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瓜好不好吃,瓤是什么味道,总是自己的口味说了算。所以,吃瓜是一个统称,滋味如何还是要自己去品尝。 在相声界,郭德纲可说是中国百姓交口称赞的人物之一,连刘德华都是绝顶纲丝,说听郭德纲的相声睡觉香。 可是,在郭德纲大红大紫之前,可是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无法自拔。甚至媒体的舆论导向一直都倾向于把郭德纲与主流相声界对立。 这里不论孰是孰非, 身为看客的老百姓永远不会知道当事人在特定场合下的言行举动是处于怎样的环境和背景。 比如,经常让大家拿来说事的“小剧场问题”。 有人说:曲协主席姜昆2008年声称反三俗,要取缔小剧场。于是乎,各媒体口口相传,而吃瓜看众则偏听偏信。 其实姜昆的原话是:“不能因为小剧场偏俗就取缔,小剧场也是文化市场的补充”。 原话没有任何问题,而身为曲艺主席的姜昆对于文化现象的整顿谁又能说不是分内的工作职责呢? 何况当年的小剧场也不是仅德云社一家。在当时,由于本山大叔小品的盛行,繁衍了品类繁多的二人转。 当然,这里不是一味否定本山大叔,而是依附于“本山文化”的衍生品“二人转”确实存在某些不雅的有碍观瞻的现象。 所以,就此类及与此雷同的文化现象的批驳与整顿可以说是姜昆职责内的工作内容。 况且,身为一个深爱曲艺表演的老艺术家,对于改革中的乱象任其发展、不管不问才是一种失职的表现呢。 这仅是从工作层面来说,上升高度而言,就算不是工作行为,仅凭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文化良知,本着自己在其位谋其政的方便,也是会出手的。 让人不平的是:怎么就是针对德云社了 所以,当有消息传出:“姜昆高度赞扬德云社小剧场模式,认为这种模式对相声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此话一出台,便有网友造势:姜昆郭德纲冰释前嫌,十年恩怨两清了。 也难怪,现在是自媒体,一则消息经过亿万人的转述,就把姜昆与郭德纲曾经结怨这件事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真实情况是没有人可以知道的。那些转述与传播的人没有一个亲眼见证过两人互指对骂。 或有说:郭德纲的某徒弟说什么云云。试问:德云社自成立到如今,所受的诽谤挫折,譬如徒弟背叛、外人造谣、莫名官司,各种莫须有的是非,掰着手指头数,数得过来么? 郭德纲的徒弟说的话:做得了数么? 再比如,姜昆在节目中曾把相声比作盒饭和盛宴,便有人炒作说:姜昆是暗喻郭德纲的相声是小众。 其实,对于一位艺术家的言行,我们更应该着眼于他在发表某一观点时的初心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论证艺术的存在形式,而不是为了要影射某种现象。 试想:如果媒体的舆论倾向于朝向艺术的角度去报道,姜昆与郭德纲就不会形成大众眼中的对立局面。 但吃瓜众看的是是非,媒体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有是非才有热闹,有热闹才有流量。 尤其是一些看热闹唯恐事小的流量主们,其捕风造影之势要远甚于事实本身。 “捕风造影”,这里用了“造”而不是“捉”,是因为, 大众的口味太刁钻,而媒体的职责是有事要报道。 如果天下无事举世皆欢了,那媒体的工作价值又会体现在哪里呢? 当然,这里也并非仅指主流媒体,自媒体的舆论热度丝毫不逊色于主流媒体。就这样,或许没有什么的当事人在舆论的哗然之下就真的会产生嫌隙。 再者而言:大众与小众的区别何在?大众的,或许大家都不捧场,小众的,却深受万民喜爱。 也或许,大众的为人乐道,小众者独自起舞,自嗨之时也悦意了一部分知音,又有哪里不好? 没必要非得把所谓大众与小众划分个上下高低出来。 有人认为,没有郭德纲,“相声”这个称谓可能已经成了 历史 字典上趴着的名词。 郭德纲自己也说:我爱相声,我怕他完了。一句话煽情到底下观众都跟着飙泪。而如此真爱是唯有真爱者才能有这般的感染力。 其实,郭德纲的横空出世在相声史上也恰如新旧文化的交替,中间与主流相声界产生的种种或真或假的恩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如果大家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界,当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时,是如何遭遇老学究的围追堵截,更甚者,历代以来,朝堂之上,新政改革的风波往往是以生命为代价来实行的。 既然有史为证,就应该很坦然地看待相声界的恩怨情仇。只是,传输恩怨情仇的渠道往往是亦真亦假亦造势者居多。 究竟有几分是真的,就不是吃瓜众们有能力去探究的事了。 抛开相声界的恩怨情仇不说,郭德纲可以说是相声复兴的****。在这个话题里,我们有必要屏蔽一切是非而单就相声艺术本身而言。 由于时代的变革,从90年代后期,传统类的相声渐渐被 娱乐 圈和层出不穷的综艺节目所取代,而相声界渐渐变作冷门,无人问津。 出身评剧演员的郭德纲之所以能为大众津津乐道,源于他自小学艺,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无一不是在线状态。 对于传统相声中的柳活儿,虽然一众戏迷说老郭唱京剧是撒狗血, 只是评剧唱得好。但话说回来,相声演员虽然要样样精通,但不是说就得完全担当某一领域的艺术角色。 就拿唱京剧来说,相声里面的某些片段需要以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不能说相声演员就必须等同于京戏演员的演出节奏,否则,相声和京剧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所以,哪怕真的是“撒狗血”,其目的是为主题服务的,主题又不是为了表现京剧,京剧片段也只是一个调料,这能说有什么不对吗? 更何况,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说老郭京剧唱得不好的戏迷去听听其他相声演员的水平,就知道老郭的水平在哪个阶位了。 更有默契如郭德纲和于谦者,也是罕有之至。这俩人一逗一捧之间的语默动静,非知音者不能懂也。 而正是因为俩人的完美组合,那“包袱儿”才抖出了让观众一场又一场的捧腹。 