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祝贺词怎么说的话

问答 0 11

灶王爷祝贺词怎么说的话,第1张

1、准备祭祀品 要祭祀灶神,首先得准备好必备的祭祀用品,比如香蜡纸钱、祭祀贡品、祭祀神油、祭祀品摆放点等。祭祀灶神时一定要把祭祀品准备齐全,以免在祭祀时因物品准备不足,影响祭祀效果。 2、摆列祭祀品 把祭祀品准备好了后,就把这些祭祀品摆放在灶头上,等待祭祀。摆放祭祀品时一定要注意顺序和策略,利用最少的地方,把所有的东西摆下,而且还不占地方,这还是很需要技巧的哦。 3、点燃香蜡 把贡品摆好了,就需要选一个吉时点燃香蜡了,点燃香蜡时,一定要快,而且不要碰倒香蜡,以免对神灵不敬。 4、礼请灶神 点燃好了香蜡,贡品也摆好了,接下来就需要家里的长者来礼请灶神了,由家里的老者念念有词,恭恭敬敬的把灶神请下来接受祭拜。 5、敬酒添茶 接下来就需要你把备好的美酒和好茶敬献给被大家请下来的灶神了,美酒和好茶不宜过多,但一定得是家里的精品,以表示对灶神的尊敬。 6、说祝福语 敬奉完美酒和好茶,接下来就需要家里的长者来给灶神说一些祝福语了,并捎到一些自己及家人的期望,期望灶神能保全家平安吉祥。 7、点燃纸钱 说完祝福语和愿望,接下来就把备好的纸钱点燃,一张一张的撕开,尽量让纸钱完全燃烧,能让灶神拿到更多的财宝,才会尽心尽力地为家人美言,保家人平安。 8、作揖磕头 纸钱燃烧到最后,就需要全部参加祭祀的人诚心诚意的给灶神作揖磕头了,一般是三作揖三磕头,而且必须很诚心,以表示对灶神的恭敬。 祭灶要讲究 灶王爷主张节俭,我们祭灶的时候不要铺张浪费。我们在祭祀的时候,其实不必每次都大动干戈。祭灶的整个环节中偏向节俭,这可能与灶王爷劝诫人们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关。据说灶王爷上天汇报,就有是否抛米撒面铺张浪费这一项内容。如果祭灶时过于铺张,怕犯了这一条款,让灶王爷到了玉帝那里反而给添上坏话吧。我们只要尽到了心意就可以,不需要搞一些排面。深受百姓爱戴的灶王爷究竟是谁,为何每年都要请他升天?文章简介:关于灶王爷的来历,有一个说法是:一位神仙幻变的民女将他掴到锅台上,变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  灶王爷的来历第一种说法:  《酉阳杂俎·诺皋记》云,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传说张单是一个负情浪子,因羞见休妻而钻入灶内,成为灶神。一说,古时候有一贪官,生性最馋,每天须找美味食用,百姓不堪其扰。后一位神仙幻变的民女将他掴到锅台上,变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  第二种说法:穷蝉演变说《酉阳杂俎诺皋记》认为: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关于这个张单,民间另有个传说:说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顺公婆。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移情别恋妓女海棠,回家休了丁香。丁香嫁给贫穷老太婆打柴的儿子。海棠好吃懒做,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流浪讨饭。腊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皇封他为灶王。  灶王爷是个聋子的传说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仡佬族的人到天上去找玉皇要求给人间降福,于是,玉皇便派了一位灶神帮助他们看家,并管理火。  但是,事与愿违,灶神是一位“挑眼儿”的神,有事没事喜欢找岔子。他不但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还不时地找人们的小不丁点的“毛病”去向玉皇汇报。玉皇听了灶神的汇报,动不动就派雷公来惩罚人们,要么就是让火神来烧,要么就是让风伯来扰,搅得仡佬人没有半点安生。灶神对妇女尤其不好,稍有不如意就去玉皇那里栽赃诬告,使她们不断地遭受雷劈。  有一位媳妇,成天提心吊胆地怕灶神诬害她。她除每天细心办事外,总要在吃饭之前偷偷地供老天一次,乞求保佑。