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九月份,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发布了一份关于北极地区气候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北极俨然成为了温室效应影响最严重的区域。NCAR的科学家们提出一个观点,他们认为北极地区正在向一种全新的气候模式过渡,因为监测数据显示北极地区的气候波动已经超出了预期范围,可能朝着新模式发展。 那么“北极新气候”指的是什么?新气候的出现会给北极乃至全球造成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北极新气候”? 监测数据显示,近十几年来北极海冰的水平连年减少,截至今年已经创造了 历史 新低。同时,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也在不断攀升,目前也创造了 历史 新高。因此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想知道,北极的气候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发生了模式上的变化,与过去预期的气候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 于是他们收集到近二十年来北极气候的监测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建模,该模型运用了大量统计学原理。在构造模型的过程中,科学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夏季末期的海冰范围、秋冬的平均气温以及降水天数的变化。最后通过上百次计算机的模拟,发现了北极气候已经脱离原来的预测范围,出现了新的气候现象。 对此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劳拉·兰祖安表示,现阶段的北极气候变化十分迅速,以至于过去科学家所建立的一系列预测模型都似乎将要失效,现在我们更难以预测未来北极气候将会怎样发展。不仅如此,研究人员根据计算机模拟出北极海冰的变化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温室效应持续发生,那么到了本世纪末北极地区的海冰将很可能完全消失。 新气候的出现会给北极造成什么影响? 新气候是在温室效应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气候现象,因此它给北极造成的影响和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如出一辙。首先新气候会使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从而导致大量海冰加速融化。海冰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拔低的陆地或岛屿被淹没,接着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此外,海冰融化还会导致北极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动物应该是北极熊,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北极熊是长出浑身雪白色的毛发、体型比较庞大的熊类,但近几年科学家在北极拍摄到的照片十分触目惊心,许多北极熊变得骨瘦如柴,而且它们能够活动的范围已经大大减少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大量海冰发生融化,导致北极熊的猎食受阻,活动空间也缩小了很多。 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预测中,随着北极海冰的消失,野生北极熊也会灭绝,届时人类就只能在动物园和博物馆里看到北极熊了。新气候的发生还会驱使北极地区释放大量甲烷,加剧温室效应。科考研究表明,北极是全球一大甲烷储藏基地,甲烷一般被封存在冰盖和冻土中。如果这些冰盖和冻土全都融化了,那么将会有大量甲烷释放到大气中。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第一大温室气体,而甲烷就是第二大温室气体。北极甲烷的释放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的程度,导致未来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难度上升。此外,新气候的出现还导致了许多上万年前的生物重见天日,分别有哪些生物呢? 远古生物重见天日,这意味着什么? 前几年有科学家在北极圈里一个名为Lyakhovsky的岛屿上挖出了一具冰河时代的猛犸象遗体,据了解当时他们并没有主动去寻找这只猛犸象,而是在进行户外科考的时候看到了猛犸象遗体的一个部位露出了地面,这是因为该区域的冰盖出现了大面积的融化。2019年的时候,科考人员在雅库特河岸边发现了一只“冰狼”的遗体。 据了解当时这只冰狼的遗体上还保留了大部分皮毛和牙齿,根据断代分析这头狼距今已经有4万年的 历史 了。同一时期,科考人员还在冰狼的附近发现了一只有42万年 历史 的小马驹和两只已经灭绝的石狮的幼崽。去年3月份,科学家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永久冻土里发现了46万年前鸟类的遗骸,同年8月又在冻土里发现冰河时代的物种“披毛犀”的遗骸。 前段时间,国外媒体报道在北极圈内的岛屿上发现了15万年前穴居的熊类残骸。从残骸的调研情况来看,它应该曾经被冻土冰封过,后来冻土融化后重见天日。一方面,科学家可以通过对这些古生物进行研究,从而揭开几万年前北极地区的生物情况。但另一方面,这些古生物的出现也在警示着人类,北极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的冰盖和冻土融化现象。 如果温室效应的问题无法改善,人类的出路是什么? 如果未来北极的气候完全进入了新气候的模式,那么将会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首先,北极地区释放的甲烷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的恶化,导致气候问题更加棘手。