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生产与技术》杂志的公开发行 --我在衢州20年(三十) 1994年2月3日,北京国家科委期刊处给我们回电话,申报的《化工生产与技术》杂志的公开发行已获批准,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1188/TQ,4日浙江省科委发了文件,关于同意巨化集团公司创办《化工生产与技术》期刊(季刊),我们的努力变成了现实,巨化集团公司办了30年的《衢化科技》从内部发行要在全国公开发行了。 随即我们计划在6月中旬召开《衢化科技》发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和出版纪念特刊,专家和相关领导的约稿,筹备新的《化工生产与技术》编委会和建立通讯员队伍,联系化工部长为新刊物题词,聘请化工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鉴远为杂志顾问,通讯员业务培训学习班,编辑部人员配置和办公场所的设备配置,公开发行的启动费用等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我是杂志的新编委,又受龚泽球主编的委托,负责杂志的行政管理工作,经历了杂志公开发行工作的全过程。 《化工生产与技术》的第1期要在3月底出版,由于时间紧,不可能在短时间组织约稿相关的文章,只能用《衢化科技》已经审核好的文章。当年的《衢化科技》每期的印量只有800册,主要是发给公司的各生产厂的生产车间、科室、资料室、公司机关各部门、科技图书馆(省、市图书馆)、工程师职务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作者,赠送全国相关的化工企业、专家学者和大专院校等。 公开发行后的每期印量计划是1500册,出版经费增加到了内部发行的3-4倍,需要公司投入的经费更多,出版经费是根据编辑部的核算,申请公司拨给,更需要得到公司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要把公开发行的杂志办好了,可以极大提高巨化集团公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月5日经过处务会议讨论决定《化工生产与技术》(照片1)的刊名请公司书法家程少凡先生题写,向公司申请公开发行的相关费用25万元,申请广告许可证(浙江省工商管理局),计划3月召开编委会和通讯员会议,6月份举办通讯员业务培训班和第2期主要稿件的约稿计划等具体事宜。 3月份《化工生产与技术》取得浙江省新闻管理局颁发的“新闻出版”和“广告许可”2个证件。收到了时任化学工业部顾秀莲部长等领导的题词,按计划完成了第1期出版和第2期约稿。 4月4日处务会议讨论决定《化工生产与技术》公开发行不举办任何仪式,30周年座谈会不邀请外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只邀请在衢州的历届《衢化科技》的主编、编辑和编委、各生产厂(公司)总工程师、通讯员等相关人员,不搞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 5月9日公司下文龚泽球任《化工生产与技术》总编辑,曹天庆任副总编辑,编辑部由曹天庆、吴明辉(原衢化科技编辑)、寇土英(原衢化科技编辑)和骆金珏4人组成,稿酬在原《衢化科技》的基础上,增加到了原稿酬的4倍。 《化工生产与技术》的第2期在6月底按计划出版,刊登了时任化学工业部部长顾秀莲“办好《化工生产与技术》刊物,促进化工生产、技术双飞跃”和其他领导、专家祝贺期刊公开发行的题词。 首篇刊登了时任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骆光响撰写的“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巨化发展”的文章,开篇写道“《衢化科技》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今年又从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并更名为《化工生产与技术》。这是我公司,特别是公司科技战线的一件喜事。三十年来,它对推动公司科技进步无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值此,我代表公司向我们的刊物表示热烈地祝贺,并通过贵刊向公司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地问候。” 时任巨化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国英发表了“回顾与展望”的文章,回顾了巨化集团公司从1958年建设后的30多年取得成就和发展。“从建厂初期老的“三大化”—电石厂、电化厂和合成氨厂以化肥和基本化工原料为主的产品格局。经过30多年的努力奋斗。已发展成为兼有医药、化学纤维、建筑材料、铝锭及铝加工、电力、仪表、机械制造等多种行业。100多种主要产品的特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并在1993年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氟化工基地。