在相声史上,与其说是郭德纲让相声流俗,不如说是他让相声得以新生。 因为,郭德纲的徒弟都知道,外表不羁的老郭其实是最看重基本功的。他所有的创新都是在稳扎稳打的基本功的基础之上。 反过来说,正如郭德纲所言,相声本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又何来流俗之说。 而关于它更像脱口秀的说辞就更无从谈起了。时代在发展,艺术在革新,又有哪家规定脱口秀不能融入相声 即便真有这般规定,也是不能深明“艺术为海纳百川”之旨的片面之言。 综上所言,相声大师马季在郭德纲尚未站稳之时对他的评判还是比较中肯的。 “今天观众喜欢他是对他的回报,所以我希望郭德纲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把自己的表演更提高一步,起到带头作用。” 如果说,过去的老艺术家是依靠努力、才华与机遇才得以成就,郭德纲的崛起却并非仅止于这些。 在师父侯耀文去世之后,德云社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内忧外患,矛盾重重,郭德纲再次陷入两难的境地。 于是他借助“以宣扬传统文化的名义,去外国巡演建立文化邦交”而一炮走红。 在澳大利亚,他不仅收获了以政府高层为首的粉丝群,还把澳大利亚的红酒和薰衣草引进国内,建立了贸易上的往来。 而国内主流媒体,也因为郭德纲出外弘扬传统文化取得的丰硕战果大加褒扬。 在19年郭德纲生日之际,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还专门发微博表示祝贺,称老郭的义举是“文化商务两开花。” 自此,在郭德纲的运作下,德云社风雨飘摇的日子已然成为过去式。 而老郭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公认,事实证明,郭德纲不仅仅是相声艺术复兴的领军人,还是一个优秀的运营者。 其实,对于郭姜二者的矛盾,媒体舆论的导向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关于“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本身就是在文化属性上先入为主地把相声艺术分了家,而大多数人在看这些 娱乐 性质的内容时,往往只是为了放松,没有一个明晰的分辨。 这样就形成了,你给它定义一个名词,我就认为这个名词的存在性是合理的,从而把它变成自己的认知,再转述给他人,概念和名词就是这样日益坚固起来的。 而媒体和观众的分层越细化,离真正的艺术就越远。 但凡能形成一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就必定有它与观者相应的艺术性质存在,而这种艺术性质是大化无形的。所谓“大道无形,可容天下难容之事。” 再者,两派粉丝的互捧互杀也是其不可控因素之一。 喜爱姜昆的称老郭为小黑胖子,把郭德纲贬损到满地找牙。而喜爱老郭的,但凡姜昆在公众场合有所言说,就要怀疑人家影射德云社。 不仅如此,还把自己的怀疑合理化,通过各种平台、媒体、自媒体,当成真的去转述,越传越真,把黑的传成白的,无事却尽可以生非。 粉丝的力量之大是叹为观止的,口水仗更是打得不亦乐乎。 再有一些中间派的吃瓜看客,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可谓东说东流,西说西倒,尤甚的是,在大神评论里陈述所谓事实,自认公正者有之,添油加醋者更不乏少数。 其实,两人有什么恩怨呢?只不过是同样深爱相声艺术的两个颇有造诣的人取向不同。 姜昆是经过传统模式的训练,又在特定的改革开放的年代主导了相声的革新,说到底,也是一位认真到骨子里的老艺术家。 据说他在和梁左精研剧本时,是逐字逐句地抠,为“包袱儿”的铺垫可谓字斟句酌。当然,没有这种死磕的劲儿,姜昆也不可能成为那么多年里大众喜爱的对象。 但到了21世纪,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老郭的思维明显更接地气,更合乎年轻人的审美规范,当然,市场需求也是以年轻人为主导的。 而且,客观来说,郭德纲的表演艺术是老少通吃的。不得不说,他暗和了当下时代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迎合这个词并不能令人赞同,一味迎合当不起艺术家的重任,是不会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的。很明显,郭德纲并不是这样。 有人说,姜昆之前对相声的定义是:好相声要笑中带泪,在教育中得到启迪。强调相声艺术的内涵性。而现在却改了口风,说相声就是为了哄老百姓开心。 这话没错啊,赋予一种艺术类型以教育的意义,说明艺术家的苦心孤诣,以教化众生为主旨,只能说明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立意高,站地远,心系劳苦大众。 现实一点说,姜昆是曲艺主席,其发言也代表政府管辖下的文化部门,这种立意也可说是代党发声,怎么就被演变成郭姜二人关系中可戳的痛点了呢? 再说“相声是为了哄大众开心”之言,听相声如果不是为了开心,那还有谁会来听呢这本是一句再明白不过的大实话,其实就是:在开怀大笑的同时让大众受到教育。 所以,不要过度解读,解读过度了就是矛盾产生的源头。 也有姜昆的粉丝说:老郭搞封建糟粕。说德云社的师徒关系属于人身依附。 这怎么说呢?相声本来就是讲传承的,师徒之间要口口相授。 而且,一个徒弟,从拜师那天起,不管师父有没有挣钱的能力,就是靠师父养活。说到底,还是有恩情在的。 相声界师徒之间的传承是有其传统成分在内的,关于是否该保留这份传统,或者,如何保留这份传统,作为观者的老百姓不应该抱着偏激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现象。 辩证一点来说,它也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不得不承认,对于这种传承,徒弟对于师父的感情要较之普通的师徒关系是更有其敬惜成分在内的。 