其次,北极地区融化的海冰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这不仅会把北极生物推向灭绝的边缘,还会严重威胁到地球上其他地区生物的生存。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认为,一旦北极气候完全进入新模式,那么人类应对气候变暖就会被动地宣告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温室效应的影响,更严重地说人类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未来。当然距离这种可能性的发生还有上百年的时间,因此有人认为人类完全可以借用这段时间来发展星际移民项目。 按照马斯克的宏伟愿景,人类将在2030年登陆火星,伴随着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之后的火星旅行将逐渐变得常见。到了2050年,人类就应该可以在火星上建立起第一座宜居城市。如今距离马斯克的火星城市梦还有29年的时间,不知道到时候他这一梦想是否会实现。相比之下,我国在2050年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更有实现的可能性。 远水救不了近火,人类应该面对现实 实际上除了SPACE X公司之外,其他航天公司都很难有实力进行火星移民,因为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将人类运到火星上去,还要在火星上打造宜居城市。要改造火星,对于现阶段的人类来说难比登天,拥有全球航天 科技 最强水平的美国宇航局都还没有把握在2050年建成火星城市,就更别说其他刚刚发展不久的商业航天公司了。 那么建造火星城市难在哪里?首先,人类需要在火星表面建造一个安全且稳固的保护区域,因为火星没有磁场,只有稀薄的大气层,表面的温度很低,更可怕的是宇宙辐射量爆表。那么该如何建造起发挥大气层作用的防护罩呢?目前还没有科学家提出可靠的想法或拿出有效的建设方案。其次,人类往火星运输物资也是一个大问题。 火星并不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两者即使在最近的时候也有将近5500万公里的距离,而建设火星城市需要充足的物资支持,如果不能就地取材的话,就只能完全从地球上运过去,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相当于几个载人登陆火星项目的经费。改造火星环境存在诸多难题,有些难题可能通过十几年的时间就能解决,而有些难题再过一百年也难以解决。 由此可见,人类在未来一百年里移民火星的愿望并不光明,我们倒不如正视地球的实际情况,着手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去改善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相比起改造火星,科学家对改善地球环境更有信心,毕竟人类在这里土生土长,大自然也会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 全球变暖就是事实的问题,霍金的预言是具有参考性的。因 此,霍金呼吁有实力的国家团结起来,携手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继续进行宇宙 探索 ,在未来的200年到500年的时间内,找到下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就是那本获得 雨果奖 ,一出版便受到了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认为是 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吸引和造就了无数科幻迷,也将 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而作者刘慈欣更是成为了 中国科幻界神一般的存在。 刘慈欣:对于地球上的这些问题一定要重视 随着人类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们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球开始出现温室效应。 其实,近年来,大家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环保也成为话题。 我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着有科幻小说《三体》的刘慈欣也警告说,必须警惕地球上的环境问题。 小说《三体》中,三体星球已经不适合生命体生存。 三体人为了继续自己的文明,决定移居宇宙。 知道地球坐标后,他们想侵略,最终被 “黑暗森林法则” 威胁,他们的舰队必须改变航向,在广阔的宇宙中“流浪”,最后暴露了地方,所以逃亡了。 《三体》虽然只是小说,但给我们的冲击决不能与科幻**匹敌。 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授予的雨果奖长篇小说奖,在亚洲首次获奖。 现在《三体》已经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的版本,世界的销售额累计超过了2100万部, 刘慈欣的粉丝也遍布世界各地。 《三体》共3本,分别是: 《三体I》——地球往事、《三体II》—— 黑暗森林、《三体III》—— 死神永生 ,每一部都无比精彩。 卡梅隆和奥巴马,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小米雷军、360周鸿祎、腾讯马化腾,也都是《三体》的推崇者。 我刚接触到《三体》,马上就被书的紧凑剧本和作者的想象力所吸引,书中出现的“黑暗森林法则”、“降低次元的打击”等内容,完全独占了我对宇宙和世界的认识。 读者都被刘慈欣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中,那是中国文字从未创造过的恢弘世界。在宇宙黑洞里,地球如同蝼蚁一般,微不足道,朝不保夕。怪不得奥巴马也感叹,看了这部书,感觉当总统都没什么了不起的! 《三体》 会给你带来阅读的震撼,思考的震撼。