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婚礼祝福词简短精辟

问答 0 23

朝鲜婚礼祝福词简短精辟,第1张

蒙古族婚俗 婚制。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一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 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 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 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 不起姑娘。”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 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婚礼。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 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宗接代。 求名问庚。蒙古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刁帽子。也称抢帽子。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蒙古族原信仰萨满教,后来信仰喇嘛教。在朝鲜族举办婚姻,一般是"女嫁"和"男娶"同时进行的,是一种中国的迎亲形式和朝鲜传统婚俗仪式相结合的混合体。 到了结婚日,新郎带着"婚函"由傧相陪同前往新娘家迎娶。新郎一行到新娘家以后,由岳母接受"婚函"。然后,新郎在新娘家男眷们的陪同下接受"大桌"。"大桌"上除各种佳肴外,有两样东西必备:一是叼着红辣椒或红枣的整鸡,另一样是埋着三个鸡蛋的一碗大米饭。鸡蛋是新郎必吃的事物,但只许吃两个,另一个则留给新娘吃。"大桌"上的食品在大家共享之前,每样都拣出来一些单独包起来送给新郎的父母眷,让他们知道新娘家款待新郎的情况。新郎吃完饭后,新娘告别父母随同新郎前往新郎家。新娘一行到新郎家后,单独安排在一间屋里,在女傧相的陪同下接受"大桌"。"大桌"上的食物要全部留下,待回娘家时带回去。到晚上,新郎家举行娱乐会。第二天早晨进行"新娘献礼",新郎和新郎家的亲眷们各坐一旁,新娘按照长幼和远近的顺序一一敬酒,并馈赠一件礼物,礼物一般为衣料或服装。在婚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跟新娘一起返回娘家省亲,饮宴欢乐。至此,婚事才算全部结束。 彩礼双方协商一下就可以了!家境好的多给,不好的少给咯! 要去新娘家迎娶的! 最后祝福一对新人,早生贵子,白头到老!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婚礼女方父亲致辞简短大气1。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女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朝鲜族的习俗要求男方在婚前送彩礼给女方的家里,结婚时新房里的一切家俱、被褥、生活用品都由女方准备,作为新娘的嫁妆。女的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送来。所以说结婚女方家负担较重一些。  2。在农村新娘坐着牛车来,男方的家长和哥嫂、亲属都来到村边,当新娘子到来是便跳起舞来,一边跳一边走直到把新娘迎到家门口。他们用歌舞表示对家中新成员的欢迎。这时新郎会在众人的喝采声中将新娘抱到家门口铺好的红地毯前,才将新娘放下,拉着她的手走入新房。这一风俗是向人们表明,新郎是一个强有力的男子汉,他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力量,保障新娘一生平安幸福。  3。新郎、新娘进入新房以后,在伴娘的陪同下入席,正襟危坐。这时先请新娘的娘家人到席前来观看。然后,请所有的宾客都到席前来观看。丰盛的宴席显示着男方对新娘的欢迎,并暗示着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会亏待新娘的,请娘家人和客人放心。在一片欢呼声中,新郎新娘互相斟酒,并饮交杯酒。热闹一阵以后,婚宴桌前只留下了新郎新娘和伴娘几人,婚宴十分丰盛,席上除了各钟菜肴,还摆满了各种糕饼、糖果。最显眼的是一只煮熟了的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嘴里还叼着一只红辣椒和一条活鲤鱼。在朝鲜族的婚宴上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象征看吉祥如意。  4。其他客人则分别在附近邻居家借用的地方落座。宴席所供应的酒和菜肴是没有限制的,所有来宾吃饱喝足为止。席后,年轻的都会主动留下来,每个屋里都会很快被推选出一名主持人,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人人都起来唱歌跳舞,就这样一般都要玩到深夜,有的家庭在玩完以后再上酒菜表示感谢。  