位诏、即位诏、改元诏、加冠诏、出阁诏、赐确诏、礼仪诏、巡幸诏、南郊诏、北郊诏、封掸诏、谒庙诏、附庙诏、附葬诏、赠诏、痊复诏、籍田诏、贬责诏、废黜诏、降黜诏、遗诏、上尊号诏、里太子纳妃诏、命皇太子监国语、皇长子降生诏、召皇太子临朋听政诏、出宫人诏、罪己诏、复辟诏、退位诏等等。各种诏令均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如传位诏是皇位继承性质的诏书,是指皇帝在生前将皇位传给新君时所颁布的诏书;即位诏则是皇王即位时向天下臣民颁布的文书,又叫“即位册文”。诏书的内容各不相同,此处不拟一一陈述,只是将颁布诏书的一些共同的仪式作一简单介绍。 <P>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首次制定颁诏仪。在奉天殿设立御座,在殿东设一宝案,殿内有乐队,准备演奏中和韵乐,大乐则在午门和承天门外。承天门上设宣读案,面朝西南方向。清晨,校尉擎着云盖,站在殿内帘前,百官朝服在承天门外立班,公、侯则立于午门外,俱东西相向。皇帝身着皮弃服,升殿。其仪如朝仪。礼部官捧着诏书来到案前,加盖国望,将诏书置于云盖中。校尉举着云盖;由殿东门出去。门外大乐齐奏,举诏的校尉由奉天门到金水桥南的午门外,公侯作前导,迎至承天门上。礼官鸣赞,唱排班,文武官各就位,乐声再起,全体四拜,乐止。宣读官和展读官升案,称“有制”,众官闻声齐刷刷跪下。礼部官捧诏书交给宣读官,宣读完毕后,将诏书交礼部官放在云盖中。司仪官赞道:“俯伏。”众官俯伏行礼;叫“平身!”方起身复原位,四拜,乐止。文武百官又舞蹈,三呼万岁,又四拜。仪礼司宣布:“礼毕!皇帝乃起驾离殿,礼部官把诏书捧着,交给使者,百官乃告退。 <P>明亮靖六年(1527年)对颁诏仪进行了若干修改。由鸿炉官设宝案,锦衣卫设云盖盘于奉天殿里的东侧,另在承天门上设一云盘,在午门外设一彩桥,宣读案也设在承天门上。百官人丹探侍立,皇帝冕服升坐,翰林院官员捧诏书在御座前东部立。百官入班,四拜,出至承天门外。颁诏仪式正式开始,翰林院官将诏书授予礼部官,礼部官将诏书捧置云盘案上,云盖由校尉举着,一行人从殿东门出,至午门外将诏书放在彩轿内。公、侯、伯三品以上官为前导。迎诏至承天门上,宣读赞拜,则与洪武年间的仪式一样了。宣读完毕,礼部官捧诏书授锦衣卫官,放在云匣中,用彩绳把云匣绑在龙竿,从承天门上降下。门下的礼部官接过降下的诏书,放在龙亭内,敲锣打鼓地护送到礼部,交给使者颁行。上面介绍的是颁诏仪式,那迎接诏书有什么仪式呢洪武年间对这一环节也有礼文规定。凡遣使开读诏敕,接诏的部门要备好龙亭,仪仗、鼓乐,出墙郭迎接。送诏书的使者下马,奉诏书放在龙亭中,向南而立,接诏部门的官员穿好朝服行五拜礼。然后,众官员及乐队为前导,使者上马随龙亭后,一起来到公廨衙门。众官先进门,按文东武西的原则在大厅排立好,候龙亭进门。龙亭一到,行四拜礼。使者进屋后,从龙亭中把诏书交给展读宫,展读宫跪着接过,走到开读案前宣读诏书。读罢,将诏书棒还朝使,仍故人龙亭中。众官四拜,舞蹈山呼,又四拜而礼毕。该部门首 长走到龙亭前,跪问皇躬万福,朝廷使者鞠躬答道:“圣躬万福。”众官退散,换下朝服,穿官服出来会见和招待使者,见面时双方行两拜礼。凡是朝廷使者送达诏书的途中,无论是官员、士兵,还是百姓,遇见后应立即在路旁俯伏,等送诏队伍过后,方能起身。以上是颁诏接诏仪式之大概。皇帝下达的命令,除诏书外,还有其他形式,如救符、丹符、制喻、手诏等,这些文件的传达,多数不公开进行,所以也就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了。清代,诏书先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后改为满、汉两种文字。在太和殿内设黄盖、云盘、诏案、黄案;在午门外备龙亭、香亭;在天安门上的楼雉口中预制一个朵云金风,东部筑一座宣诏台。