久而久之,老天被她的真诚感动了,他想:“灶神这家伙实在太胡作非为,应该向玉皇把他的事情讲清楚。”  恰恰就在第二天的上午,这个媳妇的婆婆没有到外面去做活。饭熟了,她要照常敬献老天,又害怕婆婆怀疑她偷嘴,先吃白米饭。她为了不让婆婆怀疑,就急忙忙地舀饭供上,这一慌可闯了大祸,她把几颗饭粒掉在了水缸的旁边。灶神早知道她在求天保佑,一直在找她的错处,这回可被抓住小辫子了。于是,灶神起了个大早,鸡刚叫,他就上天面见玉皇去了。  灶神对玉皇报告说:“这个媳妇抛撒五谷六粮,不是头一回了,现在水缸边还丢有半水缸白米饭呢!”玉皇一听,大怒,立刻叫雷公去劈那个媳妇。这时,老天对玉皇说:“现在下界怨气冲天,弄得人神不宁,你是玉皇,办事要慎重一些才好。还是叫雷公先了解一下,不要冤枉了好人。”玉皇说:“雷神,老天讲得有理,今天你去要好好地处理这件事。”  老天马上给那个媳妇托梦说:“午时三刻雷神要来劈你了,你为供献我撒在水缸旁边的那几粒饭,快拾起来用油炒了吃掉,然后去捡几颗亮米石丢在那里,你就平安无事了。”  雷公和灶神一起来到那媳妇家,他们在水缸旁边看到的是小石子,而不是米粒。灶神一看就急了,立即催雷公劈死那媳妇。雷公被灶神逼急了,就说:“屋子里太黑,我也没有看清是什么,让我来尝尝吧!”说着他拾起几颗亮米石放在嘴里,只听“格崩”一声,他的大牙被硌掉了,痛得他眼泪直流。  雷公不禁火冒三丈,一转身就左右开弓,狠狠地扇了灶神两个大耳光。这一下把灶神打愣了。雷公将嘴里的亮米石和硌掉的牙连血带水吐到灶神的脸上,说道:“从今以后,只准你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一次,不要天天去瞎报告了。”  雷公的那两个耳光打得可真不轻啊,灶神的耳朵从此就被打聋了。打这以后,人们都可以放开胆子说话了。再不怕灶神上天诬告了。供奉灶王爷应该怎么供奉深受百姓爱戴的灶王爷究竟是谁,为何每年都要请他升天?在我国每年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又被叫做是小年,而且还是灶神节,一到了这一天,每一家都会准备好祭灶仪式的东西,就是来送自己家里呆了一年的灶王爷去升天,然后和玉皇大帝汇报一下,这一家人这一年的德行和功过,希望灶王爷能上天多说好话,下来的时候带着吉祥如意下来。所以送灶王爷得这个仪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已经很长时间了,几乎每一家都会在自己家灶房的东面或者北面放上神龛,然后把灶王爷供奉在里面,放在正中间,也有直接贴上灶王爷的神像来供奉的。每次仪式大多会选择在黄昏的时候举行,把准备好的糖瓜,清水,料豆更各种贡品都摆放好,然后由家里的长辈带着一家老小去给灶王爷磕头烧香,并且嘴里还会念叨祷词。接着就是把灶王爷的神像给请下来,在嘴上涂点糖,或者是直接把糖放到灶里面,就是因为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最后再把香根还有神像等全都焚化了,拿凉水往地上一泼这也算是结束了。这个仪式从古至今都是很庄重的,哪怕是帝王之家,也要尊敬灶王爷,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就在《清史稿》当中就有记载,一到了腊月二十三,皇帝就会在坤宁宫举行仪式,作为九五至尊都会在灶王爷面前行跪拜礼,然后奉上很多的贡品。第一:很可能是玉帝的女婿。也有民间传说是玉皇大帝为了体恤百姓疾苦,然后让王母娘娘下凡去考察,结果女儿也跟着去了,到了人间去玩耍,玉帝也没办法,谁知道这小女儿去了人间就爱上了一个烧火帮灶的工人,十分的老实,于是没办法,玉帝知道后很生气,所以把女儿也变成了凡人,还是王母心疼女儿,一直求情,才封了这小子一个灶王管人间伙食的职位。第二:普通百姓,传说当时有一对张氏兄弟,哥哥就是帮人修灶头的,被称为是”张灶王“,而弟弟是每天喜爱读书写字画画,所画之物栩栩如生,有一天张灶王病了,只剩下弟弟扛起家业,可是弟弟只会作画,肯定没办法养家糊口,嫂子无法忍受就要分家,弟弟于是就画了一幅画说自己哥哥被玉帝封了灶王爷,要把这件事告诉了玉帝,于是家里没人敢说分家了,慢慢的就变成了我们如今供奉的”灶王爷"。关于灶神的出身问题,人们的说法不一而足。