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娶亲的音乐 地处湘桂边界的城步,是我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这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苗族群众能歌善舞。由于地处偏僻,仍然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和习俗。婚嫁歌就是其中更具代表性的艺术。 苗族婚嫁歌是城步苗族在婚嫁礼俗中演唱的抒情歌曲。它起源于苗族古老的山歌情歌和婚嫁习俗,是苗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与习俗中积累演化并口耳相传下来的传统民歌。苗族婚嫁歌现主要流传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汀坪、镇南、土桥、丹口等苗族集聚地。苗族婚嫁歌主要有《酒歌》、《哭嫁歌》、《贺郎歌》,它是苗族婚礼的灵。 《酒歌》 在古老的苗寨,寨门口披红着绿的苗族群众跳着欢快的芦笙舞,吊脚楼上人头攒动,身着苗族服饰的人们,都在忙着操办“嫁女”的喜事,整个古老的苗寨一派喜气洋洋。寨门口男女双方迎亲接亲队伍的两位长者在拦门酒桌前举起苗家的酒碗,用酒歌述说亲情(苍老浑厚的酒歌,用苗语演唱): 迎亲方举起酒碗说:“高贵的亲戚,尊敬的客人,你们为了筹办这场婚事,操心刻意,劳神费力。(唱): 操尽心来比天大,用尽意来龙潭海样深 迎亲爬过几座界,涉过几渡水, 跨过几座桥,越过好多条冲 我们没有车来接,没牵马来迎, 手捧红漆茶盘接贵客哟, 没有香案摆大门。 (接客唱) 云从四面八方起,雾从四面八方升 男在左来女在右,男左女右来迎亲 左边摆开罗汉阵,右边竖起接亲的门哟 将迎亲的队伍领进新娘堂屋门后,主方接待人员有礼貌地让领亲娘、唢呐师、媒人等来宾入座,筛茶、敬烟。接担子的人员将礼盒、彩担等整齐摆放在堂屋的中间,将马灯、唢呐等放于方桌上。女方氏族长辈安排并陪同领亲娘等前来接亲或祝贺的客人们入席用餐。餐桌上双方长者用酒歌斗智斗勇,双方的人群在两边帮和助兴,酒桌上酒碗互碰。 (酒歌) 外出做客划拳呷酒是苗疆土俗 用歌来问用唱歌解酒是苗家的规矩 我们山头上的人用歌宽心,用米酒来消愁 高兴下盘棋 古时候的苗族兴唱歌这套套 我们今天也来学会唱歌 莫失传来莫失谱。 蜜蜂采花四处飞,凤凰高飞往别乡哟 多的我不讲,少的暂不说, 讲个谁来造天,道个谁来设地? 造天的是个爷,设地的是个崽。 是谁来设州立府,是谁来建立衙门。 (接唱) 太阳皇帝来造天,伏羲女娲来设地。 洪武皇帝立,崇祯皇帝立。 立起九州十五府,设起一百零八县…… 《酒歌》是苗族婚嫁歌的灵,是一种只唱不哭的长诗结构形式的哭嫁歌,有成套的礼仪形式,是祖宗口耳相传存留下来的,不能任意颠倒。《酒歌》分十章,3400多行,3万多字,它从苗家礼仪开篇,述说苗族的来龙去脉,歌唱祖宗的英雄历史,是苗族世代相育后代子孙的教课书。 《哭嫁歌》 娘家作女,时刻不离娘的身; 在家离娘终有归,明日离娘半重天。 闺门守到今日满,离了爹娘嫁别人。 夜幕降临,酒歌仍在继续。忽然,一阵幽幽的哭声从室内传来,悠扬而缠绵。有时一人哭,有时一群人哭,哭嫁歌的曲调淳朴、简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强。 待嫁姑娘的闺房红烛高照,灯火通明,屋里屋外挤满了看热闹和陪唱的姑娘媳妇,一直在低声吟唱哭嫁歌的苗族新娘突然从床的帷帐里跳出来,扑在母亲的怀里,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嫁歌飞出(《女哭娘》): 世间只有姆妈亲,娘啊娘,姆妈为儿受苦辛。 十月怀胎生下我,娘啊娘,姆妈奔死我奔生。 牙齿咬得铁钉断,娘啊娘,双脚踩得地皮穿。 一尺五寸养育起,受过几多饥和冷。 在娘怀中三年整,头发操白好多根。 一把屎来一把尿,只差拿来含。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四怕我们无文化。 我的姆妈我的爹, 你们吃了几多冷饭菜,你们受了几多雨雪淋。 你们头发苦脱了,你们的骨头累断了, 你们的心血熬干了。 