我公司现有国家、部省级优质产品35个,优质产品产值率达75%以上,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日本、西欧、独联体、东欧和港台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厂30多年来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时任巨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规划开发处处长、《化工生产与技术》主编龚泽球发表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章。龚总在《衢化科技》创刊30周年及《化工生产与技术》创办、公开发行的时候,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广大新、老作者、读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深情地回顾了衢化的老一代创业者在1964年创办的《衢化科技》30年的发展历程。衢化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又以他们崇高的敬业精神,于1964年初,开始酝酿创办属于巨化自己的科技刊物。经过短期筹备,刊物于1964年6月问世了,至今它已走过了整整30年的路程”。 龚总的文章写道“第一代创业者之一,当时任总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的宋宏同志,亲自为本刊撰写了《创刊词》,在《创刊词》中明确提出:‘要把我厂职工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焕发起来的热情,工作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积累,并上升到理论,产生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直指导着本刊过去的发展”。 “刊物以《衢化》为自己的’乳名’。后刊名改为《技术通讯》,到1979年5月又改名为《衢化科技》,这是对前二个刊名的综合,显示出本刊的基本内涵:即它是衢化所办的一本内部科技刊物。这个刊名一直使用到内部发行的最后一期为止。刊物从1994年第一期开始,由内部发行转为国内公开发行,并把刊名正式定名为《化工生产与技术》,以示刊物从此走出巨化,面向全国。通过公开发行,它将广交同仁,相互切磋,为促进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龚总对刊物的发展和工作也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较高的目标“‘三十而立’”,本刊在这而立之年,将迎来辉煌,从此我刊将‘出山’,并将走向全国。而立之年,意味着成熟的奋取。全体编委、编辑将以顾部长(时任化学工业部部长顾秀莲)对本刊题词中提出的:‘办好《化工生产与技术》刊物,促进化工生产、技术双飞跃’的要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目标,为之而奋斗。强化自身建设,努力工作,以更为务实、严细、开拓的精神,从公开发行第一期起,尽最大努力来符合公开发行的规范化要求,力争做到文华而实、短小精炼、严谨活泼,以求取读者的认同,为扩大发行夯实基础”。 作为刊物的掌门人,龚总还提出了“建立与公开发行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办好专栏、办好广告,建立通讯员网络”等新的行之有效的办刊思路,为《化工生产与技术》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向全国的读者展现出办好刊物的决心“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祖国的化工事业迫切需要尽快发展,作为老企业的巨化集团公司也迫切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作为化工综合性技术期刊的办刊人,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职责,任重而道远,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将奋力向前。” 工作和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回归自我,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痛而不言,一种笑而不语,好的心态塑造好心情,好心情塑造好的自己。 20210418农历辛丑年三月初七忆记于杭州辽河(国家二级文学期刊)详细资料大全中国非国有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出版物——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由多位国家***给予了深厚的关怀和支持。