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展会名称: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举办地点: 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会期: 201051—1031,共184天 吉祥物: 海宝 展会类别: 综合类 参展方数量: 240个国家地区组织 投资成本: 约450亿人民币 会场面积: 528平方公里 参观人数: 预计7000万人次 隐藏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一轴四馆 世博轴 中国国家馆 世博主题馆 世博中心 世博文化中心 国家馆 亚洲 阿联酋馆 阿曼馆 巴基斯坦馆 哈萨克斯坦馆 朝鲜馆 卡塔尔馆 黎巴嫩馆 尼泊尔馆 日本馆 韩国馆 沙特阿拉伯馆 斯里兰卡馆 土库曼斯坦馆 伊朗馆 以色列馆 印度馆 越南馆 菲律宾馆 柬埔寨馆 马来西亚馆 泰国馆 文莱馆 新加坡馆 印度尼西亚馆 马尔代夫馆 东帝汶馆 吉尔吉斯馆 孟加拉馆 蒙古馆 缅甸馆 也门馆 巴勒斯坦馆 约旦馆 阿富汗馆 叙利亚馆 老挝馆 乌兹别克斯坦 土耳其馆 亚美尼亚馆 阿塞拜疆馆 塞浦路斯馆 格鲁吉亚馆 欧洲 爱尔兰馆 爱沙尼亚馆 奥地利馆 白俄罗斯馆 比利时馆 冰岛馆 波黑馆 波兰馆 丹麦馆 德国馆 俄罗斯馆 法国馆 芬兰馆 荷兰馆 捷克馆 拉脱维亚馆 卢森堡馆 罗马尼亚馆 摩纳哥馆 挪威馆 葡萄牙馆 瑞典馆 瑞士馆 塞尔维亚馆 斯洛伐克馆 乌克兰馆 西班牙馆 希腊馆 匈牙利馆 意大利馆 英国馆 保加利亚馆 黑山馆 摩尔多瓦馆 马耳他馆 圣马力诺馆 列支敦士登馆 美洲 巴西馆 哥伦比亚馆 古巴馆 加拿大馆 美国馆 秘鲁馆 墨西哥馆 委内瑞拉馆 智利馆 安提瓜和巴布达馆 苏里南馆 伯利兹馆 厄瓜多尔馆 乌拉圭馆 巴拿马馆 尼加拉瓜馆 危地马拉馆 多米尼加馆 玻利维亚馆 哥斯达黎加馆 萨尔瓦多馆 洪都拉斯馆 巴拉圭馆 格林纳达馆 巴巴多斯馆 巴哈马馆 圣文森特馆 圣卢西亚馆 海地馆 圣基茨和尼维斯馆 圭亚那馆 多米尼克馆 非洲 摩洛哥馆 喀麦隆馆 塞内加尔馆 塞舌尔馆 阿尔及利亚馆 埃及馆 突尼斯馆 利比亚馆 南非馆 尼日利亚馆 赞比亚馆 塞拉利昂馆 几内亚馆 几内亚比绍馆 马达加斯加馆 马里馆 马拉维馆 厄立特里亚馆 中非馆 贝宁馆 冈比亚馆 毛里求斯馆 毛里塔尼亚馆 乌干达馆 布隆迪馆 卢旺达馆 乍得馆 尼日尔馆 加纳馆 加蓬馆 吉布提馆 刚果(布)馆 刚果(金)馆 多哥馆 赤道几内亚馆 苏丹馆 利比里亚馆 佛得角馆 纳米比亚馆 坦桑尼亚馆 肯尼亚馆 科特迪瓦馆 科摩罗馆 津巴布韦馆 埃塞俄比亚馆 莱索托馆 莫桑比克馆 索马里馆 博茨瓦纳馆 大洋洲 澳大利亚馆 太平洋联合馆 新西兰馆 主题馆 城市人馆 城市生命馆 城市地球馆 城市足迹馆 城市未来馆 地方馆 澳门馆 台湾馆 香港馆 黑龙江 北京馆 天津馆 河北馆 吉林馆 山西馆 内蒙古馆 辽宁馆 浙江馆 江苏馆 安徽馆 上海馆 湖南馆 湖北馆 河南馆 山东馆 江西馆 福建馆 新疆馆 广东馆 广西馆 海南馆 重庆馆 四川馆 贵州馆 云南馆 宁夏馆 青海馆 甘肃馆 陕西馆 西藏馆 企业馆 中国铁路馆 国家电网馆 韩国企业馆 可口可乐馆 上海企业馆 思科馆 中国人保馆 震旦馆 中国石油馆 公众参与馆 通用汽车馆 万科馆 信息通信馆 远大馆 中国船舶馆 中国航空馆 太空家园馆 组织馆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 国际信息发展网馆 世界气象馆 联合国联合馆 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馆 上海合作组织馆 公共交通国际联会馆 世界水理事会馆 世界自然基金会馆 东南亚国家联盟馆 全球环境基金馆 阿拉伯国家联盟馆 国际竹藤组织馆 国际博物馆协会馆 法语国家商务论坛馆 博鳌亚洲论坛馆 加勒比共同体组织馆 非洲联盟馆 城市最佳实践区 宁波案例馆 西安案例馆 麦加案例馆 温哥华案例馆 上海案例馆 马德里案例馆 伦敦案例馆 汉堡案例馆 阿尔萨斯案例馆 罗阿案例馆 澳门案例馆 成都案例馆 欧登塞案例馆 罗阿灯光案例 目录[隐藏]申办历程(Bidding Process )会场位置(Expo Location)展会主题(Expo Theme)主题(Expo Theme)副主题(Expo Sub-theme)展会目标(Expo Goal)展会会徽(Expo Emblem)展会吉祥物(Expo Mascot)世博会中文三大金曲(Expo Theme Song)参展方(Expo Participants)非洲国家地区或组织美洲国家地区或组织欧洲国家地区或组织亚洲国家地区或组织大洋洲国家地区或组织国际组织展馆分布(Distribution of Pavilions)上海世博会志愿者(Expo 2010 Volunteer)志愿者标志(Volunteer Emblem)志愿者口号(Volunteer Slogan)志愿者之歌(Volunteer Song)形象大使(Image Ambassadors)组织委员会(Organization Committee)举办意义(Meaning of Holding Expo)主题诠释(Explanation on Expo Theme)主题解析副主题解析世博会门票(Expo Tickets)票价(Ticket Price)门票种类和销售方式门票真假辨别方法世博园交通(Expo