关于是否人身依附,隔行如隔山,大概只有当事人更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21世纪的今天,精神物质文明发展到如今的程度,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吃瓜众,我们都应相信,保留传统固然是好的,明智的,去伪存真的保留传统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大的呵护。 再说姜昆,因为一句误传的所谓反三俗的言论,被置于舆论漩涡十余年之久,却从未做过任何申辩,不得不承认其肚量之大,抗压能力之强令人折服。 去享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给予我们不同的快乐与不同形式的教育意义,这样,才不会辜负这种艺术形式赋予这个时代的色彩。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只要我们不去添油加醋,那就让当事人自己去化解吧!或许真的,人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呢。 冯巩和郭德纲相比,他俩的相声水平谁更高?有,但是不是一句不差的,相声会有个大致的梁子,演员在演的时候往里面填些词,不会和排练的完全一样,但是大致框架不会变。2020年德云社跨年演出,孔云龙和郭德纲于谦同台演出扒马褂,孔云龙在台上放飞自我,非常精彩,被网友称为最好的扒马褂。孔云龙版扒马褂算是德云社近些年比较好的一个版本了,尤其是经历了尚九熙那个完全垮掉版本之后,孔云龙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在郭德纲诸多弟子中,孔云龙其实是底子非常好,而且早年间最被郭德纲看好的一个新人。他跟岳云鹏一起打包加入德云社,但岳云鹏一直打杂几年等着机会,而孔云龙很快就能上台表演,而且在2006年第一批摆知的徒弟名单中,孔云龙就名列其中。只不过孔云龙属于起点高,但运气不太好的主儿,在前期天赋爆发,得到师父师娘认可并一通捧之后,开始了人间灾祸之旅。被车怼被二踢脚炸被拳击手打从楼梯上滚下等等,孔云龙把相声说成了高危行业,而自己因为受伤的原因,不但脸上有了明显的伤痕,而且口齿还受了影响,反应也没以前那么快了,最拿手的贯口也丢了一多半,只能勉强活在这个舞台上而已。所以2021年跨年孔云龙的《扒马褂》,真的就是矮个儿里面挑将军,从一堆歪瓜裂枣中衬托出来的。这场跨年基本上从暖场的《拴娃娃》开始,到郭德纲让人昏昏入睡的《济公传》,除了于谦高峰之外,整场节目就没有能看的。再加上德云社一直把《扒马褂》这块活当招牌去推广,演了太多版本,最火的也是最烂的几个版本,比如烧饼张鹤伦岳云鹏三大最辣眼但最受空子欢迎的垃圾《扒马褂》,再加上强行捧新人的张九龄王九龙以及尚九熙版没眼看版本,那么孔云龙的这一版就显出来宝贵了。虽然也不算多么好,而且节奏松松垮垮,包袱也非常偏门,但至少有可取之处,在德云社这个流量至上,艺术全无的舞台上,这也算是弥足珍贵了。先说一说这个版本的缺点吧,最大的毛病,是郭德纲于谦跟孔云龙时常不在一个频道上,这三位演着演着经常会变成孔云龙在一边晾着,郭德纲于谦自己聊自己的状态。活着就是孔云龙扔了一个包袱,郭德纲于谦都听不懂,于是只能尴尬地划过去。当然这个毛病所有德云社相声都有,因为郭德纲一直推崇的舞台宗旨就是不对词儿,拿一个梁子就上台演,各种碎包袱乱塞一气,把台下的观众逗乐了就行。当然德云社的粉丝本来也听不懂相声,所以这招百试百灵。但如果要把一个节目当好与坏来评判的时候,就必须有专门的标准了,像这种时不时料链子,大家各玩各的尴尬场面,那就是演砸了。另外孔云龙的口齿还是一如既往,有时候吐字不清,再加上他还嘴碎,尤其是在入活之后,跟于谦发生矛盾,需要大段陈述故事经历,而郭德纲又习惯性插话搅和,这时候如果口齿不够利索,很容易就让观众出戏。所以这块活总体偏散,需要集中精力去听才行,不过这毛病也不怨孔云龙,都怪夏利二踢脚拳击手,以及姜昆就行了。当然优点也有,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孔云龙在面对郭德纲搅和式捧哏的时候,找到了比较好的应对方法,那就是不搭理他。众所周知,郭德纲捧哏的时候,最大爱好就是在逗哏正在推进剧情的时候,突然插一些莫名其妙的包袱,或者就是愣撅,毫无来由地给你挑毛病,把你脑子搅和糊了为止。早年跟徐德亮也好,跟高峰也好,跟自己所有徒弟也好,郭德纲都是这种跟喝大了一样的捧哏,想尽一切办法要把舞台焦点集中在自己这个位置。心理素质弱一点的,比如岳云鹏那种,演一场垮一场,经常忘词儿,或者跳出角色来央求郭德纲别搅和,当然这么处理德云社粉丝也爱看,因为只要___在台上,演成___或者___姆们都爱看~但孔云龙一直对郭德纲这套就有应对办法,那就是不搭理他。就像这次扒马褂一样,孔云龙之所以经常会让郭德纲于谦自己聊,他在一边晾着不说话,就是因为郭德纲扔出来的邪门包袱压根就不能接,你接一个之后,郭德纲就会泄洪一样不停扔,直到把你搅和糊了为止。干脆就别理他,让他自己演,演高兴了你再说自己的词儿,那样剧情也不会乱,也不会忘词儿。但后果就是节奏会很碎,而且感觉三人不在一个频道上。也就是说,孔云龙这版的扒马褂,是优点缺点互相辩证转换的神奇版本,也是德云社扒马褂系列中的教科书级别,为其他徒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如何应对师父的死亡捧哏急需……多人相声词近些年来郭德纲几乎成为了相声的代名词,他和他的德云社几乎重塑了相声的辉煌,在当今的喜剧市场里,郭德纲代表了相声的最高水平,并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相声重新在喜剧届站稳了脚跟!相声讲求传承和门第,郭德纲师承侯耀文,而侯耀文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侯宝林是相声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位大宗师!冯巩和郭德纲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相声界最不好调和的矛盾就是姜昆和郭德纲之间的纷争。哪怕姜昆的师父马季先生都无可奈何。冯巩是姜昆的师弟,所以他夹在亲师兄姜昆和表师弟郭德纲之间是非常难受的,不能帮谁也不能骂谁。所以冯巩和郭德纲两人甚至合影都难找到!早年有人传出冯郭不和,其实那是假的,冯巩之前还为德云社的烂片**《就是闹着玩的》做过宣传。甚至冯巩的徒弟王彤也参与该片的演出。