5。婚宴结束以后,双方亲家都来到新房,围着新郎新娘坐下。先由女方家中来客对两位新人讲几句话,他们除了向新人祝福生活幸福美满、白头偕老之外,还嘱咐新娘到了婆家以后要孝敬公婆、和睦兄嫂、恩爱丈夫;对新郎则说我家的姑娘交给你了,要多疼爱,可不准欺侮她呀等等!随后新郎新娘在众多的长辈面前,互相提出希望,并表示自己对今后的新生活所要尽的义务和责任。   6。娘家的人要回去了,主人还需端来了送客酒,新郎新娘以优美的舞姿表示欢送。其他宾客和朋友,特别是青年人在欢快的舞乐声中翩翩起舞,为祝福两位新人的娱乐晚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朝鲜族婚礼风俗婚礼女方父亲致辞简短大气:首先,我想对我女儿和她的爱人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感谢你们选择了彼此,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分享这个特殊时刻的喜悦和感慨,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所有的家人,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有勇气追求自己的幸福。回顾过去,我看到的是我女儿和她的爱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成长,我看到的是你们在彼此的陪伴下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也为你们的爱情故事感到欣慰;展望未来,我希望你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幸福,我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对彼此的尊重和信任,相互扶持,一起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愿你们每一步都坚定自信,充满希望。在此,我要对所有出席今天婚礼的朋友们表示最深的感谢,感谢你们带来的祝福和欢笑,让这个特殊的日子更加美好,同时,我也要向我的亲家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女婿,让我们有机会成为一家人。婚礼的礼制形成婚礼,与出生(满月)、成人礼、丧礼一起被称为人生仪礼(ritesofpassage),即一个人在世间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仪式,不同民族的婚礼代表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是人生五礼中的一种,是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婚聘之礼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婚聘六礼”,婚礼是嘉礼的一种,载于儒教圣经《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中,并且在《开皇律》《唐律》《宋刑统》《大明律》等历朝法典中得到推广,还通过吉凶宾军嘉五礼的传播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儒教婚礼仪式贯彻神道设教、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婚姻、家庭的稳定、孝敬父母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礼记》对贵族婚礼所做的规范化的表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朝鲜族有没有特殊的礼仪?朝鲜族婚礼风俗:朝鲜族婚俗制度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一、朝鲜族婚礼有哪些流程朝鲜族的传统婚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新郎骑马去迎亲,然后在新娘家举行的婚礼就叫做新郎婚礼,一般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1、奠雁礼新郎迎亲时需要带一只彩色模雁去女方家,放到新娘家客房门外的小桌子上,然后把模雁往前轻轻推三次,最后行跪拜礼。雁是双双高飞,至死不离的一种鸟类,奠雁象征新郎新娘像雁永远不会分离,忠贞的爱。2、交拜礼在行了奠雁礼后,新郎、新娘一内一外相互进行跪拜,还要互敬交杯酒。3、房合礼交拜礼后,新郎才能进到新娘房间同新娘见面。4、席宴礼就是新郎接受婚席。桌上摆满各种糕饼、糖果和鸡、鱼、肉、蛋等食物,宴席结束时要上饭上汤,汤底下有3个主熟鸡蛋同,新郎吃一两个熟鸡蛋,再留一至两个给新娘吃。二、朝鲜族婚礼风俗1、鸡叼红辣椒寓意早生贵子在每对朝鲜族新人的婚礼上都有一张很大的桌子,上面摆放着代表各种寓意的食品和水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桌子正中有一对嘴里叼着红辣椒煮熟的公鸡。