Park Transportation)开幕式流程(Opening Ceremony Processes)申办历程(Bidding Process )会场位置(Expo Location)展会主题(Expo Theme) 主题(Expo Theme) 副主题(Expo Sub-theme)展会目标(Expo Goal)展会会徽(Expo Emblem)展会吉祥物(Expo Mascot)世博会中文三大金曲(Expo Theme Song)参展方(Expo Participants) 非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美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欧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亚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大洋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国际组织展馆分布(Distribution of Pavilions)上海世博会志愿者(Expo 2010 Volunteer) 志愿者标志(Volunteer Emblem) 志愿者口号(Volunteer Slogan) 志愿者之歌(Volunteer Song)形象大使(Image Ambassadors)组织委员会(Organization Committee)举办意义(Meaning of Holding Expo)主题诠释(Explanation on Expo Theme) 主题解析 副主题解析世博会门票(Expo Tickets) 票价(Ticket Price) 门票种类和销售方式 门票真假辨别方法世博园交通(Expo Park Transportation) 开幕式流程(Opening Ceremony Processes) [编辑本段]申办历程(Bidding Process )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效果图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00年3月17日,中国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时任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 2001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2002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并作申办陈述。 2002年12月4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编辑本段]会场位置(Expo Location)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编辑本段]展会主题(Expo Theme)主题(Expo Theme)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会全景图English meaning: Better City , Better Life副主题(Expo Sub-theme) 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2城市经济的繁荣 3城市科技的创新 4城市社区的重塑 5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编辑本段]展会目标(Expo Goal) 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 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编辑本段]展会会徽(Expo Emblem)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在2004年11月29日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揭晓仪式”上公布,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编辑本段]展会吉祥物(Expo Mascot) 2010上海世博会吉祥物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吉祥物,于2007年12月18日20时揭晓。吉祥物由巫永坚设计,命名为“海宝(HAIBAO)”,即取“四海之宝”意,主体为蓝色“人”字造型。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而吉祥物的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吉祥物整体形象结构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虽然只有一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编辑本段]世博会中文三大金曲(Expo Theme Song) 世博会中文金曲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曲《微笑上海》,是世博会倒计时200天(2009年10月13日)纪念歌曲。 