但自从被道教引入神仙系统,灶神便成为了"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其出身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至于在民间为何人们对灶神又爱又恨,我们可以先看看道教大师葛洪在《抱朴子》中的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不过另一方面,从清代《敬灶全书》的记载来看"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可见,灶神还兼有百姓的守护神、功劳的汇报者的角色,如果坚持行善三年,灶神便会上奏天帝让其降下福寿。灶王爷的故事供奉灶王爷的方式和方法因地域和传统习俗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供奉灶王爷的基本步骤如下:1准备神龛或供桌:在家中选择一个恭敬的地方,摆放神龛或供桌,上面放上灶王爷的像或画像。2点燃香烛:点燃香烛,表示虔诚的敬意。3上供祭品:准备一些供品,如水果、糖果、茶叶等,摆放在神龛或供桌上。可以根据自己的习俗和信仰选择合适的祭品。4祷告祭祀:跪拜在灶王爷面前,合十祷告并念词,表示虔诚祭祀。5结束仪式:祭祀仪式结束后,将祭品留在神龛或供桌供灶王爷享用,或者分食给家人,以示分享神灵的恩典。总的来说,供奉灶王爷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和文化传统,希望能够得到灶王爷的庇佑和保佑。供奉灶王爷的过程需要诚心和尊重,并根据当地习俗和家庭传统来进行。如何送灶神 怎么送灶神 灶王爷的故事 灶王爷的故事1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张生的人娶了个媳妇,名唤郭丁香。郭丁香非常贤惠,自从嫁给张生后,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地一操一持家务。没过几年工夫,他们的家业就逐渐兴旺起来,家里骡马成群,盖了几百间瓦舍,成了当地的大户人家。张生能够过上好日子,多亏娶了勤劳的丁香。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日子过得很舒服,却未想过家业是怎么得来的。眼看郭丁香一操一劳过度,人老珠黄,没有年轻时漂亮了,张生慢慢变得喜新厌旧。后来,他便整天不干活,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更年轻更漂亮的媳妇。他整天虐一待丁香,最后终于把丁香休了,又娶了财主的女儿李海棠做老婆。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因为两人都不一操一持家务,坐吃山空,没过多久,张生的家业全部败尽,渐渐地穷了,房屋和土地都被卖掉了,最后终于穷得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眼看过不下去,就偷偷跑了。张生终于沦落为乞丐。  有一天,张生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仆人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张生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仆人又盛了一碗给张生喝了。张生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问问你家主人,能让我在你家厨房里住一一夜吗?”仆人说:“行。”就把张生领到厨房里住下。张生说还饿,还想喝碗汤,仆人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仆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她说一声就来。”张生心里感激不尽。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生一看,好像很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被自己休掉的丁香。丁香问张生:“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得无地自容。心想:“我哪里还有脸活着,死了吧。”