据说这是隐喻着新婚夫妇早生贵子。除此,桌上还陈设着青松绿竹、栗子、红枣、糕点。其中,栗子、红枣也是取“早立子"的谐音,象征着早生贵子。2、一口吃下一个鸡蛋抢彩头在台_上新婚夫妇给双方父母磕过头再接受双方家人的祝福后,交换结婚信物。然后有人从桌案上拿起一碗饭。饭里埋着三个鸡蛋,新郎要找出两个吃下。饭里剩下的一个鸡蛋由新娘吃下。每个鸡蛋都必须是一口吃进去,寓意是夫妇二人讨个好彩头。3、当场扔水瓢“断定”生男生女现在的朝鲜族婚礼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后所做的准备工作基本是一样的。最不一样的就是典礼现场的“扔水瓢”,婚礼上有一个葫芦水瓢,里面放着枣、五谷米等物,新郎新娘一起拿起往地 上扔。这个扔水瓢寓意是预测生儿生女。如果水瓢口朝_上就代表生女儿,水瓢翻背瓢朝下则代表会生儿子。韩国朝鲜族在举办传统婚礼时,为何要让新娘去抽新郎脚板?  朝鲜族日常生活中非常讲究礼节,素有东方礼仪民族之称。在朝鲜族,讲究长幼身份、尊敬年长者的风俗之中包含着许多礼节。  过去在一个家庭里,每日三餐都要给老人单独放一张小桌。现在虽然全家人同在一张桌进餐,但仍要先给老人盛饭盛汤。在长辈动勺动筷之前,小辈是不得抢先用餐的。不论是平日里还是年节,有什么好吃的,都要让年长者先品尝。  父母到60周岁、70周岁、80周岁、90周岁时,当儿女的要设宴庆贺。在宴会场合,年纪最大的被称为“坐上”,敬酒时须先敬“坐上”,而后方以年龄大小为序依次敬酒。年轻人对年长者敬酒或接递东西时,须双手递接。如用一只手递接时,须把另一只手抬至胸前,做出双手递接的姿势。年轻人同年长者同坐一起饮酒时,接过酒杯以后,要侧面而饮。面对年长者饮酒,被视为不懂礼节。抽烟时,年轻人不能跟父辈或年长者对火。走路时,年轻人不能跟年长者抢路,进屋或出屋时,年轻人不能抢在前头。  朝鲜族普遍都热情好客。来客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都要热情地予以接待。不论生活富裕与否,供给客人的饮食都要好于平常,晚间睡觉时,客人单独安排在一个屋,提供最干净的被褥。  传统的朝鲜族房屋特点之一是炕大。进屋时须把鞋脱在门外或外屋地上。男人到别人家作客时,要盘腿而坐。女人到别人家坐客时,坐在炕上之后要把双腿蜷向身子的一侧,其姿势“似跪而坐,似坐而跪”。不论男女,在炕上不能对着人伸腿,更不能岔开双腿。  朝鲜族的语言分为尊阶、对等阶、卑阶(又称下等阶)三种等阶,即同样一句话因说话的对象不同而有三种不同说法。对年长者和上司以及初次见面的人都要使用尊阶语(敬语),如果使用对等阶或卑阶语,意味着粗俗,不懂礼貌,将被人耻笑。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既有性别和长幼之分,又有便服和礼服之别。朝鲜族喜欢穿白色衣服,因而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男装,上衣有袄、短上衣、坎肩、汗衫,下衣有裤。男装的特点是裤裆和裤腿肥大,因裤腿肥大,需用裤角带(丝带)系紧。出远门或参加生产劳动时,在小腿上还要里上类似套袖的“行缠”。  女装,上衣主要有袄、汗衫、坎肩、长衣,下衣主要有开裆裤、套裤、裙子。女装的特点是袄短裙长,袄的长度刚能遮住乳房,长裙长及脚跟。  童装,款式跟成年人服装差不多,喜欢选用粉、绿、黄七彩缎等色彩鲜艳的锦缎,穿在身上,宛如彩虹披身,格外好看。  长袍是朝鲜族的男女礼服,被称作“杜鲁麻基”,汉字标记为周衣。中老年男子空长袍时,一般配戴礼帽。  朝鲜族传统饮食  朝鲜族的祖先过去生活在多山、滨海地带,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造就了与之相应的辣、甜、酸、浓为特点的饮食风格。主要食品有:大米、打糕、冷面、泡菜、狗肉、酱汤等。  打糕:将蒸熟的糯米放在木槽子里用木槌锤打制成,故名“打糕”,是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  冷面:通常是按适当比例把荞麦粉、面粉等掺和后压制而成,汤是用精牛肉和鸡肉熬制而成的,在面条里加上香油、胡椒、辣椒、味精等调味料,是朝鲜族的大众化小吃。  泡菜:泡菜是朝鲜族世代相传的一种佐餐食品。先将新鲜白菜用盐水浸泡一定时间后洗净,然后将辣椒、大蒜、生姜按比例制成调味品,均匀地抹进白菜里装入缸内放到菜窖中。  酱:是朝鲜族饮食中主要调味料之一,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营养非常丰富。品种有:酱油、大酱、兄妹酱、清国酱、辣椒酱、饭酱等。  朝鲜族传统民居  朝鲜族传统民居,多修筑在适合种水田的山?或平川地带。大体有悬山式、广殿式和歇山式,有草房和砖瓦房等。室内有大型土炕,十分干净。屋外有碾房、仓库、牛舍等。  在城市,朝鲜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居住在高楼大厦,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朝鲜族农民的茅草房不久也将成为历史。  朝鲜族传统礼仪  婚俗:婚俗是朝鲜族家庭礼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纳彩、纳带、迎亲三个程序。  纳彩,就是定婚。纳带,是指新郎家向新娘家送彩礼。