作词:陈少琪(中国知名词作者) 作曲:庄冬昕(中国知名曲作者) 演唱:刘德华(中国著名演员、歌手)李玟(美国知名华人歌手)林俊杰(新加坡知名华人歌手) 羽·泉(中国知名音乐组合)张靓颖(中国知名歌手)萧敬腾(中国知名歌手)陈绮贞(中 国知名歌手)等。 歌词: 如果我们就是 城市的细胞 请用尽力量 来让它奔跑 如果城市就是 地球的细胞 一起来让它 健康的微笑 世界的心脏 在加快脉搏 把新鲜空气送到每个角落 我爱我们的城市 我创我们的天地 今天的坚持是明天的故事 未来得到了启示 幻想变成了真实 让历史成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每种语言融合 灯火的颜色 地图的轮廓 开展新突破 每个笑脸融合 皮肤的颜色 让我们发现 更好的生活 世界的心脏 在加快脉搏 把新鲜空气送到每个角落 我爱我们的城市 我创我们的天地 今天的坚持是明天的故事 未来得到了启示 幻想变成了真实 让历史成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爱我们的城市 我创我们的天地 今天的坚持是明天的故事 未来得到了启示 幻想变成了真实 让历史成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爱我们的城市 我创我们的天地 今天的坚持是明天的故事 未来得到了启示 幻想变成了真实 让历史成为阳光 灿烂的日子 世博会中文金曲二 2010年上海[编辑本段]参展方(Expo Participants) 截至2010年4月30日,已有200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非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阿尔及利亚、布隆迪、多哥、厄立特里亚、佛得角、刚果(布)、几内亚、科摩罗、莱索托、马里、毛里塔尼亚、塞舌尔、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吉布提、贝宁、中非共和国、科特迪瓦、安哥拉、埃及、坦桑尼亚、塞内加尔、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苏丹、肯尼亚、摩洛哥、加蓬、喀麦隆、卢旺达、突尼斯、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刚果(金)、乌干达、埃塞俄比亚、毛里求斯、尼日尔、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乍得、索马里、加纳、博茨瓦纳、南非、利比亚、马拉维、冈比亚。美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古巴、加拿大、多米尼克、玻利维亚、美国、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秘鲁、圭亚那、海地、牙买加、苏里南、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格林纳达、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安提瓜和巴布达、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巴巴多斯、巴哈马、巴拿马、巴拉圭、洪都拉斯、 伯利兹、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哥伦比亚。欧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法国、荷兰、摩纳哥、瑞士、乌克兰、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德国、克罗地亚、英国、保加利亚、波兰、卢森堡、阿尔巴尼亚、土耳其、比利时、立陶宛、黑山、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俄罗斯、葡萄牙、塞尔维亚、芬兰、阿塞拜疆、希腊、捷克、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罗马尼亚、爱尔兰、塞浦路斯、奥地利、丹麦、瑞典、圣马力诺、挪威、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冰岛、马耳他、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亚美尼亚、欧盟。亚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中国、巴基斯坦、巴林、柬埔寨、蒙古、尼泊尔、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新加坡、越南、缅甸、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也门、日本、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文莱、黎巴嫩、格鲁吉亚、泰国、伊拉克、阿曼、伊朗、马尔代夫、阿富汗、孟加拉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叙利亚、朝鲜、约旦、以色列、卡塔尔、东帝汶。