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祝贺词语怎么说的

问答 0 17

六岁祝贺词语怎么说的,第1张

1形容“五六岁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月夜》杜甫(唐代)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沾湿的云鬟散发着阵阵香雾,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 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2描写十五六岁女孩儿的优美诗词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宋代: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西洲曲南北朝:佚名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折桂令·春情元代: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清代:王国维弄梅骑竹嬉游日。 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 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近来瞥见都无语。 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 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3描写十五六岁女孩儿的优美诗词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宋代: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折桂令·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清代:王国维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4有什么诗句是赞美15、6岁女孩的 李清照的词《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意思: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 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那。 羞涩的走开,但是却在门口停住了,倚着门偷偷看来人,假装在闻着青梅的香气。 寥寥几句就展现出了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词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达出神入化的境界。正是平凡中平见神奇啊! 5形容六岁孩子的词语 帅气 解释漂亮;英俊;酷。可用来形容人或事物。 例句刘恒道的精神更突出他的帅气;那时的他年轻帅气、事业有成。真可谓财貌双全。 机灵 解释调皮活泼。形容儿童的天性。 出处明·陆时雍 《诗镜总论》:“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三百篇赋物陈情,皆其然而不必然之词。所以意广象圆,机灵而感捷也。” 可爱 解释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 出处清·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李 诗宛如 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 天真烂漫 解释“天真”指单纯;“烂漫”自然的意思,这则成语常用来指人 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出处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郑思肖》工画墨兰,尝自画一卷,长大会,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表。 虎头虎脑 解释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例句这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 明眸皓齿 解释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天真无邪 解释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顾笑言《正月十八吃元宵》:“小青年们听了,都放下碗筷,用潮乎乎的眼睛看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人见人爱 解释人见人爱,指人人见了都喜欢,形容人美丽可爱,或者事物讨人喜欢。 例句李大潇洒这个姑娘工作认真,打扮也漂亮,在单位里可真是人见人爱。 伶牙俐齿 解释伶、俐:聪明,灵活。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童言无忌 解释旧俗迷信于新年时厅堂多贴此四字,意指孩子说话不必忌讳,即使说了不吉利的话也无妨碍。还可以说是很可爱或孩子说出的语言幽默生动,让人捧腹大笑。 出处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6赞美几岁小女孩的诗句 1、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出自:元代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2、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出自:唐代施肩吾《幼女词》。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黄昏她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膜拜新月。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 译文: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不懂得去隐蔽自己的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出自: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7描写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1、《巴女谣》 唐代: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译文: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2、《与小女》 唐代: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译文: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3、《幼女词》 唐代: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黄昏她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膜拜新月。 4、《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篇。 5、《芄兰》 先秦:佚名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芄兰荚实长在枝,有个童子已佩觽。虽然身上已佩觽,难道不能与我在一起?看他一本正经相啊,垂着腰带颤晃晃啊。 芄兰荚实连着叶,有个童子已戴决。虽然指上已戴决,难道不能与我再亲热?看他一本正经相啊,垂着腰带颤晃晃啊。 8描写小女孩美好的诗句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1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52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53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54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55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56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57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58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59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6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62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63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64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65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6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67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8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69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0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7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73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74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75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76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7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78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79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80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81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8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83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84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85穆然回首,婷婷玉立 