内阁学士捧诏加印国玺,铺于黄案。皇帝入太和殿,王公大臣行礼毕,由大学士捧诏书交给殿槽下的礼部尚书,尚书跪接,陈设在丹陛的诏案上。行礼后,将诏书放入云盘,盖上黄盖,礼部宫举着云盘从中路出太和门,百官从行到午门外,将云盘放入龙亭。龙亭来到天安门外的桥南,取出云盘放在高台的黄案上,文武官按品级排队向北站立,宣读宫走上宣诏台朝西立,众官跪听宣诏先宣读满文,后读汉文,读罢,众官行三跪九叩礼。奉诏官用朵云装上诏书,系以彩绳,从天安门楼上的金风口中吊降下来,礼部官在城楼下接过朵云诏书,仍放进龙亭。拱卫龙亭出大清门,去礼部。礼部尚书率属下望阙 (宫廷)列拜香案,行迎接诏书礼。礼部迎到诏书后,用黄字誊抄付印,颁行各省。2)上表仪。这里所谓上表,不仅包括表,还有笺、奏章、疏、封事、题本、书、牒等文种。关于各种文体的写法和体裁,属于文章学或文体学的探讨范围,此处只就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向天子或太后进上言论时的一些礼仪,作一描述,至于上奏的不同文体格式,只是在涉及礼仪内容时附带说明。我们鉴于明朝的礼仪具有上承唐宋,下启满清的特点,它的典章制度富有极显著的汉民族封建王朝的典型意义,放下面仍以明朝上表仪式为例,加以概述。宋朝的群臣上表仪,大致情况是:守宫设次于朝堂,文官在东,武官在西,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于群臣之北。礼部官举表案入,引中书令出列,就南面而立。礼部郎中将表交给中书令,中书令奉表上奏皇帝。凡遇大朝仪时,宰相率文武群臣和诸军将校、各国部落首领、道士和尚、民间耆老等到东上阁门去拜表,知表官将表跪交宰相,宰相再跪交给阁门使,阁门使交给通进司,通进司交给皇帝。宋代群臣上表时,必须有一名要臣作为“表首”,即上表的领头人,有的认为太子三师应为表首,有的则认为表首理当仆射充任,最后决定以仆射为表首,因为他是百僚师长,百官之本。明朝上表,分多种形式,有进表笺仪,进玉牒仪,进书仪,上贺表仪,上谢恩表仪等等,十分详细具体。首先谈谈进表笺仪。明初定制,凡王府遇正旦、冬至、圣诞等三大节,先期作好陈设准备,准备就绪后,藩王冕服就位四拜,到香案前跪下,进表后,复位,四拜,三舞蹈,三呼万岁,再四拜。其属官也穿朝服,随班行礼。如果是进皇后表,除不舞蹈、山呼卜仪式相同;如进皇太子表,王穿皮弁服,行人拜礼。各衙门,百官上表笺,只有规定,无仪式,洪武间定,进表前一天,在衙门、公廨附近街道结彩,官员在本衙门内斋休宿歇。进表当日清晨,在庭中设一龙亭,在露台设仪仗和鼓乐,龙亭前放一张表笺案,案前设一香案,龙亭东为进表笺官之位。鼓初严,各官穿好朝服,次严,首长到香案前,盖官印于表上,把表置于表案,然后退立幕次。鼓三严,各官入班,四拜,首长到香案前,赞官叫“跪”,众官皆跪,一执事官将表笺跪交首长,首长跪交给进表官,进表官跪接过来,放入龙亭中。首长回位,各官四拜,三舞蹈,三呼,四拜。锣鼓前引,仪仗队其次,鼓乐再后,百官跟着,百官之后是进表官和龙亭。来到郊外,把龙亭面朝南,仪仗鼓乐如前面所述的排列,文武官侍立,首长从龙亭中取出表笺,交给进表官,进表官在马上接过表,策马奔京师皇宫而去,众官返回。明朝规定了进表上表的数量、上达程序和日期等。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皇帝生日,京城以外五品以上衙门,只进表文一道;正旦、冬至、上皇帝表文、中宫笺、东宫笺文各一道。地方省一级衙门,其表笺遣使送交礼部。各州的表笺先交给府,各府再上交布政司,布政司最后再送礼 部,礼部将全国各地进的表笺,作一分类目录,向皇宫帝、后、太子们汇报, 并呈上所有的表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