爹娘深恩还未报,娘啊娘,唢呐一响要离娘门。 烧菜煮饭谁来帮,砍柴喂猪谁担承, 年老病痛谁服侍,弟妹年幼谁照应。 爹娘养我到如今,养的一个不孝人, 糖蜂采蜜你空费力,灯盏无油你枉费芯。 往日母鸡护鸡崽,娘啊娘,宝贝鸡崽得安宁。 今日母鸡撵鸡崽,娘啊娘,造鸡崽喂岩鹰。 我的姆妈我的娘,叫儿如何不悲伤,叫儿如何放得心哟。 母亲紧抱女儿,一边为女儿梳头打扮,一边哭唱(《娘哭女》): 乖乖女呀我的心,爹娘身边的娇娇儿。 在家做女贵如金,你的脾气娘知情。 嫁与人家做媳妇,凡事都要改性情。 亲生爹娘不要紧,公婆面前要小心: 一来要顺公婆意,二来要顺丈夫心。 三餐茶饭勤打点,衣衫浆洗要干净。 兄弟姐妹夫家有,和睦相好一条心。 公婆讲你莫回嘴,夫妻说话要轻声。 只能墙上加得土,不能雪上再加霜。 这是女儿临嫁前母亲对女儿的教导,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至真情爱,是纯朴自然的人性美的流露。 母女悲切的哭唱,引得众人流泪唏嘘。媒婆将新娘扶起,劝唱道: 世间万物有,妹啊妹,男大当婚女当嫁, 只要哥妹情意好,妹啊妹,黄连甘草一样甜。 不等媒婆唱完,新娘就推开媒婆的手,将心中的怨气向媒婆发出来(《骂媒婆》): 媒婆嘴巴长得扁,黄连唱成甘草甜。 唱的黄鳝变白龙,只为酒肉和银钱。 你到这家吃顿饭,说这家有谷好多担。 你到哪家喝杯酒,就说哪家样样有。 花言巧语由你说,哄了爹妈又哄我。 众人讥笑媒婆,媒婆却不恼怒,满面笑容地扶起新娘。迎亲的长者手提马灯,在吊脚楼廊道上唱道: 一更锦鸡叫得忙,起新娘快梳妆; 快快梳妆辞祖宗,辞别祖宗辞爹娘。 众姐妹为新娘梳妆打扮,嫂子为新娘披上凤冠霞帔的嫁衣,众唱(《姐妹哭》): 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 树想静来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 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 门前小河常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 哥哥背起出嫁的妹妹,嫂嫂左手撑起一把红油纸伞,罩盖着新娘,右手打个火把,在“领亲娘”、“送亲娘”的引导下,在众姐妹如歌如泣低声吟唱的歌声中哭唱道(《哭哥嫂》): 穿上嫁衣别哥嫂,好比鲜花叶掉了。 好比风筝掉了线,好比油灯去灯芯。 花儿红,叶儿黄,只有哥嫂最操心。 哥妹今天各分手,堂前双亲你孝敬。 爹娘年老又多病,望嫂织巾暖娘身。 来到堂屋,堂屋的祖宗神龛前摆着一只装满稻谷的方斗,斗上搁着一只筛米的团筛,新娘停止了哭声,在嫂嫂纸伞的罩盖下、在哥哥的搀扶下双脚不能着地团筛上拜别祖先、父母和家族中的长辈们。然后被哥哥背着走向院着的花轿,新娘捶着哥哥的背悲痛欲绝的唱道: 哥哥啊,哥哥, 你为什么这样狠心,背我往火坑里送。 你为什么要帮别个忙? 你把我背到岩坎上摔了吧, 让我变只鸟儿,飞到屋背后的大树上吧; 你把我背到潭里摔了吧, 让我变个鱼儿,在屋前的小河里游吧! 罩着红盖头的新娘被哥哥背到轿前,脚不能着地上了花轿。花轿里放个红火箱,象征女人延续香火的神使命。花轿在三声三眼铁铳的响声中起步,在八支长号的呜呜声伴下,花轿中又一次传出新娘悲切的离娘歌声: 一步一步朝外走,每走一步痛断肠。 养育之恩还未报,白养姑娘到如今。 哭声娘,娘不听;喊声爹,爹不应。 回转身子望望娘,只见爹娘泪汪汪。 哭嫁是苗族姑娘临嫁前对父母尽孝和向男方宾客及姐妹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悲助喜、以哭庆喜,这是城步苗族婚嫁习俗的一大特色。 《贺郎歌》 新郎家大门前,摆起香案相迎、鸣炮迎接。同时还请了一位通行的人杀雄鸡“拦门倒煞”。新娘在领亲娘的引导下进入新郎家,送亲人员跟进。 只见堂屋的神龛上新写的家,在烛光的映照下红光耀眼;柱子上的喜庆对联,熠熠生辉;门楣上贴着红纸写的“龙凤和鸣联体横幅;门窗上贴有红纸剪的双“囍”字样;堂屋里桌凳摆设整齐。在新郎家堂屋里婚礼拜堂仪式。新郎新娘在礼司的导引下拜天地、祖先、父母等长辈们,众歌师演唱《贺郎歌》: 手拿鞭炮乒乓响,双脚迈进贵洞房; 今夜洞房花烛夜,特来贵府闹洞房; 歌朋贤友齐恭贺,闹得洞房喜洋洋。 