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喜欢什么样的祝贺词

问答 0 15

潮州人喜欢什么样的祝贺词,第1张

最近是不是频频被那些土豪婚礼抢了头条,你知道每个地方的婚嫁礼仪都是怎么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的家乡,欢迎阅读收藏哦!  潮汕结婚习俗有什么礼节  潮汕婚嫁习俗礼仪 1合婚 经过会面谈话,互相了解,双方认为可作伴侣,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男方将庚帖放于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内家庭无发生不吉祥的兆头如碰破饭碗、锅等加三日好。接着就相互交换庚帖。各自请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认为相生相合,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看家风 经过会面谈话,互相了解,双方认为可作伴侣,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男方将庚帖放于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内家庭无发生不吉祥的兆头如碰破饭碗、锅等加三日好。接着就相互交换庚帖。各自请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认为相生相合,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开聘、回聘 婚事初步决定后,便由女方开聘,聘单要用红纸折成十二版书写。聘礼包括现金、糖料、首饰、衣服等物。男方接聘单后,可酌情议减,但一般不减糖料。因糖料是女方准备送与亲友用的。聘金可减,叫“减聘”。现在大体写聘金随送。男方在回复的聘单中也可写明要女方什么礼物,即在聘礼后面加回左木右盛二字,下面写物品,如发包X双,福饼X双。媒人将聘单送回女方,直至双方无意见出入。聘金不用X百为整数,因方言“百债”不吉利。要在百后面加上零星数字。潮汕人尾数要双,如四、八。因四与世同音,叫世世好。客家人用九,九与久同音,叫长长久久。 4掼定文定 聘仪议定后,由男方根据男女双方日辰,择吉确定日子,行定亲礼节,叫掼定。掼定当日,男方用红糖做成一个圆锥形球体,叫糖母。因糖与传同音,意思是糖母传孙。也有不用糖母,改用白砂糖。糖上面插上石榴花意即榴开百子。外加红糖、现金、首饰等凑足四样其中现金、首饰可抵去送聘数量。女方则回以两个糖包,一般用酒饼糖。取其象征酵母,发酵昌荣。女方接糖后,分发给亲人及邻居,向他们报喜。文定之后,男方择日决定修容、开剪、迎娶日辰,送往女家,叫送日。 5送聘、复聘 送聘当天,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包括聘金、锦茶含念包、首饰、三牲、鸭蛋、面条等,而且少不了要一个酒瓶。数量要一个吉数,也可加大吉等物品。女方则回以香蕉、发包、猪心、豆球、五种籽、埔虾草、春草一对、芋种,一个兜帕上面放十二料红卵,酒壶中则装进米泔水,以及念包的回礼款。男方接到礼物将猪心切成两畔,一畔送回女方,夫妻合吃一个猪心,叫肝肺同心。将春草种在花盆里,精心养护,香蕉、发包分给亲戚。送聘距离迎娶十天左右,在传送香蕉、发包时送去请帖。女方当晚还要请本族房亲。新娘的嫁妆,一般是面盆、脚桶,椅子以及房内嫁妆,如梳妆台、长衫橱等物。二十一世纪前半叶,有钱人家有一种叫全厅面的,嫁妆包括卧室、厅堂上所必需的一切用品。如炕床、圆桌、鼓椅、成对靠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直至厨房的抹桌布,个别地方甚至还有寿板棺材、田契等。这样聘金当然也高得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客家聘礼叫“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最低阶叫“公鸡”,男方送女方只需二斤猪肉,二壶酒和几对鸡蛋。再高一级叫食“箩格”,第三种叫食“箩”。第四种叫食“些”,最高一级叫食“左木右盛”。按等级聘金不同,当然女方嫁妆也有简繁差异。这已成历史话题,现已逐渐简化。 6出嫁、迎娶 迎娶当天,男方派人到女方迎娶,以前用花轿,继而用单车,现在用汽车。男方迎娶时,要写一个请新娘上轿的十二版帖,叫“上轿帖”,并写几个拜帖,如亲家拜亲家,女婿拜岳父等,视双方亲属具体情况,连同上轿帖凑足四个,起码也得有两个。上轿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女方认为有了请上轿之帖,往后不管婆媳、夫妻口角,可作斗气本钱,她可说:“是十二版帖请我来的。”事实上确有一些没有送上轿帖,女方不肯上车,只好回家补写。