而且郭德纲包括他的弟子们跟冯巩的徒弟贾玲、潘斌龙、白凯南、王彤关系也非常好,《今夜有戏》《欢乐喜剧人》中也是常有互动,包括德云社二十周年演出,贾玲和大潘也成为嘉宾,这让冯郭不和的假消息不攻自破。相声水平对比冯巩师从马季,他和马季一样,也是一位新派的相声大师,在他们的相声里我们几乎听不到传统的段子,他们总是会根据时代背景,编出许多符合当前人们生活的相声段子。这个特点也使得马季派相声和传统相声有了显著的区别,而作为侯宝林大师的儿子侯耀文却非常注重传统基本功的学习,也正因为如此,侯耀文在见到郭德纲时才会表现的如获珍宝。我们听郭德纲会发现,他虽然很多相声题材看似新鲜,但是段子的笑料却依然是从传统段子中摘取过来的。其实在郭德纲之前,相声界的主流表演风格是由马季引领的新派相声。虽然侯耀文等人也积极继承传统,但是这些传统相声人却代表不了相声的发展方向。而在马季的新相声派系中,冯巩又是最为突出的代表。特别是冯巩和牛群的合作,他们是郭德纲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最成功的一对相声组合。我们听冯巩的相声会发现,他的很多包袱都是取材于现实的生活模型,诸如《点子公司》和《瞧这俩爹》,冯巩完全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以嘲讽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又给观众注入一种生活上的见解。但是郭德纲的相声作品却没有那么复杂的目的,用郭德纲的话说,他说相声就是为了逗乐观众。从相声创作的目的来看,冯巩的新派相声和郭德纲的传统相声就有很大的区别,冯巩的相声“让观众笑”只是他呈现作品的手段,通过让观众笑,冯巩还希望向观众传递某种符合时代的正向价值观。相对于冯巩的新派相声,郭德纲的相声就要直接很多,郭德纲的相声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逗乐观众,而通过让观众笑,郭德纲也希望向观众传递一种乐观的生活心态。但是除此之外,郭德纲并不渴望在相声中加入太多元素,在郭德纲看来,相声本身就是逗乐为目的的节目,没必要搞得太过于复杂。由于相声的目的不同,冯巩和郭德纲在创作选材时也有不同的考虑。为了能够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以便更好地达到相声的讽刺效果,所以冯巩的相声作品中,许多生活场景都是取材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也因此我们听冯巩的相声总能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但是郭德纲在创作相声时就没有考虑太多的因素,他的唯一的目标就是如何让观众更加享受听相声的过程。郭德纲的相声也非常有局限性,由于没有教育意义和正能量的引导,郭德纲只为了让观众快乐而快乐。所以郭德纲的相声很多并不太力求连贯,这些在相声中自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当郭德纲尝试成为一名**导演时,他的这种相声思维,却无法和**艺术形成有效的化学反应。也正因为如此,郭德纲在转型为导演时,我们会发现他依然是力求搞笑,因此影片的故事性却非常之差。相反冯巩却可以游走在各种喜剧题材之间,他除了能够表演相声之外,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除此之外冯巩还参与了多部**的拍摄。由于年代稍远,很多观众对于冯巩的**作品已经不太熟悉,但是冯巩**作品的质量,却要明显好于郭德纲。也正因为这样,冯巩的徒弟贾玲转型为一名导演后,她创造了国产**史上的一个奇迹。这部名叫《你好,李焕英》的喜剧**,不仅给了观众欢笑,也给了观众很多关于亲情和生命的启示。在激烈的春节档中,《你好,李焕英》不仅取得了耀眼的票房,同时还赢得了观众优良的口碑。虽然郭德纲和冯巩师出同门,但是他们对相声和喜剧的理解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艺术没有高低,只要能够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他们每个人都是好样的,也都是大师级别的相声演员!贾旭明张康相声四大名著的台词有人有吗?《五官争功》,《五官争谦》是经典的段子,你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改成宿舍哥几个本事大小选宿舍长内容的相声。群口相声里面四人以上的实在少。好多都太传统了,时间长且现场效果不佳。你可以演化妆相声,以动物题材,男扮女反串,说些校园的男生女生题材的。效果一定好。马季 哎,我来跟大家说个事儿啊,我昨晚作了个梦,我这梦啊!特别奇怪,我梦见我这五官啊,从…… 眼睛 哟!脑袋。 马季 哎。 眼睛 哈哈!哈哈! 马季 你好,你好! 眼睛 您还认识我吗? 马季 我可不敢认啦!请问您贵姓啊? 眼睛 我姓眼。 马季 姓……姓什么? 眼睛 姓眼。 马季 百家姓有你这姓吗? 眼睛 头一个就是啊。 马季 哪句呀? 眼睛 赵钱孙“眼”。 马季 没听说过!赵钱孙“眼”?赵钱孙李! 眼睛 啊,周吴郑“眼”! 马季 周吴郑王。 眼睛 冯陈褚“眼”。 马季 你别“杵”啦!你不怕“杵”瞎啦? 眼睛 不,我…… 马季 你叫什么名字吧? 眼睛 我叫眼睛。 马季 眼睛? 眼睛 哎,对对! 马季 哎呀,您说这人有叫眼睛的吗?啊? 眼睛 那你这部分叫什么? 马季 别摸! 眼睛 不,我就问问。 马季 摸坏了,哪儿配这零件儿去呀? 眼睛 你这叫什么? 马季 我这是眼睛。 眼睛 我就是您的眼睛。 马季 您就是我的眼睛? 眼睛 对对对。 马季 我这眼睛长的跟带鱼似的?你上这儿干吗来啦? 眼睛 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看看您。 马季 哎哟!谢谢您,您找个地方坐下看。 眼睛 啊,坐下看。 马季 我接着说我这梦啊。 鼻子 哟嗬!您在这儿呢? 马季 怎么又来一位?您好!您好! 鼻子 您好!您还认识我吗? 马季 你也问我这句呀?不敢认啦。 鼻子 哎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啦! 马季 请问您贵姓呀? 鼻子 我姓鼻。 马季 啊,姓……怎么这姓都这么别扭啊?姓鼻,百家姓有您这姓吗? 鼻子 有。 马季 哪句呀? 鼻子 赵钱孙“鼻”。 