一扇大门两边开,一对鸳鸯飞进来; 左边飞进梁山伯,右边飞进祝英台…… 手端茶盘四四方,玉盏摆; 杯杯装满糯米酒,新郎新娘把酒尝。 一杯酒来酒又满,双手拿来敬新人; 夫妻同饮交杯酒,早生贵子跳龙门…… 《贺郎歌》是苗族婚嫁歌的,它一改婚嫁歌悲切婉绵的情调,以赞歌的形式歌颂婚姻的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其旋律优美,曲调内涵丰满,结构质朴严谨,情绪欢快热烈,感情激越奔放,情意缠绵,余音绕梁。 时过半夜,闹洞房的人们放起鞭炮、吹响唢呐,狂欢的唱起《送和歌》: 唢呐爆竹闹洋洋,快送新郎进洞房; 免得女床头等,大家吵够该收场。 人们送新郎进入洞房,远处飘来贺郎歌的歌声。 苗族婚嫁歌是城步苗族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是研究苗族文化和习俗的活化石,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旋律,是苗族智慧的象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价值。同时,苗族婚嫁歌已被邵阳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保护与传承。 后记:本文参阅了《邵阳市志》、《邵阳文史》、《城步县志》及《覃保来论文选》等书中的相关资料,同时特别感谢覃保来老师和城步文化馆艾军馆长为本文的创作提供帮助。 (本文节选自《文化活化石——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拾萃》,欧阳恩涛编著,羊城晚报出版社,2022 年10月出版) :求索资江 归原 所有,向 致敬。 以上就是与古代娶亲的音乐相关内容,是关于苗族的分享。看完古代迎亲奏乐的叫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怎么样答谢媒人_答谢媒人的方法女士们,先生们,乡亲们,朋友们,各位敬爱的来宾!欢迎你们前来参加某**和某先生的新婚庆典,我是本场婚礼的司仪。现在是公元xxxx年x月xx日,北京时间上午xx点xx分。我非常荣幸地宣布某**和某先生的新婚庆典现在开始! 第一项:奏婚礼迎宾曲,迎新人入场 奏婚礼迎宾曲,请朋友们全体起立用掌声热烈欢迎二位新人隆重入场。 伴着婚礼乐曲,新郎手牵着新娘走上舞台—— 赞曰:“身披着洁白的婚纱,沐浴在幸福甜蜜之中的佳人,在新郎的相拥下,伴着幸福的婚礼进行曲,肩并着肩、心贴着心、手牵着手,面带着微笑向我们款步走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时此刻,意味着两颗相恋已久的心,终于走到了一起;此时此刻,意味着两个相爱的人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此时此刻,意味着在今后日子里,无论是风是雨都要一起度过;此时此刻,她们将在人生的旅途中相濡以沫、恩爱到老,携手一生。” (新人走上前台,男左女右站好) 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各位来宾介绍一下今天的二位新人。站在右边的这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漂亮MM,就是今天的新娘某**,向前一步,让来宾们认识一下。 赞曰:“翘首望,看新娘:身形苗条似仙女,风姿翩翩似鹤翔,有如出水芙蓉娇艳美,赛过五彩金凤凰,还是新郎有绝招,梧桐引来金凤凰。” 介绍完新娘我们看新郎,新郎就在新娘旁。站在新娘旁边的这位美滋滋、乐颠颠的小伙就是咱们今天的新郎某先生,向前一步,让大家来认识一下。 赞曰:“抬首望,看新郎:英俊潇洒,相貌堂堂,浓眉大眼,落落大方。这正是,才子配佳人,美女配俊男,花好月圆,地久天长!” 朋友们再次掌声祝贺,愿他们幸福开心一辈子!!! 第二项 结婚誓词,交换婚戒 下面我有问题问二位新人,请认真听好回答: 问男:“请问:某先生,您愿意娶您身边这位任茹星**为您的妻子吗?