此外还要送上轿粿,肚痛肉猪肉二块,入门茶糖料包二个及兄弟分酒钱。这些物品也有在迎娶前一天先送到的。女方出嫁前要请一位子孙满堂的老年婶母挽面修容。出嫁前夕邀请同寅姐妹食七样菜,其中必须有厚合。过门之后便会合人。当晚在灶前垫上稻草,上披草席,在草席上睡觉。传说古时候有个继母虐待前氏女儿,安排这种睡法,前氏女儿出家后竟发达兴旺。后人仿效这种做法而成此俗。客家人女儿出嫁前夕则与母亲同睡。女儿出嫁,由父亲牵上轿,将一碗水泼上轿,并做四句。因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意思是女儿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难以复收。虽然人的观念已不是这一套,但旧例仍延续至今。女儿出嫁时还要由媒人挑两个红布袋,里面放大吉生柑、谷种、钱币、衣服一套等物。记得有一句童谣:“水鸡担布袋,田蟹来相贺”,就是说这事的。以前伴新娘同行的是“青娘婆”,青娘婆好多是专职的,一般是长相过得去的中年妇女,她必须口齿伶俐,聪慧过人。因为从食出嫁桌,男方开箱,拜司命君等,她都能说会道,出口成诗,吉语不绝于口。又有一个中年妇女伴行叫伴房。有的地方,新娘上轿,还要哭嫁,以表示长安虽乐,不如古居。出嫁当天早晨与家里人同寅姐妹共进早餐,叫食“姐妹饭”,饭后分姐妹钱。就是把铜钱撒在米筛上,然后兄弟姐妹从大到小一次摸取。男方迎娶的前一天,要在红纸上用朱砂写“麒麟到此”四个字。眠床、房门、整个院子各间,直至新娘经过的寨门,都要贴上。男方迎娶新娘上车,途中不能下车,要一直载到夫家,路上如与另一出嫁娘相遇,两人应互相交换手帕或面巾。新娘将到家门时,要先有人报讯,新娘刚进门,全家老少都要回避,待新娘进厅后才出来。以免与新娘相冲撞。新娘将进家门时,要跨越火烟。即用稻草捆成团点上火,新娘跨过,并由好命人做四句。新娘进门后要与新郎双双拜司命君有的地方是拜天地,再拜祖宗。中午宴请亲朋,编位时,母舅要坐首位。新郎父母也要入席,按每桌四个主位,四个伴位,起码要坐主位。此日新娘也要坐大位。可在新娘房专设一席,让新娘坐东一位。开席时,坐首位的母舅要支援全场,致祝酒词,做四句,要掌握全场进餐情况。大家吃足了,就向大家道谢祝颂,请大家饮工夫茶,主桌未有离席,从桌不能离席。主桌离席,从桌也应离席,不能逗留。午餐过后,由新娘向亲戚及家族来宾从长辈到晚辈逐一敬茶。敬茶时对长辈要跪敬。被敬者马上将新娘扶起现在只作下跪姿势。饮茶二杯。赠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叫“食新娘茶”。晚上左邻右舍男女老少都来看新娘,食喜糖,有的地方还分送炒熟花生果。闹洞房时,既欢乐又热闹,伴房既可增加新娘场胆,又可为新郎新娘解围。特别是以前青娘婆,如果说以前的若干四句有书可读,但在闹洞房时,有时是专取闹逗趣,采用对歌的形式,青娘婆一人对付众人,随机应变,确是奇才。现举一例,看客说:新娘目瞄瞄,担水撞著墙,煮饭三结义,炊粿着火烧,这时青娘婆随口反击:杜伯昆虫跟人来斗水、田螺跟人来跳罾,麻雀飞来叽喳叫,田赤一种飞鸟飞来闹新房。看客即时回对:杜伯个个会挖洞,田螺含水能过冬。麻雀飞来能唱歌,田赤飞来胜状元。这时又有观众唱:会作青娘上不下会做诗,会做母猪上不下会橇篱,带个布袋来装米,带个肚兜来装钱。青娘婆即时回击:饲著母猪好到奇,一肚都是好男儿,一胎生你这一只,饲大上市好卖钱。还有奇巧的四句,如客人先念:新娘生来面红红,在家最会交掺人。青娘婆以为是嫌新娘有不正当行为,正准备回击,忽然听到接唱:所掺同寅共姐妹,学文学武学工针……第二天新娘还要搅渀米泔水缸,及打井水。  潮汕传统婚礼习俗礼节的介绍 1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2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3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4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 5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6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7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 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8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 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潮汕地区结婚有什么礼节 1潮汕媳妇的礼法嫁娶时传授家规:女子出嫁时,除父母长辈教以当媳妇的一般道理和知识外,有个仪式是要女儿坐在水缸上,然后才上花轿。