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月端阳:端午节的传统称呼,强调时间为农历五月,以及节日的核心活动——端阳。2、顺阳在上:描述端午节时太阳运行的位置,意味着阳气旺盛,与端午节相关习俗相呼应。3、家家插艾:端午节时民间有在门口插艾草的习俗,以驱邪避疫,保佑健康。4、重五恶日:端午节古时被认为是“恶日”,需要通过各种习俗来避邪驱疫,保护家人安康。5、人声鼎沸:形容端午节期间,尤其是龙舟赛时人群众多,热闹非凡的场景。6、艾叶菖蒲:端午节常用的两种植物,艾叶用来插门驱邪,菖蒲则有避疫的含义。7、粽叶飘香: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描述蒸煮粽子时弥漫的香气。8、风雨端阳:指端午节当天,无论风雨如何,人们都会照常庆祝。9、食古不化:形容端午节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和食品,如粽子等,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10、屈志从俗: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来纪念他,体现了从众的传统美德。11、五月端阳启缓枣:描述端午节时,人们会准备应节食品,如端阳糕、粽子等,享受节日气氛。12、重五恶日:端午节古时被认为是“恶日”,需要通过各种习俗来避邪驱疫,保护家人安康。端午节的词语都有哪些四字的吉祥成语如下:一心一意、欣欣向荣、寿比南山、五谷丰登、闻名遐迩、金碧辉煌、吉祥如意、自强不息、荣华富贵、锦上添花、国泰民安、溜之大吉、喜笑颜开、一帆风顺、良辰美景、不祥之兆、意气风发、脱颖而出、万事大吉、天长地久、福星高照、招财进宝、福如东海、大吉大利、马到功成、望子成龙、龙凤呈祥、吉星高照、金玉满堂、逢凶化吉、良辰吉日、黄道吉日、花团锦簇、鱼跃龙门、百卉含英、作善降祥、神完气足、吉凶祸福、凤鸣朝阳、枕流漱石、遇难成祥、祥麟威凤、连理之木、百川归海、有凤来仪、五子登科、景星庆云、避凶趋吉、三阳开泰、祥云瑞气、紫气东来、福寿康宁、化枭为鸠、福禄双全、福寿无疆、神飞气扬、怡然自乐、龟龙麟凤、福寿年高、福寿绵绵、福寿年高、福至心灵、泣麟悲凤、福寿绵绵、和气致祥、鹤鸣九皋、凤皇来仪、威凤祥麟、遇难呈祥、竹报平安、秋水伊人、万事如意、凤凰来仪、人寿年丰、冰壶秋月、佳兵不祥、福地洞天、百事大吉、恭贺新禧、威风祥麟、逢吉丁辰、福慧双修、鸢飞鱼跃、步步高升。端午节的四字成语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包粽子、登山、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龙舟竞渡、屈志从俗、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江米粽子、纪念屈原、食古不化、粽子飘香、风雨端阳、人声鼎沸扩展资料:1、才过屈宋,汉语成语,拼音是cái guò qū sòng,意思是比喻文才极高。出自: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释义: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2、衙官屈宋,汉语成语,拼音是yá guān qū sòng,意思是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出自《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释义:我老杜的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打下手;我老杜的字,王羲之都得北面称臣。3、骚人墨客,汉语成语,拼音是sāo rén mò kè,意思是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出自:唐·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释义: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4、同舟共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óng zhōu gòng jì,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可以形容端午节划龙舟。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释义: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5、逆水行舟,汉语成语,拼音是nì shuǐ xíng zhōu,意思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可以形容端午节划龙舟。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释义:即使眼下还有一点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但也只能拉纤了。端午安康。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四字成语有很多,其中“端午安康”是最直接且广泛使用的。解释:端午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的日期。安康则是平安健康的意涵。因此,“端午安康”这个四字成语,就是祝愿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能够身体健康、平安无事。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等,这些活动都寓含着驱邪避疫、祈求安康的寓意。“端午安康”这一祝福语,正是对节日氛围和人们美好愿望的生动表达。此外,“端午安康”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健康、注重家庭、强调团圆的理念。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不仅通过种种仪式和活动来庆祝,更通过祝福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关心和祝愿,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总之,“端午安康”这个四字成语,简洁明了地表达了端午节期间人们的祝福和愿望,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