名誉主编费孝通,作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为年鉴创刊题词,彰显了他对非国有经济研究的重视。陈俊生同志,原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担任了年鉴的名誉总顾问,他在1998年的题字体现了他对这一领域工作的高度关注。名誉理事长王光英,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建成员,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为年鉴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主编罗涵先,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和副秘书长,以其在政协工作中的影响力,确保了年鉴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年鉴秘书长张晓东在活动上介绍了年鉴的最新动态,并与各界专家共同讨论了发展规划,旨在推动非国有经济的深入研究和交流。此外,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还通过内部刊物——中国非国有经济简报,加强了与企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以及各界人士的沟通,及时传递非国有经济的最新成果和决策导向。秘书长张晓东在发布座谈会上转达了领导的建议和工作计划,展现了年鉴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武汉文学是内部刊物吗 《辽河》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纯文学期刊,原名《营口文艺》,于1978年创刊。2006年《辽河》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结束了27年双月刊的历史,《辽河》开始了新的篇章。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辽河 外文名称 :Liaoriver 语言 :中文 类别 :文学 主管单位 :营口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营口市文联 编辑单位 :《辽河》杂志社编辑部 创刊时间 :1978年 出版周期 :月刊 国内刊号 :CN21-1053/1 国际刊号 :ISSN 1003-2525 邮发代号 :8-121 刊物简介,发展历程,编辑队伍,栏目设定,刊物信息,通讯地址, 刊物简介 《辽河》Liaoriuer英文缩写:L·H《辽河》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纯文学期刊,由营口市委宣传部主管,营口市文联主办。统一刊号:CN21-1053/1。打16开,80个页码。印刷精美。(1978年-2008年) 发展历程 1978年10月15日《辽河》的前身《营口文艺》出版,八开4页码,有小说、散文、诗歌,连环画及绘画、摄影、鼓词、篆刻、歌曲等等。开设创作趣谈、名家简介、艺术欣赏等栏目。截至1979年4月《营口市文艺》共办了8期。《营口文艺》的诞生为《辽河》杂志的创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5月《营口文艺》正式改为《辽河》杂志,双月刊,16开本,有72页码。开设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戏剧、评论、音乐、美术、摄影等栏目。当年,以庆祝建国三十年为主题开展了征文评奖活动。有42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陆续在辽河上发表。 1980年《辽河》增设《曲艺》栏目,发表了全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的评书《哪吒闹海》、陈杰的鼓词《洁白的花》、田向福的山东快书《种子迷》。 1981年《辽河》开办了《创作漫谈》栏目,先后发表了赵博的《评书的结构》、雁翎的《淡谈诗的构思》等有关如何搞好文学创作的理论文章。 1982年《辽河》开设了《闪烁在辽河上空的新星》、《文学之窗》、《沃土新苗》等栏目,专发青年作者的作品,有70名青年作者在《辽河》上发表处女作。 1983年《辽河》首次开设了“小小说”专栏。同时,开设了“千字散文”、“微型散文”专栏。 1984年《辽河》2期出版了小说专号,发表了11位作者的11篇小说,并请专家对作品做了点评。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辽河》杂志的栏目也发生了变化,打破了以前的老四段,开设了“改革之声”、“爱情小说”、“辽河诗群”“作家专访”、“诗人诗论”、“短歌集”、“辽河论坛”及“摄影”等栏目。这年《辽河》的封底出现了黑白广告宣传栏。这是《辽河》探索经营化运作的最初尝试。 1986年《辽河》第一期,首次出现《辽河》主编的名字:主编雁翎、副主编初学文;当年1月《辽河》举办了创刊五十期纪念会,近二百名作者参加会议。