大洋洲国家地区或组织 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帕劳、汤加、密克罗尼西亚、萨摩亚、斐济、库克群岛、纽埃、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国际组织 独联体执委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阿拉伯国家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非洲联盟、世界气象组织、南太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太平洋岛国论坛、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博鳌亚洲论坛、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开发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东南非共同市场、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电信联盟、国际信息发展网、法语国家商务论坛、全球环境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能源署、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地球观测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共交通国际联会、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竹藤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编辑本段]展馆分布(Distribution of Pavilions) 上海世博场馆设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分为A—E片区。 A片区:中国国家馆、除东南亚外的其它亚洲各国国家馆。 B片区:主题馆、东南亚和大洋洲部分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 C片区:欧洲、美洲和非洲各国国家馆。 D片区:部分企业馆。 E片区:部分企业馆、城市文明馆、城市最佳实践区。 举办意义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志愿者团队这次团队规模宏大,是中国现在人口的三十分之一。[编辑本段]上海世博会志愿者(Expo 2010 Volunteer)志愿者标志(Volunteer Emblem)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成。与世博会会徽“世”异曲同工,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V”是“志愿者”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阐述了标志所代表的群体,赋予其清晰的含义;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志愿者口号(Volunteer Slogan) 主口号(Main Slogan)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At Your Service at EXPO)副口号(SubSlogan) 志在,愿在,我在。(My Will,My Help,My Joy) 城市有我更可爱。(Our City,Your Joy) 2010,心在一起。(2010,We’re Together as One)志愿者之歌(Volunteer Song) ”[编 [编辑本段]世博会门票(Expo Tickets)票价(Ticket Price) 上海世博会平日优惠票2010年上海世博会门票基准价为160元人民币,为平衡参观人流量,票价将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以基准价为基础上下浮动。例如为分流上海世博会白天的参观人流,打算专门开设夜场,参观时间为5小时,主要吸引上海本地市民,鼓励市民避开白天高峰,夜场票价会相对便宜。门票种类和销售方式 该门票票种将兼顾各类人群,分为个人票和团体票,其中团体票又分为普通团体票和学生团体票两种,并将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团体票的销售。门票销售将采取自营和代理两种方式。门票真假辨别方法 第一种:是眼看。