马季 去!没听说过!赵钱孙“眼”!咳!“孙眼”他说的!你叫什么名字吧? 鼻子 我呀,叫鼻子。 马季 鼻子。 鼻子 啊,我就是您这鼻子。 马季 坏啦!我这鼻子也下来啦!你上这儿干吗来啦? 鼻子 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呀,闻闻您。 马季 闻我!去去!甭闻啦!坐那儿,坐那儿。 鼻子 哎,哈哈。 马季 我这梦啊! 耳朵 哟嗬! 马季 怎么又来一位?你好,你好! 耳朵 您在这儿呢?您还认识我吗? 马季 怎么全问我这句呀?我不敢认啦! 耳朵 您真是房顶上开窗户——六亲不认啦! 马季 请问您是谁? 耳朵 我是您的耳朵呀! 马季 我耳朵也来了。 耳朵 下来啦! 马季 哎约,您上这儿干吗来啦? 耳朵 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到这儿来听听您。 马季 听我?您坐那儿听!坐那儿听! 耳朵 好,呵呵。 马季 我这个梦啊, 嘴 哟嗬!您在这儿呢? 马季 啊。 嘴 您还认识我吗? 嘴 哎!这位怎么这么大劲儿啊? 马季 我认识您,您不是赵炎嘛。 嘴 啊!不……我哪儿赵炎哪? 马季 你不是赵炎吗? 嘴 再好好看看。 马季 怎么看……我看不出来了。 嘴 您的眼睛怎么啦? 马季 我眼睛在那儿歇着呢! 嘴 我呀,姓嘴。 马季 姓嘴?叫什么呀? 嘴 叫嘴呀! 马季 你叫嘴嘴? 嘴 没听说过! 马季 嘴嘴…… 嘴 不像话!我姓嘴、叫嘴,全名还是嘴,我就是您这张嘴。 马季 哦!你就是我这张嘴? 嘴 不错。 马季 我这嘴可够富态的。 嘴 嘴大吃八方嘛! 马季 您上这儿干吗来啦? 嘴 这不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啃啃你呀。 马季 哎……你拿我当猪头肉啦? 嘴 亲热亲热嘛! 马季 有这么亲热的吗?你们这五官全上这儿干吗来了! 嘴 这不给您道喜来啦! 鼻子 给您哪,祝贺来啦! 耳朵 祝贺您,取得成绩呀! 眼睛 祝贺您获得了荣誉。 马季 我有什么荣誉?你们这么祝贺我呀? 鼻子 哎?这您还不明白吗? 马季 怎么回事儿? 鼻子 不久之前,您被评为笑星之首。 马季 啊,有这事儿。 合 哎! 耳朵 我可听说啦! 马季 听说什么? 耳朵 您还领了这么大一奖状。 马季 您瞧我这耳朵真够灵的。 眼睛 还拿了不少奖金。 马季 你看见啦? 眼睛 夜里三点半,您不是还数了一回? 马季 谁数啦? 嘴 不,关键是您有了荣誉,我们想问问:您这荣誉呀,是怎么得来的? 合 哎。 马季 还是我这嘴会说话。荣誉怎么得来的? 合 啊。 马季 上级正确的领导,同行们的支持,观众们热情的帮助,加上我个人一点努力。所以…… 眼睛 我呢? 鼻子 我呢? 耳朵 我呢? 嘴 我呢? 马季 坏啦!就这点荣誉不够他们四个分的。 合 啊? 马季 碍着你们什么事啦! 合 哎? 鼻子 忘恩负义。 耳朵 过河拆桥! 眼睛 念完经打和尚。 嘴 吃饱了就骂厨子。 马季 哪那么多废话? 鼻子 我可告诉您,脑袋!你所以取得这么大的荣誉,跟我们五官这哥几个发挥功能可有很大的关系。 马季 五官各有各的作用啊。 鼻子 那您说说,谁的作用最大? 耳朵 谁是五官之首? 眼睛 谁该立头功? 嘴 这头份奖金……嘿嘿,归谁? 马季 你说这问题我怎么解答?这五官全长我脑袋上,这是有机整体呀!还谁头功,谁二功?谁拿头份奖金?我分不清楚啦! 鼻子 胡说! 耳朵 放肆! 眼睛 无理! 嘴 撑着! 马季 什么叫撑着? 鼻子 我可告诉你,你所以当上头号笑星,那全仗着我这鼻子给你挺着呢。 马季 跟你这鼻子有什么关系? 鼻子 太有关系啦! 马季 你说说! 鼻子 你想啊,我这鼻子是你脑袋上唯一的一个呼吸器官哪。 马季 是啊。 鼻子 一天一呼一吸达万次以上,我有一天不干活儿,您就受不了。 马季 是啊!你这鼻子就管出气的,你凭什么不干活呀? 鼻子 白天咱就不说了,到晚上也一样啊。 马季 晚上怎么啦? 鼻子 您老人家躺在床上睡着了。 马季 休息呀! 鼻子 眼睛闭上啦!嘴也合上啦!耳朵也歇着啦! 马季 对。 鼻子 噢,就让我鼻子一个人值夜班啊?人家工厂都讲三班倒!你哪怕让我休息个十分八分的? 马季 你休息一会儿,我就休克了。能休息吗? 鼻子 再者说了,你从小长这么大,你哪时哪刻离开我鼻子啦? 马季 这倒是,打一生出来就有这玩艺儿,这玩艺儿还原装的。 鼻子 再者说,我这鼻子还是你脑袋上的嗅觉器官。 马季 怎么叫嗅觉器官? 鼻子 哎,有我这鼻子,你才能闻出来什么叫香,哪叫臭不是。 马季 得靠我这鼻子来闻味儿。 鼻子 哎。要没我这鼻子? 马季 啊? 鼻子 不客气说: 马季 怎样? 鼻子 您—饿了! 马季 啊。 鼻子 您就上厕所啦! 马季 回来吧!回来吧!我上那儿干吗去? 鼻子 您闻不出味儿来呀? 马季 行行,行行,您这鼻子很重要就是啦! 鼻子 重要。那我得问问你了:既然我这鼻子这么重要,那为什么在那笑星领奖大会上,你发言的时候,对我这鼻子的功劳,你只字不提呀? 马季 那我怎么提呀?我上来就这么讲:同志们!评我为笑星,主要得归功我鼻子。锦旗你不要给我,您就挂我这鼻子上……这玩意儿挂得上吗? 鼻子 反正我鼻子的待遇,您得给我重新考虑。 马季 你鼻子很重要。我离不开你…… 眼睛 胡说! 马季 哎,你怎么啦! 眼睛 怎么啦?他鼻子重要,我眼睛就不重要吗? 马季 我没那意思。 眼睛 我眼睛比鼻子重要。 马季 怎么呢? 眼睛 你的聪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才能体现出来。 马季 哎,对啦!人们都这么说嘛,说这马季聪明,所以聪明就聪明在那双水汪汪的……小眼睛上啦。 眼睛 你用我跟观众交流感情,用我表达喜怒哀乐。请问,没我眼睛,你能学文化、学知识吗?嗯?没我眼睛,你能表达喜怒哀乐吗?嗯?没我眼睛,你能看到这大千世界吗?嗯?没我眼睛……嗯! 马季 什么毛病? 眼睛 就这样,我还得为你的婚事操心。 马季 哈!眼睛为我的婚事操心?怎么啦? 眼睛 怎么啦?你们俩第一次见面儿,不是我眉来眼去,把她勾住的吗?忘啦?脑袋!我还告诉你,你们俩从恋爱到结婚干的那点事儿我可全看见了。 马季 你瞧我这缺德眼睛。 眼睛 你要不对我好点,我全都给你说出去。同志们,今天我先说第一回吧。 马季 别!你眼睛很重要,我离不开你。 眼睛 对啦,你每天下班是谁为您认路的? 马季 对对,真离不开这眼睛。 眼睛 就是啊! 鼻子 没关系,没关系!离开眼睛您照样能回家。 马季 不行,没有眼睛我拿什么认路啊? 鼻子 哎,用我这鼻子闻着咱们就回去啦! 马季 我长个狗鼻子?像话吗? 眼睛 不行了,不是!