随后就要“迎亲”,也就是要举行婚礼了。  传统的朝鲜婚礼仪式,新郎骑马,新娘坐轿。新郎身着“官带”,头带“纱帽”,脚穿棉布靴,或穿黑布袜、麻鞋。新娘头挽“大发”,或挽髦戴“簇头里”,身着围衫或韩服衣裙,脚穿布袜、麻鞋。上世纪30年代后,新郎的服装逐渐变为西装革履。新娘的打扮则为身穿韩服,外披头纱,脚穿勾勾鞋或布鞋。现在,延边朝鲜族实行的婚礼方式,农村和城市有所不同。在农村,结婚这天新郎到新娘家接亲,接受大桌(婚席),把新娘领回家里,再为新娘摆大桌。整个过程中,不举行专门的结婚仪式。在城市中,时兴“婚礼厅婚礼”,专门设置婚礼大厅举行婚礼。  忌绳:朝鲜族出生礼仪大体包括“忌绳”、“百日”“抓周”等。“忌绳”是出生礼仪中的第一项。一旦婴儿降生坠地后,这户人家就会在自家的屋檐下挂上一条草绳,即“忌绳”,以此告知众人婴儿的出世,外人禁止出入。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把辣椒或木炭插入绳内;如果生的是女孩,则插上松叶和松枝条。“忌绳”一般要悬挂21天,用以表示让产妇及婴儿度过20天宁静祥和的日子。这种仪礼表达了母亲及家人对婴儿的爱护与关怀。  婴儿出生后100天要举办一次小宴礼,即给孩子过“百日”。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同祝愿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给孩子拍照留念。  抓周:“抓周”是朝鲜族格外讲究的一周岁生日仪式。这一天,给婴儿穿一身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在生日席上摆放刀、剪、弓、笔、书、钱、算盘之类的东西和糕饼、水果等,而后让婴儿任意抓取,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其将来的志趣。假如首先抓取的是刀、弓,预兆将来能有武功;如果是书、笔,预兆将来会有文采;如果是糕饼之类,则预兆将来会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这种预祝孩子未来的风俗,现今仍然保存和延续。  花甲宴: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席。到了这一天,儿女们为老人换一身特制的礼服,在大厅或庭院内摆上寿席。花甲老人坐在寿席中央,男左女右,同亲朋邻里中的同辈兄弟一起接受寿礼。寿桌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酒类。寿礼开始,按儿女长幼之序,亲朋远近之别,依次敬酒,或者献祝寿诗,或者载歌载舞。礼毕,子女们宴请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人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跳,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回婚礼:回婚礼是庆贺老人结婚六十周年的独特仪式。老两口都健在,所生子女无一夭折,并有孙儿或孙女,才有资格举办回婚礼。在韩国朝鲜族的婚礼上,新娘会去抽打新郎的脚底板,据说这样子是为了验证新郎的男人魅力和力量。这个行为其实并没有很特殊的意义,只是成为了当地带有特色的结婚习俗中的一项,其实也是变相代表了对于新郎新娘结婚的一种美好祝愿。在朝鲜族结婚的时候,他们通常有三大步骤,第一就是议婚,第二是大礼,第三是后礼。议婚,这是先有媒婆给男女两家提亲,如果两家人都对这种婚姻表示满意的话,就会再由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递送一份请婚书,女方家长在收到了这封请婚书之后,再通过媒婆回复男方家长。在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递交出请婚书的同时,还会附上一份“四柱单子”这份单子上面会写上男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这4项内容,然后女方会核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如果觉得合适就会确定婚约,如果觉得不合适,便会取消这一桩婚事。婚事成功定下来之后。在有男女双方的家长在一起商讨定下来结婚的日子,自然是需要挑选一个良辰吉日的。大礼,包括“初行”就是指自家前往新娘家附近的临时停留所。“兴趣行婚礼”。到了结婚的这一天,新郎会身穿纱帽冠带,手上拿着一把伞或者一把扇子,骑着马带着婚函,婚函里面有许婚书,和送给女方的衣服。朝鲜族的婚礼通常都在新娘家中举行,新郎一行人到了临时的停留所之后就会稍作休息,到了约定好的时辰之后,再到女方的家中去举行婚礼,参加婚礼。后礼,新郎在新娘家中举行婚礼之后,会在新娘家中住上三天之后,然后再和新娘一起返回自己的家里面,返回的时候新郎依然会骑着他的马儿,新娘坐着轿子。回到新郎家中之后,两人会一起拜访去拜访亲戚们,然后在新郎家中住上三天之后,再陪新娘回娘家去拜访自己的岳父母。就是在这再次返还新娘家中的时候,村里的人就会把新郎绑起来,用木棍去抽打新郎的脚板,借此向新娘的父母讨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