在自然光或灯光下,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门票正面的半透明波浪图案,平视呈古铜色,倾斜角度观察呈绿色;门票正面下端文字的背景色平视呈金红色,倾斜角度观察呈绿色;在门票背面,变换角度可观察到不规则分布的方形珠光亮片,与门票融为一体;对强光透视,可清晰看见环形的天线阴影;门票背面下端印有镂空白色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码。 第二种:是手摸。门票正面下端文字的表面触摸有明显的颗粒状粗糙感。 第三种:是借助紫外灯。门票正面随机分布着红、蓝、绿三色纤维;门票背面正中可见绿色的上海世博会会徽、主题文字和吉祥物图案。 世博会金银纪念币(Expo Gold and Silver Souvenir Coins) 产品名称: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一组1金2银》1/3盎司金银币 产品编号 C89-010600 产品说明: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09年6月10日发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1/3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金1/3盎司,直径23毫米,面额15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50000枚。 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2枚),含纯银1盎司,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各为70000枚。[编辑本段]世博园交通(Expo Park Transportation) 乘轨道交通是上海市内出行最便捷和最可靠的公共交通工具,世博会前夕,上海已经开通了11条轨道交通线,从1号线一直到13号线,其中10号线和12号线尚未开通,这11条轨道交通“上天入地”,互相之间都可以方便换乘,已构成了覆盖上海整个市区和部分郊区的快捷公共交通网络。其中通往世博园区浦东浦西9个出入口共有5条轨道交通可以到达,分别是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3号世博专线。 4号线:城市环线,浦西世博园鲁班路入口(鲁班路站),可进入世博园D区(综合馆) 换乘:1号线(上海火车站,上海体育馆)2号线(中山公园、浦东世纪大道)3号线(宝山路至宜山路)8号线(西藏南路) 6号线:终起点站:港城路-济阳路,浦东世博园高科西路入口(高科西路站)可进入世博园A区(亚洲馆)。 换乘:2号线、4号线(世纪大道)4号线(蓝村路)7号线(高科西路)8号线(济阳路) 7号线:终起点站:美兰湖-花木,浦东世博园区后滩入口(后滩站)、长清入口(长清站)可进入C区欧美馆)耀华路主入口(耀华路站)可进入A/B区,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主题馆等。 云台路入口(云台路站)可进入A区亚洲馆,高科西路入口(高科西路站)可进入A区日本馆等),换乘:1号线(常熟路)2号线(静安寺龙阳路)3号、4号线(镇坪路)4号线(东安路)6号线(高科西路)8号线(耀华路)9号线(肇嘉浜路) 8号线:终起点站:市光路-航天博物馆,浦西世博园区西藏南路入口(西藏南路)浦东耀华路主入口(耀华路)。 换乘:1、2号线(人民广场)3号线(虹口足球场)4号线(西藏南路)6号线(济阳路)7号线(耀华路)9号线(陆家浜路)。 13号世博专线:终起点站:马当路-世博大道,浦西世博园鲁班路入口(鲁班路站)浦东世博大道站。 换乘:9号线(马当路)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2010 Shanghai Expo Opening Ceremony) 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举行宋祖英和成龙领唱《和谐欢歌》开幕式流程(Opening Ceremony Processes)6月的节日1 机关(电信名词/3) 2 房车(电信词语/4) 3 串门儿(电信词语/2) 4 花领带(电信名词/2) 5 不撒谎(电信名词/2) 6 千叫万唤(电信词语/2) 7 领导摆阔(电信名词/2) 8 中国之路(电信词语/3) 9 转战千里(电信词语/3) 10 老年痴呆(电信名词/3) 11 弹琴复长啸(电信词语/2) 12 卷卷有爷名(电信名词/2) 13 古田在呼叫(电信名词/2) 14 语言要精练(电信名词二/22) 15 世上漫相识(电信名词二/33) 16 光把脉不治病(电信名词/2) 17 一一清点够麻烦(电信词语/2) 18 几度携手进广西(电信词语/2) 19 战乱一起绝前书(电信词语/2) 20 惟闻哭声不见泪(电信词语/3) 21 没有也该回个话(电信用语/3) 22 结算有误不交款(电信用语/4) 23 青丝斩断音书绝(电信用语/4) 24 凭君传语报平安(电信用语/4) 25 消息可靠莫狐疑(电信词语/4) 26 坐地日行八万里(电信词语/4) 27 坐,请坐,请上坐(电信词语二/22) 28 言多添乱,最不可取(电信名词/2) 29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电信词语/3) 30 简简一言寄相思,人在天涯望新月(电信词语/2)谜底:过户 费率 传真 