你甭……您就对我好点儿,您肯定我就报答您。 马季 怎么报答我? 眼睛 以后您再办坏事,我睁一眼,闭一眼…… 马季 我办过坏事吗? 眼睛 我这眼睛很重要。 马季 是是! 耳朵 胡说! 马季 你怎么啦又? 耳朵 刚才说什么啦,我可全听见啦! 马季 是,你这贼耳朵什么听不见呢? 耳朵 说什么,眼睛重要,我这耳朵可有可无吗? 马季 我没那么说啊。 耳朵 我这耳朵是您脑袋上的信息机构。 马季 信息机构? 耳朵 靠我这耳朵给你传递信息。 马季 对对对! 耳朵 没有我这耳朵?你能听出来什么是音乐? 马季 没耳朵我就听不出音乐了。 耳朵 什么是唱歌? 马季 听不出来。 耳朵 什么是唱戏? 马季 不懂! 耳朵“汪!汪!汪!”这是什么? 马季 这个听出来啦!这是狗叫唤啊。 耳朵 对呀,要是没我这耳朵,你以为你三舅唱戏呢。 马季 停!你怎么说话呢? 耳朵 你从小长到大,听报告、听讲课、听说话、听音乐、听什么离开过我这耳朵? 马季 嘿嘿!对对!耳朵挺重要。 耳朵 还甭说这个啦,就连你谈恋爱也没离过我这个耳朵。 马季 您怎么也提这事啊? 耳朵 那当然! 马季 跟你耳朵有什么关系啊? 耳朵 你们俩热恋的时候,总是亲亲热热,互相吐露爱慕之情,靠什么呀? 马季 靠什么?就靠那嘴来表达。 耳朵 靠嘴说?……说什么呢? 马季 没听出来。 耳朵 就是呀!要有我这灵敏的耳朵,你就会听得一清二楚。 马季 说的什么意思? 耳朵 她说呀!你小心点儿,我爱人在后边儿呐! 马季 哎……像话吗?我第三者插足啊?像话吗? 耳朵 反正我对你是俯首贴耳啊。 马季 耳朵对我不错。 耳朵 可是你呢? 马季 可是……嗯? 耳朵 你对我们三六九等! 马季 我啊? 耳朵 你对他们什么样? 马季 对他们一视同仁呀! 耳朵 一视同仁?你喜欢眼睛,给他戴上变色镜,让他臭美去! 马季 那是臭美吗?戴眼镜保护点视力。 耳朵 你给鼻子、嘴戴上口罩。 马季 是啊,讲卫生啊。 耳朵 给你脖子围上围巾。 马季 啊,爱护点儿嗓子。 耳朵 给你脑袋戴上帽子。 马季 戴帽子显得精神。 耳朵 你给我耳朵买过什么呀? 马季 耳?我还真没给这耳朵买过什么? 耳朵 不买没关系,可是你不该把口罩带、眼镜腿儿,全勒我耳朵上。 马季 你说,就这么点事儿他还抱委屈呢。 耳朵 抱委屈!有件事儿你还最对不起我。 马季 什么事儿对不起你? 耳朵 我们耳朵本来是亲亲密密是一对儿,你非得一边一个让我们长期分居啊! 马季 那……俩耳朵搁一边儿,那不成烧卖啦! 耳朵 你甭管,你说清楚,你今天一定得给我说…… 马季 行了行了…… 鼻子 别哭啦!没完没了,哭什么呀? 马季 他委屈,他碍着你什么呀? 鼻子 他委屈我不管哪?你让大伙瞧瞧,这么会儿把我鼻子全都揪红啦! 马季 别揪啦!人家不乐意啦! 耳朵 你说我耳朵重要不重要? 马季 耳朵重要!我离不开你。 耳朵 哎,你要是…… 嘴 胡说! 马季 怎么回事儿? 嘴 我没说你,我说他们! 马季 说他们呢? 嘴 他们刚才说什么,我也听见啦。 马季 您听见啦。 嘴 不像话! 马季 就是。 嘴 他们这叫见荣誉就上。不明白道理,咱们是个整体。 马季 对。 嘴 您这脑袋有了荣誉,大伙都有份儿。 马季 您瞧我这嘴说的多好! 嘴 哪有为自己争功的? 马季 就是嘛! 嘴 人家真正有功的从来不争功。 马季 有功人就不争功啦! 嘴 你看我什么时候争过? 马季 你现在就争上啦? 嘴 哈哈,我还用争吗? 马季 你这不争呢吗? 嘴 我是什么呀? 马季 你是嘴呀! 嘴 我这嘴对你来讲最重要。 马季 有什么重要的? 嘴 没有我这嘴,你说段相声我听听,说! 马季 我拿哪儿说呀? 嘴 还是的!靠我这嘴? 马季 对对。靠嘴! 嘴 你抽根儿烟,还得靠我这嘴。 马季 是啊,拿耳朵抽,嘬得进去吗? 嘴 你喝点酒,还得靠我这嘴。 马季 对对对。 嘴 你吃点饭,也得靠我这嘴。 马季 全靠嘴! 嘴 你说个瞎话,也靠…… 马季 我说过瞎话吗?你怎么了? 嘴 反正我这嘴重要。 马季 嘴确实重要。 嘴 笑星评比会上,评委说得清楚。 马季 怎么说的? 嘴 说您口齿伶俐,那就是夸我这嘴。 马季 对对对。 嘴 说您吐字清楚,也是夸我这嘴呢。 马季 也是这嘴。 嘴 说您嘴皮子利索,也是夸你这嘴呢。 马季 对对对。 嘴 甭说这个,就是你和您爱人搞对象,也没离开我这嘴。 马季 你怎么也提这个事儿? 嘴 多新鲜哪?你跟你爱人花言巧语,不得用我这嘴吗? 马季 对,对。 嘴 你跟你爱人说点悄悄话,不得用我这嘴吗? 马季 对,是用嘴! 嘴 你跟你爱人表示衷心,不得用我这嘴吗? 马季 用嘴! 嘴 你跟你爱人亲热接吻…… 马季 别……别说啦!你怎么什么都往外说啊? 嘴 我这嘴就是有什么说什么…… 马季 行行行,你嘴下留情吧。 嘴 我这嘴怎么样? 马季 好,不错,我离不开您这嘴。 嘴 重要吧…… 鼻子 我呀,不干啦! 耳朵 我呀,请探亲假! 眼睛 我呀,调离我! 马季 怎么啦?又怎么啦?你们三儿? 鼻子 您说我这鼻子辛辛苦苦的我落什么好啦?啊?你这脑袋偏心眼儿。 马季 我? 鼻子 你就向着那嘴。 马季 我怎么向着他啦? 鼻子 嘿!弄点好吃的、好喝的,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桔子汽水儿、奶油冰棍儿,你全塞那嘴里头啦!啊? 马季 我塞你鼻子里头,你消化得了吗,你呀? 嘴 行啦!鼻子。他再好吃的东西,我嘴没沾着边儿呢,这味儿先让你闻跑啦!你还不知足哪? 鼻子 哎?我先闻味儿,干吗你那儿流哈喇子啊? 嘴 废话!你要伤风,要感冒,这喘气儿,我还得替你顶着呢。 眼睛 你们别说啦!你们俩吃香的、闻辣的,我眼巴巴的看着没我什么事儿啊? 耳朵 对呀!我看还看不见呢? 马季 行啦,行啦!没你们俩什么事儿,这里头。 鼻子 这点好事儿,全落在嘴上啦! 嘴 行啦!你们光瞧见我吃香的、喝辣的啦!你们谁生个灾,闹个病,喝点苦水、吃个药片,不全塞我嘴里头啦?我说什么啦? 耳朵 对啦,这耳钉还扎我耳朵上呢! 嘴 是啊!把你耳朵扎疼啦,我这嘴还得咧着呢。 眼睛 是啊,你一咧嘴,我还得挤眼泪哪。 鼻子 那我鼻子直犯酸,我招谁惹谁啦? 嘴 受着吧,受着吧! 鼻子 我再问问你。 马季 问什么? 鼻子 你抽烟的时候,你干吗那烟打我鼻子里头走? 眼睛 说得好! 嘴 废话!你过了烟瘾,我还没找你收烟钱呢。 鼻子 我收烟钱? 嘴 啊。 鼻子 我还没要你养路费呢? 眼睛 对对对,我告诉你…… 嘴 行啦,眼睛,你不错啦!他们家二十吋彩电就给你买的,我们谁看得见哪? 耳朵 说得好!说得好,嘴说的太有道理了…… 嘴 还有你耳朵,他们家那几千块钱买的音响,那就是你的,我们谁听得着啊? 马季 对,对。 鼻子 瞧瞧,他们全有好处不是? 嘴 最可气的就是你鼻子。 鼻子 我怎么啦? 