张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得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张生虽然不好,但他懂得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为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生为灶王,为一家之主。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用果子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一爷就要骑马上天回报各家各户的情况,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老百姓恐怕灶王一爷上天不说自家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用秫秸扎个马,做些面条,叫他吃饱喝足,招待得好好的,还祷告一番,希望他上天回报时多说说好话。后来又用糯米做个糖盘孝敬他,想用糖盘粘住灶王一爷的嘴,不让他说坏话。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现在,还有“二十三里啃糖盘,再过七天就到年”的说法。 灶王爷的故事2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小年儿,家家户户祭奠灶王爷的日子。现在很少有人在这一天上供烧香,但是这个节日习俗还一直流传着。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王爷。那时的灶王爷很少有现在这印刷精美的挂画儿,人家灶台前灯窝儿旁边便是灶王爷的牌位儿,一张黄纸贴在墙上,中间写着“灶王爷之位”几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边是横批,“一家之主”,也因此在民间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叫做“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在那张纸做的牌位儿下边钉两根小木橛儿托起一块一尺来长儿半尺来宽儿的小木板儿,那是给灶王爷摆放上香炉和糖果用的。  传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他在凡间一年的工作,同时还要把人们的要求和良好愿望反映给玉皇大帝。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要点上一炷香,三拜九叩首,在心里默默地向灶王爷祈祷,委托灶王爷把自己的愿望带给玉皇大帝,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灶王爷满足人们愿望的事儿。  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个老员外,雇了一个小长工儿,这个小长工儿一晃已经十八岁了。老员外有一个儿子,和这个小长工同庚,不同的是老员外的儿子不但不需要下田劳作,还老早儿的娶了妻,生了子,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小长工领了一年的工钱,回家和唯一的亲人老父亲过年。话说小长工的父亲就在这一天的早上给自家的灶王爷供了糖果,上了香,然后三扣九拜之后在心里默默祈祷:“大慈大悲的灶王老爷,行行好吧,让我的儿子早点上媳妇……”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小长工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灶王爷,灶王爷告诉他说:“明天你到集市上买一张画有美丽姑娘的年画,贴在你家炕稍墙上,你老父亲的愿望就能实现。”小长工虽然不知道父亲的心愿是什么,但还是照着做了。  大年三十儿晚上,子夜到了,小长工烧开了煮饺子水,和老父亲到院子里放爆竹。放完爆竹,爷俩欢天喜地地回屋煮饺子,一开门,见一个美丽端庄,衣着艳丽的姑娘正在灶台前忙着煮饺子呢。抬头看看灶王爷,灶王爷仿佛在看着他们笑;再进里屋一看,墙上的年画变成了一张白纸,老父亲心里一下子明白了,那煮饺子的姑娘就是灶王爷求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儿媳妇。  