群呼 带宽 拨号 频点 井号 长话 免提 空号 计费 挂机 占线 呼入 升位 电话 短信智能卡 神州行 打长途 小灵通 全球通 通知音 空号音 无应答 短信息移动用户 对方付费 发短消息 短信祝福 传真通信 全球漫游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6月5日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7月1日中国***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 8月12日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正月初一-----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 “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二月初二-----中和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七月初七-----七夕 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象一条天河横亘夜空,人们说,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织女隔开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搭成一座鹊桥,他们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这一夜还有观天河祈祷五谷丰收的习俗,有些地方还举办“青苗会”。 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腊八蒜等风味食品。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没有再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中国传统节日 ·春 节12/11 ·元宵节12/11 ·清明节12/11 ·端午节12/11 ·七夕节12/11 ·中秋节12/11 ·重阳节12/11 ·中元节12/11 ·冬至节12/11 ·妇女节12/11 ·劳动节12/11 ·青年节12/11 ·母亲节12/11 ·儿童节12/11 ·父亲节12/11 ·建军节12/11 ·教师节12/11 ·国庆节12/11 ·腊八节12/11 ·小 年12/11 ·火把节12/11 ·寒食节12/11 ·奇异元旦风俗12/11 ·意大利人过元旦12/11 ·澳大利亚人过元旦12/11 ·腊八节与佛教的传说12/11 ·腊八节与朱元璋的传说12/11 ·腊八节与腊祭的传说12/11 ·腊八枣树“吃”米饭12/11 ·腊八节与腊八的传说12/11 ·腊八粥各地食俗12/11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冬至节的风俗12/11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12/11 ·小年的简介12/11 ·“小年祭灶”的民间传说12/11 ·小年的习俗及美食12/11 ·[春节溯源]"年"兽的传说12/11 ·小年后的春节前准备工作12/11 ·[春节溯源]熬年的传说12/11 ·[春节溯源]万年创建历法说12/11 ·[春节习俗]贴春联12/11 ·[春节习俗]贴门神12/11 ·[春节习俗]倒贴福字的传说12/11 ·[春节习俗]扫尘12/11 ·[春节习俗]除夕12/11 ·[春节习俗]年夜饭(团年饭)12/11 ·[春节习俗]守岁12/11 ·[春节习俗] 迎 春12/11 ·[春节习俗]红包(压岁钱)12/11 ·[春节习俗]新年赠橘12/11 ·[春节习俗]香港年俗12/11 ·[春节习俗]澳门年俗12/11 ·[春节习俗]新年放爆竹12/11 ·[春节习俗]拜年12/11 ·[春节习俗]接财神12/11 ·[春节习俗]回娘家12/11 ·[春节习俗]正月初六"送穷"12/11 ·[春节习俗]香港年俗12/11 ·[春节习俗]澳门年俗12/11 ·[春节习俗]台湾年俗12/11 ·[春节习俗]新加坡华人年俗12/11 ·[春节习俗]少数民族年俗12/11 ·[春节食俗]春节食俗12/11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的来源12/11 ·[十二生肖]何以十二生肖中无猫呢?12/11 ·[十二生肖]大笨牛行大运12/11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何以鼠为先12/11 ·[十二生肖]猛虎上当记12/11 ·[十二生肖]飞毛腿白兔12/11 ·[十二生肖]忠狗送信记12/11 ·[十二生肖]懒猪大逃亡12/11 ·[十二生肖]为何猴子屁股红12/11 ·[十二生肖]神奇魔术龙12/11 ·[十二生肖]大自然的闹钟12/11 ·[十二生肖]聪明的蛇医生12/11 ·[十二生肖]骏逸的千里马12/11 ·[十二生肖]脾气乖巧的羊12/11 ·[春联年画]年画12/11 ·[春联年画]年画琐谈12/11 ·[元宵游艺]耍狮子12/11 ·[元宵游艺]舞龙灯12/11 ·植树节拾趣12/11 ·各国植树节的日期12/11 ·藏族节日112/11 ·蒙古“那达慕大会”12/11 ·藏族节日212/11 ·壮族“歌婆节”12/11 ·傣族“泼水节”12/11 ·"火把节"12/11 ·回族“开斋节”12/11 ·阿昌族“会街节”12/11 ·瑶族“盘王节”12/11 ·僳僳族“刀杆节”12/11 ·白族“三月街”12/11 ·彝族“插花节”12/11 ·回族“古尔邦”12/11 ·纳西族“当美空普”12/11 ·壮族“花朝节”12/11 ·帑族“鲜花节”12/11 ·侗族“斗牛节”12/11 ·鄂温克族“敖包会”12/11 ·藏族“晒佛节”12/11 ·哈尼族“街心酒”12/11 ·土族的主要传统节日112/11 ·土族的主要传统节日212/11 ·广西苗族的古龙坡会12/11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12/11 ·踩山节12/11 ·“干巴”节12/11 ·土家族调年会12/11 ·回族的开斋节12/11 ·哈尼族的十月年12/11 ·水族端节12/11 ·黔东南州主要民族民间节日12/11 ·花样“十五”:“竖”中秋 盼“月破”12/11 ·土族纳顿12/11 ·中秋节的兔爷儿12/11 ·吃新节12/11 ·火把节:不是狂欢节的狂欢节12/11 ·苗族赶歌会12/11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12/11 ·三月街12/11 ·纳吾鲁孜节12/11 ·哈尼族“里玛主”节12/11 ·土家族的“三过年”12/11 ·白族“青姑娘节”12/11 ·景颇族“木脑”会的传说12/11 ·锡伯族抹黑节的传说12/11 ·景颇族目脑纵歌12/11 ·苗族过苗年12/11 ·彝族年12/11 ·楚地节日巫术形态12/11 ·寒 衣 节12/11 ·古老纳顿狂欢节12/11 ·少数民族中秋习俗拾趣12/11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12/11 ·难忘布朗山康节12/11 ·哈尼族苦扎扎节12/11 ·哈尼族苗爱拿节12/11 ·甘南舟曲藏族的朝水节12/11 ·苗族龙船节12/11 ·侗族大雾梁歌会12/11 ·壮族娅拜节12/11 ·苗家三月情12/11 ·织女传说与中国情人节考释(上)12/11 ·中国传统历书12/11 ·春播节12/11 ·藏北牧区新年习俗12/11 ·北方人过大年12/11 ·小年祭灶12/11 ·二十四节气12/11 ·姊妹节12/11 ·彝族年12/11 ·苗年12/11 ·团圆饼与月亮节12/11 ·雪顿节上的展佛仪式12/11 ·白族石宝山歌会12/11 ·雪顿节12/11 ·老人节12/11 ·花儿会12/11 ·雨节12/11 ·关帝诞12/11 ·药王诞辰12/11 ·四月八12/11 ·锡伯族的西迁节12/11 ·谷雨12/11 ·天后诞辰12/11 ·三月三12/11 ·三月街12/11 ·刀竿节12/11 ·春分12/11 ·花朝节12/11 ·惊蛰12/11 ·填仓节12/11 ·少数民族年-希恩吉乐12/11 ·藏历年12/11 ·赫哲年12/11 ·扩塔节12/11 ·嫩西节12/11 ·由奔吉锃12/11 ·崩南尼12/11 ·阿聂节12/11 ·打铁节12/11 ·人日12/11 ·布依族的过大年12/11 ·普米族的大过年12/11 ·普米族的大过年12/11 ·黎族的年月12/11 ·白年12/11 ·彝族老年节12/11 ·侗年12/11 ·太阳会12/11 ·查白歌节12/11 ·蚂拐节12/11 ·二月二龙抬头12/11 ·重阳诗篇12/11 ·重阳节的习俗12/11 ·重阳节的起源12/11 ·重阳节简介12/11 ·中秋节诗词选12/11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12/11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中秋节简介12/11 ·元宵节诗词选12/11 ·元宵节习俗12/11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元宵节简介12/11 ·清明诗句12/11 ·清明节习俗12/11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清明节简介12/11 ·七夕节的诗词12/11 ·乞巧七夕的习俗12/11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12/11 ·七夕节的简介12/11 ·端午节诗选12/11 ·端午节的习俗12/11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12/11 ·端午节简介12/11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12/11 ·冬至节的风俗12/11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冬至节简介12/11 ·春节的诗歌12/11 ·春节的习俗12/11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春节简介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