时仼市委书记王宝纯、市委副书记王充闾为《辽河》创刊五十期题词。《辽河》副主编初学文退休,高作智任副主编。 1987年《辽河》第1期刊发了《辽河》诗歌专号,集中刊发了96位诗歌作者的新作。 1988年《辽河》开辟了《青年小说》专号,刊发了19位青年作者的新作。《辽河》文学创作函授中心成立,并于11月开始,招收第一期学员。《辽河》4、6期出版了报告文学专号,发表了营口市石油化工、复印机总厂等九个名企、名人事迹的报告文学。 1989年《辽河》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严肃文学,培养新人,发现新人的办刊宗旨,在全国书报整顿工作中,《辽河》做为辽宁省较好的六家市地级期刊,被保留下来。 1990年经全国书报刊整顿后,被保留下来的《辽河》,赢来了可喜的办刊局面。市委、市 高度关心和重视,拨55000元专款,解决办刊经费问题。文联党组专题研究《辽河》人员编制问题,经内部调整,编辑部增编5人,召开相关会议确定办刊宗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努力将《辽河》办成健康、清新、明朗、具有地方特色、受读者欢迎的刊物。 1991年1月召开了辽河1986-1990青年文学奖颁奖大会,王德林、郑德库、曲彦莉等17名作者获奖。 1993年《辽河》主编高作智。第一期开设了“北京作家专号”,发表了郑恩波、刘绍棠、方昉等8位北京作家的作品。本期《辽河》全部刊发同一地区作者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辽河》的封二、封三、封四刊发了北京作家们的照片。 1994年《辽河》第三期是辽河创刊100期。封二上发表了赵博、雁翎、高作智三位主编的彩色照片,并有显赫的大标题——“一百次绽放,十七年收获”热烈庆祝本刊出版一百期。7月份召开了《辽河》出刊百期庆祝大会。原省政协常委、原市政协主席王宝纯,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李凤云等领导送来贺词。著名作家陆文夫、邓友梅等也来营祝贺。 1995年9月19日至21日《辽河》杂志社在熊岳镇召开了转型期小说创作研讨会,法制文学研讨会,纪念五·二三座谈会等活动。 1996年《辽河》7月30日《辽河》第二届(1991-1995)青年文学奖颁奖大会。冯伟的小说《乡戏》、沙爽的诗歌《领袖》等30篇作品获小说、诗歌、散文奖。 1998年《辽河》杂志办刊质量不断的提升,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学期刊。 1999年《辽河》封面刊头,由著名书法家姜荣贵题写。 2001年《辽河》主编吴秀英,副主编黄大为。 2002年《辽河》主编白凤德,副主编黄大为。《辽河》由原来的小16开本变为大16开本,使《辽河》更大气更亮丽。这一年正是辽河创刊第150期,为纪念辽河第150期,辽河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邀请省作协主席刘兆林、北京的高洪波、《人民文学》杂志社写来了寄语;开设了《我与辽河》专栏。我市部分作家发表了感言,如孙春平的《我是“辽河”一滴水》、王宪杰的《辽河的滋润》、沙爽的《红楼的追忆》等。让人为感动的是《辽河》杂志的三位老主编也在《我与辽河》这个栏目中用心写下了他们对《辽河》 的深情厚意。第一任主编赵博(1979-1985)《祝辽河之花 艳》,第二任主编雁翎(1985-1992的《与时俱进越办越好》,第三任主编高作智(1992-2000)的《我与“辽河”》。当年《辽河》开办了首页寄语,“快速阅读”栏目。 2003年《辽河》内文及栏目设定有了较大调整,开设了“小说地界”、“快速阅读”、“走近名家”、“新锐之作”、“散板如歌”、“文学倾吧”、“营川雅韵”、“文苑评说”等较有特色的栏目。 为巩固扩大《辽河》的作家群体,《辽河》建立并实施了签约作家制度,与近六十位省内外作者签约。 2004年10月,《辽河》举办了首届“日新杯”辽河文学创作奖活动,鲅鱼圈房地产有限公司孙日新总经理出资赞助该奖项。王宪杰、卢书宁等14名作者的作品获奖。 配合市委反腐倡廉活动,《辽河》开办了“激浊扬清”栏目,两年共发表杂文64篇,获奖作品8篇。 2005年《辽河》为宣传营口人、营口事,开办了“营口读本”栏目,先后发表了《老常印象》、《漫话谜镇山》、《历史从这里结晶》、《美丽的鲅鱼圈》等作品。《辽河》头题栏目作了调整,将原来的“佳作推荐”改为“辽河有约”,本栏目邀请著名作家野莽为栏目主持人。本栏目以擂台赛形式出现,北京、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天津的知名作家纷纷登埸亮相。8月在熊岳镇《辽河》杂志召开了“第二届日新杯辽河文学创作奖颁奖”大会,有冯伟、金文吉等十名作者十篇作品获奖。由鲅鱼圈房地产有限公司孙日新总经理赞助。 2006年《辽河》实现了历史性跨跃、《辽河》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终于结束了27年双月刊的历史,《辽河》开始了新的篇章。1月9日在格林大酒店召开了《辽河》杂志双改单庆祝广大会,有六十多名作家、企业家、记者、领导参加会议。《辽河》办刊理念作了适当调整,即:以大文学为办刊理念,面对大众作者,打造平民喜爱的文学。倡导“好小说、好故事”,以“轻松、愉悦、动感、休闲”为主要特色,关注民生、民间、民学。