嘴 你不错啦!你在最中间,我们全在边上围着你转?你还不知足,今儿伤风、明儿感冒、后儿闹个鼻窦炎什么的,也搭着他手懒点儿,流点清鼻涕全流到我嘴里啦,你拿我这儿当痰盂啊你?真是的。 鼻子 我再问问你! 马季 还问什么? 鼻子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不是嘴的责任? 马季 是你的毛病。 嘴 那你这鼻子麻木不仁、不闻不问怎么说呢? 马季 对。 耳朵 口若悬河、信口雌黄,就是你这嘴。 嘴 行啦!耳朵!你偏听偏信,耳边风,那就是你的毛病。 眼睛 那云山雾罩、造谣生事,说的是谁呀! 嘴 你这眼睛也可以啦!那社会上的红眼病就是你传染的。 马季 得!各位,就这么点荣誉他们自己就打起来啦。 嘴 脑袋! 马季 啊? 嘴 我对你有意见。 马季 对我有意见? 嘴 嘿嘿。 马季 怎么啦? 嘴 你凭什么把我这嘴放在最下边? 马季 是啊,当初它就那么设计来着。 嘴 你得把我的位置往上调。 马季 怎么调法? 嘴 我这嘴,得长你脑瓜顶上去。 马季 这嘴长到这儿来? 嘴 嘿嘿,赶上下雨你不怕存水呀? 嘴 我得最高啊! 鼻子 脑袋!我对您有意见。 马季 你有什么意见? 鼻子 我不能跟他们在一块儿,我得站最高峰。 马季 !他也长到这地方来? 眼睛 脑袋!我高瞻远瞩,我请求上调。 马季 你也上来啦!好嘛! 耳朵 脑袋!我耳朵也得必须长你脑瓜顶上。 马季 耳朵也长……我成兔爷啦! 合 就这样吧,好,上面见吧! 马季 停!干吗呢你们?五官全长我脑袋上头,都得听我的!五官分工不一样,得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起来才能干出点事儿来呀?照你们这样,自己强调自己重要,不要 你们啦!走!走!走!走! 马季 回来,回来! 众 怎么又回来啦? 马季 我琢磨过来啦。 众 啊。 马季 你们几位全走啦? 众 啊? 马季 我这脑袋成鸭蛋啦! 众 哈哈! 作者 马季 马季 赵炎 刘伟 冯巩 王金宝演出本叫板师傅郭德纲,曾经德云社第一门徒曹云金事业转型了?现在怎么样了?贾:哎呀,现在说相声可不容易。张:那倒是。贾:你得苦练基本功啊。张:说学逗唱。贾:这还不算,必须得多读书。张:应该多知多懂。贾:有这么一本书,你读过吗?张:哪本儿,你说说。贾:《道德经》张:这个翻过几页,但是有点深。贾:那有一本跟《道德经》,齐名的一本书你读过吗?张:跟《道德经》齐名的一本书。贾:嗯。张:叫什么呢。贾:《荤菜大全》。张:我没有读过。贾:那这个《道德经》,跟《荤菜大全》的合订本,估计你也没有读过了吧?张:出版社疯了,把这两本书合订到一块儿。贾:你要是没读过这两本书的合订本,我劝你抓紧时间找来读一下。张:我干嘛呀我。贾:因为据我研究发现呐,读完这个合订本之后,能够明白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张:什么道理?贾:老子不是吃素的,怎么样?张: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研究成果,可以于我分享分享啊?贾:好好好,你这么爱学习,我给你讲讲我最近,正在研究的几本书。张:哪几本?贾:四大名著!张:哪四大名著?贾:这还用问吗?张:怎么了?贾:谁不知道啊!张:我怕你不知道。贾:《水浒传》。张:有。贾:三国杀。张:没有,“三国”没杀。贾:那帮人杀来杀去嘛。张:那也叫《三国演义》贾:还有这个《红楼梦》、《西游记》。张:这是四本。贾:要说这几本书,哪本我研究的最好。张:哪本呢?贾:《三国演义》。张:《三国演义》倒是值得一看。贾:《三国演义》里有那么多人物啊!张:对。贾:我想问问诸位啊,您最喜欢的是哪位?张:你看有人搭理你吗?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好玩儿吗?你不觉得尴尬吗?作为你的搭档,我觉得我都比你尴尬。作为搭档来说,你说你跟人家问什么问题?问完问题大伙儿都不搭理你,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谁来负责任?相声演员为什么是搭档,为什么一个逗哏一个捧哏,要我们捧哏的是干嘛的?不就是在他们,不愿意搭理你的情况下,我负责搭理你一声吗。所以你就问我就完了,你说你问人家干嘛!贾:《三国演义》里你最喜欢那个人物啊?张:我不看《三国演义》。贾:还是尴尬一点儿好。张:你拉倒吧你,你说你最喜欢哪个就完了。扩展资料贾旭明,男,1977年生于河北保定,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北京乐活卉创始人。演艺经历2014年新年前,他与张康一起带着原创作品《笑话播报》(《新闻晚知道》升级版)冲击央视春晚,获得本届春晚总导演冯小刚、语言节目导演赵本山的高度肯定。2014年4月30日, 相声团体“乐活卉”在北京东宫影剧院成功举办了贾旭明、张康“演说相声”专场,并举行了“乐活卉”首次媒体见面会。2014年6月1日,相声团体乐活卉“是否记得当年“那个”小六一专场在京举办。两位班主贾旭明、张康携全体乐活卉成员为京城观众倾情奉献了一场极具怀旧气息的大型演出,收获好评如潮,独特的“演说相声”再掀爆笑旋风。2014年8月15日,著名青年相声演员贾旭明、张康携其创办的相声团队乐活卉“归来”相声专场暨新剧场(安贞剧场)开业庆典在京举行。2014年8月15日,乐活卉安贞剧场开业,并举办了开业首演,著名相声演员李伟健到场祝贺,并亲自上阵表演了两个非常经典的相声作品。2015年,登上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作品《缺啥别缺德》,成为整台晚会中仅有的一个相声节目。2015年,参加北京卫视春节晚会,作品《背包客》大获好评。2015年.参加北京卫视元宵晚会,作品《四大名著》爆笑全场。2017年2月11日,登上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与张康表演相声《我去过》。2018年2月15日,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贾旭明与冯巩、曹随风、侯林林表演相声《我爱诗词》。张康,著名青年相声演员,相声团体乐活卉创始人。演艺经历2006-2008年这三年的时间里,他只是听活、看活、研究活,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拥有了第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2009年,开始与贾旭明搭档,迅速形成了“捧哏霸气,逗哏受气”这种独树一帜的表演特色。