转眼之间又到了年底,小长工已经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可是他仍然长年累月给老员外扛活,日子过得比先前更紧了,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小年儿又到了,小长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灶王爷上香祈祷,祈求能赐给他富贵。夜里,灶王爷又来了,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小伙子啊,你不知足哇。有了媳妇和儿子又想要富贵,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  小长工问灶王爷:“我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员外的儿子那样?”  灶王爷说:“他能和你比吗?他只有二十三岁的寿命,你有七十三岁的寿命啊!”  小长工说:“我就是活到一百零三岁不也是受穷吗?我宁肯和他一样活到二十三岁,也不愿意永远受穷。”  灶王爷想了想,对他说:“那好吧,明天你到集市上捡带有金元宝的年画买一张,贴在炕稍墙上就行了。”  第二天,小长工照样儿做了。  大年三十晚上,小长工放完爆竹回屋里一看,惊呆了,炕上摆满了黄澄澄的金元宝。  有了钱,小长工不用再给人家扛活了,家里买了很多土地,盖了四合大院儿,雇了好几个长工,从此,小长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大员外。他老父亲为了能多抱几个孙子,又为儿子娶了好几房儿媳妇,没过几年,老人家就孙子孙女成帮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小长工时刻都没有忘记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但是不知道怎么报答。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在自家为灶王老爷修建一座祠堂,于是请了泥瓦匠,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为灶王老爷雕铸了一樽镀金的泥像。  是年小年儿的夜里,灶王爷又来到了他的梦里,告诉他年三十儿半夜十二年点他就到寿命了,让他有个准备。  第二天,他告诉他的子女们说:“年三十儿我就要走啦,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特别是腊月二十三,千万不要忘了给灶王老爷上供烧香。”  年三十儿,她早早地来到灶王老爷的祠堂里,坐在灶王老爷的对面,摆上了丰盛的酒菜,自己吃一口菜,给灶王老爷喂一口菜;自己喝一口酒,给灶王老爷喝一口酒。就这样,一口菜,一口酒,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着感恩的话,弄得灶王老爷满脸满身都是酒菜,都是油腻。子夜到了,阎王派两个钦差来接他,一看他正在和灶王爷面对面的喝酒,没敢惊动,忙跑回去向阎王报告说:“那小子正在和灶王爷喝酒呢,有说有笑的,我们俩没敢惊动。”  阎王不信,亲自和两个钦差去接,到那一看果然不假,于是火冒三丈,就去找玉皇大帝说理。玉皇大帝听了之后说:“不对呀,老张现在正在和各路神仙一起吃庆功酒呢?”两人一边说一边来到了宴会大厅找灶王爷。灶王爷说:“那那儿是我呀,那是他为了感激我,为我塑的镀金泥像。”  玉帝和阎王一听世上还有这样知恩图报之人,感动之余,就免去了小长工一死,允许他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小长工陪着灶王老爷的雕像喝到天亮竟然还活着,而老员外的儿子,在那个年三十儿的子夜时分如期归西了。  末了的结论是,做人,要知道知恩图报。 灶王爷的故事3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个送灶的日子,过去这个时候,人们都要请灶王爷吃麦芽糖,还让他转送一些给玉帝吃。可如今没人给他俩送糖了。玉帝吃不到糖,挺不高兴,就把灶王爷招来,责问他;“过去每年这一天,你都献给我麦芽糖,可这几年,我怎么连糖影子也见不到”  灶王爷听玉帝这么一说,赶紧跑到南天门往下瞧。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看见哪一家房子里有香烟缭绕.