86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87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88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8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0盛服浓妆韶颜雅容 9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92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93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9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5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96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7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98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99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00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101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102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103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104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05丽质仙娥生月殿 106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107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10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109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惆怅。 描写青春的流行四字词语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1形容青春的四字词语 青枝绿叶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二八年华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锦瑟华年比喻青春时代。 韶颜稚齿韶颜:美好的容貌;稚齿:指年少。指青春年少 2描写青春活力的四字词语 1、豆蔻年华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花。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锦瑟华年 比喻青春时代。 出处: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喜才子佳人,双双~。明·汤显祖《紫钗记·花朝合卺》 3、朱颜翠发 指青春年少。同“朱颜绿发”。 出处: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4、朝气蓬勃 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生气勃勃。 5、齿少气锐 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3形容“青春阳光”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朝气蓬勃、生气勃勃、生龙活虎、精神焕发、神采飞扬 一、朝气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 解释: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自:近代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二、生气勃勃 [ shēng qì bó bó ]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出自:近代 徐迟《特写选·序言》:“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气勃勃、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 三、生龙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解释: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四、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解释: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译文:学生觉得丹田火热,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五、神采飞扬 [ shén cǎi fēi yáng ] 解释: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自:近代 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4形容青春的成语 活力四射 、朝气蓬勃 、意气风发 、生机勃勃、生龙活虎、后生可畏、风华正茂 1、活力四射 : 活力,旺盛的生命力;四射,向四面射出…整体概念即是向四周射出的旺盛生命力。表示热情活力非常丰富,感染周遭。 2、朝气蓬勃 :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3、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像风吹一样迅猛。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4、生机勃勃: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5、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6、后生可畏: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7、风华正茂: 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5有没有形容青春或年轻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1、朝气蓬勃 解释: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生气勃勃。 2、齿少气锐 解释: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出处:宋·王禹偁《答丁谓书》:“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 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3、志高气扬 解释:志气高昂而自得。 出处:《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4、豆蔻年华 解释: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花。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多姿多彩 解释:形容颜色形态多样。也可以用来形容青春生活的多姿多彩。 出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短文《第一次真好》:生命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6、发愤图强 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7、风华正茂 解释:风华:风的意思是指风采、才华;华的意思是时光,时间段;茂的意思是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示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诗词·沁园春·长沙》) 8、花枝招展 解释: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满度园里锦带飘飘,花枝招展。” 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1] 9、挥斥方遒 解释:挥斥,奔放。 《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 遒,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出处: 填写的词《沁园春·长沙》(1925年) 10、活力四射 解释:活力,旺盛的生命力;四射,向四面射出。整体概念即是向四周射出的旺盛生命力。 表示热情活力非常丰富,感染周遭。 11、意气风发 解释:意气:意志与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宋·陆游《剑南诗稿·秋怀》:“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 12、金色年华 解释:金色年华是一个形容词,专指人们英年焕发的美好时段,俗话说:谁没在那十八、二十三的时候度过,这段时间就是我们常说的金色年华。 13、凌云之志 解释: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14、青春不再 解释:再:两次或第二次。 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 出处:唐·林宽《少年行》诗:“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15、情窦初开 解释:窦:孔穴;情窦: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情萌动。 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和你自情窦初开之际,就等到如今了。” 16、热情奔放 解释: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样子。 事例:采访记者都是些热情奔放的波希米亚人。 