此俗寓示女儿要像水缸一样要“大器量”,心胸豁达,勿斤斤计较。 2认米缸:听翁姑介绍米缸位置、家中大小人口煮饭烧粥数量等。 3采水缸:听翁姑告知到什么地方打水,水桶、桶担钩挂在什么地方以及饮水如何保持卫生等。 4搅米泔缸:用木棒搅拌,让媳妇看看里面没有生米熟饭,示意不能浪费。 5生火:教媳妇生火煮饭。习俗新娘进门要顶替翁姑或妯娌做饭。即使富户人家有女佣煮饭,也要十二天,或一月或四个月参加做饭。 6站着吃饭:新娘初到要尊老惜幼,开始站着吃饭,且要为长辈添饭。待四天,十二天,父母劝儿媳坐着吃或不必为长辈添饭时才免此礼。还有,如不可站门槛,不可坐正堂;捧茶要按宾主排辈。 7洗衣服:须先洗男服后洗女服,先洗长辈衣服,后洗小辈衣服,先洗深色衣服,后洗浅色衣服等。 8送聘与回礼西县潮语区送聘礼俗,大体与潮属各地相同。送聘也叫聘传时,即在男女双方协商嫁娶日期之后,由男方托媒送去聘金礼物。送古礼者具写迎娶贴式和婚书门符,一般人家仅是送聘金礼物。聘金礼物和女方的嫁妆多少都是事先商定的。聘金是送给女言父母的;礼物如金银首饰、服装、布疋、则是送给儿媳的;锦糖、饼食、发粿是送给女方赠送亲邻的。如女方有祖父母健在者,须专敬送猪腿;父母健在者,则敬送猪肉俗称洗屎肉,表示报谢父母养育之恩。女方回礼从简,仅以糖饼回赠,让男方赠送亲邻,告知迎娶日期。男方有送贴式、婚书者,则回帖,并交换婚书。今送聘则除纸币金银首饰服装布匹外,尚有电器、缝衣车、钟表等物,皆据男方经济力量不同而定,女方回礼也同。 9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10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11定亲: 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12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 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 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 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 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 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13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式。 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 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 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 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 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 这是夫权的暗示。 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烟”。 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 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 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 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 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 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 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 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 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 14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 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 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 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 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15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 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 是“闹洞房”。 