(愿意)你是否愿意终生爱惜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像爱你自己一样,不论她生病或健康、富有或贫穷,直到永远?(是的)” 问女:“请问某**:您愿意嫁给您身边这位先生为您的丈夫吗?(愿意)你是否愿意终生爱惜他、安慰他、尊重他、保护他,像爱你自己一样,不论她生病或健康、富有或贫穷,直到永远?(是的)” 那么好,上天作证,两情久长。下面,请二位新人相互交换钻戒。(相互为对方戴上戒指)现在要交换戒指,作为结婚的信物。戒指是铂金的,表示你们要把自己最珍贵的爱,像最珍贵的礼物交给对方。黄金永不生锈、永不退色,代表你们的爱持久到永远。是圆的,代表毫无保留、有始无终,永不破裂。 某,请你一句一句跟着我说:“这是我给你的结婚信物,我要娶你、爱你、保护你。无论贫穷富足、无论环境好坏、无论生病健康,我都是你忠实的丈夫。” 某,请你一句一句跟着我说:“这是我给你的结婚信物,我要嫁给你、爱你、保护你。无论贫穷富足、无论环境好坏、无论生病健康,我都是你忠实的妻子。” 赞曰:“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美丽的新娘就好比是一杯玫瑰红酒,而新郎就是那红酒杯,就这样慢慢品味那融合的滋味。我想是缘是份把这对钟爱一生的新人结合得甜甜蜜蜜,从此形影不离!是天是地把这对心心相印的夫妻融合得恩恩爱爱,从此幸福永恒。今天,阳光绚美,天上人间共同舞起了美丽的霓裳。今夜,星光璀璨,多情的夜晚又增添了两颗耀眼的新星。新郎某先生和新娘某**,情牵一线,心系一生,踏着鲜红的地毯幸福的走上了婚姻的殿堂,从此,他们将相互依偎,相亲相爱,牵手撑起爱的蓝天,携手走过人生岁月。让我们再次祝愿您们的生活一定象蜜糖般甜蜜:您们的爱情一定会象钻石般永恒:您们的事业一定会象黄金般灿烂!” 珠联璧合,佳偶天成,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祝福他们:幸福美满,百年好合! 第三项:双方父母祝词 好,亲爱的朋友们,接下来让我们大家用同样热烈的掌声有请新娘的父亲某先生讲话。 谢谢任先生。接下来有请新郎家长某先生讲话。 谢谢某先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为了儿女的成长染白了青丝,费尽了心血。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尊老敬贤孝双亲。新娘和新郎如今已成家,真的要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现在由二位新人向父母双亲鞠躬致谢:一鞠躬,感谢养育之恩;再鞠躬,感谢抚养成人;三鞠躬,永远孝敬老人! 第四项 讲述相知、相恋 我们都知道,二位新人,一个是来自临沂的山东好汉,一个来自山西的吕梁织女,但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她们最终还是从太行山的东西,翻山越岭,走到了一起。带着这种好奇,下面我有几个问题想询问新郎新娘。 先问新娘: 1、你们是大学同学,还记得什么时候某请求你做她的女朋友吗?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当初的情景吗? 2、恋爱长跑六七年了,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你的老公吗? 3、能给我们讲解一下‘要认真、要用心’六字指示的由来吗? 再问新郎: 1、当初向某表白的台词还记得吗?能给我们复述一下吗? 2、是什么让你当初决心追求任的? 3、在你们交往过程中,新娘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第五项 祝酒结束 播放《祝酒歌》。下面我们请新郎新娘共同喝一杯幸福的交杯酒。(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赞曰:“酒是甜美的,它象征着你们的幸福。酒也是火辣辣的,它将带给你们动力。在你们携手走上人生道路的庄严时刻,我们希望这甜甜的美酒伴随着朋友们的掌声,由衷的流入二位新人爱的心田,让爱的种子在他们的新心中,生根发芽结果,枝叶茂盛,芳香四溢,硕果累累。” 