17、生机勃勃 解释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勃勃:旺盛的样子。 生机:富有生命力的。 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18、义气英发 解释:同“意气风发”,意气:意志和气概。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19、五彩斑斓 解释: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描写少年年的词语70古稀,20加冠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古代有哪些名词专门形容不同年纪的人?这些词语也太美了吧1描写少年的词语 初生之犊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绿女红男 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马上墙头 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惨绿少年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风华正茂 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红男绿女 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佳人才子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翩翩少年 指举止洒脱的青年男子。 头角峥嵘 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燕侣莺俦 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钻穴逾墙 穴:洞。逾:越过。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 惨绿年华 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 雏鹰展翅 雏:幼鸟。幼鹰展开翅膀飞翔。比喻青年人开始独立生活、工作。 幽期密约 幽期:相爱男女幽会的时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会面。 初生犊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同“初生之犊”。 初生之犊不惧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初生之犊不畏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2描写少年的成语 白齿青眉 指青少年时期。 出处:明·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诗:“忆昨与君发长安,白齿青眉吐肺肝。” 惨绿少年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 长安少年 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 出处:明·宋濂《(杏庭摘稿)序》:“燕姬越女,巧自炫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 二童一马 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欢蹦乱跳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匀出你们欢蹦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和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龙驹凤雏 驹:小马;雏:细鸟。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出处:《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翩翩少年 翩翩:形容举止洒脱。形容言谈举止洒脱的青年男子。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绮纨之岁 指少年时代。 出处:北周·庾信《慕容宁神道碑》:“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 裙屐少年 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贵族子弟的衣着。形容只知道讲究穿戴的年轻人。 出处:《北史·邢峦传》:“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务。” 少年老成 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出处:汉·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少年老诚 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同“少年老成”。 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子后生 泛指少年后辈。 出处: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遗老遗少 遗老:旧称前朝的旧臣;遗少:留恋旧时代的少年。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老人和青年。也泛指留恋过去、思想顽固陈旧的人。 出处: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这一个所谓‘错’,就使《文选》之类在遗老遗少们的心眼里保住了威灵。” 3形容少年儿童的词语 描写人物品质 彬彬有礼、孜孜以求、热爱科学、诚实守信、知错就改、关爱他人 描写勤奋认真 勤于观察、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珍惜时间、 描写少年儿童 孝敬父母、勤奋好学、刻苦学习、乐于助人、活泼可爱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义薄云天 忠心耿耿 刚直不阿 见义勇为 疾恶如仇 虚怀若谷 芝兰其心 洁身自好 光明磊落 襟怀坦荡 4描写人年龄的诗句 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形容美少年的成语 形容美少百年的成语: 面如冠玉 目若朗星 眉清目朗 一表人才 温文尔雅 丰神俊秀 俊逸出尘 风华正貌 气宇轩昂 玉树临风 美如冠玉 眉目如画 眉清目秀 美如冠玉 明眸皓齿 朱唇皓齿 风度度翩翩 英俊潇洒 少年才俊 英气勃发 形容美少女的成语: 闭月羞花 冰肌玉骨 才子内佳人 沉鱼落雁 齿白唇红 愁眉啼妆 出水芙蓉 绰约多姿 淡妆浓抹 二八佳人 姑射神人 国色天香 国色天姿 花容月貌 环肥燕瘦 娇小玲珑 绝代佳人 梨花带雨 林下风气 眉目如画 明眸皓齿 千娇容百媚 倾城倾国 螓首蛾眉 如花似玉 双瞳剪水 亭亭玉立 我见犹怜 6描写“少年”的成语有哪些 朝气蓬勃、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惨绿少年、气血方刚。 1、风华正茂 拼音:fēng huá zhèng mào 释义: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出处: 《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年轻有为 拼音:nián qīng yǒu wéi 释义: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作为了,形容一个人很年轻但是很优秀。 出处:无。 3、惨绿少年 拼音:cǎn lǜ shào nián 释义: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引申为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潘孟阳初为户部侍郎,太夫人忧惕, 谓曰:‘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惧祸之必至也。’户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试会尔列,吾观之。’因徧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帘视之,既罢会,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夫人曰:‘此人全别,必是有名卿相。’” 4、气血方刚 拼音:qì xuè fāng gāng 释义:指精力正值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5、朝气蓬勃 拼音: zhāo qì péng bó 释义: 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7形容男孩的成语 剑眉星眸 清新俊逸 挺鼻薄唇 风流倜傥 潇洒英俊 古雕刻画 淡定优雅 飘逸宁人 探扇浅笑 俊美无涛 气宇轩昂 风度翩翩 仪表堂堂 貌若潘安 威风凛凛 落落大方 眉清目秀 相貌堂堂 明眸皓齿 英俊潇洒 一表人才 威风凛凛 眉清目秀 相貌堂堂 风度翩翩 衣冠楚楚 城北徐公 明眸皓齿 掷果潘安 浓眉大眼 玉质金相 神采奕奕 英俊潇洒 文质彬彬 衣冠楚楚 风华月貌 玉树临风 面如冠玉 才貌双全 逸群之才 温文尔雅 淑人君子 品貌非凡 才貌双绝 惊才风逸 风流才子 雅人深致古人对自己的年纪是有非常多的讲究的,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你自己年龄,而是会用一些词语替代,也是多了几分风情。当中中国自古就很含蓄,不喜欢直来直往,所以对于不同年纪也有很多专门的形容词,可能大家也都是没有听说过,毕竟要是现代人这样的话就会被当做是矫情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美轮美奂的形容词吧。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九龄:9岁。指数之年:9岁。黄口:10岁以下。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外傅之年:儿童10岁。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及笄:指女子15岁。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半老徐娘:女子30岁。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六九年:即54岁。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还历寿:61岁的寿辰。从心之年:70岁。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中寿:指80岁以上。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上寿:90岁为上寿。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期颐:指百岁高寿。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