在贾张大量的原创作品中,《任我行》、《纠结》、《TV秀》、《 四大名著》、《比比皆是》等均在央视的《 笑星大联盟》和《 我爱满堂彩》播出过,稳居同期栏目及纵向播出期次里收视率之首。2011年末,参演**《 80调》,出演男二号。2012年12月8日,张康与贾旭明一起创立相声品牌“乐活卉”,并在东宫影剧院举办了开业首演。2012年年底,获得东方新娱乐《 笑林盛典》颁发的东方新锐笑星奖。2013年5月1日,带领“乐活卉”进驻拥有228年悠久历史的北京天乐园大戏楼,使“乐活卉”成为继 刘老根大舞台、 德云社之后第三家进驻前门文化圈的相声团体。2013岁末,他与贾旭明一起获得东方新娱乐《笑林盛典》颁发的最佳笑果奖。2014年农历新年前,他与贾旭明一起带着原创作品《笑话播报》(《新闻晚知道》升级版)冲击央视春晚,获得本届春晚总导演冯小刚、语言节目导演赵本山的高度肯定。2014年4月30日, 相声团体“乐活卉”在北京东宫影剧院成功举办了贾旭明、张康“演说相声”专场,并举行了“乐活卉”首次媒体见面会。2014年6月1日,相声团体乐活卉“是否记得当年“那个”小六一专场在京举办。2014年8月15日,著名青年相声演员贾旭明、张康携其创办的相声团队乐活卉“归来”相声专场暨新剧场开业庆典在京举行。2014年8月15日,乐活卉安贞剧场开业,并举办了开业首演,著名相声演员李伟健到场祝贺,并亲自上阵表演了两个非常经典的相声作品。2015年,登上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作品《 缺啥别缺德》,成为整台晚会中唯一的相声节目。2015年,参加北京卫视春节晚会,作品《 背包客》大获好评。2015年.参加北京卫视元宵晚会,作品《 四大名著》爆笑全场。2015年.力邀鬼才导演大鬼和著名编剧导演 徐正超及“徐正超工作室”加盟。2018年3月6日,参演的大型奇幻连续剧《狼乾劫》开播。道家文化,何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曹云金最近在短视频平台开播,在网友的谩骂声被迫关停,这也让曹云金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中1曹云金和郭德纲的师徒情缘曹云金从小在天津长大,自小有着对于相声异禀的天赋,玩世不恭的他,高中辍学之后,来到了北京闯荡,想求一好师傅,拜师学艺,而当初次遇见郭德纲时,郭德纲给曹云金留下的印象是太年轻,曹云金怕郭德纲教不了他,但是郭德纲的表演,让曹云金心服口服,曹云金也成为了郭德纲的第一个弟子,也是德云社的第一个大弟子。2曹云金成名后迷失了自我曹云金随着德云社参加各种央视节目,因为清秀的长相和相声的风格,积累了一批自己的忠实粉丝,但是他在成名之后却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初心,后来德云社的师弟与曹云金在后台相遇忘记和曹云金打招呼,曹云金都会把他叫到自己的面前,让师弟重新打招呼。而当曹云金和师傅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当着于谦的面说出了:我养活了半个德云社。甚至因为自己的“腕”大,会有时候和剧组起冲突。2010年1月18日,曹云金在祝贺师傅郭德纲的生日宴席上,敬酒之后就想走,经纪人王海拉住他,希望他留下来吃饭,然后曹云金就说出了要离开德云社的话。而后德云社因为一些负面的言论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就在此时,曹云金成为了相声的新代名词,他的名气,甚至一度超过了德云社的名气。3自成公司,背离师门在离开德云社之后,曹云金建立了自己的相声班底,和德云社以前的几个师弟一起,创立了“听云轩”而2016年9月5日,曹云金在微博上发出《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结了》,此时曹云金和郭德纲的关系正式决裂。而后更是在节目吐槽大会上直接称,我没有师傅!而不仅仅在事业和做人上失败了,在感情上,曹云金也是一个失败者。和妻子唐菀结婚后,也从来没给过女方应该有的尊重,甚至离婚的理由都是那么荒诞不羁——男方养家,女方没有收入!要知道他们结婚的那段时间里,唐菀刚刚经历了生产和哺乳期,根本没有经历投入工作。在直播中,直播间里曹云金说只要发弹幕:金子加油,就有机会获得名贵红酒。但是飘扬的弹幕中全是:逆徒,而直播中的曹云金也是被骂的不敢直视屏幕。我们都多多少少了解过《易经》,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确实是《易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而在我们的理解中就是男子为阳,女子为阴。而阳到极处就成为阴,阴到极处就成为阳,这一思想是《易经》中本有的思想。但是在道教中也有提及阴阳的,《老子》中就有写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就是世间万物都是背对着阴,而拥抱的是阳。天地间的事物以至于人类,都是由乾坤自然化生的,都是阴阳的化生物。而“一阴一阳之谓道”,则是《周易》思想的根本。首先传递的消息有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简单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阴,一是阳。其次是说某一事物的基本性质可以是阴,是阳。但阴并不是纯粹的阴,阳也不是纯粹的阳,阴中又分为阴阳,阳中又分为阴阳,阴中又有一阴一阳,阳中又有一阳一阴。还有就是说阴阳这两种因素,或者说是两种势力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此消彼长、流动往复的。就是说阴阳师无法彻底分离的,有阴有阳则使世间万物达到自然平衡的状态。就像看过德云社相声的就知道,《五红图》也是在讲述阴阳,但是他上升到了物体之上,一个物体正面为阳则背面为阴,由此可见,阴阳是无法完全的剥离开的两种名称,有阴则就会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