好,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的新婚庆典仪式就暂时告一个段落。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二位新人,新婚愉快,白头偕老!也祝愿我们在场的所有来宾们,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左右逢源,上下皆宜,财源广进、生活幸福,家庭美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来源: /hunjiashangducom/baike/hunqing/siyi/111119144142718html新郎官的由来? 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媒人作为男女婚姻嫁接的桥梁,从中牵线搭桥起了重要作用。各个地方在答谢媒人方面也各有不同。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答谢媒人的方法,希望你喜欢。 答谢媒人的方法 桂林市 在男女完婚后,答谢媒人,是婚俗中最后一桩不能缺少的婚俗仪礼。新娘在娘家坐花堂的晚上,新娘的父亲就要备办隆重的酒宴答谢媒人。新郎家是添丁增口,成家立业的大事,婚娶后答谢媒人的礼俗就不是那般简单了。当新郎家喝罢散堂酒,送走贵客后,就要准备谢媒人的礼品了。首要的礼品就是迎亲抬起往来于男女两家头盒上的猪头,其次就是一腿猪肉,且要留有脚爪。以示婚姻大事全靠媒人牵头、走路。还有衣服布料一丈二尺,新娘给媒人公和媒人的妻子做的布鞋、糖果、莲花酥果等。礼品齐备后,就用竹制礼箩一担,将礼品装好,请一个年轻力壮的人挑起馈送媒人。媒人临走时要鸣放鞭炮。挑礼品的人到了媒人家里时,也要鸣放鞭炮。挑担送礼的人在媒人家里吃一餐饭即回。至此,媒人奔走联姻的事尽皆结束。如果媒人与新娘、新郎家无旧亲关系,以后就少有往来。故有“新娘进了房,媒人丢一旁”的谣谚。 湖北省大冶市 答谢订婚时说合的媒人有坐媒和跑媒之分。 坐媒 亲事一定,男女双方都要备办酒席,媒人坐首席,内外“三党”作陪,男方办早餐,女方办中餐,名为喝“毛准蛊”,表示婚姻已定。 跑媒 当年腊月,男家还要差人给媒人送去礼物,以作酬劳。次年正月,男女双方都要办春酒,名为喝“大准蛊”,表示谢媒之意。 山东省招远市 完婚后,婚者送猪肉、猪头等谢媒人,相沿至今。 回族 完婚后,男女两家都要按自己的财力和心意陪谢媒人。礼品中,枕头、鞋袜、羊肉方是不可少的。 土族 谢媒人,土族称“瓦日哇西买拉”。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话谢媒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并向他嘴里喂炒面,额头上贴酥油。红仁切和媒人都被请到上房,设宴款待。过去一般不 炒菜 ,主要是酒肉。现在有摆八盘的,还有土、汉宴席并上,十分丰盛。 媒人的职业评价 “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由于媒人说的亲是一世人的大事,假如说成亲事以后不能幸福美满一生,给男女双方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因此,做媒人也不是一件轻松活。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并不是夸张。可见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 意见 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媒人的古书记载 伐柯《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中庸》:“执柯以伐柯。”后来,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称做媒为“执柯”。如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其伐柯人两家 通报 ,择日过帖。”