就知道这家主人正在烧香供佛,要请他去大吃一顿。可现在.他看呀看呀.看了好久,眼都瞅酸了,还是看不见一丝烟火。  灶王爷急了,忙上殿对玉帝说:“玉帝莫生气,待臣到下界去看看。”说着,就腾云驾雾来到人间。  灶王爷降落在一座大房子前面,刚刚推开门,就吓了一大跳,呀!这儿怎么有个妖怪:大大的个子,怪模怪样的,长着三排转动着的牙齿,排成“品”字形,正在“咔嚓咔嚓”不停地嚼着甘蔗,不一会儿,就把一大堆甘蔗嚼碎,咽到肚里去了。  灶王爷虽说是个神仙,可他只会向玉帝打小报告,并没有大本事。他的身子长得胖,这会儿想跑又跑不动,只得壮起胆子来,战战兢兢地问妖怪:“你……你是何方妖精”  “灶王爷不必害怕!”地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灶王爷仔细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拄着一根拐杖。噢,原来是土地公公!  土地公公说:“小神一直住在人间,对人间的事情也略知一二.知道此物不是妖怪,而是造糖用的甘蔗压榨机。你看这些甘蔗,经机器这么一压,糖汁就从里面跑出来了。听说,再经过脱色、过滤、蒸发、结晶,就可以造出糖来。”  灶王爷仔细一看,可不是!那些管子里流的全是糖汁,真把他给馋坏了。他命令土地公公:“快给我拿麦芽糖来!我吃了,会在玉帝面前替你说几句好话。”  土地公公忙说:“有!有!这里是造糖厂,不要说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了,还有乳糖、冰糖、果糖、红糖……什么糖都有,您尽管拿吧!”  灶王爷真是喜出望外,每样都抓了一大把,拿回家大吃一顿,还送一半给玉帝。  玉帝边吃边点头,满意极了,连声说:“不错!不错!比麦芽糖还甜!”玉帝吃完糖,还不过瘾,又对灶王爷说:“我还要吃糖!我要尝尝更甜的糖!”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土地公公只好再带他去找糖。  灶王爷看到桌上有好几个糖罐子,其中一个糖罐子的标签上写:“龙胆糖”,心想:“好家伙!龙的胆能做糖!这糖一定名贵!”便兴冲冲地抢着这罐糖走了。土地公公在灶王爷后面紧追,着急地喊:“等一等!这不是……”可是,灶王爷连理都没理他,只管腾云驾雾上天去。  玉帝听说龙胆能做糖,高兴极了,命令天兵天将:“把四海龙王一家全绑起来!拿他们的胆做糖!”  玉帝发过命令,就坐下来吃糖。可是,他刚吃一口糖,就皱紧了眉头,问:“此糖为何不甜”  灶王爷一听,慌了,也赶紧尝一尝,咦果然没有甜味,还带点苦味呢!  玉帝很不高兴,命令灶王爷:“你快给我换一罐好糖来!”  灶王爷不敢怠慢,赶紧照玉帝的`命令去办。他到人间见了土地公公,就埋怨他:“你怎么给我不甜的糖?”  土地公公委屈地说:“小神连声喊叫,可您只管上天去,小神有何法子呢您自己搞错了,这龙胆糖是用龙胆的根造出来的,龙胆是一种植物,哪是什么龙的胆”  灶王爷自知理亏,就不再说什么。忽然,他一眼瞅见架子上有个罐子,标签上写着“糖精”二字,便打开罐子,用手指蘸点颗粒儿尝尝,嘿,甜极了!灶王爷心想:“这土地神真小气,原来把好糖藏在架子上,想留着独自受用。”便乘土地公公不注意,把这糖精罐子藏在自己的大袍袖里上天去了。  玉帝等得不耐烦,一见灶王爷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夺过罐子,抓了一把糖精往嘴里塞。  “哎哟,苦死了!”玉帝的脸皱得像干黄瓜。  玉帝大怒,把灶王爷骂了一顿,差点儿没把他的胡子给揪下来。不光这样,他还生“人”的气,又命令二郎神到下界去,把甘蔗统统拔光,叫人们造不出糖来。  二郎神下到人间,正要执行玉帝的命令,土地公公赶紧从地里钻出来,拉住他的袖子说:“二郎神,别动手!这事都怪灶王爷,谁叫他把糖精当作糖偷到天上去!其实,糖精是一种有机合成物,名叫‘邻磺酰苯酰亚胺’,压根儿不是糖!”  二郎神为难了,要是不执行玉帝的命令,玉帝怪罪起来怎么办呢  土地公公出了个主意:“把甘蔗拔掉太可惜了,不如把它变成山芋,这样既不糟蹋东西,也不会被玉帝发现。”  二郎神照土地公公的主意把甘蔗全变成了山芋。  过了些时候,玉帝和灶王爷又想吃糖了,两个家伙馋得口水直流。玉帝对灶王爷说:“你再下去给我弄些糖来!”  灶王爷愁眉苦脸地回答:“甘蔗全没有了,还会有糖”可他不敢违抗玉帝的命令,只好又到人间跑一趟。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帮忙。他做梦也没想到,土地公公又帮他找到了糖!