潮汕也如此。 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 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 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潮州人过生日有什么习俗潮州人春节最有特色的当首推新年送大桔了。在潮州有“新年赠桔 大吉大利”的讲究。在民间,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在潮州地区就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潮州人拜城隍 潮州城隍庙分两大进。踏进大山门,即可见左右立着四位与真人一样高的泥塑差役,着清代服饰。有的怒目瞪视,右手高举捉拿人犯的令牌“立拿”,左手紧握铁锁链;有的白须白脸,安详斯文;有的板着脸孔,手持打人大棒;有的手握长剑,威风凛凛。天井两边的走廊则安坐着十八尊掌管各方的土地,个个慈祥和蔼,面孔可亲。阴气森森的二进正殿,中间端坐着威严无比的城隍公,左右两边是查薄官和手执三叉的护卫江爷。前者面孔冷峻,后者青面獠牙。大殿一旁是负责通报、传达的速报爷,一张主大仆大的嘴脸。 这套职能机器的运转大致是这样的:“查薄官”查出本府本县某人寿数已终时,即报请城隍抓人,于是便命令“差役”按地址前往抓拿归西。民间有求于城隍,就必须先请求“速报爷”替你禀报,得到应允后,方能直陈城隍。城隍权力至高无上,他的部下倒也个个都是实权派。比如:“查薄官”实报或谎报,事关人命。“差役”的职守虽是例行公事,但他们在“抓拿”人犯时,一路既可严刑拷打,也可宽容相待;就连小小的传达也还得尊称“速报爷”。先通报,慢通报,大事可化小,小事可化无,也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权力。十八土地这些老先生只能参议不能主决,老实巴巴,有职无权。 旧社会,人们把统治阶级腐朽的国家机器的许多特点都转移到对待信仰中的城隍庙来,这就引出了祭祀城隍的许多有趣的习俗。 好事歹事都可以请求城隍庇佑。行船走马可求风调雨顺;做棺材的可求“利水常来变黄金”;患病者求平安;荒唐之至的是赌徒可求发财,小偷小摸可求顺手。 善男信女有事相求,必须公开行贿诸公。如久雨未晴,堤防告急,祈求城隍消灾消难时,带来的五牲、发粿,就必须先分出相当部分送“速报爷”。所以,潮州有句俗谚:“速报爷食多城隍公”。又如亲人久病卧床,危在旦夕,除带上供品外,还得备足一长串“元宝”,给“查薄官”挂在脖子上,他自当暗暗涂改亲人寿数,延长生命;倘若家中死了人,到城隍报丧,末了,你千万不可忘记给“差役”们每人抹一嘴鸦片,原来阴间的“差役”也是烟鬼。这样你就可以指望亲人在被解上西天的途中,免遭虐待,少受皮肉之苦。至于那十八尊老先生,虽说他们有职无权,但在城隍议事时,说好说歹也有他们一份,所以你也还得在他们面前磕磕头,说些好话,烧上一炷香,以示尊敬。 时长日久,这些道貌岸然的大小官员,不是脖子上串串“元宝”遮去了大半个脸,浑身充塞“金银”、“钞票”,便是满脸油乌铮亮,连脚下也淌着一滩鸦片水。管理城隍的庙祝也觉得有碍观瞻,只得不断把他们身上的那些纸钱收拢起来悄悄火化。 城隍庙有个仪式就上当各尊菩萨塑成之日,就要请来高明的泥塑师傅,用毛笔蘸上颜色在偶像的每只眼睛瞳孔上点上光点,俗称“开光”。从此,菩萨才算有了“生命”,可接受顶礼膜拜。庙是百姓所建,神是百姓所塑,连他们的“生命”也是百姓给予的,但他们并不秉公办事,只谋私利。城隍庙真可谓是旧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幅缩影。 觉醒的人民在迎来解放的同时,也把城隍庙捣得荡然无存。其实应该砸烂的是人们心中的神,城隍庙倒应把它当作文物保存下来,以给那腐朽的可悲的历史留下“立此存照”。我女朋友是潮州人带我见家长,不知道我要带什么东西,我是顺德的以前,潮州风俗只有到了五十岁的人才可以做生日,叫做大寿,而且生日宴席上,必有一盘面条,叫长寿面。当客人们和生日的人一起吃面条时,会一边夹起面条一边欣赏地叫道:“长啊!真长啊!”说过之后,才将面条送进嘴里吃。以此祝愿老人长寿。 潮俗吃长寿面时还要配上鸡蛋,鸡蛋能孵出小鸡,是生命的象征,与长长的面条配合起来,蕴涵着人们对长寿的期盼和祝愿。简单的就把面煮成甜品,然后打上两个鸡蛋,如果是做桌请人,就每桌炒上一大盘长寿面。 由于生日要吃长寿面,所以亲友们也把长寿面作为生日馈赠的常选礼品。