白话注解:旧式婚礼中,媒人还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这句古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砍下大的树枝不用斧头砍不断它;怎样才能取到妻子没有媒人成不了婚。" 保山本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如《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因此,旧时亦别称媒人为“保山”。 冰人《晋书·索紞传》:“孝廉令狐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来,便把媒人叫做冰人。 白话注解: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从媒人被人雅称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据《晋书》记载,孝廉令狐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索解释这个梦说:“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和阴阳,调和阴阳就是做媒介,你将会给别人做媒。但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看来,做媒是需要热情和毅力的。 媒妁媒,谓谋合二姓;妁,谓斟酌二姓。一说男曰媒,女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月老唐人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所检何书。答曰: 天下 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 传说 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神,故以“月老、月下老、月下老人”作为媒人的别称。“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简称。白话注解: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用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所以,人们便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可见人们对媒人的敬畏。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元代王实甫根据这个 故事 写成了《西厢记》,其中红娘的形象更加聪明可爱。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1 婚宴现场媒人讲话 2 结婚仪式上的简短媒人讲话 3 爱人的感谢信 4 清朝皇帝的婚礼是怎样的 5 婚礼全程司仪主持词范文古代娶亲的音乐,古代迎亲奏乐的叫什么新郎”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考试登科第的学子!!! “郎”是古代一种高级官员的称呼,唐代祝贺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官”,因为中了进士就有了当高官的希望 民间对新婚男士的称呼。关于新郎有以下传说: 很久以前,在和平有个新家村。村里有一位年轻的后生,他饱读诗书,聪明过人,性格开朗,人缘极好,名叫“新朗”。他勤于耕种,不求功名,如今已年过二十,尚未成家,一心想找位志趣相投的女子为伴。 登门提亲的人很多,都不在他的眼里,全都被他谢绝。 距新家村不远处有条小河叫“星溪”,溪畔村里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叫“星娘”。星娘芳龄二八,聪明贤惠。新朗对星娘的聪慧早有所闻,心里虽生爱慕之情,苦于无法接近。