会对你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有启迪。 少喝两杯咖啡,就能让你体会到 这个世界上最贴近内心的巨作。 刘慈欣的哪部作品获得了雨果奖? 导语:《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1、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2、这一刻,苍海桑田。 3、我没让她笑啊?可那笑容已经留在记忆中,像冰上的水渍,永远擦不掉了。 4、碑是那么小,与其说是为了纪念,更像是为了忘却。 5、我爱你,与你有何相干? 6、大多数人,到死都没向尘世之外瞥一眼。 7、妈妈,我将变成一只萤火虫。 8、记忆是一条早已干涸的河流,只在毫无生气的河床中剩下零落的砾石。 9、亲爱的,我们在末日等你。 10、越透明的东西越神秘,字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远就看多远,但越看越神秘。 11、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12、在这寒冷无际的草原间,燃烧是无意义的,一腔热血喷出来,比一堆牛粪凉的更快,还不如后者有实用价值。但燃烧是他们的命运,他们是燃烧的一代。 13、死亡不是你的敌人,永恒才是。 14、这个非常时代没有无名小辈。 15、你的无畏来源于无知。 16、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 17、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的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径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18、没有永恒的敌人或同志,只有永恒的责任。 19、你再快都有比你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慢的。 20、没有救世的能力不是你的错,但给世界以希望后又打碎它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了。 21、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22、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 23、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什么都没了。 24、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25、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 26、死亡是一座永恒的灯塔,不管你驶向何方,最终都会朝它转向。一切都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27、孩子,人做过的,神都记得。 28、爱是没错的,一个人不可能毁灭一个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毁灭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着的和逝去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29、因为只有在这个选择中,人是大写的。 30、要想逃避现实,最好的方式就是深深介入现实之中。 31、这一时刻,银河系的星海默默地收敛了自己的光芒,大写的“人与上帝合为一体,傲然独步于宇宙间。” 32、因为宇宙不是童话。 33、你认为是自己的错误毁灭了太阳系那是很可笑的,这样想实在是太自命不凡了,就像你在地面上做一个倒立,就认为自己举起了地球一样。 34、这是人类的落日。 35、真理总沾着灰。 36、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们有了这样一种幻想,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37、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也许以后还有缘相见。 38、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39、不理睬是最大的轻蔑。 我记着是《三体》。中国科幻第一人、科幻巨作《三体》的著作者、亚洲首次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又斩获一枚科幻大奖!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办的2015年“雨果奖”结果最终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不负众望,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宇航员Kjell Lindgren在国际空间站为刘慈欣颁奖。英文版翻译者,华人科幻作家刘宇昆代领奖项。《三体》此次获奖是中文作品和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 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 雨果奖候选作品作者马尔科克劳斯在退出评选后在推特上发文称:说实话,科幻小说以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注, 美国著名文学杂志《纽约客》称,我真想不出有哪部比《三体》更让我想在候选名单上看到的作品了,其中一篇推荐文章称《三体》完美地结合了硬科学和冒险,一推出就受到美国主流媒体关注,中国的作品则是从未有过,《三体》第一部英文版于2014年11月11日在美国发行,刘慈欣站在了世界科幻作家的最前沿。 而另一部《流浪地球》作为刘慈欣硬科幻改编的重要代表,需要中国科幻迷们大力支持。只有两部作品的大卖,才能让资本更多地倾向改编中国科幻作品。这样中国科幻**的元年才能真正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