一些富裕人家凡遇亲友大寿,则派人送去寿面,通常是用餩脚(一种用木或竹制成的器具。旧时潮属一带多用以盛装交情酬酢的礼物)装着。下面放鸡蛋,上面是寿面。寿面的长度多在三尺以上,一般要凑成双数。摆放寿面时先要将寿面装成一圈圈的面束,盘成高高的塔形,给人们以高耸的感觉,然后在顶上插上寿字,外面罩以红绿缕纸拉花,隐喻做寿者福星高照,寿运绵长。潮州人的性格特点?顺其自然吧,记得要孝顺,就当她的父母是自己的父母一样,不要紧张,买什么东西最好呢?个人还是觉得,买些保健品水果,大叔如若喜爱酒,就弄2瓶健康有益的酒,那样拿出来还可以借酒说话,如若烟,来挑贵一点,挑属于自己本土的烟,用心点,活了那么长时间,眼光很毒辣,自己要上心,大妈喜欢什么,实在不知道,就挑一些健康的,绿色的,如燕窝,或是可以改善睡眠的东东,最重要是要用心,倘若敷衍,他们自然看的出,最主要的还是用心2字!!请问潮州人的性格是?~潮州人以勤劳、节俭、坚毅、实际等为主要性格特点,同时也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家庭观念,具有强烈的乡土情结和自豪感。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吃、喝、玩,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情味,同时也具有敬老、尊师等传统美德。另外,潮州人在商业上也有良好的商业头脑和经商精神,善于创新和开拓。潮州的驾是什么意思?华人首富是潮州人,内地首富是潮州人,泰国首富是潮州人,新加坡华人首富是潮州人,法国华人首富是潮州,潮州是东方的犹太人。世界潮商大会召开,克林顿都要致电祝贺!1、团结可以说是潮州人的招牌。虽然我们潮州人自己倒不太觉得,但如果去到外面,就会感受到潮州人强大的团结之力。省港澳,新马泰,潮州人的团结都是有口皆碑,这就是海内外潮商的胜点。2、善于经营、善于管理潮州自古盛产富商,全世界都知道的啦。精明善算,有东方犹太人之称。3、刻苦奋斗去看看潮州华侨的海外发家史吧,都是苦力、开米店之类起家,这些事别人都不做的,只有潮州人敢于吃这种苦。4、自信自强,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潮州人有一种强烈的好战精神。“爱拼才会赢”这首歌不是瞎唱的哦。海外潮人不管持有什么样的优秀之处,这一点都是关键所在。敢拼,能干,精明,热情,好客!以上这些是潮州人广为人知的优点,尤其在潮州人远离家乡、远离熟悉的人和环境时会惊人地激发出来。不能小看潮州当地的每一个人,他们不管现况如何,都有着惊人的潜质,爆发的时候,没有人能不为之震撼!情场高手的潮州人进~!!!潮州方言中,“驾”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与用法极为丰富。它既可以表示坐着或被载着前往某处的动作,也可以表示驾驶车辆的行为;更重要的是,“驾”在潮州人的口中几乎成了一种茶余饭后的语气助词,用来表示感叹、祝福、劝诫等情感。在潮州,人们常常使用“驾”这个词来表示驾车出行。无论是开着汽车还是骑着摩托车,都可以用“驾”来形容。当潮州人询问你的行程时,你可以回答“我今天要驾车去广州”,这时“驾”的意义就是开车。此外,在潮州,还有“商驾”和“乘驾”这两个词,分别指商业用车和乘坐他人的车辆出行。在潮州方言中,驾作为语气助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有时候,当人们遇到好运或者感到高兴的时候,就会说一声“驾!”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当孩子们生病或者考试不及格时,长辈们也会安慰他们说“驾勒”,这时“驾”的意义就是祝福和鼓励。此外,驾还可以表示感叹、惋惜、讽刺等不同的情感。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名城,潮州人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驾”这个词语来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洞见。例如,在传统节日中,潮州人喜欢使用“驾人”、“扭驾”、“冲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来展示自己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活动虽然看似常规,但寓意深刻,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泡妞要大胆,心细,厚脸皮,最好是有点小钱,没事的时候要多约她,在他面前要殷勤点,让她觉得你不错,也就对你有印象了~无哩就发起攻击,你去个伊表白就好,了啊是伊对你无意思哩强求也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