在众人鼓励下,他大胆地请媒人前往提亲。 媒人受新家之托,来到星娘家说明来意。星娘对新朗的聪明才智,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本想一口答应,但为了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对媒人说:“要我答应这门亲事并不难,只是有个条件。”“条件?”媒人说,“姑娘请讲吧,我一定转告。” 姑娘笑了笑说:“这条件并不高,只要准备一间新房就行。”媒人一听这么简单的事好办。星娘又说:“这个新房与众不同,请婆婆仔细听好——不用门来不用窗,无柱无瓦无上梁,上上下下不见土,四面八方石头墙。”媒婆听了觉得奇怪,“哪有这样的房子?” 姑娘说:“你回去对新朗说,如能照此办到,三天后我与他成亲。若办不到,叫他死了这条心吧!” 媒人心想,这算什么条件,分明是不愿意,才故意出难题。她晦气地回去将条件对新朗一说,劝他另选人家好了。不料新朗听后却哈哈大笑,说:“这新房容易办到,两天之后请你来看新房子。” 到了第二天,媒人来到新朗家。新朗带她到屋后那座向阳的山坡上,指着一个大山洞,“那就是我准备的新房。”说罢,领着媒人走进山洞一看,一张石床摆中央,罗帐锦被铺满床,无柱无梁,无门无窗,四周皆石墙。媒人见了赞不绝口,说:“好房!正符合星娘要的‘别有洞天’的新洞房。”这时媒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星娘在考新朗呀! 次日,新朗和星娘在此“洞房”拜了天地成了亲,夫妻恩爱,白头到老,传为佳话。从此,人们把结婚的新房称“洞房”。“洞房”一词的来历传说源出于此。 朗与郎、星与新皆系谐音,故此民间称新结婚的男女为“新郎”、“新娘”。沿袭至今没有改变内容改写助手,结合标题{古代娶亲的音乐,古代迎亲奏乐的叫什么},对文本内容进行修改润色,识别并纠正相关错误,注意语句的时态,提升内容质量。要求语义不变,条理清晰,每个条目一段,条目之间需要换行,保留条目编号。不要出现“改写后”这样的提示语句,不需要带标题。1 地处湘桂边界的城步,是我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这里风光旖旎秀美、民风淳朴,苗族群众能歌善舞。由于地处偏僻,仍然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和习俗。婚嫁歌就是其中更具代表性的艺术。2 苗族婚嫁歌是城步苗族在婚嫁礼俗中演唱的抒情歌曲。它起源于苗族古老的山歌情歌和婚嫁习俗,是苗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与习俗中积累演化并口耳相传下来的传统民歌。苗族婚嫁歌现主要流传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汀坪、镇南、土桥、丹口等苗族集聚地。苗族婚嫁歌主要有《酒歌》、《哭嫁歌》、《贺郎歌》,它是苗族婚礼的灵魂。3 《酒歌》 在古老的苗寨,寨门口披红着绿的苗族群众跳着欢快的芦笙舞,吊脚楼上人头攒动,身着苗族服饰的人们,都在忙着操办“嫁女”的喜事,整个古老的苗寨一派喜气洋洋。寨门口男女双方迎亲接亲队伍的两位长者在拦门酒桌前举起苗家的酒碗,用酒歌述说亲情(苍老浑厚的世春酒歌,用苗语演唱):4 迎亲方举起酒碗说:“高贵的亲戚,尊敬的客人,你们为了筹办这场婚事,操心刻意,劳神费力。” (唱):5 操尽心来比天大,用尽意来龙潭海样深。迎亲爬过几座界,涉过几渡水,跨过几座桥,越过好多条冲。我们没有车来接,没牵马来迎,手捧红漆茶盘接贵客哟,没有香案摆大门。6 (接客唱) 云从四面八方起,雾从四面八方升。男在左来女在右,男左女右来迎亲。左边摆开罗汉阵,右边竖起接亲的门哟,将迎亲的队伍领进新娘堂屋门后,主方接待人员有礼貌地让领亲娘、唢呐师、媒人等来宾入座,筛茶、敬烟。接担子的人员将礼盒、彩担等整齐摆放在堂屋的中间,将马灯、唢呐等放于方桌上。女方氏族长辈安排并陪同领亲娘等前来接亲或祝贺的客人们入席用餐。餐桌上双方长者用酒歌斗智斗勇,双方的人群在两边帮和助兴,酒桌上酒碗互碰。7 (酒歌) 外出做客划拳呷酒是苗疆土俗,用歌来问用唱歌解酒是苗家的规矩。我们山头上的人用歌宽心,用米酒来消愁,高兴下盘棋,古时候的苗族兴唱歌这套套,我们今天也来学会唱歌,莫失传来莫失谱。