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话文拼音: bai hua wen 白话文解释: 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叫语体文。 白话文造句: 1、意象主义诗歌原则帮助胡适诗学观点的形成,启动了中国现代白话文、白话诗的革命。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现代文学诞生的标志,1930年代,白话文已经发展出了几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4、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引领中学生近距离面对我国灿烂的文化并接受其优良的传统教育方面,发挥着白话文难以替代的作用。 5、第一章通过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分析,梳理出新小说的语言准备。 6、作家鲁迅先生发表了著名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7、他宣布文言翻译的失败,开创了白话文翻译的新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8、 的话语形式是政论白话文。 9、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新文化人发掘了明清白话小说和历史悠久的古代白话文传统,为白话文运动寻找国语范本和历史的渊源; 10、她的白话文创作在晚清白话文运动中具有典范性,并代表着近代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 11、本文第一章对胡适白话文理论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描述和概括。 12、因此,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3、作为近代早期白话文的代表作,《红楼梦》蕴藏了丰富的语汇资源。《红楼梦》语汇资源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可再生人文资源。 14、在晚清白话文热潮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白话报的涌现。 15、这样,很多时短短的一句文言文,不过几个字,“翻译”出来的白话文就很长很长,甚至几段长。 16、而与其相对的是《新青年》中白话诗歌的创作则反过来促使了译者用白话文翻译外国诗歌; 17、他是国语运动的急先锋,为推广白话文、普及普通话奔走呼号; 18、研究工具包括学习策略训练方案、白话文及文言文阅读理解测验。 19、它与文学学科的建立、文学含义的变迁和五四科学主义、白话文运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20、通过研究得出 一、太平天国的公文大力推行白话文,开创了近代公文文风改革的先河; 21、通过阅读他以新式的白话文写就的短篇小说,读者们(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认识到小说创作也可以是带有特定目的的。 22、是啊,到了近现代就是白话文了。 23、《新青年》在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乃至胜利的全过程中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现代写作都用白话文,几乎没人用文言文了。 25、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白话文的出现提供了指导。 26、把这篇古文译成白话文。 27、从此出现了白话文和文言文在语文教科书中并存的现象。 28、报纸具有大众性且易于传播,为白话文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媒介,同时报纸也以白话文为工具来进行政治、文化、大众教育的宣传。 29、一师校长是新派人物,首先采用了白话文教科书。 30、白话文更接近中国的工人阶级。 关于描写父亲的诗句古诗词,带白话文意思及翻译回首过往,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中追忆自己当年的壮志,"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意思是怀着建功立业的渴望,他独自奔赴边疆守护梁州。郑畋的《马嵬坡》揭示了历史的无情,"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表明即使陈后主的悲剧,也是因为帝王的决策,杨妃的命运反映了玄宗的决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赞美了英雄气概,"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的壮烈形象,激励着人们坚守气节,宁死不屈。秋瑾在《对酒》中表达革命者的豪情,"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生命的热血可以化作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王维的"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展示了古代文人志士的报国决心,他们为了国家,甘愿舍弃个人安逸,追求功业。梁启超的"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了战乱中人们的期待,"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表达了对统一的渴望和对南宋朝廷的期待。黄庭坚的"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流露出被贬后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元好问的"军中高宴",展示了军事胜利的喜悦和对边疆安宁的向往。孔绍安的"移根逐汉臣",象征着国家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流转。李白的"一破夫差国",表达了对吴国灭亡的感慨,以及对英雄功业的怀念。辛弃疾的"男儿到死心如铁",表达了他坚定的抗金决心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张九龄的"四牡何时入",表达了对功臣归来的期盼和对君王的忠诚。张祜的"故国三千里",揭示了诗人对故乡和自由的深深怀念。韩愈的"欲为圣明除弊事",展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使面临困境,也不惜残年。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生动描绘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动荡。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表达了他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王维的"天子临轩赐侯印",描绘了荣耀时刻的皇家仪式。司空曙的"伤心庾开府",则揭示了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白话文意思:父亲啊,您生下了我;母亲啊,您养育了我。一间茅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白话文意思:一间简陋的茅屋价值几何?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离开不得。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白话文意思:我尊敬的父母如父亲母亲,却遭遇了艰难漫长的坎坷,哀伤之情无法言表,心中充满了忧伤。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话文意思:当时父母的忧虑,你们今天应该有所体验。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白话文意思:父亲在山上的田地耕种,儿子在山下的荒地开垦。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藕还从父老耕。白话文意思:冬季三个月跟着儒生学习,农忙时节回到家中跟随父辈耕作。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白话文意思:何时天狼星被消灭,天下父子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呢?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白话文意思:没有父亲,何以依靠?没有母亲,何以依靠?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白话文意思:他们以尊敬的态度对待父亲的挚友,询问我来自何处?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催促孩子们摆上酒菜。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白话文意思:可怜的父母,养育我付出了无数辛劳。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白话文意思:无知的幼子不懂父子之礼,叫嚷着愤怒地在门口要饭吃。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白话文意思:原本知道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只遗憾未能见证全国统一。当宋朝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你们祭拜祖先时,别忘了告诉我。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白话文意思:出征时,父母便已预知此生难再相见,特意让我换上新衣裳,仿佛是为我送别。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白话文意思:你年轻时外任补官,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应对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