配合《辽河》双改单,《辽河》成功地创办了“辽河文学论坛” 网站。“辽河文学论坛”网站,现有注册会员16000多人。实现了纸质媒体与网路的联姻与融合,互动与双赢。《辽河》于当年8月在鲅鱼圈区举行了辽河网站开通仪式。同时,召开了第三届“日新杯”辽河文学奖颁奖大会,郑德库、冯正杰、翟营文等12名作者的12篇作品获奖。 2007年7月20日第四届日新杯辽河文学创作奖颁奖会,在市天辅兴酒店召开,李秀文、马小平、邢瑜等作者的10篇作品获奖。与北京的忆石网成功合作,创办了“牵手忆石”栏目,全年共发表了120多篇作品。创办《艺苑掠影》栏目,共刊发21位艺术家的彩色专页,全面展现了我市艺术家的风采。 2008年8月1日举办了“第五届‘日新杯’辽河文学创作奖”颁奖大会暨“乘长风”文学创作恳谈会。郑德库等9人分获小说、散文、诗歌奖;并授予鲅鱼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孙日新总经理为特别贡献奖。白凤德、许德彬、卢苏宁、冯伟、董琦被增补为营口市作协副主席,白凤德为市作协常务副主席。 编辑队伍 主 编:白凤德 编 委:王立光 许桂芬 董万军 薛涛 许德彬 李秀文 责任编辑:沙爽 杨晓华孙玉英 李亚贤 艺术设计:岚婷工作室 刊头题字:姜荣贵 法律顾问:赵丽 栏目设定 《辽河》杂志主要开设以下栏目:“辽河有约”、“大声小说”、“轻松阅读”、“长篇连载”、“作品点评”、“散人散文”、“牵手忆石”、“诗路花语”、“民间故事”等。倡导“好小说”,好故事”,以“轻松、愉悦、动感、休闲”为主要特色。是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纯文学休闲期刊。 刊物信息 《辽河》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纯文学期刊。统一刊号:CN21-1053/1。打16开,80个页码。印刷精美。 主办单位:营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出版:辽河杂志社 国际刊号:ISSN 1003-2525 国内刊号:CN 21-1053/I 邮发代号:8-121 通讯地址 主管单位: 营口市委 主办单位:营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ISSN:1003-2525 CN:21-1053/I 地址:辽宁省营口市辽河大街西3号 邮政编码:115000 刊物的意思是什么是。《武汉文艺界》原名:《武汉文联通讯》,创刊于1989年,2014年更名为《武汉文艺界》,季刊,由武汉市文联组联部负责编辑。《武汉文艺界》是武汉市文联的内部交流刊物,它立足武汉文艺界,向广大文联委员、团体会员、兄弟城市文联及时传递武汉市文联及各个协会开展的重大文艺活动、工作动态、文艺信息等等,是武汉市文联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阵地和窗口,起到了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刊物的词语解释是:刊物kānwù。(1)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物,一般名称固定,按顺序编号,装订成册。 注音是:ㄎㄢㄨ_。 拼音是:kān wù。 结构是:刊(左右结构)物(左右结构)。 词性是:名词。刊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登载各类作品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引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只要看近两三年的出版界,给‘小学生’、‘小朋友’看的刊物特别的多,就知道。”邹韬奋《<生活日报>创刊词》:“无论办什么定期刊物,或是周刊,或是日报,都有创刊号。”二、国语词典书报、杂志等印刷物。如:「儿童刊物」。词语翻译英语publication德语Bekanntgabe,Publikation(S)_法语publication,périodique,revue三、网络解释刊物刊物,登载各类作品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一般名称固定,按顺序编号,装订成册。根据其发行对象(受众)来划分,分为内部刊物和公开发行两种。关于刊物的诗句刊物两期同海燕关于刊物的单词pulp关于刊物的成语丑类恶物刊心刻骨暴殄天物超然物外不刊之论万世不刊关于刊物的词语刊心刻骨不刊之论阿堵物忘忧物不刊之书超然物外不刊之典杯中物暴殄天物池中物关于刊物的造句1、有些刊物为了赚钱,却忽视了社会效益,不惜去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内容俗不可耐。2、刊物的装帧、版面当然要讲究,但同时也必须防止鲁鱼亥豕的现象。3、任何知名人士都要冒风险,会成为通俗刊物的众矢之的。4、这个刊物转载了那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5、他使用的是自己根据技术刊物拼凑而成的半自动设备。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刊物的详细信息