8 蜜蜂采花四处飞,凤凰高飞往别乡哟,多的我不讲,少的暂不说,讲个谁来造天,道个谁来设地?造天的是个爷,设地的是个崽。是谁来设州立府,是谁来建立衙门?9 (接唱) 太阳皇帝来造天,伏羲女娲来设地。洪武皇帝立,崇祯皇帝立。立起九州十五府,设起一百零八县……10 《酒歌》是苗族婚嫁歌的灵魂,是一种只唱不哭的长诗结构形式的哭嫁歌,有成套的礼仪形式,是祖宗口耳相传存留下来的,不能任意颠倒。《酒歌》分十章,3400多行,3万多字,它从苗家礼仪开篇,述说苗族的来龙去脉,歌唱祖宗的英雄历史,是苗族世代相育后代子孙的教课书。11 《哭嫁歌》 娘家作女,时刻不离娘的身;在家离娘终有归,明日离娘半重天。闺门守到今日满,离了爹娘嫁别人。夜幕降临,酒歌仍在继续。忽然,一阵幽幽的哭声从室内传来,悠扬而缠绵。有时一人哭,有时一群人哭,哭嫁歌的曲调淳朴、简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强。12 待嫁姑娘的闺房红烛高照汪桐,灯火通明,屋里屋外挤满了看热闹和陪唱的姑娘媳妇,一直在低声吟唱哭嫁歌的苗族新娘突然从床的帷帐里跳出来,扑在母亲的怀里,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嫁歌飞出(《女哭娘》):13 世间只有姆妈亲,娘啊娘,姆妈为儿受苦辛。十月怀胎生下我,娘啊娘,姆妈奔死我奔生。牙齿咬得铁钉断,娘啊娘,双脚踩得地皮穿。一尺五寸养育起,受过几多饥和冷。在娘怀中三年整,头发操白好多根。一把屎来一把尿,只差拿来含。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三怕穿戴比人丑,四怕我们无文化。我的姆妈我的爹,你们吃了几多冷饭菜,你们受了几多雨雪淋。你们头发苦脱了,你们的骨头累断了,你们的心血熬干了。爹娘深恩还未报,娘啊娘,唢呐一响要离娘门。烧菜煮饭谁来帮,砍柴喂猪谁担承,年老病痛谁服侍,弟妹年幼谁照应。爹娘养我到如今,养的一个不孝人,糖蜂采蜜你空费力,灯盏无油你枉费芯。往日母鸡护鸡崽,娘啊娘,宝贝鸡崽得安宁。今日母鸡撵鸡崽,娘啊娘,造鸡崽喂岩鹰。我的姆妈我的娘,叫儿如何不悲伤,叫儿如何放得心哟。14 母亲紧抱女儿,一边为女儿梳头打扮,一边哭唱(《娘哭女》):15 乖乖女呀我的心,爹娘身边的娇娇儿。在家做女贵如金,你的脾气娘知情。嫁与人家做媳妇,凡事都要改性情。亲生爹娘不要紧,公婆面前要小心:一来要顺公婆意,二来要顺丈夫心。三餐茶饭勤打点,衣衫浆洗要干净。兄弟姐妹夫家有,和睦相好一条心。公婆讲你莫回嘴,夫妻说话要轻声。只能墙上加得土,不能雪上再加霜。这是女儿临嫁前母亲对女儿的教导,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至真情爱,是纯朴自然的人性美的流露。16 母女悲切的哭唱,引得众人流泪唏嘘。媒婆将新娘扶起,劝唱道(《骂媒婆》):17 世间万物有,妹啊妹,男大当婚女当嫁,只要哥妹情意好,妹啊妹,黄连甘草一样甜。不等媒婆唱完,新娘就推开媒婆的手,将心中的怨气向媒婆发出来。18 媒婆嘴巴长得扁,黄连唱成甘草甜。唱的黄鳝变白龙,只为酒肉和银钱。你到这家吃顿饭,说这家有谷好多担。你到哪家喝杯酒,就说哪家样样有。花言巧语由你说,哄了爹妈又哄我。19 众人讥笑媒婆,媒婆却不恼怒,满面笑容地扶起新娘。迎亲的长者手提马灯,在吊脚楼廊道上唱道(《哭哥嫂》):20 一更锦鸡叫得忙,起新娘快梳妆;快快梳妆辞祖宗,辞别祖宗辞爹娘。众姐妹为新娘梳妆打扮,嫂子为新娘披上凤冠霞帔的嫁衣,众唱(《姐妹哭》):21 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树想静来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门前小河常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哥哥背起出嫁的妹妹,嫂嫂左手撑起一把红油纸伞,罩盖着新娘,右手打个火把,在“领亲娘”、“送亲娘”的引导下,在众姐妹如歌如泣低声吟唱的歌声中哭唱道(《哭哥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