不过,这些糖都不是用甘蔗做的,而是用甜菜和糖高粱做的。不光这样,灶王爷还吃到一种用山芋做的糖——异构糖。  玉帝和灶王爷终于又有糖吃了!他们觉得,吃了糖,身上暖洋洋的,也格外有劲。  玉帝和灶王爷迷上了糖!他们每天都在自己的袖子里放着一堆糖,格崩格崩地吃个不停。吃呀吃呀,过了半年,不光灶王爷变得更胖了,连玉帝也成了大胖子!到了年底,他们的牙齿全龋坏掉光了,过年的时候,他俩就只好光喝汤,没法吃鱼吃肉啦!  ----------------------  爱吃糖的小猪  爱吃糖的老虎 灶王爷的故事4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灶王爷的故事5  据传“灶王”原是浪荡公子张万仓,外号张腊月。其原配丁香女勤俭贤惠、美丽善良,由于张腊月喜新厌旧,后门休出丁香女,前门娶来王海棠。不几年家底被挥霍净光,张腊月后悔莫及哭瞎了眼,便沿街乞讨。有一年腊月二十三,他讨饭到了丁香家,丁香女看到张腊月可怜,便不记前仇,让仆人把他请进来给他一碗龙须面吃。当他得知这是前妻丁香家时,羞愧难当便一头掸死在锅台上,从此贤惠的丁香女便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祀他于锅台上,传来传去,便把张腊月传为“灶王”,民间也传下了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张贴“灶王”的习俗。“小年”,也叫“祭灶节”、“灶神节”,由于地区风俗差异,一般北方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在腊月二十四,这个节日已经有上千年的传统,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还是异常重视的。送灶神的方式各地民间辞灶习俗不尽相同,但大致都是燃香、供果菜、酒食,还有纸钱或元宝等。首先把供果和酒菜摆在桌子上,在灶神上天之前要请他吃上一顿,供奉好以后,把香点上再把灶君的画像从墙上请下来,与事先准备好的纸钱一起,拿到院外烧了,同时燃放鞭炮。意思是让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快快走,再等他回宫降吉祥。送灶神其实老祖宗留下来的还有“3供2忌1不留”这样一种说法,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今天一起了解一下吧!3供供糖、供酒、供豆家里有灶神像的不难发现,一般上面都会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神是一直在家里的神,每年的灶神节都是要上天去向天庭汇报这家人一年中的作为,为了能让灶神说点好听的,家家户户都会供上蜜糖,嘴上抹点蜜,会说好话。供奉酒水则是为了让灶王爷多喝点酒,这样脑袋昏昏沉沉的,能少说几句家里的脏话。所供奉的豆子呢,则是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的,让坐骑在路上能安稳一些,让灶王爷顺顺利利,开心地去到天庭汇报。2忌一忌女子祭灶、二忌不吉言行民间有这样一句话,“男不祭月,女不祭灶”,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男子不去祭拜月神,女子不去祭拜灶神的意思,传说中月神是位美丽的仙女,男子祭拜过后往往会迷恋上温柔美丽的月神,回到家后总是会心神不宁,所以一般不让男子去。而灶神呢,是为男性神像,古人最忌讳男女之间的相处,所以也不让女子去祭拜灶神。在小年前后两天,休息一年的灶王爷也会睁开眼睛,竖起耳朵,仔细观察家中有没有不合规矩的言行,才好上去禀报,所以这两天一定要谨言慎行,少说不吉利的话,少做不吉利的事。1不留不留旧灶神像送灶神的最后一步就是把灶神像用火烧掉,这样就算是把去年的灶神送走了,等到除夕晚上,再贴上一张新的灶神像,继续摆上瓜果、香火,新的一年新的灶王爷,所以家里是不能再留着旧的那张像,会让新来的灶王爷不满,来年回去禀报的时候会捡不好的说。除此之外大家也别忘了做上一锅饺子,寓意吉祥,招财进宝,给家人都吃一点。小年对于大家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大家应该重视起来,记好这“3供2忌1不留”,顺利过完小年,来年吉祥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